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温病学试题(库)

2018温病学试题(库)
2018温病学试题(库)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20.下列哪项不属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伤人急速,经犯阳胆

B.暑胜酷烈,伤气耗津

C.易伤脾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D.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E.易于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20.湿热病邪致病是: A

A.起病徐慢,化热转化较慢

B.直中心包,易闭窍动风

C.伤人急速,经犯阳明

D.首先犯肺,伤外伤上

E.攻窜流走,毐瘀互结

21.湿热病邪致病后常见为: D

A.一表即解

B.一清而愈

C.较快消退

D.病程较长难于速祛

E.传变较快,变化迅速

22.最早以”卫气营血”作为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家是: D

A.吴又可

B.王孟英

C.吴鞠通

D.叶天士

E.薛生白

23.最早记载”三焦”概念的古典医家是: B

A.(温病条辨)

B.(黄帝经)

C.(千金要方)

D.(外台秘耍)

E.(伤寒杂病论)

24.温病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

A.发热,征恶风寒,口征渴

B.发热不恶寒,口渴

C.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

D.寒热往来,呕恶不食,舌红

E.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干红

25.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 C

A.气分

B.卫分

C.气营

D.营分

E.血分

26.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D

A.身热躁扰

B.昏狂谵语

C.斑疹隐隐

D.吐血衄血

E.舌质红降

27.下列哪一种热型不属气分证发热? C

A.壮热不己

B.身热不扬

C.灼热夜甚

D.日哺潮热

E.寒热起伏

28.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头痛,舌红苔黄,尿赤,脉滑数,属于: B

A.卫分证

B.气分同病

C.气分证

D.卫苔同病

E.气营两燔

29.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C

A.身热口苦而渴,舌红苔黄

B.壮热心烦

C.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D.身热烦

渴,咳喘,舌红苔黄 E.身热心烦,懊侬不安苔薄黄

30.在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中,与血分证有一定关系的三焦脏腑是: B

A.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

B.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

C.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

D.手阳明大肠和足少阳胆

A.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

31.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揭示的是: C

A.病变部位和脏腑

B.病变性质和轻重

C.变病层次和围

A.病变虚实和盛衰 E.病变表里与定位

32.三焦辨证主要揭示的是: B

A.变病层次和围

B.病变部位和脏腑

C.病变表里与虚实

D.病变邪正和盛衰

E.病变性质和轻重

33.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 C

A.阳明腑实证

B.胃阴大伤

C.肾阴耗竭

D.阳阳腑空兼阴亏

E.阳明腑实兼气阴两亏

34.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B

A.胃火冲激

B.肾阴枯涸

C.肾火上炎

D.胃热津伤

E.肺胃阴伤

35.温病热在营血,中挟痰湿秽浊之气,其舌苔为: D

A.舌紫晦而干

B.舌红降苔苔腻 C舌紫绛白苔满布

D.绛舌上罩粒粘腻苔垢

E.以上都不是

36.舌绛光亮如镜见于: B

A.心火炽盛

B.胃阴衰亡

C.热入心包

D.肾阴耗竭

E.营阴耗伤

37.胃气哀败的舌象为: D

A.舌绛光亮如镜

B.舌绛不鲜,干枯而萎

C.白砂苔

D.白霉苔

E.灰腻苔

38.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大伤的舌像是: D

A.苔色老黄焦躁起刺

B.苔黄干燥

C.苔灰干燥

D.白砂苔

E.苔白如碱状

39.白霉苔的病机是: D

A.胃热灼津

B.阳明腑实

C.胃阴衰亡

D.胃气衰败

E.肾阴耗竭

40.温病战汗的表现多为: D

A.壮热,烦渴,脉洪大伴大汗出

B.气短神疲,舌红无津伴大汗淋漓

C.肢厥面白,脉微舌淡伴冷气淋漓

D.全身战粟,继之热甚并见全身大汗

E.时有汗出,汗出热咸,继而复热

41.斑疹色黑而隐隐,四旁色赤表示: D

A.热毒轻浅,气血充盈

B.血热炽盛,气血受劫

C.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D.火郁伏,气血尚活

E.元气哀败,热毒锢结

42.下列哪一项不是温病中的厥脱? C

A.热厥

B.寒厥

C.蛔厥

D.阴厥

E.阳脱

43下列哪项不是风温诊断要点?(D)

A 发生于春、冬两季的外感热病

B发病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C继则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症状

D病变中易见斑疹,痉厥,虚风动症。

后期多致肺胃阴伤

44下列哪项不是风温诊断要点?(D)

A 发生于春、冬两季的外感热病

B发病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C继则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症状

D病变中易见斑疹,痉厥,虚风动症。

后期多致肺胃阴伤

45身热,汗出,烦渴,胸闷痛,舌红苔黄,痰黄,脉滑数,治宜:(C )

A小陷胸汤加枳实 B白虎汤加瓜蒌皮

C麻杏石甘汤 D桑菊饮加石膏

E银翘散加桔梗

46症见身热,汗出,烦渴,咳嗽微喘,胸闷痛,痰粘不爽,舌红苔黄,脉数,宜选用何法治疗?(D)

A宣肺化痰止咳 B清热化痰

C清热止咳 D清热宣肺

E降逆平喘

47宣白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D)

A 薄荷,大黄,芒硝,甘草

B大黄,芒硝,杏仁,竹叶

C麻黄,杏仁,大黄,芒硝

D石膏,大黄,杏仁,瓜蒌

E麻黄,石膏,大黄,甘草

48风温,肺热移肠的大便性状是(C)

A纯利恶臭稀水,肛门灼热 B便溏

C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D下利粘垢不爽

E泻泄稀便

49身热下利,肛门灼热,苔黄脉数,治宜选用(B)

A黄芩汤 B根芩连汤

C枳实导滞汤 D调胃承气汤

E以上都不是

50下列哪一项不属“热炽阳明证”的围?(D)

A 壮热 B汗出 C渴饮 D舌红少苔 E脉洪大

51下列哪一项不是春温的特点?(D)

A.发病急骤

B变化较快

C病情较重

D初起以肺卫证候为主

E多发于春季

52下列春温辨治方法哪项不妥?(B)

