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设计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原理及plc接线与编程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原理及plc 接线与编程 在图1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图,图2与3是功能与它相同的PLC控制系统的外部接线图和梯形图,其中,KM1和KM2分别是控制正转运行和反转运行的交流接触器. 在梯形图中,用两个起保停电路来分别控制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2,X0变ON,其常开触点接通,Y0的线圈“得电”并自保。使KM1的线圈通电,电机开始正转运行。按下停止按钮SB1,X2变ON,其常闭触点断开,使Y0线圈“失电”,电动机停止运行。

在梯形图中,将Y0与Y1的常闭触电分别与对方的线圈串联,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同时为ON,因此KM1和KM2的线圈不会同时通电,这种安全措施在继电器电路中称为“互锁”。除此之外,为了方便操作和保证Y0和Y1不会同时为O N,在梯形图中还设置了“按钮互锁”,即将反转启动按钮X1的常闭点与控制正转的Y0的线圈串联,将正转启动按钮X0的常闭触点与控制反转的Y1的线圈串联。设Y0为ON,电动机正转,这是如果想改为反转运行,可以不安停止按钮SB1,直接安反转启动按钮SB3,X1变为ON,它的常闭触点断开,使Y0 线圈“失电”,同时X1的敞开触点接通,使Y1的线圈“得电”,点击正转变为反转。

在梯形图中的互锁和按钮联锁电路只能保证输出模块中的与Y0和Y1对应的硬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心不会同时接通。由于切换过程中电感的延时作用,可能会出现一个触点还未断弧,另一个却已合上的现象,从而造成瞬间短路故障。 可以用正反转切换时的延时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一方案会增大编程的工作量,也不能解决不述的接触触点故障引起的电源短路事故。如果因主电路电流过大或者接触器质量不好,某一接触器的主触点被断电时产生的电弧熔焊而被粘结,其线圈断电后主触点仍然是接通的,这时如果另一个接触器的线圈通电,仍将造成三相电源短路事故。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应在PLC外部设置KM1和KM2的辅助常闭触点组成的硬件互锁电路(见图2),假设KM1的主触点被电弧熔焊,这时它与KM2线圈串联的辅助常闭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因此KM2的线圈不可能得电。 图1中的FR是作过载保护用的热继电器,异步电动机长期严重过载时,经过一定延时,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其常闭触点与接触器的线圈串联,过载时接触其线圈断电,电机停止运行,起到保护作用。有的热继电器需要手动复位,即热继电器动作后要按一下它自带的复位按钮,其触点才会恢复原状,及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这种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可以像图2那样接在PLC的输出回路,仍然与接触器的线圈串联,这反而可以节约PL C的一个输入点。 有的热继电器有自动复位功能,即热继电器动作后电机停止转,串接在主回路中的热继电器的原件冷却,热继电器的触点自动恢复原状。如果这种热断电器的常闭触点仍然接在PLC的输出回路,电机停止转动后果一段时间会因热继电器的触点恢复原状而自动重新运转,可能会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因此有自动复

基于单片机ATS控制步进电机正反转

基于单片机A T S控制步进 电机正反转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目录 步进电机 (7) 附件A 源程序 .......................................... (12) 附件B 仿真结果 (15) 致谢 (18)

摘要 能够实现步进电机控制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前期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模拟与数字电路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异更新。本文介绍一种用AT89S52作为核心部件进行逻辑控制及信号产生的单片机技术和汇编语言编程设计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步进电机背景与现状、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其仿真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不仅对步进电机的原理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对单片机的设计研发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本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通过人为按动开关实现步进电机的开关,复位。该系统还增加了步进电机的加速及减速功能。具有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基本能够满足实践需求。 关键词: AT89S52 步进电机 ULN2003 第一章系统分析 框图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画出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控制步进电机的控制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控制步进电机的控制框图 系统主要包括单片机、复位电路、晶振电路、按键电路、步进电机及驱动电路几部分。 晶振电路 AT89C52单片机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XTAL1 和XTAL2 分别是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石英晶体和陶瓷谐振器都可以用来一起构成自激振荡器。 晶振模块自带振荡器、提供低阻方波输出,并且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保证运行。最常用的两种类型是晶振模块和集成RC振荡器(硅振荡器)。晶振模块提供与分立晶振相同的精度。硅振荡器的精度要比分立RC振荡器高,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与陶瓷谐振槽路相当的精度。图2-2为晶振电路。 图2-2 晶振电路 第二章系统设计 硬件连接图 根据图2-1,可以设计出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硬件电路图,如图3-1所示。

