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 DB 45T 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 DB 45T 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 DB 45T 1196—2015

ICS27.140

P55

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

Guidelines for sugarcane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 design

2015-08-30发布2015-09-30实施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一般规定 (4)

5资料收集 (5)

5.1自然条件 (5)

5.2生产条件 (5)

5.3社会经济状况 (6)

6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 (6)

6.1工程建设标准 (6)

6.2灌溉规划布置 (7)

6.3灌溉管网布置 (8)

6.4灌溉方式选择 (9)

6.5灌水器选择 (10)

6.6灌溉规划设计步骤与设计优化 (10)

7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制定 (10)

7.1设计灌溉制度制定 (10)

7.2设计灌溉参数计算与选择 (11)

7.3灌溉质量控制参数计算 (15)

8水量分析与工程建设规模核定 (17)

8.1可供水量与水量平衡分析 (17)

8.2工程建设规模复核 (18)

9管网水力计算与管材规格选择 (19)

9.1管道流量计算 (19)

9.2管径计算 (20)

9.3水头损失计算 (20)

9.4设计水头计算 (22)

9.5管材规格选取 (23)

9.6调压设置计算 (24)

9.7管道水锤压力验算 (24)

10水源工程设计与机电设备选择 (25)

10.1灌溉水源规划布置 (25)

10.2泵站工程 (26)

10.3机井工程 (27)

10.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27)

10.5调蓄水池工程 (27)

10.6机电设备 (28)

10.7控制保护装置 (29)

10.8现有水源工程更新改造 (30)

11系统首部控制设计 (30)

11.1系统首部布置要求 (30)

11.2水质净化与过滤设施设计 (30)

11.3施肥装置设计 (32)

12施工组织设计 (33)

12.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求 (33)

12.2管道施工方案技术要求 (34)

13其他相关要求 (35)

13.1水土保持设计 (35)

13.2环境影响评价 (35)

13.3节能措施设计 (35)

13.4工程建设管理 (35)

13.5工程运行管理 (36)

13.6投资概(预)算 (36)

13.7经济评价 (36)

13.8设计成果要求 (3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表 (38)

附录B(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39)

前 言

为规范和指导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保障灌溉设计满足用水管理、全程机械化和农艺措施要求,确保灌溉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要求起草。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资料收集、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制定、水量分析与工程建设规模核定、管网水力计算与管材规格选择、水源工程设计与机电设备选择、系统首部控制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与设计密切相关的工程投资概(预)算、经济评价、设计成果等其他相关要求。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科学技术处、农村水利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清波、杨焱、闫九球、潘伟、李桂新、甘幸、叶璠、郭晋川、凌贤宗、吴卫熊、何令祖、黄凯、何少刚、邵金华、刘宗强、杨丽、李文斌、吴昌洪。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资料收集、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制定、水量分析与工程建设规模核定、管网水力计算与管材规格选择、水源工程设计与机电设备选择、系统首部控制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其他与设计密切相关的工程投资概(预)算、经济评价、设计成果等设计过程所需的技术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16453(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20203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96管井技术规范

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43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50509灌区规划规范

GB/T50510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

GB/T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599灌区改造设计规范

GB/T50625机井技术规范

SL254泵站技术改造规程

SL533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L540光伏提水工程技术规范

SL556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通用图形符号标准

SL560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SL588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DB45/T39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DB45/T95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

利用管道为主的输水系统辅以喷灌、微灌和低压管灌等田间灌溉技术建立起来的水利灌溉工程,包括低压管灌工程、喷灌工程和微灌工程,其中,低压管灌工程包括经过管道输水的田间畦灌(沟灌)、软管浇灌;喷灌工程包括固定管道式、半固定管道式、移动管道式、定喷式机组、行喷式机组;微灌工程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

3.2

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Large-scale and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 在具有一定的种植面积规模(本标准定为:种植地块长宽满足200m×25m、相对连片面积达到13.33hm2以上)上开展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3.3

喷灌spingkler irrigation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通过喷头喷洒成细小水滴,落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法。

3.4

微灌microirrigation

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3.5

滴灌drip irrigation

利用专门灌溉设备,灌溉水以水滴状流出浸润作物根区的灌水方法。

3.6

微喷灌microspray irrigation

利用专门灌溉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块,通过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微喷头进行喷洒灌溉的方法。

3.7

低压管灌low pressure pipe irrigation

输送灌溉水至农田,通过地面灌水方法进行灌溉的输水灌水系统,也称管灌。

3.8

续灌continuous irrigation

上级管道向下级管道连续供水的灌溉方式。

3.9

轮灌rotational irrigation

上级管道向下级管道轮流供水的灌溉方式。

3.10

灌溉设计保证率probility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

在多年运行中,灌区用水量能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

3.11

灌溉水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3.12

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

单位体积的自然状态土壤(包括孔隙)的干重。

3.13

灌溉制度irrigation regime

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3.14

灌水定额irrigation quota

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3.15

灌溉定额irrigation amount in whole season

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单位面积的总灌水量。

3.16

灌水器apparatus of irrigation water

灌溉系统末端的灌水装置,包括喷头、微喷头、滴头(滴灌管、滴灌带——即为田间毛管和灌水器合为一体)和涌泉头(含小管出流)等设备、零件。

3.17

灌溉设计代表年typical year for irrigation design

灌溉工程设计中,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的要求和来水、用水情况选定的代表年份。

3.18

土壤计划湿润层designed moisting soil depth

旱作物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

3.19

土壤适宜含水量suitable soil water content for crop growth

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率之间且满足作物丰产要求的土壤含水量。

3.20

土壤湿润比percentage of wetted soil

在土壤计划湿润土层内,滴灌湿润的土体与灌溉区域总土体的比值。

3.21

灌水均匀度irrigation uniformity

灌溉范围内田间土壤湿润的均匀程度。

3.22

补充灌溉强度supplemental irrigation intensity

作物设计耗水强度扣除天然降雨、地下水补充或土壤中原有的含水量后人工灌溉所补给的水量。3.23

灌水小区subunit

具有独立稳流(或稳压)装置控制的灌溉单元。在系统无稳流(稳压)装置时,同时灌水的灌溉单元即为一个灌水小区。

4一般规定

4.1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应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利、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规划要求,并与灌排设施、道路、供电等系统建设和土地整理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4.2在开展蔗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时,应积极推进蔗区土地流转或整合,充分调动制糖企业和受益群众参与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积极扶持制糖企业、专业种植公司等经营主体,培育蔗区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建设管理的建管体制和运行机制。

4.3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充分分析蔗区的具体情况,从水源工程、输水系统到田间灌溉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科学规划,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蔗区的灌溉方式,保障灌溉用水。4.4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宜在取得蔗区土地流转或整合承诺、取得蔗区土地整治和蔗区道路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在完成蔗区土地流转或整合、完成蔗区土地整治和蔗区道路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4.5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技术可靠的原则,微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等灌溉模式建设应与管护主体的管护能力相适应。

4.6为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经过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承担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应持有相应的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并有相应工程规模的设计经验。

4.7一个完整的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包括水源工程、灌溉首部和灌溉管网等项目内容,对利用部分已建项目的改扩建工程应在设计报告中对已建项目加以说明,并对已建项目进行必要的可靠性分析论证。

4.8为满足设计深度要求,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的设计成果宜在不小于

1/2000的实测地形图上进行设计,细部项目工程设计图宜在1/200~1/500的实测地形图上进行设计。

4.9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选用国家标准系列产品和设备,用到无国家标准的特殊产品和设备,应取得相关部门的检测合格证书,有国标产品和设备时设计成果不能选用非国标产品和设备。

4.10在满足安全和实用的条件下,可结合项目建设推广应用农田水利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应用应取得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的检测合格证书。

4.11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在显著位置设计永久性标识标牌,标识牌应按统一规格制作或砌筑,其上应包含项目区简图、项目区基本情况、总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管护运营、监督举报等基本信息。对地埋管道,并应沿管线走向设计永久性标识桩。

4.12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结合其取用的水源,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相应办理有关取水许可。

