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上肢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上肢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上肢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其进展效果不显著。白Smith(1964)、Kusge(1964)首先报告使用手术显微镜缝合技术后,才有较大的发展。数十年来外科医生使用手术放大镜以改进修复的质量,使神经修复的实验和临床工作得到较大的进展。可是由于神经再生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损伤类型、患者年龄、损伤水平、神经断端间的距离、损伤修复之间的时间等等,都直接影响到功能的恢复。然而,如果能在损伤的神经干内对运动、感觉束加以区别以及准确对位,则将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疗效。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去区别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Sunderland(1945)对上肢神经束的定位进行了奠基性的研究,钟世镇等(1980)先后对正中神经、只神经和桡神经等神经干内的神经束定位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并从中得出一些运动、感觉神经束排列规律性的内容。这些对上肢神经断裂后的缝合将会有帮助。下面将以上肢主要神经于内神经束的定位,局部位置,易损伤的部位等加以介绍。

第一节正中神经

一、概述

起于臂丛(C5、8、T1)的内外侧束,在腋窝的特征是有内、外侧两个头,位置浅,夹于腋动脉前面,粗大,在上臂与肱动脉伴行于二头肌内侧沟,亦与尺神经紧邻,经肱二头肌腱内侧至肘窝,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至前臂,在腕前位置最浅,经腕管至手掌。

据Sunderland的研究,正中神经干内感觉纤维占67%,运动纤维占33%。故感觉纤维多于运动纤维。正中神经在腕部附近是呈前后扁平状(平桡骨茎突横径0.55cm横切面积0.10平方cm),在前臂2/8~5/8(茎突上方6.1~15.2cm),接近圆形(横径O.30~O.35cm,前后径0.27~0.30cm,横切面积0.07~0.072平方cm)。在肘窝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茎突上方15.3~21.4cm),因受到肌的挤压,呈矢状位的扁带状(横径

0.29~0.30cm,前后径0.30~O.48cm,横切面积O.07~O.11平方cm)。肘部以上又恢复到椭圆形或接近圆形。

正中神经两个头组成情况及会合的位置变化颇多。由通常的两头合成者占94.57%,单根正中神经者占5.43%;外侧头大于内侧头者占50%,内侧头大于外侧头者占35.46%,内外侧头等大者占14.54%。内外侧头结合点至喙突的距离4.1cm,即所谓高位结合者占90.49%;低位型距离为11.7cm,占9.51%。

二分支

(一)臂部

除见有纤细小支至肱动脉外,通常无分支,偶可见旋前圆肌支。

(二)肘部

肘关节支在肘关节横纹下1.0~2.0cm处分出肘关节支和旋前圆肌支,指浅屈肌支。

1.鱼际肌支即返支在神经干内合有1.3神经束,横径0.1(0.07~0.15)cm,支配短屈肌、拇短展肌以及拇对掌肌。

2.1~2蚓状肌支有25%至拇收肌。

3.指部的感觉支在正中神经手部的分支中,来自手指的感觉神经所占的比例较大,拇指桡侧支平均1.2束,横径0.13cm;第l指间隙皮支平均7.2束,横径0.20cm,第2指间隙皮支7.4束,横径O.21cm,第3指间隙皮支6.9束,横径0.18cm。

4.与尺神经的交通支。

三、神经干内主要神经束的定位

1.在腕部(手桡骨茎突)呈前后扁圆形,平均22(13~34)束。

桡侧缘:鱼际肌支。

尺侧缘:第3指间隙传入纤维。

中间部: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拇指桡侧传入纤维,第1指间隙传入纤维,第2指间隙传入纤维。

2.前臂下1/4(茎突下方0.61cm),接近椭圆形,平均束数17(11~25)束。

桡侧缘:掌皮支传入纤维。

尺侧缘:第3指间隙传入纤维。

中间部:第2、3指间隙传入纤维,鱼际肌,蚓状肌等混合束。

3.前臂中部(茎突上方12.2~15.25cm)近似圆形,平均14(8~24)束。

桡侧后外侧区:掌皮支纤维,2~3指间隙皮支纤维,鱼际肌、蚓状肌的混合束。

4.前臂上l/4(茎突上方18.3cm),开始呈前后扁索状,平均14(8~26)束。

前部:鱼际肌支、掌皮支等的混合束。

后部:指浅屈肌支,骨间掌侧神经纤维。

5.肱骨内上髁平面:呈前后扁索状,平均16(8~26)束。

前部:指浅屈肌支及混合束。

后部:骨间掌侧神经、指浅屈肌支。

6。上臂下l/3(内上髁上方5.08cm),呈椭圆形,平均13(7~20束)。

前部:前臂浅组屈肌支。

后部:骨间掌侧神经远侧屈肌纤维。

中间部:混合束。

7.上臂中1/3(内上髁上方11.16cm)呈椭圆形,平均12(4~18)束。

前部:前臂浅组屈肌支。

后部:骨间掌侧神经远侧屈肌纤维。

中间部:混合纤维束。

8.上臂上1/3(内上髁上方15.24cm)呈椭圆形,平均8(3~13)束。

9.大圆肌下缘,近圆形,平均4(2~9)束。

实验研究合临床经验都显示神经损伤后,若能把运动束、感觉束准确对位缝合,功能恢复是良好的,而错缝后则功能不能恢复。但由于神经纤维并不是始终沿着某一神经束行走,而是在束间互相穿插移行,呈丛状反复交织,使神经束的大小、数目和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增加了神经束局部定位的复杂性。这就为运动、感觉纤维准确对位续接带来技术上的困难。鉴于在功能恢复的要求中,特别重视运动功能的恢复,为此,明确重要的运动束、运动束组和以运动纤维为主的混合束组局部定位关系,在神经缝合中是有意义的。从上述解剖资料表明,正中神经干内主要运动束的走行,还是有一定规律性可循。例如鱼际肌支由婉前向近端的走向,先在正中神经干纤维的桡侧或桡侧缘前方,在上行过程中由桡侧缘转向后外方,并与邻近的感觉束混合,然后由后外转至后方。到了肘关节下方,由于有前臂浅组屈肌的运动束从后方及前缘加入,混合鱼际肌支的纤束的位置,保持在神经干中央部分的位置上行,最后绝大多数加入内侧头。明显可见由下而上呈外旋方向移动的规律性,将有助于手术中灵活应用。前臂浅组屈服和骨间神经的神经束,从肘窝到前臂上陆续发出,在矢状位的扁带状中,这束分居前、后部。

后部较大,约占神经干后端l/4;前部较小,约居前端的1/5。与正中神经终末支有关的混合束,填充在中间部,在上行过程中位于前、后部的运动纤维逐渐与邻近感觉束混合,但在前、后部仍是以运动纤维为主的混合束,手术时可加以利用:

四、神经于易触摸,易受压损伤的部位和麻醉阻滞点

(一)在上臂

1.正中神经与肱血管共同行于二头肌内侧沟,位置浅,易受切割伤,止血。带压迫时间较长;当控制出血钳夹或结扎肱动脉时,误将正中神经夹于其中等。

2.腋动脉或肱动脉瘤的局部压迫。

3.肱骨在三角肌止端以下的骨折,近端由于胸大肌向内侧牵拉而损伤正中神经。

(二)在肘部

1.肱骨髁上骨折,锐利的骨片可造成对正中神经的牵拉、压缩、划破甚至断裂。肘关节后脱位也可对正中神经产生牵拉损伤。

2.肱骨下端异常的髁上棘和髁上韧带,正中神经可伴肱动脉先向后行绕过骨纤维性孔,再行回到肘部前方,这样神经易受磨擦损伤。

3.正中神经在肘窝下方,经旋前圆肌两头之间,直接经过指浅屈肌腱弓下方,在少数情况下,腱弓可限制和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骨间前神经炎,导致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食指的麻痹。

4.在肘窝二头肌腱内侧,在肱动脉的内侧能摸到肿大的正中神经。

(三)在腕部

1.正中神经在腕上方位置最浅,位于指浅屈肌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掌长肌腱深面略偏桡侧,易受切割损伤。手术中要鉴别正中神经与掌长肌腱。神经的特点是:呈扁圆状,色泽粉红,且有血管。掌长肌腱扁而薄,色亮白,无明显的滋养血管,位置浅且居中。

2.腕管正中神经经腕管至手掌,由于腕管是缺乏伸展性的骨纤维性隧道。如月骨脱位,舟骨骨折,腕横韧带肥厚,肥大性腕关节炎,脂肪瘤等,都会改变腕管正常的形态,而产生正中神经受压的腕管综合征。

3.一般可供麻醉阻滞的解剖部位

(1)前臂中下1/3,桡尺骨连线中点垂直插入。

(2)屈腕,在腕横韧带近侧端,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相当于尺骨茎突的水平线和腕前二横纹之上垂直插入。

五、神经损伤后有关体征的解剖学

正中神经有运动纤维、感觉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所以损伤后必然会出现运动、感觉和血管舒缩及营养障碍。由于正中神经行程远,故损伤后的功能障碍与损伤的平面、程度而有所不同。

(一)高位损伤

如在上臂或肘窝处。由于旋前肌群受累,前臂旋前受限制,但由于桡神经支配的肱桡肌的作用在上肢屈曲位时,前臂尚可轻度旋前。屈腕功能减弱,但由于受尺神经支配的尺侧屈肌的代偿作用,屈腕功能尚能部分保存,但屈腕向尺侧偏斜,此乃由于尺侧腕屈肌牵引所致。屈拇指、食指、鱼际肌功能的丧失。由于正中神经对拇指屈、对掌等功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拇指不能屈曲,与其他指接触的对掌动作也有困难,不能握物,

5.内上髁平面呈矢状位扁带状,平均5(2~9)束,横切面积0.086cm2。

后部:尺侧屈腕肌近侧支:横径0.07cm,平均1.8束,茎突上方21.42cm至内上髁上方5.08cm处分出,内上髁上方5.08cm混合,可分离长度4.1cm。

尺侧屈腕肌运动支,指深屈肌支。

6.上臂下1/3(内上髁上方5.08cm)呈卵圆形,平均10(3~14)束,横切面积0.08cm2。

尺侧偏后:肘关节支,横径0.02cm,平均1.0束,内上髁上方5.08~10.04cm分出,内上髁上方15.24~20.29cm 混合。

桡侧、中间、混合束。

7.上臂中1/3(内上髁上方10.16cm)呈卵圆形,平均9束(4~18),横切面积0.077cm2。

肘关节支居尺侧偏后,其他同前。

8.上臂上1/3(内上髁上方17.78cm)大圆肌下缘,均为混合束。

四、神经干易触摸、易受压损伤和麻醉阻滞的部位

(一)在臂部中点

尺神经穿内侧肌间隔至后方。由于内侧肌间隔上方薄弱狭窄,下端强韧宽阔。为了需要,欲使尺神经移位内上髁前方时,必须尽可能向上游离尺神经,使该神经全部皆居于肌间隔的前方,避免使神经跨过坚固的隔的边缘而受到磨损和压迫。

(二)在肘部

尺神经位于尺神经沟,位置浅,是尺神经触摸的理想部位,也是尺神经最易损伤的位置。内上髁骨折、内侧髁骨折、肘关节炎及肘关节后脱位等,都可受到牵累。所谓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经过肘管,由于神经浅面有尺侧腕屈肌二分之间的腱膜所固定,据知屈肘关节时,神经浅面的腱膜被拉紧,每屈45。腱膜被拉长0.5cm(即腱膜的肱,尺骨附着加大0.5cm),屈135。时,腱膜可延长40%。肘关节炎症,骨增生、尺侧副韧带增厚等,均使狭窄的肘管神经压迫而引起症状。

尺神经在尺神经沟也是神经阻滞的理想位置。通常在屈肘90。模到鹰嘴与内上髁之间的尺神经即可注射。

(三)在腕部

尺神经仅有深筋膜所掩盖。切割伤易受损害,深支通过浅腕管或尺管,它是由豌豆骨、豆钩韧带及腕掌侧韧带三者围成骨纤维管,尺动静脉位于其前外。约有60%的尺动脉深支斜跨尺神经浅面,但临床上出现尺管受压的比例少。据Clark(1979)对561例上肢纤维管减压术的统计,腕部尺神经受压的仅占3%。但可因腕部骨折、肿瘤和使用劳动工具的震荡压迫等而产生尺管综合征。

在腕部,手旋后,在尺骨茎突水平线上模到尺侧腕屈肌腱,紧靠该膜的桡侧垂直插入,可作尺神经阻滞,但要注意避免损伤尺动脉。也可依据尺神经位于豌豆骨桡侧较为恒定的局部关系,在摸到豌豆骨时,在骨性标志的桡侧进行神经阻滞麻醉,能收到好的效果。

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在腋窝的位置和定向,当上臂强力外展时,此两神经易受损伤。

在腋窝手术或乳房根治手术时,将上肢外展超过90度时易发生。因此不允许麻醉病人的上肢外展至90度的位置。同时也可用上肢在外展时将手旋前,这样借以减少对神经干的牵拉力量。

五、神经损伤后有关体征的解剖学

尺神经的分支主要在前臂和手掌这一局部位置,因此在前臂以上的损害症状均极类似。手的掌屈力减弱(因正中神经支配的桡侧腕屈肌等机能尚存),环指、小指屈力消失,手指不能收、展,特别是环指和小指,拇指不能内收。令患者握拳时,环指、小指不能屈曲。