电机正反转电路图

电机正反转电路图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的电气电子原理图如图3-4所示。线路中采用了两个接触器,即正转用的接触器KM1和反转用的接触器KM2,它们分别由正转按钮SB2和反转按钮SB3控制。这两个接触器的主触头所接通的电源相序不同,KM1按L1—L2—L3相序接线,KM2则对调了两相的相序。控制电路有两条,一条由按钮SB2和KM1线圈等组成的正转控制电路;另一条由按钮SB3和KM2线圈等组成的反转控制电路。

220v单相电机正反原理 单相电机不同于三相电机,三相电进入电机后,由于存在120°电角度,所以产生N S N S旋转磁场,推动转子旋转。而单相电进入电机后,产生不了N S N S磁场,所以加了一个启动绕组,启动绕组在定子内与工作绕组错开90°电角度排列,外接离心开关和启动电容后与工作绕组并联接入电源,又因为电容有阻直通交的作用,交流电通过电容时又滞后一个电角度,这样就人为地把进入电机的单相电又分出来一相,产生旋转磁场,推动转子旋转。反转时,只要把工作绕组或者启动绕组的两个接线对调一下就行,产生S N S N的磁场,电机就反转了。 网友完善的答案好评率:75% 单相电机的接线方法,是在副绕组中串联(不是并联)电容,再与主绕组并联接入电源;只要调换一下主绕组与副绕组的头尾并联接线,电机即反转 如果电机是3条出线的,其中一条是公共点!(分别与另外2条线的测电阻其值较小)接电源零线!然后把剩下的两条线并联电容,在电容的一端接220V电源相(火)线,就可以了!若要改变电机转向只要把220V电源相(火)线接在电容的另一端就可以了!

笼型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电路图) 发布: | 作者: | 来源: jiasonghu | 查看:775次 | 用户关注: 接通电源让KMF--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三相电源ABC分别通入电机三相绕组UVW,电动机正转。KMF线圈断电,主触点打开,电机停。让KMR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三相电源ABC通入电机三相绕组变为A—U未变,但B—W,C—V。电动→笼型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要使电动机给够实现反转,只要把接到电源的任意两根联线对调一头即可。为此用两个接触器来实现这一要求。设KMF为实现电机正转的接触器,KMR为实现电机反转的接触器。合上--S 笼型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要使电动机给够实现反转,只要把接到电源的任意两根联线对调一头即可。为此用两个接触器来实现这一要求。 设 KMF 为实现电机正转的接触器, KMR 为实现电机反转的接触器。 接通电源→合上--S 让 KMF--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 三相电源 ABC 分别通入电机三相绕组 UVW ,电动机正转。 KMF 线圈断电,主触点打开,电机停。 让 KMR 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 三相电源 ABC 通入电机三相绕组变 为 A — U 未变,但 B — W ,C — V。电动机将反转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设计

专业资料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教学设计

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授课班级:电子中职高一年级下学期 授课时间:2014年4月11日星期五 授课教材: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教材分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第二部分。 正反转控制在现代化生产中属于绝对不可缺少的生产控制环节,如机床工作台的前进与后退、万能铣床主轴的正传与反转、起重机的上升与下降等。它在电动机的基本控制中,前面与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紧密相连,后面与位置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启动控制、制动控制等密切相关,对今后进一步进行电工技能实训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种正反转控制线路;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三种控制电路的渐进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作原理、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分析电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工作态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对控制线路的每个元件都要明确其位置和作用。 教学难点: 1)如何改变三相电源相序。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双重联锁。 教法: 提问、启发引导法(重点):先不给出线路图,在教师的步步启发下,学生积极思考,由师生共同画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图。这样,便于学生掌握线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1单片机PWM控制直流电机正反转