4.13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GB/T20203、GB/T50085、GB50288、GB/T50563、GB/T50485、SL540和DB45/T952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标准的规定。

5资料收集

5.1自然条件

5.1.1主要收集蔗区位置、地形、气象、水源、土壤以及周边环境等资料,其他相关情况视设计需要进行收集。

5.1.2蔗区地理位置资料:应通过调查收集蔗区所处的经纬度、海拔高程、设计蔗区范围和面积,以及蔗区周边地区标识等,并应在合适比例的行政区划图上进行清晰表达。

5.1.3蔗区地形资料:灌溉管网设计布置图需用不小于l/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水源工程设计布置图和灌溉首部设计布置图需用1/200~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应通过现场测量收集相应比例的地形图。

5.1.4蔗区气象资料:应通过调查收集降雨、蒸发、气温、湿度、日照、无霜期、风速、风向、气象灾害等与蔗区灌溉密切相关的农业气象资料,降雨资料应收集当地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以及设计代表年的月旬降雨分布,收集的年降雨系列资料不少于15年,如当地缺乏降雨资料,可采用相邻地区降雨资料。

5.1.5灌溉水源资料:应通过调查或勘测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河流、水库、山塘、溪流、沟渠和泉水等不同季节的水位、流量、浊度、漂浮物及其变化情况,水源工程地质情况,以及区域水系图。

1)对拟采用地下水源的工程,应收集蔗区内、外水文地质资料,不同季节的地下水储量、可开采

量、已开采量、超采情况,并通过调查或钻探和抽水试验,收集含水层特性、含水层厚度、涌水量和水质情况,收集地下水埋藏的最高水位、最低水位;

2)对拟采用微灌和喷灌的工程,应通过不同季节的水源浊度检验分析,收集水源浊度变化情况,

以确定过滤设施。

3)收集利用该水源的供水范围、项目和各方面的用水需求。

5.1.6蔗区土壤资料:应通过调查或取样试验,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层厚度、肥力、土壤容重、孔隙率、田间持水量、渗吸速度、pH值等土壤特性资料,以取得灌溉设计参数。

5.1.7周边环境资料: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外的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状况。

5.2生产条件

5.2.1主要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水利工程现状、农业生产现状、能源动力资料和蔗区群众对灌溉建设的意愿和甘蔗生长特性等资料,其他相关情况视设计需要进行收集。

5.2.2水利工程现状: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引水、蓄水、提水、输水和机井等水源灌溉工程的位置、规模、容量和完好程度、及灌溉效益情况,已建机井单井出水量、静水位、动水位变化情况,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情况,工程管理状况等。

5.2.3农业生产现状:应收集蔗区现状经营管理方式、现状生产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历年种植的

甘蔗品种和间种作物、种植方式和方向、耕种管理制度,种植作物的平均单产和受旱、虫灾、低温霜冻灾害等因素减产情况。

5.2.4能源动力资料: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现有动力、电力及水利机械设备情况(如电动机、变压器、柴油机),电网供电情况以及动力设备价格、电费与燃油价格情况。

5.2.5当地材料和设备生产供应:应收集工程建筑材料和各种管材、设备来源、单价、运距及当地生产的产品、设备质量、性能、市场供销情况。

5.2.6通讯设施资料:对拟采用自动化控制的灌溉工程,还应收集当地通讯设施情况。

5.2.7蔗区群众建设意愿: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涉及制糖企业、群众或经营主体对蔗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的意见和要求。

5.2.8拟种植的甘蔗品种要求:应收集蔗区拟种植的甘蔗品种和间种作物品种、栽培模式、根系分布深度、生长季节、各生育阶段及天数、需水量及需水规律,各品种种植比例、种植面积、种植分布图及轮作间种计划、田块面积和规格大小、种植方式和方向,当地或类似条件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灌溉制度、灌水经验等。

5.2.9对拟进行改造或扩大灌溉规模的项目,应对水源、泵站机电设备、管道(渠道)、闸阀、蓄水池、变压器、高压线路等进行可利用分析,收集水源水量、水位变化情况,泵站设计扬程、吸程,机电设备额定容量、老化损坏情况,主干管道管径和主干管道、闸阀破损情况,供电限额和使用情况。

5.3社会经济状况

5.3.1主要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经营状况、交通状况,及相关发展规划和文件资料,其他相关情况视设计需要进行收集。

5.3.2经济社会状况: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所在县、市、乡、镇、村、屯名称,人口、劳力、民族及文化和农业生产承包方式、管理体制、技术管理水平,当地工农业生产产值、人均收入等。

5.3.3蔗区经营状况: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的工农业生产水平,现有耕地、荒地、园地及林地的分布和面积,林草覆盖率,牲畜状况,养殖业概况,缺水地区的范围与缺水程度,产品价格,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管理机构的体制及人员配备情况等。

5.3.4蔗区交通状况: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对外交通运输能力、路况和运输价格情况和蔗区设计范围内机耕道路的布局、完好情况。

5.3.5相关发展规划和文件资料:收集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有关的流域和地区水利规划、环保规划、农业规划、交通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和批准文件。

6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

6.1工程建设标准

6.1.1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结合建后管理体制和运行管护机制,合理确定水源、输水渠道或输水管网、田间灌溉等工程设施。

1)通过土地流转由制糖企业、专业种植公司等统一经营管理的蔗区,按微灌或固定式喷灌、移动

式喷灌布置,完善水源、输水渠道、干支管网和田间灌溉设施,并可配置施肥、喷药等设备设施,实现水肥、水药一体化,配置电磁阀、解码器、总控制器等智能化灌溉控制设备设施,实现灌溉自动化;

2)工程建成后仍为各农户分散管理的蔗区,宜按管灌布置,完善水源、输水渠道、干支管网设施;

3)暂时没有明确经营管理主体的蔗区,按管灌或半固定式喷灌布置,完善水源、输水渠道、主干

管网设施,并在输水渠道、主干管道上每隔200m~300m预留一个出水口(给水栓),供水到田间地头;当主干管道上控制的蔗区灌溉面积较大时,应布置部分干支管道,确保每13hm2~20hm2应有一个出水口(阀)。

6.1.2灌溉水源水质应符合GB50288和GB5084规定,进入灌溉管网的水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和藻类等物质,微灌和喷灌用水应经过净化处理,枯水期水源保证率不得低于85%,灌溉设计保证率应达到85%以上。

6.1.3糖料蔗灌水定额、灌溉制度等主要参数设计应满足当地灌水要求,糖料蔗计划湿润层深度应达到0.30m~0.40m,田间固定管道(到支管)长度:管灌应达到190m/hm2~250m/hm2,固定式喷灌应达到300m/hm2~450m/hm2(随喷头间距变化调整),微灌应达到100m/hm2~150m/hm2(随支管长度和间距变化调整)。

6.1.4滴灌、微喷灌等毛管间距和孔口间距应符合GB50485的要求。采用地表滴灌、地埋滴灌和微喷灌的糖料蔗区从方便机械砍收和甘蔗植株数量等方面考虑,种植行距宜采用1.20m以上的等行距布置或采用宽行1.20m以上、窄行0.40m~0.50m的宽窄行布置。

6.1.5固定式喷灌工程工作支管间距和喷头间距应符合GB50085的要求,定喷式喷灌系统喷灌均匀系数应大于0.75,行喷式喷灌系统喷灌均匀系数应大于0.85。采用喷灌的糖料蔗区从方便机械砍收和甘蔗植株数量等方面考虑,种植行距宜采用1.20m以上的等行距布置或采用宽行1.20m以上、窄行0.40m~0.50m的宽窄行布置。

6.1.6为确保机械化工作效率,除地块周边不规划外,微灌区地块周边支管宜单侧布置毛管,地块中部支管宜双侧布置毛管,毛管长度不宜小于100m,即地块中部支管间距不小于200m;喷灌区地块支管长度沿干管单侧布置时不宜小于200m,沿干管双侧布置时不宜小于100m。

6.1.7工程建成后各灌区布置应达到以下总体指标要求:

6.1.

