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温泉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温泉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我国温泉旅游的开发现状及管理

英文题目

院系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肖丽燕

班级旅游B1011班

指导教师***

二零一三年六月

摘要

温泉旅游是指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体验旅游。温泉旅游具有文化体验性、康体养生性、时尚消费性等鲜明特征。在现实开发中,由于资源调查不充分、资源评价不客观、市场把握不准确、产品开发少创新、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出现,我国的温泉资源优势没有较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但是我国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开发的潜能很大。据2009年的统计:中国地热资源预测总量有36万平方公里,而近期可开采的温泉资源就达24万平方公里。中国是中低温泉地热大国,约占全球的8.6﹪。这些数字都表明了中国地热温泉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关键词]:温泉旅游开发现状管理

Abstract

Tourism refers to the hot springs and Spa for the purpose of bathing culture, which had been a single health materialized enjoying to increase to meet th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dimension of the modern consumer, become a health-themed, reach the effect of wellness and leisure fashion experience tour. Spa tourism with cultural experiences, recreation and health, fashion, consumer and other distinctive feat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istic, due to inadequate resources, resource evaluation of subjective, inaccurate market certainty, less innovative in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of problems of inadequate security system, our hot spring resources advantages into industrial advantages without better. Hot spring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is very rich,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large. According to the 2009 statistics: total forecast of 360,000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 recent exploitation of hot springs of 240,000 square kilometres. Geothermal power in China is low in hot springs, 8.6 per cent of the global total. These figures show that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hot springs 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in China.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I

一、旅游模式 (1)

1温泉+水游乐 (1)

2温泉+高尔夫 (1)

3温泉+滑雪场 (1)

4温泉+综合游乐 (1)

二、开发模式 (2)

1 高端精品 (2)

2 品牌输出 (2)

3 综合性 (2)

三、三大隐忧 (2)

1缺乏特色——处处是温泉,都是一张脸 (2)

2缺乏规范——泡的啥温泉,不知其成分 (3)

3缺乏保护——一味上规模,需索应有度 (3)

参考文献: (4)

一、旅游模式

温泉与运动游乐的结合,也是温泉旅游最常见的开发模式之一。其核心是在温泉泡浴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满足旅游者体验性、参与性需求的运动游乐项目,有力提升温泉度假村的整体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甚至改善温泉度假村的淡季经营问题,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从实现整体开发经营的突破。以下主要介绍四个典型:

1温泉+水游乐

把夏季最受家庭市场欢迎的水游乐项目引进温泉旅游度假村,弥补夏季这一淡季产品开发不足,对于提升温泉度假村的整体经营,具有非常突出的效果。以北京温都水城的水空间、被称为“中国动感第一泉”的广东恩平锦江温泉、华东最大的温泉——浙江武义清水湾〃沁温泉等为代表,都是通过温泉造浪池、温泉漂流、温泉游泳池、水上滑梯……等一系列时尚、动感、刺激的水游乐项目的引入,实现了温泉度假村夏季经营的火爆。此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最成功的开发模式之一,但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水游乐项目的持续创新上,这就对水游乐的投资规模和设备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温泉+高尔夫

以上海太阳岛高尔夫温泉旅游度假村、北京龙熙温泉高尔夫、惠州汤泉高尔夫、广西嘉和城温泉谷、天津宝坻珠江帝景温泉度假村为代表,通过高端温泉水疗SPA与高尔夫运动充分结合,形成了面向高端市场的高端休闲经典组合产品——温泉高尔夫,是顶级度假村开发的经典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文化的创新融入是整体品质提升的关键。

3温泉+滑雪场

以青岛即墨天泰温泉滑雪场、辽阳弓长岭温泉滑雪场为代表。温泉结合冬季最时尚、最具挑战性的滑雪项目,是养生与运动的美妙结合,将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活力冬季”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从而有力推动冬季旅游的突破。此种模式应成为北方地区温泉度假村开发的重要模式。

4温泉+综合游乐

以珠海海泉湾为代表。把相对静态的温泉泡浴与多种动感游乐项目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养生休闲与游乐体验搭配,能够极大地增强温泉度假村的整体吸引力并提高综合收益。海泉湾度假区以罕有的海洋温泉为核心,由五星级酒店、神秘岛主题乐园、渔人码头、梦幻剧场、体检中心、加勒比海岸、运动俱乐部、拓展训练营、高尔夫项目、休闲垂钓区以及自驾车营地等项目组成,是中国目前功能最齐全、综合配套最完善的超大型旅游休闲度假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家“国家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称号。此种模式把温泉与

多元化的游乐项目的结合发挥了到极致,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市场吸引力。

二、开发模式

1 高端精品

与以往的大众温泉洗浴开发方式不同,虽然温泉水仍然是主要的核心吸引资源,但高端精品温泉的打造赋予了温泉度假更多的内涵更丰富,将温泉疗养单一的物质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使其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旅游。

