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解读及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批示中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是总书记对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研究一个理论无论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来讲,研究理论的核心著作才能从根本上了解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才能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高校党员,特别是作为一名本科生辅导员,开展好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凝练和体现,学习马克思主席经典原著是加强学生党员理论武装的基础。平日里在开展支部活动时,我们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重实践而轻理论的问题。虽然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但只有对理论本身有准确深入的理解,对其的实践才有意义。考虑到以上因素以及结合本人日常学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与支部同志一同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与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另外如马克思所发表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恩格斯所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初期的经典著作,对于初期的共产主义运动都给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得到了巨大发展。苏联领导人列宁同志,我党领导人毛泽东同

志、邓小平同志等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与本国国情又进一步的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使其更具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原著虽撰写发表已近二百年,但它们揭示的社会矛盾本质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如今看来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它所阐述的社会现象以及对其的思考在今日看来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中有一篇经典原著《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更因为作为毕业班辅导员,近一段时间主要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也产生了很多对如今工作的思考。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在1835年12月撰写的一篇篇幅并不长的文章。文章在基本理论上对青年职业选择的进行了指导并阐述了职业如何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影响,论证了什么样的事业才是最为崇高伟大的职业。

一、职业与理性

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一定不能被热情所冲昏头脑,要理性的分析自己对这个职业的热情。因为热情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既有可能是一个人发自内心对一种事务或从事一样工作最纯真的热爱,也很可能是对伟大的盲目崇拜“伟大的东西是闪光的”,闪光会激发虚荣心,虚荣心容易使人产生热情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热情的东西。青年是人生时代的黄金岁月,他们的内心都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这把火是把那些陈规旧矩烧毁,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他们的内心也有着纯真而宏大的梦想,有时会想着到百慕大三角州探险,有会回想着在茫茫银河去聆听牛郎与织女的浓浓密语,有时也会想到再做传世华佗消除人间苦难。青年的最美好的就在于他拥有这一个美好的梦想,它未曾被社会的尘埃说污染;青年们都有一颗爱憎分明的心,对待社会不公他们咬牙切齿,对待社会贫穷与苦难他们胸怀博爱,对社会名利他们不是趋之若鹭而是保存着他们内心对着这个社会的最初真的原则,对社会的未来他们充满了期待与憧憬。上述的都是青年的感性认识,感性是浪漫而美好的。而缺乏理性的浪漫是空中楼阁,是无法生根与现实的土壤。青年们在保持浪漫主义色彩时更应有理性精神。

在于很多选择就业毕业生的交流中我时常会询问他们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

是什么,很大一部同学说道这是我热爱的职业、是我的理想。这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对于这份职业的热爱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与纯粹的,还是因为单单是因为看到了这个职业背后所谓的“伟大及伟大带来的闪光”这种“闪光”在当今社会可能是高额的薪水、极大的权利、以及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当这些成为了我们在职业选择中所推崇的热爱,那么我们的职业选择就不再是受内心理性的指引,而是由偶然的机会和假象所决定的了。这样的职业选择是很危险的。因为这很可能不是那种可以使我们长期从事并始终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产生厌倦的职业,这种热情在我们初入职场时会给我们产生极大的动力,但是这种“伟大”是高高在上并有些遥不可及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当我们发现这些“伟大”并不是我们所能得到的,我们的愿望并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将失去所谓的热情并变得怨天尤人。

因此在选择职业前不止要看到这个职业的闪光面,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它的苦难及所有要素。在青年这个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时期,热血蓬勃的青年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个人的能力也许也没有明确的判断,此时能保证一颗理性的内心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了解到所有之后仍然对职业充满热爱,那时候这才是理智的才找到了真正适合我们的职业。

二、职业选择与自身条件

另外在选择职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与个人能力。职业并不分高尚与低贱,选择职业时我们更应该注重职业所需的特性与本人特点是否贴切。一旦职业要求与个人特点,及时我们千方百计的进入这个行业之后的职业生涯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因此选择一份与自身条件相符的职业是我们选择职业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我们都听过一句俗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事实正是如此。不同于学生时代,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异常艰苦而需要更强毅力的人生过程。很多我们看似外表光鲜的工作,其背后都是要付出外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牺牲。这种工作强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及后天培养而并不是从事该行业后的锻炼,否则我们的职业生涯会演变成无休止的“精神原则与肉体原则的不幸的斗争”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两败俱伤。在身体条件满足

