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监护室

急诊重症监护室
急诊重症监护室

急诊重症监护室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

一、基地建设历程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于2007年4月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西医结合急诊基地建设单位,着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的研究。在国家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在医院各级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壮大,诊疗手段不断丰富,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抢救急危重症特色,临床疗效显著,医教研并进的全国重点专科。

“此处加入照片:大合照2-4张”

二、研究团队

专科已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力理雄厚,中西医结合特色突出,人才层次合理的先进医疗技术团队。目前专科设立“外感热病”、“脓毒症与MODS”、“猝死与心肺脑复苏”三个亚专科主攻方向。拥

有广东省“千百十”2人、朝阳人才2人、拨尖人才2人、全国青年名中医1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人、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2人、青年名中医XX名。

照片“疑难病例讨论”、“名老中医查房”

三支亚专科团队照片

三、收治病种与先进诊疗技术

熟练掌握以下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技术(连续性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术(含可视化)、气管切开术、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纤支镜诊疗技术、心肺复苏术、心包穿刺术、

PICCO管穿刺术、中心静脉穿刺术、血透管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鼻空肠管徒手留置术,其中边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和治疗、可视喉镜气管插管、CRRT和基于脉搏血氧技术监测的心肺复苏及质量反馈控制等技术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具有先进的重症监护手段:PICCO监测系统、BIS监测系统、CO2监测系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多功能中心监护系统等。

在抢救“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呼吸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急性中毒、肺栓塞、胸痛、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癫痫持续状态、手术后监护治疗及复合性多发伤抢救监护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等急危重症中效果显著。

照片:“血透机”“心肺复苏仪”“纤支镜”“PICCO管及监测版面”、“可视喉视”、“呼吸机”、心电监测版面、“除颤仪”

四、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电针、普通针刺、中药灌肠术、离子导入术、电脑中频、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热奄包、、、、、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昏迷患者开窍醒神、重症胰腺炎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腑醒神、AECOPD患者促进痰液排出

五、协作医院

第十九章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

第十九章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 (一)选择题 1.意识障碍不包括 A.昏迷 B. 昏睡 C.嗜睡 D.谵妄 E.健忘 2.危重病人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A.眼睛不能闭合,覆盖凡士林纱布 B.定时帮助病人更换体位 C.为病人定时做肢体被动运动 D.躁动、谵妄病人可使用保护具 E.发现病人心脏骤停,首先通知医生 3.双侧瞳孔缩小见于 A.阿托品中毒 B.有机磷农药中毒 C.脑出 D.脑疝 E.颠茄类药物中毒 4.昏迷病人眼睑常不能闭合,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按摩眼睑 B.点有色眼镜 C.滴眼药水 D.覆盖凡士林纱布 E. 无菌纱布覆盖 5.双侧瞳孔扩大可见于 A.同侧硬脑膜外血肿 B.颠茄类药物中毒 C.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D.水合氯中毒 E. 有机磷农药中毒 6.生命体征不包括 A.意识 B.体温 C.脉搏 D.呼吸 E.血压 7.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端坐呼吸见于重症哮喘 B.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 C.双侧瞳孔扩大见于颠茄类药物中毒 D.体温低于35℃见于新生儿硬肿症 E.多尿见于糖尿病病人 8.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的步骤是 A.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B.病情评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C.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药物治疗 D.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脑复苏 E.多尿见于糖尿病病人 9.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 A.60次/分钟 B.70次/分钟 C.80次/分钟 D.90次/分钟 E.100次/分钟 10.胸外心脏按压错误的操作是 A.按压时肘关节伸直 B.手掌跟按压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用腕部的力量垂直下压 D.放松时手掌跟部不可离开胸壁 E.按压至深部要稍作停顿 11.成人人工呼吸也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是 A.1﹕5 B.5﹕1 C.2﹕15 D.15﹕2 E.2﹕30 12.用氧的适应证不包括 A.气胸 B.心力衰竭 C.安眠药中毒 D.急性胃炎 E.哮喘 13.李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应给予 A.高浓度,高流量,持续给氧 B.高浓度,高流量,间断给氧 C.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 D.低浓度,低流量,间断给氧 E.先高浓度,后低浓度给氧 14.病人缺氧时的临床表现中不出现 A.面色潮红,脉搏洪大 B.吸气费力,发拑明显 C.心悸乏力,血压下降 D.胸闷气短,口唇发拑 E.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完整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题库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 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 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士资格认证: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是对急诊和危重正护士的从业资格进行的认证制度,即要求注册护士在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方可成为急危重症专科护士。 二、选择题 1.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C) A.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的建立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克里米亚战争期间 D.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 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的建立 2.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何种仪器首次被用于病人救治(A) A.人工呼吸机 B.血液透析机 C.心电监护仪 D.除颤仪 E.输液泵 3.美国医学会于何年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3年 E.1974年 4.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多少个学科(D) A.20 B.21 C.22 D.23 E.24 5.1983年,哪个学科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的学科(D) A.急诊医学 B.院前急救医学 C.灾害医学 D.危重症医学 E.急求医学