尺神经如果在腕部损伤,则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环、小指)可不受影响,但手部肌肉萎缩形成的“爪”形手仍然存在。

由于手内在肌绝大部分由尺神经支配,而手的内在肌体积较小,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很易萎缩变性,而不易再恢复,故神经修复后的功能效果也较差,特别是尺神经高位损伤。

但在另外一方面,如果神经缺损时,可将尺神经在肘关节附近将其前移。再加以屈肘,屈腕的体位,常可在缺损10cm左右情况下,亦可直接缝合,借此可以克服较其他任何神经缺损长度的困难;在前臂的肌支仅支配尺侧腕屈肌及环、小指深屈肌,故可广泛游离而不损伤肌支。

第三节桡神经

一、概述

来自臂丛(C58,t1),是后束的直接延续,为臂丛最大的分支。据Sunderland研究,桡神经于内运动支占71%,感觉支占29%。在腋窝位于腋动脉的后面,肩胛下肌、背阔肌和大圆肌之前,斜向下外,经背阔肌下缘与三头肌长头腱所形成的“臂腋角”(Brachio—Axillary angle)的前方,与肱深动脉伴行,先行于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至臂后,进入肢骨后方的桡神经沟,在沟中,桡神经并不直接和肱骨接触,而是沿三头肌内侧头起点之表面,其内侧为长头,外侧为外侧头所覆盖。桡神经沿桡神经沟自后上向下外行,相当于三角肌止端之下外方,绕过肱骨外侧缘,穿外侧肌间隔转向前方,平肱骨外上髁平面分成浅、深二支而终。

桡神经干由远到近,浅、深支合并处,是矢状位的卵圆形,前后径大于横径,有前后两缘和桡尺两面,上行中

有呈外旋的趋势,外形的位置,由矢状位变为横位。前缘逐渐转桡侧缘,后缘转为尺侧缘,桡侧面为后面(浅面),尺侧再转为前面(深面),到外上髁上方10.16cm附近,桡神经穿外侧肌间隔进入桡神经沟,神经干变为扁平状,直到桡神经离开骨面,神经干的外形又逐渐恢复为卵圆形。

浅支除分有桡侧腕伸肌支外,主要为感觉支,在肱桡肌前缘深面下行,依次跨越旋后肌、旋前圆肌止端,指浅屈肌和拇长屈肌浅面而位于桡动脉的外侧,于前臂中、下1/3交界处经肱桡肌腱深面至前臂背侧,经“鼻烟窝”而至手背桡侧两个半手的感觉。

深支又名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深、浅二层之间,并紧靠桡骨头,然后在伸指浅、深两层肌之间,主要支配前臂伸肌。

二、分支

(一)在臂部

至三头肌的肌支,大多数在肱骨中1/3以上发出,至长头的支甚至可在腋窝发出。因此,常见的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麻痹的病例,三头肌的功能可以不受影响。

在肘关节以上,桡神经发出肱桡肌支,横径0.09cm,平均1.2束,在外上髁上方2.54~76.2cm处分出,外上髁上方5.08~7.62cm处混合,可分离长度为2.13cm。桡侧腕长伸肌支,平均横径0.13cm,1.8束,在外上髁上方2.54~5.08cm分出,外上髁;上方2.54~7.62cm处混合,可分离长度1.8cm。因此在肘关节以下桡神经的损伤,以上两肌的功能仍可保留。

(二)在前臂

桡神经分成浅支和深支。

1.浅支以感觉为主,仅有至桡侧腕短伸肌支。

浅支:平均横径0.17cm,2.8束,在肘下至外上髁上方2.54cm处分出,外上髁上方2.54~7.62cm处混合,可分离长度5.2cm。分支供应腕及手的桡侧背部及桡侧两个半手指的感觉。

桡侧腕短伸肌支,平均横径0.10cm,1.2束,在肘下至外上髁上方5.08cm处分出,外上髁上方5.08~7.62cm 处混合,可分离长度为3.63cm。

2.深支也称骨间后或背神经,全为肌支,故无感觉纤维。深支平均横径0.3cm,4.6束,自肘下至外上髁上方2.54cm处分出,在外上髁上方2.54~7.62cm处混合,可分离长度6.12cm,分支供应旋后肌、指总伸肌、固有伸小指肌及尺侧腕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及食指固有伸肌。

从桡神经的纤维成分和供应情况看,它是以运动为主的神经,故损伤即使高达腋部,感觉缺失也不十分明显,常常仅在第1~2掌骨间背侧皮肤感觉缺失。桡神经麻痹主要为伸肌麻痹,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伸腕、伸拇及伸指功能的恢复。当证明神经确实无法修复时,则可用肌腱移位的方法,但不管用什么肌肉为动力,从解剖功能上看,首先必须着眼于解决伸腕、伸拇和伸指功能的恢复。

桡神经的肱肌支常可见到,因此肱肌受肌皮神经、桡神经的双重支配。肱肌支都较细小,平均横径0.07cm,1.O束,通常在外上髁上方0.51~1.27cm处分出,也在此范围内与桡侧腕伸肌、肱桡肌支的混合束组混合,故可分离长度较短,仅有O.65cm左右。

三、神经干内主要神经束的定位

1.外上髁呈矢状位卵圆形,平均9.5(5~14)束,横切面积0.047cm2。

前部:桡神经浅支。

后部:桡神经深支纤维。

外侧:桡侧腕短伸肌纤维。

内侧:旋后肌支纤维。

2.上臂下1/3(臂外上髁上方2.54cm)呈矢状位,卵圆形,平均9.3(5~12)束,横切面积0.047cm2。

前部:桡神经浅支。

后部:桡神经深支纤维。

外侧部:桡侧腕短、长伸肌纤维。

内侧部:旋后肌支。

3.上臂中1/3(臂外上髁上方10.16cm)呈扁平状,平均7.3(4~12)束,截面积0.63cm2。

桡侧:桡神经浅支。

尺侧:桡神经深支纤维。

中间前部:可见肱肌纤维。

中间后部:混合束。

4.上臂上1/3(臂外上髁上方14.24cm)呈卵圆形,平均8.2(4~13)束,横切面积0.069cm2。

桡侧:桡神经浅支。

尺侧:桡神经深支纤维。

中间部:混合束。

5.大圆肌止端处(外上髁上方20.29cm)呈卵圆形,平均9.4(3~15)束,横切面积0,078cm2。

桡侧:桡神经浅支纤维偏前,臂下外侧皮神经纤维偏后。

尺侧:前臂后皮神经纤维。

中间:桡神经深支纤维居前,三头肌纤维居后,以及较多的混合束。

从桡神经干内主要神经束的定位看,神经干从远端到近端呈外旋性移动,因此在右上肢呈顺时钟方向转动;感觉纤维为主的束组:前(1/8)*外前(3/8)*外(5/8)*外后(7/8);运动为主的束组,后(1/8),后内(3/8)*内(5/8)*内前(7/8)。左上肢则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1.在腋窝桡神经行于由三头肌长头和背阔肌下缘所形成的臂腋角时,可由于受背阔肌和大圆肌坚固的肌性或异常的“腋弓”压迫而受损,如拐杖瘫。

