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标准答案-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标准答案-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标准答案-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章

————————————————————————————————作者:————————————————————————————————日期: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二章 溶液与胶体

1、在25o C 时,质量分数为0.0947的稀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6g ·L -1,在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为0.997 g ·L -1。计算H 2SO 4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设取稀硫酸溶液1L ,则

n(H 2SO 4) =

98

0947

.0100006.1?? = 1.02 (mol)

n(H 2O ) = 18

)

0947.01(100006.1-?? = 53.31(mol)

c (H 2SO 4) =

V

n )

SO H (42 = 1.02 (mol ·l -1) x(H 2SO 4) = )O H ()SO H ()SO H (24242n n n + =31

.5302.102

.1+= 0.0188

b(H 2SO 4) =

)O H ()SO H (242m n =)

0947.01(06.1100002

.1-??= 0.106(mol ·kg -1)

2、醚的正常沸点为34.5℃,在40℃时往100g 乙醚中至少加入多少摩尔不挥发溶质才能防止乙醚沸腾? 解: B b b ?=Δb K T 0.1

2.0234.5)-(40n

?= n = 0.22mol

3、苯的凝固点为5.50℃, K f = 5.12 K·kg·mol -1。现测得1.00g 单质砷溶于86.0g 苯所得溶液的凝固点为5.30℃,通过计算推算砷在苯中的分子式。

解:g/mol 7.29710

86)3.55.5(1

12.53

f A B f B =??-?=??

=-T m m K M 475

7.297As B ===

M M n 4、有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时结冰,已知其中一种溶液为1.5g 尿素[CO(NH 2)2]溶于200g 水中,另一种溶液为4.28g 某未知物溶于100g 水中,求该未知物的摩

尔质量(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1)。

解:由B f f b K T ?=?可得两种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相等。

122kg mol 125.0200

.0605

.1))CO(NH (-?==

b

1kg mol 125.0100

.028.4-?==

M b M=342.4 g ·mol -1

5、测得泪水的凝固点为 - 0.52℃,求泪水的渗透浓度及在310 K 时的渗透压力。 解:B f f b k T ?=? 0.52 = 1.86×B b

稀水溶液中B B b c ≈ m ol 28.0B =c

KPa RT c B 7.721310314.828.0=??==∏

6、排出下列稀溶液在310 K 时,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

(1) c (C 6H 12O 6) = 0.20mol·L -1 (2) c (NaCl) = 0.20mol·L -1 (3) c (Na 2CO 3) = 0.20mol·L -1

解:(1) Cos = c (C 6H 12O 6) = 0.20mol·L -1

(2) Cos = ic (NaCl) = 2×0.20 = 0.40mol·L -1 (3) Cos = ic (Na 2CO 3) = 3×0.20 = 0.6mol·L -1 渗透压大小:(3)>(2)>(1)

7、生理盐水、50g·L -1的葡萄糖(C 6H 12O 6)溶液、12.5g·L -1的碳酸氢钠(NaHCO 3)溶液和18.7g·L -1的乳酸钠(NaC 3H 5O 3)溶液均为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现取其体积,按下列配方配成三种混合液:

(1)

21(50g·L -1C 6H 12O 6) +21

(生理盐水) (2) 31(18.7g·L -1NaC 3H 5O 3) +32(生理盐水)

(3) 31(12.5g·L -1NaHCO 3) +32(生理盐水)

试通过计算回答上述三种混合液是等渗、低渗还是高渗溶液?

