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画作赏析

莫奈画作赏析
莫奈画作赏析

温暖的色彩

——克劳德·莫奈画作赏析鱼覯云于水,浮云是幻影,空影亦真实之水。鸟遘水在天,碧水漾涟漪,碧色乃虚空青天。初次相见,是在一并不浪漫的小店,你的影子静立于货架之上。我凝望你,慨然。你的色彩似乎是光,那样轻柔地洒满我的心,填满其中的空隙。一个冰蓝色的我,渐就变作了一个金黄色的我。

何以诉衷情妄作一纸寄。从不疑,只将心神交付。犹记得,那些个清晨午后,同挚友共论。她偏爱梵高而我心悦于你,我们谈及你们的同与异,谈及你们的风格,带给人的感受。综道梵高是充满棱角的激烈高吭,而你是细雨轻风的包容温和。梵高的色彩中是挣扎与跳脱,震撼与颤动;你的色彩中是安宁与祥和,和谐与生动。然而,将你们相提并论的人从不只我们二人。时常见,网络中、身边的,激烈辩驳甚至于对骂,只为证明谁更优秀,更能够代表印象派,实叫人无奈至极。

一直以为这喜欢是心底的真,无需怀疑也不必遮掩,然而却有人蓦地提出质疑。他问我,你喜欢莫奈,是喜欢他的什么呢是喜欢具体哪一幅画呢为什么喜欢呢我答不出来,只能诺诺地说,就是爱那种感觉,每一幅我都爱。说到哪一幅,我更加答不上来了,却因为从前看画看图,只感到喜欢了,却从未追究过画的名字。于是他问,是喜欢《日出·印象》么这幅画如此有名,高中历史课本也曾提到,但我并不记得这个名字是哪一幅,只凭感觉以为是曾看过的那幅开满了向日葵的蓝天与金黄,毕竟看到这幅画就让我想起了阳光啊,于是我答“是的,我喜欢这幅画。”他更加不屑了,只以为我是单凭名气喜欢罢了,什么都不了解什么都不知,不肯再多说了。我无法辩解,只能心底委屈,让泪水把枕头沁湿。多年了啊,居然又一次让泪水沁湿了枕头呢。确实,莫奈你不是我唯一喜欢的画家,我不知道你生于哪年卒于哪月,生平经历、家庭关系一概不知,也不知道你画了多少画,哪些画有什么地位,用了什么手法,甚至于,我连最爱的那几幅你的画的名字都不知道。除了你叫作莫奈,是我喜欢的画家这件事以外,我竟一概不知了。这样的我,同那个男生长发及腰、女生头可鉴人时代出身的艺术生,有什么可比性呢但喜欢,为何一定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呢喜欢不本就是没有道理,以心为本的么

漫说了一席欢喜烦忧,不若就此深入,细细地了解罢,虽问心无愧,也算是合了这喜爱之名。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虽并非鼻祖,但也是创始人之一了,因而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先说说我喜欢的几幅作品罢。《野罂粟》中,绘了大片的罂粟花海,却并不让人觉得这鲜红的花朵妖艳,可以说这样一幅很可能会显得艳丽的场景,在莫奈的笔下仍是平和而贴近“生”的。让人惊讶于画中的天空,蓝得纯粹、彻底。让人惊讶于那些罂粟花,漫山遍野的希望,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宁静而美好,让人感受到肆意而灿烂,感受到旷远,仿佛安静的能听见风的声音,可以闻到风中的花香,能感觉到风拂过脸庞,浓浓的恬静美好。莫奈第一次参加印象派展览的作品,就是这幅以爱妻和儿子尚在阿尔让特依草地里散步的姿态为主题的《野罂粟》。不只是相同两组人物的重复登场,画面左侧颜色鲜明的野罂粟花,根据两个人物的动线,而被画在对角线上的两头,表现出由画面之外延伸进来的深度感。此外,这个部分的鲜明色彩与人物所呈现的动态,恰好与右上的静态形成对比,而小屋的红褐色屋顶,也将前、后景巧妙地连成一体。

《嘉布遣会林荫大道》是我最早接触到的莫奈的作品之一,这是一幅描绘外光的室外作品,光与影对比鲜明,而每一部分都充斥着美。刻意表现出天空、树木、建筑、人物、大气在大自然的光照中呈现出的各种复杂色彩,以变幻的色彩去表达一种真实的印象。林荫大道中局部受光与逆光面的细微变化都和谐自然,最吸引人实现的大概是黄金分割点上的那一棵树了,兼具变得有些暗的金色阳光与比天空深一些的蓝色阴影,与天空交接处的轮廓线更是充斥着一种模糊的美感。引人注意的是在金色阳光中对于阴影的描绘,总所周知黄色的物体是最难把握其阴影的,而莫奈在这幅画中使用橙色来表现阳光直射部分街道的阴影,让光明的感觉更加鲜明了。这也证明从前所知的用绿色来描绘黄色物体阴影的说法并非绝对。

《圣拉撒路火车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据说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因而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最终绘出这样一幅蒸汽好似花团锦簇一般的美景,叫人一见倾心。纵然,火车本身一直带有一种游历的美感,这幅画中的火车也很美,但全然不同于那蓝色的蒸汽一般美得让人落泪,让这冷冰冰的场景也充斥了温暖。

