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见纤维燃烧的状态

各种常见纤维燃烧的状态

续表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 MnO2催化2H2O + 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常见反应的现象

常见反应的现象 CO 2 SO 2 2P 2 2H 2 Fe 2 2Al 2 2 2CuO 2 2 2 2HgO

CO 2 2H 2H 2 3 +CuO C+2CuO

CO+CuO 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但可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性质来描述生成物。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固体 ●红色:红磷P、铜Cu、氧化铁Fe2O3、氧化汞HgO ●红褐色:氢氧化铁Fe(OH)3 ●黄色:金Au、硫S ●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KMnO4 ●淡蓝色:固态氧O2 ●蓝色: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Fe、银Ag、铝Al、锌Zn、镁Mg……) ●黑色:木炭C、铁粉Fe、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FeO等●深灰色:石墨C ●灰白色:大多数磷肥 ●无色:金刚石C、干冰CO2、冰H2O ●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 液体 ●淡蓝色:液态氧O2 ●蓝色:含有Cu2+的溶液 ●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 ●黄色:含有Fe3+的溶液 ●银白色:汞Hg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C2H5OH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CH3COOH 气体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O3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各种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识别各种纤维最简便的方法是燃烧法。根据燃烧时的现象不同和燃烧后产物形态及烟、烟灰、味和燃烧后灰烬的性能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哪种纤维。 棉纤维:易燃,燃烧速度快,有烧纸的气味,烧出灰保持原形,手触灰即散碎。 麻:燃烧快,产生黄色或蓝色火焰。燃烧时仍保持原来线形,有烧枯草的气味,灰烬少,呈浅灰色。 羊毛:近火即卷缩,烧时臭味与烧毛发同,灰缩成黑色易碎的颗粒。 丝:现象与毛相似。但烧前丝线长而细,有光泽,与毛区别。 人造纤维(黏胶纤维):易燃,燃烧速度快,有烧纸的气味,但灰烬很少。 锦纶(尼龙):接近火焰时立即卷缩,边熔融边缓慢燃烧,有芹菜的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味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涤纶(的确良):接近火焰时,纤维迅速卷缩,边熔融边冒黑烟燃烧,火焰呈亮黄色,有芳香气味,灰烬为黑褐色玻璃状小球,能用手压碎。 腈纶(人造羊毛):接近火焰时,边收缩熔融边燃烧,火焰有闪光,有酸的气味,灰烬为脆的黑色无光泽硬球。 将Tencel纤维、Moda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素纤维及粘胶基甲壳素纤维与粘胶纤维、棉、蚕丝、羊毛及涤纶纤维分别用显微镜法、溶解法、燃烧法及着色法这几种鉴别方法来进行鉴别和比较。 1.显微镜观察法 制作纤维的纵向片子和横截面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纵向及横向形态,根据形态特征差异来鉴别纤维:纤维种类纵向形态截面形态 T encel纤维光滑较规则圆形或椭圆形,有皮芯层 Modal纤维纵向有1~2根沟槽不规则类似腰圆形,较圆滑,有皮芯 大豆蛋白纤维表面有不规则沟槽和海岛状凹凸呈扁平状哑铃型和腰圆形 竹纤维表面有沟槽锯齿型,有皮芯层 甲壳素纤维表面有明显沟槽边缘锯齿型,芯层有明显的细小空隙 粘胶纤维表面有沟槽锯齿型,有皮芯层 棉纤维有天然转曲腰圆形,有中腔 蚕丝表面平滑不规则三角形 毛纤维表面有鳞片圆形 涤纶纤维棒状、表面光滑圆形 2.燃烧法:燃烧法是根据纤维燃烧时和燃烧后的特征来区分纤维种类 3.着色法:着色法是将纤维放在碘-碘化钾溶液中显色,根据纤维显色差别来鉴别纤维以上两种试验结果如下: 纤维种类接近火焰火焰中离开火焰燃烧气味残渣形态湿态显色 T encel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黑蓝青 Modal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蓝灰 大豆蛋白纤维收缩燃烧不熔融,有黑烟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褐色 竹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蓝灰 甲壳素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黑色 粘胶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少量灰白色的灰黑蓝青 棉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少量灰白色的灰不染色 蚕丝收缩逐渐燃烧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淡黄 毛纤维收缩逐渐燃烧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淡黄 涤纶纤维收缩熔融先熔后烧,有溶液滴下能延烧特殊芳香味玻璃状黑褐色硬球不染色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教学设计

课题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爆炸与人类的利和弊 教学内容: 情景设置:生煤炉时要用扇子扇,家里、学校等使用的炉子、锅炉要使用鼓风机鼓风,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请带着这一问题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探究]:学生合作完成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书,说明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得出结论: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主要是由氧气的量不同,引起燃烧的程度不同 课堂思考:完全燃烧有什么优越性?