解:

16126L mol 278.0180

50

)O H Cos(C -?==

1

353L mol 333.01127

.182 )O H Cos(NaC -?=?=

1

3L mol 298.0845

.122 )Cos(NaHCO -?=?=1L mol 308.05

.580

.92 Cos(NaCl) -?=?=

(1) 1-6126L 293mmol 2V c(NaCl)

2V )O H C ( Cos ?=?+?=c

(2) 1-353L mmol 7.1633V

2V c(NaCl)2V )O H NaC (2 Cos ?=??+??=c

(3) 1-L mmol 5.3043V

2V c(NaCl)2V NaHCO3)(2 Cos ?=??+??=c

上述三种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均在等渗溶液浓度范围之内,故都是等渗溶液。 8、将1.01g 胰岛素溶于适量水中配制成100ml 溶液,测得298K 时该溶液的渗透压力为4.34kPa ,试问该胰岛素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解:RT V

M m RT c B B

B =

=∏ 298314.810

10001

.134.43

B ????=

-M m ol/kg 5766B =M

9、什么是分散系?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液体分散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的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这种系统称为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dispersed system)。

液体分散系按其分散相直径的大小不同可分为真溶液、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三类。(1-100nm)

10、0.05 mol·L -1的KBr 溶液50ml 和0.01 mol·L -1的AgNO 3溶液30ml 混合以制备AgBr 溶胶,试写出此溶胶的胶团结构式,并比较下述电解质溶液AlCl 3、MgSO 4、K 3[Fe(CN)6]对此溶胶的聚沉能力。 解:m ol 105.2050.005.03KBr -?=?=n

mol 100.3030.001.04AgNO 3-?=?=n KBr 过量,故溶胶是负溶胶。

胶团结构:[(AgBr)m ·nBr -·(n-x)K +]x-·xK + 聚沉能力:AlCl 3>MgSO 4>K 3[Fe(CN)6]

11、什么是凝胶?产生凝胶的条件有哪些?

答:大分子溶液(明胶、琼脂等)或某些溶胶(H2SiO3溶胶、Al(OH)3溶胶)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外观均匀并具有一定形状的弹性半固体。这种半固体称为凝胶。

产生凝胶的条件: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②温度低到一定程度;③加入少

量的电解质。

12、溶胶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有哪些?用什么方法可破坏其稳定性。

答:溶胶相对稳定的原因有如下方面:(1)动力学稳定性(2)胶粒表面水

化层的保护作用(3)胶粒的带电。

引起溶胶聚沉的因素很多,例如加入电解质、溶胶的相互作用、加热、溶

胶的浓度等。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

课后习题 1.

2

21i

i z b I ∑=

60.0)31.01310.0(2

122=?+???=I 2.

化学式 HS - HCO 3- CO 32- ClO - OH - H 2O NH 3 [Cu(H 2O)4]2+

性 质 两性 两性 碱性 碱性 碱性 两性 两性 酸性 共轭酸 H 2S H 2CO 3 HCO 3-

HClO H 2O H 3O 3- NH 4+

共轭碱 S 2-

CO 32-

OH -

NH 2-

[Cu(H 2O)4OH] +

3. (1)

1

610100.710.0109.4][H ---+??=??=?=L mol c K a ;

07.5100.7lg ]H lg[6=?-=-=-+pH

(2)

1

310

14

a -

10429.110.010

9.410][OH ----??=??=?=

?=L mol c K K c K w b ;

15.1110429.1lg 14]OH lg[143=?+=+=--pH

(3)

1

65

14a 10333.3020.0108.110][H ----+

??=??=?=

?=L mol c K K c K b w ;

48.510333.3lg ]H lg[6=?-=-=-+pH 。

(4)

1

02.01000

500

1717

.0-L mol V M m c ?=?=?=

1

45-100.602.0108.1][OH ---??=??=?=L mol c K b ;

78.01100.6lg 14]OH lg[144=?+=+=--pH

4.

]

M []MOH []OH [+

-=b

K ;且:]M []OH [+

-=; 所以:c K b =-

]OH [; 1

5

226.11142185.010

79.1)10(]OH [--+--?=?==L mol K c b 。 5.

]HB []B []H [-

+

?=a K ;1

.002.01.01.0)

02.005.0(1.0]

B []HB [][H ?-??=?=-+a a K K ;25.5=pH ;

1625.510623.510]H [---+??==L mol ;代入上式:610749.3-?=a K

6.

