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三章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三章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三章 机械加工精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核心内容。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是由零件的机机械加工精度和零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两部分组成,机械加工精度是机械加工质量的核心部分。

机械加工精度在教材中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获得方法: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其中,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和统计分析是两大重点内容,是分析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基础,是学习机械加工精度问题的关键。

学习要求

(1) 掌握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工件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及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

(3) 了解工件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及影响因素。

(4) 掌握工件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法并初步掌握其综合分析方法

(5) 掌握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中主要是分布曲线法。

加工精度是机械工艺学的核心内容。零件的加工质量是由零件的机械

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两部分组成。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

f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获得方法;

★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

<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L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第一节概述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1.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 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理想几何参数的正确意义

尺寸——零件图或工艺图规定尺寸的平均值。

如(D40:的理想尺寸是0)40.15mw 形状,位置——绝对正确的形状和位置。

2.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偏差。

注意.?偏差是差值的绝对值,没有负值。

如上例,尺寸为4>40.19 误差0.04_

40.05 误差0.10mm 不是-0.10 零件有三个方面的几何参

数,所以精度和误差也有三个方面:

①尺寸;②形状;③位置

精度和误差是以不同的立足点来反映,评定零件几何参数的零件指标。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2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 1调整误差 J I ---------------------

: ______ u -I 刀具误差

一力变形误差一

一丨一_热变形误差 精度按精度等级划分,而等级的划分是由加工误差一一公差大小来划 分的

(衡量的)。所谓提高零件精度,也就是限制和降低加工误差的问题。

3. 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f 试切法

试切一测量一调整一再试切 效率低,单件小批 调整法

预先挑战工艺系统各元素的位置效率高,成批大量

人 定尺寸刀具法用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刀具

效率高,精度稳定 k 自动控制法 由测量、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效率高,精度高

4. 原始误差及其分类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机械加工中,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 完整

系统,简称工艺系统。

原始误差——由工艺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状态,以及加工过程 中的

物理、力学现象而引起的误差因素都是原始误差。

有十大项:

原始误差

加工前?加工中-加工后「原理误差工件装夹

误差调整误差机床

误差夹具误差刀具

制造误差刀具磨损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

艺系统热变形内应力

引起的变形测量误差

^初始状态有关的

工艺系统鈴误差

卜工艺系统动误差卜与工艺过程有关的

分类:

「加工前「静态①y加工中②—

L加工后L动态^与工艺系统初始状态有关k 与工艺系统过程有关

5.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

有两种:

单因素分析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为简单起见,研究时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通过测试、实验、计算,得出该因素与加工误差之间的关系。

统计分析法:以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

法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当发生质量问题时,可以从中判断误差的性质,找出误差出现的规律,以指导我们解决有关的加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4

工精度问题。统计分析法只适用于批量生产。

在实际生产中,这两种方法经常结合起来应用,一般先用统计分析法寻找误差的出现规律,初步判断产生加工误差的可能原因,然后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实验,一般迅速有效的找出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机床误差工艺系统中,机床是联结零件和刀具的基础。刀具相对于零件的成型运动都是通过机床的运动来实现的,所以具有重要意义。

机床误差——无切削负荷时,由于机床零部件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及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形成的误差。f机床成型运动本身的误差 4机床成型运动之间的误差 I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

1. 主轴回转误差一一实际回转轴线相对于理想回转轴线的最大偏离值。

在实际测量中,用主轴平均回转轴线代替理想回转轴线。

实际中误差多表现为漂移—指主轴回转轴线在每一转内的每一瞬时的变动方位和变动量都是变化的一种现象。

可分解为①轴向②径向③角度漂移三种基本形式。

也表现为跳动,窜动和摆动。(特定平面内)

有的书上说是纯轴向窜动,纯径向跳动和纯角度摆动。(是指空间)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上述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d>径向顏稃U)轴向*锌(〇角向漂钵

机床主轴回转曲线的误差运动

同一形式的主轴回转误差,对不同机床和加工表面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加工误差,如:

2. 产生的原因

轴回转误差主要是由主轴轴颈的圆度误差,轴颈的同轴度误差,主轴的挠度和支承端面对轴颈轴心线的垂直度误差等因素造成的(如轴肩与轴心线不垂直,主轴转速在某个转速范围内精度高,如超出则误差较大)。另外还和机床类型及

不同的轴承结构有关。

以卧车,立镗为例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6

车——主轴轴颈的不同部分和轴套的某一固定部分接触,所以轴颈圆度误差影响大,轴套孔影响小。

镗——轴颈某一固定部分与轴套内表面不同部分接触,所以轴套孔圆度误差影响大,轴颈圆度误差影响小。

3. 误差测量

一般有捷克斯洛伐克vuoso测量法,用于刀具回转机床。美国LRL测量法,用于工件回转机床的测量。

具体方法,自己看教材和有关参考书了解。

4.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

⑴提高部件的制造精度。(轴承,轴颈,支承孔,配合表面等)

⑵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

适当预紧以消除间隙,甚至产生微量过盈,可增加轴承刚度,又对轴承内外圈滚到和滚动体的误差起均化作用。

⑶使主轴的回转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如,外圆磨床磨削:

用前后顶尖支承,主轴只起传动作用,工件回转精度完全取决于顶尖和中心孔的形状误差和同轴度误差。提高顶尖和中心孔的精度要比提高主轴部件的精度容易且经济的多。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7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8

(二)导轨误差

包括:①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② 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③ 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各

误差引起的加工误差如图

图 b AR = R ’ —R = y /R 2 +AZ 2 - R

得:AR + R = ylR 2+AZ 2 AR 2 + 2AR ? R + R 2 = R 2 + AZ 2

去掉高级无穷小.? Ai??AZ 2/2i?