一幅幅画地看来,三言两语说不尽每一幅画的美,可有一个词却能够概括它们,这似乎也是大多数莫奈迷的共同观点,那就是——温暖。是的,温暖的色彩。正如他的朋友塞尚所说:“莫奈,不过是那对眼睛,但那是一对何等样的眼睛。”

说起莫奈的绘画技法,以“分色”来说,点彩画派即“新印象画派”,亦称“分色主义”,是运用圆点绘画方法作画的画派。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从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理发展而来。点彩画的的核心就是利用了光的混合原理,近看斑驳的各种小色块,在一定距离观察时,自然柔和的混合在一起,产生了比直接颜料混合明度更高,画面更明快,艳丽的色彩。“纯色的魅力”使得画面摆脱了一层蒙胧的灰色。以《睡莲》为例的话,简单说来,兰色睡莲,可以先打底,比如用偏红色的黑底色打底,然后,在上面铺兰色,而且,这层兰色纯度高,明度高,用色厚,色感丰富。没有具体的轮廓,由一块块色斑构成了整幅版面,颜色的改变与深浅的不同营造了强烈的光感和现代话说的那种“小清新”感。

但仅仅是技法,又怎么成就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呢有人说,比技法更重要的是天赋,我却觉得,有几个人能同梵高一样在画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强烈感情,又有几个人能把风景画出莫奈的那种温暖人心呢而那温暖,正是我一开始所爱的,所追寻的啊。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让外行也感受到作品的美不才是高明之处吗岂能单因追逐技法而忽略了艺术因感动他人而成为艺术呢不敢说学习莫奈,只能说是看他的画受到的一些启发罢。就基本绘画技法来说,去掉轮廓线,对于阴影的处理上,放弃单纯的黑色,一是采用原本色彩的补色,二是适应环境与绘画主题,若要着重表现光明则应当选取暖色作为阴影。在画面结构方面,应重视黄金分割以及景深感,要素安排写实为次,更重视画面整体协调和主题表现。在光与影的表现方面,同梵高所说“没有黄色,没有橙色,就没有蓝色。”因而更应重视同时对比,要知道对颜色的感知受环境影响,对环

境色的感知也受影响。在背景中重复人物的明暗关系,会使人物和背景有和谐感,削弱空间感,而用纯色和暖色画背景则更能够建立人物与背景的密切关系。强调光线与阴影交汇处的明暗对比则更能创造强光的感觉。

太阳赋予这个世界活力,被阳光照耀的事物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莫奈画中的光感便是太阳的化身,带给画中之物无限活力,隐隐透着一种消灭各种颓废邪恶的积极乐观打不死的小强之态。我们可以把莫奈的画看成一首画作中的欢乐颂,歌颂世界的美好、自由,通俗点说它是不折不扣具有疗伤作用的“治愈系”作品。《艺术通史》说“对一幅影像加以恰当的审视与探索,需要全神投入、潜心冥思,而这种慢节奏的静思与当代都市生活所催生出的浮光掠影式的观看模式完全抵牾”,“以全身心的热情与专注去鉴赏艺术,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将给我们数倍的回报”。

因而,除去这些技法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或许是一双发现美得眼睛和一颗能融入到画中去的心,只有这样,才能绘出那般温暖的色彩吧。

冉一岑

0150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13-000)梵高的《向日葵》赏析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 时间:2012年6月6日

摘要:梵高油画《向日葵》,具有非同寻常的仿佛想要突破画框的一股奔涌而出的力量,和一种难以克制的自我表达的欲望,令人震撼。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梵高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从内在精神到外在形式无不给我们启发与深思。 关键词:印象派情感美学向日葵梵高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如今一提到印象派,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忽视荷兰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3.30——1890.7.29,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文森特·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 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 却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 只能长期依赖弟弟Theo 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 『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 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莫奈《睡莲》系列二三思

莫奈《睡莲》系列二三思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其生平不必多言,自其作品《日出印象》的问世,开启了这位伟大的色彩大师在艺术舞台的表演。 1893年2月,莫奈买下了一块离住宅不远的地基,目的是想把吉维尼村附近的埃普特河水引进他院子里的一个人工修建的池塘。这样,形成了一座“水上花园”。这过程中,莫奈费尽了周折,最终如愿以偿。后来,他又在池塘中架设一座日本式小桥,池塘的周围种植垂柳和多种花卉;在池塘里则繁殖了睡莲。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1899年开始的此后27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睡莲”这个主题。莫奈在晚年四十八幅最重要的《睡莲》系列作品,彻底的剥离了印象派对自然的自然主义的描摹,走向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自由的、主观的表现领域。画家在表现池塘时,将自己的意愿驾于自然之上,这无疑在艺术史上是很有突破的进展。 思考一,主观意象、意境的表达,追求诸要素的和谐。莫奈曾经说过:“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这让我想起塞尚也曾说过的一句话:“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睡莲系列正是反映画