2 品牌输出

与其他物质消费一样,进入了品牌消费的时代,随着我国温泉旅游的日益蓬勃发展,品牌的建立和打造在温泉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品牌输出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盈利方式,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3 综合性

中心、运动娱乐中心等产品,各类休闲业态完善,服务功能齐全,能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大大拓宽了温泉度假区的可游可赏可娱性,能够快速提升地块的综合品质,有利于确保后期地产开发的价值最大化。

但是,我们要从温泉大国强国和世界级品牌的标准来要求,还普遍存在盲目开发,自建自营、文化内涵不足、同质同构化现象严重、产品雷同、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缺乏特色、缺乏品牌等诸多问题,对此进行理性地探讨,对我国温泉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三、三大隐忧

1缺乏特色——处处是温泉,都是一张脸

温泉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方式,正在迅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开发热潮而来的是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和产品雷同化现象的日趋严重,同类型温泉旅游产品的竞争十分激烈,导致温泉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生命周期短暂,资源浪费严重。开发商盲目开发,设计理念老化、陈旧,没有高品位的设计,造成温泉酒店软硬件不到位,让客人感受不到温泉带来的欢愉。某些开发商开发温泉心切,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盲目照搬,大兴土木,

结果往往是消耗大量的资金开发出一些只有其形而无其质,无内涵可言的产品。

2缺乏规范——泡的啥温泉,不知其成分

产业规范不完善,产业道路靠摸索。温泉产业从兴起到成熟的阶段,正是各种问题充分暴露的时候。相当数量的温泉旅游企业存在着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欺骗、隐瞒现象,导致消费者对整个产业的质疑。东北财经大学王艳平博士分析了日本温泉旅游开发的成败后指出,我国温泉产业开发初期速度快,总体规模大,政绩型、投机型和哄抢型开发的热潮愈演愈烈,有的在自来水中加入化学物质假冒温泉,有的在温泉中掺入自来水,有的将用过的温泉加温后循环利用,有的甚至用石油钻井机掠夺式开掘地下温泉资源等等。产业弊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理,产业的竞争就会衍变为价格的比拼、规模的较量。同业间的无序竞争、恶性循环,不仅使企业疲于应付、效益下滑,而且严重损毁着整个产业的品牌形象。

3缺乏保护——一味上规模,需索应有度

温泉旅游产品缺乏行业标准,使这一朝阳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一是目前温泉旅游产品由于缺失行业标准和监管力度,我国温泉产业面临最尴尬的问题是,所有的热水都号称是“温泉”,很多想泡温泉的游客因此无法得到正确的信息。而对于拥有真正温泉资源的度假区,消费者又不敢轻易相信,从而使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深受其害。

二是市场上看似产品丰富,实际上既有温泉,也有热水游,更有热水混合药物、花瓣、牛奶的产品。往往一个市甚至一个乡就有大大小小数十家温泉度假地、数百个温泉池,在没有行业监管的情况下,难免有企业滥竽充数。

三是价格比拼、从200多元到20多元,恶性竞争势态越来越严重,最终可能导致行业的恶性循环。这些问题要通过制定相关公平竞争的标准加以解决。

作为温泉旅游服务标准化,对温泉的定义应是:温----水温高于或等于25℃;泉----无外界压力而自动流出地表且含有对人体有的益微量元素的地下矿热水为泉。对温泉旅游的定义应是:以沐浴温泉为主要内容,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达到养生、休闲、度假目的的旅游活动。中国旅游学院研究员李庚将我国温泉旅游分为天然型、设施型、精致型和娱乐型4种业态。他认为,我国温泉旅游的消费趋势已从贵族泡汤为主过渡到大众健康为主,中华温泉文化“养身-养心-养德”这一适应不同人士不同层次需求的深厚内涵也越来越为人所接受,温泉旅游将迅速走向成熟,要建立行业标准。这一行业标准必须规定,未获得旅游温泉标识的单位及场所不应在场所及其所有宣传材料上标注:“天然温泉”“生态温泉”“矿热温泉”等等,不得欺骗误导游客。无论属于那一种温泉,行业协会要尽快制定准入标准,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

参考文献:

1 朱玉华;;温泉旅游发展趋势及对策浅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2 丁向华;;温泉旅游的开发与建设[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傅广海,殷继承,李娴;论温泉度假区的管理——以四川周公山温泉度假旅游区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王建芹;;国内度假旅游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9年35期

5 姜莉;欧、亚温泉区发展特点之比较[J];小城镇建设;2005年04期

6 邵其会;;四川温泉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J];中国商贸;2012年05期

7 裴奕;休闲酒店空间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巫晶;温泉旅游游客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余艳玲;温泉旅游和谐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0826《中国旅游文化》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旅游文化》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 1、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如何? (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4)旅游与中国文化之间相互制约。 3、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哪几类?有哪些特征? 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聚落文化、旅游景观与山水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民间工艺文化、旅游文学艺术、旅游宗教文化等。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演进性;(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体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点。 4、试述旅游文化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从旅游者角度看,旅游文化刺激旅游动机,丰富旅游活动,并且产生教育功能;从旅游业角度看,旅游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同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文化起指导作用。(2)中国旅游业发展对中国旅游文化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 1、以具体某一朝代为例,简述其主要文化内容。