7.1微灌区:

1)灌溉水利用系数,滴灌应不低于0.90,微喷灌应不低于0.85;

2)毛管间距和灌水器间距应符合GB/T50485的要求,同时满足糖料蔗的灌水要求;

3)过滤设备、施肥设备、控制阀门、量水设施、排气阀、泄水阀等配套齐全。

6.1.

7.2喷灌区:

1)喷灌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95,田间喷洒水利用系数0.7~0.9;

2)工作支管间距和喷头间距应符合GB/T50085的要求;

3)控制阀门、量水设施、排气阀、泄水阀、给水栓及移动管道系统等配套齐全。

6.1.

7.3管灌区:

1)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95,田间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90;

2)工作支管间距和给水栓间距应符合GB/T20203的要求;

3)给水栓、控制阀门、量水设施、排气阀及泄水阀等配套齐全。

6.2灌溉规划布置

6.2.1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合理确定水源工程、输水渠道或输配管网工程、田间灌溉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的布置,输水渠道、主干管网和田间灌溉管网应结合土地整治和蔗区道路进行布置,规模化建设应满足全程机械化和良种良法种植农艺要求。

6.2.2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输水系统和配水系统宜分开布置。有条件修建高位水池的宜采用高位水池方式输水,并分区分压设置调蓄水池;对于兼起调蓄作用的水池,当水池为完全调节时,其容积应满足系统灌溉一次关键灌水的要求;当水池为部分调节时,其容积按系统灌溉一次关键灌水的需水量与相应时段来水量的差值确定;无调蓄作用的水池,其有效容积取2h~4h的灌溉用水量(设计用

水量大时取较小值、设计用水量小时可取较大值)。

6.2.3为便于运行操作和管理,灌溉面积较大的蔗区宜结合水源工程或与调蓄水池整体布置的首部控制枢纽布置,划分为多个灌溉系统,一个灌溉系统控制的灌溉面积宜控制在65hm2~130hm2。

6.2.4对于灌溉面积较小的蔗区,可按续灌设计;灌溉面积较大且统一经营管理的蔗区,宜采用分区轮灌。

6.2.5采用分区轮灌时,应合理划分灌水小区和轮灌组,其划分原则为:

1)轮灌组、灌水小区的划分应照顾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的要求,尽量减少轮灌次数,方便控制管

理;手动控制时,一个灌水小区控制的面积宜为1.5hm2~2.0hm2;自动控制时,一个灌水小区控制的面积可减少至0.5hm2;

2)同一轮灌组、灌水小区的范围宜相对集中连片,轮灌顺序可通过协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

行;

3)每个轮灌组、每个灌水小区灌溉的面积应基本相同,同一轮灌组内各灌水小区的工作水头差宜

小于15m,以确保水泵工作稳定,提高动力机和水泵的效率,减少能耗;

4)自动控制时,为减少干管、分干管的流量和管径,在方便管理的情况下,每一轮灌组中的灌水

小区宜分布在不同的干管、分干管上;

5)灌水小区入口应设有压力或流量控制调节设备。进口未设压力、流量控制调节设备的灌水小区

不能作为一个灌水小区,此时应往上直至有压力或流量控制调节设备,才作为一个灌水小区。

6.2.6管灌给水栓应按管灌区灌溉面积均衡布置,沿程间距一般宜小于150m,单口给水栓灌溉面积宜为0.25hm2~0.60hm2,单向灌水取较小值,双向灌水取较大值;田间配套移动管道灌溉时,单口灌溉面积可扩大至1.0hm2。

6.2.7给水栓出口不接移动软管而直接放水进行沟灌时,给水栓出口处地面应设置防冲池等消能防冲设施,防冲设施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或就地铺石。

6.2.8喷头的组合间距可按表1确定。

表1喷头组合间距

组合间距(与喷头射程R的单位一致,一般为m)设计风速(m/s)

垂直风向平行风向

0.3~1.6 1.1R~1.0R 1.3R

1.6~3.41R~0.8R 1.3R~1.1R

3.4~5.40.8R~0.6R 1.1R~1.0R

a注:R为喷头射程;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在风向多变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选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

6.3灌溉管网布置

6.3.1灌溉管网应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大小进行分级,灌溉面积较大时宜分为总干管、分干管、支管三级,灌溉面积较小时宜分为干管、支管两级,如为微灌工程则增加毛管一级,各级管道尽量采用向两侧供水。

6.3.2输水渠道、输水管道应充分利用已有道路、渠道和排水沟以及供电线路等现有条件和土地整治规划情况,沿路、沿边、沿坡布置,减少穿越障碍物。山丘蔗区配水干管宜沿山脊或中间高顺坡布置。

6.3.3干支管道宜采用树枝状布置形式,灌溉管网最末一级管道,其布置走向应与甘蔗种植方向及耕作方向一致。其中,滴灌、微喷灌等微灌毛管顺甘蔗种植行布置,微灌毛管的上级管道垂直于甘蔗种植

行布置;喷灌支管沿等高线布置,移动式管道应根据甘蔗种植方向、机耕道路等要求铺设,避免横穿道路。

6.3.4干支管网应充分利用地面坡降,管道的纵坡应力求平顺,在平面和立面上尽量减少转折;若管线布置有起伏时,应避免管道内产生负压。

6.3.5微灌工程的滴灌带(管)既可铺设于地表(地面式),也可铺于地下(地埋式,地埋深度宜在20cm左右),其由经营管理主体确定;微喷带铺设于地表,一般一条微喷带可向四行糖料蔗供水。除压力补偿式滴灌带(管)外,一般滴灌带(管)铺设长度不宜大于120m,微喷带铺设长度不宜大于80m。

6.3.6在均匀山坡双侧布置微灌毛管的情况下,微灌支管尽量布设在能使上、下坡毛管上的最小压力水头相等的位置上;喷灌支管布置应充分利用山坡自然水头,按压力分区选配不同压力的喷头。

6.3.7按全程机械化要求布置时,微灌区地块周边支管采用单侧灌水,地块中部支管采用双侧灌水,向单侧灌水时微灌支管布置间距宜采用100m~150m,向双侧灌水时宜采用200m~300m,在满足灌水均匀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加长毛管长度。

6.3.8采用中压喷头的喷灌支管布置间距一般为30m~40m,应充分利用喷头的工作压力,以增加支管间距,适应机耕和农艺措施要求。

6.3.9灌溉管道宜采用PE管、PVC-U管和玻璃钢管等塑料管材与塑料管件,管道公称压力应满足设计水压要求;管网压力分布差异较大时,可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压力分区,采用不同压力等级的管材,内径在300mm以上管道的不宜采用PVC-U管。

6.3.10采用塑料管材时,应埋入地下,并满足有关防损和排水要求;管道埋深应根据地面荷载和机耕要求确定,干、支管管顶覆土厚度应不小于70cm。

6.3.11输水管道为钢管时,应铺设于地表,设置镇墩,镇墩之间安装伸缩节,并应进行防锈处理;铺设在松软地基或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地段的刚性管道,应对管基进行处理。

6.3.12微灌辅管、喷灌支管、配套管灌用的移动软管等暴露于阳光下的塑料管道除应满足耐水压要求,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外,微灌辅管、喷灌支管尚应采用含有抗紫外线添加剂的管材。

6.3.13设计选用的管道连接件,其额定工作压力和机械强度,不得小于所连接管道的额定工作压力和机械强度。

6.3.14在管径大于50mm的管道末端以及变坡、转弯、分岔、变径接头、三通、堵头和阀门处,均应设置镇墩;当地面坡度大于20%或管径大于65mm时,宜根据管道沿线情况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镇墩;管径在160mm以上设置的镇墩,镇墩尺寸应经计算确定,其他管道的镇墩尺寸按结构要求确定,一般采用结构简单、管道受力较好、稳定牢靠的封闭式镇墩。

6.3.15灌溉管网布置除依据本导则外,尚应符合GB/T20203、GB/T50085、GB50288、GB/T50563、GB/T50485、SL540和DB45/T952的规定。

6.4灌溉方式选择

6.4.1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根据蔗区水源、地形地貌、土壤、套种作物、耕作方式、动力资源以及当地群众意愿和建后管理组织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6.4.2糖料蔗微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应与经营主体的管护能力相适应。