家美学思想的典范,眼前的景物、斑驳的阳光和流动的空气,这一切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却又像音符般舞动的和谐色彩之中。跳动的色彩和谐而又极具节奏、旋律、跌宕起伏!浓荫背景下花叶的姿态,蓝色雾中朦胧的花影,色彩绚丽的线条舞动,也有只见颜色斑驳不见轮廓的狂放写意,所有的睡莲都意象的。无论是色彩,形状,块面等各种要素都有机的融合在画家的笔下,这些眼前的景象,在画家眼里产生了主观的异化,在平面的画幅上描绘波光粼粼的水面,由近及远物象穿插的延伸,营造迷幻的似有似无的空间。在这里,睡莲的叶子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西方的色彩、光线和东方的诗意情调在这里巧妙地交汇在一起。绘画如此近似音乐和诗歌,让人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这美轮美奂的意境。 思考二,师造化,得心源,写生提炼的精髓来于非同寻常的生命感。这是莫奈一贯秉承并实践的最重要法则:“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热爱自然,敬畏、痴迷于自然,这可以就莫奈痴迷于建造自己的花园,日本式小桥,各种花草树木中窥见一斑。他营造出自己心中的人间天堂,肆意的纵横享受着阳光和空气,沉迷于光与影的研究,对颜色的感官形状以及主观对象删减加工的“肆意妄为”,这样的醉迷在其对同一干草垛多达十五次的描绘观察甄别中堪称极致。画家分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中、晚的阳光下草垛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

莫奈作品鉴赏

《莫奈经典作品鉴赏》 院系:艺术设计 专业:动画专业 任课老师:王琦 班级:2011070602 学号:1107185052 姓名:韩佳思

莫奈经典作品鉴赏 摘要: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关键词:印象画派艺术色彩个性 正文: 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莫奈出生于巴黎,在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奈则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这些画开价十至十二个法郎。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 《日出·印象》这是莫奈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品震撼了画坛。 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外光表面的新探索。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睡莲》“只有在吉维尔尼见到克劳德·莫奈,你才能了解他,了解他的个性,他的生活情趣,他的内心世界”, 他的朋友和传记作家古斯塔夫·热弗鲁

西方美术鉴赏解析

印象主义绘画鉴赏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摘要 (2) 前言 (3) (4) 1.2起源 (5) (7) 第二章.代表作鉴赏 (9) (9)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本论文首先会介绍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及其起源与发展;其次将会通过印象派艺术大师的巨制来展现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法国光色彩风格自然界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第一章:印象主义绘画简介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1.1特点 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美术鉴赏论文---《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莫奈 作者 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名称即由他的《日出印象》一画而来。生于巴黎。初从布丹学习,并受容金和柯罗的影响;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不注重对象的明晰的立体的形状。主要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圣阿德列斯的阳台》、《花园里的女人们》、《日出印象》、《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干草垛》和组画《睡莲》等。 历史背景: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当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已经厌倦了新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陈旧的题材,宏大的场面,理性的构图,完美的人体,这一切新古典主义的核心传统都已经成为束缚,这些艺术家渴望冲破羁绊,尽情地抒写眼前的世界,抒发内心的向往。于是,一些新的绘画流派相继产生,其中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的就是印象派,他的领袖就是法国人莫奈,而这幅《日出印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同时更重要的是“印象派”这个名字便从这幅画得来。 1874年4月15日在巴黎市中心的一间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名为“无名画家展览会”的画展,这批青年艺术家中就有克洛德。莫奈。这个画展没有引起很大影响,参观的人很少,并且遭到了人们的批评和嘲讽。因为这幅画无论从题材,构图,色彩,各方面都不符合当时的标准,简直是一团糟。就像是孩子幼稚的涂鸦,信手几笔,毫不负责任。有个记者借用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都是“印象派”。在这里“印象”可是个贬义词,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这幅画的轻视与嘲笑。他们在批评这幅画的草率,肤浅,粗糙。可以说一无是处。也许是这幅画已经超越了当时整个时代的鉴赏力。 光与色的美丽世界 若干年后,当人们在再看这幅画,我们惊呼这幅画觉得他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这幅画描绘的是画家的家乡阿弗尔海港的日出景象。清晨的海港,海面上薄雾弥漫,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给清凉的雾气和粼粼的海面渲染

莫奈简介与作品

莫奈 莫奈的童年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佛尔渡过。他没有按照画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画漫画起家,在画漫画方面有了一些名声,并受到欧·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不久,莫奈又被荷兰的画家约翰·巴托尔·德·琼康的创作所吸引。这位画家以动荡、兴奋、活泼而且比他同时代的法国人更为活跃的笔触画小桥、村景、河岸和破旧的茅草屋。莫奈就是从布丹和琼康那里接受到了基本艺术修养的。 写生巴黎 1859年,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了他们的成就。但莫奈并不是他们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反叛者。莫奈并不想在学院完成他的学画过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莱尔学院的画室里呆了一段时间。当他遇到了巴齐依(Bazille)、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后,他便劝说他们也放弃那些学字派课程。当格莱尔学院的画室停办后,他便把他的伙伴们带到枫丹白露林边的一个小村庄——舍依,在那里画户外写生。 当莫奈离开了格莱尔学院画室后,他并没有去充实他那相当贫乏的艺术修养,而是怀着火热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纯直觉观察;他根本不买各种理论学说的帐,而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绘画方法。 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