的时候我们还要科学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盲目自信的选择了一份我们并不能很好胜任的工作,这会造成我们的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这时,自尊心很强的我们,即使在别人并没有埋怨指责我们的时候,自己就会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并进一步演变成自卑,自卑莫过于人生中最可怕的情感,“自卑是一条毒蛇,它无尽无休的搅扰、啃噬我们的胸膛,吮吸我们心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因此对自己各方面客观的自我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三、职业与责任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正如毛泽东在访苏期间对留学生说的那样:“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当终究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的就业考虑会直接的影响,社会在日后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都对上述条件有了客观的评价之后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份让我们变的崇高的对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职业。而什么样的职业是会让人更为崇高的职业呢,马克思指出,崇高的职业应能使“人类的幸福与我们自身的完美结合”。为了论述上述论断,马克思在历史、经验中找到了支撑观点的根据,“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 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不仅如此, 马克思对于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有独特的领会与理解, 同时马克思把这些为人所倾其一生所追求的“人类的幸福”这一理想变成了自己整个职业、事业乃至生命的动力。马克思曾地指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那么, 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尽管《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中提出的思想还很不成熟, 带着极为浓厚的抽象人本主义色彩, 其现实背景也过于理想化稍显空洞, 但于段段文字中表达出了马

克思为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深刻认知与自豪感,以及他本人对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正是有了这一理想, 才有他对自己事业的坚定与热爱。面对各种艰难困苦, 他以巨大的毅力用40 年时间完成《资本论》, 系统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与矛盾,指出了人类解放的必然性。正是有了这一理想, 马克思投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 指出共产主义既有经济运动的客观条件更有无产阶级这一最革命的主体力量, 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与道路。

现实中很多人的职业并不能使二者和谐统一,而是通过剥夺,压榨多数人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完美,这种职业显然是不崇高的。只有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与自身的发展与进步集合起来的人才能称作为崇高与伟大,才能被人类历史所铭记。而作为新时代学生,作为致力于成为未来社会领军与领导人才,结合时代就应该将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单单是指进入国家机关,投身国防等等狭义的为国家服务,而是可以体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现如今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于社会的各行各业,而在每个行业上从事的工作都可以是为实现全社会全民族的理想而服务的。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清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承担这些角色背后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就是在将个人的发展与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相结合,就是在实现中国梦,我们的人生就会因此变得崇高而充满意义。

因此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对当今社会的个人发展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一名青年学习认真研读,并作为个人未来发展的有益指导。同时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该文也对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深刻指导。针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对青年在就业中所应考虑的问题,总结个人的工作经验,我们发现现阶段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其中一点是现阶段高校毕业生中,缺少对社会上职业的认知。这种状态主要表现为毕业生在自主择业时显得十分盲目,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楚,对社会上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这直接造成了一部分高校学生在找工作是抱着试着找的态度,一旦有岗位的录用通知经过简单的评估便确定了这份工作,结果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工作时间并不长的情况下辞去了工作,有些人选

择继续深造有些人选择其他职业。我们知道职业生涯的初期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上述情况造成的损失不可谓不大。

另外一点是面对当今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压力,大部分毕业生的择业目标放在了薪水高低、是否解决户口等十分现实问题上。而对于职业的未来发展,作为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考虑不多。由此产生了学生就业方向过于集中,某些短期热门行业以及城市的求职者过于集中,而另外一部分国家发展需要的行业或未来有很好前景的行业选择毕业生资源有限的问题,也是造成了现阶段就业压力大的一部分原因。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社会大环境影响是一方面,例外高校作为学生走入社会前的最后课堂也应把开展对学生的就业引导放在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大学的开放式教育区别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方式,学生的自主选择机会增多的同时,大部分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提高,依然按照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的度过大学四年生活,很难做到在大学阶段个性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自主获取信息能力不强,进而了学生在学校中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为打破这种壁垒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推动以及引导,首先从主动鼓励、推动学生走入社会接触社会,同时可以将校友合作企业等校方资源引入学校并更多的面向学生。让学生确切的了解真实的社会情况,以及各行各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在为学生打开视野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自主获取信息能力,寻找社会上的机遇,找到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让高校成为真正的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领军领导人才的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