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一节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及其分类

1、公共关系的客体要素——公众

公共关系中的公众不同于政治学、社会学中所讲的公众,它与"人民"、"大众"、"群众"也不一样,所谓公共关系的公众特指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和,即那些与公共关系主体有直接或潜在关系,相互影响、有互动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中最重要,和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只有搞清了什么是公众,才能搞好公共关系。

作为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公众,是指任何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有着某种共同利益,并为某一特定组织的工作产生互动效应的社会群体。有以下基本特征:

1)相关性

这是公众的最主要的特征,一个人、社会群体或组织之所以成为某一组织的公众,就是因为他们与该组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互动性。也就是说,该组织的政策和行为对这些公众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影响。反之亦如此,这些公众的态度和言行同样也对该组织的发展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影响。双方存在的这种利益上的相关性,是组织与公众形成公共关系的关键链条。

2)多样性

公众的多样性指的是公众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公众可以是以个体形式存在,也可以是以群体形式存在,还可以是以团体或组织的形式存在。即使都是群体公众,也有不同的类型。据国外公共关系专家统计,发达国家企业的公众,比较主要的就达24种之多。

3)共同性

一般来讲,公众都具有某种内在的共同性。如某种共同利益、共同需求或共同问题等等。这样一些共同点使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许多个人或群体,构成组织面临的一类公众。如,购买某家企业的某种产品的许多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该产品的共同质量问题,而具有共同性,从而形成该企业的一类公众。

4)变动性

任何组织面临的公众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原来的公众可能成为非公众,原来的非公众也可能成为公众。有的原来是组织内部的公众,由于调动工作,可能成为组织的外部公众;反之,亦有可能。

以上是公众的四个基本特征。了解这些基本特征对于我们界定公众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了解了公众的相关性特征后,就能够明确地界定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是不是本组织的公众;再比如,我们了解了公众的变动性特征后,就可以根据组织面临的公众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修改、更新公关工作的目标、方法和手段。

2、公众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面临的公众对象也不尽相同。诸多国外公关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一个组织在运营过程各个环节上的公众可以划分为24种类型:

(1)股东投资者;(2)员工;(3)员工家庭;(4)顾客;(5)社区;(6)消费者;(7)竞争者;(8)原料供应商;(9)批发商;(10)代销商;(11)经销商;(12)公务员;(13)金融机构;(14)新闻媒介;(15)慈善团体;(16)宗教团体;(17)上级主管;(18)工会;(19)学校;(20)政治团体;(21)政府机构;(22)公共事业团体;(23)行业团体;(24)合作协同者。

1)不同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2)同一个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3)同一种公众也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组织行为给公众带来的结果,或按照公众对组织发生关系的过程来进行分类:

A、非公众。是公共关系特有的专业术语,是指在一定的

时空条件下与组织不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社会群体。

非公众指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不受组织各项政策和行为左右,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社会群体。非公众不是公关工作的对象。因此,区分公众与非公众可减少公关工作的盲目性。

B、潜在公众。指由于潜在的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在

公众,或未来公众。

潜在公众指的是将来可能与某组织发生关系的群体,或者因为问题尚未显露,公众没有意识到有利害关系,但随着问题的逐步发展,迟早会成为该组织的现在公众的公众。据美国一家百货公司调查,进入商店的顾客,有明确购买欲望的占28%,其余都是潜在顾客。所以组织要密切注意潜在公众的态度和意向,通过有效沟通引起注意、诱发兴趣、激发动机、促成行为。

潜在公众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知晓公众。

C、知晓公众。(有人称将在公众)。是潜在公众逻辑发展

的结果,即已知晓自己的地位,知道组织行为或政策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的公众。

知晓公众又叫将在公众,是指本身已经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与组织有共同公关问题的那类公众。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组织的信息,组织应刻不容缓地与之沟通,主动控制舆论,促使这一类公众对组织产生信赖感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D、行为公众。(有人称现在公众)是知晓公众发展的结

果。这时公众不仅意识到组织对自身的影响和作用,而且采取了行动,形成了对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现在公众又叫行动公众,是指那些已经把意识转变为行动的公众。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包括组织所面临的所有现实公

众,组织要保持和他们的良好关系,出现危机时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求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公关实务就是区别谁是非公众、谁是潜在公众,从而通过传播工作,使潜在公众成为知晓公众,进而使知晓公众变为支持我们的行为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将公众分为:

A、顺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

和支持态度的公众。

B、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态度

的公众。

C、边缘公众,(独立公众)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

和意向不明确的公众。

组织首先应维持并加强对顺意公众的关系。其次要积极做好逆意公众的转化工作,改变逆意公众的反对态度。再次,要针对大多数独立公众即“沉默的多数”做好沟通工作。据美国学者EM·罗杰斯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类型比例是:革新者和早期接受者是16%,守旧者是16%,传播中期、后期接受者是64%。即“沉默的大多数”是我们公关工作的主要对象,这部分公众的转化工作做好了,公关工作就成功了。

◎根据公众构成的稳定程度,可分为:

A、稳定性公众。

B、周期性公众。

C、临时性公众。

我们应当针对不同的公众,制定不同的策略保证公共关系工作的成功。

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因素、突发事件或专题活动而形成的公众。现代组织的公关部门应具备应付临时公众的能力。周期公众是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组织对此要制定计划,做好必要的准备。稳定公众则是指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

组织对其可采取额外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的保证措施,以示关系的亲密。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来划分,可分为:

A、首要公众

B、次要公众

C、边缘公众

首要公众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和形象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公众。如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产品的客户。

次要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及组织的形象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的新闻媒介等。

边缘公众是指那些对于组织来讲,处于公众与非公众交界地带的公众。竞争对手,有关社团、职工家属等。

从公关实务投入和产出效益来考虑,应保证首要公众,兼顾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对于首要公众,公关工作往往要投入最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次要公众或边缘公众,在投入上就相对要少。但我们要认识到,三者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之间还会转化。

◎根据组织机构的内外部来划分,可分为:

A、内部公众

B、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是指组织内部的全体成员,包括全体员工、股东和董事;

外部公众是指组织外部与组织的某些活动有关联的全体公众。例如,对一个企业来讲,其外部公众包括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社区公众、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新闻媒介人员等。

第二节目标公众分析举要

加强内部公众沟通的目的,是培养组织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培养组织成员的主体意识和形象意识。

(一)组织需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强内聚力

(二)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来增强外张力

二、社区公众

(一)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

(二)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

三、顾客公众

(一)良好的顾客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接的利益

(二)良好的顾客关系体现企业组织正确的经营观念和行为

四、媒介公众

(一)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

(二)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

五、政府公众

(一)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认可和支持

(二)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

六、名流公众

(一)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

(二)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

(三)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社会声望

(一)发展国际公共关系,为对外开放服务

(二)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

◎公众对象的分析与鉴别

在一定意义上讲,公共关系实务就是有效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维持和改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公共关系人员对公众对象进行分类之后,进一步做出分析与鉴别。

1、及时掌握各类公众的需求

任何组织与公众之间都是在需求与满足中形成互利互惠的关系。因此,就组织而言,每一类公众都对组织产生一定的需求。公共关系人员必须了解公众对组织的权利要求,在公众分类的基础上,列出各类公众对象的权利要求结构表。

下面是王乐夫等同志提出的“公众权利要求结构表”(表3—1),加以说明。

各种权利要求进行分析与概括:

(1)分析各类公众对象的意图、观念、行动的同一性,概括出各种权利要求的相对共同点,做为制定公共关系一般目标和计划的基本内容。

(2)评价公众对象的特殊权利要求。选定那些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的权利要求,做为制定公共关系特殊目标的基本内容。

2、了解各类公众对组织的态度

公共关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做公众态度的转变工作。就公众而言,社会或组织产生的各种不稳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公众态度的改变。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变化,可分为两类,即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消极态度包括:敌意、偏见、冷淡、无知。积极态度包括:同情、接受、兴趣、了解。公共关系人员的任务就是通过公共关系工作,把消极态度转变为积极态度。在编制计划阶段,一定要主要了解影响公众态度转化的因素,确定工作对象,制定相应的公关策略。

公共关系学课后练习题

公共关系学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public relations). 2. 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公众关系)。 3.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传播沟通)。 4.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5. 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公共关系状态)。 6. 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 7. 1906年,艾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原则宣言》)。 8. 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艾维.李) 9. 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 10.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伦敦成立的时间是(1955年)。 11. 组织形象的基础是(产品形象)。 12. 企业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厂名和商标是处于(初创时期)。 13. 民主参与是用来协调(内部公共关系)的。 14. 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提高素质功能)。 15. 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从事实出发)。 16. 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管理部门)。 17. 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广告宣传部门)。 18. 与公共关系比较,公共关系公司的长处之一是(职业水准较高)。 19. 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在性格上应具备的特征是(开朗、有耐心、能宽容)。 20. (公共关系顾问)是公共关系的专职高级工作者,为专业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工作。 21.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的(较为稳定、安全)状态。 22. 建设型公共主要适用于组织发展的(初创时期)。 23.分析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与实际社会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形象要差距图) 24. 交际型公共关系的特点是(灵活而富有人性,效果直达情感层次) 25. 自我与他人、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活动属于(人际传播)。 26. 为了防止公众产生厌倦和反感情绪,公关人员必须保持信息的(新鲜程度)。 27. 公共关系为市场销售服务的功能,首先集中体现在(消费者关系)上,它不是直接去推销产品或服务,而是配合运用各种传播沟通的方法,疏通渠道,理顺关系,为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8. (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顾客关系等。 29. (媒介公众)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 30. 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大众传播)。 31. (政府公众)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有社会权威的对象。 32. 读者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是(报纸的优点)。 33. 不受空间限制,传播范围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广播)。 34. 针对性强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杂志)。 35. 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倒金字塔结构)。 36. 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在社会是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提倡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是(公益广告)。 37. 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环行网络)。 38. 谈判双方利益的最后防线是(界点)。 39. 公共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交锋阶段)。 40. 平均幅度的让步又被称为(阶梯式)。 41. 人们思想中不想向他人公开的内容是(秘密区)。 42. 在人际交流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个人距离是指(0.45~1.22米) 43. 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社会事业)。 44. 一般情况下,组织每年搞庆典活动(2-3次就够了)。 45. 认真了解受害者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诚恳的道歉是(受害者对策)。