1.桡神经行经桡神经沟中,是桡神经最常因肱骨中l/3骨折而受牵拉伤和割裂伤。由于肱三头肌支多在此平面外上分出,故可免受损伤。

3.桡神经恰在三角肌止端的后下方穿外侧肌间隔,于此改变行程,位置相对固定。

桡神经在此可因骨折而受损伤,也可蒙受直接压迫和器物打击而受损伤。当以臂枕于头下睡眠时,可因神经受牵拉和压迫而引起睡眠瘫。

4.桡神经深支在肘部穿旋后肌时,受旋后肌弓(Frochse弓)的压迫而损伤。旋后肌弓是旋后肌浅层的近侧缘呈半环形的弓,横径1.0~1.2cm,为半腱性半肌性的混合结构;桡侧腕短伸肌起始部有坚实锐利的腱性内侧缘,两者之间有一连续性的弓,约1/3的人有薄而坚韧的膜连于肱肌腱。当前臂旋前运动时,上述结构特别紧张,从而可压迫骨间后神经,有时可出现动力型的神经绞勒病(entrapment neuropathy)。因此,用手术切除桡侧腕短伸肌弓、旋后肌弓等结构,是解除骨间后神经受压的有效办法。

此外桡神经深支进入旋后肌而紧靠桡骨小头,可因桡骨上1/3骨折,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受损,有时桡骨粗隆滑囊炎,也可造成对神经的压迫和损伤。当从外侧显露肘关节时易受牵累,不过在手术时使前臂旋前,通过旋前圆肌的作用,可将深支带离肱桡关节,而减少手术损伤的危险。

5.桡神经阻滞麻醉在肘部,在肘弯上1.0cm,二头肌腱外侧垂直插入,指向外上髁,几触及骨膜,同时可阻滞前臂外侧皮神经。

在腕部,手处于中立位并外展拇指,使“鼻烟窝”清楚,桡神经浅支经此窝至于背,故在此阻滞可达到桡神经浅支手背供应区的麻醉。

五、神经损伤后有关体征的解剖学

桡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但它在不同高度发出分支支配上肢的全部伸肌,因此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依解剖部位而有差异。

(一)高位损伤

指在腋下,三角肌止端以上的损伤,产生完全性桡神经麻痹,上肢全部伸肌的功能丧失,肘关节、腕关节都不能伸直,典型的症状是手下垂。前臂于伸直位时不能旋后,在肘屈时可由于肱二头肌起作用而旋后。因肱桡肌麻痹,前臂在旋前位时不能屈肘关节,且由于肘关节不能固定,握力减弱。手和手指不能伸展,拇指不能外展。让患者两手手指伸直,手掌合拢,让其分开时,患侧手指不能离开,而弯着沿腱侧手掌向下滑落(图9—lO)。

(二)桡神经在肱骨中1/3(三角肌止点以下)扭伤由于三头肌支在此平面上分出,故三头肌的功能可保留。

(三)桡神经在前臂上1/3损伤通常肱桡肌、腕伸肌功能可以保留。

(四)桡神经在前臂中1/3损伤因腕伸肌支在此平面上分出,故仅引起伸指机能丧失。

桡神经损伤后,感觉障碍不十分突出,通常在桡侧手背,拇指和第1、2掌骨间极小部分显出感觉障碍。

第四节腋神经和肌皮神经

—、腋神经

是臂丛(C5、6、)后束的分支,由后束分出后,变动幅度o.4cm,厚0.2cm,在腋窝位于腋动脉的后方,贴肩胛下肌前面向下外行,在肩胛下肌下缘处,腋神经转向后与旋肱后动脉伴行,几呈水平方向沿肱骨外科颈,过四边孔,而位于三角肌深面行4.2cm后,分成较小的前支和较大的后支。

前支伴随旋肱后动脉前行至外侧时距肩峰下6.2(5.8~6.7)cm,在肩关节外侧入路,肩峰下沿三角肌纤维方向作钝性分离时,一般不能超过5cm,以免损伤腋神经(图9—11)。沿途发出6~8个分支支配三角肌中部和前部。

后支:后行发支支配小圆肌和三角肌后份,然后跨过三角肌后缘,成为上臂外侧皮神经,支配三角肌相应的皮肤。

(二)分支

1.关节支,肱神经未分出前、后支前,在肩关节囊下方发出1~2小支至肩关节。

2.三角肌支和小圆肌支。

3.上臂外侧皮神经。

(三)神经干易受压损伤的部位及损伤后的有关体征的解剖学

1.腋神经在腋窝的位置,可因不合适的拐杖而受压迫损伤,形成所谓“拐杖瘫”。也可以因为肱骨头下脱位时受牵拉而损伤。

2.腋神经与外科颈的特有解剖关系,是外科颈骨折最易受损伤的合并症之一。因此,外科颈骨折排除腋

神经是否受损伤十分必要。

3.腋神经损伤后,三角肌功能丧失,臂不能外展,三角肌萎缩,肩部圆形的外貌改变,甚至凹陷,肩峰突出,肱骨头易触及。

二、肌皮神经

(一)概况

来自臂丛(C5、6)外侧束、神经干平均粗0.33cm。它的特征是穿喙肱肌(93.1%),自发起至穿喙肱肌长3.6cm,不穿嚎肱肌者仅占6.9%。穿喙肱肌后向下外行于二头肌深面,于肘横纹上2.5cm,二头肌外侧缘穿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至前臂桡侧缘前后面。

(二)分支

1.喙肱肌支,在未穿肌前由肌皮神经发出。

2.肱二头肌支,有1~5支,在肌皮神经沿二头肌与肱肌之间时发出,进入肌的位置在臂上部者占19%,在臂中部者占50%,在臂下部者占31%。

3.肱肌支,2~5支,多在内侧半肌质较厚处穿入。由肱二头肌支或肱肌支发有至肘关节的关节支。

4.与正中神经的交通支,占9.3%。

(三)易受压损伤的部位及损伤后的有关体征的解剖学

1.肌皮神经的损伤,在臂丛各支中较少见。可以在神经进入喙肱肌之前与臂丛外侧束之间,在臂部受过度牵拉或贯穿伤中受损伤。在肘区由于位置浅在皮下,易受切割伤或肘静脉注射时受到损伤。