美术鉴赏 莫奈

美术鉴赏(作业)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14日

莫奈作品赏析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 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 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 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 验与表现技法。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奈莫属, 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 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 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 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 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 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 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 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 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 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 营养。 还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于现实的观察而提出的,但是,由于热衷于描写光与色,甚至将其神秘化,从而出现了不顾及现实物象的倾向。莫奈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因此,就出现了画家的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于表达在一定条件下,景物着光给画家留下的瞬间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而失去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忽略了景物形体的后果。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

莫奈与睡莲

分类号:J205 西安文理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浅谈莫奈与睡莲 系院名称艺术设计系 指导老师张田力 学生姓名邵丽丽 学生学号 11102070122 专业、班级 2007级美术学3班 提交时间 2011年5月 西安文理学院教务处

浅谈莫奈与睡莲 邵丽丽 (西安文理学院艺术设计系,西安,710065) 摘要:莫奈是印象派大师,他把印象派的理论发展到了极致,他喜欢研究阳光下的自然景物,并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去捕捉瞬间的光色印象,他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莫奈晚年时在睡莲的作品中,对光与色做了极致的描绘,创作了色彩和谐、形态写意的艺术境界。文章从睡莲的色彩、技法及审美追求进行分析,并对艺术风格、构成元素进行探究,揭示其对现代艺术做出的贡献和影响。 关键词:睡莲;色彩;情感;艺术价值 Talking about Monet and Sleep Shao Lili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epartment of Arts and Design, X i’an, 710065) Abstract: Monet is the impressionist masters, his developed impressionist theoretical to acme. He would like to study natural scenery in the sun, and to capture the moments of light color impression by the col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changes. He was a real impression activist. Monet di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light and color in water lily work in his old age, creating the harmony of color and l enjoyable aesthetic realm form. Having an analysis of water lily’s color,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 pursuit, and its artistic style element of exploration of modern art to reveals its contribution and influence to arts. Keywords:Lily pads,Color,Emotions,Artistic value 一、莫奈创作睡莲的背景及过程 莫奈年轻的时候,在巴黎生活窘迫,绘画上又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排斥,但是他顽强的坚持着,并参加了几次展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被人们慢慢的接受和欣赏。到中年以后,他在绘画上有了一点成就,经济状况也有了好转。于是买下了一块基地,找人建造了一个池塘,并精心设计了自己的水上花园,还大量种植了垂柳和睡莲。他非常喜欢他的花园,尤其是水塘里的睡莲。还经常在池塘周围对着睡莲作画,有时摆上好几块画布同时作画,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敏锐的捕捉瞬间睡莲在光线下微妙变幻。他画出来的睡莲形态各意、色彩和谐斑斓,都有着空灵的美丽。此后十几年里,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他认为只有对于绘画的热情一定要高于一切,才能成为真正的画家。

美术鉴赏 莫奈《日出》赏析

题目: 关于莫奈《日出印象》的赏析 院(系):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2015年 12月 25日 第一次接触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是在电影《我11》中,一位父亲烛光下向儿子认真讲解莫奈的作品《日出》。后来,他提醒正在学美术的儿子一定要记得莫奈,因为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这个时候,我忽然想到印象派,什么是印象派呢?印象派不是指的诗吗?和浪漫派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带着这些疑问我就去搜了下印象派,也由此了解到了印象派绘画。说起印象派,那必先要提莫奈的这幅作品—《日出印象》了,下面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小小的感触和评价。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从远处观望阿弗乐港口晨雾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于一位名叫勒鲁阿的评论家,在4月25日的《喧噪》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之后,此画才名声鹊起。该文对参展的许多作品逐地进行了潮讽,针对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与这幅作品标题不无关系地,该文作者将这次展览会戏谑地称之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加之莫奈本人曾经表述过“我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这样的观点,以及以他为首的这批年轻画家,确实注意捕捉对描绘对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尽管这些画家中有要并不同意这个提法,但印象主义、印象派这个称号已经是不胫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联展时,干脆将其用作展览会的标题。 对于创作的艺术手法,画家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 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关于莫奈,莫奈,全名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

美术鉴赏知识梳理

美术学科知识梳理(人美版小学1—6册)第一册 ?《爵士》马蒂斯法国 ?《蓝天》康定斯基俄罗斯 ?《戏鱼》张芝兰农民画 ?《天坛祈年殿》 ?《母与子》潘常旺 ?《洗澡》卡萨特 ?《母亲保护她的女儿》珂勒惠制德国 ?《猴妈妈和宝宝》毕加索西班牙 ?《欢乐柱》田世信 ?《花狮子》张芝兰 第二册 ?《冬日婴戏图》佚名宋 ?《自画像》徐悲鸿 ?《春如线》吴冠中 ?《听雨图》韩羽 ?《百世多吉》齐白石 ?《扑枣图》佚名宋 ?《艰苦岁月》潘鹤 ?《在反扫荡的日子里》宋韧肖峰 ?《花篮图》李嵩宋 第三册 ?《连年有余》清