福师大网络教育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核题 79分

期末考核题 判断题 (共5道题) 1.(4.0分) 5. 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而使信息失真是人际传播的最大弱点。 ?正确 ?错误 2.(4.0分) 1.公共关系的客体是组织 ?正确 ?错误 3.( 4.0分) 3.网络公关的目的是塑造组织形象,获得公众的认同。 ?正确 ?错误 4.(4.0分) 2.当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矫正型公关。

?正确 ?错误 5.(4.0分) 4. 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的公关类型是交际型公关。 ?正确 ?错误 问答题 (共3道题) 6.(24.0分) 1、试析影响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2、试述口语与文字传播的特点与技巧。 我的答案: 1、答: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同时作用于受者,并对受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了解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应用,会使传播效果得到改善、提高。研究证明,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一)传播媒介 公众对传播媒介的要求一是要使用简便,易于掌握,易于得到;二是比较有效,即它的使用效果受到普遍的重视与承认。当某种传播媒介特别有效时,即使使用、驾御上有一定难度,人们也会努力去得到或掌握它。公众对媒介选择的这两个因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方式:选择或然率=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选择或然率与报偿的保证成正比,而与费力程度成反比。所以公关人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媒介传播信息,如果选择不当就有可能使公众接收不到信息或者对公众没有影响力。 (二)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 信息的内容即传播者传播的信息是否为受者所关心、感兴趣,是否重要、新鲜,是否可靠、可信,这一点是受者价值判断的中心点,也是决定传播效果

公共关系选择题、简答题及案例分析

1、公共关系得三要素中作为主体的是(A) A、社会组织 B、公众 C、应用 D、传播活动 2、公共关系定义的准确表述是:(A) A、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为取得与其特定公众的双向沟通和精诚合作而进行的遵循一定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传播活动 B、公共关系是任意主体为取得与其特定公众的双向沟通和精诚合作而进行的遵循一定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传播活动 C、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为取得与任意客体的双向沟通和精诚合作而进行的遵循一定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传播活动 D、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为取得与其特定公众的双向沟通和精诚合作而进行的遵循一定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活动 3、凯撒的代表著作是(AC ) A、《每日记闻》 B、《修辞学》 C、《高卢战记》 D、《舆论之凝结》 4、揭丑运动是哪个时期的代表事件?( B ) A、伯内斯时期 B、艾维.李时期 C、巴纳姆时期 D、卡特理普时期 5、以下不能属于公共关系主体的是( D ) A、企业 B、体育明星 C、慈善机构 D、中学生小强 6、社会组织对公众主要使用的传播方式是(ABC ) 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其它传播D、个人传播 7、公共关系的特征包括:ABCD A、双向性 B、人情性 C、广泛性 D、整体性 8、以下不是公共关系的核心理念的是( C ) A、形象塑造理念 B、双向沟通理念 C、求实创新理念 D、全员公关理念 9、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由(ABC )指标衡量: A、知名度 B、美誉度 C、认可度 D、整体性 10、整体形象包括(AB)两部分 A、有形形象 B、无形形象 C、外部形象 D、内部形象 11、强调“凡宣传皆好事”的时代是(A ) A、巴纳姆时期 B、艾维·李时期 C、伯内期时期 D、卡特里普时期 12、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是(D ) A、《每日记闻》 B、《修辞学》 C、《高卢战记》 D、《舆论的结晶》 13、公共关系应用发展的新趋势包括以下(ABCD ) A、网络化公共关系的崛起 B、政府公关越来越成为亮点 C、环境公关越来越引起重视 D、国际化公共关系的增强 14、以下不是组织的特性的是(D ) A、目标性 B、系统整体性 C、开放应变性 D、多变性 15、组织形象塑造的原则有(ABCD) A、以质量为本的原则 B、视信誉为生命的原则 C、注重全局的原则 D、注重传播的原则 16、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臭名远扬的恶劣境况的情况是(D) A、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都低 B、知名度、美誉度都高,但认可度偏低 C、美誉度、认可度都高,但知名度偏低 D、知名度高,但美誉度、认可度不高 17、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按照工作方式分为(ACD) A、公共关系对象型 B、公共关系交叉型 C、公共关系手段型 D、公共关系复合型 18、以下不是受众选择“3S”理论的内容的是(D )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理解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遗忘 19、在组织中,公共关系部门既是( A ),又是(B )