图 C AR = H ?A/B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方向的误差,引起工件的加工误差是不相同的, 从而引出了“误差的敏感方向”的概念。

误差的敏感方向——通过刀尖与获得的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

对普通车床——是水平方向 对卧式车床,卧式平磨——是垂直方向。

对卧式镗床——是圆周的各个方向。

机床导轨的几何精度,不仅取决于机床的制造精度,而且与机床的安

装及

图 a AR = AY

使用时的磨损有很大关系,尤其对大型机床更是如此。因此,为减小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除应提高导轨的制造精度外,还应注意机床的安装精度,并提高导轨的耐磨性。

(三)传动链传动误差

传动链的传动误差是指内联系的传动链中首末两端传动组件相对运动的误差。它是螺纹,齿轮,蜗轮以及其它按展成原理加工时,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当传动链中各传动组件有制造误差,装配误差(主要是装配偏心)和磨损时,就会破坏正确的运动关系,使工件产生误差。

传动链传动误差一般可用传动链末端组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因为每级传递都有误差,对应有一个误差传递系数,反映在加工误差上的是末端组件的转角误差。所以用末端组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

改进时的措施:

减少传动链中的组件数目,缩短传动链,以减少误差来源。

提高传动组件,特别是末端传动组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因为末端传动副的影响较大。

消除间隙。(尤其是往复运动)

采用校正装置。(参看教材P181)

二.原理误差,调整误差,夹具及刀具误差

(一)原理误差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9

原理误差——因为在加工中采用了近似加工运动方式或近似的刀具切刃形

状而产生的误差。关于用球头刀和“行切法”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曲线、曲面和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或法向直廓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所产生原理误差的例子,

同学们自己看教材P166 附加例子:车床上车制模数蜗杆。

传动比

蜗杆螺距(Pg)

机床丝杠螺距(P) _z3 *z5

上式中,蜗杆螺距Pg=:n:m,II是无理数,其它都是有理数。因此在选用挂轮Z4...ZJf,只能取小数点后4位或5位近似值计算,这样,被加工螺杆螺距必然引入近似值的误差。这个误差就是由于采用了近似加工方式带来的。就是原理误差。

在生产中,釆用近似的加工方法。可使机床结构及刀具形状简化,刀具数量减少,进一步降低成本及提高生产率。因此,只要能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小于工件公差的10%?15%),允许一定的原理误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Notice: (1)并不是每种加工过程都存在原理误差。

(2)原理误差和机床内传动链误差或刀具刃形制造误差所引起的加工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误差是不同的。后者可以通过提高传动件制造精度和刀具制造精度来减小和完全消除,而前者不行。

(二)调整误差

调整误差——调整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时,实际相对位置和正确相对位置之间的偏离。

表现:

1. 刀具相对于工件加工表面的尺寸调整误差;

2. 刀具相对于加工表面基准面的位置调整误差;

f样件调整法1

调整法有两种j P也可先样件再试切

L试切调整法J

样件调整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样件的制造、磨损误差、定程机构误差等。

试切调整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微量进给、试切与正式切削时切削层厚度不同及人工技术水平误差。

当机床,刀具,毛坯等都已达到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调整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很大,是造成废品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夹具误差

夹具误差——来自夹具的制造误差和使用中的磨损。

它除直接影响工件的装夹精度外,还将影响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精度和刀具的对刀精度。一般情况下,它对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影响较大。

来源:1.各组件的制造误差。

2. 夹具的装配误差。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3. 定位组件,对刀组件磨损引起的误差。

(四)刀具误差

刀具误差——刀具制造误差(包括刃磨和磨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定尺寸刀具(钻头,绞刀,拉刀,丝锥,板牙,键槽铣刀等)

尺寸和形状误差,直接影响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两侧刀刃刃磨不对称或安装有偏心,可能引起加工尺寸扩张。

一般这类刀具耐用度较高,磨损影响可忽略。

成形刀具(成型车,成型铣,模数铣刀等)

形状误差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

磨损影响可忽略。

安装误差引起工件形状误差不可忽略。如成型车刀安装高于或低于工件中心时,都会产生较大的工件形状误差。

展成刀具(齿轮滚刀,插齿刀,花键滚刀等)

刀刃的形状及有关尺寸存在误差,以及刀具安装,调整不正确时,同样会影响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在加工批量不大时,磨损影响可忽略。

一般刀具(普通车刀,单刃镗刀,端铣刀,刨刀等)

制造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没有直接影响。因为加工表面形状主要由机床的运动精度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主要由调整决定。

一般刀具的耐用度低,在一次调整加工中的磨损量较显着,特别是在加工大型工件时,加工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更为重要。因此,对工件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产生较大锥度 刨削大平面