HB=H ++B - ]

HB []

B []H [-+?=a K ;

1551050

100501.050100)

50100(1.0101]

B []HB [][H ----+?=+?+-???=?=L mol K a ;

HB = H + + B - c(1-α) cα c(α+1)

α

αα-+=?=-+1)1([HB]][B ][H c K a ;

代入数据:α

αα-+??=

-1)

(31

1.01025

; ααα-+=?-1)1(1034; 4103)1(-?≈+αα;以为:1<<α所以:4

103-?≈α。 7.

混合后形成NaHCO 3 :NaHCO 3发生水解和电离:21]H [a a K K ?=

+

31.8)25.1037.6(2

1

)(2121=+=+=a a pK pK pH

8.

-

+

+?+HS O H O H S H 322;8211010.5]

S H []HS []H [--+?=?=a K ;所以代入数据:

81010.50.1]

HS [0.3--?=?;8101.70]HS [--?=

-

+

-

+?+232S

O H O H HS ;1522

1020.1]

HS []S []H [--

-+?=?=a K ;所以代入数据:15-8

21020.110

1.70]S [0.3--?=??;1

2321008.6]S [---??=L mol 。 9.

-

+

+=22S 2Ag S Ag 2x x

][S ][Ag 106.692250S Ag 2-+-?=?=Ksp ;

代入:x x ?=?-250

)2(10

69.6 503104

69

.6-?=

x 11710567.2--??=L mol x ; 银离子浓度为:1-17

10

5.1342x -L mol ??=。

-++=22S Pb PbS

x x

][S ][Pb 109.042229PbS -+-?=?=Ksp ;

2921004.9-?=x 115105.9--??=L mol x 。

10.

因为PbI 2 溶解度为

-

?-molL 31035.1;22][I ][Pb

-+

?=Ksp ;所以:

923-3108415.9)210(1.35101.35--?=????=Ksp 。

11.

+Ag :

1410259.9108

1000100--??=?L mol 1

14AgI 10191.9]Ag []I [--+

-??==L mol Ksp ; +2Pb :

1410831.4207

1000100

--??=?L mol 132PbI 1019.4]

Pb [][I 2--+-??==

L mol Ksp ;

AgI 先析出。

12.

217]OH [01.01087.4--?=?=Ksp ;

81510979.61087.4]OH [---?=?=;

3339][OH ][Fe 1064.2-+-?=?=Ksp ; 118310766.7][Fe --+??=L mol

第四章 缓冲溶液

1、什么是缓冲溶液和缓冲容量?决定缓冲溶液的pH 和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像HAc-NaAc 混合溶液这样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而保持其pH 值基本不变的溶液叫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pH 值主要取决于共轭酸的Ka ,其次取决于缓冲比。另外,温度对缓冲溶液的pH 也有影响。

缓冲容量是指使单位体积缓冲溶液的pH 改变1个单位时,所需加入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缓冲容量的影响因素:总浓度、缓冲比。 2、求下列各缓冲溶液pH :

(1) 0.20 mol·L -1HAc 50mL 和0.10 mol·L -1NaAc 100mL 的混合溶液。 (2) 0.50 mol·L -1NH 3·H 2O 100mL 和0.10 mol·L -1HCl 200mL 的混合溶液,NH 3的p K b =4.75。

(3) 0.10 mol·L -1NaHCO 3和0.010 mol·L -1 Na 2CO 3各50mL 的混合溶液,H 2CO 3 的p 2a K =10.25。