//程序说明:使用内部时//PWM0=P3^7PWM1=P3^5 PWM2=P2^0 PWM3=P2^4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PWM0=P3^7; sbit PWM1=P3^5; sbit PWM2=P1^2; sbit PWM3=P1^3; uint i,j; void PWM_init() { CMOD=0x00;//PCA计数脉冲选择内部时钟fosc/12(0x02:fosc/2) CL=0x00;//PCA赋初值 CH=0x00; CR=1; //开始计数 } void zheng(uchar ZKB) { CCAP0L=255*(40-ZKB)/100;//占空比设置 CCAP0H=255*(40-ZKB)/100;//CL由ff-00溢出时,CCAP0H的值装入CCAP0L CCAPM0=0x42;// 8位PWM模式 CCAP1L=255*(40-0)/100;//占空比设置 CCAP1H=255*(40-0)/100;//CL由ff-00溢出时,CCAP0H的值装入CCAP0L CCAPM1=0x42;// 8位PWM模式 CR=1; //开始计数 } void fan(uchar ZKB) { CCAP0L=255*(40-0)/100;//占空比设置 CCAP0H=255*(40-0)/100;//CL由ff-00溢出时,CCAP0H的值装入CCAP0L CCAPM0=0x42;// 8位PWM模式 CCAP1L=255*(40-ZKB)/100;//占空比设置 CCAP1H=255*(40-ZKB)/100;//CL由ff-00溢出时,CCAP0H的值装入CCAP0L CCAPM1=0x42;// 8位PWM模式 CR=1; //开始计数 } void Delay(uint t) //延时函数

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控制教案.

《三相异步电动机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教案教 师系(部) 任教 班级 (高、 中)职中职教学地点 课 时 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按钮、接 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线路 课型 理实 一体 化 教材及出版社《电工电子技术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控制线路是《电工电子技术训练》一书中项目六中的重点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是在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电

路和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基础上来讲解的,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节对学习后面的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至关重要。 学生分析 本内容的教学对象是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按钮联锁和接触器联锁的工作原理以及安装,对正反转控制电路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线路安装的工艺、技巧及检修方法等。 教学难点 线路检修方法及思路。通过典型故障,用举例法、示范法使学生树立

正确的维修思路,掌握常 用的检修方法。 教学 目标知识 掌握按钮、接触器双 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 工作原理。 情感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 掌握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正确安装和检修。 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方法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线路安装的工艺、技巧及检修方法等。通过几个基本线路的观察、分析,作为学习按纽、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内容的突 破。 教学难线路检修方法及思

点及突出难点的方法路。通过典型故障,用举例法,演示法,实践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维修思路,掌握常用的检修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融合在学生参与和交流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教法及学法指导 总体教学构想突出三点,一是突出知识结构,二是绘图和识图,三是动手操作。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识图、绘图、填图,说图,进而形成“启、绘、议、说、做”的五字教学模式。 课外作业 绘制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接线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时间分配引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及其原理分析

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及其原理分析 要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只要将接至电动机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接线,即可达到反转的目的。下面是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如图所示

