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画作赏析

莫奈画作赏析
莫奈画作赏析

温暖的色彩

——克劳德·莫奈画作赏析鱼覯云于水,浮云是幻影,空影亦真实之水。鸟遘水在天,碧水漾涟漪,碧色乃虚空青天。初次相见,是在一并不浪漫的小店,你的影子静立于货架之上。我凝望你,慨然。你的色彩似乎是光,那样轻柔地洒满我的心,填满其中的空隙。一个冰蓝色的我,渐就变作了一个金黄色的我。

何以诉衷情?妄作一纸寄。从不疑,只将心神交付。犹记得,那些个清晨午后,同挚友共论。她偏爱梵高而我心悦于你,我们谈及你们的同与异,谈及你们的风格,带给人的感受。综道梵高是充满棱角的激烈高吭,而你是细雨轻风的包容温和。梵高的色彩中是挣扎与跳脱,震撼与颤动;你的色彩中是安宁与祥和,和谐与生动。然而,将你们相提并论的人从不只我们二人。时常见,网络中、身边的,激烈辩驳甚至于对骂,只为证明谁更优秀,更能够代表印象派,实叫人无奈至极。

一直以为这喜欢是心底的真,无需怀疑也不必遮掩,然而却有人蓦地提出质疑。他问我,你喜欢莫奈,是喜欢他的什么呢?是喜欢具体哪一幅画呢?为什么喜欢呢?我答不出来,只能诺诺地说,就是爱那种感觉,每一幅我都爱。说到哪一幅,我更加答不上来了,却因为从前看画看图,只感到喜欢了,却从未追究过画的名字。于是他问,是喜欢《日出·印象》么?这幅画如此有名,高中历史课本也曾提到,但我并不记得这个名字是哪一幅,只凭感觉以为是曾看过的那幅开满了向日葵的蓝天与金黄,毕竟看到这幅画就让我想起了阳光啊,于是我答“是的,我喜欢这幅画。”他更加不屑了,只以为我是单凭名气喜欢罢了,什么都不了解什么都不知,不肯再多说了。我无法辩解,只能心底委屈,让泪水把枕头沁湿。多年了啊,居然又一次让泪水沁湿了枕头呢。确实,莫奈你不是我唯一喜欢的画家,我不知道你生于哪年卒于哪月,生平经历、家庭关系一概不知,也不知道你画了多少画,哪些画有什么地位,用了什么手法,甚至于,我连最爱的那几幅你的画的名字都不知道。除了你叫作莫奈,是我喜欢的画家这件事以外,我竟一概不知了。这样的我,同那个男生长发及腰、女生头可鉴人时代出身的艺术生,有什么可比性呢?但喜欢,为何一定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呢?喜欢不本就是没

有道理,以心为本的么?

漫说了一席欢喜烦忧,不若就此深入,细细地了解罢,虽问心无愧,也算是合了这喜爱之名。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虽并非鼻祖,但也是创始人之一了,因而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先说说我喜欢的几幅作品罢。《野罂粟》中,绘了大片的罂粟花海,却并不让人觉得这鲜红的花朵妖艳,可以说这样一幅很可能会显得艳丽的场景,在莫奈的笔下仍是平和而贴近“生”的。让人惊讶于画中的天空,蓝得纯粹、彻底。让人惊讶于那些罂粟花,漫山遍野的希望,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宁静而美好,让人感受到肆意而灿烂,感受到旷远,仿佛安静的能听见风的声音,可以闻到风中的花香,能感觉到风拂过脸庞,浓浓的恬静美好。莫奈第一次参加印象派展览的作品,就是这幅以爱妻和儿子尚在阿尔让特依草地里散步的姿态为主题的《野罂粟》。不只是相同两组人物的重复登场,画面左侧颜色鲜明的野罂粟花,根据两个人物的动线,而被画在对角线上的两头,表现出由画面之外延伸进来的深度感。此外,这个部分的鲜明色彩与人物所呈现的动态,恰好与右上的静态形成对比,而小屋的红褐色屋顶,也将前、后景巧妙地连成一体。