(4) 0.10 mol·L -1HAc 50mL 和0.10 mol·L -1NaOH 25mL 的混合溶液。 解:(1) 75.405

.020.01

.010.0lg

75.4lg

pKa pH HAc

Ac =??+=+=-n n

(2) 43.92

.010.02

.010.01.050.0lg

25.9lg

pKa pH 4

23NH O H NH =??-?+=+=+

?n n

(3) 25.905

.010.005

.0010.0lg

25.10lg

pKa pH 3

23

HCO CO =??+=+=-

-

n n

(4) 75.4025

.010.005.010.0025

.010.0lg

75.4lg

pKa pH HAc

Ac =?-??+=+=-n n

3、用0.10 mol·L -1HAc 溶液和0.20 mol·L -1NaAc 溶液等体积混合,配成0.50L 缓冲溶液。当加入0.005 mol NaOH 后,此缓冲溶液pH 变化如何?缓冲容量为多少?

解: 05.52

/10.02

/20.0lg

75.4lg

pKa pH HAc

Ac 1=+=+=-c c

19.5005

.025.010.0005

.025.020.0lg

75.4lg

pKa pH HAc

Ac 2=-?+?+=+=-n n

14.005.519.5ΔpH =-= 111pH L mol 071.014

.05.0005

.0pH ---??=?=??=

V n β 4、已知巴比妥酸p K a =7.40,试计算总浓度为0.10 mol·L -1 的巴比妥缓冲溶液的最大缓冲容量和pH 为8.00时的缓冲容量。 解:(1)111

pH L 0576mol

.0576.0---??==总C β

(2) 根据]

HB []B [lg pKa pH -+=

[HB]]

[B lg pKa 00.8-+=

10.0[HB]][B =+-

111pH L 037mol .0]

[HB][B 303.2----??=?=总

c β

5、取0.10 mol·L -1某一元弱酸50mL 和0.10 mol·L -1KOH 溶液20mL 相混合,将混合液稀释至100mL ,测得此溶液的pH 为5.25,求该一元弱酸的解离常数。 解: HB

B lg

pKa pH n n -+=

020

.010.0-05.010.00.020

10.0lg pKa 25.5???+=

pKa = 5.43

Ka = 3.72×10-6

6、将0.30 mol·L -1的HAc 溶液和0.10 mol·L -1的NaOH 溶液10mL 混合,配制成缓冲溶液,计算近似pH 和校正后的pH 。 解:(1) 54.4010

.010.0010.003.0010

.010.0lg

75.4n n lg

pKa pH HAc

Ac =?-??+=+=-

(2) HAc-Ac -缓冲对,z = 0,

05.0)105.0105.0(21

22=?+?=I

73.408.045.4lg

lg

pKa pH HAc

Ac HAc

Ac -=-=++=-γγn n

7、今用0.067 mol·L -1 Na 2HPO 4溶液和同浓度的KH 2PO 4溶液配制pH 近似值为6.80的缓冲溶液100mL ,问应取上述溶液各多少mL ? 解:-

-

+=4

2

24

PO H HPO lg

pKa pH V V

-

-

+=4

2

24

PO H HPO lg

21.780.6V V

100mL 4

2

24

PO H HPO =+--V V

28mL 24

HPO =-V 72mL 4

2

PO H =-V

8、欲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500mL ,现有6mol·L -1的HAc34.0mL ,问需加入NaAc·3H 2O (M =136.1 g·mol -1)多少克?如何配制?

解:(1) 5.000.034

61136lg 4.75lg

pKa pH HAc

Ac =?+=+=-.m

n n

034

.061.136lg 75.400.5?+=m

m = 49.38g (2)加入水的体积

mL 4461

.13654

38.490.34500O H 2=?