图3-26车刀的尺寸磨损

切削路程(km )

图3-27车刀磨损过程

的尺寸及形状精度的影响便不可忽略的。

例:车大直径长轴

产生位置误差

当车削短小轴件时,对一件来说磨损可以不计,但对一批工件来说, 会使工件的尺寸分布范围增大。

精细车和精细镗时,由于进给量很小,磨损对加工精度影响更大。须 采用高耐磨度的刀具。

刀具的尺寸磨损量(刀尖在沿被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磨损量)可用下 式计算:

U=U 〇+K (L-L 〇) /1000

U 〇——初期磨损量,一般忽略 K —正常磨损率(单位磨损量),在手中可以

查到

对车削:L=Jtdl/(1000Xf)(m)

对端铣:L=lb/(1000Z X f z )(m) d —被加工工件直径;1——工件的加工长度;f —进给量 B ——铣削面宽度;Z ——

铣刀齿数;f z——每齿进给量(长度单位为mm)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三节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是一种比较突出的原始误差,它不仅影响零件的 加工精度,而且还限制生产率的提高。

力的来源: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除受到切削力的作用外,还受到 重力,夹紧力,惯性力,传动力等的作用。由于切削力的影响最具代表性。 因此主要讨论由切削力引起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刚度——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静载荷大小。

工艺系统的刚度——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向分力的作用下,刀具 相对工件在该方向上的位移,是衡量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的参数。

2. 工艺系统刚度的计算

分析刚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系统刚度是在加工表面的法向上定义的。这是由于法线方向是误差 敏感方向,在这个方向上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最大。但是变形y 不光 是法向切削力?7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三个方向的切削力F x ,F y ,F z 综合 作用的结果。

2. 工艺系统的刚度。一般是在求出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各环节的 刚度,然后通过下式计算求出工艺系统的刚度。 k

1

111

1 ——+——+——+—— k J 〇 k I i k d k , 式中Kj C ,Kjj ,Kd ,K g 分别代表,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的刚度。_一 般来说,,对于简单的刀具和轴类工件,可以由<4才料力学》中的有关公式进

计算,而机床和夹具的刚度则须通过实验测量获得。大多数情况下将夹具作为机床的一部分来计算机床的刚度。

机床及其部件的刚度不是线形的,一般只能根据实测而定,各有关部件刚度测定后,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整台机床的刚度,但很难。

如是棒料(gj)或车刀,可以按悬臂梁计算公式计算(参看教材pl84)。

3. 计算工艺系统的刚度时,应针对具体情况加以简化。例如车削外圆时,车刀的y很小,可略去。而在镗孔时,镗杆的受力变形严重影响加工精度,而工件的刚度较大,y很小,可略去。

4. 工艺系统中某些环节的刚度是随受力点的位置而变化的,这是工艺系统刚度的特点,也是造成工件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时加工精度的影响

已知工艺系统的刚度之后,就可以根据切削力确定工艺系统的变形。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的情形可分为五种:

1.切削力的作用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

在建立工艺系统变形关系式时,应分别求出在切削力作用下机床(包括夹具),刀具和工件的变形&,y d,y g然后应用环节变形的可加性求出整个工艺系统的变形。即y x t=yj e+y g+yd

根据已建立的变形关系式,求出系统的最大变形y max和最小变形ymin, 两者相减即可求出形状误差,即5=y max-ymin(非尺寸误差)

当工艺系统中存在明显薄弱刚度的环节时,为简化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可以忽略系统中其它环节的变形而将该环节的变形看成整个工艺系统的变形,如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前3所述。

a. 当在普通车床上车削细长轴工件时,由于机床与刀具的刚度比工件的刚度大的多,因此就可以认为工艺系统的变形就是工件的变形。按简支梁的受力变形的公式可知它是一个四次抛物线方程,最大变形发生在工件的中点,加工后的工件呈两端直径小且相等,中间直径最大的腰鼓形。

b. 当在车床上用两顶点支承车削一刚度很大的光轴时,工件与刀具的变形可忽略不计,这时机床的变形为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即加工后工件的轴向形状是一^马鞍形,当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即Kc t>K wz时,尾座处的变形大于床头处的变形,最小变形发生于工件中部偏右处,工件呈左端直径小右端直径大的鞍形。

Notice:此时工件的形状误差与刀架的刚度无关,即车床刀具变形只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而不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

在卧式镗床上镗杆悬伸镗孔时,镗杆是刚度比较薄弱的环节。这时镗杆的变形可按悬臂梁受力变形的公式来计算。如果是镗杆进给,镗杆的伸出长度是变化的,其变形将随镗杆伸出长度而增加,故镗出的孔有形状误差。反之,如果镗孔时由工作台进给,镗杆悬伸长度不变,这时镗杆的变形将是一个固定值,镗出的孔只有尺寸误差而没有形状误差。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加工后的误差A g

加工前的误差 误差复映系数^ = (邊一个小于1的正数)

2.毛坯误差的复映

在工艺系统的刚度变化不大时,可近似地看作常量。这时如果毛坯形 状误差较大或材料硬度很不均匀,工件加工时切削力的大小就会有较大变 化,工艺系统的变形就会随切削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引起工件的加 工误差。