A初起兼有表邪者,治宜清解里热,佐以疏表透邪

B若初起热在气分,治以辛寒清气

C若热在营分,则予清营解毒,迫热外出

D若热盛动血,迫血妄行,治宜清热凉血解毒

E一旦邪陷正衰,导致亡阳虚脱,急当扶正固脱

53身热头痛恶寒无汗,口苦心烦,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E)

A银翘散加生地、麦冬、丹皮、赤芍

B清营汤加豆豉、薄荷、牛子

C银翘散加杏仁、滑石、苡仁、通草

D黄芩汤加竹叶、滑石

E黄芩汤加根、蝉衣、薄荷

54春温、热郁胆腑,因胆热炽盛,上逆犯胃,出现呕吐如喷,其治疗选下列哪一处方最佳(B)

A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加半夏、生

B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加龙胆草、黄连、竹茹、代赭石

C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加藿香、竹茹

D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加代赭石、佩兰

E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加叶、黄连

55春温,表寒里热证,选用下列哪一方剂治疗?(D)

A大柴胡汤

B白虎汤加荆芥,防风

C新加香薷饮

D増损双解散

E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56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咳嗽,口渴,肌肤斑疹隐隐,心烦躁扰,甚或有谵语,舌绛苔白黄相兼,脉象弦紧,治宜(D)

A甘露消毒丹

B清营汤

C黄芩汤加根,蝉蜕,薄荷

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57春温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甚或吐衄,舌绛苔黄,脉数,治宜(D)

A白虎汤

B竹叶石膏汤

C黄连解毒汤

D加减玉女煎

E犀角地黄汤

58患者,男,14岁,谷雨季节外出游览,当晚发病,身热恶寒,头痛少汗,咳嗽,口苦而渴,心烦,曾服解表止咳等药,翌日病情加重,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斑疹隐隐,舌绛苔黄,脉数。诊断(病名,病机)应为(D)

A风温(肺热发疹)

B风温(热在阳明)

C春温(热在营分)

D春温(气营两燔)

E暑温(热入血分)

59暑温病的基本治则是(D)

A.清热生津

B.清热益气生津

C.清暑凉营

D.清暑泄热

E.以上都不是

60暑温初起的治法多是(B)

A.解表法

B.清气法

C.开窍法

D.化湿法

E.凉血法

61壮热面赤,背微恶寒,头痛头晕,心烦气粗,汗多口渴,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芤,治宜(B)

A.白虎加苍术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白虎汤加金银花、鲜石斛、芦根

D.王氏清暑益气汤

E.竹叶石膏汤

62暑温,身热息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其病机是(B)

A.暑热亢盛,津气受伤未甚

B.暑热未退,津气俱伤

C.暑热虽去,津气欲脱

D.阳明暑热,太阴湿困

E.以上都不是

63身热,烦渴,自汗,神疲,肢倦,尿黄,舌红,苔黄燥,脉虚无力,治宜(C)

A.白虎加人参汤

B.连梅汤

C.王氏清暑益气汤

D.生脉散

E.以上都不是

64暑温,证见身热息高,心烦溺赤,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其药选(B)

A.人参、麦冬、五味子

B.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

C.人参、麦冬、石斛、木瓜、生甘草、生谷芽、鲜莲子

D.人参、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E.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麦冬

65患儿,女,6岁,于7月26日入院,初起头痛,发热,嗜睡,第2天昏睡不醒,发热40.8度,面色红赤,目睛上视,四肢抽搐,汗出,舌红赤少苔,脉弦数,其诊断和辨证为(E)

A.暑温病(暑入阳明,热盛动风)

B.暑温病(暑入心包)

C.暑温病(肝经热盛动风)

D.暑温病(暑邪猝中心包)

E.暑温病(暑入心营,热盛动风)

66暑温,病久不解,低热不退,心悸烦躁,手足颤动,神情呆钝,默默不语,甚则痴呆,失语,失明,耳聋,手足拘挛,肢体强直,其药为(D)

A.生鳖甲、生龟板、生牡蛎、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

麻仁

B.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青蒿

C.生鳖甲、生龟板、生牡蛎、生白芍、阿胶、干地黄、麻仁、五味子、

麦冬、炙甘草、鸡子黄

D.醋炒鳖甲、醋地鳖虫。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

E.羚羊角、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茯神木、白芍、生甘草、

鲜竹茹、紫雪丹

67壮热,汗出,面赤恶热,气粗息促,肢体酸楚,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脘痞呕恶,舌红赤,苔黄腻,脉洪大,治宜(B)

A白虎加苍术汤

B苍术白虎汤加减

C苓桂术甘汤

D三石汤

E王氏连朴饮

68暑湿困阻中焦的治则是(E)

A.芳香辟秽,化湿涤浊

B芳香辟秽,清热涤暑

C芳香化湿,清暑辟秽

D辛开苦降,清化湿热

E清暑化湿

69下述哪项不是湿温初起三禁忌证?(B)

A.辛温发汗

B.芳香

C.苦寒攻下

D.滋补阴液

E.以上都不是

70证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明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缓,宜选用(B)

A.化湿清热

B.芳香

C.疏邪透达

D.清气化湿

E.燥湿化浊

71证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

苔白厚腻浊,病机为(B)

A邪遏卫气(湿重于热)

B.湿热秽浊郁伏膜原,阻遏阳气

C湿浊困阻中焦

D湿邪久恋,损伤阳气

E以上都不是

72湿温,证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

舌苔白厚腻浊,脉缓,其治疗方剂是(D)

A.藿朴夏苓汤

B.三仁汤

C.蒿芩清胆汤

D.雷氏宣透膜原法

E.银翘散加藿香、佩兰、郁金

73身热不退,入暮尤甚,神识昏蒙时或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其

治则应为(E)

A.芳香开窍,淡渗利湿

B.芳香,佐以开窍

C.清热利湿,疏利透达

D.清心凉营,化痰辟秽

E.清热化湿,豁痰开蔽

74正式确立伏暑病名的著作是(C)