--=V 9、临床检验得知甲、乙、丙三人血浆中HCO 3-和溶解的CO 2浓度分别为:

甲 [HCO 3-]=24.0m mol·L -1 [CO 2] 溶解=1.2m mol·L -1 乙 [HCO 3-]=21.6m mol·L -1 [CO 2] 溶解=1.35m mol·L -1 丙 [HCO 3-]=56.0m mol·L -1 [CO 2] 溶解=1.40m mol·L -1

37℃时的p K a 为6.1,求血浆中pH 各为多少?并判断谁为酸中毒?谁为碱中

毒?解:(1) 40.72

.10.24lg 1.6]CO [H ][HCO lg pKa pH 323=+=+=-

(2) 30.735.16

.21lg 1.6]CO [H ][HCO lg pKa pH 323=+=+=-

酸中毒

(3)70.74

.10

.56lg 1.6]CO [H ][HCO lg pKa pH 323=+=+=- 碱中毒

10、已知Tris·HCl 在37℃时的p K a =7.85,欲配制pH=7.40的缓冲溶液,问在

含有Tris 和Tris·HCl 浓度各为0.050mol·L -1的体积各为100mL 的溶液中,需加入0.050 mol·L -1HCl 多少mL ?在此溶液中需加入固体NaCl 多少克,才能配成与300 mmol·L -1的渗透浓度等渗的缓冲溶液(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解:(1)

HCl

Tris Tris lg

pKa pH ?+=n n

V

V

?+??-?+=050.0100.0050.0050.0100.0050.0lg

85.740.7

V = 47.6mL

(2)g m 66.15.582

2

0476.0100.0100.00476

.0050.0100.0050.0300.0NaCl =??++?+?-

=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课后习题 1. 略 2.

① 2252O 4NO O N 2+?→?

dt

dc dt

dc dt

dc v 22

5

2O NO O N =

=

=

其中:1:4:2::2252O NO O N =c c c ;1:4:2::222O NO 5

O N =v v v

② O 2H 2Br O 4HBr 222+?→?

+ dt

dc dt dc dt dc dt dc v O

H Br O HBr 222====

; 其中:2:2:1:4:::O H Br O HBr 222=c c c c ;2:2:1:4:::O H Br O HBr 222=c c v v 。 3. 略 4. 略 5. 略 6. 略 7.

因为:从表中得知:当NO 2浓度不变时:2O 1O 332c c = ;1O 1O 222v v =,所以3

O '

'c k v ?=此反应对O 3是一级反应;

当O 3浓度不变时:2NO 1NO 222c c = ;1O 1O 222v v =,所以2NO '

c k v ?=此反应对NO 2也是

一级反应。

此反应速率表示为:32O NO c c k v ??=;此反应为二级反应。 代入数据得:1175

5O NO 104.410

0.1100.5022

.032----???=???=?=

s L mol c c v k ; 速率方程式:32O NO c c k v ??=。

9.73.2)2

1(5.3=?x

;5.373.2lg

)2

1lg(=x

;35845.0=x ;代入:213

.62

1t x =

;h t 575.175

.035845.03

.621=?=

8.

因为是一级反应:根据一级反应公式:0lg 303

.2lg c kt

c +-

= 其中:10=c ;1.0%901=-=c ;

代入公式:1lg 303

.246.01.0lg +-=t

; t 46.0303.2=; h t 01.5= 10.

根据Arrhenius 公式推倒式:)(ln

2

11

212T T T T R E k k a ?-?=; 把:5

210

0.7-?=k ;5

1100.2-?=k ;K T 6702=; K T 6501=代入:

)650670650670(314.810

0.2100.7ln 5

5?--=??--a E ;1

158.22610268.2--?=??=mol KJ mol J E a 11.

根据Arrhenius 公式:RT

E

a Ae

k -=;所以:

RT

E RT

E a a Ae Ae

k k 1

2

12--

=;RT E RT

E a a Ae Ae k k 131

3--

=。 把:1

31103.75-??=mol J k ;1

3

2105.56-??=mol J k ;1

31101.25-??=mol

J k 代入

上式:

倍3300314.875300300

314.856500

1210877.1?==?-?-

Ae Ae k k ;倍8

300

314.875300

300

314.8251001210507.5?==?-?-

Ae Ae k k 。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课后习题

1. 略

2. 略

3. 略

4.