?《日神羽人画像砖》东汉 ?《菩提树》杰斯艾伦美国 ?《玉舞人》汉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印度舞》叶浅予 ?《新疆舞》黄胄 ?《舞台上的舞者》德加法国 ?《豆花蜻蜓图》徐熙宋 ?《坐在柳条上的朵拉马尔》毕加索西班牙 第四册 ?《热带飓风和虎》卢梭法国 ?《鸟翅上滴下露珠,唤醒了眠于蛛网暗影中的罗丽莎》米罗西班牙?《葵花园》克里姆特奥地利 ?《铜奔马》东汉 ?《浅塘渡牛图》李可染 ?《坐虎》陕西凤翔 ?《鸡》张仃 ?《金面罩人头像》商后期三星堆文化 ?《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 ?《黄杨梅竹笔筒》清 ?《粉彩人物笔筒》清 ?《象牙黑漆地雕梅花》清 ?《白杨树》莫奈法国 ?《和平鸽》齐白石

第五册 ?《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雷诺阿法国?《老寿星》汤子博面塑 ?《剥玉米》孙佃珍 ?《向日葵》梵高荷兰 ?《山湖远望》东山魁夷日本 ?《向陶鬶》新石器时代 ?《端阳婴戏图》苏焯宋 ?《欢天喜地》佚名 ?《在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钊?《翻身奴隶的儿女》于月川 ?《冬天的阳光》王今标 ?《格尔尼卡》毕加索 ?《吴家作坊》吴冠中 第六册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 ?《放牧图》砖画魏晋 ?《黄河逆流》马远南宋 ?《八十七神仙卷》唐 ?《女像》马蒂斯法国 ?《两个青年农民》毕加索西班牙?《海景》琼坎荷兰 ?敦煌320窟壁画唐 ?《挟盾武士俑》北朝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自己

美术鉴赏论文《鲁昂大教堂》

作者简介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1892—974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时,莫奈租下了教堂对面的一间房子,从天明开始动笔,随着阳光的变化作画,一天下来,作品竟有20件。在进行这种创作时,他常常是很早起来,满载着成车的画布,根据日光的变化,每隔两个小时改画一幅。 作品赏析 十九世纪末叶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连作,就是依据阳光不同时刻在教堂粗砺壁面上的投射效果、精微观察写生的。全作20幅的卢昂大教堂组画中所见的景物都是同一面石墙,同一个角度。塔楼,门廊,尖塔和廊柱。莫奈为了把握光与色的无穷变幻,他追踪阳光,同时张起数块画布,每当光线偏移,就立即在另一幅相应的画面上作画。在十二幅连作中,我们熟知清晨、正午和黄昏时刻三幅,这不同色调表情的卢昂大教堂,就是以对自然光色的视觉印象为依据,将瞬息即逝的色彩变化凝固在画面上,使它神奇而辉煌地呈现出色调表情来。那最精彩的画面,评论家称之为“大气的戏剧” “一个是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教堂,一个是吟诵电光石火的诗人,”大教堂在瞬间大自然的光辉中希求超凡尘外的永恒信念。莫奈却在永恒的自然中寻求瞬间的印象。这种对比是如此强烈,他们的意念相互交会却又完全悖离。然而“再无他物能比大教堂更多地提供自然的印象了。同样,改变19世纪绘画地那场运动也是自然主义的。”他们对自然尊崇,与陈旧而桎梏的传统决裂,追求真实,独具创造力;他们都热爱光,渲染光,依靠光的无穷变化来丰富自己。“他们因为精于计算而敢作敢为,这是他们着了魔似的孜孜以求的逻辑的胜利,是通过琢磨的石头或响亮的颜色而实现的。”表面虽有不同,内里却一脉相承,在他们的艺术表现中,我们看到了法兰西的民族天性,也因此看到法国辉煌艺术的标志。 “在我们的时代,这个以追求永恒开始的故事,却通过留住那难以把握的瞬间的努力,达到了顶点。”布尔斯廷如是说。 结束语 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他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鲁昂大教堂》的成就,不仅奠定了莫奈的地位,也说明了在美术史上又出现了一幅惊世佳作。