误差复映——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和毛坯相应 误差,这种现象叫“误差复映”。

若加工几次,就有几次的误差复映系数e p e 2,e 3……

总的误差复映系数e =

……

结论:

(1) 多次走刀可减小误差,但生产率降低; (2) 不仅尺寸误差会复映,形状和位置误差也会复映(如偏心,径跳 等)当用调整法加工时,毛坯尺寸不同,那么加工后这批工件仍有尺寸不

一的误差。

(3) 毛坯硬度不均匀同样会造成加工误差。(有时控制毛坯材料硬度 的均匀性是很重要的。

3. 切削过程中受力方向变化引起工件形状误差 参看教材P 190,并结合下页图讲解

4. 夹紧力和重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工件在装夹时,由于工件刚度较低或夹紧力着力点不当,会使工件产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图13-27单拨销传动力的影响 图13-28单拨销传动力影响下 工

件的纵向形状误差

生响应的变形,造成加工误差。参看教材P187-189图3-32, -33, -34, -35 讲解

4. 机床部件刚度

同学们自己看教材P190-191,并结合实验体会。

5. 减少工艺系统变形的措施

工艺系统与施加于系统上的法向力成正比,与系统刚度成反比。因此, 要减少工艺系统的变形,可以从减少法向力和提高系统刚度两方面入手。 提闻系统刚度:

⑴提高机床零部件结合面的质量,提高机床接触刚度;

⑵提高工件定位基面的加工精度;

⑶为工件和刀具设置辅助支承(如为工件设置中心架和跟刀架,为镗 杆设置导套和中间支承套;

⑷选择合理的定位方案提高系统刚度。

减少法向作用力:

⑴减少法向切削力(通过改变刀具材料、几何角度、切削用量的措施);

⑵提高毛坯精度以减少加工余量。

增加工作行程次数和减小进给量,虽能减少切削力,但将显着降低生产率,一般不要采用。

值得指出的是:有时单独提高某一部件的刚度,反而会增大工件的形状误差,这就是机床刚度的匹配问题。即提高机床刚度时,应注意提高刚度最小的部件的刚度,使各部件的刚度大致相同,这时才能达到减少加工误差的目的。

第四节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工艺系统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在加工总误差中占有较大比例

(40-70%),工艺系统热变形涉及的问题较多,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复杂,目前

只能定性的分析。

思路.?分析工艺系统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应首先从查找工艺系统的热源入手。然后分析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工艺系统的热源:

切削热(工件、刀具、切肩、切削液)

卩切削热(工件、刀具、切屑、切削液)f内部j摩擦热(电动机、轴承、离合器、齿轮副、高速运动导轨副、

L 镗模套、液(气)压系统、油池、润滑液等)

卩环境温度(气温变化、局部室温差、热风、冷风、空气流动、 ^卜部 < 地基温度变化等)

k热辐射(阳光、照明灯、暖气设备、人体等)

一般来说,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自系统的外部的热源的影响可以减小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doc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2.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课时分配:1、4,各0.5学时,2、 3,各1.5学时 重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难点: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随着机器速度、负载的增高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对机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保证机器零件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也越显得重要。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多数也是加工精度问题。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目的是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误差与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以保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7.1机械加工精度概述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见P194)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二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1.机床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其理由是什么 答:机床设计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工艺范围,机床工艺范围是指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也可称之为机床的加工功能。机床的工艺范围直接影响到机床结构的复杂程度、设计制造成本、加工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2)、柔性,机床的柔性是指其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分为功能柔性和结构柔性; 3)、与物流系统的可接近性,可接近性是指机床与物流系统之间进行物料(工件、刀具、切屑等)流动的方便程度; 4)、刚度,机床的刚度是指加工过程中,在切削力的作用下,抵抗刀具相对于工件在影响加工精度方向变形的能力。刚度包括静态刚度、动态刚度、热态刚度。机床的刚度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 5)、精度,机床精度主要指机床的几何精度和机床的工作精度。机床的几何精度指空载条件下机床本身的精度,机床的工作精度指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加工精度(尺寸、形状及位置偏差)。 6)、噪声;7)、自动化;8)、生产周期; 9)、生产率,机床的生产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机床所能加工的工件数量来表示。机床的切削效率越高,辅助时间越短,则它的生产率越高。 10)、成本,成本概念贯穿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护、再利用和报废处理等的费用,是衡量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1)、可靠性,应保证机床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加工功能时,无故障运行的概率要高。 12)、造型与色彩,机床的外观造型与色彩,要求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宜人性好。应根据机床功能、结构、工艺及操作控制等特点,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进行设计。 2.机床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是什么 答:一般机床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大致如下: (1)总体设计包括机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工艺范围运行模式,生产率,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机械制造行业)第二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二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一节概述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 高产、优质、低消耗,产品技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这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基本要求。而质量总是则是最根本的问题。 机械加工质量指标包括两方面的参数:一方面是宏观几何参数,指机械加工精度;另一方面是微观几何参数和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参数,指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所谓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大小、几何形状、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高,加工精度也高;反之则加工精度低。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项内容,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由于机械加工中的种种原因,不可能把零件做得绝对精确,总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即加工误差。实际生产中加工精度的高低用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加工误差小,则加工精度高;反之则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就是设法将加工误差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就是设法降低零件的加工误差。 随着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般来说,零件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加工成本越高,生产率则相对越低。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工艺人员则应根据设计要求、生产条件等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方法,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误差不超过零件图上规定的公差范围,并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二获得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和主动测量法等五种。 ⑴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到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的加工方法。试切法不需要复杂的装备,加工精度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和量具的精度,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⑵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相互位置,并在加工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工艺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的依据 ,在加工过程中操 作 者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随着新技术、新设 备的不断出现 ,作为指导生产活动的工艺规程也必须与时俱 进,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笔者就如何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的步骤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文件 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经该工艺规程的主管工艺人员更改 并经批准后才能执行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 件的工艺过程是一个整体 ,对过程中任何工序的更改都要从 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 工艺规程是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工艺规程是由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桥梁。为了把零件 的设计图样变成产品 ,必须在物资方面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做 系列的准备工作。 3. 工艺规程是新厂建设和旧厂改造的重要技术资料 在执行过程中 ,如果发现工艺规程有错误或有好的建议 个零