(1) n=2, l=1 2p(2) n=3, l=2 3d(3) n=5, l=3 5f(4) n=2, l=1, m=-1 2p y

(5) n=4, l=0, m=0 4s

8.

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式价层电子构型周期族

49 (In)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15s25p1 5 ⅢA

10 (Ne) 1s22s22p62s22p6 2 0

24 (Cr) 1s22s22p63s23p64s13d53d54s1 3 ⅥB

56 (Ba)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6s2 6 ⅡB

9.

(1) 1s22s22p63s23p64s23d5Mn(25) (3)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Sr(38)

(4)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3As(33) (2)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

Kr(36)

10.

Ag+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04d10

Zn2+1s22s22p63s23p64s03d10

Fe3+ 1s22s22p63s23p64s23d3

Cu+ 1s22s22p63s23p64s03d10

11. 略

12.

(1)ⅣA族

(2) 4s23d6Fe (26) 1s22s22p63s23p64s23d6

(3) 4s13d10K (19) 1s22s22p63s23p64s13d10

13. (1) 1s22s22p63s1;(2) 1s22s22p63s23p64s13d5;(3) 1s22s22p63s23p64s13d10;(4) 1s22s22p63s23p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 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B.硬度C.氧化性D.熔点 3.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C.3mL~4mLD.5mL~6mL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点③读出砝 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①③② 13.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开发利用化石燃料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火柴折断C.食物腐烂D.干冰升华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稳定性 B.酸碱性 C.还原性 D.挥发性 4.某同学取8 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 mL量筒;②100 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 mL的试管;⑤容积30 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 5.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6. 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烧瓶D.锥形瓶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 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8.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0.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分的是( ) A.汞(俗称水银)和铁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白酒和白醋 D.铝和铜 二、填空题:(共34分) 11. 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_。(填仪器名称)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 (4)取用一定量 ...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操作的理由: (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要将试管口对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花香四溢 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10mL液体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 6.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8.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9.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10.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物质 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灾难