6.在我国,急症医学何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B)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E.1986年 7.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何年正式批准设置急诊医学研究生点(D)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E.1986年 8.我国第一张ICU病床建立于(B) A.上海中山医院 B.北京协和医院 C.广州珠江医院 D.北京304医院 E.四川华西医院 9.美国的急诊和危重症护士执照有效期通常为(C) A.1年 B.3年 C.5年 D.10年 E.终身 10.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认证工作始于(E)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E.2006年 三、简答题 1.简述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起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主要经历了急救护理的建立,危重症护理的建立以及急危重症狐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等几个重要阶段,相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有: (1)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随着战场救护的成功实施,急救护理得以建立。 (2)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伤员救护过程中,南丁格尔还首次阐述了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的优点。从此,192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房。1927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芝加哥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建立了休克病房,以救护在战争中受伤或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战士。这些都标志这危重症护理的雏形建立了。(3)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被用于救治脊髓灰质炎病人,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建立。伺候,各大医院开始建立类似的监护单元。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危急重症护理学逐步建立和成熟。

急救护理重症监护第四章

教案首页 课题重症监护 授课日期专业班级 授课类型理论学时数 2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急救护理技术》第2版《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1、掌握ICU设置、收治程序与对象、监护内容 2、掌握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3、熟悉ICU感染控制、治疗原则 4、了解ICU的管理 教学重点ICU设置、收治程序与对象、监护内容、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教学难点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 课前提问1、ICU室温和湿度正确的是A 室温20~22℃,湿度50%~60% B室温18~20℃,湿度40%~50% C室温25~30℃,湿度70%~80% D室温28~32℃,湿度80%~90% E室温15~20℃,湿度 25%~60%2、ICU空气细菌菌落控制在 A <200cfu/㎡B< 300cfu/㎡ C >100cfu/㎡D>200cfu/㎡E >250cfu/㎡3、CVP (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 A 5~12cmH2O B 4~5cmH2O C12~15cmH2O D 15~20cmH2O E 20~30cmH2O4、动脉血氧饱 和度正常为 A 90%~100% B 90%~95% C 96%~100% D 80%~90%E 80%~100% 教学后记

第四章重症监护 第一节监护病房的设置与管理 何谓ICU?Intensive care unit l 加强护理单位 l 危重症监测病房 l 重症监测治疗中心 l 重症监护中心 l 加强医疗单位 l 加强医疗科 ICU的含义 l、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护理单元。 l ICU是一个“三集中”的特殊的护理单元。 l 一是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危象丛生的急性可逆性危重患者; l 二是集中了众多先进的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及生命支持装置; l 三是集中了具有最新的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医护人员。 ICU的由来? l 雏形见于二十世纪50 年代 l 随着新型监测和治疗仪器的开发和使用,危重病抢救效率大为提高 l 逐渐形成ICU 这样一种治疗和管理模式 l 麻醉后恢复室

急诊重症监护室

急诊重症监护室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 一、基地建设历程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于2007年4月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西医结合急诊基地建设单位,着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的研究。在国家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在医院各级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壮大,诊疗手段不断丰富,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抢救急危重症特色,临床疗效显著,医教研并进的全国重点专科。 “此处加入照片:大合照2-4张” 二、研究团队 专科已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力理雄厚,中西医结合特色突出,人才层次合理的先进医疗技术团队。目前专科设立“外感热病”、“脓毒症与MODS”、“猝死与心肺脑复苏”三个亚专科主攻方向。拥 有广东省“千百十”2人、朝阳人才2人、拨尖人才2人、全国青年名中医1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人、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2人、青年名中医XX名。 照片“疑难病例讨论”、“名老中医查房” 三支亚专科团队照片 三、收治病种与先进诊疗技术 熟练掌握以下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技术(连续性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术(含可视化)、气管切开术、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纤支镜诊疗技术、心肺复苏术、心包穿刺术、