2.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通常情况下密度略小于空气 (2)化学性质: ①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②具有剧毒性:CO 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3)用途:家庭常用于气体燃料(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 (4)CO 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之一,主要来源:气体尾气、燃烧不完全燃烧、管道煤气漏气等; (5)防止CO 中毒的措施:尽量使燃烧完全燃烧,及时通风 三.爆炸 在化学变化中,主要是由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而使剧烈程度增大引起的 1.实验:粉尘爆炸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2.爆炸的条件: (1)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如:爆竹、炸弹爆炸 (2)某些在敞开的体系中,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较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产生爆炸如:加油站可能发生的爆炸 注意:从爆炸产生的原因来看,某些是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某些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球爆炸,炸药爆炸等) (3)比较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加油站、仓库、粮仓…… 3.认识一些消防安全标志: 小结: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2.爆炸的知识。 点燃

氨基酸的常见化学反应

氨基酸的常见化学反应 ? -氨基的反应 ?亚硝酸反应 ?范围:可用于Aa定量和蛋白质水解程度的测定(Van slyke法) ?注意:生成的氮气只有一半来自于Aa,ε氨基酸也可反应,速度较 慢. ?与酰化试剂的反应 ?Aa+酰氯,酸酐-→Aa被酰基化 ?丹磺酰氯用于多肽链末端Aa的标记和微量Aa的定量测量. ?烃基化反应 ?Aa的氨基的一个氢原子可被羟基(包括环烃及其衍生物)取代. ?与2,4-二硝基氟苯(DNFB,FDNB)反应 ?最早Sanger用来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氨基末端的Aa ?与苯异硫氰酸酯(PITC)的反应 ?Edman用于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N末端Aa.在多肽和蛋 白质的Aa顺序分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Edman降解法) ?形成西佛碱反应 ?Aa的α-NH2能与醛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弱碱,即西佛碱(schiff ‘s base) ?前述甲醛滴定:甲醛与H2N-CH2-COO-结合,有效地减低了后者的 浓度,所以对于加入任何量的碱, [H2N-CH2-COO- ]/ [+H3N-CH2-COO- ]的比值总要比不存在甲醛的情况下小得多。加入 甲醛的甘氨酸溶液用标准盐酸滴定时,滴定曲线B并不发生改变。 ?脱氨基反应 ?Aa在生物体内经Aa氧化酶催化即脱去α-NH2而转变成酮酸 ?α-COOH参加的反应 ?成盐和成酯反应 ?Aa + 碱-→盐 ?Aa + NaOH -→氨基酸钠盐(重金属盐不溶于水) ?Aa-COOH + 醇-→酯 ?Aa+ EtOH ---→氨基酸乙酯的盐酸盐 ?当Aa的COOH变成甲酯,乙酯或钠盐后,COOH的化学反 应性能被掩蔽或者说COOH被保护,NH2的化学性能得到 了加强或活化,易与酰基结合。Aa酯是制备Aa的酰氨or 酰肼的中间物 ? ?成酰氯反应 ?当氨基酸的氨基用适当的保护基保护以后,其羧基可与二氯亚砜作 用生成酰氯 ?用于多肽人工合成中的羧基激活 ?叠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通过酰化保护后,羧基经酯化转变为甲酯,然后与肼

(完整版)初中常见燃烧现象总结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 S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练习

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B、C、D、 2、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 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3、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A、马上拨打120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 4、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火柴。其中属于易 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 B、氢气和氧气 C、天然气和空气 D、氖气和氧气 6、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8、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二、填空题 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反应。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

2、物质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 3、根据你所掌握的生活经验,了解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式,将其填入表格中。 三、简答题 1、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2、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三硫化二锑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锑和二氧化硫,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意3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单质 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

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反应火焰规律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反应火焰规律总结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②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③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④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⑤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⑥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离子的焰色等。 ⑦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⑧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⑨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灭火》。 本课题主要内容有:燃烧的条件、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节课共需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根据生活经验对燃烧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素养,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所以本课的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得出,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知道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 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 要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2、探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交流讨论。 仪器药品:演示实验:烧杯、铜片、药匙、镊子、试管(集满氧气用橡皮塞塞好)白磷、红磷、开水 (每种各一)分组实验:酒精灯、火柴、棉花球、蜡烛、小木条、小煤块、棉布手帕、2.5:1的酒精溶液、水、烧杯、坩埚钳、稀盐酸、大理石、玻璃片、胶头滴 管(每种各1×28组)。