在建设新厂或在老厂的基础上为某种新产品的投产扩 建车间时,工艺规程可以提供生产需要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 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备的布局、建筑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数量以及必须具备的技术等级等数据。 、制定工艺规程所依据的技术资料 制定工艺规程的工作是从研究零件图及其技术条件开 始的。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要确定其内容,将这 些内容划分成工序,进而为各工序选择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零 件图和规定的生产纲领决定取得毛坯的方法。由此可见,制定 工艺规程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产品零件图及有关部件图或总装图 产品零件图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是规定对所制零件 要求的唯一文件,是零件制成后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唯一依据。 因此,产品零件图应当正确而完善。工艺人员在为制定工艺规程而研究产品零件图时,其主要目的是认真领会零件图的各 项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当出产的产品数量。有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 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 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 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 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二、加工经济精度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成本。 加工误差δ与加工成本C成反比关系。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 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三、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见P194) 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 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的变化规律;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合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 四、原始误差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 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第7章%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

第7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习 题 7-1 T 形螺杆如图7-1所示。其工艺过程如下,请分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⑴ 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125; ⑵ 在车床上夹一头车端面,打顶尖孔; ⑶ 用尾架后顶尖顶住工件后,车Φ30外圆及T20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第二刀车至 Φ20),车螺纹,倒角; ⑷ 在车床上车Φ18外圆及端面; ⑸ 在卧式铣床上用两把铣刀同时铣Φ18圆柱上的宽15的两个平面,将工件回转90°(利 用转台),铣另两个面,这样作出四方头。 图7-1 7-2 如图7-2所示套筒零件,加工表面A 时要求保证尺寸10+0.10mm ,若在铣床上采用静调整 法加工时以左端端面定位,试标注此工序的工序尺寸。 7-3 如图7-3所示定位套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制定该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先以工件的右端 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左端端面、外圆及凸肩,保持尺寸5±0.05mm 及将来车右端端面时的加工余量 1.5mm ,然后再以已加工好的左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右端端面、外圆、凸肩及内孔,保持尺寸60-0.25 mm 。试标注这两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图7-2 图7-3 2?45?

7-4 如图7-4所示为一锻造或铸造的轴套,通常是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外圆的加工余量较小, 试选择粗、精基准。 7-5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7-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 序的定位基准。 7-6 图7-6所示的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用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 两个槽。当此工序以大端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A 。 图 7-4 图 7-5

机械加工工艺精度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精度分析 一、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简单而言就是在机械零件和工件制造周期,应用相应的加工工艺方式对毛坯进行改善并进行加工,从而对毛坯与零件之间的吻合度实行加工处理。从实际的加工工作层面上来看,机械加工工艺的过程主要是对加工的毛坯进行打磨,其对于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一般都比较高。首先,粗加工主要是对毛坯进行打磨,并对零件的大体结构进行处理,之后对加工结果实行毛坯与零件大小的精度控制。其次便是精加工,其需要借助精确的计算,将精准的毛坯与零件大小数据获取后进一步的加强精密的制造,并完成毛坯与零件的精准度控制[1]。在加工完成之后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检验工作,并借助检验将误差控制到最小,并获得所有精准零部件之后再进行包装,从整体角度上优化工艺流程,确保生产结果的准确性。 二、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内在因素。主要是在于两个方面,加工过程中的几何精度误差以及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借助全面分析认为内在影响因素对于零件加工的影响最为突出,同时这一类因素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几何精度误差影响会导致零件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加工工艺而言,对零件加工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设备的好坏程度均会对生产零件的精度形成直接影响[2];2、受力因素。在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出现系统受力变形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位置、形状等发生改变,导致系统的正常使用与安全运行遭受影响。一方面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运行能力,所应用的刀具与夹具等构件需要长时间承担较高的工作压力,在受力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位置相对改变。另一方面系统的不同部件会遭受多方的作用力,需要承担加工零件施加的压力;3、加热因素。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刀具、工件以及机床等物体都会出现明显的温度上升现象,其中工件的热变会促使零件的精度形成明显的改变,尤其是在温度过高时会逐渐膨胀,并在冷却后精度的差异便会更加明显。另外,在机床发热的情况之下机床正常运行的风险比较高,对于整个零件加工的精度和质量影响也比较明显。 三、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控制措施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完整