图中主回路采用两个接触器,即正转接触器KM1和反转接触器KM2。当接触器KM1的三对主触头接通时,三相电源的相序按U―V―W接入电动机。当接触器

KM1的三对主触头断开,接触器KM2的三对主触头接通时,三相电源的相序按W―V―U接入电动机,电动机就向相反方向转动。电路要求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不能同时接通电源,否则它们的主触头将同时闭合,造成U、W两相电源短路。为此在KM1和KM2线圈各自支路中相互串联对方的一对辅助常闭触头,以保证接触器KM1和KM2不会同时接通电源,KM1和KM2的这两对辅助常闭触头在线路中所起的作用称为联锁或互锁作用,这两对辅助常闭触头就叫联锁或互锁触头。 正向启动过程:按下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1线圈通电,与SB2并联的KM1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KMl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1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正向运转。 停止过程:按下停止按钮SB1,接触器KMl线圈断电,与SB2并联的KM1的辅助触点断开,以保证KMl线圈持续失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l的主触点持续断开,切断电动机定子电源,电动机停转。 反向起动过程:按下起动按钮SB3,接触器KM2线圈通电,与SB3并联的KM2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KM2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2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反向运转。 对于这种控制线路,当要改变电动机的转向时,就必须先按停止按钮SB1,再按反转按钮SB3,才能使电机反转。如果不先按SB1,而是直接按SB3,电动机是不会反转的。

电机正反转联动控制电路图

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图2—12 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图 图2-12 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图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元件安装图

元件明细表 1、线路的运用场合: 正反转控制运用生产机械要求运动部件能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的场合。如机床工作台电机的前进与后退控制;万能铣床主轴的正反转控制;电梯、起重机的上升与下降控制等场所。 2、控制原理分析 (1)、控制功能分析:A、怎样才能实现正反转控制? B、为什么要实现联锁? 这两个问题是本控制线路的核心所在,务必要透彻地理解,否则只会接线安装,那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计划先让学生温书预习(5分钟)、寻找答案,再集中讲解。先提问抽查,让学生能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最后再总结归纳,解答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统一全班思路。答案如下: A、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简称换相),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 相对调。 B、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2个KM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和接触器联锁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如原理图所示)

(2)、工作原理分析 C、停止控制: 按下SB3,整个控制电路失电,接触器各触头复位,电机M失电停转 (3)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优点: 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虽工作安全可靠但操作不方便;而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虽操作方便但容易产生电源两相短路故障。双重联锁正反 转控制线路则兼有两种联锁控制线路的优点,操作方便,工作安全可靠。 3、怎样正确使用控制按钮? 控制按钮按用途和触头的结构不同分停止(常闭按钮)、起动按钮(常开按钮)和复合按钮(常开和常闭组合按钮)。按钮的颜色有红、绿、黑等,一般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起动”。接线时红色按钮作停止用,绿色或黑色表示起动或通电。 三、注意事项

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正反转资料

目录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 1.1 总体设计方案 (1) 1.2 软硬件功能分析 (1) 第2章硬件电路设计 (2) 2.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2) 2.2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2) 2.3 数码管显示电路设计 (4) 2.4 独立按键电路设计 (5) 2.5 系统供电电源电路设计 (5) 2.5.1直流稳压电路中整流二极管的选取: (6) 2.5.2直流稳压电路中滤波电容的选取: (6)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7) 3.1 软件总体设计思路 (7) 3.2 主程序流程设计 (7) 附录1 总体电路图 (10) 附录2 实物照片 (11) 附录3 C语言源程序 (12)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 总体设计方案 早期直流传动的控制系统采用模拟分离器件构成,由于模拟器件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存在温漂、零漂电压,构成系统的器件较多,使得模拟直流传动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可靠性较低。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已经广泛使用于直流传动系统,实现了全数字化控制。由于微处理器以数字信号工作,控制手段灵活方便,抗干扰能力强。所以,全数字直流调速控制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比模拟直流调速系统大大提高。所以,本次实习采用了驱动芯片来驱动直流电机,并运用单片机编程控制加以实现。 系统设计采用驱动芯片来控制的,所以控制精度和可靠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驱动芯片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完善的特点,从而极的大简化了硬件电路的设计。 图1.1 直流电机定时正反转方案 1.2 软硬件功能分析 本次实习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按键输入模块、LED显示模块及电机驱动模块组成。采用带中断的独立式键盘作为命令的输入,单片机在程序控制下,定时不断给L293D直流电机驱动芯片发送PWM波形,H型驱动电路完成电机正,反转控制;同时单片机不停的将变化的定时时间送到LED数码管完成实时显示。