2、“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皇”主要是指:伏羲、神农、女娲;“五帝”主要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帝王的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可分为哪三类?并举例说明。 (1)褒扬类;(2)贬抑类;(3)同情类。举例略。 4、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 (1)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极具历史吸引力;(2)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位,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3)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使其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5、简述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文化开发策略:(1)文化导向;(2)文化主题定位;(3)文化内容策划;(4)文化形象设计。 自然景观开发策略:(1)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发掘;(2)自然景观的美学内涵发掘;(3)自然景观的附会文化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区开发策略:(1)民族性;(2)艺术性;(3)神秘性;(4)特殊性;(5)传统性 第三章中国旅游建筑文化 1、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哪一种? 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以及中国古代军事、水利、桥梁建筑和中国古城镇、古民居。由于所采用的是当时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利用的是最精湛的建筑技艺,故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遵循哪些原则? (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3)三朝五门;(4)中庭配置;(5)前朝后寝;(6)前宫后苑。 3、比较中国古代早期与晚期伊斯兰教建筑的区别。 (1)早期的清真寺在建筑上都保持了较多的外影响:高矗的光塔、葱头形尖拱券门和

旅游的概念、定义与基本属性

绪论 1 旅游活动(现象)的发生,主要来自于和 的结果。 2 流放活动现象在古代就已产生。() 第一节旅游与旅游业 1 大众旅游时代的出现是在() A 一战前 B 二战前 C 一战后 D 二战后 2 旅游供给体系在近代才开始形成。() 3 自古至今的旅游都离不开社会的供给。() 4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9世纪40年代开创了旅游业的先河。() 5 旅游素有“民间外交”之誉,是因为旅游者都是来自平民百姓。() 6 旅游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人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7 旅游发生在先,旅游业形成在后,但二者都是在战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8 旅游是人类各种活动形式中最具的一种活动。 9 自古至今的旅游活动都离不开。到近代,由于和 ,导致的发生,这正标志者的形成。 10 世纪年代,英国人开创旅游业的先河。 11 年,全世界的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已超过老牌的石油、钢铁、汽车工业,一 跃成为世界第大产业。 12 和、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 13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旅游活动必须建立在之上。 14 大众性的旅游活动必须有强大的做后盾。 15 由于先进的和的不断更新,使跨国和洲际旅游成为可能。 16 带来的至今持久不衰的旅游热,说明人类的旅游活动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产物。

17 旅游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节旅游学与旅游概论 1 旅游学 2 由于旅游是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人们一直把旅游作为来研究。 3 旅游是一种的社会活动,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业必然是一项的产业。 4 旅游学的产生有其曲折的孕育过程,即对、、 。它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 学科。 5 及同一种文化属下的各具特色的是最具吸引魅力的旅游资源。 6 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旅游业运营模式也具有高度的和的特征。 7 旅游是人类和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8 观察和研究旅游问题必须在上着眼。 9 旅游学定义中“”,旨在标志着旅游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10 旅游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学科,是整个旅游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11 旅游概论是旅游学的,并以为研究领域,以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12 与是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前二者相比较作为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之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 13 是旅游的主体,是旅游的客体,二者对立统一。 14 旅游的基本属性包括、、和。 15 和之间的矛盾,是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6 当和普遍存在时,就自然地形成了,标志着旅游业的诞生。 17 旅游业的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

旅游文化与禅学文化的创新模式++

旅游文化与禅学文化的创新模式 “2011年禅文化养生论坛”近日在浙江的普陀山隆重举行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禅文化养生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近年来不少主题旅游项目都是围绕着打造“禅文化养生”而展开,它已成为休闲旅游地产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文化养生主题旅游项目禅文化起源于印度,鼎盛于中国,广弘于世界。 中国人认为禅与养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健身必须与养心并重。其中,打造禅文化养生主要都有以下几个元素:建筑:修建主题建筑,在建筑形态上,与自然地势融为一体,人工的痕迹融于自然的地形当中;在建筑材料上,至简纯粹,可以选用山石、木材、茅草等原生自然材料为主,突出自然古朴,弱化人工修饰与人工技巧。 园林景观:从小景观,植物种植方面等营造一种浓厚的禅文化意境。餐饮:禅宴、禅茶,是佛教旅游从传统观光祭拜到当前修身体验进化的重要元素。音乐:禅乐佛音是引导游客深度体验禅文化的重要方式,包括:寺院内日常的经声佛乐;在自然环境中引入声景艺术,可以营造更浓郁的文化情境…… 广州市智汇旅游景区管理公司结合正在打造的六祖故里新兴合河天湖“禅文化养生项目”的经验,认为当今禅文化养生主题在旅游地产开发项目中将以如下几种方式呈现: 1、以会所形式,结合景观的设计,营造一个惬意雅致的禅境。会所大多以禅意养生休闲与商务会议为主。 2、结合住宿和饮食开发禅意酒店。如我国首家以佛禅为主的酒店—