2.受损伤后肘关节屈曲发生障碍,但由于肱桡肌(桡神经支配)与旋前圆肌(正中神经支配)代偿,肘关节可以轻度屈曲与外旋。肱二头肌萎缩,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在前臂外侧缘有很窄的条形感觉障碍区。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资料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 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 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 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孔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蝶窦 D. 筛窦中小房 E. 筛窦后小房 ( ) 、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6 以上都是 D. 筛窦中群 E. A. 上颌窦 B. 额窦 C. 筛窦前群( ) 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7、在直立姿势下, 以上都不对筛窦 E. D.额窦 B.蝶窦 C.上颌窦 A.( ) 、下列何骨属于长骨8 椎骨跟骨 E. B.舟骨 C.趾骨 D.A.第八肋骨(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9 .感觉器.内分泌系统 E.脉管系统C.免疫系统 DA.消化系统 B( ) 、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10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 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A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C E.胸椎横突有孔啊( ) 12、胸骨角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2肋间隙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肋E.两侧平对第3( ) 、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13 E.骶岬 D.骶角.骶管A.骶前孔 B.骶后孔 C( )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喙突 E.滑车切迹 BA.肩峰.肩胛冈C.肩胛下窝 D( ) 、桡神经沟位于15 股骨 C. D.胫骨 E.尺骨.肱骨A B.桡骨( ) 16、蝶窦开口于鼻前庭蝶筛隐窝中鼻道A.下鼻道 B. C.上鼻道 D. E.( ) 17、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筛窦中小房筛窦前小房额窦上颌窦A. B. C. D. E. 以上都是( )

人体解剖学歌诀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歌诀
神经系统 脊髓末端位置歌诀 脊髓何处定末端,男一女二小儿三; 终池底部对骶二,终丝尾骨背侧攀. 脊髓歌诀 柱状两臌大,下部是圆锥; 沟内前后根,向下成马尾. 脊髓横切面歌诀 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 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 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颈节上下行; 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 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 颈节一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 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四叠体及膝状体歌诀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内囊歌诀 内囊并非一个囊,交通枢纽恰称当; 豆尾与丘之间是,投射纤维聚多方; 水平切面拐角形,前后二脚膝中央. 正中神经歌诀 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 此处浅表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手部神经分布歌诀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侧一指半; 手背桡尺各一半,正中侵占三指半. 肋间神经分布歌诀 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 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脐轮水平处; 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列腹股沟. 前臂肌神经支配歌诀 桡神经不难记,全部伸肌肱桡肌; 尺神经也简单,前壁屈肌一块半; 名为尺侧腕屈肌,屈指深面尺则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 内质脊髓束歌诀

上下两级神经元,皮质兴奋向下传; 经过内囊后脚处,锥体下部多越边; 下行脊髓侧前索,终止前角神经元; 交叉前伤瘫对侧,交叉后伤瘫同边; 上损硬瘫下损软,定位诊断并不难. 脑神经名称歌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 脑神经性质歌诀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付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脑神经出入颅部位歌诀 视管有视嗅筛板孔,眶上裂内眼滑展动; 静脉孔中咽迷付通,面听内耳舌下管行; 还有上颌圆下颌卵,也要记清. 脑神经连脑歌诀 一嗅额下嗅球中,二视离球间脑通; 脚间窝内三动眼,下丘下方滑车行; 桥腹两侧连三叉,桥延沟内展面听; 橄榄后沟上至下,舌咽迷走副神经; 锥体橄榄之间处,舌下神经看得清. 交感神经功能歌诀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眼球纤维膜 A.是眼球壁的最内层 B.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C.全层均透明 D.前1/6部分为角膜 E.后5/6为睫状体 2.对角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富有血管 B.富有感觉神经末梢 C.无色透明 D.占纤维膜的前1/6 E.微向前凸 3.角膜 A.色白半透明 B.无屈光能力 C.表面盖有一层球结膜 D.富有感觉神经未梢 E.富有淋巴管 4.巩膜 A.占纤维膜的后5/6 B.透明 C.棕黑色 D.前方与晶状体相连 E.具有屈光作用 5.对巩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致密坚韧 B.占纤维膜的后5/6 C.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巩膜静脉窦 D.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功能 E.是脉络膜的一部分 6.关于眼球的描述,哪项错误 A.位于眶内,借筋膜连于眶壁 B.其后部经眼神经与脑相连 C.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 D.略呈球形 E.具有屈光成像和感受光刺激的功能

7.眼球血管膜 A.位于眼球最外层 B.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C.富有神经、血管和色素细胞 D.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E.呈棕黑色 8.虹膜 A.为血管膜的最前部,位于角膜的后方B.虹膜内有两种排列方向不同的骨骼肌C.中央有一圆形的瞳孔 D.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E.呈圆盘形 9.沟通眼球前房和后房的是 A.虹膜角膜角 B.巩膜静脉窦 C.瞳孔 D.泪点 E.前房角 10.睫状体 A.位于虹膜的外后方 B.是血管膜最肥厚的部分 C.是吸收房水的部位 D.睫状肌的舒缩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E.睫状肌属平滑肌 11.脉络膜 A.位于血管膜的前部 B.外面与巩膜疏松相连 C.薄而柔软 D.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E.有营养眼球内组织的作用 12.具有感受强光和辨色能力的是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节细胞 E.视细胞 13.看近物时,使晶状体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睫状小带紧张 B.睫状肌收缩 C.晶状体具有弹性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修改)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绪论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于机能关系的科学。 解剖学:主要是用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 组织: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多种类型。每种组织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般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称为基本组织。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肝、肺、骨和肌等。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PAS反映:糖经过碘酸(HIO4)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多醛与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反应,简称PAS反应。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肢体接近躯干处,血管、神经等接近起始处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矢状轴(面),冠状轴(面),垂直轴(面)。见书P5 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组成,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核染色质染成蓝紫色。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将多种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或红色 第一章基本组织 1.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4.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 ,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性摆动的能力。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6.连接复合体: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机能不同和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即称为连接复合体。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9.肌浆: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称为肌纤维。肌细胞胞质称为肌浆。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2.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可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和协调细胞功能等。缝隙连接还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13.外分泌腺:根据分泌腺的分泌物派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其他器官或体表,如汗腺、胃腺和唾液腺等。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6.肥大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19.环层小体:又称帕奇尼小体。主要功能是感受压觉和触觉。 20.触觉小体:多见于手指,足趾掌面的真皮乳头内。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1.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与一条骨骼肌建立突触联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简称终板。 2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人体解剖学试题和答案(供参考)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体或任一局部在标准姿势条件下作相互垂直的三个切面,它们是 ,,。 2、按照解剖学姿势,近颅的为,远颅是的为。 3、腹部由两条纵线及两条横线分为9区,它们分别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胸骨线是 A、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B、胸骨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C、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D、胸骨外侧缘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2、对于胃的粘膜层,最能表达其与其它层次的关系术语是:() A、上、下 B、前、后 C、内侧与外侧 D、内和外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解剖学姿势不因人的姿势改变而改变。 B、无论是倒立还是睡势,足底是下,而头顶是上。 C、水平面就是横切面,在描述器官的切面时,也是如此。 D、内侧与外侧是描述器官或结构与人体正中面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 (三)、多项选择题 1、中空性器官 A、多呈管状或囊状。 B、管壁通常分为4层或3层。 C、管腔口径可在神经或体液调节下发生变化。 D、粘膜内常有腺体。 (四)名词解释 1、矢状面 2、冠状面 3、解剖姿势 (五)问答题 1、请描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2、上、下 3、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右外侧区、脐区、左外侧区、右髂区、腹下区、左髂区 (二)单选题 1、C 2、D 3、C (三) 多项选择题