初中化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放入冰箱除去异味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液柱长度发生变化 ) D.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折射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4.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5.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弹簧夹B.坩埚钳C.铁夹D.试管夹 6.实验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以下操作不当 ....的是 : A.点燃氢气前必须要检验其纯度 B.刚从酒精灯火焰上撤下的试管应放在石棉网上 C.将鼻孔直接凑到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口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7.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 A.B.C.D.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量取液体C测量物体长度 D 测定白磷燃烧前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 10.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 (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D. 1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 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1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13.以下是一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14.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5.你认为下列实验测得的数据不合理 ...的是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河水的pH为 B.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1. 5g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 D.有发光、放热现象 C.有气体生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 1mL—2mL 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花香四溢 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 中 C.用100mL 的量筒量取 10mL 液体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 6.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8.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9 .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 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 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氧气 B.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一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探究方法了解)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氨水,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空气组成掌握)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化学变化掌握)以下都是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活动,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 4.(探究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固体小颗粒 5.(物质成分掌握)化学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和干冰 B.镁带和氧化镁 C.铁丝和铁锈 D.铜绿和碱式碳酸铜 6.(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中的蒸发皿是由一种陶瓷材料制成的。应用了陶瓷的物理性质是( ) A.耐高温 B.耐腐蚀 C.硬度小 D.能导电 7.(物质分类掌握)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二氧化碳 C.加碘食盐 D.雪碧饮料 8.(实验操作掌握)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用托盘天平称量15 g粗盐,天平调零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此时的操作应是( ) A.减少砝码 B.添加粗盐 C.减少粗盐 D.调节平衡螺母 9.(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 A.倒回原瓶 B.倒入废水池里 C.原地抛弃 D.放入指定容器里 10.(化学变化掌握)镁带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镁带在燃烧时( ) A.逐渐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11. (环保意识了解)“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初中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初中化学练习1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是( ) ⑴生活中的化学知识;⑵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⑶化学对社会的影 响;⑷科学探究的方法 A ⑴⑵ B ⑶⑷ C ⑴⑵⑶ D ⑴⑵⑶⑷ 2.实验剩余的药品应 ( ) A. 放回原瓶 B. 带出实验室 C.放到指定容器内 D.抛弃 3.下列可以加热使用的仪器是 ( ) A.烧杯 B. 集气瓶 C. 滴瓶 D.量筒 4.在化学实验中,若取用48ml 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 ( ) A.100ml 的量筒 B.托盘天平 C.50ml 的量筒 D.50ml 的烧杯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稀酸或稀碱溅进了眼睛,立即用水冲洗,不能揉眼睛 6.化学实验既要操作 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A B C D 7.下列说法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 B. 有水生成的变化 C. 发光、放热的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8.关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但物质的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B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 变化时只要发生放热等现象,这个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9.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 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 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 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10.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 碘和碘蒸气 B 镁带和氧化镁 C 木材和木炭 D 铁矿石和铁锈 1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 物理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2.关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消耗的是氧气 B 产生大量烟雾 C 产生大量白烟 D 生成五氧化二磷 1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液态氧 C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D自来水 14.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B、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有毒气体 C、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能来自工厂排放的气体 D、任何情况下空气的成分都是固定不变的 15.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氧气 二、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空0.5分,共16分)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焰心。温度最高。 3.药品的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4.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化学第一章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基础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1、化学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三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量取时,量筒必须平放,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的_______ 保持 水平。 3、点燃酒精灯时,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去点火,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_______ 灭,给 物质加热时,受热物质放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部分,若碰到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的时候, 应立 即用_______________扑灭。 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必须使用试管夹,将夹从试管的底部往________,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液体的体 积一般 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试管要__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里的液体_______加热, 管口不 能对着______________。 5、托盘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调到____处,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_____g,称量时实物放在____盘,砝码放在 ____盘。 称量干燥的药品放在____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__(如_______)里称量。 6、下列仪器:①烧杯②量筒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镊子⑥药匙。用序号回答: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 取用 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的是_____,准确量取5mL液体的是_____,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是_____。 7、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8、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编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试验时万一眼睛里进了药液,要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连接仪器装置时,连接的一端用_________润湿,再_______插入。 二、理解性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某学生要称量6.5 克食盐实验(1 克以下用游码),他把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结果他称量的 食盐质 量是______克。 2、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精品】初三化学总复习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试题:第一章到第六章(三)及答案 能力反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燃烧、汽化B发光、着火点 C挥发性、导电性D易燃性、自燃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SiO2 B Al2O3 C Fe2O3 D NO2 3.下列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铜绿、氧化镁B空气、石灰水 C矿泉水、水煤气D海水、胆矾 4.关于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K2S中,钾原子显+1价,硫原子显2价 B在锌粒中,锌元素显2价 C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定显2价,氢元素一定显+1价 D在任何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5.在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 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不断增多,呼吸作用增加B绿色植物减少,光合作用减少 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D冰箱中致冷剂“氟里昂”的泄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②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 ③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④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7.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物质为:KHS、S、M、Al2SO43、,其中 物质M可能是 A H2S B Na2SO4 C SO3 D SO2 8.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Fe+CuSO4=FeSO4+Cu B CO+CuO Cu+CO2 N h=T O u(f鬳筄 C C+2CuO2Cu+CO2↑ D Fe+2HCl=FeCl2+H2↑ 9.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 10.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其中一种含氮元素的质量 分数为467%,它是 A N2O B NO2 C NO D N2O5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乘火车时携带鞭炮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 说明: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7题,共60分)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l: Zn : 65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A、酒精、二氧化碳 B、稀硫酸、液氧 C、汽水、干冰 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 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 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3、在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蒸馏水和一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钾溶液,鉴别它们的正确方法是() A.尝液体的味道 B.蒸发液体看是否结晶 C.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 D.看颜色 4、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时 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被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蔗糖溶解于水 B.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 C.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 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6、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7、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初三下册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下册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Al-27 Na-23 Mg-24 Fe--56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面是针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将煤实行干馏 B.将煤实行脱硫 C.将石油实行分馏 D.以天然气为燃料燃烧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C、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只显示一种化合价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会改变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准确的是( ) A.用水吸收CO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C.蒸发食盐水D.测定溶液的pH 4、下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单质的是() 5.下列几幅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相关水的实验,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①电解水② 水的净化③ 制取蒸馏水④探究燃烧条件 A.实验①乙试管中能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过实验②可将浑浊的水净化为纯净物 C.实验③中发生的变化时物理变化 D.实验④中的水既能起到提供热量的作用,也能隔绝空气 6. 某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0 mL量筒量取5.26 mL稀硫酸溶液 B.用托盘天平称取 11.7 g CuO粉末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D.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 7.2020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 0级地震。地震导致灾区部分水源严重污染,为保障当地群众饮水安全,需要消毒杀菌。卫生防疫部门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优氯净(C3O3N3Cl2Na)、二氧化氯(ClO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相关说法准确的是( ) A.NaClO中含有NaCl,是一种盐 B.NaClO属于有机化合物 C. 优氯净中含有11个原子 D.C3O3N3Cl2Na中碳、氮、氧的质量比是6:7:8 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 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 B. 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D. 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 9. 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Cu+2HCl == CuCl2 +H2↑ B.Zn+2 AgCl == ZnCl2 + Ag