化学反应常见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化学反应类型 1、化学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精品

精品

氧化反应 精品

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得、失氧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区分物质得到氧的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得到氧的物质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氧的物质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常见还原剂:H2、C、CO常见氧化剂: 物质反应化学方程式伴随现象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木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精品

精品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Fe3O4高温3Fe+2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检验一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O+CuO Cu+CO 2 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用赤铁矿炼铁、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 3CO+Fe 2O 32Fe+3CO 2 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用磁铁矿炼铁) 4CO+Fe 3O 43Fe+4CO 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用磁铁矿炼铁)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 CO+FeO Fe+CO 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2Mg+O 2 2MgO CO 2+H 2O=H 2CO 3 有 参加时,化合价改变 2CO+O 2 2CO 2 2H 2O 2H 2↑+O 2↑ CaCO 3 CaO+CO 2↑ 有 生成时,化合价改变 2KMnO 4 △ 2K 2MnO 4+MnO 2+O 2↑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单质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总结纤维的鉴别方法

纤维的鉴别方法 纺织品织物从品种上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类。丝、棉、麻、羊毛这四大家族属于天然纤维,粘胶人丝、锦纶丝、涤纶丝、维纶丝则属于用化学品合成的化学纤维。鉴别织品或服饰是用何种原料制成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三种,即手感目测法、燃烧鉴别法、显微镜法和化学药品着色鉴别法。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几种鉴别织物的方法。 一、手感目测方法 手感目测方法是用手触摸,眼睛观察,凭经验来判断纤维的类别。这种方法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但需要鉴别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对服装面料进行鉴别时,除对面料进行触摸和观察外,还可从面料边缘拆下纱线进行鉴别。 1、手感及强度 棉、麻手感较硬,羊毛很软,蚕丝、粘胶纤维、锦纶则手感适中。用手拉断时,感到蚕丝、麻、棉、合成纤维很强;毛、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则较弱。 2、伸长度 拉伸纤维时感到棉、麻的伸长度较小;毛、醋酯纤维的伸长度较大;蚕丝、粘胶纤维、大部分合成纤维伸长度适中。 3、长度与整齐度 天然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差、化学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好。棉纤维纤细柔软,长度很短。羊毛较长且有卷曲、柔软而富有弹性。蚕丝则长而纤细,且有特殊光泽。麻纤维含胶质且硬。 4、重量 棉、麻、粘胶纤维比蚕丝重;锦纶、腈纶、丙纶比蚕丝轻;羊毛、涤纶、维纶、醋酯纤维与蚕丝重量相近。 二、燃烧法 常用纺织纤维燃烧特征 纤维近焰时现象在焰中离焰以后嗅觉灰烬形状 棉近焰即燃燃烧续燃较快,有余辉燃纸味极少、柔软、黑色或灰色 毛熔离火焰熔并燃难续燃,会自熄烧羽毛味易碎、脆,黑色 丝熔离火焰燃时有丝丝声难续燃,会自熄,且燃时飞溅烧羽毛味易碎、脆,黑色 麻近焰即燃燃时有爆裂声续燃冒烟有余辉同棉同棉 粘胶近焰即燃燃烧续燃极快无余辉烧纸夹杂化学品味除无光者外均无灰, 间有少量黑色灰 锦纶近焰即熔缩熔燃,滴落并起泡不直接续燃似芹菜味硬、圆、轻、棕到灰色,珠状 涤纶同上同上能续燃,少数有烟极弱的甜味硬圆,黑或淡褐色 腈纶熔,近焰即灼烧熔并燃速燃、飞溅弱辛辣味硬黑,不规则或珠状 三、显微镜观察法 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纤维纵向外形和截面形状,或配合染色等方法,可以比较准确