1、ABCD (四)名词解释 1、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2、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五)问答题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许多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人体有四种组织,它们是肌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某个器官,完成一定功能。由几个器官参与构成一个系统,完成比较复杂的特定功能,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等构成,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多个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人体是更为复杂的富有情感的有机体。 第二章骨学 二、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骨按部位可分为、和三部分;按外形分为、、 和四类。 2、颅盖的密质骨形成较厚的_________和________其间的松质称_________。 3、长骨呈状,两端较,一般都有光滑的,体又称,内部容纳 ,中部有1~2个通向髓腔的小孔叫。 4、骨的基本构造包括、和。 5、骨内在的可改变其形态结构的特性叫。 6、颈椎的一般形态特点是、、。但第、、 颈椎形态较特殊。 7、胸椎的侧面和横突末端有与肋相连的、棘突,伸向。 8、腰椎的椎体,棘突为,呈位,伸向后方。 9、胸骨角在______骨,横突孔在______骨,大转子在_______骨上。 10、上肢带骨包括和;下肢带骨包括。 11、肩胛骨前面凹陷叫,后面的高嵴叫,其上、下分别有、;外侧角的浅窝叫,其上方的突起叫。内侧角平,下角平。 12、髂骨分和两部。髂骨翼上缘叫,最高点平对,前后端的突起分别叫和;内侧面前部称,其下界的骨嵴叫。 13、下颌骨体的结构有、、;下颌支的结构有、、、 。 14、颅中窝的孔裂包括、、、。 15、颅后窝的孔是、;沟是、;门是向内通;坡是 ,向上与相续。 16、颅的侧面的门:;弓:;窝:、;点:。 17、颅的前面有两深窝叫,孔叫。 18、骨性鼻腔前口是,后口称;正中有一矢状位的,它由和的垂直板构成。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和三条。 19、鼻旁窦位于内,含,与相通,它们包括、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 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24.尼氏小体:光镜下呈噬碱性的颗粒或小块。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与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25.神经纤维节(郎飞氏节):光镜下,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的。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缩窄部位称郎飞节。 4.骨连接:是骨与骨间的连接装置,根据他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接和滑膜关节连接两种形式。 5.关节:(滑膜关节连接,滑膜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接。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教大,这种连接叫关节。 15.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呈穹隆状。膈的周围是肌质部,中央为腱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1.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 2.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叫小循环或肺循环。 5.微循环:是指由微静脉到微动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

正常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习题一

泌尿系统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肾门 2.肾蒂 3.肾窦 . 4.膀胱三角 二、填空题 1. 泌尿系统包括(),(),()和()四部分。 2. 某些肾疾患者,往往在()外侧缘与第()肋的夹角处,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3.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部,过右肾后面的()部。 4.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和()。 5. 输尿管为腹膜()位器官,从上至下分为(),()和()三段。 6.膀胱可分为(),(),()和()四部分。 7. 膀胱位于()的前部,其前方为();后方,在男性有(),()和(),在女性有()和()。 8. 两肾位置,左侧比右侧();两肾蒂长度,左侧比右侧()。 9. 出入肾门的主要结构是(),(),()和淋巴管、

神经等。 10. 在肾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和() 11.输尿管在三处狭窄,第1狭窄处在输尿管的();第2狭窄处在输尿管跨过()处;第3处狭窄在()处。 12.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两侧()口和()口之间的三角区域。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肾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 B.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 C.左肾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缘 D.左肾比右肾低半个椎体 2.第12肋斜过 A.左肾后方上部 B.右肾后方上部 C.右肾后方中部 D.右肾后方下部 3.肾 A.肾皮质表面覆盖腹膜 B.肾小盏包绕肾乳头 C.肾髓质由肾柱构成 D.肾被膜从外向内为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 4.肾窦 A.是肾门向肾内延续的腔 B.由肾皮质围成 C.内有肾动脉和肾静脉体干 D.内有输尿管上端 5.肾锥体位于 A.肾皮质 B.肾小盏 C.肾窦 D.肾髓质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1

周围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二)填空题 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2.脊神经共有31 对,其中颈神经8 对,胸神经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3.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臂丛是由第5~8对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对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该丛在锁骨后方比较集中。 5.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第2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第4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男性乳头平面,第8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肋弓中点连线平面。 6.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7.腓骨颈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将出现小腿外侧群肌和小腿前群肌瘫痪。 8.感觉性脑神经是ⅠⅡⅧ对脑神经,运动性脑神经是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是ⅤⅦⅨⅩ对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9.动眼神经自中脑脚间窝出脑,经海绵窦前行,穿眶上裂入眶。 10.三叉神经3个大分支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其感觉纤维的分布在体表大致以睑裂和口裂作为分界标志。 11.迷走神经在胸部经肺根后方贴食管走行,左迷走神经经食管