光与色的绝唱——莫奈组画《睡莲》的艺术分析

Vol.33No.7 Jul.2012 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莫奈是本人最喜爱的画家之一,他终其一生追求和表现着瞬间的视觉印象,描绘着大自然中变化无穷的光与色,哪怕是在后期双眼患有白内障,也还在忠实地表现着那盛开着的莲花。在本人看来,他最让我心动的艺术作品不是被称为印象派开山之作的《日出·印象》,而是他的《睡莲》系列。在品读着印象派画家画册的时候,在莫奈的“睡莲”画前沉思……我相信看过画的人都会沉入那片暗绿幽静的池塘,静静地沉思、默想、轻叹,悄悄走过却又频频回头。觉得仿佛自己就是那池中的花,那么柔和、坚强、极至的静美,正无声的经受着水流的冲击。那些“睡着”又“醒着”的花,会烙印般地在观者的脑中久久开着。 一、《睡莲》作品的艺术分析 莫奈的后27年都是以睡莲为主题,创作了100多幅睡莲作品,并举办了两次以睡莲为专题的画展。对于《睡莲?水景系列》,当时的评论家不再吝惜他们的赞美:“我们认为较早的那些组画不能够和这些非凡的池塘景色相比。它们把春天俘获到画廊里。淡蓝和深蓝的小、金液一般的水、反映着天空和池岸边的莫测变化的水,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莲和浓艳的睡莲盛开着。绘画如此近似音乐和诗歌,谁曾见过?这些绘画中含有内在的美,精练、深邃;是戏剧和协奏的美,是造型和理想的美。”①1899年的《池塘·睡莲》约99厘米×93厘米,现在藏于伦敦国立画廊。1905年的《睡莲》现藏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画面流露出的一种光影的“瞬间印象”包含着令人感动的“整体印象”的效果。那种触动心灵的阳光照耀下的睡莲,以及在色彩鲜明的莲池中的光的倒影,使那些在充满灵动的睡莲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形成了完美的整体。用光学原理来指导绘画是莫奈的创作技巧之一。莫奈深知,色彩并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而是光线照射的结果,不同的事物对光线的反映是不一样的。他一改传统细腻沉重的色彩为纯净的原色,基本按照“光谱 色”的排列来调色,使作品的色彩在整体中统一,颤动、响亮而具有强烈的光感,画面上闪耀着阳光,流动着空气,使我们享受一种光与色的绝妙变化。1907年的《睡莲·晚间效果》约100厘米×73厘米,现在藏于法国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站在画前如果不对莫奈有所了解,不给你说画的是什么东西,大概很难看出是睡莲的,睡莲已经不是具体的形象了,只是一个中国写意般的大概印象。作品的整个画面在鲜艳的黄还有橘色黄以及朱红色的烘托下,花朵好似暗红色的火焰,给人的感觉好象一团正在熊熊燃烧的烈火,睡莲似云间火焰般缓缓上升,画面上旋转的笔触更是增强了这样的感觉。用各种方法堆积上去的色彩很有节凑感,呈现给我们一派视觉上的梦幻般的世界,一种柔和而坚韧的静美。在 1916年—1923年的《睡莲》中,莫奈成功地将睡莲杂水中的 映像极其自然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用平行的笔触把池水均匀地揉和在一起,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在波澜处用小而厚重的笔触画出一种起伏不平的效果。1916年的《睡莲》约 200厘米×200厘米,现藏于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中。这幅 《睡莲》作品是他晚创造的以睡莲为题材的组画中最杰出的一幅:画面只描绘了水面的景色,整个画面没有视觉焦点,似乎是任意截取的一部分,我们看到的只是风影的一个片断。这幅作品对于自然风景画与绘画概念的影响很大,从中可以窥到描象绘画的雏形。 二、组画《睡莲》的综合分析 莫奈不仅仅是自然的观察者,也是人生的观察者。法国后印象派杰出画家之一,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曾赞美莫奈道:“莫奈啊,只不过是只眼睛,但美好的上帝,那是何等独特的眼睛啊!”②由于对大自然的风景情调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受,这“只眼睛”不但抓住了事物瞬间的形象,而且也把握了它们的内在结构,非常富有想象力。他的画是他的脑海中对自然景物的瞬间感觉的阐释,这好比莫奈自己所说过的 光与色的绝唱 ———莫奈组画《睡莲》的艺术分析 郭永强 (安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组画《睡莲》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绘画最具代表性领军人物莫奈的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睡莲》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光与色彩的完美融合,使画充满活力又宁静神秘。他以顽强的毅力换来了是印象主义最后的“光与色的绝唱”。本文通过对组画的介绍来感受莫奈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独树一格的画风。 关键词:印象派;《睡莲》组画;光影;色彩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194-02 194--

美术鉴赏——从“天空”看西方印象派油画的光、影视觉效果

视点 ——从“天空”看西方印象派油画的光、影视觉效果 VS 莫奈《印象·日出》西斯莱《莫瑞桥》 印象派油画:印象派(Impressionism)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程序。把焦点转移到了纯粹的视觉感受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 印象派是现实主义画派发展到极端产生的,早期印象主义画家马奈原也是现实主义的,印象主义画家强调真实的世界就存在于眼睛的观察之中,只有色彩和光影,不在乎物体的实质。所以印象派画家经常创作一些“系列”作品,如莫奈的“干草堆”、“睡莲” 等,描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同一场景。印象主义画家将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画作使人如同面对一扇打开的窗户,极度真实,但不关心绘画的内容。以后所有画家都从印象派画家那里吸收到色彩表现的方法。印象派著名画家除了上述外,还有雷诺阿、西斯莱、德加、毕沙罗等。 克劳德·莫奈绘画风格: 他重视对现实的观察研究,追求表现瞬间的视觉印象,为此,他经常到各地旅行写生,观察大自然景色的变化,捕捉阳光、空气在物体上的微妙变化。他的一生精力主要用在外光的探索上。 他描绘不同时间阳光照射下景物所反映的色泽,使画家对色彩的观察理解大大地深入了一步。在彩色照相尚未发明之前,像莫奈这样对自然色调的如此观察入微是很令人叹服的。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绘画风格: 毕沙罗曾表示,西斯莱是最纯粹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坚守原初的作画理念——透过光与色彩的表现来捕捉自然风景瞬间的真印象。