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 第一节公众概述 一、公众的定义 公众一词源于英语public,是公共关系学中一个特有的概念。所谓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 二、公众的特点 (一)群体性 公众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与某一组织运行有关的群体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公众群体环境。这个公众环境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不同,是指组织运行过程中必然面对的公众关系和公众舆论的总和。这些公众关系和公众舆论范围很广。公共关系工作中不可只注意其中某一类公众,而忽略了其他公众。 应该将公众视作一个完整的环境,用全面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自己的公众,注意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整体平衡与协调。 (二)共同性 公众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群体。 这种共同性,就是指相互之间的某种共同点,比如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需求、共同的目的、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意向、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背景等。这样一些共同点,使一群人或一些团体和组织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态度与行为,构成组织所面临的一类公众。界定公众首先要界定公众所面临的共同点。因此,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公众,必须从相应的共同点(比如共同的问题)去了解和分析他们内在的联系,这样才可能化混沌为清晰,从公众群体中区分出 不同的对象来。 (三)多样性 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日常的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包括多种多样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团体关系、组织关系等。即便是同一类的公众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四)变化性 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任何组织的公众对象的性质、形式、数量、范围等均会随着主体条件、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关系产生了,有的关系消失了;有的关系不断扩大,有的关系又可能缩小;有的关系越来越稳固,有的关系越来越动荡;有的关系甚至发生性质上的变化——竞争关系转化成协作关系,友好关系转变成敌对系等。. 例如,一家采石场,原来远离城市,水源来自山间小溪,与环保部门没有什么联系,可是,城市扩建后,采石厂离该城只有2公里,于是,环保部门就对该场提出了用水、排水要求,使原来

最新自考公共关系学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各种感觉的符合就是()。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意识 2.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作()。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3.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 A.兴趣 B.性格 C.气质 D.经验 4.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 A.定型作用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5.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 A.定型作用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6.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指人的()。 A.态度 B.需要

C.知觉 D.心理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是在()。 A.动机与人格 B.人类动机理论 C.进化论 D.资本论 8.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社交的需要 9.一个人若果同时缺少食物、安全、爱情及价值等,则其最强烈渴求当推对食物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指人类的()。 A.社交需求 B.自我需求 C.生理需求 D.尊重需求 10.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A.安全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A.长远需要 B.发展需要 C.优势需要 D.高级需要 12.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

A.自我需要 B.成就需要 C.胜任需要 D.优势需要 13.反映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的是()。 A.行为 B.认知 C.精神 D.态度 14.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是指态度的()。 A.针对性 B.间接性 C.稳定性 D.两极性 15.公众的旧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的改变与新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形成是指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 A.团体习惯 B.宣传因素 C.社会因素 D.个性因素 16.今天作为时髦的事物,几个月后会变成陈旧的东西是指流行的()。 A.新奇性 B.时效性 C.周期性 D.两极性 17.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 B.时髦是流行的一种典型表现 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 D.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答案)(1)

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 ) A 、 publicrelations B 、 publicrelation C 、 publicationrelations D 、 publication relation 2、公共关系学可直接称为( A ) A 、公众关系 B 、人际关系 C 、人群关系 D 、社区关系 3、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6、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C ) 7、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 ) 8、公共关系的中介环节是( B ) 9、( B )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 小。 第2章 第1章 A 、大众传播 B 、传播 C 、人际沟通 D 、 舆论宣传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B 、传播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潜在公众B 、边缘公众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0、(C )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 或未表态的公众。 ,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确 A 、潜在公众 B 、边缘公众 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1、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 上著名的(C)。 A、报刊宣传运动 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12、1906年, 艾 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B)。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之形成》D、《公共关系学》 13、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艾维。 李)。 第3章 16、组织形象的基础是(D)。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C机构形象D、产品形象17、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组织名称和商标是处于(B)。A、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 1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的。 A、外部公众关系 B、顾客公众关系 C、媒介公众关系 D、内部公众关系 19、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众关系的(D) 。 A、优化环境功能 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 20、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 A、从事实出发 B、从理想出发C从利益出发D、从专家意见出发 21 、组织最需要广告宣传,可恰恰拿不出大笔广告费是组织处于( 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A)A、 第4章 26、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D) 。 A、管理者 B、领导者C生产者D、管理部门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连接主体和客体媒介是传播,全面把握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各自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作用。 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了解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了解公众的特点、分类及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教学要点】 1.掌握社会组织、公众、传播的涵义。 2.了解社会组织与环境、社会组织与形象的关系。 3.了解公众的特点、公众分类的意义,组织基本目标公众的情况。 4.了解把握传播的基本原理、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及传播效果。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学时在3~4学时之间 【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社会组织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起着控制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它主宰着公共关系活动,决定着公共关系状态。因此,认识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明确组织形象的重要性,对于全面理解公共关系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及构成 社会组织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公共关系学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在实际生活中从三种意义上理解组织这个词。一种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履行一定的职能而组成的团体;一种是从行为活动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对人、财、物的处理和安排;再一种是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组织理解为特定的政治组织、群团组织,如党组织、团组织等。公共关系学中所讲的组织,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即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利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 (一)社会组织的特点。 1.目的性 2.群体性 3.稳定性 4.发展性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章公共关系与信息传播 【学习目标】 1.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要素和过程 2.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主要方式 3.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和特点 4.理解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5.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手段与艺术 第一节信息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一、传播及其要素、过程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们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和人的基本行为。 1.传播的要素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传播行为和过程都必须包含4项基本要素:发送者、信息、媒介、接收者,四者缺一不可。 发送者即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在一般情况下,又是信息的来源。 信息即传播的内容,涵盖了消息、动态、情况、知识、资料、数据、观点、思想、情感等交流内容。 媒介则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借助于一定的媒介,转换为符号的信息才能从发送者那里,被传送给接收者一方。 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在传播学上,尤其是大众传播理论中,往往将之称为“受众”。具体就公共关系传播而言,接收者就是公众,特别是目标公众。他们绝不是被动的“受众”,而同样是具有积极主动性、选择性的关系主体。 2.传播的过程 现代的信息传播,特别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其过程是双方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内和关系背景下,发送者精心选择信息和符号系统,通过相应的媒介,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对方通过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挑选,关注、记忆那些有用的、感兴趣的信息,并对之做出反应;然后再通过特定的渠道,将自己的反应信息反馈、传递给另一方。该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3—1 传播过程示意图 二、传播的主要方式 古往今来的传播方式可以归纳为5种主要类型。