1)通过土地流转由制糖企业、专业种植公司等统一经营管理的蔗区,没有套种其他作物的,可选

择微灌和水肥一体化灌溉;套种有其他作物的,可采用微喷灌或喷灌;

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仍为分散农户独自管理的,宜采用管灌方式,其中:供水能力大、用

水成本较低的蔗区,管灌给水栓后可直接进行沟灌;如需利用管道输水结合施肥、喷药,可在

给水栓后接软管浇灌;

3)暂时无法明确经营主体的蔗区,按管灌或半固定式喷灌要求布置主干供水管网,供水到田间地

头,并在主干供水管上每隔200m~300m预留一个出水口(给水栓),如主干管道上控制的蔗区灌溉面积较大时,应布置部分干支管道,使灌溉区域上每13hm2~20hm2有一个出水口(阀),待蔗区明确经营主体后由经营主体自主建设田间灌溉设施。

4)对于采用微灌、喷灌蔗区存在的零星、分散丘陵山地,提高全系统工作压力不经济时,可采用

定喷式机组中的轻小型机组作为零星、分散耕地的灌溉补充。

6.5灌水器选择

6.5.1微灌灌水器主要有滴头、微喷头、涌泉头(含小管出流),以及与田间毛管合为一体的滴灌管、滴灌带、微喷管、微喷带等,选用时以灌水器出水不形成地表径流为原则,灌水器设计水压应在灌水器所规定的压力范围之内,糖料蔗滴灌管(带)的设计水压宜选用5m~10m、微喷管(带)的设计水压宜选用10m~15m。

6.5.2滴灌管(带)滴头和微喷管(带)微喷头、涌泉头的间距、出水流量在根据本蔗区土壤类型或其他工程经验初步选定后,还应结合本蔗区经营主体提出的灌溉制度要求进行调整;糖区蔗灌溉一般滴头宜选用间距为0.3m~0.4m、滴头流量小于2.8L/h。

6.5.3喷灌灌水器按工作压力分为低压喷头、中压喷头和高压喷头,从延长喷头寿命和减少喷灌支管综合考虑,蔗区喷灌一般选用中压喷头,中压喷头出水水压宜选用20m~50m。

6.5.4中压喷头射程一般为15.5m~42.0m、流量为2.5m3/h~32.0m3/h,在根据本蔗区土壤类型或其他工程经验初步选定后,还应结合本蔗区经营主体提出的设计灌溉制度要求进行调整,且灌水均匀系数、灌水效率、单喷头平均喷灌强度等主要灌水质量指标应满足要求。

6.5.5管灌的灌水器即为给水栓,亦即出水阀,给水栓出口连接移动软管灌溉时,给水栓出水水压宜达到5m~10m,出水口管径规格宜选在90mm以内。

6.6灌溉规划设计步骤与设计优化

6.6.1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步骤主要分为:①选择灌溉模式,包括微灌系统的形式,喷灌系统的形式;②确定相应的灌溉设计参数,包括微灌系统的毛管布置方式和灌水器、毛管组合间距,喷灌系统的喷洒方式和喷头组合方式;③选定灌水器规格,包括微灌的滴头、微喷头,喷灌的喷头,在初步选择并通过计算的基础上,再根据实践经验和管理主体要求,进行优化选择;④布置管道系统;⑤拟定灌溉工作制度;⑥确定管材直径;⑦支管轮灌方式、管道设计流量的确定;⑧选择水泵和动力;⑨其他配套设计。

6.6.2在初步确定灌溉设计参数、初选灌水器并初步确定轮灌组、灌水小区范围后,应根据糖料蔗灌溉实践经验和灌溉管理主体要求,对相关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再根据调整后的一次灌水时间、日工作时间和灌水周期等参数要求确定每一个轮灌组中同时灌溉的灌水小区数量、范围,并进一步确定干支管流量和管径。

6.6.3在确定灌溉设计参数、选定灌水器规格后,应根据不同的水源工程布置、灌溉管网布置,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比例的地形图上拟出2~3个布置方案,通过工程造价、运行费用、管理是否方便等进行综合比较,择优选出系统设计推荐方案。

7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制定

7.1设计灌溉制度制定

7.1.1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应在充分利用天然降雨的基础上根据灌溉设计典型年和当地灌溉实践情况

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7.1.2设计灌溉制度应先通过下面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依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和当地实践经验以及灌溉管理主体的要求确定;没有当地灌溉试验资料和当地实践经验时,设计灌溉制度可参照广西地方标准《糖料蔗灌溉定额及灌溉技术规程》(DB45/T 1197-2015)进行拟定。

7.1.3设计单位通过分析计算制定的设计灌溉制度,应征求灌溉管理主体的意见,并将包括轮灌制度在内的最终设计灌溉制度提交给灌溉管理主体,以指导灌溉管理主体正确使用设计灌溉制度。7.2

设计灌溉参数计算与选择

7.2.1设计灌溉定额应依据设计代表年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或按水量平衡原理确定。灌溉定额应按公式(1)计算。

n

i i m M

1

(1)

式中:

M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单位为毫米(mm);i m ——第i 次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n ——全生育期灌水次数。

7.2.2设计灌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相应微灌、喷灌、管灌条件下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微灌可按公式(2)、(3)计算,喷灌可按公式(4)、(5)计算,管灌可按公式(6)计算。7.2.2.1微灌工程灌水定额计算式:

)(

001.0min

max max

zp m (2)

a

I m T max

max

.......................................(3)式中:

max m ——最大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耕作土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3

);

z ——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厘米(cm);p ——设计土壤湿润比,单位为百分比(%)。

max ——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min

——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max T ——最大灌水周期,单位为天(d );

a I ——设计供水强度(补充灌溉强度),单位为毫米(mm )。

7.2.2.2

喷灌工程灌水定额计算式:

)(

1.02

1h m s

(4)

s m m

(5)

式中:

s m ——最大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耕作土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3);

h ——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厘米(cm);

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2

——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m ——设计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

。7.2.2.3

管灌工程灌水定额计算式:

)(

10002

1h m

s (6)

式中:

m ——设计灌水定额,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m 3/hm 2)

;s ——耕作土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3

);

h ——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米(m);

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2

——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7.2.3设计灌水定额计算中用到的有关参数,均应根据当地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考

邻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也可选取以下参考值。

1)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参考值,见表2。

2)糖料蔗计划湿润层深度参考值,为0.30m~0.40m。

3)糖料蔗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参考值,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85%,下限为田间持

水量的60%~70%。

4)糖料蔗微灌设计湿润比参考值,滴灌、涌泉灌为60%~80%,微喷灌为60%~90%。

表2

糖料蔗区主要耕作土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参考值

土壤类型耕作土容重(g/cm 3

)

田间持水量

重量百分比(%)

体积百分比(%)

砂土 1.25~1.4020~2526~32壤土 1.20~1.3522~3030~35粘土

1.17~1.30

30~40

40~50

注:田间持水量(体积百分比,%)=田间持水量(重量百分比,%)×土壤容重

7.2.4设计灌水周期和灌水次数应根据当地相应微灌、喷灌、管灌条件下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缺少试验资料时灌水次数可根据设计代表年按水量平衡原理拟定的灌溉制度确定;灌水周期可按公式(7)

计算。

a

I m

T

..........................................(7)式中:

T ——设计灌水周期,计算值取整,单位为天(d),T ≤max T ;m ——设计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a I ——补充灌溉强度,单位为毫米每天(mm/d)

。7.2.5补充灌溉强度是确定灌溉系统最大供水能力的依据,应分别依据当地在微灌、喷灌条件下的灌

溉试验资料确定。没有试验资料时,若需要灌溉时没有降雨或地下水补给时,应按公式(8)计算;当有降雨或地下水补给时,应按公式(9)计算:

d a ET I .........................................(8)S P ET I d

a

(9)

式中:

a I ——补充灌溉强度,毫米每天(mm/d);d ET ——设计耗水强度,毫米每天(mm/d)

;0P ——有效降雨量,毫米每天(mm/d)

,应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对应年份中4月或9月份的降雨量计算;