氨基酸的常见化学反应

-氨基的反应 亚硝酸反应 范围:可用于Aa定量和蛋白质水解程度的测定(Van slyke法) 注意:生成的氮气只有一半来自于Aa,ε氨基酸也可反应,速度较 慢. 与酰化试剂的反应 Aa+酰氯,酸酐-→Aa被酰基化 丹磺酰氯用于多肽链末端Aa的标记和微量Aa的定量测量.烃基化反应 Aa的氨基的一个氢原子可被羟基(包括环烃及其衍生物)取代. 与2,4-二硝基氟苯(DNFB,FDNB)反应 最早Sanger用来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氨基末端的Aa 与苯异硫氰酸酯(PITC)的反应 Edman用于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N末端Aa.在多肽和蛋白 质的Aa顺序分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Edman降解法)形成西佛碱反应 Aa的α-NH2能与醛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弱碱,即西佛碱(schiff ‘s base) 前述甲醛滴定:甲醛与H2N-CH2-COO-结合,有效地减低了后者的浓 度,所以对于加入任何量的碱, [H2N-CH2-COO- ]/ [+H3N-CH2-COO- ] 的比值总要比不存在甲醛的情况下小得多。加入甲醛的甘氨酸溶液 用标准盐酸滴定时,滴定曲线B并不发生改变。 脱氨基反应 Aa在生物体内经Aa氧化酶催化即脱去α-NH2而转变成酮酸 α-COOH参加的反应 成盐和成酯反应 Aa + 碱-→盐 Aa + NaOH -→氨基酸钠盐(重金属盐不溶于水) Aa-COOH + 醇-→酯 Aa+ EtOH ---→氨基酸乙酯的盐酸盐 当Aa的COOH变成甲酯,乙酯或钠盐后,COOH的化学反应性 能被掩蔽或者说COOH被保护,NH2的化学性能得到了加强或 活化,易与酰基结合。Aa酯是制备Aa的酰氨or酰肼的中间 物 成酰氯反应 当氨基酸的氨基用适当的保护基保护以后,其羧基可与二氯亚砜作 用生成酰氯 用于多肽人工合成中的羧基激活 叠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通过酰化保护后,羧基经酯化转变为甲酯,然后与肼 和亚硝酸变成叠氮化合物

常见的燃烧现象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物质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 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各种纤维燃烧特性

各种纤维燃烧的特征: 棉、麻:遇火即燃,离火仍燃。火焰为黄色,烟为蓝色。由于它们都是纤维素纤维,所以燃烧时的气味与烧纸的气味一样。烧焦部分为黑褐色,原因是纤维素失水后成为炭状物。继续燃烧后炭状物成氧化物逸去,所以灰烬很少,灰末细软为灰白色,它们为不能气化的微量杂质。 羊毛:着火后冒烟起泡并燃烧。由于羊毛为动物性蛋白纤维,所以燃烧时发出的气味和烧毛发时的臭味一样。灰烬为黑色有光泽的块状物。 蚕丝:着火燃烧很慢,燃烧缩成球状物。由于蚕丝也是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所以燃烧时发出的气味也同烧毛发时的臭味相似。蚕丝烧后的灰烬为黑褐色小球,一捻即碎。 粘胶纤维:遇火即燃,燃烧速度很快,产生黄色火焰。由于粘胶纤维为再生的纤维素纤维,所以燃烧发出的臭味相似。烧后灰烬也很少,呈灰色。 醋酯纤维:近火即熔化并收缩。遇火即烧,燃烧速度较慢。醋酯纤维虽然也是再生纤维素纤维,但经醋酯化已属半合成纤维,所以烧起来有刺鼻的醋酸味。灰烬为黑色,不仅松而且脆。未烧完部分成硬块。 涤纶:燃烧时卷缩、熔化并冒烟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时发出芳香味,灰烬为黑褐色玻璃圆球状,用手可以捻碎。 锦纶(尼龙):遇火一面熔化,一面缓慢燃烧,燃烧时无烟或略有白烟,火焰很小,为蓝色。燃烧时有芹菜香味。灰烬为浅褐色玻璃圆球状,不易捻碎。 氯纶:接近火焰时收缩迅速,离火即熄灭。燃烧时有刺鼻的氯味。灰烬为无定形的黑色硬块。 维纶:燃烧时收缩迅速,但燃烧缓慢。火焰很少,有黑烟。燃烧时有醛味。灰烬为褐色的无定形硬块,可以捻碎。 腈纶:遇火边熔边烧,燃烧速度很慢。火焰为白色,十分明亮。有时有少许黑烟,并有鱼腥味。灰烬为黑色小硬球,很脆易碎。 用燃烧法鉴别纤维简单易行,但混纺产品不易判断。交织面料则从经纬方向(即直和横的方向)各抽取一根纱线分别燃烧鉴别。

详细有机化学常见反应机理分析

常见的有机反应机理 Arbuzov 反应 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膦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 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炔丙型卤化物、a-卤代醚、a- 或b-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当亚酸三烷基酯中三个烷基各不相同时,总是先脱除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基团。 本反应是由醇制备卤代烷的很好方法,因为亚磷酸三烷基酯可以由醇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 如果反应所用的卤代烷 R'X 的烷基和亚磷酸三烷基酯 (RO)3P 的烷基相同(即 R' = R),则 Arbuzov 反应如下: 这是制备烷基膦酸酯的常用方法。 除了亚磷酸三烷基酯外,亚膦酸酯 RP(OR')2和次亚膦酸酯 R2POR' 也能发生该类反应,例如: 反应机理 一般认为是按 S N2 进行的分子内重排反应: 反应实例