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公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公众的基本特征,掌握公众分析的方法及意义,了解公共关系工作常见的目标公众,正确地认识公共关系的对象。学习方法 本章有许多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学习时必须以理解为主,掌握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公众分析的方法及意义,从而领会公共关系有关公众的基本理论,为解决公共关系的具体问题而服务。 学习内容 第一节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概念与公众意识 (一)公众的基本涵义 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

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 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The Public or Active audiences)这个词特指任何被共同利益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联结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群体对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组织传播交流信息的对象。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2.共同性 3.相关性 4.多样性 5.变化性 (三)现代公众意识 现代公众意识是现代公众关系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标志。组织必须树立现代公众意识,树立

顺公众者昌、逆公众者亡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这就要求组织无论在制定目标和政策,还是从事管理和经营活动,都必须高度关注公众利益,倾听公众意见,满足公众需求;加强与公众沟通,争取公众理解、赢得公众支持。用美国公关学者康菲尔德(B.R.Canfield)的话来说,即“在所有决策和行为上,均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二、公众分析的方法及其意义 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众做不同的分析。 (一)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1.组织分类与公关目标和对象 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组织,其公关工作的目标、重点和具体对象均不同。 (1)互益性组织。如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这类组织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和共同目标,所以首先重视内部成员对组织本身的凝聚力的归属感,重视组织系统内部的沟通。

公共关系的对象

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公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公众的基本特征,掌握公众分析的方法及意义,了解公共关系工作常见的目标公众,正确地认识公共关系的对象。

学习方法 本章有许多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学习时必须以理解为主,掌握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公众分析的方法及意义,从而领会公共关系有关公众的基本理论,为解决公共关系的具体问题而服务。 学习内容 第一节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概念与公众意识 (一)公众的基本涵义 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 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

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The Public or Active audiences)这个词特指任何被共同 利益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联结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群体对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组织传播交流信息的对象。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2.共同性 3.相关性 4.多样性 5.变化性 (三)现代公众意识 现代公众意识是现代公众关系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标志。组织必须树立现代公众意识,树立 顺公众者昌、逆公众者亡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这就要求组织无论在制定目标和政策,还是从事管理和经营活动,都必须高度

关注公众利益,倾听公众意见,满足公众需求;加强与公众沟通,争取公众理解、赢得公众支持。用美国公关学者康菲尔德(B.R.Canfield)的话来说,即“在所有决策和行为上,均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二、公众分析的方法及其意义

公共关系(答案版)

一、填空题 1.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的沟通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学科 2.具体的公众对象可以是个人、家庭也可以是组织. 3.名牌是社会公众通过组织及其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认知而确定的著名品牌。 4.公众关系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内部领导和职工、组织内部部门间和组织和外部公众. 5.构成公共关系的主要和必要的部分有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活动. 6.站在公共关系学的角度,可将社会组织划分为农业、工业、商业服务组织、公益四种类型 7.社会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影响的生机与活力、外部公共关系影响的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8.CIS导入的时机一般应选在企业进行重要的变革或振兴的初期时 9.社会组织70%~80%的形象信息是通过公共关系传播。 10.目标公众是指公共关系的具体公关活动所针对的某一类或某几类特定公众 二、选择题 1.____公共关系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举办公益性活动提高社会声誉、扩大社会组织的影响赢得公众的支持B A.维系型 B.社会型 C.宣传型 D.服务型 2.演讲与报告是一种有准备的、按规范的____方式C A.大众传播 B.形象传播 C.言语传播 D.形象推广 3.《____》揭示了现存危机与事实,具有较强的震撼力说明了如何抵达未来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B A.行动方案 B.前景宣言 C.公关策划 D.实施方案 4.企业组织的组织形象包括实力形象、____、人才形象和品牌形象B A.产品形象 B.文化形象 C.科技形象 D.社会形象 5.____对提高组织的美誉度与和谐度有极大的作用。A A.大众传播 B.群体传播 C.人际传播 D.组织传播 6.公共调查活动的内容是进行_A_ A.形象评估 B.形象推广 C.形象设计 D.形象传播 7.公共关系本质上是组织机构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____A A.沟通 B.联系 C.交往 D.无 8.____直接威胁到组织的生存B A.文化形象 B.品牌形象 C.人才形象 D.实力形象 9.影响组织形象定位的因素____、____和____. A A.关系、舆论、形象 B.组织、传播、公众 C.主体个性、传达方式、公众认知 D.交际、广告、开发 10.组织的公共关系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是____ A A.政府公众 B.消费者公众 C.员工公众 D.媒介公众 三、判断题 1.公共关系工作的随机性、灵活性较强,在所有管理项目中的弹性最大的一种X 2.言语沟通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是人类表现自己本质的基本形式√ 3.面访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可以在外人的陪同下进行调查X 4.新闻稿越长越详细越好X 5.当组织行为不当造成不良影响时,正确的做法是认真检查过程,弥补公众损失,重新树立关系√ 6.社会组织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划、集中的反映了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水平√ 7.公共关系就是一般的社会关系X 8.公共关系实施决定了公共关系策划创意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9.组织形象需要不断地加以强化和修正√ 10.公共关系包括时装设计、美容设计等具体“形象所造”学问或行业X 四、论述题 1.社会组织为什么要塑造组织形象? 答:所谓组织形象,就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组织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任何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要求它必须处理好与各类公众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以求得各