S ——根层土壤或地下水补给的水量,毫米每天(mm/d)

。7.2.6设计耗水强度(即作物蒸发蒸腾量,ET d )应由试验确定,根据近几年糖料蔗区的灌溉试验结果,

各分区糖料蔗设计耗水量可按表3取值。

表3

糖料蔗区设计耗水量取值表

分区范围

设计耗水量(mm/d)

桂南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

3.2~

4.2桂西南崇左市

2.7~

3.7桂中柳州市、来宾市、贵港市

2.3~

3.3桂西北

百色市、河池市

2.9~

3.9

7.2.7微灌一次灌水延续时间由公式(10)确定,对于微灌n s 个灌水器绕植株布置时,采用公式(11)计算:

d

e q S S m t

1

(10)

d

s e q n S S m t

1 (11)

式中:

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m ——设计毛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e S ——灌水器间距,单位为米(m);l S ——毛管间距,单位为米(m)

;s n ——每株植物的灌水器个数。

d q ——灌水器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

;7.2.8

喷灌和管灌一次灌水延续时间的计算公式均为:

q

mab t

1000 (12)

式中:

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m ——设计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a ——灌水器布置间距,单位为米(m);

b ——支管布置间距,单位为米(m)

;q ——灌水器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 3/h)。——灌溉水利用系数;

7.2.9为方便指导灌溉,计算出的一次灌水延续时间除采用自动控制外,其他均宜按0.5小时取整,

取整后其他相关参数应相应调整。

7.2.10喷灌同时工作喷头数应按公式(13)计算:

T

t N t n d p

p

.......................................(13)式中:

p n ——同时工作喷头数;

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

p N ——项目区喷头总数;

d t ——系统设计日灌水时间,单位为小时每天(h/d)。

T ——设计灌水周期,单位为天(d)。

7.2.11

为了降低系统投资,糖料蔗设计日灌水时间,取值最大值为:微灌22

h,固定管道式喷灌

20

h,半固定管道式喷灌18

h,移动管道式喷灌16

h,接移动软管的管灌16

h,接沟管的管灌22

h。

7.2.12

轮灌组个数按公式(14)计算:

Q

q N

(14)

式中:

N ——轮灌组个数;

q ——整个灌溉面积上的灌水器总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 3

/h);

Q ——水量平衡要求的最小系统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 3/h)。

7.2.12.1最大轮灌组数目应满足:

t

T

t N N

d .max

....................................(15)式中:

max N ——最大轮灌组数目;

d t ——系统设计日灌水时间,单位为小时每天(h/d);

T ——设计灌水周期,单位为天(d)。

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

7.2.12.2如果计算得的轮灌组个数N 值不为整数,应通过以下两种办法调整:

1)水源供水允许的情况下,增大水泵流量,但不宜增大过多,否则会增大系统投资2)微调灌水器设计水头来调节灌水器流量,使按公式(11)计算的值为整数。7.3

灌溉质量控制参数计算

7.3.1定喷式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不同类型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可按表4确定。当地面坡度大于5%时,允许喷灌强度应按表5进行折减。行喷式喷灌系统强度可略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表4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土壤类别允许喷灌强度(mm/h)

砂土20砂壤土15壤土12壤粘土10粘土

8

注: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20%。

表5

坡地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

地面坡度(%)

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

5~8209~124013~2060>20

75

7.3.2定喷式喷灌系统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0.75,行喷式喷灌系统不应低于0.85。喷灌均匀系

数在有实测数据时应按公式(16)计算:

h

h

C u

1

......................................(16)式中:

u C ——喷灌均匀系数;

h ——喷洒水深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h ——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单位毫米(mm)

。7.3.3喷灌均匀系数在设计中可通过调整喷头的组合间距、喷头的喷洒水量分布和喷头的工作压力来

控制。

7.3.4喷灌的雾化指标可按公式(17)计算,糖料蔗喷灌的适宜雾化指标应达到3000~4000的规定值。

1000/d h W

p h

(17)

式中:

h W ——喷灌雾化指标;

p h ——喷灌工作压力水头,单位为米(m);d ——喷头主喷嘴直径,单位为毫米(mm)

。7.3.5喷头的实际工作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90%。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的工作压力差应在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20%以内。

7.3.6滴灌系统内同一灌水小区内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率不应大于20%,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率应按公式(18)计算。

100min

max

d

v

q q q q (18)

式中:

v q ——水器流量偏差率,单位为百分比(%);

max q ——灌水器最大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min q ——灌水器最小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d q ——灌水器设计流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

节水灌溉实施计划方案

*********村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案

1、综述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的实施背景 本项目为**********地村节水工程实施案。 ******地村位于****************。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 本次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建设形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由于该区处于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少,干旱成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东地村基础设施薄弱,井的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水资源浪费重,对当地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改善灌溉条件,建设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是当务之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东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村现有井因建设年限较长,井深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出水量重不足。机泵露天放置无任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据调查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6,水资源浪费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用水也将加大,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现实。 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连片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水资源现状,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是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灌溉技术与当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式极不相称。发展节水灌溉,使先进科学的灌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就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而言,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发展节水灌溉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和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效连片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是非常必要的。 1.2 项目概述 1.2.1 建设容及规模 ********村节水工程实施案,设计在东地村新建节水灌溉面积1000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高效节水喷灌滴灌设计方案

1.3 水资源状况 1.3.1 水土资源总量 (1)水资源 ①地表水资源量 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成果和《某某市“十一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9526万m3,其中:自产地表水水资源量为19656万m3,占总量的25%,入境地表水资源量为59870万m3,占总量的75%。 ②地下水资源量 根据《某某市“十一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成果和省水文局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某某县地貌类型全部划分为山丘区。评价计算中采用基流切割法,经计算,某某县山丘区地下水总排泄量(地下水天然水资源量)为6992.61万m3/a,山丘区河川基流量为6376.34万m3/a,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616.27万m3/a。地下水资源受降水补给和赋存条件的限制,在河谷川道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丰富,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密切,它为河谷潜水的开发和开采提供了便利条件。 ③总水资源量 全县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等于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入境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三者之和,总水资源量为8.0142亿m3,其中: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1.9656亿m3,占25.0%;入境地表水资源量为5.987亿m3,

占74%;地下水净资源量0.0616亿m3,占1%。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单位:万m3 ④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 全县水利工程建设在新的治水思路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天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滴水必争”的开发利用格局。据调查截止2011年底,可利用各类农田水利工程396座/处,集雨水窖2.5983万眼,遍及全县的山川,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部分村镇供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山丘区,而灌溉泵站、机井提灌、自流引水灌溉及工业供水工程等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区。其中农业灌溉蓄水工程19处(水库1座,塘坝18座),设计供水能力125万m3,现状供水能力20万m3;灌溉泵站工程105处,设计供

项目工程设计收费规范标准

1 总则 1.0.1 工程设计收费是指设计人根据发包人的委托,提供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施工图预算文件、竣工图文件等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1.0.2工程设计收费采取按照建设项目单项工程概算投资额分档定额计费方法计算收费。 铁道工程设计收费计算方法,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章中规定。 1.0.3 工程设计收费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工程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1±浮动幅度值) 2、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基本设计收费+其他设计收费 3、基本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1.0.4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 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是按照本收费标准计算出的工程设计基准收费额,发包人和设计人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工程设计收费合同额。 1.0.5基本设计收费 基本设计收费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收取的费用,并相应提供设计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设计技术问题、参加试车考核和竣工验收等服务。 1.0.6其他设计收费 其他设计收费是指根据工程设计实际需要或者发包人要求提供相关服务收取的费用,包括总体设计费、主体设计协调费、采用标准设计和复用设计费、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竣工图编制费等。 1.0.7 工程设计收费基价 工程设计收费基价是完成基本服务的价格。工程设计收费基价在《工程设计收费基价表》(附表一)中查找确定,计费额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工程设计收费基价。 1.0.8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 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为经过批准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与工器具购置费和联合试运转费之和。 工程中有利用原有设备的,以签订工程设计合同时同类设备的当期价格作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工程中有缓配设备,但按照合同要求以既配设备进行工程设计并达到设备安装和工艺条件的,以既配设备的当期价格作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工程中有引进设备的,按照购进设备的离岸价折换成人民币作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 1.0.9工程设计收费调整系数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调整系数包括: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和附加调整系数。 1、专业调整系数是对不同专业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计算工程设计收费时,专业调整系数在《工程设计收费专业调整系数表》(附表二)中查找确定。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技术预备工作 1、落实项目部人选,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并落实参与本项目施工的人员。 2、认真批阅施工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3、复测操纵桩并制定测量方案。 4、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安全、防火培训,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安排好有关的试验工作。 (二)施工预备工作 1、全面检修进场施工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前设备运转正常。 2、编制施工打算,安排施工顺序,和谐各工序及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 3、落实相应的专业施工队伍,并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 4、做好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工艺设备等的打算安排工作,使之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5、在全公司范畴内进行宣传,使全体职员了解本项目的情形,一旦中标,工队能全力以赴,支持本工程的施工。(三)现场预备工作:

1、进行实地测量。 2、确定施工范畴,设置施工围蔽,并在围蔽区内按拟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劳动力组织。 3、认真熟悉现场的地理位置、工地条件、供水供电状况,以及出入口位置,认真布置贮存物料和施工用的工作面,做好施工现场“三通”,架设动力和照明线路,接通施工用水管路,确定材料、设备和土方运输线路,使之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4、组织工程机械设备和材料进场。 5、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 五要紧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一)水渠 1 、土方开挖工程 1.1开挖工艺流程:施工测量放样场地清理临时排水系统反铲分层开挖 自卸汽车出碴人工修整验收。 1.2施工测量

进场后依照监理单位提供的工区范畴内导线点及水准点的差不多数据建立工程测量操纵网,以保证施工放样、定位的准确性;每开挖一个单元前,进行边线及高程放样。 1.3施工清理 对测量出的清理范畴,用人工或机械清除该范畴内的全部有碍物,范畴外的清理按监理单位要求进行。 1.4土方开挖 场地清理完成后,采纳1.0m3反铲配5t自卸汽车开挖,运输至弃碴场。 1.5开挖时期及顺序 主体工程的临时开挖边坡,应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的指示进行开挖。土方明控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幸免边坡稳固范畴形成积水。岸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开挖后不能及时回填的,应保留爱护层。使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满足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坦度。在每项开挖工程开始前,尽可能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的布量,规划好开挖区域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在开挖边坡遇有地下水渗流时,在边坡修理工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成效的疏导和爱护措施。为防止修整后的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刷,边坡的护面和加固工作在雨季前完成。冬季施工的开挖边坡修整及其护面和加固工作,宜在解冻后进行。土方开挖过程中,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doc 83页)

康县碾坝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陇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0一三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1) 1.1自然条件 (1) 1.2社会经济状况 (1) 1.3自然灾害情况 (1) 1.4农业生产现状 (2) 1.5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立项背景 (2) 1.6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3) 第二章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4)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 (4) 2.2水源工程运行情况 (4) 2.3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 2.4水资源状况 (4) 2.5工程建设必要性 (5) 第三章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7) 3.1工程建设范围及布局 (7) 3.2工程建设标准 (7) 3.3工程数量、规模 (7) 3.4工程类型选择 (7) 3.5主要建设内容 (8) 第四章工程管理 (32) 4.1工程建设管理 (32) 4.2工程运行管理 (33) 4.3服务体系建设 (34) 第五章建设费用及筹资方案 (36) 5.1工程概况 (36) 5.2编制依据 (36) 5.3编制办法 (36)

5.4工程投资概算 (37) 5.5资金筹措方案 (37) 第六章预期效益 (39) 6.1经济效益 (39) 6.2社会效益 (39) 6.3生态效益 (40)

第一章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项目位于康县中部的碾坝乡。全乡14个行政村,73个合作社,2794户,10618人,有耕地面积16475亩,人均耕地1.55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7元,属燕子河流域。项目覆盖碾坝乡袁家坝、寺底下、崔家湾、安家坝四个行政村,24个社,1201户,4263人,项目受益761户3059人。项目区海拔1180~1250米,属燕子河流域。项目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与光热条件较好,是县城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2 社会经济状况 康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民族有汉、回、满、藏等。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初步核算,2011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35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680万元,增长14.7%:工业增加值完成10795万元,增长16.0% 。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6596万元,增长81.6%:实现社会消费品消费零售总额19957万元,增长14.6%。 近年来康县县委、政府加大了农业经济作物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区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项目区位于康县的燕子河流域,土壤肥沃,光照适宜,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以此成为康县的蔬菜基地,被列入康县高效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3 自然灾害情况 康县境内的项目区虽然土地肥沃,但受天气与气候制约的因素比较多。旱灾频

XXX节水灌溉设计说明

1设计初步情况 由于地块比较分散,设计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下楼子1号井为典型 设计地块,其他地块见附图。该地块面积为17.3亩,水源为地下水, 出水量为10m^/h。树莓行距为1.4米-2.5米不等。 1.1果树需水量分析 树莓最大日耗水强度的确定: 北方地区树莓全生育期日需水强度见表 1 —1。 表1 —1 树莓全生育期日需水强度及比系数 树莓需水高峰期一年内共有2—3次,最大日需水量为40mrm结合祝家地区气候情况和树莓日耗水的实际情况,树莓最大日耗水强度取为:E a=15.84mm/do 1.2灌溉制度的拟定 1.2.1灌水周期的确定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灌溉工程实施后,为了确保树莓能够及时得到灌溉,灌水周期定为:T=2d。 1.2.2灌水定额的计算

T ――灌水周期,d ; E a ――耗水强度,mm/c ; n ――微灌水利用系数。 将T=2,E a =15.84,n =0.9,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m =35.2mm 1.3、灌溉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 1.3.1 设计土壤湿润比: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103— 95,设计 湿润比取60% 1.3.2 设计灌水均匀度为 85浓上。 1.3.3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103-95,滴灌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 1.3.4灌水器采用管上式补偿性小管出流。支管采用每一行树莓铺设一 条支管,通 过分流管向树莓灌溉,分流管采用 FJY-4型,稳流器采用 FJY-10型,分流管间距 0.6m ,设计流量为 q d =10L/h ,工作压力范围 0.10-0.35Mp a ,设计工作压力 h d =0.15-0.25 Mp a 。 1.4工作流程及管道布臵 干管垂直树行铺设,水由水泵引入干管,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支管, 在每行树莓根部外30cm 平行树莓铺设支管,沿支管每 60厘米铺设一 条分流管,每条分流管与一套 10L 的稳流器连接,交替灌溉树莓,既稳 定压力又使灌溉均匀且能达到灌溉强度。 支管最大铺设长度180米,管 径分别为主管63mm 支管32mm 25mm 具体管道布臵见图1-1。 式中:m m =(T x E a )/ n 设计灌水定额,mm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前言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北方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干旱频繁,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多年来,各地围绕发展节水灌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东北三省和某区(以下简称四省区),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节水增产的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四省区党委、政府相继做出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决定,组织编制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计划。黑龙江、吉林省委、省政府专门致函国务院领导,表达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粮食

稳定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为支持四省区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四省区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四省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是春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粮食生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为此,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更大规模的灌溉面积,是充分发挥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财政部经商水利部、农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建议结合四省区的规划目标和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更好地指导四省区实施

项目初步设计及其具体内容

项目初步设计及其具体内容(范例) 项目初步设计封面: 封面要求如下: 项目名称: 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章): 项目负责人: 项目监管责任人:(一般为厅相关业务单位负责人)项目法人代表及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建设期限: 编写单位(章)、人员及联系电话: 编写时间: 二.格式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 包括项目建设背景、目标和任务,设计依据,设计范围等。 第二章总平面布置 包括项目总图布置和总图主要技术指标等。 第三章设计内容 (即:主要建设内容)第四章工艺设计 1、工艺技术方案 (1)拟建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或路线。