A.《丹溪心法附余》

B.《和剂局方》

C《证治准绳》

D《医学入门》

E《三时伏气外感篇》

75称“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的医家是(B)

A.叶天士

B.吴鞠通

C.俞根初

D.薛雪

E.王孟英

76发病初起为表里同病,里热有在气在营之分,且有暑湿郁蒸的温病是指(D)

A.春温

B.暑温

C.湿温

D.伏暑

E.以上都不是

77头痛无汗或少汗,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胸闷脘痞,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尖边红,苔白腻,脉濡数。治宜(C)

A.三仁汤

B.藿朴夏苓汤

C.银翘散去牛蒡子加杏仁、滑石方

D.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E.以上都不是

78头痛无汗,全身酸痛,恶寒发热,心中烦热,口渴甚,脘痞溺赤,舌红苔微腻,脉濡数,治宜(C)

A.银翘散加藿香郁金

B.银翘散加知母黄芩,栀子

C.黄连香薷饮

D.三仁汤

E.桑菊饮加石膏、知母、花粉

79伏暑,暑湿郁蒸气分,兼积滞阻于肠道,其大便性状是(A)

A.溏而不爽,色黄赤如酱

B.纯利恶臭稀水,肛门灼热

C.初硬后溏

D.下列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E.大便色黑而易

80证见发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其治疗处方宜(E)

A.犀角地黄汤

B.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C.桃仁承气汤

D.神犀丹

E.犀地清络饮

81 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B)

A.河间

B.喻嘉言

C.叶天士

D.吴鞠通

E.俞根初

82下列哪一项不是秋燥的诊断要点(E

A.有特定的季节性

B.初起见有津液干燥征象。

C.‘病变重心在肺

D.一般传变较少

E.病程较长

83方书记载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是(D)

A.上燥増液,中燥治气,下燥治血

B.上燥治气,中燥治血,下燥治气

C.上燥増液,中燥治血,下燥治气

D.上燥治气,中燥増液,下燥治血

E.上燥治血,中燥治气,下燥増液

84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苔白舌红,右脉数大,方宜用(C_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桑杏汤

D.清燥就肺汤

E.翘荷汤

85女,17岁,初秋久晴无雨,证见咳嗽不爽而多痰,胸腹胀满,便秘,舌红苔黄,治宜(D)

A.清肺润燥养阴

B.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C.滋养阴液,攻下腑实

D.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E.甘寒滋润,清养肺胃。

86大头瘟的致病因素是(C)

A.风温时毒

B.温热病邪

C.风热时毒

D.风热病邪

E.疠气

87普济消毒饮是谁所治方?(D)

A.巢远方

B.景岳

C.子和

D.东垣

E.吴鞠通

88大头瘟与痄腮共同点主要是(D)

A.儿童多发

B.一侧或双侧腮肿

C.肿胀以耳垂中心

D.头面颈腮肿胀

E.与健康皮肤界线不清

89大头瘟的治疗原则是(C)

A.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B.清热解毒,攻下泄热

C.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D.清热化湿,透表解肌

E.透表泄热,解毒利咽

90与烂喉丹痧发病无关的是(E)

A.冬天应寒反温

B.春天温之太过

C.人体正气不足

D.脏腑气血失调

E.饮食不洁

91烂喉痧的临床特征是(B)

A.高热烦躁,咽喉肿痛

B.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显露

C.身热咳嗽,肌肤红疹

D.肌肤发斑,吐血衄血

E.头面红肿,咽喉肿痛

92烂喉痧的典型舌像是(E

A.舌边尖红赤

B.舌紫而淤暗

C.舌紫晦而干

D.苔黑焦躁起刺

E.舌绛而干,遍起芒刺,状入梅

93烂喉痧后期,余毒伤阴宜选(B)

A.七鲜育阴汤

B.清咽养营汤

C.青蒿鳖甲汤

D.沙参麦冬汤

E.清咽汤合生脉散

94疫疹发病基本特征是(C)

A.头面焮赤肿痛

B.肌肤丹痧

C.肌肤斑疹

D.咽喉红肿

E.各种出血

95但热不寒,头痛且重,面目红赤,疹粒显现,肢体酸楚,胸脘痞闷,呃逆,秽气喷人,腹满肿痛,便秘,小便短赤,舌红绛苔白厚腻,脉濡数,宜选用何方加减(B)

A.王氏连朴饮

B.达原饮

C.藿朴夏苓汤

D.三仁汤

E.甘露消毒丹

96霍乱病名记载首见(A)

A.《经》

B《霍乱论》

C《伤寒论》

D《诸病源候论》

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97霍乱病机是(C)

A.邪泛中焦,脾胃失调

B.疫邪侵犯,气机阻滞

C.清浊相干,升降逆乱

D.正不胜邪,阴阳格拒

E.脾胃失常,运化失调

98霍乱发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B)

A.寒战高热

B.吐泻交作

C.剧烈腹痛

D.神志昏厥

E.腿脚转筋

99证见发热,暴吐暴泻,吐物酸臭,泻物黄水样,头身疼痛,腹中绞痛阵作,小便黄赤灼热,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宜(D)

A.藿香正气散

B.羌活胜湿汤

C.藿朴夏苓汤

D.蚕矢汤

E.三仁汤

100霍乱见手足厥冷,腹痛自汗口渴,口唇指甲青紫,小便黄赤,六脉俱伏,其病机为(D)

A.亡阴

B.亡阳

C.阴阳格拒

D.真热假寒

E.真寒假热

101《温热论》中指出:温病邪留三焦,治用(C

A.达原饮

B.小柴胡汤

C.温胆汤

D.茯苓皮汤

E.黄芩汤

102叶天士说“急急透斑为要”透斑是(C)

A.提透升散

B.宣肺达邪

C.清泄热毒

D.清热化湿

E.以上都不是

103叶天士所论“斑出热不解者”是(C)

A.肺津亡也

B.肠津亡也

C.胃津亡也

D.肾津亡也

E.脾津亡也

104《温热论》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C)

A.银花,豆豉之类

B.荆芥,防风之属

C.薄荷,牛蒡子之属

D.桑叶,菊花之属

E.薄荷,荆芥之属

105叶天士云“泻南补北”其意为(B)