—成都“圆和圆”,充分遵循禅宗意境并结合中国传统审美,设计“左右逢缘”“峰回路转”。客栈还收纳了大量珍惜唐卡,古老庙画等古玩古董。饮食方面结合佛家经典养生食谱及中医食谱理论,开发营养餐饮方案,酒店精心布置的35间禅意居所明亮宽敞,更是佛教高憎、向佛人士、高端商务下塌之首选。 3、与养生养老地产相结合。以“第二居所”及“养老”为两大功能,把“禅”的理念融入到现代中式建筑与建园的手法之中,创新“都市禅居生活模式”……华中首创“禅、武、医”主题养老项目落户黄陂近日,湖北苏投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商会)、中国酒乡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华禅武医发展基金会三方,就会善国际养生养老项目(武汉黄陂)开发举行了研讨会并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河南登封禅武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华武僧第一人”、会善寺主持、中华禅武医发展基金会会长释延武大师与登封市当地领导、大公报等媒体、知名企业家代表共同见证了此次盛会。 10日上午,江苏商会沈京喜会长、中国酒乡集团公司王吉学董事长一行在中华禅武医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司马众志先生及ZF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天下祖庭少林寺,并受邀参会了太室山会善寺。于下午3点在禅武大酒店举行了会善国际养老项目研讨会。会上,三方对项目的定位和规划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这是一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积善行德、服务民生的大事、好事、喜事,并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会善国际养老项目将落户于黄陂区彭岗村,规划面积约600亩,依托中国酒乡集团公司投建的12公里花果长廊,区位优势显著、气候

文化旅游商业街项目策划方案(1225)

【密都新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项目策划方案 概况:项目背景及由来 解读节选《郑州晚报》关于新密发展的报道: 煤炭资源枯竭寻找新增长点 新密转型文化旅游及第三产业 本报讯(记者张立通讯员翟景伟)近日,创新发展理论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丁建明做客新密,就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等问题为新密支招。今年,新密多次邀请专家点评新密转型。经过反复论证,新密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确定发展文化旅游与第三产业,建设休闲宜居城市的转型方向。 当前,新密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新密经济面临大幅度滑坡的危险,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过度依赖资源、过度破坏环境等负面影响日趋明显,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效益、和谐稳定的角度,都必须跳出原来的思路,有效调整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尔加、中科院教授蒋佃水、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等多名专家学者先后到新密,为当地党委政府出谋划策,专家的观点开阔了新密广大干部的思路,为新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们将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新密来,并将此作为一种常态,为新密经济建设服务。 当前,郑州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大郑州”建设,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转移市区人口,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新密位于郑州市南部区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因为这里有空间。站在大郑州的角度,谋划郑州西南的发展,就要以郑州为中心,在方圆50公里范围内,利用水库、森林资源等,建设郑州的城市公园。 新密市负责人表示,发展文化旅游和第三产业,正是新密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点的关键。特别是新密在这方面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理应作为新密今后发展的战略方向。

中国旅游文化作业

1、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旅游文化在当代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2、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如何解决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 3、请面向社会介绍一下你的家乡的旅游资源。 4、制定一份你最想去的国内某旅游地的旅游计划。 5、举例说明旅游文献对于支撑地区旅游业开发的重要作用。 家乡的旅游资源介绍 我的家乡是浙江温州,所以我介绍温州的小吃和景点 温州风味小吃很多,有矮人松糕、长人馄饨、八字桥松糕、米面、炒粉干、马蹄桦、陡门头灯盏糕、猪油糕、马蹄松、白蛇烧饼、五味香糕、山楂糕、芝脚糖、荷花酥、福寿糕、双炊糕、麻巧、温州松糖、象生雪梨、薄饼、胶冻、温州牛肉焙片、温州高粱肉、县前头汤圆、强能鱼丸、麻糍、楠溪江麦饼等,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但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薯粉。薯粉是温州洞头的特产,下次去温州可以去尝尝哦!直至今日,我还没有吃到过有比洞头的带鱼番薯粉这样把海鲜和山土货结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带鱼是如此差异,却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纯朴和海带鱼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与火的奇异约会,使普通的东西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景点咯!温州虽然比较商业化,但是好玩的地方也不少呢!温州有雁荡山,江心屿公园,乌岩岭,渔寮、炎亭、玉苍山,燕窝洞,楠溪江,铜岭,洞头,大若岩,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完呢! 去年暑假我去过燕窝洞,挺不错的,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玩哦! 燕窝洞处在温州苍南县望里镇大蜥山西南半坡。入口处为龙泉寺,即下洞。传说此山古时为岛屿,称荪湖山,曾有五只白燕在此筑窠而得名,窝穴在寺院大殿中的石壁上。有壁下进洞,曲折盘迴,要经七个石室,呈现洞中套洞、洞里有天,洞外有洞,参差错落的奇特景观。由石门出洞,即玉虚道观,殿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黄墙黛瓦,宏伟壮丽。 这里集山、水、树、石、洞、寺、观为一体,茂林修竹,山峦叠翠,洞穴幽深,奇岩耸立,唐塔宋桥,古迹颇多。境内水库碧水盈盈,适于泛舟垂钓、游泳。总之,该景区是人们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 说到这里,让我这个呆在杭州下沙的温州人都忍不住想回家了呢,想去吃吃街边的小吃,去旅游胜地散散心。温州,真的是个好地方,在我看来,人这一辈子,没有去过温州,就是一个遗憾,我很高兴我是个温州人!