(2)拟建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3)编制工艺流程框图、各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或说明。 (4)阐述所选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及经济实用性。 2、设备方案: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选择配置相应的仪器 设备,阐述拟选工艺设备和附属配套设备的依据和理由,并编制仪器 设备清单,将已有和新增分别列表;仪器设备清单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等。 第五章建筑、结构设计 (含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设计范围、设计内容等)。 第六章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 第七章电气设计 含供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等。 第八章农业生产措施及基础设施设计 含田间工程、育秧大棚、网室、附属工程设计及田间耕作机械选型说明。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设计。 1、对于有污染的项目,要提出具体处理技术方案及措施,污染物处理后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2、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加工项目要对有可能发生威胁人身、生

产设施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描述。 第十章工程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1、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内容。包括估算说明和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 投资估算表、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的编制。 (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要分别对总投资估算、单项工程投资 估算表和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中的工程量核定、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 (仪器设备指规格)、单价(或单位工程造价)及各种税费费率的取 值依据和理由做逐一说明。 (3)编制投资估算表。 1)总投资估算表:按工程建设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三 项合计为项目建设总投资(或称固定资产总投资)。 2)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按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凡单独设计、 单独 独立发挥作用的单体工程(如独立建设的科研实验楼、库房、 温室、渠 系、打井等),均应编制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土建 田间工程、 配套工程等估算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单位、工程 单价、合价。 3)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根据仪器设备清单编制仪器设备投资 估算表,按实验室仪器设备、农机具、其他设备(主要指通用设备、 家具及其他设备)分列。仪器设备估算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 位、数量、单价、合价。 (4)投资估算依据。 1)采用当地或行业部门现行的土建、水利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概 算定额的,但要说明这些指标或定额的颁布部门及颁布时间。 以主管 部门有关项目投资估算编制要求文件为依据的,说明文件名称与文 号。 2)工程量与仪器设备数量以建设方案确定的数额为准, 算方法与施工、 工程、 但应对计

最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1 目录 2 3 第一章综合说明 (5) 4 1.1项目概述 (5) 5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及水平年 (5) 6 1.3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6) 7 1.4效益 (7) 8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8) 9 1.6工程布局及建筑物 (8) 10 1.7施工组织设计 (8) 11 1.8经济评价 (9) 12 第二章基本情况 (9) 13 2.1自然概况 (9) 14 2.2社会经济情况 (11) 15 2.3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1) 16 2.4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11) 17 2.5存在问题 (11) 18 2.6施工条件 (12) 1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12) 20 21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22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 23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5) 24 4.1水源基本情况 (15) 25 4.2灌溉水利用系数 (15) 26 4.3项目区典型种植设计 (16) 27 4.4灌溉制度 (16) 28 4.5灌溉需水量确定 (16) 29 4.6水量平衡分析 (17) 第五章滴灌工程设计 (17) 30 31 5.1指导思想 (17) 32 5.2设计原则 (17) 33 5.3工程设计技术依据 (18) 34 5.4设计标准 (18) 35 5.5滴灌系统设计 (19)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32) 36 37 6.1施工条件 (32) 38 6.2管道工程施工 (32) 6.3施工进度工期 (43) 39 40 第七章投资预算 (44) 41 7.1编制原则 (44) 7.2编制依据 (44) 42 43 7.3投资预算 (44)

节水灌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能灌溉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主要建设任务是灌溉渝北区茨竹镇蓝莓种植园,设计灌溉面积为500亩,其中A区灌溉面积280亩,B区灌溉面积220亩,主要灌溉方式为滴灌,灌溉水源主要为项目区内部的山坪塘。通过合理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网建设,使项目区灌溉有保证,达到有计划用水、调水、节水的目的,实现田间高效节水灌溉。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及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 (2)《重庆市渝北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十三五”规划》 (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4)《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6)《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 (7)《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 (8)《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9)《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 (10)《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236-1999 (11)《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12)《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T207-98; (1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0等。 (7)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 三、施工内容、规模 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主要涉及茨竹镇1个镇街,本工程项目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总设计灌溉面积为500亩,属Ⅴ等小(2)型灌溉工程。

2、施工布局 渝北区茨竹镇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建设布局设计主要包括首部枢纽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及附属设施。 本工程项目区水源利用各区附近河流、水库、山坪塘,水源点高程满足设计灌溉压力需求时,采用自流灌溉的方式将水输送至田间,当水源点高程无法满足设计灌溉压力需求时,采用加压泵站将水输送至高位水池,再从高位水池自流灌溉或者通过泵站直接将水输送至灌区田间。管灌区水质符合灌溉用水水质要求,可不进行过滤处理。喷灌区在首部枢纽内设施肥罐以便于施肥,设过滤器对水质进行过滤处理,以防灌水器堵塞影响使用年限。 输配水工程主要采用有压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至高位水池以及将水从高位水池输送至田间地块。输配水管道采用PE管,埋地铺设,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70cm。管道沿线在极高点设置进排气阀,在极低点设排水放空阀。 田间管网结合实际地形布置,满足灌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短管线,且尽量减少管道穿越道路及渠道,由于田间灌溉沿用原管道系统,因此本次设计只需更换水泵及其配套设备,过滤系统并铺设主管道。 附属设备主要包括控制阀门、进排气阀、排水设备和水表等设备。为控制水流、分配流量,管网系统中需要设置闸阀来截断水流,以闸阀的开启度来控制流量的分配大小;为防止突然关闭管道产生水锤,导致管道产生负压而变形、弯曲、破裂、吸扁等现象,在管道系统首部或适当位置安装进排气阀设备;为便于实行科学灌溉和水费征收,在管网合适位置安装水表。阀门及水表等设备均置于阀门井中。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编制说明 第一节编制说明 一、依据*********的*******建设项目(高效节水灌溉)施工、监理项目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 二、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颁发的规范、规程、标准。 三、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四、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长期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五、工程名称:*********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项目(高效节水灌溉)施工、监理项目 六、工程地址:******** 七、工期要求:90日历天 八、质量要求:合格 九、项目内容:管灌PVC-U购置安装(以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为准)。 第二节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 一、施工部署原则 围绕本工程所具有的特点、重点及其它施工关键点,并且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有针对性的科学组织施工管理。 (一)施工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包括施工的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等内容,它们之间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贯穿在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我单位针对本工程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社会影响性,对项目建设的各项管理目标做出如下承诺:1)质量目标

按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招标文件要求,保证本项目施工全部达到合格。 2)工程进度目标 通过采用先进、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法和严格的施工管理,优化劳动力、材料、机具等各项资源的配置,工程施工总工期目标控制在90日历天以内。 3)安全目标 杜绝死亡、重伤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3‰以下。 4)现场文明施工目标 遵循ISO标准,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5)环境保护目标 控制环境污染、噪音污染、保持场地清洁;创造绿色环境、建设绿色工程。 (二)施工总承包组织机构设置 本工程是田间工程,具有社会影响大、覆盖范围广、施工协调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若我单位有幸中标,将迅速组建“施工项目部”,代表我单位履行施工合同,承担施工任务。该项目经理作为我单位法人代表的授权人,负责指导、协调工程的施工生产。 鉴于本工程的重要性,我单位将派遣具有多年类似工程经验的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全面工作,对本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全面负责。项目部总工程师也长期担任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同样由具有类似建设施工管理经验及优秀科技骨干担任,全面负责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部按照项目施工原则组织施工。各专业施工作业队根据工程需要进场、撤场,在工期安排上服从项目部统一安排;在技术质量上接受项目部总工程师和技术、质量部的协调、管理。 (三)项目部管理部门职责 1)指挥决策层 公司领导是项目施工宏观决策和保障机构,对项目施工所需要的人员、机械、材料、资金等进行统一协调和调配,为项目提供可靠的保障。 工程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工程设计费收费标准