A.清胃滋肾

B.清心滋肾

C.清心养胃

D.清肝泻肺

E.清肺滋肾

106叶天士《温热论》“斑疹黑而隐隐,四旁赤色,火郁伏“治宜(C)

A.苦寒清泄热毒

B.咸寒滋阴泻火

C.大剂清凉透发

D.甘寒生津益胃

E.清热活血化淤

107叶天士认为温病斑疹的病机(B)

A.斑为阳明热盛,疹为太阴风热

B.斑属血恒多者,疹属气者不少

C.热乘虚入胃故发斑,热不得泄亦发斑

D.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

E.以上都不是

108以下除哪一项外,均是“妇人病温”在治疗上应注意的(A)

A.禁用血腻之药

B.无犯虚虚实实之禁

C.步步顾护胎元

D.注意经水变化

E.从整个病情着眼,以袪邪为原则

109湿温专论《湿热病篇》的作者是(C)

A.吴鞠通

B.平伯

C.薛雪

D.王孟英

朱肱

110薛雪说“湿弊清阳则”(B)

A.头痛

B.胸痞

C.目糊

D.神昏

E.以上都不是

111“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痞懊憹,眼欲闭,时谵语”为(A)

A.浊邪蒙蔽上焦

B.浊邪蒙蔽心包

C.浊邪郁阻胸膈

D.浊邪郁阻肺气

E.以上都不是

112《湿热病篇》认为,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治宜(B)

A.白虎加桂枝汤

B.白虎加苍术汤

C.白虎汤合三仁汤

D.白虎汤加厚朴

E.以上都不是

113薛雪认为,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其角弓反此为(B)

A.湿热久蕴,化火生风

B.湿热侵入经络脉隧

C.湿热化燥,伤阴灼津

D.湿热困扰,筋脉失和

E.以上都不是

114《湿热病篇》“湿热证,十余日后,尺脉数,下利,或咽痛,口渴心烦,下泉不足,热邪直犯少阴之证,宜仿”(D)

A.黄连阿胶汤泻南补北法

B.加减复脉汤滋阴复脉法

C.栀子豉汤清宣郁热法

D.猪肤汤凉润法

E.以上都不是

115薛雪云“痢疾久伤阴,虚坐努责者,宜用(A)”

A.熟地炭,炒当归,炒白芍,炙甘草,广皮之属

B.炒当归,川芎,炒白芍,炙甘草之属

C.炒当归,广皮,炒淮山,炒白芍之属

D.熟地炭,炒淮山,炒白芍,炙甘草之属

E.以上都不是

116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B )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

117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D )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118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D )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119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C )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120.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 )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121.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C )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绛

122.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 )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

123.在通下逐邪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

A.适用于温病有形实邪结肠腑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里热未成实结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不宜盲目投用

D.温病热瘀互结下焦者忌用

124.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周身酸痛,脘痞,心烦口渴,渴不多饮,小便短赤,苔腻,脉濡数。治疗选方是( A )

A.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B.银翘散加杏仁、滑石C.新加香薷饮D.三仁汤

125.下列哪项不是暑温的诊断要点( A )

A.多发于长夏或夏秋季节B.起病急,初起卫分证短暂或无卫分证过程C.变化较快,可有化火、生痰、生风等较多的病理变化D.暑易挟湿而成

暑湿病证。

126.神识如蒙,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病机为( B )A.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B.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C.热与血结,蓄于下焦D.湿浊上蒙,泌别失职

127.湿温,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时欲恶心,口不渴,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选方是( B )

A.雷氏宣透膜原法B.雷氏芳香化浊法C.达原饮D.藿朴夏苓汤

128.“以轩岐仲景之方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与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医家是( D )A.吴鞠通B.吴又可C.叶天士D.王孟英

129.既可化火,又可遏伤阳气的温邪是( C )

A.风热B.暑热C.湿热D.温毒

130.下列除哪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D )

A.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对比B.气候因素C.社会状况D.失治误治131.下列哪项不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C )

A.身热夜甚B.心烦C.斑疹隐隐D.舌红绛

132.温病胃中宿滞兼挟秽浊郁伏的舌象是( C )

A.白苔如碱状B.白砂苔C.白霉苔D.白腻苔而舌质红绛133.凤逵说:“暑病首用辛凉”,其代表方应为( B )

A.辛凉轻剂桑菊饮B.辛凉重剂白虎汤

C.辛凉平剂银翘散D.辛凉轻润之剂桑杏汤

134.湿温病湿邪化燥,症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脉数细,治疗选方为( D )

A.黄土汤B.独参汤C.归脾汤D.犀角地黄汤

135.春温表郁里热,引动肝风,其最佳治疗方剂为( B )

A.双解散B.神解散C.寒解汤D.凉膈散

136.“增水行舟”的代表方是( C )

A.增液承气汤B.新加黄龙汤C.增液汤D.玉女煎

137.王氏连朴饮所治病机为( A )

A.湿热并重,困阻中焦B.湿重于热,困阻中焦

C.热重于湿,困阻中焦D.湿热交蒸,弥漫三焦

138.春温后期,阴虚而壮火尚盛者,宜用( D )

A.青蒿鳖甲汤B.加减复脉汤C.大定风珠D.黄连阿胶汤139.春温病发病的主要因是( A )

A.肾阴不足B.里热炽盛C.肝肾不足D.肺胃阴伤

140.指出“暑必兼湿”的医家是( A )

A.叶天士B.吴鞠通C.王纶D.东垣

141.温病热瘀互结下焦,治宜( B )

A.清热化瘀B.通瘀破结C.活血化瘀D.导滞通便

142.烂喉痧多发生于( C )

A.春季B.夏秋季C.冬春季D.秋冬季

143.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选方是( A )

A.牛黄承气汤B.导赤承气汤C.增液承气汤D.桃仁承气汤144.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B )

A.身热夜甚B.吐血衄血C.舌质红绛D.昏狂谵妄

145.壮热烦渴,头痛如劈,烦躁不安,肌肤发斑,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 C )