单片机课设步进电机控制正反转(单片机爱好者)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湖北工业大学 2010 年秋季学期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3.题目及要求功能分析 (2) 4.设计方案 (5) 4.1 整体方案 (5) 4.2 具体方案 (5) 5.硬件电路的设计 (6) 5.1 硬件线路 (6) 5.2 工作原理 (7) 5.3 操作时序 (8) 6. 软件设计 (8) 6.1 软件结构 (8) 6.2 程序流程 (9) 6.3 源程序清单 (9) 7. 系统仿真 (9) 8. 使用说明 (10) 9. 设计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步进电机的控制 1.设计目的 (1)熟悉单片机编程原理。 (2)熟练掌握51单片机的控制电路和最小系统。 (3)单片机基本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2.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查阅资料,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2)通过单片机给参数控制电机的转动。 (3)通过按钮控制启停及反转。 (4)其他功能。 3.题目及要求功能分析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利用其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系统中。 三相单、双六拍步进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相单、双六拍步进电机通电方式:这种方式的通电顺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控制(正反转、开关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控制(正反转,开关控制)原理图如下: 程序如下: /*用电机来代表门的转动情况*/ #include //定义变量 sbit kaimen=P0^0; sbit zanting=P0^1; sbit fanxiang=P0^2; sbit P2_0=P2^0; sbit P2_1=P2^1; bit Flag = 1;//定义电机正反向标志 //函数声明 void motor_turn(void); //正反向控制 void Timer0_init(void); //定义定时器0初始化 /******************************延时处理***************************/ void Delay(unsigned int z)

{ unsigned 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 void Timer0_int(void) interrupt 1 using 1//定时器0中断处理主要用来处理换方向的时候 { TR0 = 0; TL0=(65536-50000)/ 256; //定时50ms TH0=(65536-50000)% 256; TR0 = 1; if(Flag == 1)//代表改变方向 { P2_0 = 0; P2_1 = 1; } else //方向不变 { P2_1 = 0; P2_0 = 1; } } /****************开始转动:人满时候开始转动**************/ void motor_start(void) { if(kaimen==1) { //Delay(10); if(kaimen==1) { P2_0 = 0; P2_1 = 1; } } } /***************有人但是人未满时或者有夹到人的时候暂停*************/ void motor_pause(void) { if(zanting==1) { Delay(10);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步进电机的正反转程设计报告书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步进电机的正反转程设计报告书

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步进电机的正反转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设计思路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设计方案的模块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硬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AT89C51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晶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电机驱动电路原理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软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系统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系统程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4.调试过程与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5.总结与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及实际接线图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原理及plc接线与编程在图1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图,图2与3是功能与它相同的PLC控制系统的外部接线图和梯形图,其中,KM1和KM2分别是控制正转运行和反转运行的交流接触器. 在梯形图中,用两个起保停电路来分别控制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2,X0变ON,其常开触点接通,Y0的线圈“得电”并自保。使KM1的线圈通电,电机开始正转运行。按下停止按钮SB1,X2变ON,其常闭触点断开,使Y0线圈“失电”,电动机停止运行。 在梯形图中,将Y0与Y1的常闭触电分别与对方的线圈串联,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同时为ON,因此KM1和KM2的线圈不会同时通电,这种安全措施在继电器电路中称为“互锁”。除此之外,为了方便操作和保证Y0和Y1不会同时为ON,在梯形图中还设置了“按钮互锁”,即将反转启动按钮X1的常闭点与控制正转的Y0的线圈串联,将正转启动按钮X0的常闭触点与控制反转的Y1的线圈串联。设Y0为ON,电动机正转,这是如果想改为反转运行,可