旅游文化概念辨析

旅游文化概念辨析 究竟什么是旅游文化?一般的论述都是先分别解释“旅游”和“文化”,再合起来界定“旅游文化”。那样绕得太远,并且绕到现在,也没绕出个大致公认的说法。我们且来看看学术界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 1、交集说 这一说法可以概述为旅游文化就是与旅游相关的文化,就是旅游与文化的交集,故名之为“交集说”。这种观点在国内学术界发生较早并且发展也较为持久。1990年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就有学者提出:“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说,旅游文化是指与人类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1王德刚(1999)从强调旅游过程、旅游活动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阐发:“旅游文化是在旅游活动和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给旅游文化下这样的定义: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2 2、交流说 交流说的核心在于强调旅游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交流。这种说法最早见于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该书对旅游文化作了如下解释:“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吸取游览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了游览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日益缩小。”3这是目前所见国内学术界对旅游文化最早的定义,但它却比后起的定义更接近西方学界对于旅游文化的认知,它把重心落在了旅游者旅游行为所导致的文化空间的跨越和文化系统的交融上,反而要比后来90年代的学术界 1冯乃康. 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旅游学刊,1991(1). 2王德刚. 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3转引自马波.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2001:34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 孔若水1006101207 中国旅游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并且从未间断过。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旅游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 早在几千年前的神话传说中,就出现过好多类似于现代的旅游的事情,比如皇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尧舜禹都曾经云游四方。大禹为了治水,走遍了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故事虽然属于虚构的畴,但依然是远古时代人们现实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的客观反映。它们至少说明:旅游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旅游的第一个重要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道路交通比商周时期有了提高,商旅因此而兴盛,于此形成了中国早期的旅游思想。 此时期,交通比以前有所发展。陆路交通方面,当时已有“国中之道”和“野鄙之道”的区分。驿路四通八达,形成了陆路交通网。还有许多历尽艰难筑成的道路工程,如国修筑的褒斜道栈道,齐鲁建设的黄淮交通网络等。水陆交通方面,这时期不仅利用自然河道,还广为开凿人工运河。比如吴国开凿的邗沟,国开凿的鸿沟等等,大大便利了南北航运。此时的造船业已较为发达,吴越两国是其代表。战国时期中国的造桥技术也臻于成熟,国建造的中渭桥是中国古代相当著名的一座桥梁,充分显示了当时造桥技术的高超。随着旅行活动的频繁,此时期的旅游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此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生存与争霸,竭力发展经济,并非常

支持商业,因此商业旅行十分兴盛。而君主贵族的狩猎旅游活动十分普通,楚襄王、蔡灵侯、楚昭王等人都是典型的旅游君主。此外,民间的旅游娱乐活动已相当普遍。此时期的孔子就是一位大旅行家。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周游列国,足迹遍及、、、四个省份。 汉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盛期。远行成为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的主要特色。 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车宽一律六尺,一边通行全国。水路交通方面,凿修了长34公里,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使南方地区只经水路便可与中原荆楚吴越相通。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相继修筑了“回中道”、“褒斜道”、“子午道”等,并最终形成了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汉代又不断开拓对外交通。当时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还有一条通向南方的“灵关道”。汉时代的交通工具较以前也有很大发展。 此时期的旅游活动中,最突出的是帝王巡游,代表人物是始皇和汉武帝;使者远行,突出实例是骞通西域;学者周游考察,典型为司马迁周游写《史记》。 旅行与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进行一种文化交流,不同的旅行者就是不同文化的传播者。汉时代,通过众多的旅行者,中国文化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交流。 而且,游记在此期间萌生。比如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除游记外,汉时期还有一些反映旅游活动的诗歌。

文化旅游定义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 文化旅游定义1: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 文化旅游定义2: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成为当前旅游业出现的新时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宗教等内容。其涵盖性强,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相关的产业。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

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文化旅游商业街项目策划方案(1225)

