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市政管沟管线BIM协调模型(含附属构筑物)的技术实施方案

3.市政管沟管线BIM协调模型(含附属构筑物)的技术实施方案
3.市政管沟管线BIM协调模型(含附属构筑物)的技术实施方案

市政管沟管线BIM协调模型(含附属构筑物)的技术实施方案

晟茂

目录

1 BIM专业技术服务目标 (1)

2 BIM专业技术实施方案 (1)

2.1 技术平台的选择 (1)

2.2 信息来源:合同和图纸 (1)

3 场地中主要管沟及管井类型(含revit族样例图示) (2)

3.1 直埋地沟 (2)

3.1.1 室外给水管道开挖沟槽 (2)

3.1.2 室外排水管道直埋地沟 (3)

3.1.3 无沟敷设 (3)

3.2 砌筑式地沟 (4)

3.2.1 通行地沟 (4)

3.2.2 半通行地沟 (4)

3.2.3 不通行地沟敷设 (5)

3.2.4 敷设排水管的地沟 (8)

3.2.5 综合管沟 (8)

3.2.6 管沟敷设的有关尺寸 (9)

3.3 管井 (9)

3.3.1 矩形卧式阀门井 (9)

3.3.2 圆形立式阀门井 (11)

3.3.3 检查井 (12)

3.3.4 跌水井 (12)

3.4 雨水口 (13)

4 参考规范、图集及其他资料 (13)

4.1 给水排水专业图集 (13)

4.2 给水处理构筑物 (14)

4.3 排水处理构筑物 (14)

4.4 蓄水构筑物 (14)

4.5 动力专业图集 (14)

4.6 电气专业图集 (15)

4.7 弱电专业图集 (15)

4.8 城市道路专业图集 (15)

4.9 市政给水排水专业图集 (15)

1BIM专业技术服务目标

BIM专业技术服务目标: 交付可准确实施的、全协调的市政管道(含管沟管井)的BIM施工图纸。

该技术成果可以方便场地内管道管线和管沟管井的施工,充分采用BIM技术手段,形成准确一致的、具有真正指导性的场地内管沟管井的BIM施工图纸,其包含的内容如下:

(一)设计成形最终场地管沟管井平面图

(二)各管沟纵断面(沿程剖面)施工图

包含断面内的管线定位高程信息,距离长度等信息,其各管井的标注与平面一一对应.

包含可选的表格,指明施工中高程、位置等布置信息及材料信息

(三)各关键位置管沟横断面(横向剖面):为管线走向的横断面

包含断面内的管线定位高程信息.

(四)测量布置指导平面图

2BIM专业技术实施方案

2.1技术平台的选择

场地管沟管井BIM模型及相应施工图制作采用revit2015平台,平台特点如下

(一)平台具备扩展能力

(二)强大的三维和平面表达能力

(三)具备信息集成,即BIM要素

(四)自定义信息功能强

(五)可以制作施工图文档

(六)场地附属物件构件库丰富

(七)族构件设计方便

2.2信息来源:合同和图纸

BIM专业技术服务的实施,严格依照合同和图纸规定的内容,其中信息来源基于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一)市政图纸

(二)场地图纸

(三)道路图纸

(四)建筑总平面

(五)机电总平面

(六)相应测量信息数据

3场地中主要管沟及管井类型(含revit族样例图示) 3.1直埋地沟

3.1.1室外给水管道开挖沟槽

管沟放坡系数应由设计人员确定,作为管工应认真检查边坡开挖及堆上是否符合要求。如果采用人工开挖时,土方可堆放T沟的两侧,但在下管中,使用人工下管时,其中一侧土方有影响须向另一侧堆土,土应堆在距沟边l二以外处,机械下管沟边堆土保持在0.6一lm 的距离,且不得小于0.5m。

操作面宽度

3.1.2室外排水管道直埋地沟

3.1.3无沟敷设

将供热管道直接埋设于土壤中的敷设型式称无沟敷设。在热水供热管网中无沟敷设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采用最多的形式是将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三者紧密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形式。

3.2砌筑式地沟

3.2.1通行地沟

无蒸汽管道的通行地沟每隔200m宜设一个事故人孔。对整体混凝土结构的通行地沟,每隔200m宜设一个安装孔,以便检修更换管道。

通行地沟应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以便在检修时,保持地沟内温度不超过40℃。对于供暖用的管道,通行地沟内可不设置永久性照明;而供生产用的管道,则需设置电压不高于36V的永久性照明。

3.2.2半通行地沟

当管道根数较多,采用单排水平布置沟宽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半通行地沟。在半通行地沟内留有净高为1.2m,宽度为0.5一0.7m的人行通道操作人员可以在半通行地沟内检查管

道和进行小型修理工作,但更换管道等大修工作仍需挖开地面进行。当无条件采用通行地沟时,叮用半通行地沟代替,以便利于管道维修和判断故障地点,缩小大修时的开挖范围。为防止管道保温受潮损坏及运行人员的安全,半通行地沟应有自然通风的措施。

3.2.3不通行地沟敷设

当管道根数不多,且维修工作量不大时,可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不通行地沟的横截面较小,只需保证管道施工安装的必要尺寸。地沟宽度不宜超过1.5m,否则宜采用双槽地沟。

不通行地沟的造价较低,占地较小,是城镇供热管道经常采用的地沟敷设形式。其缺点是管道检修时必须掘开地面。

3.2.4敷设排水管的地沟

供热管道地沟内积水时,极易破坏保温结构,加大散热损失,腐蚀管道,降低了使用寿命。为防止地面水渗人,地沟壁内表面宜刷防水砂浆。地沟盖板之间,地沟盖板与地沟壁之间要用水泥砂浆或沥青封缝。地沟盖板横向应有0.0卜0.傀的坡度;地沟底应有纵向坡度,其坡向与管道坡向相一致,坡度为0.002-0.003,以便将可能渗人地沟内的水流人检查室内的集水坑内,然后定期(或随时)用移动水泵抽出。如地下水位高于地沟底(按当地近30年来的最高地下水位考虑),要采取更可靠的防水措施。常用的防水措施是在地沟壁外表面敷以防水层。防水层用沥青粘贴数层油毛毡,并外涂沥青,或在外面再加砌护墙。当地下水位过高时,甚至采用在地沟外面排水来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如在地沟下(或两侧下)设排水管。

3.2.5综合管沟

综合管沟为整体现场灌筑的钢筋混凝土地沟。在综合管沟内,热力管道可以和上水管道、电压10KV以下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压缩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敷设。为便于管道安装和维修,各种地沟的最小净高、人行通道的最小宽度;地沟内管道之间、管道与沟底、壁、顶的距离、应满足安装与维修要求。

3.2.6管沟敷设的有关尺寸

3.3管井

3.3.1矩形卧式阀门井

3.3.2圆形立式阀门井

3.3.3检查井

检查井设置在管渠交汇、转弯、管渠尺寸或坡度改变、跌水等处以及相隔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渠段上,以便于管渠系统作定期检查和清通.

3.3.4跌水井

竖管式跌水井

3.4雨水口

平箅雨水口

4参考规范、图集及其他资料4.1给水排水专业图集

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4.2给水处理构筑物

4.3排水处理构筑物

4.4蓄水构筑物

4.5动力专业图集

4.6电气专业图集

4.7弱电专业图集

4.8城市道路专业图集

4.9市政给水排水专业图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