以不安停止按钮SB1,直接安反转启动按钮SB3,X1变为ON,它的常闭触点断开,使Y0线圈“失电”,同时X1的敞开触点接通,使Y1的线圈“得电”,点击正转变为反转。 在梯形图中的互锁和按钮联锁电路只能保证输出模块中的与Y0和Y1对应的硬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心不会同时接通。由于切换过程中电感的延时作用,可能会出现一个触点还未断弧,另一个却已合上的现象,从而造成瞬间短路故障。 可以用正反转切换时的延时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一方案会增大编程的工作量,也不能解决不述的接触触点故障引起的电源短路事故。如果因主电路电流过大或者接触器质量不好,某一接触器的主触点被断电时产生的电弧熔焊而被粘结,其线圈断电后主触点仍然是接通的,这时如果另一个接触器的线圈通电,仍将造成三相电源短路事故。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应在PLC外部设置KM1和KM2的辅助常闭触点组成的硬件互锁电路(见图2),假设KM1的主触点被电弧熔焊,这时它与KM2线圈串联的辅助常闭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因此KM2的线圈不可能得电。 图1中的FR是作过载保护用的热继电器,异步电动机长期严重过载时,经过一定延时,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其常闭触点与接触器的线圈串联,过载时接触其线圈断电,电机停止运行,起到保护作用。 有的热继电器需要手动复位,即热继电器动作后要按一下它自带的复位按钮,其触点才会恢复原状,及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这种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可以像图2那样接在PLC的输出回路,仍然与接触器的线圈串联,这反而可以节约PLC的一个输入点。 有的热继电器有自动复位功能,即热继电器动作后电机停止转,串接在主回路中的热继电器的原件冷却,热继电器的触点自动恢复原状。如果这种热断电器的常闭触点仍然接在PLC的输出回路,电机停止转动后果一段时间会因热继电器的触点恢复原状而自动重新运转,可能会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因此有自动复位功能的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不能接在PLC的输出回路,必须将它的触点接在PLC的输入端(可接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用梯形图来实现点击的过载保护。如果用电子式电机过载保护来代替热继电器,也应注意它的复位. 电动机正反转实物接线图

单片机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

摘要 我的这次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介绍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发展史,及国的现状和单片机远距离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未来的应用前景。并且阐述了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反转、停止的控制原理,如何用红外遥控设备实现电动机的正转、反转、停止三种状态的切换。还阐述了单片机远距离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设计方案,并绘制了原理图和PCB板图,撰写了程序源代码。实现了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反转、停止的控制。这期间主要使用protel99se 软件绘制原理图和制板,使用proteus7.1软件进行程序代码的仿真和功能的理论验证。最后通过硬件的调试验证程序代码的实际功能,完成对单片机远距离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设计。 关键词 红外遥控设备、单片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机、控制器。

目录 摘要 (Ⅰ)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机控制系统 (2) 第三章、 AT89C52 单片机 (4) 第四章、红外遥控器设计 (6) 第五章、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与控制 (8) 第六章、实现 (11) 第七章、结构图 (30) 结论 (31) 参考文献 (32) 致 (33) 附录 (34)