A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Baeyer----Villiger 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 酮类化合物用过酸如过氧乙酸、过氧苯甲酸、间氯过氧苯甲酸或三氟过氧乙酸等氧化,可在羰基旁边插入一个氧原子生成相应的酯,其中三氟过氧乙酸是最好的氧化剂。这类氧化剂的特点是反应速率快,反应温度一般在 10~40℃之间,产率高。 Beckmann 重排 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反应机理 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引言 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全篇共分为四章十五节。 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 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内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 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与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知识点: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引火源(温度)

燃烧发生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一、可燃物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其所处的状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二、助燃物(氧化剂) 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温度) 引火源——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击穿,导线短路,绝缘导线外绝缘层损坏,开断感应电路产生拉弧现象。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成的。 (3)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鉴别纤维基本法-燃烧法

鉴别纤维基本法-燃烧法 1、醋酯纤维:近火即熔化并收缩。遇火即烧,燃烧速度较慢。醋酯纤维虽然也是再生纤维素纤维,但经醋酯化已属半合成纤维,所以烧起来有刺鼻的醋酸味。灰烬为黑色,不仅松而且脆。未烧完部分成硬块。 涤纶:燃烧时卷缩、熔化并冒烟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时发出芳香味,灰烬为黑褐色玻璃圆球状,用手可以捻碎。 2、锦纶(尼龙):遇火一面熔化,一面缓慢燃烧,燃烧时无烟或略有白烟,火焰很小,为蓝色。燃烧时有芹菜香味。灰烬为浅褐色玻璃圆球状,不易捻碎。 氯纶:接近火焰时收缩迅速,离火即熄灭。燃烧时有刺鼻的氯味。灰烬为无定形的黑色硬块。 维纶:燃烧时收缩迅速,但燃烧缓慢。火焰很少,有黑烟。燃烧时有醛味。灰烬为褐色的无定形硬块,可以捻碎。 3、腈纶:遇火边熔边烧,燃烧速度很慢。火焰为白色,十分明亮。有时有少许黑烟,并有鱼腥味。灰烬为黑色小硬球,很脆易碎。 用燃烧法鉴别纤维简单易行,但混纺产品不易判断。交织面料则从经纬方向(即直和横的方向)各抽取一根纱线分别燃烧鉴 提花面料:面料织造时用经纬组织变化形成花案,纱支精细,对原料棉要求极高。可分经编提花和纬编提花。 其单色提花和多色提花的织染工艺又有区别,单色提花为提花染色面料——先经提花织机织好提花坯布后再进行染色整理,面料成品为纯色;多色提花为色织提花面料——先将纱染好色后再经提花织机织制而成,最后进行整理,所以色织提花面料有两种以上的颜色,织物色彩丰富 提花面料 ,不显单调,花型立体感较强,档次更高。面料幅宽不限,纯棉面料有小幅缩水,不起球,不掉色。 燃烧法:根据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特征也不同,从而粗略地区分出纤维的大类。几种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判别对照如下: (1)、棉、麻、粘纤、铜氨纤维:靠近火焰:不缩不熔;接触火焰:迅速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气味:烧纸的气味;残留物特征:少量灰黑或灰白色灰烬。 (2)、蚕丝、毛纤维:靠近火焰:卷曲且熔;接触火焰:卷曲,熔化,燃烧;离开火焰:缓慢燃烧有时自行熄灭;气味:烧毛发的气味;残留物特征:松而脆黑色颗粒或焦炭状。 (3)、涤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冒烟,缓慢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有时自行熄灭;气味:特殊芳香甜味;残留物特征:硬的黑色圆珠。 (4)、锦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冒烟;离开火焰:自灭;气味:氨基味;残留物特征:坚硬淡棕透明圆珠。 (5)、腈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冒烟;离开火焰:继续燃烧,冒黑烟;气味:辛辣味;残留物特征:黑色不规则小珠,易碎。 (6)、丙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气味:石蜡味;残留物特征:灰白色硬透明圆珠。 (7)、氨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离开火焰:自灭;气味:特异味;残留物特征:白色胶状。 (8)、氯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冒黑烟;离开火焰:自行熄灭;气味:刺鼻气味;残留物特征:深棕色硬块。 (9)、维纶纤维:靠近火焰:熔缩;接触火焰:熔融,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冒黑烟;气味:特有香味;残留物特征:不规则焦茶色硬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