初三化学第一章练习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镁带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 (D)酒精挥发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油燃烧 B.牛奶发酸 C.白菜腐烂 D.雕刻木器 5.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气体 B.密度小 C.具有可燃性D.难溶于水. 27.(3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按序号分别写出各仪器的名称:①,②,③,①。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烂 B.酸雨的形成 C.酒精挥发 D.钢铁生锈 7.下列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氢气 H B.氧化铁 FeO C.硫酸铝 Al2(SO4)3 D.氯化锌 ZnCl 1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药品 B.实验室制取气体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直接将化学药品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使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KMn04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B.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再将导管放入水槽中 D.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化学仪器名称①,② ; 1.刚开始学习化学你观察了四个实验:①水的沸腾②胆矾的研碎③胆矾溶液(即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④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叙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有答案

化学检测题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 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测试题(有详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00分,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 1.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江苏苏州)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3.(广州)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 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 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 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4.(浙江台州)图1-1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图1-1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C.量筒可用于溶解物质 D.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6.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 mL, 倒出部分液体后, 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 则实际该学生倒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9 mL B.大于9 mL C.小于9 mL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43分) 8.(12分)图1-2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图1-2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 (3)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 (4)常用于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可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 (6)常用来给较多量的液体加热,但不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 9.(12分)(开放题)请按下列要求写出一种物质的名称: (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是 ___________ ; (2)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液体是 __________ ; (3)紫红色的固体是 ________ ,银白色的固体是 __________ ; (4)白色的粉末是 ________ ,黑色的物质是 ________ 。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 分)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花香四溢 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10mL液体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 6.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8.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9 .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 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10.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共26分)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B 食物腐烂钢铁生锈 C 蜡烛燃烧铁铸成锅 D 水份蒸发滴水成冰 2、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这是由于------------------------------------------() A 分子质量很小 B 分子不断运动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之间有间隙 3、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 木炭燃烧变成气体 B 蜡烛燃烧变成气体 C 硫燃烧变成气体 D 干冰升华变成气体 4、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A 能否构成物质 B 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C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D 能否保持化学性质 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氢气难溶于水 B 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C 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氢原子 B 氧原子 C 水分子 D 氢原子和氧原子 7、下列净水过程操作过程中,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取水 B 沉淀 C 过滤 D 消毒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通入二氧化碳后的水 B 混有冰块的水 C 混有泥沙的水 D 带有酸味的水 9、下列反应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