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醛蒸馏工艺技术规程

三氯乙醛蒸馏工艺技术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制三氯乙醛产品的产品性能、生产原料及中间品的性质和规格、生产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原料中间品的动力消耗定额、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生产设备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连续化蒸馏得到精制三氯乙醛产品的生产工艺。

2 引用标准

氯油:企标

精制三氯乙醛:企标

硫酸:GB/T 534-2002

脱醛硫酸:企标

3 术语、符号、代号

术语:

氯油:三氯乙醛生产的中间体

精醛:精制三氯乙醛的简称。

废酸:与氯油共热脱水脱醇后生成的含硫酸低于70%的混合物的通称。

高沸物:精制三氯乙醛中沸点高于102℃的物质。

低沸物:精制三氯乙醛中沸点低于95℃的物质。

4 产品说明

4.1 产品名称:三氯乙醛

4.2 分子式:CCl3CHO

4.3 结构式:

4.4 相对分子量:147.39(按1993国际相对原子量)

4.5 物理、化学性质:

4.5.1 物理性质:

三氯乙醛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醛香刺激气味,熔点-57℃,沸点97.7℃,相对密度d4201.512,它能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易吸收水分而形成固体化合物。

4.5.2 化学性质

4.5.2.1加成反应:在三氯乙醛分子中,由于受α位三个电负性很强的氯原子的吸电效应,羰基碳原子正电荷增强,因此亲核试剂都容易进攻三氯乙醛的羰基发生加成反应。

4.5.2.1.1与水的反应:三氯乙醛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水合三氯乙醛。水合三氯乙醛为白色结晶,熔点57℃,沸点96-97℃,比重d4201.908。

由于受α位碳原子上氯原子的影响,水合三氯乙醛比较稳定,须与浓硫酸共热才能脱水生成三氯乙醛。

4.5.2.1.2与醇类的反应:三氯乙醛与醇类反应生成相应的半缩醛和缩醛

其中,三氯乙醛乙醇半缩醛熔点50℃、沸点115-116℃;三氯乙醛乙醇缩醛沸点204-205℃、比重1.2813。

4.5.2.1.3 与卤化氢作用生成相应的衍生物

4.5.2.2 聚合反应:三氯乙醛容易发生聚合反应,特别是在少量硫酸或三氯化铝的影响下,更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白色的无定形聚合物。聚合体不具有醛类的特征,但再加硫酸共热,可发生解聚作用,生成单分子的三氯乙醛。

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为防止聚合,应避免硫酸混入三氯乙醛中。

4.5.2.3 缩合反应:

a.在发烟硫酸存在下与氯苯作用生成滴滴涕:

b.与尿素作用,生成除莠剂双三氯乙醛脲:

c.与亚磷酸酯作用,生成相应的缩合物:

敌百虫合成中的缩合反应,就属于这一类反应。

4.5.2.4 与碱反应:浓的碱溶液能使三氯乙醛分解,生成三氯甲烷和甲酸钠

CCl3CHO+NaOH→CHCl3+HCO2Na

4.5.2.5 与氯反应:在光照下,三氯乙醛可与氯气作用,生成四氯化碳、光气和氯化氢。

4.5.2.6 三氯乙醛氧化:三氯乙醛氧化可以得到三氯乙酸。

CCl3CHO+氧化剂→CCl3COOH(三氯乙酸)

4.6 产品用途

三氯乙醛主要用作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敌敌畏生产的原料。

4.7 产品规格

按公司企业标准要求执行:

表4-1 精制三氯乙醛质量控制指标

4.8 产品包装与贮运:本产品用搪瓷贮罐贮存,通过专用管道输送。

5 原料及中间产品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规格

5.1名称:硫酸

5.1.1分子式:H2SO4

5.1.2分子量:98.08。

5.1.3物理性质

常温下浓硫酸为无色,无臭,透明的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吸水作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切勿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以免硫酸飞溅造成事故。