PICCO管穿刺术、中心静脉穿刺术、血透管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鼻空肠管徒手留置术,其中边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和治疗、可视喉镜气管插管、CRRT和基于脉搏血氧技术监测的心肺复苏及质量反馈控制等技术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具有先进的重症监护手段:PICCO监测系统、BIS监测系统、CO2监测系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多功能中心监护系统等。 在抢救“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呼吸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急性中毒、肺栓塞、胸痛、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癫痫持续状态、手术后监护治疗及复合性多发伤抢救监护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等急危重症中效果显著。 照片:“血透机”“心肺复苏仪”“纤支镜”“PICCO管及监测版面”、“可视喉视”、“呼吸机”、心电监测版面、“除颤仪” 四、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电针、普通针刺、中药灌肠术、离子导入术、电脑中频、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热奄包、、、、、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昏迷患者开窍醒神、重症胰腺炎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腑醒神、AECOPD患者促进痰液排出 五、协作医院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三级医院以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必须设立危重病医学科,危重病医学科属于临床二级学科,必须是独立的医疗单元。ICU病房作为本学科的临床基地,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危重病人。 二、床位设置 ICU的总床位数量,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个ICU医疗单元以6-12张病床为宜。 三、人员配备 ICU医师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但危重病医学专科医师必须占60%以上。ICU专科护士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1以上。 四、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二)ICU每床的用房面积为12~16M2;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

积为18~25 M2。 (三)ICU的基本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用房,包括实验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营养准备室等。 (四)ICU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配备负压病房1-2间。 (五)ICU要有合理的医疗流向,包括人流、物流,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六)ICU病房的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可改造性。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1世界ICU的发展简史 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1952年夏,丹麦哥本哈根脊灰流行,造成延髓性呼吸麻痹,多死于呼吸衰竭。病人被集中,通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肺部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治疗效果的改善,使有关医生认识到加强监护和治疗的重要性。50年代初,英国建立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 。美国1961年麻省总医院RICU一年就治疗400例病人。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为现代ICU的建立提供了客观需要。 2ICU的分类 综合性ICU (general ICU)、专科ICU: SICU外科ICU(surgical ICU); CCU,冠心病 ICU(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 RCU,呼吸系统疾病ICU(respiratory disease care unit);ECU,急诊ICU(emergency care unit) ;PICU,儿科ICU(pediatric ICU) ;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危重肾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UICU) ;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 3ICU的设置及仪器设备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ICU床位占总床位的1%~2%,发达国家达5-10%;一个ICU8-12张床;每张床占地不小于20平米,以25平米为宜;床位间隔大于1.5cm。床头留60cm 空隙,病床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温度24±1.5℃,相对湿度50%-60%。 4中心ICU病房 4.1ICU设备 监测设备: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仪、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器按系统或器官功能参数分门排列,左列显示功能参数,右列为治疗参数。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血液净化仪、麻醉机、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 5ICU人员结构及护士要求 5.1ICU主任;ICU主治医师1-2名;ICU住院医师2-4名;ICU医生与病人之比为1-2:1;ICU护士长1-2名;ICU护士与床位为3-4:1,ICU护士与病人为2-3:l。 5.2ICU护士要求: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一)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助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映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开放气道: ①将床放平,如果时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 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力量垂直压下。 ③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④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⑤按压频率:100次/分 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⑦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三)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频率及深度,尽可能部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 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 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二、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中南大学危重病监护学-在线作业三答案

急重病监护学_在线作业三 一.单选题(共14题,共56分) 1. 重症中暑常用的降温药物是()。(4 分) A. xx B. xx C. 阿司匹林 D. 氯丙嗪 E. 异丙嗪 ★ 标准 答案: D 2. 眼部不慎溅入强碱后,不能采取下列哪种措施?()(4 分) A. 大量清水冲洗 B. 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C. 冲洗后予可的松眼药水滴眼 D. 5%稀盐酸冲洗眼部 E. 以上均不可 ★ 标准 答案: D 3. 多发伤伤员出现下列情况,应首先抢救()。(4 分)