第三章真题 公共关系学对象

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 一、选择题 11.在公关中,应当作组织的财富并悉心维护和“保养”的公众是(D) A.随意公众B.逆意公众 C.边缘公众D.顺意公众 12.在与公众相关的概念中,与人民相比内涵大、外延小的是(B) A.居民B.群众 C.人群D.受众 33.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可以将公众分为(BC) A.目标公众 B.个体公众 C.组织公众 D.优先公众 E.首要公众 46.公众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整体性共同性相关性多样性变化性 [08年1月] 10.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公众可划分为(B) 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11.在公关中,属于“必争之地”的是(C) A.顺意公众 B.逆意公众 C.边缘公众D.目标公众 12.从对外公共关系实务工作层次来看,往往被置于最显著位置,甚至被称为对外传播首要公众的是(D) A.内部公众B.社区公众 C.顾客公众D.媒介公众 34.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以将公众分为(CDE) A.组织内公众B.组织外公众 C.受欢迎的公众 D.不受欢迎的公众 E.被追求的公众 43.行动公众 [08年10月] 33.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分为(DE) A.优先公众 B.目标公众 C.临时公众 D.首要公众 E.次要公众 42.消极公众(潜在公众) 是与组织存在着内在关系,但又因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不够,或该组织的行为对其造成的影响尚未被其察觉,同时又具有觉察、卷入和认知这些问题的可能性, 但目前对组织的行为和传播持消极不干预、不影响、不积极反馈态度的公众。 45.简述公众的基本特征。

公共关系学2013年试题及答案

2 0 1 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肉。每题2 分,共3 0 分} 1.在本教材中,我们给出一个简洁的公共关系定义是( )。 A. 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社会组织向其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 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B. 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哲学,在所有的决策和行动上,都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C. 公共关系是以相互满意的双向传播为基础,以好名声和负责仸的行为影响舆论的 有计划的努力 D. 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 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2. 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 A.组织形象象限图 B.形象要素调查表 C. 语意差异分析法 D. 形象要素差距图 3. ( )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 A. 消费者公众 B. 社区公众 C. 媒介公众 D.名流公众 4. 被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的是( )。 A. 伯尼斯 c.巴纳姆 B. 征求广告 D. 响应广告 5. 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 ) A. 辐射型网络 B.链式网络 C. 环形网络 D. G 型网络 6. 展览会可以使组织找到自我、宣传自我、增进效益,它是( )。 A.商业性的 B.公益性的 C. 宣传性的 D.既有商业性的又有非商业性的 7. 当社会发生重大问题时,与有关的公众组织、群体或个人面对面地交流,昕取公众的意见,回答公众问题,解释政府立场,争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属于政府公关中的( )。 A. 收集信息 B.发布新闻 C. 协商对话 D. 办事公开 8. 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 A. 倒金字塔型 B.并列结构 C. 顺时结构 D.金字塔型 9.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第四步就是对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总结评估。公共关系评估的 首项重要意义就是( }. A. 开展后续公共关系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依据 B. 改进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环节 C. 增强团结、激励内部公众的重要形式 D. 衡量公共关系活动效益的重要依据 10. 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以组织名义做出反应,以显示本组织的社会责仸感,并引起公众共鸣的公关广告是( )。