第10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0.1 工艺过程 10.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①生产与技术的准备,如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料的准备;②毛坯的制造,如铸造、锻造、冲压等;③零件的加工,如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④产品的装配,如总装,部装、调试检验和油漆等;⑤生产的服务,如原材料、外购件和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等。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比较复杂,目前很多产品往往不是在一个工厂单独生产,而是由许多专业工厂共同完成的。例如:飞机制造工厂就需要用到许多其他工厂的产品(如发动机、电器设备、仪表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架飞机的生产过程。因此,生产过程即可以指整台机器的制造过程,也可以是某一零部件的制造过程。 (2) 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毛坯的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均为工艺过程。在工艺过程中,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同样,将加工好的零件装配成机器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装配精度并获得预定技术性能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两项主要容。 10.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而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毛坯就是依次通过这些工序的加工而变成为成品的。 (1) 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或设备)是否变动和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容是否连续。如图4.1所示的零件,孔1需要进行钻孔和铰孔,如果一批工件中,每个工件都是在一台机床上依次地先钻孔,而后铰孔,则钻孔和铰孔就构成一个工序。如果将整批工件都是先进行钻孔,然后整批工件再进行铰孔,这样钻孔和铰孔就分成两个工序了。 工序不仅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订工时定额,配备工人,安排作业和进行质量检验的依据。 通常把仅列出主要工序名称的简略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 (2) 安装与工位 工件在加工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正确位置(定位),然后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容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工件加工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因为多一次装夹就多一次装夹误差,而且增加了辅助时间。因此生产中常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等,以便在工件一次装夹后,可使其处于不同的位置加工。为完成—定的工序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

第二章 机械加工精度习题答案

第二章机械加工精度习题 一、填空 1、零件的加工质量包含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2、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可分解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倾角摆动。 3、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称为常值系统误差;或者加工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4、机床导轨导向误差可分为:水平直线度、垂直直线度、扭曲(前后导轨平行度) 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度。 5、误差的敏感方向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处于加工表面的法向,在车削加工时为水平方向,在刨削加工时为垂直方向。 6、分析影响机械加工因素的方法有单因素法、统计分析法。 ~ 二、选择题 1、通常用(A)系数表示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 A.工艺能力 B.误差复映 C.误差传递 2、下述刀具中, (C)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A.内孔车刀 B.端面铣刀 C.铰刀 D.浮动镗刀块 3、在接触零件间施加预紧力,是提高工艺系统(C)的重要措施。 A.精度 B.强度 C.刚度 D.柔度 4、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B) A.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构成 B.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 C.机床、量具、刀具和工件构成 D.机床、夹具、量具和工件构成 , 5.传动比小,特别是传动链末端地传动副的传动比小,则传动链中其余各传动元件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就(A)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6、加工齿轮、丝杠时,试指出下列各情况哪些属于加工原理误差(C、D、E )。 A.传动齿轮的制造与安装误差; B.母丝杠的螺距误差; C.用阿基米德滚刀切削渐开线齿轮; D.用模数铣刀加工渐开线齿轮; E.用近似传动比切削螺纹。 7、判别下列误差因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何种误差类型及误差性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三章 机械加工精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核心内容。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是由零件的机机械加工精度和零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两部分组成,机械加工精度是机械加工质量的核心部分。 机械加工精度在教材中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获得方法: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其中,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和统计分析是两大重点内容,是分析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基础,是学习机械加工精度问题的关键。 学习要求 (1) 掌握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工件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及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 (3) 了解工件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及影响因素。 (4) 掌握工件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法并初步掌握其综合分析方法 (5) 掌握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中主要是分布曲线法。 加工精度是机械工艺学的核心内容。零件的加工质量是由零件的机械 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两部分组成。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 f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获得方法; ★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 <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L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第一节概述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1.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 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理想几何参数的正确意义 尺寸——零件图或工艺图规定尺寸的平均值。 如(D40:的理想尺寸是0)40.15mw 形状,位置——绝对正确的形状和位置。 2.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偏差。 注意.?偏差是差值的绝对值,没有负值。 如上例,尺寸为4>40.19 误差0.04_ 40.05 误差0.10mm 不是-0.10 零件有三个方面的几何参 数,所以精度和误差也有三个方面: ①尺寸;②形状;③位置 精度和误差是以不同的立足点来反映,评定零件几何参数的零件指标。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6)(1).doc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2006-2-12-->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2.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审查; 3.由今生产纲领研究零件生产类型; 4.确定毛坯; 5.拟定工艺路线; 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10.编制工艺文件。 二:工艺路线的拟订 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需顺序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内容

原则 原则说明 具体实例 选择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统一基准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一般都采用两个顶尖孔作为统一精基准来加工轴类零件上的所有外圆表面和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各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 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例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 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面