A.气分B.营分C.气营血D.血分

146.肠道热结,腑气不通的热型是( A )

A.日晡热甚B.热不扬C.往来寒热D.夜热早凉

147.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 A )

A.邪入气分,热炽津伤B.热入阳明,正邪抗争

C.邪入气分,里热炽盛D.邪入气分,热瘀阻

148.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脉虚神倦,其病机是( B )A.胃经热盛,熏蒸于外B.热邪入留,肾阴耗损

C.湿热困脾,气机郁阻D.热邪久羁,水不涵木

149.下焦蓄血,瘀热扰心神志异常的表现是(B )

A.心烦不寐,神昏谵语B.昏谵躁扰,妄为如狂

C.神昏谵语,舌蹇肢厥D.时清时昧,时有谵语

150.热陷心包,心窍阻闭可归属于( B )

A.气分证B.营分证C.血分证D.气营分证

151.湿热酿痰,蒙闭心窍为( A )

A.气分证B.卫分证C.营分证D.血分证

152.邪伏膜原的典型舌苔是( C )

A.白腻B.黄腻C.白腻如积粉D.白腻而滑

153温病治法中,“分消走泄”属于( A )

A.祛湿法B.通下法C.和解法D.清气法

154.舌绛光亮如镜见于( A )

A.胃阴大伤B.肝肾阴伤C.热入心包D.热灼营阴155.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导致的猝然烦躁、闷乱的病证称为( B )A.冒暑B.暑秽C.暑厥D.暑风

156.“轻法频下”多用于湿热积滞阻结肠道之证,方宜选( B )A.大承气汤B.枳实导滞汤C.增汤承气汤D..新加黄龙汤

157.叶天士云:“两阳相劫”中的“两阳”是指( D )

A.阳明与少阳B.太阳与阳明C.太阳与少阳D.风邪与热邪

158吴鞠通指的“辛凉轻剂”是(B )

A.银翘散B.桑菊饮C.白虎汤D.桑杏汤

159提出“太阴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外相引,故病湿热”的医家是( D )A.章虚谷B.叶天士C.吴鞠通D.薛生白

160下列哪项不是湿温初起的禁忌( D )

A苦寒攻下B.滋养阴液C.辛温发汗D.表里之湿161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表示( C )

A.心火上炎B.胃阴衰亡C.心营热毒极盛D.素体阴虚,心经郁火

162.牙齿光燥如石,可见于(C )

A.胃火冲激B.肾阴枯竭C.胃热津伤D.肾火上炎163.斑的发生,多先起于( A )

A.胸腹B.四肢C.头面D.背部

164.湿热疫初起卫气同病,治疗选方是( A )

A.柴解肌汤B.银翘散C.王氏连朴饮D.达原饮165.开窍醒神法除适用于热入心包外,还可用于下列何项引起的神志异常证。( A )

A.痰浊蒙机窍B.热入血分C.热入营分D.热极生风166.“三宝”中,紫雪丹长于( B )

A.清心开窍B.清热止痉C.化浊开窍D.芳香开窍167.大头瘟是感受何项原因?( B )

A.温热疫毒B.风热时毒C.燥热时毒D.湿热疫毒168.苔老黄燥裂,其意义是( A )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已伤C.肾阳耗竭D.肝肾阴竭

169.下列哪项不是动风的舌态( D )

A.舌体强硬B.舌体短缩C.舌颤D.舌体胀大170.突然呕吐如喷,多为( A )

A.肝风犯胃B.胃中郁热C.胃阴大伤D.胆胃失和171.甘露消毒丹不含( A )

A.大黄,黄连,黄柏B.滑石,茵,木通C.黄芩,连翘,薄荷,贝母D.藿香,蔻仁,菖蒲,射干

172.下列哪项治法不可用于春温( D )

A.苦寒直折B.清营透热C.凉肝熄风D.辛凉解表173.风温与春温在临证上的主要区别是( B )

A.感受病邪的不同B.初起证候不同C.易发斑疹D.易出现惊厥

174.根黄芩黄连汤证不具有( D )

A.身热,不恶寒,反恶热B.腹满胀痛,口渴不多饮C.大便泄泻,色黄热臭D.少苔脉细数。

175.身热,神志昏愦不语,倦卧,兼汗多,气短,脉细无力,首选方剂是( A )

A.安宫牛黄丸合生脉散B.合香丸合参附汤

C.紫雪丹合参附汤D.至宝丹合参附汤

176.被称为治疗温病“三宝”,长于芳香辟秽之功的方剂是( A )A.至宝丹B.紫雪丹C.安宫牛黄丸D.合香丸

177.气营同病而出血症状不重者,应选用( B )

A.化斑汤B.加减玉女煎C.清瘟败毒饮D.黄连解毒汤178.身热,心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此病机是( C )

A.热伤肾伤B.心火炽盛C.热伤肾伤,心火炽盛D.心阴不足

179.邪留阴分,夜热早凉的机理是( A )

A .与卫气运行有关

B .与太阳热能有关

C .与时间医学有关

D .与病邪发性质有关

180.治疗外有表寒,有暑湿的代表方是( A )

A .香薷饮加味

B .雷氏清宣金脏法

C .雷氏清凉涤暑法

D .四加减正气散

181.“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出自( A )

A .河间

B .叶天士

C .吴鞠通

D .王纶

182.三仁汤中用杏仁的目的是( A )

A .开宣气

B .止咳嗽

C .止喘息

D .排水湿

183.体现了“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的方剂是( B )

A .藿朴夏苓汤

B .三仁汤

C .加减正气散

D .王氏连朴饮 184.治疗湿邪上蒙,小便闭阻证的方剂是( A )

A .合香丸、茯苓皮汤

B .合香丸、薏苡竹叶散

C .至宝丹、茯苓皮汤

D .一加减正气散、合香丸

185.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烦溺赤,便溏色黄,苔黄滑腻,脉濡数,此为( A )

A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B .湿重于热困阻中焦

C .热重于湿困阻中焦

D .湿热蕴毒困阻中焦

186.湿热郁发白培,治疗选方是( B )

A .栀子豉汤

B .薏苡竹叶散

C .杏仁滑石汤

D .薛氏五叶芦根汤 187.战汗时,全身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 D )