工程设计费收费标准 1.0.1 工程设计收费是指设计人根据发包人的委托,提供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施工图预算文件、竣工图文件等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1.0.2工程设计收费采取按照建设项目单项工程概算投资额分档定额计费方法计算 收费。 铁道工程设计收费计算方法,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章中规定。 1.0.3 工程设计收费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工程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1±浮动幅度值) 2、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基本设计收费+其他设计收费 3、基本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1.0.4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 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是按照本收费标准计算出的工程设计基准收费额,发包人和设计人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工程设计收费合同额。 1.0.5基本设计收费 基本设计收费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收取的费用,并相应提供设计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设计技术问题、参加试车考核和竣工验收等服务。 1.0.6其他设计收费 其他设计收费是指根据工程设计实际需要或者发包人要求提供相关服务收取的费用,包括总体设计费、主体设计协调费、采用标准设计和复用设计费、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竣工图编制费等。 1.0.7 工程设计收费基价 工程设计收费基价是完成基本服务的价格。工程设计收费基价在《工程设计收费基价表》(附表一)中查找确定,计费额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工程设计收费基价。 1.0.8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 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为经过批准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与工器具购置费和联合试运转费之和。 工程中有利用原有设备的,以签订工程设计合同时同类设备的当期价格作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工程中有缓配设备,但按照合同要求以既配设备进行工程设计并达到设备安装和工艺条件的,以既配设备的当期价格作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工程中有引进设备的,按照购进设备的离岸价折换成人民币作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 1.0.9工程设计收费调整系数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调整系数包括: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和附加调整系数。 1、专业调整系数是对不同专业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计算工程设计收费时,专业调整系数在《工程设计收费专业调整系数表》(附表二)中查找确定。

某水库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2) 1.1 工程概况 (2) 1.2 对外交通条件 (2) 1.3 合同项目和工作围 (2) 1.4 临时工程 (3) 1.5 施工工期 (3)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 (4) 2.1 临时房屋、仓库 (4) 2.2 机械设备及材料堆存 (4) 2.3 水电 (5) 2.4 施工道路 (5) 2.5 预制场 (5) 3 施工总进度控制 (6) 3.1 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6) 3.2 总进度说明 (6) 4、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8) 4.1 其主要工程量 (8) 4.2 半成品的制备及砂、石备料 (12) 4.3 渠道防渗工程施工 (17) 4.4 水泥类预制砼管道安装工程施工 (19) 5、施工组织管理 (21)

1 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1.1 工程概况 三溪口水库是××县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于1959年动工兴建,1962年年建成,集雨面积14km2,总库容1161万m3,正常库容829万m3,农业灌溉受益区为两镇11个村共1.1万亩耕地,人畜饮水供应祥谦、尚干、青口三镇,约10万人口。祥谦地区(详谦、青口、尚干三镇)地处闽江下游乌龙江南岸,福厦公路南北纵贯全境。它是××县最大的一片平原,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地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通信便捷,是外商云集的投资开发区。三溪口水库担负着本地区的灌溉和人畜供水的两大重任,其水库灌区高干渠长12.65km(其中总干渠长3.6km),低干渠长4.3km。 1.2 对外交通条件 三溪口水库灌区现有公路可以通车,在灌区改造配套建设时,运输各种建材交通十分便利。 1.3 合同项目和工作围 (一)干渠防渗工程:即总干渠桩号从1+565~3+577,总长2012m,进行两边坡和渠底防渗加固; (二)暗灌工程:

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的涵义

中药材高效节水示推广技术 什么是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 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中药材需水,以获取中药材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一、中药材高效节水示推广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用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比例很低,尤其喷、微灌面积在中药材上的运用就不言而喻;节水灌溉设备质量差、配套水平低,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不健全;另外,全国有效灌溉面积95%以上的地面灌溉普遍存在着土地平整精度差、田间工程不配套、管理粗放的问题;其次,四是灌溉用水管理技术落后,信息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中药材灌溉上的运用就更加少之又少。 二、我国中药材高效节水示推广发展情况 我国近年来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的基本思路是,以提高中药材生产水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增强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综合能力为重点,针对不同类型区域、不同土壤,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种形式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走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道路,实现农业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推广应用了以下技术措施:雨水积蓄利用技术、田间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耕作与保墒技术、节水抗旱

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土壤地力墒情监测与信息管理技术。 三、国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美国新增灌溉面积2亿亩,其中喷灌面积占50%;在此期间,前联新增灌溉面积的70%采用喷灌。以色列在推广喷、微灌技术的过程中,研制出多种灌溉兼施肥设备,使肥料与灌溉水混合使用,实现了节水、增产、优质的统一。目前国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 日本早在60年代初,就在旱地灌溉系统中用管道取代斗、农明渠;70年代末又开始用大口径管道取代输水干渠;到80年代中期,日本新建灌溉渠系的大部分都采用管道化。美国约有一半的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输水。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土地平整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这是一项“傻瓜式”的高新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设备由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控制器、平地铲运设备等四部分构成。激光发射装置被水平安装在矗立于田间的三角支架上,它产生的激光光束被高速旋转的棱镜反射,在田间上方产生一个激光平面,该平面作为平地作业的基准面。激光接收装置则垂直安装在平地铲运设备桅杆上。平地作业时,

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 1.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 1.1.2项目承担设计单位 1.2项目建设的依据 《**区****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批复文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50363-200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 《微灌工程技术规》(GB/T 50485-2009 );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20203);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DB11/T 557-2008 《机井技术规》(SL256-200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 《**市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 其他相关规、文件及技术参考文件 《**市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1.3项目建设地点、容与规模 1.3.1总体情况 工程项目位于**市**区***镇、***镇、***镇、***镇、***镇5个镇和***农场。共涉及24个行政村,37块地块,共计面积8162亩,其中果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4346亩,喷灌面积128亩,微灌面积3688亩,其中果树小管出流灌溉2880亩、设施农业微灌808亩。 1.3.2建设容和规模 本项目共需打井11眼,其中新增水源井6眼、更新水源井5眼。建设水源井泵房14座,包括更换深井潜水泵及泵房配套机电设施。 建设阀门井490座,泄水井452座,铺设PVC-U管道138.799km,铺设PE管233.026km,铺设滴灌带199.498km. 建设蓄水池2座,总容积6400m3。 工程建设容和建设规模见表1-3、1-4

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项目工程设计方案 (一)计算工程量 通常可以利用工程预算中的工程量。工程量计算准确,才能保证劳动力和资源需要量计算的正确和分层分段流水作业的合理组织,故工程必须根据图纸和较为准确的定额资料进行计算。如工程的分层段按流水作业方法施工时,工程量也应相应的分层分段计算。 (二)确定施工方案 如果施工组织总设计已有原则规定,则该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具体化,否则应全面加以考虑。需要特别加以研究的是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因为它对整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段的划分,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三)组织流水作业,排定施工进度 根据流水作业的基本原理,按照工期要求、工作面的情况、工程结构对分层分段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组织流水作业,决定劳动力和机械的具体需要量以及各工序的作业时间,编制网络计划,并按工作日排出施工进度。 (四)计算各种资源的需要量和确定供应计划 依据采用的劳动定额和工程量及进度可以决定劳动量(以工日为单位)和每日的工人需要量。依据有关定额和工程量及进度,就可以计算确定材料和加工预制品的主要种类和数量及其供应计划。 (五)平衡劳动力、材料物资和施工机械的需要量并修正进度计划 根据对劳动力和材料物资的计算就可绘制出相应的曲线以检查其平衡状况。如果发现有过大的高峰或低谷,即应将进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使其尽可能趋于平衡,以便使劳动力的利用和物资的供应更为合理。 (六)设计施工平面图 施工平面图应使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合理、互不干扰,能加快施工进度。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方法 (一)施工方案的制订原则和内容 1.施工方案制订的原则 (1)制订方案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能性。制订方案在资源、技术上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当时已有的条件或在一定时间能争取到的条件相吻合,否则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只有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量求其先进和快速。 (2)满足合同要求的工期,就是按工期要求投入生产,交付使用,发挥技资效益,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必须保证在竣工时间上符合合同的要求,并能争取提前完成。为此,在施工组织上要统筹安排,均衡施工,在技术上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新材料,在管理上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3)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要求质量第一,保证施工安全是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制订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并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使方案完全符合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的要求。 (4)在合同价控制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使方案更加经济合理,增加施工生产的盈利。从施工成本的直接费(人工、材料、机具、设备、周转性材料等)和间接费中找出节约的途径,采取措施控制直接消耗,减少非生产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