前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经食管后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 12.喉上神经的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 13.右喉返神经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 14.腮腺的分泌受舌咽神经支配,泪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 15.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1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的低 级中枢位于和。 17.动眼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三)单项选择题 1.脊神经前、后根的合成部位是(C ) A.椎管 B.椎孔 C.椎间孔 D.横突孔 2.脊神经中不含运动纤维的是(C ) A.前支 B.后支 C.前根 D.后根 3.颈丛的主要分支是( A ) A.膈神经 B.枕小神经 C.耳大神经 D.锁骨上神经 4.关于膈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运动性神经 B.在前斜角肌前面下行 C.除分布到膈外,还分布到胸膜、心包等 D.损伤后,表现为同侧膈肌瘫痪 5.受肌皮神经支支配的肌是( B )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复习大纲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复习大纲 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窦肇华主编 一、组织 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性和分类。 2、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3、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4、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血液 1、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结构、功能。 2、掌握血液各有形成分在血液中所含的正常值。 三、骨骼系统 1、掌握骨的分类、构造。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熟悉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3、掌握颅骨的分部,了解脑颅的位置、形态特征;掌握翼点、颅底内面的结构特点。 4、掌握主要四肢骨的形态特征。 5、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了解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 6、掌握椎间盘的构成、脊柱的生理弯曲。 7、掌握肩、肘、髋、膝和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了解腕、踝关节组成,了解骨盆的构成及性别差异。 四、肌学 1、了解肌的辅助结构 2、了解头肌的分部、斜角肌间隙 3、熟悉主要的背肌、胸肌; 4、了解膈的位置、形态及裂孔 5、掌握腹肌的层次关系,掌握腹股沟管的构造。 6、熟悉主要上、下肢肌及其分群。 五、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了解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及物质基础;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掌握脊髓的位置及外形的特点;掌握脊髓灰质中主要核团的位置、功能;主要上、下行传导束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和外形;掌握脑神经核的分布规律;了解脑干内主要神经核的性质及分布; 掌握脑干内白质的主要变化;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机能。 4.熟悉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及其功能;了解内部构造;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和交通。 5.掌握间脑的分部;了解其位置和外形;掌握背侧丘脑,后丘脑及下丘脑的主要灰质团块的位置并了解其功能;了解下丘脑与垂体的纤维联系及功能关系。 6.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外形和分叶;熟悉大脑半球主要沟、回的位置和名称;熟悉基底核的组成,掌握纹状体并了解其功能;了解白质的分部;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掌握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的定位;了解侧脑室的形态特点。 7.掌握躯干和四肢深感觉、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特点;熟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了解听觉传导路;掌握锥体系的组成及传导途径,了解上、下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和功能。 8.掌握脑和脊髓被膜分层及各层被膜形成的结构;掌握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概念,了解硬脑膜窦的形成并熟悉主要的硬脑膜窦。 9.熟悉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 10.了解脊髓的血液供应;掌握脑的动脉来源;熟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在颅内的主要分支及供血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10121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出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把课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习题及答案资料

选择题 1.脉管系统的构成 A.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组成 B. 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C.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D.心、动脉、静脉和淋巴导管 E.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有关心脏正确的说法是 A. 心前面两心耳之间为主动脉根 B. 右心房构成心右缘 C. 居于胸腔的正中 D. 位于两侧肺之间的前纵膈内 E. 冠状沟将心脏分为左、右半 3.关于心脏各腔的位置正确的是 A. 左心室构成心前壁大部 B. 右心室构成心脏的右缘 C. 右心房构成心后壁大部 D. 左心房构成心脏的左缘 E. 心尖由左心室构成 4.关于心脏胸肋面正确的描述是 A. 朝向左下方 B. 左、右心耳位于主动脉根部两侧 C. 由右心房、右心室构成 D. 隔心包与胸骨、肋骨直接相贴 E. 右心室构成此面大部分 5.关于心脏表面标志正确的说法是 A. 冠状沟分隔左、右心房 B. 界沟分隔心房、心室 C. 室间沟深部为室间隔 D. 心尖处有心尖切迹 E. 冠状沟位于人体的冠状面上 6.关于右心房出、入口结构错误的描述是 A. 上腔静脉口通常无瓣膜 B. 冠状窦口位于房室交点的深面 C. 冠状窦口周围多数具有瓣膜 D. 出口处有二尖瓣 E. 下腔静脉瓣连于卵圆窝缘 7.有关右心房错误的描述是 A. 界嵴分隔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 B. 固有心房的前上部为右心耳 C. Koch三角的深面为房室结 D. 右心房收集除心脏以外体循环的静脉血 E 梳状肌起自界嵴

8.关于心腔内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 冠状窦口位于左心房 B. 右心室的出口为主动脉口 C. 三尖瓣口连接左心房与左心室 D. 界嵴为左心室的分部标志 E. 节制索位于右心室 9.心脏收缩射血期瓣膜的状态是 A.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 B. 二尖瓣、三尖瓣开放 C. 主动脉瓣开放,肺动脉瓣关闭 D. 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开放 E. 二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 10.心室舒张充盈期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是 A.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B. 肺动脉和三尖瓣 C. 主动脉瓣和三尖瓣 D.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E.二尖瓣和三尖瓣 11.关于心壁的正确说法是 A. 卵圆窝位于室间隔的上部 B. 房间隔缺损常见于膜部 C. 室间隔中部凸向右心室 D. 整个心脏右心室室壁最厚 E. 心房肌和心室肌相互移行 12.心传导系右束支经何结构至右心室前壁 A. 室上嵴 B. 界嵴 C. Todaro腱 D. 隔缘肉柱 E. Koch三角 13.关于心室壁结构正确的描述是 A. 肉柱布满心室壁 B. 室间隔左侧连有膈侧乳头肌 C. 隔缘肉柱在左心室的下部 D. 心室条索含Purkinje纤维 E.室上嵴为左心室分部标志 14.通过心脏右纤维三角的结构是 A. 房室束 B. 左束支 C. 右束支 D. 结间束 E. 窦房结支 15.含有心传导系束支的结构是 A. 界嵴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xx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蝶窦 D.筛xx小房 E.筛xx后小房 6、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筛xx D.筛xx E.以上都是 7、在直立姿势下,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 ) A.额xx B.蝶窦 C.上颌窦 D.筛xx E.以上都不对