A .经气不畅

B .腠理密闭

C .津液亏虚

D .中气亏虚 188.下列哪项不是实风发痉的特征( D )

A .抽搐强烈

B .发作突然

C .幅度较大

D .按之即止

189.症见寒热起伏,胸痞腹胀,溲短,苔腻,最佳治疗方法是( C )

A .清泄少阳

B .开达膜原

C .分消走泄

D .和解少阳

190.下列哪项不是运用熄风止痉法的注意事项( D )

A .不宜早投

B .分清虚实

C .辨别原因

D .小儿必用熄风之法 填空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暑的治疗当以————————为主,初起兼以————————。

3.暑湿是发生于夏季或—————————之交,感受—————————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

病。

4.温疫由于疫邪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疫、——————疫两类。

5.湿蒙心包的辨证要点是神志——————————、舌苔——————。

6.温病兼挟瘀血时,其治法可分为—————————、—————————。

7.邪在下焦,主要为—————、—————脏腑的病变。

8.肠腑热结而阴液亏虚证的治法是—————————。“增水行舟”法的适应证是—————————。

9.梅舌的特征是————————。为————————之征象。

10.猪肝舌的特征是————————,为————————征象。

11.泄卫解表法的主要作用是开泄腠理、—————————、—————————。

名词解释

1、温邪

2、分消走泄

3、战汉

4、温疫

5、新感温病

6、逆传心包

7、热结旁流

8、身热不扬

9、伏暑

10、烂喉痧

山大函授期末考试法理学答案

《法理学》模拟卷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历史上,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于( D )。 A.伊斯兰法 B.教会法 C.英国法 D.罗马法 2.把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根据是( C )。 A.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 B.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C.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 D.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3.权利界限的决定因素毫无疑问是( B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历史因素 D.宗教因素 4.将法律概念分为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的依据是( A )。 A.法律概念涉及的内容 B.法律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C.法律概念涵盖面大小 D.法律概念的严谨程度 5.在我国,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的机关是(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6.下列国家中属于大陆法系的是( C ) A.英国 B.新西兰 C.德国 D.美国 7.立法程序包括提出议案、( A )、表决议案和公布法四个步骤。 A.审议议案 B.征求意见 C.修改议案 D.完善议案 8.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经全体代表的( B )以上多数通过方为有效。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五分之三 D.五分之四 9.下列执法行为中属行政制裁的是:A A. 行政拘留 B.强制扣缴 C.强制划拨 D.强制检疫 10.在下列机关中,宪法规定的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监察部 二、材料分析 1.“法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 2.司法权是终极性权力。 参考答案: 1.“法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 答:法学史上很多思想家论述过法是一种意志,即具有意志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这种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的意志性表现在法律对社会关系有一定的需要、理想和价值。法的意

法理学论述题及其答案

一、论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地位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1、一般法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法:(1)指法的整个领域,即包括宪法、民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2)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律制度及其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的综合研究。 2、法理学与部门法学 法理学概括出各个部门法及其运行的共同规律、共同特征、共同范畴,从而为部门法学提供指南,为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服务。法理学可能回答的不是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案件如何审理,程序如何进行,引用何种法律,适用何种制裁等等,它所关心的是法律的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则必然是理论性的和思维性的。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的论题是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法是什么?法是怎样产生发展的?法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同时,法理学还要概括和阐述法学的基本范畴如法、权利义务等,是各个部门法学共同适用的。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法理学特别注重对法学方法的研究,其所研究的一些方法也运用于各部门法学的研究。 二、论法学的研究方法亦可见教材P24-29 1、价值分析方法 法律是调整利益关系的标准,只有研究法律的价值问题,才能对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目的、作用和社会意义等问题做出理论说明。包括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 2、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 法律体系是一种有序的逻辑结构,并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如果排除对法律形式问题的研究,人们就无法理解、运用和执行法律。形式逻辑(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比较分类)和辩证逻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以及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法律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运行是一种社会过程,只有把法律和相关的社会事实联系起来,对法律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法律也才是真正的法律。 三、论三大法学派的法律观念 在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中,各学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而言: (1)、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其四,?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临床基础教研室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温病的概念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第八章风温 第九章春温第十章暑温 第十一章湿温第十二章伏暑 第十三章秋燥第十四章大头瘟 第十五章烂喉痧第十六章温疫 第十七章疫疹第十八章疟疾 第十九章霍乱第二十章《温热论》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

第一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B.叶天士C.余师愚D.吴鞠通 2.余师愚的代表着作是:() 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 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 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 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 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 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 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 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 A.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着--《温疫论》 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 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着是:() 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 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 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A.《素问·评热病论》B.《素问·至真要大论》 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 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 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 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 16.吴又可是:() 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 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 二.选择多项题 1.《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2018年4月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企业管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144)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某家具厂与木材供应商进行结盟的战略联盟类型是 A.前竞争联盟 B.后竞争联盟 C.竞争联盟 D.非竞争联盟 2.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和创新理论形成的人性假设前提是 A.学习人 B.社会人 C.经济人 D.工具人 3.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成员数量最低为 A.2人 B.3人 C.5人 D.7人 4.某著名运动鞋厂商以产品设计和品牌为核心,构建了由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组成的企业问网络,其类型属于 A.垂直网络 B.内部网络 C.市场间网络 D.机会网络 5.下列属于企业深层文化的是 A.组织结构 B.规章制度 C.企业精神 D.企业标志 6.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 A.传播 B.设计 C.认同 D.积累 7.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产生到具体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下列属于其代表理论的是 A.归因论 B.期望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强化理论 8.按照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观点,企业经营宗旨只有一个定义,这就是 A.服务顾客 B.明确企业使命 C.明确企业定位 D.创造顾客 9.在企业经营实力分析中,对产品进行的盈亏分析,属于 A.产品竞争能力分析 B.技术开发能力分析 C.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D.产品获利能力分析 10.在SWOT组合战略选择中,属于W0组合战略的是 A.克劣补短战略 B.一体化战略 C.市场转移战略 D. 联合、兼并战略 11.下列不属于住房类商品的功能特性是 A.面积 B.自重 C.朝向 D.地理位置 12.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其技术开发途径属于 A.总结提高型 B.引进型 C.综合与延伸型 D.转移型