公共关系多选

1.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 ACD ) A、组织 C、公众 D、传播沟通 2.从公共关系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将公共关系职能概括为两大方面( AB ) A、传播性职能 B、管理性职能 3.从本质上来分析,公众具有( ABC )的特征 A、同质性 B、相关性 C、群体性 4.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ABDE ) A、公共关系的主体形态是组织 B、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业缘关系 D、公共关系在组织中属于参谋机构的职能 E、公共关系是对组织传播资源的管理 5.公共关系形象状态的基本评价标准是( BC ) B、知名度 C、美誉度 6.在构成公共关系学的众多学科基础中,占有特殊地位并起着主要指导作用的学科是( AB ) A、管理学 B、传播学 7.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 ABCDE ) A、边缘性 B、综合性 C、应用性 D、动态性 E、开放性 8.下列属于主体型公共关系的包括(ABCE ) A、政府公共关系B、企业公共关系C、学校公共关系 E、饭店公共关系 9.下列属于对象型公共关系的有( ABCDE ) A、员工关系B、消费者关系C、政府关系D、竞争关系 E、名人关系 10.从运作过程来说,公共关系表现出很强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公共关系艺术具有以下特点( ABCD ) A、多样性 B、随机性 C、经验性 D、创新性 11.下列不属于对象型公共关系的有( AD ) A、政府公共关系D、企业公共关系 12.下列不属于主体型公共关系的包括( CDE ) C、名人关系D、政府关系 E、媒介关系 13.公共关系目标的具体指标包括( ABCD ) A、知名度和美誉度 B、凝聚力和吸引力 C、关系和舆论 D、效益和发展 14.公共关系有责任帮助组织决策者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的沟通机制,使各部门、各层次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达到相互的协调。具体来说,组织内部的沟通主要包括( ABCD ) A、上源下向流 B、下源上向流 C、信息平行流 D、立体交叉流 15.一个组织面临的外部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公共关系要协调好的外部关系主要有(ABCDE)A、协调好与消费公众之间的关系 B、协调好各类合作组织的关系 C、协调好各种社团关系 D、协调好政府关系 E、协调好各种非专业性的社会关系16.组织公共关系的根本目标是( AB ) A、优化内外环境 B、塑造组织形象 17.公共关系参与组织决策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帮助组织从宏观和客观的角度解决下列问题( ABCDE ) A、在决策中确立公共关系目标 B、平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C、平衡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D、平衡组织目标与社会利益 E、注重社会整体效益18.公共关系参谋职能的发挥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其内容主要有( ABCDE ) A、为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B、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C、协助决策层提供信息方案 D、拟定公共关系的对策方案 E、从公共关系角度评价决策

公共关系学 单项选择题

(Public Relations) 公共关系也可称为()B.公众关系 公共关系的首要功能是( )D.树立组织形象 公关活动对组织的直接功能表现为 ( )C树立组织形象和协调关系网络 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首先是作为组织的( )C.发言人 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 )A.中介的角色 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 )A.组织职能 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是( )A.协调沟通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C.传播沟通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即组织与公众之间( )A.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是( )B.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 公共关系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二是信息交流的关系。) 从“关系”性质的角度看,公共关系主要指( )B.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侧重于从信息传播沟通角度来研究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概念是( )D.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是( )A.组织、公众、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最基本的、核心的概念是(双向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学专门研究( )A.组织与公众传播沟通问题 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___个人关系_、__群众关系、__组织关系_所共同构成的。 公共关系收集的信息具有__宏观性和__社会性。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 )B.美国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产生于(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公共关系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时间是( )B.20世纪20年代 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成立的时间是( )C.1948年 公共关系学首次在大学内被讲授是在( )B.纽约大学 美国开设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的大学是( )C.波士顿大学 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成立于( )B.1955年 ,正式宣告成立的地点是( )A.伦敦 公共关系传入中国大陆地区是在( )D.20世纪80年代 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成立于( )C.1986年 中国最高的公共关系组织——中国公关协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是( ) B. 1987年在北京 《<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的提出时间是( )B.1989年 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高校是( )C.中山大学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A.组织 , 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是( )A.组织 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B.公众,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是( )C.公众 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部分是( )D.媒介公众 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职责首先在于()D.告知公众 , 公关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 )C.创造舆论,告知公众公共关系部门作为“智囊机构”的职责在于( )D.辅助决策 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理论书籍是( )A.《修辞学》 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D.艾维·李