A. 开放性气胸 B休克 C. 四肢开放性骨折 D. 昏迷 E. 肠膨出 ★ 标准 答案: A 4?某男,被汽车撞伤30分钟后入院,神志清醒,血压140/90mmHg,诊断骨盆骨折、左股骨骨折,据此可断定他属于()。( 4 分) A. 多处伤 B. 联合伤 C. 复合伤 D. 多发伤 E. 以上都不是 ★ 标准 答案: C 5.在心电监测下发生室颤时,应该注意()。(4 分) A. 2 分钟内除颤 B. 4 分钟内除颤 C. 5分钟内除颤

D. 7 分钟内除颤 E. 8分钟内除颤 ★ 标准 答案: A 6?用呼吸机时,一般湿化器的温度应调至() C (4分) A. 31~32 B. 32~33 C. 34~36 D. 36~37 E. 37~38 ★ 标准 答案: C 7. 需要较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最好行()。(4分) A. 经口明视插管术 B. 经鼻明视插管术 C. 环甲膜切开 D. 气管切开置管术 E. 人工呼吸 ★ 标准 答案:

D 8. 抢救热射病病人时,病室温度以多少为宜? ()(4分) A. 5~10C B. 10~15C C. 15~20C D. 20~25C E. 25~30C ★ 标准 答案: D 9. 休克的适宜体位为()。(4 分) A. xx B. 头和下肢均抬高300 C. 端坐位 D. 头部与下肢各抬高400 E. 头低足高 ★ 标准 答案: B 10. 院内评分的特点不包括()。(4 分) A. 以解剖指标为主

危重病人的监护

23危重病人的监护 一、概述 1、利用先进精密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持续多方面的监测,根据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治愈疾病的目的。 2、有效地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二、内容 1、常规监护 2、分级监护 3、系统监护(其中的循环系统监护) 三、危重病人常规监护 (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作好24小时动态变化记录。 1)体温一、二级监护q2h,三级监护q4h测量 2)血压一、二级监护≤q2h,有条件者行有创血压监测 体温监测 1、正常体温 正常人体体温随测量部位不同而异,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为36℃~37℃,直肠温度为36℃~37.8℃。昼夜间可有轻微波动,清晨稍低,起床后逐渐升高,下午或傍晚稍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2、临床测量方法 (1)中心温度:临床常有直肠温度、食管温度、鼻咽温度、耳膜温度。 (2)体表温度 1)口腔和腋下温度:腋下温度一般比口腔温度低0.3~0.5℃;因口腔温度在临床应用上有诸多不便,被腋下温度代替。

2)平均皮肤温度即: 平均皮肤温度=0.3(胸壁温度+上臂温度)+0.2(大腿温度+小腿温度) 3、温差的临床意义(中心温度与平均皮肤温度的差值)正常情况下温差应小于2℃。 连续监测是了解外周循环灌注的指标。 1)温差增大:休克,是病情恶化的指标之一 2)温差减小:提示病情好转,外周循环改善 临床常用中心温度测量方法 无创伤性动脉血压测定 根据袖套充气方式的不同,分为: 手动测压法:搏动显示法听诊法触诊法 自动测压法:自动间断测压法自动连续测压法 手动测压法导致误差的因素有: (1)袖套:出现误差的最常见原因。袖套宽度应覆盖上臂长度2/3,婴儿只宜使用2 .5cm的袖套。 (2)放气速度:放气过快测量值偏低,尤其在心率偏慢时。以 3mmHg/s或每次心跳放气2mmHg放气速度可提高测压的准确性。 (3)校对:血压计定期校对,误差不可3mmHg 。 自动化无创测压法(NIBP) 自动间断测压法:优点:(1) 无创伤性,重复性好;(易于掌握)(2) 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各年龄的人;(3) 自动化的血压监测,能够按需要定时测压,省时省力;(4) 能够自动检出袖套的大小,确定充气量;(5) 血压超出设定的上下限时能自动报警。 (二)严格无菌操作