习题二: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一、填空: 1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______精度、__________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方面内容。 2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有工艺系统、工艺系 统、工艺系统和。 3 .误差敏感方向位于加工表面的线方向。 4 .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或而造成的。 5 .机床的几何误差包括、和。 6 .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有三种基本形式:、 和。 7 .机床部件的直线运动精度,主要取决于的精度。 8 .车外圆时,导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得多,故称水平方向为车削加工的误差方向。 9 .工艺系统刚度计算的一般式:。 10 .由车床刀架的静刚度曲线可看出,力和变形的关系不是关系,不符合定律,这反映了部件的变化不纯粹是变形。 11 .影响接触变形的因素主要是零件接触表面的形状精度、 和零件材料的。 12 .在不提高系统刚度的情况下,_________进给次数可以有效减少复映误差。 13 .工艺系统的热源有切削热、、环境温度和。是刀具和工件热变形的主要热源,是机床热变形的主要热源。 14 .当单位时间内的热量相等,温度不再升高时,工艺系统达到热平衡。 15 .工件不均匀受热时,其热变形影响工件误差和尺寸误差。 16 .残余应力是金属内部的相邻组织发生了的体积变化而产生。消除工件内应力的方法有_________。 17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有法、法、

法、法、法。 二、单项选择: 1.当机床主轴存在轴向窜动误差时,则对的加工精度影响很大。 A、外圆 B、内孔 C、端面 2.在普通车床上镗孔,若走刀方向在垂直平面内和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则加工后工件孔为。 A、圆锥面 B、双曲面 C、圆柱面 D、腰鼓形 3.若车床两导轨面在垂直面内有扭曲,则外圆产生() A、圆度误差 B、圆柱度误差 C、尺寸误差 D、圆度误差4.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与主轴线不平行,会使车削后的圆产生() A、尺寸误差 B、位置误差 C、圆柱度误差 D、圆度误差5.车床主轴有径向跳动,镗孔时会使工件产生() A、尺寸误差 B、同轴度误差 C、圆度误差 D、圆锥形 6.车床上车端面时,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取决于() A、纵向导轨的直线度 B、纵向导轨与和轴轴线的平行线 C、横向导轨的直线度 D、横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垂直度 7.镗床上镗孔时主轴有角度摆动,镗出的孔将呈现() A、圆孔 B、椭圆孔 C、圆锥孔 D、双面孔 8.机床的传动链误差对于的精度影响很大。 A、车外圆时 B、车螺纹时; C、车内孔时; D、车端面时9.机床的传动链误差对于的精度影响很大。 A、滚齿 B、磨外圆; C、拉花键; D、车端面 10.工艺系统刚度表达式:kxt=Fy/y,其中变形量y是作用下的变形量。 A、Fy B、Fx与Fy C、Fz与Fy D、Fx、Fy与Fz 11.工艺系统刚度kxt定义为: A、kxt=F/y, y为在总切削力作用下在y方向的位移。 B、kxt=F/y,y为在Fy作用下在y方向的位移 C、kxt=Fy/y,y为在总切削力作用下在y方向的位移 D、kxt=Fy/y,y为在Fy作用下在y方向的位移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例子

例1:试提出小批生产下图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 [解答]:齿轮加工内容有两端面、内孔、四个小孔、键槽、齿等。为保证A、B面的平行度还需磨削,齿部还需高频淬火。 加工工艺过程 注意点:毛坯为型材,需要钻孔;调头车B面,不能保证B∥A,因此需要磨端面B; 如上例齿轮,若毛坯为模锻件,试提出小批、成批和大批大量生产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到工步)。 齿轮加工工序安排 若批量生产时毛坯为锻件,工序1变为两个工序。即,如果在加工端面A和外圆后,就将该工件卸下,换上另一工件,加工其端面A和外圆,一直到一批零件加工完,再调头加工端面B及另一部分外圆,这中间就有了间断,因此就是两个工序。对于大批大量生产,采用拉刀拉孔、多刀车床车外圆(复合工步)等先进工艺,可提高生产率。因此齿轮大量生产和小量生产其工艺有很大差别。 例2:试提出如右图所示小轴的小批、成批和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分析每种方案的工艺过程组成。 表1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小批生产) 表2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成批生产)