公众及几种常见的对象型公共关系

公众及几种常见的对象型公共关系 第一节雇员关系 一、概念:雇员关系指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雇员包括组织内部从上到下的全体职员。 二、处理好雇员关系的意义 良好的雇员关系可以给组织带来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合力。 良好的雇员关系是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基础。雇员包括 员工公众包括一线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管理人员等。 内部公共关系最重要的公众。 把握雇员的最重要需求是处理雇员关系的关键 雇员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需求:薪酬、个人职业发展、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企业文化的吸引力 三、处理雇员关系的艺术 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建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凝聚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向心力 重视并合理利用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消费者关系 一、概念:消费者关系指企业与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二、处理好消费者关系的意义 消费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消费者对企业的最重要要求: 产品质量有保障 产品性能好 售后服务到位 三、处理消费者关系的艺术 1、塑造为顾客服务的形象 2、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 3、对消费者实行科学管理。 4、与消费者保持通畅的信息渠道。 5、及时妥善处理顾客投诉。 第三节媒介关系 一、概念:媒介关系也称作新闻界关系,即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以及新闻界人士的关系。 二、处理好媒介关系的意义 新闻媒介是塑造组织形象的”把关人” 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外界沟通的中介 新闻媒介对于组织具有反馈信息的功能. 媒介公众的最重要需求:有价值的新闻、畅通的信息渠道、真实的信息 名词解释: 媒介: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 新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传统媒体:通常把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称为四大 传统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关系策略 环境扫描,检查组织生存的心理环境 快速反应,赶上E时代需要 以多元化服务个性化 更加注重组织的社会责任 旧元素,新组合 三、处理媒介关系的艺术 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 加强与新闻界的合作与联系 真实传播组织信息 第四节社区关系 本节内容: 介绍社区公共关系的建立过程,以及社区公 关的具体策略. 背景 社会环境——社区是诸多社会问题的载体 主体——社区自治组织本身发展的要求 客体——社区公众对高质量生存环境及和谐关系的强 烈要求 社区:指聚集在某一地域中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 形成的一种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会实体。 社区关系:组织有计划地、主动持续地参与到一个社 区中,以维护和改善它的环境,而这对机构和社区都 是有利的。 范围:可大可小 出发点:社区关系不是纯粹的利他主义,它是建立在 组织自利的基础之上。组织与社区是一种相互依存的 关系。 社区关系的重要性 可靠的后勤:组织正常运转必须依赖社区提供的可靠 后勤保证 员工生活环境:社区对组织的看法,影响着员工生活 的质量 充足的劳动资源:组织的劳动力资源很大部分来自社 区 固定的消费者群:社区公众是组织较为固定和经常的 消费群。 社区关系建立过程 第一步:了解社区 社区是如何构成的? 它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领导结构是什么? 它的传播渠道是如何构成的? 社区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社区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如何? 社区拥有什么独特的资源? 社区对组织的了解和态度如何? 社区是否了解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运作? 第二步:确定目标 目标确定标准 ---社区的需求? ---员工关注的问题? ---组织管理层的目标? ---费用预算? 地散步:设定社区关系计划 清晰地描述目标 设计可选择的策略方案 预计计划对组织和社区的影响 合理分配预算 学习特殊的专业知识 社区关系策略之一:帮助承担社区的责任、维护社区 生态环境、协助社区解决棘手问题 社区关系策略之二 企业慈善活动 1企业赠与 企业赠与需考虑的因素 不会造成伤害 与受捐助者进行交流 把捐款限定在特定的领域 根据公司政策声明来捐款 在预算范围内进行规划 告知所有有关人员 做好后续工作 需要的不仅仅是钱 2教育 公共教育是企业最应当花大力气来解决的问题 教育领域需要企业支持的不仅仅是钱 3卫生 卫生是最能体现企业慈善活动自利性的领域。 案例:舒肤佳推广健康卫士新形象 4城市更新 大城市的中心经常是贫困、失业、污染及犯罪最集中 的区域 为城市中心的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是组织社区公关的重 要手段之一 方式:为重建捐款,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知识与技能 5艺术 如何选择艺术项目 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哪些艺术组织会与现在和将来的员工有关? 想要什么样的伙伴关系? 6公益事业营销 方式:把公司和它的产品与一项公益事业联系在一起 作用: 1促进销售 2提升公司形象 3动员员工 双方需求平衡点 公众需求点组织需求点

公关第三章

第三章几种常见的对象型公共关系 第一节雇员关系 一、员工是企业的财富 雇员,是指组织中的职员和工人,雇员关系是指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中包括组织机构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各个职能部门、科室、班组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 员工是组织的主体,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细胞,他们的思想和情绪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组织机制的运行、组织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目标,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都要通过他们身体力行去实现。 二、处理雇员关系的艺术 1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2建立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内聚力 3掌握用人之道,加强组织的向心力 4 创造“家庭气氛”,协调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第二节消费者关系 一、CS活动的经营意识 消费者关系,是指企业与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泛指一切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应者、生产者与购买者、消费者之间的广泛联系。 CS活动,即让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该活动在全球兴起时,成为20世纪90年代公共关系的视点。 现代企业家认为:“顾客满意”就是经营,让顾客回到经营的起点上来,顾客就是上帝,顾客就是效益,谁拥有顾客,谁就拥有发展的机会。其核心就是使顾客满意。 二、处理顾客关系的艺术 (一)塑造为顾客服务的形象 (二)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 (三)对消费者实行科学管理 (四)与消费者保持通畅的信息渠道 (五)及时妥善处理顾客投诉 第三节媒介关系 一、媒介关系的重要性 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以及新闻界人士等的关系。 新闻媒介对于组织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新闻媒介是塑造组织形象的“把关人”; 其次,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外界沟通的中介; 最后,新闻媒介对于组织具有反馈信息的功能。 二、处理媒介关系的艺术 (一)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 (二)加强与新闻界的合作与联系 (三)真实传播组织信息 几个概念 财务能力(financial power)信息津贴(information subside) “喂食”媒体 媒体中也存在意见领袖(opinion-leading media) 主流媒体信息底色 第四节社区关系 一、搞好社区关系的必要性 社区,指的是聚集在某一地域中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一种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会实体。 社区关系,是指组织与周围同处这一区域的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所以,也称区域关系或地方关系。 首先,搞好社区睦邻关系,不仅可以增加职工的安全感,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且也为组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 其次,组织作为社区的公民,就要遵守地方的法律规章,组织的每一项新政策也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协助与支持才能顺利进行,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