第一章、引言 1.1三相异步电动机发展史 在国外,费拉里斯和特斯拉发明多相交流系统后,19世纪80年代中期,多沃罗沃尔斯基发明了三相异步电动机。并在后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是交流电动机的一种,又称感应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坚固耐用,维修方便,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因其具有较高的效率及接近于恒速的负载特性,故能满足绝大多部分工农业生产机械的拖动要求,从而成为各类电机中产量最大,运用最广的一种电动机。 1.2我国三相异步电动机发展 我国电动机的研究及制造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研究一些装置而使用或开发少量产品。这些产品以多段结构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主。70年代初期,电动机的生产和研究有所突破。除反映在驱动器设计方面的长足进步外,对电动机本体的设计研究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为成品发展阶段,新品种高性能电动机不断被开发。80年代后三相异步电动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1.3单片机远距离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前景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动机本体的发展和变化,单片机远距离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系统已经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在很多工业生产中,很多工厂的环境很差,工人在现场工作,很容易患各种职业病,不管是对工厂还是对工人都是很大的损失。因此,随着社会的需要,机械设备的远程控制的出现对工厂的生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有很深远的意义。因此,单片机远距离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及其原理分析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及其原理分析 要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只要将接至电动机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接线,即可达到反转的目的。下面是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如图所示 图中主回路采用两个接触器,即正转接触器KM1和反转接触器KM2。当接触器KM1的三对主触头接通时,三相电源的相序按U―V―W接入电动机。当接触器KM1的三对主触头断开,接触器KM2的三对主触头接通时,三相电源的相序按W―V―U接入电动机,电动机就向相反方向转动。电路要求接触器KM1和接触器KM2不能同时接通电源,否则它们的主触头将同时闭合,造成U、W两相电源短路。为此在KM1和KM2线圈各自支路中相互串联对方的一对辅助常闭触头,以保证接触器KM1和KM2不会同时接通电源,KM1和KM2的这两对辅助常闭触头在线路中所起的作用称为联锁或互锁作用,这两对辅助常闭触头就叫联锁或互锁触头。 正向启动过程:按下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1线圈通电,与SB2并联的KM1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KMl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1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正向运转。 停止过程:按下停止按钮SB1,接触器KMl线圈断电,与SB2并联的KM1的辅助触点断开,以保证KMl线圈持续失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l的主触点持续断开,切断电动机定子电源,电动机停转。 反向起动过程:按下起动按钮SB3,接触器KM2线圈通电,与SB3并联的KM2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KM2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2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反向运转。 对于这种控制线路,当要改变电动机的转向时,就必须先按停止按钮SB1,再按反转按钮SB3,才能使电机反转。如果不先按SB1,而是直接按SB3,电动机是不会反转的。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成绩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设计 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xxxxxxxxx 系别: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届别:2013 指导教师:xxx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学生:xxx 指导教师:xxx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1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 课程设计的任务 利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并实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及其相关功能。通过本次设计了解并掌握51系列的单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该设计要求能够具有以下功能: (1)开启后器件没有任何反应。 (2)闭合正转开关按钮电动机开始正转。 (3)闭合反转开关按钮电动机开始反转。 (4)闭合停转开关按钮电动机停止转动。 1.3 课程设计的研究基础 该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直流电动机,电磁继电器,7路反相器,6路反相器。 软件部分包括:基于51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 设计中的相关研究部分介绍如下: (1)直流电动机部分:更改直流电动机的正负极就可以实现对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更改可以使用继电器实现。 (2)电磁继电器部分:通过更改电磁继电器的正负极可以实现对电磁继电器中电磁的有无进行控制。再间接通过电磁的有无控制继电器中开关的打开与闭合。 (3)7路反相器部分:通过反相器可以更改输入电平的高低与其高低值(即当输入为高电压输出为低电压并且低电压为接地电压,当输入为低电压是输出为高电压并且电压强度与接com端相同)。其实质就是为了供给与继电器相适合的高低电压,所以如果没有该部分,则供给继电器的高低电压就有单片机提供,而单片机的输出高低电平为定值,因此需要此部分。 (4)6路反相器部分:该部分是为了结合7路反相器部分使用的,因为负负得正,正正得正。 2 电动机正反转系统方案制定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教案

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教案 电子教研组

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教学内容及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设计思路,理解 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能够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接线。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 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教学难点: 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授课类型: 专业实操课 授课方法: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教具准备 接线控制面板、剥线钳、尖嘴钳、一字起、十字起、若干导线。 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 一、新课导入(2分钟) 提问:(1)你见过升降机吗? 如:工地上的起重设备,医院、高层住宅的电梯等。 (2)升降机的上升和下降是如何实现的? 一般是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我们可以规定电动机正转 时为升降机的上升,反转时为升降机的下降。 (3)电动机又是如何实现正转和反转的呢? 二、知识铺垫(3分钟) 电动机反转的条件:改变通入电动机定子绕组三相电源的相序。通过现实生活中我们熟悉的升降机引出今天上课的主题——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换相的方法:改变电源任意两相的接线。 三、学生自主设计(任务驱动法)(20分钟) 设计任务:要求完成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当按下正转按钮时,电动机起动并正转运行;当按下停止按钮时,电动机停止运行,再按下反转按钮时,电动机起动并反转运行。 任务一:电动机正转线路设计 任务二:电动机反转线路设计简单回顾电工基础内容,为本次课找到突破口。 动画演示如何换相,让学生看的更直观、学的更容易、记得更清楚。 教学重点 给定任务,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分步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能力。(该设计任务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 根据前面所学单向运转控制电路得出,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为本次新课做铺垫。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步进电机的正反转程设计报告89397460