尝试与感悟——记欣赏莫奈的《睡莲》活动案例

尝试与感悟——记欣赏莫奈的《睡莲》活动案例 活动产生背景:最近学习了虞永平教授的《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一文,阐述了生活化课程就是行动化课程,即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教师应该从幼儿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寻找课程资源。 在生活取向的艺术主题课程的引领下,我们抓住"生活""艺术"及"经验"三个关键词选择了《睡莲》这个美术活动。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睡莲是长江流域较为常见的水景花卉,在太仓的许多公园和绿地景区都能看见,具有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春夏交替间是睡莲孕育和开放的时节,通过本活动能引起孩子对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的关注。2.通过艺术美和自然美的融合凸显意境美。《睡莲》这幅作品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晚年的一幅大型封笔之作,当它完成这幅作品之后便与世长辞。作品中突出表现了莫奈"对大自然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渴望",通过将光与影结合展现恬静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尝试从欣赏作品《睡莲》中疏密、远近、色彩等艺术表现手法所带来的意境美,萌发幼儿对睡莲的喜爱之情。3.尝试多种绘画经验的累积。幼儿会使用毛笔由中心往外点画的经验,画过迎春花和桃花,也在宣纸上有晕染的经验,因此,本活动迁移部分已有的操作经验,通过新奇而独特的绘画手段作为今天幼儿与名师"对话"的桥梁,使孩子在新的晕染、点画游戏中体验作画的乐趣,在乐趣中进一步感悟意境美,提高幼儿绘画兴趣。另外,

睡莲它艳丽不失稳重、婀娜不失高贵,恬静优雅的品格是这个躁动时代的人们最需要去感受和品味的。 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一)欣赏莫奈的作品《睡莲》,感受作品中疏密、远近、色彩所带来的意境美。 (二)尝试用散点晕染的方法表现睡莲的意境美,体验作画的趣味。 二、活动准备 1.毛笔、草绿色水彩颜料人手一支。 2.已画好的各种大小和色彩的莲花若干。 3.已经晕湿的纸,拼成三块大的画纸,创设小池塘的背景。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莫奈的作品《睡莲》,感受作品疏密、远近以及色彩的美。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名画,是一位叫莫奈的画家画的,他住在遥远的法国,我们来认识一下莫奈。(出示莫奈的自画像)和莫奈爷爷问个好。 2.看看莫奈爷爷画了什么? 3.睡莲生长在什么哪里? 4.睡莲的叶子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3.睡莲有什么颜色?睡莲的花开在什么地方?

印象派大师莫奈油画作品选集

印象派大师莫奈油画作品选集 印象派大师莫奈油画作品选集 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因为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悖论: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们对这些礼物最终的弃绝。正如先师们所说:人生一世,紧握双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印象派大师莫奈,“阿尔让特伊的人行漫步道”,1872年)从印象派开始,绘画不再承载道德说教的任务,而只是快乐单纯地享受来自周遭视觉景象的快乐。观者欣赏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时,完全不用考虑他要表现什么,只要全身心地去观察画作所描写的场景就好了。眼光越是单纯,获得的快乐就越多。最光辉绚烂的、最激动人心的天空,莫过于我们通常在夏季所看到的了--那种朵朵白去在四散移动的蔚蓝色天空。真是生气盎然、变化多端!可不是吗?它像海浪那样使我们内心翻腾,使我们神往。(印象派大师莫奈,“在圣马丁岛的罂粟地里”,1880年)人生最美,就是一路行走,一路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赏一株在悬崖边绽放的花朵,装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印象派大师莫奈,“枫丹白露森林的博德默橡树”,1865年)印象派虽然诞生在一百多年前,

但仍有极强的时代感:印象派反映平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亲切生动,符合现代人对绘画的认知;画面明亮灿烂、笔触奔放有力,极富动感,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画作充满唯美的元素、洋溢着激情的色彩,符合现代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莫奈,“停泊着的游船”,1872年)印象派大师莫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迁入景物里去,深入体会景物的情趣,他的画作包藏着他真诚的思想感情,这也正是他的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所在。印象派大师莫奈,“睡莲”,吉维尼的“玫瑰海”池塘掠过一阵微风,水面上回响起音乐:绽放的、纯净透明的黄花是嘹亮峭拔的高音,沉静的、含苞深蕴的暗红成为浑厚坚实的中音,轻盈的、朦胧摇曳的绿草犹如悠远悦耳的低音,平滑如镜的幽蓝池水霎时划过一道道谱线,引得大大小小的音符婉转抑扬地吟唱起来。印象派大师莫奈创作时追求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吻合性,没有具体的规则可遵循,作品给人一种轻松和愉悦感,但正是因为印象主义绘画的无规则性和原始美感,作品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因此印象主义也被看作是眼睛对心灵的独裁。(“莫奈花园里的日本桥,1896年)睡莲是印象派大师莫奈晚年的杰作。他前后共画过三批不同风格的睡莲:1900年左右(一般有日式拱桥)、1904-09年、1914年组画,各有各的精彩。虽然当时眼疾已经极大 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但他的艺术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睡莲蕴藏着一种内在的美,同时兼备了造型和理想,使他的