8、下列xx属于长骨( ) A.第八肋骨 B.舟骨 C.趾骨 D.跟骨 E.椎骨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 A.消化系统 B.脉管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E 10、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啊 12、胸骨角( ) 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 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2肋间隙 E.两侧平对第3肋 13、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 ) A.骶前孔 B.骶后孔 C.骶岬 D.骶角 E.骶管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 A.肩峰 B.肩胛冈 C.肩胛下窝 D.喙突 E.滑车切迹 15、桡神经沟位于( )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的记忆方法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8197508.html,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的记忆方法 赵金东 陈永春 金海峰 历年来,神经系统教学中,学生都会感到“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记不住”,如何解决这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有如下体会。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谈一下神经系统学习中的记忆问题。1 化繁为简 由于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容较多,结构复杂,部位繁多,包括脊髓、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及端脑。延髓、脑桥、中脑又和称为脑干。每个部位又有各自的核团及传导纤维等结构。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及难以记忆的印象。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记忆中应运用“化繁为简”的观点。将中枢神经系统简单化,简言之,中枢神经系统无外乎灰质和白质。在脊髓中央部(前角,后角)为灰质,周围部(前索,侧索,后索)为白质。在脑干,脑神经核为灰质,上下行纤维束为白质。在间脑,背侧丘脑及上,下,底丘脑和后丘脑中的神经核为灰质,上下行及联系纤维为白质;在小脑,小脑皮质,小脑核为灰质,髓体及小脑与其他部位的联系纤维为白质;在端脑,大脑皮质及基底核为灰质,大脑髓质及上下行纤维束以及联系纤维为白质。这样就抓住了本质,就不会产生纷繁复杂的感觉了,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记忆。2 以点代面,密切前后联系2.1 脑干中脑神经核的记忆 首先,我们先讲述相关预备知识:1)鳃弓衍化肌包括: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2)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及性质:嗅、视、动眼、滑、叉、外展、面、听、舌咽、迷、副、舌下神经;Ⅰ、Ⅱ、Ⅷ是感觉,Ⅴ、Ⅶ、Ⅸ、Ⅹ是混合,Ⅲ、Ⅶ、Ⅸ、Ⅹ含副交感,Ⅲ、Ⅳ、Ⅵ、Ⅺ、Ⅻ含运动。3)脑干仅与后十对脑神经相连。然后讲解:1)脑干躯体运动神经核[(Ⅲ、Ⅳ、Ⅵ、 Ⅺ、Ⅻ)相联系+支配鳃弓衍化肌]有动眼、滑车、外展、副、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共计8对。2)内脏运动神经核(副交感核)(Ⅲ、Ⅶ、Ⅸ、Ⅹ副交感)动眼神经副核、上涎核、下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共计4对。3)内脏感觉:孤束核1对(孤单一束)。4)躯体感觉:Ⅰ、Ⅱ、Ⅷ是感觉,而Ⅰ、Ⅱ对不连脑干,故只有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Ⅴ、Ⅶ、Ⅸ、Ⅹ是混合=头面。2.2 语言中枢的记忆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有身体(姿势)语言,书面语言及口头语言,用得最多的是后两者,书面语言中包括写、读,口头语中包括说和听,其中写和说是主动的,读和听是被动的。其次,语言中枢都与相应感觉或运动中枢靠近,故主动的(说和写)部位于中央沟之前,故与额、中、下回靠近,且又是倒置人体,故就体表投影来说,参与说话的喉部位置显然在手之下,因此额中回后部为写字中枢,额下回后部为说话中枢;被动的(阅读和听话)位于后中央沟之后,靠近听觉中枢的缘上回和靠近视觉中枢的角回就分别成了听话中枢和阅读中枢。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邮 编 161042 收稿日期 2004-07-10 3 口诀记忆 如脑神经的名称序号,连脑部位早已脍灸人口,广为传 诵,在此我举例如下。3.1 脑干神经核的记忆 1)躯体运动记四点:动眼、滑车、舌下、展。2)特内运动也四点:三叉运动、副、疑、面。3)一般内脏又四点:缩瞳、迷背、上、下涎。4)躯体感觉:三、三、三。5)内脏感觉:孤束单。6)特躯感觉记两点:前庭蜗核最外边。3.2 舌的神经支配记为 舌前面,舌后咽(面神经管理舌前2/3,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三叉神经管一般(三叉神经管理舌前2/3的一般粘膜感觉),舌下神经司运动。3.3 感觉传导路小结 三元两换一交叉,浅脊深延成交叉,经过内囊后脚处,定位诊断要靠定。3.4 手的皮肤管理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尺神经一指半,手背挠尺各一半,正中占去三指尖半。4 转换思维,不要受课本的限制 在学习脑干中,教材是按延髓、脑桥、中脑三段来叙述其结构的,感觉内容繁杂,知识支离破碎,难以掌握,我们按内在联系重新编排内容,将脑干的三段整体与脊髓进行比较,总结其结构变化的规律为:1)灰质不再连贯成柱,而断为核团,但立体位置不变。2)传导束在脑干内交叉走行,打乱了脊髓灰、白质的界限。3)中央管向后敞开,使灰质从腹背关系变为内外关系。按照以上规律,我们以脑干的界沟为纵轴,延髓脑桥沟和脑桥中脑沟为横轴,不分段而是分类记忆各结构的位置和排列特点,这样各结构的立体位置明晰,易于理解和记忆。5 望文生义 作为解剖学的许多名词都可以其命名来判断其位置/形态/特点/功能,如:大家只要记住交感神经形成的交感神经节为椎旁节或椎前节,也就可以推断其椎管内脊髓T 1-L 3侧角发现的节前纤维到达交感干神经节距离短,而副交感神经形成的副交感神经节为器官旁节或壁内节,故由副交感神经节到达效应器的节后纤维必然短。另外,只要记住内脏运动神经多为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神经纤维,则很容易想到白交通支应为从T 1-L 3侧角发出到达交感干的节前纤维,共15对,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以上为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体会。总之,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的科学,尤其在神经系统中,记忆问题必须使知识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够前后联系、触类旁通。 参 考 文 献 [1] 陈永春.应用脑神经歌谣讲解脑干内部结构的效果体会[J ].齐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9,20(5):103 [2] 高恒宇.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教学中的“两点一线法”[J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4):440 [3] 汪华侨,陈子琏.浅谈人体解剖学中的名词记忆[J ].解剖学研 究,1998,20(1):47-48 ? 581?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2期

人体解剖学之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学之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肾,在肾内形成尿液,然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尿液达到一定量后,再经尿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对维持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 第一节肾 一、肾形态 肾为成为的实质性器官,形如蚕豆,左、右各一,新鲜时呈红褐色。肾表面光滑,可分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侧、---中部呈四边形的凹陷称肾门为肾血管。神经。淋巴管。肾盂。出入门户。肾长8-----14cm宽5-----7cm厚3----5cm重134------148g。外侧两缘。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较隆凸,朝向前外侧,后面较平坦,紧贴腹后壁。 二、肾位置与毗邻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在腹膜后方紧贴腹后壁上部。两肾的上端较靠近脊柱,下端的稍远离,略呈八字形排列。肾的位置有个体差异,女性稍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右肾因受肝的影响,略低于左肾。1---2c两肾上端相距较近。距正中线3.8cm下端距正中线1.2cm 上端下端第12肋左肾平第11胸椎体下缘平第2腰椎体下缘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平第12胸椎体上缘平第3腰椎体上缘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门;约在躯干背面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相当9肋软骨前端高度。形成的夹角处。某些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该区常引起疼痛。 肾的毗邻关系比较复杂。两肾上端内侧由肾上腺附着。后面1/3与膈相贴,并与胸膜腔的肋膈隐窝相邻,下2/3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贴。左肾前面自上而下分别与胃、胰、空肠相邻,外侧缘于脾和结肠左曲相接触;右肾前面近内侧缘邻十二指肠降部,外侧邻接肝右叶和结肠右曲 三、肾被膜 1、纤维囊为紧贴肾实质表面的一层薄而坚韧的结缔组织膜,正常情况下,易与肾实质分离,但在病理情况下,则与肾实质粘连,不易剥离。 2、脂肪囊为位于纤维囊外面、包绕于肾及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并经肾门延伸至肾窦内。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样的保护作用。 3、肾筋膜覆盖在脂肪囊外面的结缔组织,分前、后两层包裹肾、肾上腺及其周围的脂肪囊。 肾位置的固定只要靠肾的被膜,其次是腹压、肾的血管、腹膜及邻近器官的承托 四、肾的结构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 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 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