2018年法理学模拟考试B

法理学B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将法律行为分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依据是()。 A.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B.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内容要求 C.行为的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D.行为之主从关系 2.权利滥用的规定始自古代罗马法,定制于()。 A.法国的人权宣言B.美国宪法 C.魏玛宪法D.拿破仑民法典 3.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主要是()。 A.法律的调整方法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法律的数量D.法律的价值 4.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是()。 A.义务性规则B.命令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 5.调整性法律规则是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 A.加强统治B.控制行为C.实施管理D.实现平等 6.()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 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D.违宪责任 7.()是指国家通过强制力迫使不履行义务的责任主体履行义务的责任方式。 A.制裁B.强制C.归责D.惩戒 8.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负责,必须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不得没有法律依据而追究与违法行为者或违约行为者虽有血缘等关系而无违法行为或违约事实的人的责任,防止株连或变相株连。这在法理上被称为()。A.罪刑法定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D.责任相当原则 9.法律上的故意是指()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A.明知B.可知C.应知D.告知 10.将法律解释划分为字面解释、扩充解释、和限制解释的划分标准是: A.解释尺度 D.解释的自由度不同 C.解释主体的不同 D.解释标准的不同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08年12月20日谢祥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 ?民主党派的监督 C.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 ?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 A ?首先是指思想违法 C ?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 系 3 ?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 A ?严格解释 C ?历史解释 4 ?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 A ?实质推理 C. 归纳推理 B?人民群众的监督 D .法学家的监督 B. 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D .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 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B. 自由解释 D .逻辑解释 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 B. 演绎推理 D .形式推理 5. 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 .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 文义解释 D .逻辑解释 6. 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 .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 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 D .解释学循环理论 7. 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 .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 ?法律规范 D ?规范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 ?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 ?法律规范 D ?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 ?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 ?合法程序 D ?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 ?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 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 D ?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的是() A ?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 ?法的制定 D ?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 ?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 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 ?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 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A ?具有普遍法律效力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 ?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D ?是中国的判例法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 ,(调胃承气 汤,(导赤承气汤,(桃仁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 ( ,(白虎汤的功效是: ) ,(清泄阳明经热,(清泄少阳里热,(清热宣肺,(泄热攻下 ,(温病阳明热结的首选方是:( )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风温病的病因是:( ) ,(温热病邪,(风寒病邪,(风热病邪,(燥热病邪 ,(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 是:( )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下列哪项不属吴鞠通白虎汤四禁的内容:( ) ,(脉浮弦而细者,(脉沉者,(身热汗出者 ,(不渴者 ( ,(生脉散的功 用是: ) ,(益气敛阴固脱 ,(益气回阳固脱 ,(清热益气生津 ,(滋阴养液清热 ,(临床上见:身热肢厥,神昏谵语,抽搐痉挛,舌质鲜绛,脉细 (数或弦数者,首选的 中成药是: )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丹 ,(苏合香丸 ,(下列哪项不属葛根 黄芩黄连汤证:( ) ,(身热咳嗽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苔黄焦燥,脉洪大 , ,(知母,(生大黄 ,(杏,(下列哪项不是宣白承气汤中的药物:( ) ,(石膏 仁 ( ,,(运用增液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的主要鉴别点是: ) ,(潮热,便 秘 ,(腹胀满痛拒按,(时有谵语 ,(口干唇燥,,(“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 (热、咳嗽、烦渴。”语出: ) ,(《温病条辨》,(《外感温病篇》,(《温热论》,(《温热逢源》 ,,(下列哪项不属肺热移肠证:( ) ,(腹胀满 硬痛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身热咳嗽 ,,(下列哪项不属“阳明热盛证”的范围:( ) ,(壮热 ,(渴饮 ,(汗出 ,(苔黄白相兼 ,,(风温病名首见于:( ) ,(《内经》,( 《时病论》,(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对风温的病因、病机和证 治作了系统论述的温病学专著是:( ) ,叶香岩《温热论》,朱肱《类证活人书》,陈平伯《外感温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 ,,(称“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

2018年自考《法理学(一)》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法理学(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根据是否允许当事人或法律关系参加者进行自主调整、自主确定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 )。 [A] 调整性规则和保护型规则[B] 授权性、义务性和禁止性规则 [C] 绝对性和相对性规则[D] 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2、法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 )。 [A] 法律原则[B] 法律概念[C] 法律规范[D] 法律行为 3、司法机关对其法律、法规进行的解释,属于( ) [A] 行政解释[B] 司法解释[C] 立法解释[D] 学理解释 4、行政法律关系属于( )。 [A] 平权型法律关系[B] 隶属型法律关系 [C] 一般法律关系[D] 具体法律关系 5、西方最早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学说起源于( )。 [A] 古雅典[B] 古希腊[C] 古罗马[D] 古埃及 6、把法的规范作用划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法的( )。 [A] 行为的主体不同[B] 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同 [C] 立法意图的不同[D] 行为方式的不同 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 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法治等于法制 [B] 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 [C] 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 [D] 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9、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 )的解释。 [A] 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B]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C]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D] 国务院的解释 10、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 [A] 全体公民[B] 法人[C] 国家公务员[D] 社会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 )。 [A] 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B] 历史上所有的法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 A. 委任性规范 B. 准用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 A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B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 B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C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B )。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决赛《温病学》试题汇编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 1、“法律现象”是法学研究的________。 A 认识对象 B 认识主体 C 认识内容 D认识逻辑 2、 法理学与整个法学的关系是______。 A包含关系 B交叉关系 C 反对关系 D矛盾关系 3、 _______是研究法理学的根本方法。 A唯物辩证法 B辩证逻辑 C形式逻辑 D语义分析 4、________作为法理学研究、构建法理学体系的起点和归宿。 A 国家 B 权利与义务 C方法论 D唯物主义 5、仅限于对法律规则本身的内容进行解释的方法是________。 A理论分析方法 B 实证分析方法 C规范分析方法 D 经验分析方法 二、多选 1、我国当前对法学体系的分科主要有_________。 A“六分法” B“九分法” C“二分法” D “五分法” 答案:AB 2、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 A根本方法 B基本方法 C具体方法 D 规范方法 3、法理学的内容具有_________。 A基础性 B一般性 C根本性 D普遍性 4、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________。 A 理论方法 B 实践方法 C 具体方法 D 抽象方法 5、理论方法是思维自身的逻辑方法,包括__________ A思维方法 B思维工具和 C思维手段 D 思维对象 二、简答: 怎样理解法律学的学科地位? 三、论述: 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1.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2.简述法学的概念。 3.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怎样理解法理学的学科地位? 第一章 一、单选 1、法律的定义揭示了法律_______。 A“为什么” B“是什么” C 功能 D 形式 2、古代最终以_______解释法的定义 A神性 B悟性 C人性 D德性 3、马克思主义定义法律的基本依据是: A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 C经验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温病学题库之填空题