对莫奈作品《睡莲》的分析与学习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 一、莫奈及其艺术风格 克劳德?莫奈(1840—1926),19世纪法国的印象派画家,一生坚持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堪称印象派的领军人物。莫奈的突出成就是深入探索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这在他的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中看不到物象明显的轮廓线,也看不到非常明确的暗部阴影。莫奈对光色极为痴迷,常常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研究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在平凡的大自然中找到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运用微妙的色彩表现内心的情感,并用色彩笔触记录在画布上。 二、作品《睡莲》的分析 1.为创作《睡莲》做的准备 莫奈一生留下了很多作品,《日出?印象》是印象派名称的由来,《鲁昂大教堂》系列是画家的一部重要的系列作品,而笔者最喜欢的是他的另一个系列的画作——《睡莲》,这个系列也是莫奈的艺术巅峰之作。 在创作《睡莲》之前,莫奈做了大量的准备。为了营造更好的创作空间,莫奈把塞纳河畔的一栋房屋改建成了画室,在庭院中建造了一座池塘,周围种满了不同种类的花,并在池塘里栽种了红色、白色、紫色等不同的睡莲,把庭院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莫奈能够对光与色有深刻的研究,离不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静静的小池、幽幽的小径、千变万化的天空都是他绘画创作的对象。花园里的每一株植物都吐露芬芳,而视觉上最让人享受的是院池中的一片片睡莲,它们默默地躺在蓝绿色的池水上,展示着它们的美丽。 2.创作《睡莲》 前期的准备加上长期对睡莲的喜爱与观察,清新飘逸的睡莲开始在莫奈的画布上绽放。在《睡莲》中,淡蓝色水面上盛开着润玉般的睡莲,莫奈在画面中竭尽全力展现水与睡莲的魅力。为了获得更完美的视觉效果,莫奈充分借鉴了东方艺术,在院中修建了日本桥、栽种了竹子。出于作品对视觉的需要,莫奈把池边的花草按照四季时令和植株高低来种植。而在画面中,莫奈巧妙地运用反射原理让睡莲池畔的植物在水面形成倒影,以营造梦幻般的氛围。 为了捕捉睡莲以及水与其他花草在光的闪烁和风的流动中微妙的瞬时变化,莫奈常常深夜里一连几个小时坐在院中或睡莲池畔,宁静的夜晚只有他和他的花园。他让心灵与池塘、自然相融,并把观察获得的稍纵即逝的印象描绘到画布上。 3.《睡莲》尾声 莫奈晚年眼疾加重,逐渐发展为白内障,这给他的创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好友、妻子和长子的相继去世更让他悲痛不已。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睡莲的创作,因为这是他未完成的梦。他重拾心境,抛去繁杂的事务,继续创作《睡莲》。 或许视力的下降让他能够大胆尝试,跟着自己的感觉自由构图,有时候画面中只剩下简单的几根线,他在用色上也更加随性和果断。后来,眼疾让莫奈实在难以创作,他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正是由于手术的成功,我们才能在法国橘园美术馆看到其巨作《睡莲》。莫奈的画作并没有脱离现实,他说: “我只是观察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笔记录下来。” 三、对作品《睡莲》的学习 初看作品《睡莲》,我们会认为莫奈喜欢用灰调子,而走近仔细观察时,会看到作品的用色非常饱和,色彩纯度也极高。在莫奈的笔下,睡莲的叶子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彩色线条看似随意,笔触则极为细腻、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此技法让世人称绝。构图上,波光粼粼的水面给观者以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观者站在画旁,就如同伫立在池塘旁边,有身临其境之感,能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诗歌意境。 莫奈坚持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面色彩艳丽,用色大胆,在色彩的运用上形成了独特的光色特征。莫奈油画作品中的笔触所呈现出的不同样式与面貌,他在捕捉视觉对色彩瞬间感受的同时不经意地保留的偶然性,以及其绘画技法的应用,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者创造出个性化的笔触符号或特殊笔触语言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逸淳.莫奈的光与色.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木子,黄晓霞.拜师莫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任承达.莫奈和印象主义绘画.阴山学刊,2002(1). [4]俞佳.莫奈油画笔触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5]法国莫奈花园:忘了时间的睡莲依然绽放.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5593279.html,/world/2011-09-19/1020162172.shtml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市安阳桥小学) 编辑杨婷 对莫奈作品《睡莲》的分析与学习 □王继芳 摘要:该文首先对画家莫奈及其艺术风格进行了介绍;接着以作品《睡莲》为研究对象,分析创作《睡莲》的整个过程,并重点探讨作品的笔触、色彩、结构、风格等方面,希望更加深入地解读其绘画作品的内涵;最后谈及画家莫奈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人的影响。 关键词:色彩光与色睡莲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