《嘉布遣会林荫大道》是我最早接触到的莫奈的作品之一,这是一幅描绘外光的室外作品,光与影对比鲜明,而每一部分都充斥着美。刻意表现出天空、树木、建筑、人物、大气在大自然的光照中呈现出的各种复杂色彩,以变幻的色彩去表达一种真实的印象。林荫大道中局部受光与逆光面的细微变化都和谐自然,最吸引人实现的大概是黄金分割点上的那一棵树了,兼具变得有些暗的金色阳光与比天空深一些的蓝色阴影,与天空交接处的轮廓线更是充斥着一种模糊的美感。引人注意的是在金色阳光中对于阴影的描绘,总所周知黄色的物体是最难把握其阴影的,而莫奈在这幅画中使用橙色来表现阳光直射部分街道的阴影,让光明的感觉更加鲜明了。这也证明从前所知的用绿色来描绘黄色物体阴影的说法并

非绝对。

《圣拉撒路火车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据说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因而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最终绘出这样一幅蒸汽好似花团锦簇一般的美景,叫人一见倾心。纵然,火车本身一直带有一种游历的美感,这幅画中的火车也很美,但全然不同于那蓝色的蒸汽一般美得让人落泪,让这冷冰冰的场景也充斥了温暖。

一幅幅画地看来,三言两语说不尽每一幅画的美,可有一个词却能够概括它们,这似乎也是大多数莫奈迷的共同观点,那就是——温暖。是的,温暖的色彩。正如他的朋友塞尚所说:“莫奈,不过是那对眼睛,但那是一对何等样的眼睛。”

说起莫奈的绘画技法,以“分色”来说,点彩画派即“新印象画派”,亦称“分色主义”,是运用圆点绘画方法作画的画派。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从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理发展而来。点彩画的的核心就是利用了光的混合原理,近看斑驳的各种小色块,在一定距离观察时,自然柔和的混合在一起,产生了比直接颜料混合明度更高,画面更明快,艳丽的色彩。“纯色的魅力”使得画面摆脱了一层蒙胧的灰色。以《睡莲》为例的话,简单说来,兰色睡莲,可以先打底,比如用偏红色的黑底色打底,然后,在上面铺兰色,而且,这层兰色纯度高,明度高,用色厚,色感丰富。没有具体的轮廓,由一块块色斑构成了整幅版面,颜色的改变与深浅的不同营造了强烈的光感和现代话说的那种“小清新”感。

但仅仅是技法,又怎么成就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呢?有人说,比技法更重要的是天赋,我却觉得,有几个人能同梵高一样在画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强烈感情,又有几个人能把风景画出莫奈的那种温暖人心呢?而那温暖,正是我一开始所爱的,所追寻的啊。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让外行也感受到作品的美不才是高明之处吗?岂能单因追逐技法而忽略了艺术因感动他人而成为艺术呢?

不敢说学习莫奈,只能说是看他的画受到的一些启发罢。就基本绘画技法来说,去掉轮廓线,对于阴影的处理上,放弃单纯的黑色,一是采用原本色彩的补色,二是适应环境与绘画主题,若要着重表现光明则应当选取暖色作为阴影。在画面结构方面,应重视黄金分割以及景深感,要素安排写实为次,更重视画面整体协调和主题表现。在光与影的表现方面,同梵高所说“没有黄色,没有橙色,

就没有蓝色。”因而更应重视同时对比,要知道对颜色的感知受环境影响,对环境色的感知也受影响。在背景中重复人物的明暗关系,会使人物和背景有和谐感,削弱空间感,而用纯色和暖色画背景则更能够建立人物与背景的密切关系。强调光线与阴影交汇处的明暗对比则更能创造强光的感觉。

太阳赋予这个世界活力,被阳光照耀的事物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莫奈画中的光感便是太阳的化身,带给画中之物无限活力,隐隐透着一种消灭各种颓废邪恶的积极乐观打不死的小强之态。我们可以把莫奈的画看成一首画作中的欢乐颂,歌颂世界的美好、自由,通俗点说它是不折不扣具有疗伤作用的“治愈系”作品。《艺术通史》说“对一幅影像加以恰当的审视与探索,需要全神投入、潜心冥思,而这种慢节奏的静思与当代都市生活所催生出的浮光掠影式的观看模式完全抵牾”,“以全身心的热情与专注去鉴赏艺术,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将给我们数倍的回报”。

因而,除去这些技法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或许是一双发现美得眼睛和一颗能融入到画中去的心,只有这样,才能绘出那般温暖的色彩吧。

冉一岑

20121201015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