精心整理【密都新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项目策划方案?? 概况:项目背景及由来 解读节选《郑州晚报》关于新密发展的报道: 煤炭资源枯竭?寻找新增长点 新密转型文化旅游及第三产业 本报讯(记者?张立?通讯员?翟景伟)近日,创新发展理论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丁建明做客新密,就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等问题为新密支招。今年,新密多次邀请专家点评新密转型。经过反复论证,新密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确定发展文化旅游与第三产业,建设休闲宜居城市的转型方向。 方圆50 ?同时, 路东出口的袁庄乡小台沟村到密州大道两侧,再向南延伸到原郑煤集团所在地,以及三岔口至市区的北侧区域;第三条经济带:古城县衙、城市西区一带。今后,将以这三条经济带为重点,推动新密市的城中村、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密都新街】项目隶属于恒昌地产“怡馨佳苑”大型社区中的商业部分。位置坐落在嵩山大道西段北侧,紧临贯通“郑密登洛”的S316省道,一期占据

诚信路(未来贯通南北)南段约500多米。现房临街双层商业铺面16000平方,二期增加至32000平方,基建投资总额约3亿元人民币。 本案北通新密主城行政核心区,东、南、西三个方向辐射黄帝宫、新密古城、天爷洞、打虎亭汉墓、密县县衙等知名景点,交通便利,区位特征优越,适合地标景观打造,进出效果利于传播,人流聚集疏散安全高效。为此,争取把诚信南路打造成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新密市独一无二的景观街。 新密”。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1994年撤县建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拥有被誉为“中华第一都”的古城寨遗址;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墓群——打虎亭汉墓,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府衙——新密古县衙;始建于东汉末年的佛教净土宗祖庭——超化寺;古城寨遗址、李家沟遗址分别于2000年、200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超化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_谢雯;

中国旅游报/2011年/10月/26日/第011版 视野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谢雯 2008年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修建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战略规划,首次推出了多个以旅游为主题的综合体构建。“旅游综合体”应势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变得炙手可热,成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规划咨询机构关注的亮点和卖点。 三方界定,明确旅游综合体概念 1.旅游综合体的由来 通过观察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单一功能建筑对城市功能需求的适应性就会显得不足,汇集城市多元价值的建筑类型就会随之出现并迅速发展。这种在城市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通过叠加和组合而成的建筑,称为建筑综合体。建筑综合体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超大规模的建筑群落,即城市综合体。它是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产物,是多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和文化意识形态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如纽约之心曼哈顿、东京之核六本木都。游憩要素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的融入,则衍生出了旅游综合体。 2.旅游综合体概念界定 目前,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已有概念多源于城市综合体定义,从土地空间理论和土地价值链的角度进行阐释,强调土地的综合开发,没有突出旅游综合体的关键要素——旅游要素。 本文在对国际上大量相关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型旅游聚集区的特点,给出旅游综合体的定义如下: 旅游综合体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尺度范围内,依托旅游吸引物,将用于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疗、悟”等旅游需求的旅游与生活空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旅游服务要素的高效聚集与整合,各服务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功能呼应,形成具有一定空间规模和较高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体。 概念的界定明晰了以下三点: 首先,旅游综合体要有适当的空间尺度,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得出,旅游综合体占地面积应大于1平方公里,旅游服务要素之间的服务半径在15-20分钟步行圈内。空间尺度过小难以保证旅游要素在综合体内完整配备,而尺度过大则违背了旅游服务设施高效集成布局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初衷,也就失去了综合体的意义。 其次,旅游综合体以“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取代了传统旅游中的“旅游资源观”。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外,任何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有形、无形要素均是旅游综合体可以依托的吸引物。对资源观的改善进一步拓宽了旅游业的产业构成。 最后,旅游综合体是旅游要素的高效聚集与整合,它围绕旅游服务这一核心功能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旅游要素的聚集与整合,需依据产业链的完备性和旅游消费能力,在空间布局、建筑规模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个辨析,明晰旅游综合体的本质 旅游综合体不仅是一种综合物业形态,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形态,一种适应旅游未来发展的科学模式。它与旅游集群、旅游地产、旅游区概念等密切相关。 1.旅游综合体与旅游产业集群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浅析中国旅游特色