5.1.4化学性质

硫酸是一种活泼的二元强酸,能与多种金属、金属氢氧化物而生成该金属的硫酸盐,另外,硫酸还具有碳化,脱水、吸水、触媒等特殊性质。

5.2 名称:氯油

5.2.1 分子式:CCl3CHO·H2O

5.2.2 结构式:

Cl OH

Cl C C H

Cl OH

5.2.3 相对分子量:165.39(按1993国际相对原子量)

5.2.4 物理、化学性质

5.2.4.1 物理性质

氯油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醛香刺激气味,沸点97.7℃,相对密度d4201.55~1.58,它能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5.2.4.2 化学性质

A.加成反应:在水合三氯乙醛分子中,由于受α位三个电负性很强的氯原子的吸电效应,羰基碳原子正电荷增强,因此亲核试剂都容易进攻三氯乙醛的羰基发生加成反应。

B. 由于受α位碳原子上氯原子的影响,水合三氯乙醛比较稳定,须与浓硫酸共热才能脱水生成三氯乙醛。

C.与碱反应:浓的碱溶液能使三氯乙醛分解,生成三氯甲烷和甲酸钠

CCl3CHO+NaOH → CHCl3+HCO2Na

5.3原材料及中间体质量控制表

表5-1 原料质量控制表

开车前,氯油贮存量至少20吨,硫酸贮存量至少20吨。 6 公用工程规定指标

表6-1 公用工程规格表

7 生产系统要求

7.1各设备内是否有异物无泄漏,相连液位计、阀门是否正常无泄漏,阻火器完好。

7.2各传动设备运行正常、无泄漏、无异响、电流负荷值在正常范围内,各泵接地线、联轴器护罩、电机护罩完好。

7.3 各仪表系统显示数值是否正常稳定。气动阀开关调节良好。 8 生产原理:

氯油加浓硫酸共热脱去水或醇,蒸馏即得三氯乙醛。

氯油与硫酸共热时,还会产生下列副反应:

9 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氯油通过氯油泵经流量计控制流量连续加入粗蒸1#釜。硫酸通过硫酸泵经流量计控制流量连续加入混合器,在混合器中与粗蒸冷凝器冷凝下来的粗醛混合,混合后进入分酸器进行分层,分酸器内上层的物料,溢流至精蒸釜甩盘,下层为一次酸从分酸器溢流进入粗蒸1#中。精蒸釜中物料蒸汽经精蒸冷凝器冷凝后进入脱酸釜,脱去其中氯化氢,分析检验合格放入精醛贮罐,不合格返工处理。

粗蒸1#釜中的含醛二次酸溢流至粗蒸2#釜中,粗蒸2#釜物料溢流至粗蒸3#釜,其中蒸出的物料蒸汽与1#釜中的物料蒸汽汇合进入粗蒸冷凝器,3#釜中的废硫酸溢流至过滤器,经冷凝器冷却后流入废酸中间罐。根据废酸中间罐的液位高低,用废酸泵将废酸转至废酸贮罐。

从粗蒸、精蒸、脱酸出来的尾气,经吸收器吸收成稀盐酸,自动溢流至稀盐酸贮罐中。

10 生产工艺技术条件

10.1 原料的投料比及中控指标

蒸馏正常情况下(均匀生产)投料比(m:m)为氯油:硫酸=1:0.5~0.7。最大负荷时,氯油投料量=2500kg/h,最低负荷投料量=400kg/h。

硫酸投料量(kg)=氯油投料量(kg)×(0.5~0.7)

10.2 各工序的生产工艺控制点

表10-2 生产监控点一览表

11 中间品及产品不合格的处置措施

11.1 不合格品的项目有:精醛含量<93.0%,含水>0.45% 含酸>0.45%。

11.2 不合格品的具体处置措施。

12 原料、中间产品及动力消耗定额

表12-1 原料中间产品消耗定额

表12-2 动力消耗定额表

设备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