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战国至晋唐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明清时期。 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战国至晋唐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宋至金元代。 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王安道。 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吴又可,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温病条辨》。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它包括温病在内。 3.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热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4.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者关系上: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 5.根椐《难经·五十八难》经文,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6.根椐吴又可的观点,热病、温病、温疫三者的关系是:热病即温病,又名温疫。 1.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3.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4.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温邪。 5.温邪能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发病。 6.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易于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7.温邪感染途径主要有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8.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是温邪入侵、体质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9.温病发病类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大类型。 10.燥热病邪引起秋燥,多发于秋季。 11.暑热病邪引起暑温,多发生于夏季。 12.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13.湿热病邪引起湿温,多发生于长夏季节。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灼热,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热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邪气未盛,正气未衰,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正交争,虚实错杂,邪实为多;温病后期,

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完整word版,2018 法理学试题库

法理学试题 一、填空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 2、法律实践中最能体现逻辑学知识的运用是法律推理。 3、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法学体系所作的划分中,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 4、对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来说,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三类,即阶级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5、从法学研究所运用的不同方法出发,西方形成了自然法学、分析法学和社会法学三大法学流派。 6、西方法学起始于古希腊。 7、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是以儒家法律思想为核心的文化系统。 8、公元652年的《唐律疏义》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系统、保存最完整的注释法学著作。 9、法的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三种基本成分。 10、法律后果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两种形式。 11、狭义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 12、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3、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适用于本辖区内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地方性法规。 14、我国法的对象效力范围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15、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法律。 16、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从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 17、法学产生的前提之一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职业法学家。

18、每一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19、法的要素包括规则、原则和概念三个部分。 20、法律后果大体上可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21、一切社会的法都可以有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分。 22、根据法所创制和表达的形式不同划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两个部分构成。 23、认为法即人类理性的法学流派是自然法学学派。 24、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25、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是部落。 26、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27、原始社会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习惯。 28、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效力渊源。 29、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叫做法学体系。 30、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是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的 31、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先提出了划分公法和私法的学说。 二、判断 1、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均可以对某种事实状态的法律意义作出明确的规定。(×) 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 3、法律规则往往通过法律条文表达出来,两者是同义的。(×) 4、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都属于义务规则。(?) 5、判例法在我国也法律渊源之一。(×) 6、从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看,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温病学题库(考试学习)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2018年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期末试题

工程学院 2018年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期末试题 批次专业:201701-建筑工程技术(高起专)课程:土木工程概论(高起 专)总时长:180分钟 1. ( 多选题 ) 招标投标上一项经济活动的两个侧面,是()共同完成的交易过程。(本题4.0分) A、业主 B、承包方 C、招标单位 D、投标单位 学生答案:C,D 标准答案:CD 解析: 得分:4 2. ( 多选题 ) 外脚手架的基本形式有()。(本题4.0分) A、落地式外脚手架 B、悬挑式外脚手架 C、吊挂式外脚手架 D、附着升降外脚手架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 得分:4 3. ( 多选题 ) 砌筑工程所用的材料主要是()。(本题 4.0分) A、砖 B、型钢 C、石 D、砌筑沙浆 学生答案:A,C,D 标准答案:ACD 解析: 得分:4 4. ( 多选题 ) 模板的水平的支撑主要有()(本题4.0分) A、钢支柱 B、门型架 C、平面可调珩架梁 D、曲面可变珩架梁 学生答案:C,D 标准答案:CD

得分:4 5. ( 多选题 ) 保证浇灌混凝土的()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本题4.0分) A、均匀性 B、振捣的密实性 C、整体性 D、连续性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AB 解析: 得分:0 6. ( 多选题 ) 以下选项属于特种结构的是()(本题4.0分) A、高耸结构 B、筒体结构 C、管道结构 D、剪力墙结构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AC

得分:0 7. ( 多选题 ) 毛石可用于()(本题4.0分) A、基础 B、堤坝 C、当土墙 D、混凝土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ABCD 解析: 得分:0 8. ( 多选题 ) 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主要有()(本题4.0分) A、查明工程地质条件 B、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 C、寻找适宜的施工地区 D、对建筑地区做出地质评价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ABD 解析: 得分:0

2017年司法卷一《法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7年司法卷一《法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1[多选题]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权利总是与利益紧密联系,正是基于自利即通过法律来保护本人利益的动机才形成法律 B.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 C.守法行为是围绕义务而展开的 D.行使法律权利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故权利的行使排斥行为人的自主性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权利与利益紧密相连,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故A选项错误。从结构上来看,权利与义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即使是在不附条件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只享有权利,但这项权利一定会有一项义务——赠与人的义务对应存在,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B选项正确。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始终是围绕权利和义务这两个核心内容和要素而展开的。故C 选项错误。权利是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决定是否实施的行为的,对于法律权利,行为人同样可以决定是否实施,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D选项错误。 2[多选题]下列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 )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判例法 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参考答案:ABD 3[单选题]下列机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 ) A.省级政府 B.较大市的人大 C.自治区人大 D.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B 4[多选题]下列属于公法范畴的是( ) A.行政法 B.婚姻法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