表3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大批大量生产) 例3:如右图盘状零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有如下两种方案,试分析每种方案工艺过程的组成。 1)在车床上粗车及精车端面C,粗镗及精镗φ60H9mm孔,内孔倒角,粗车及半精车φ200mm外圆。调头,粗、精车端面A,车φ96mm外圆及端面B,内孔倒 角。划线,在插床上按划线插键槽18D10。在钻床上按划线 钻6-φ20mm的孔。钳工去毛刺。 2)在车床上粗、精车一批零件的端面C,并粗、精镗φ 60H9mm孔,内孔倒角。然后在同一台车床上将工件安装在 可涨心轴上,粗车、半精车这批工件的φ200mm外圆,并车 φ96mm外圆及端面B,粗、精车端面A,内孔倒角。在拉床 上拉键槽。在钻床上用钻模钻出6-φ20mm的孔。钳工去毛 刺。 注意:φ20mm的孔无公差要求 盘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 例4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1-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注意:φ10mm的孔有精度要求,因此钻-扩-铰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三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三章典型部件设计 1.主轴部件应满足那些基本要求? 答:主轴部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有旋转精度、刚度、抗振性、温升热变形和精度保持性等。主轴的旋转精度是指装配后,在无载荷、低速转动条件下,在安装工件或刀具的主轴部位的径向和轴向跳动。旋转精度取决于主轴、轴承、箱体孔等的制造、装配和调整精度。主轴部件的刚度是指其在外加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通常以主轴前端产生单位位移的弹性变形时,在位移方向上所施加的作用力来定义,主轴部件的刚度是综合刚度,它是主轴、轴承等刚度的综合反映。主轴部件的抗振性是指抵抗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能力。主轴部件的振动会直接影响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刀具的使用寿命,产生噪声。主轴部件的精度保持性是指长期地保持其原始制造精度的能力,必须提高其耐磨性。 2.主轴轴向定位方式有那几种?各有什麽特点?适用场合 答:(1)前端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分布在前支撑处;特点:在前支撑处轴承较多,发热大,升温高;但主轴承受热后向后伸,不影响轴向精度;适用场合:用于轴向精度和刚度要求较高的高精度机床或数控机床。 (2)后端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布置在后支撑处;特点:发热小、温度低,主轴受热后向前伸长,影响轴向精度;适用范围:用于普通精度机床、立铣、多刀车床。 (3)两端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分别布置在前后两个支撑处;特点:这类配置方案当主轴受热伸长后,影响轴承的轴向间隙,为避免松动,可用弹簧消除间隙和补偿热膨胀;适用范围:用于短主轴,如组合机床。 (4)中间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配置在前支撑后侧;特点:此方案可减少主轴的悬伸量,使主轴热膨胀后向后伸长,但前支撑结构复杂,温升可能较高。3.试述主轴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 答:主轴静压轴承一般都是使用液体静压轴承,液体静压轴承系统由一套专用供油系统、节流器和轴承三部分组成。静压轴承由供油系统供给一定压力油,输进轴和轴承间隙中,利用油的静压压力支撑载荷、轴颈始终浮在压力油中。所以,轴承油膜压强与主轴转速无关,承载能力不随转速而变化。静压轴承与动压轴承相比有如下优点:承载能力高;旋转精度高;油膜有均化误差的作用,可提高加工精度;抗振性好;运转平稳;既能在极低转速下工作,也能在极高转速下工作;摩擦小,轴承寿命长。

机械镗削精度分析

(四)如何提高高精度孔的加工精度 1: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a机床的几何误差,b刀具的几何误差,c定位误差,d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产生的误差,e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f调整误差 2: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1)减少原始误差。提高加工零件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为了提高机加工精度,需对产生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始误差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精密零件的加工应尽可能提高所使用精密机床的几何精度、刚度和控制加工热变形;对具有成形表面的零件加工,则主要是如何减少成形刀具形状误差和刀具的安装误差。 (2)误差补偿法。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3)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为了提高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可采取分化某些原始误差的方法。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4)转移原始误差。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转移原始误差至非敏感方向。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若在加工过程中设法使其转移到加工误差的非敏感方向,则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转移原始误差至其他对加工精度无影响的方面。 中桥圆锥主动齿轮箱与轴配合的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需要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才能满足要求。高精度孔的加工方法很多,其中磨削加工更容易得到高精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 尺寸、 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称为工 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 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 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 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某机床厂年产 CA6140 卧式车床 2000 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 15%,机械加工废品 率为 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 年工作日为 280 天,试计算每月 (按 22 天计算 )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 a )(1+ 3 )= (1 + 15%) (1 + 5%) =2415 台/ 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 , 生产批量计算 : 定位?各举例说明。 六点定位原理: 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 6 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 来限 制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 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 定位。 不完全定位: 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 6个自由度, 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 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称为过定 位。 (d ) —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 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 “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 , 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 定” ,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 答:不正确, 保证正确的定位时, 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 面相接触, 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 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 至于工件在支承点 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 , 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 , 指出工序基准 , 选择定位基准 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判断有无 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称为完全 称为不完全 , 因此其位置不

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要点

题目: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摘要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每一个产品都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因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整台机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多因影响零件最终的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就成为必须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该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规律,从而找出减小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通过图例的分析,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法,最终达到零件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加工精度工艺系统刚度位置精度几何参数

目录 绪论 (2) 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概念 (3) 2. 产生加工误差的因素 (3)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4) 2.1.1机床、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4) 2.1.2 刀具、夹具误差及工件的定位误差 (9) 2.2 工件装夹误差 (10) 2.3机床的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0) 2.4 工件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1) 2.4.1刀具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2) 3.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绪论 机床是各行各业普遍使用的机械设备,凡有机械加工的场所都离不开机床,它使用范围广,社会拥有量大,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尤其大型机床设备、成套机床设备的安装需要非常专业的安装技术人员参与才能完成。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体积、重量和技术含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安装工艺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篇论文主要介绍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包括几何误差、加工中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误差,典型零件加工与加工方法,通过分析找出最适合的加工方案。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规范(doc6)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2006-2-12-->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2.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审查; 3.由今生产纲领研究零件生产类型; 4.确定毛坯; 5.拟定工艺路线; 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10.编制工艺文件。 二:工艺路线的拟订 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需顺序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内容

原则 原则说明 具体实例 选择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统一基准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一般都采用两个顶尖孔作为统一精基准来加工轴类零件上的所有外圆表面和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各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 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例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 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