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基于单片机原理的步进电机的正反转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1.概述 (3) 1.1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3) 1.2设计思路框架 (3) 1.3设计方案的模块解释 (3) 2.系统硬件设计 (5) 2.1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介绍 (5) 2.1.1 AT89C51的工作原理 (6) 2.1.2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8) 2.1.3晶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9) 2.2电机驱动电路原理介绍 (9) 3.系统软件设计 (11) 3.1系统流程图 (11) 3.2系统程序分析 (11) 4.调试过程与结果 (20) 5.总结与体会 (21) 6.参考资料 (21) 7.附录 (23)

摘要 介绍了步进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及其接口驱动控制电路,编制了基于MCS-51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正反转控制的子程序,并应用wave软件进行了仿真。证明在并行口控制中,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环行脉冲分配,实现程序较简单,同时还可以节省硬件投资。结合单片机控制步进电动机的实际工作环境,从提高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角度,讨论了实际应用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关键词单片机;步进电机;正反转控制

1.概述 1.1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是考察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电机控制专业知识,进行综合的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并最终完成实际系统连接,能够使学生对电气与自动化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形成一篇符合规范的设计说明书,并参加综合实践答辩,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本次设计考核的能力主要有: 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包括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单片机、检测技术、电气控制、电机与拖动、微特电机及其驱动、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办公软件等课程,还包括本专业的拓展性课程如变频器、组态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伺服电机等课程。 项目设计与运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文档撰写能力,PPT汇报与口头表达能力。 电气与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际应用能力。 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包括: 制作实际成品,并现场演示效果。 学生结合课题进行PPT演讲与答辩。 学生上交课题要求的各类设计技术文档。 1.2设计思路框架 1.3设计方案的模块解释 本系统主要由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按键中断模块等四个模块组成。 电源模块的功能是将交流220V电源经过整流转化为直流+5V电源,以供给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设计 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xxxxxxxxx 系别: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届别:2013 指导教师:xxx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学生:xxx 指导教师:xxx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1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 课程设计的任务 利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并实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及其相关功能。通过本次设计了解并掌握51系列的单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该设计要求能够具有以下功能: (1)开启后器件没有任何反应。 (2)闭合正转开关按钮电动机开始正转。 (3)闭合反转开关按钮电动机开始反转。 (4)闭合停转开关按钮电动机停止转动。 1.3 课程设计的研究基础 该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直流电动机,电磁继电器,7路反相器,6路反相器。 软件部分包括:基于51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 设计中的相关研究部分介绍如下: (1)直流电动机部分:更改直流电动机的正负极就可以实现对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更改可以使用继电器实现。 (2)电磁继电器部分:通过更改电磁继电器的正负极可以实现对电磁继电器中电磁的有无进行控制。再间接通过电磁的有无控制继电器中开关的打开与闭合。 (3)7路反相器部分:通过反相器可以更改输入电平的高低与其高低值(即当输入为高电压输出为低电压并且低电压为接地电压,当输入为低电压是输出为高电压并且电压强度与接com端相同)。其实质就是为了供给与继电器相适合的高低电压,所以如果没有该部分,则供给继电器的高低电压就有单片机提供,而单片机的输出高低电平为定值,因此需要此部分。 (4)6路反相器部分:该部分是为了结合7路反相器部分使用的,因为负负得正,正正得正。 2 电动机正反转系统方案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