浅析中国旅游特色 xxxxxx 专业学生xxx学号xxxxxxxxx 伟大的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辽阔的国土面积,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当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省内旅游常态化、国内旅游大众化、国际旅游趋势化。地域辽阔的中国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鲜明特点,各具地理、气候、历史文化、民俗特色,各存明显旅游资源差异特征等客观现实,孕育了不同自然、文化旅游资源。 一、中国旅游人文资源群星荟萃 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有记载的文明史已有4000年之久,而这期间的文化遗址、名胜古迹遍布各地。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帝王陵墓数目众多,年代久远,文物甚多。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遍布全国。我国革命纪念地、博物馆、大型现代建筑工程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都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 从三皇到五帝,从唐诗到宋词,从恢宏殿宇到小桥流水的林园,从“四大发明”到各个医术典籍……都是文明的见证。如今,我国已有40处世界文化遗产,如: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附近寺庙、拉萨布达拉宫、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颐和园、天坛、武夷山、大足石刻、青城山和都江堰等等。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分布具有即集中又分散,体现出大杂居小散居,交错分布的特点。各族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的特色和风格各异的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礼等方面存在风俗习惯差异。这种多民族长期共同繁荣发展所形成的众多风俗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这使中国处春节、中秋节等全国主要节日外,还有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藏历新年、彝族的火把节等等,每年也都是盛况不比。 其中风俗特产品类繁多,如:1、织绣工艺品:刺绣,我国的刺绣有二三千年的历史,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其中最著名的是被公认为中国四大名绣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织锦,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用彩色经纬提花织成各种图案花纹的熟丝织品,其中以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三大名锦最为著名。2、陶瓷器。陶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之一。陶瓷器制作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其制品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瓷器有畅景德镇瓷器、畅醴陵釉下彩瓷、畅德化白瓷、此外,山东淄博的美术陶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提要:区商业街。与中央商业街相比较,还存在地区性的商业街,即分布在各个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 更多精品制度 商业街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什么是商业街?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全。现代商业街至少应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旅游、金融、电信、会展、医疗、服务、修理、交通等15项功能和50~60个业种,现代商业街要力争做到”没有买不到的商品,没有办不成的事”,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各种需求。2.品种多。现代商业街是商品品种的荟萃,如北京西单、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商业街,不仅要做到”买全国、卖全国”,而且要有比较齐全的国际品牌,既是中国品牌的窗口,又是国际名牌的展台,把民族化与国际化有机地结合起来。3.分工细。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是现代商业街的重要特色,现代消费已从社会消费、家庭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要求经营专业化、品种细分化,商业街除了少数几个具有各自特色的百货店以外,其余都由专门店、专业店组成。4.环境美。商业街的购物环境优雅、整洁、明亮、舒适、协调、有序,是一种精神陶冶、美的展现和享受,突出体现购物、休闲、交往和旅游等基本功能。5.服务优。服务优是商业街的优势和特点,除了每一个企业塑造、培育和维护自己的服务品牌,推进特色经营外,要突出商业街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公用性,提高整体素质、维护整体形象、塑造整体品牌。 综观现在各种商业街,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中央商业街。中央商业街一词是大都市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西方国家比较早的采用了这种提法,如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日本东京的银座等均被冠之中央商业街的称号,但中央商业街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至今没有明确的、权威的界定。可以说,一个真正的中央商业街必须是这个城市的商务功能核心。从一般意义上讲,作为中央商业街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商业特别发达。这里所说的”商业”不能作狭义的理解,而是泛指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区域。它不仅涵盖了一般的零售业和服务业,并且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娱乐业、房地产、写字楼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等设施,是一个大商业的概念。第二,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像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香港的中环、纽约的曼哈顿第七大道等都在区域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知名度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商业中心。第三,中央商业街的功能要辐射整个城市而不是仅在某一地区某一范围内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中央商业街应是一座城市的开放窗口,它是整个城市经济和商业发展的中枢,是南来北往的客流集散地,特别是搞商务活动的人都必须要前往的地方。第四,中央商业街应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地价和土地的利用率最高,交通极为便利,人流、车流量最大,建筑物高度集中,有现代化的市政、信息环境、对国际跨国公司有巨大的吸引力。 2.地区商业街。与中央商业街相比较,还存在地区性的商业街,即分布在各个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的商业繁华街道。二者有明显的主从区别,概念不能相互混淆。相对中央商业街而言,地区商业街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地区商业街的总体规模小,它以零售业为主,是简单的商业组合,其功能比较单一。比如,超市、百货公司、仓储商店等,其活动范围局限在有限的商圈内。第二,地区商业街是一种社区化消费场所,不是辐射整个城市的行为。 3.特色商业街。商业特色街即是在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商业街。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专业店铺经营为特色。以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 摘要:旅游文化因旅游活动而产生,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旅游文化应重新划分为原生性旅游文化和次生性旅游文化,二者是旅游文化的组成部分。原生性旅游文化使次生性旅游文化得以实现、次生性旅游文化提高原生性旅游文化层次,二者在性质、构成、研究重点等方面有区别。 关键词:旅游文化;原生性旅游文化;次生性旅游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内容,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却一直没有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研究的重点是旅游文化的各种分支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比如:旅游主体文化与旅游客体文化[1]、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2]、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3]、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等。笔者认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基础应是旅游文化概念的确定。 二、旅游文化概念的研究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旅游文化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受这种学说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4];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5];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

化现象的总和[6]。学者们对于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把握到了旅游文化的外延,但对旅游文化内涵的阐述却稍嫌不足。 三、旅游文化的再认识 (一)旅游文化概念界定 谢春山从“整合”的角度,认为旅游文化是因旅游活动而产生,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这一概念不仅明确了旅游文化的外延,即因旅游而产生的文化和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那些不被旅游业所利用的一般文化不可以统称为旅游文化,从而弥补了“总和说”的不足;而且揭示了旅游文化的特点,即旅游文化是一种动态的文化,是随着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而变化的文化。本文在此观点的基础之上,将旅游文化划分为原生性旅游文化和次生性旅游文化,从而打破“碰撞说”中的三体文化和六要素文化的传统界定。 (二)原生性旅游文化 原生性旅游文化是指因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文化,它不仅是旅游活动的直接产物,也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旅游者文化(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消费文化、审美文化和休闲文化等内容);旅游产品文化(即因旅游活动而生产的旅游产品所具有的娱乐文化、愉悦文化等内容,其中主题公园文化最为突出);旅行社文化(旅行社在为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时所体现的服务文化、审美文化等)。因旅游活动而产生的原生性旅游文化,其文化内涵注定是由旅游活动所赋予的。虽然原生性旅游文化的形成原因唯一,但其内涵可以通过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影响以及旅游者的不断学习而得到提升。不同时代

全域旅游语境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一)

第1部分:判断题 (共5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旅游产品中的一个专项产品,泛指以了解、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 0.0 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旅游活动。(5.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2、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在新经 0.0 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5.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3、民族文化旅游与其所在地域和民族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经济发展、居民的社会生活丝缕相连, 0.0 具有内容、功能和收益方面的综合性。(5.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4、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5.0分) 得 0.0 分: 正确

错误 5、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5.0分) 得分:0.0 正确 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 (共5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0.0 1、2000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活动主题年是()。(5.0分) 得分: 中国文物古迹游 中国民俗风情游 2000年神州世纪游 中国民间艺术游 2、2015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把旅游及相关产业分为 0.0 ()个大类。(5.0分) 得分: 11 12 13

14 0.0 3、2002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活动主题是()。(5.0分) 得分: 中国文物古迹游 中国民俗风情游 神州世纪游 中国民间艺术游 4、据2012年统计,“十一五”期间,西藏、新疆、广西等八个民族省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达()。 0.0 (5.0分) 得分: 23.68% 24.97% 25.10% 26.32% 0.0 5、1994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活动主题年是()。(5.0分) 得分: 中国文物古迹游 中国民俗风情游 2000年神州世纪游

浅谈中国自助旅游的发展

浅析中国自助旅游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助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种旅游新时尚和潮流,自助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导力量,在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自助旅游在我国毕竟还处于初始阶段,其发展仍然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对中国自助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针对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厌倦了老一套的旅游方式,开始追求个性化旅游,所以对中国自助旅游现状以及市场前景进行预测可以表述为“兴盛”。在今后几年中将会成为主流旅游方式,自助旅游涉及的其它产业也会有很大发展空间,自助旅游将会走向国际化。所以热爱旅游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助旅游这种个性化的时尚旅游方式享受旅游,享受生活。 关键字:自助旅游现状发展趋势 一、自助旅游的简述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自助旅游已经不再是新鲜的代名词,而是一种非常时尚和流行的旅游方式,它可以让人们很轻松的身处大自然之中,全程没有导游陪同并且表现个性化旅游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自助旅游的特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精致和有特色的旅游形态,自助旅游这种不受约束,自由自在,追求体验和休闲的旅游新方式备受人们的青睐。自助旅游在方式上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自助旅游的自主性强,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独立自主的自由行动,自行的选择旅游的地点和时间以及方式。同时还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旅途过程中根据爱好和心情随时调整行程或者改变行程,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体验民族风情。 其次是自助旅游有一定的计划性。在旅途过程中需要自己去安排一切,是没有导游陪同的,所以说在旅游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深度旅游。 从以上可以看出自助旅游和散客旅游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休闲娱乐为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旅游目的不一样,自助旅游比较注重纯旅游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务、商务和会议旅游以及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的旅游活动。 (二)自助旅游的类型 自助旅游的类型是丰富多样的,如果按照旅游目的划分,有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按旅游距离划分,旅游距离越长越远涉及的旅游产业越多,收入点越多,反之则少。还可以按照交通方式来划分,其中包括火车旅游、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等各种方式。 (三)自助旅游的特点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旅游文化概论》课程教案 五、考核方式 考核的方式:考查(其中平时成绩占40%)

六、具体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章绪 论 一、教学目的:在初步掌握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从而认识旅游和文化互相依存关系和提高旅游者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 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特征 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 一、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四、学时分配:4学时 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目: ?(1)柳诒微编著.中国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 ?(2)向仍旦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沈祖祥主编.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甄尽忠主编.中国旅游文化.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5)余秋雨著.文化苦旅.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七、思考讨论题: 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2.什么是旅游文化?如何理解旅游文化以及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3.如何分析旅游文化的构成体系?理解旅游文化的构成对从事旅游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4.文化在旅游业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5.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旅游山水文 化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山水景观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提高山水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山水文化概述 一、山水与文化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山水景观的文化意蕴 一、山水文化内涵 二、山水审美意识 三、山水审美形态 四、山水欣赏角度 第三节山水景观的旅游价值 一、山地景观 二、水体景观 三、森林景观 四、大漠景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价值及鉴赏方法难点: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意识及形态 四、学时分配:4学时 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目: 《中国山水文化》.陈水云.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1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七、思考讨论题: 思考讨论题: 1.什么是山水景观? 2.如何理解山水景观的文化内涵? 3.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哪些重要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什么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