重症监护病房与危重症监护医学

重症监护病房与危重症监护医学 【引言】现代重症监护病房 ( intensivecareunit,icu) 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单位。自40 年代开始建立手术后恢复病房,特别是62 年建立的冠心病危重病房,在抢救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导致危重症监护(criticalcare) 的概念应用于有急性生命威胁的各种疾病和综合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中。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亦为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治技术的飞跃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根据医学现代化的要求和医院发展的规律,医院必须建立起icu ,集中危重患者,并采用高尖技术和医疗仪器设备进行监护和诊断,治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icu 系统的建立和发展】19 世纪中叶,南丁格尔在医院手术室旁设立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为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提供住所,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 的起源。随着发展,医院规模逐步扩大,病房的功能也增加。1923 年dandy 在hopkins 医院建立神经外科病房,不但促进医学专业化的发展,而且是较为危重的病人得到集中管理。二次大战前,dandy 和cushing 建立起第一个24 小时管理的术后恢复病房,1950 年前后由麻醉科医师向外科专业作了推广。20-50 年脊髓灰质炎流行席卷世界,导致了延髓疾患呼吸衰竭通气支持的需要。美国洛杉矶医院用50 多台“ 铁肺” (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的病人。同期为了救治大量呼吸肌麻痹的病人,高级麻醉师ibsen 在丹麦哥本哈根医院里组织其包括医疗等多个专业的专家队伍,在高水平的实验室配合下建立起一个共 有105 张病床的抢救单位,给病人进行手动式通气。这个多学科的和先进的医疗单位就是现代完善的icu 的最早尝试。几年后,frank 和john 在美国又建立起一个 新型的心脏外科监护病房,病房里设置了计算机监护系统,系统工程师成为了监护队伍的一部分,护士队伍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对icu 内应用的特殊技术有专门的经验,并在icu 内各岗位担任具体工作。这导制护理学分支重症监护护理学的产生。58 年美国巴的摩尔医院麻醉科医师safar 也建立了一个专业性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危重症监护病房。至92 年,仅美国已大约有7434 个这样的治疗单位。随着icu 发展,根据医院各临床专科危重患者的需要,至今icu 常见的分类有呼吸监护病房(ricu) ,冠心病监护病房(cicu) ,外科监护病房(sicu) 和内科监护病房(micu) 。在少于200 张病床的小型医院中,一般只有中心性的icu 。现在,美国有专门执照的危重症监护医生,其中2/3 是内科医生,其余是麻醉科,儿科,和外科医生。内科医生中,约90% 是肺科医生,但没有经过多专业的训练或在其他的专门的icu 内培训,因而90 年美国危重症监护学会建议资格委员会要求参加工作的医生必须有个月外科icu 轮训。 【危重症监护学(criticalcaremedicine) 和icu 】限度地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生命的质量而采取及时的高质量的和大医学监护模式。 80 年代就有学者估计在美国每年200 万死亡者中大约有危重政监护的定义是最大 量医学监护的一种1/3 是在“ 他的真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一、监护病房的建筑设计要求 1.监护病房的选址 (1)选择监护病房的原则是要方便抢救,如病房内的监护病房由于50% 以上是收治手术后恢复病人,故宜靠近手术室和麻醉科;急诊科的监护病房则应贴近急诊科抢救室,以便病人直接转入。 (2)方便抢救的中心问题是要做到“接近”,例如心脏外科的ICU 要求七个“接近”: ①接近手术室,便于很快进行抢救性心包填塞减压; ②接近心导管和心血管检查造影室,以保证在心导管检查时,一旦发生意外可以便于抢救,例如作经皮腔 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时可能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梗塞或穿破等并发症时,可迅速作紧急手术; ③接近心脏外科,便于心脏外科医师呼唤; ④接近血库; ⑤接近心内科,便于会诊和转送病人; ⑥接近中心监护病室; ⑦接近化验室。 若无法实现上述七个“接近”时,应尽量争取靠近电梯。 2.监护病房的整体布局监 护病房的整体布局主要是两种形式: (1)圆形结构,以护理站为中心,周围一圈均为监护病间,每间30 平方米左右,每间可收治 2 位病人; ( 2 )扇形结构,也以护理站为中心,其对面呈扇形排列的监护病间,病间大小不等, 除收治1人或2人的以外,可有收治6?8人的统仓式,床与床之间隔以屏布。其他辅助设 施(包括医师值班室、护士长室、储藏室、餐具室、清洁间、污物间、小化验室、病人、家属接待室等)的布局,有的设计在监护病房外,有的则在监护病房内,但总的要求是便于抢救和减少污染。 3.监护病房的室内建筑设施对监护病房的室内建筑设施具有不同于其他普通病房的特点和要求,主要有: (1)对地面和墙体的要求,适用液体清洁消毒; ( 2)对房顶的要求,安装可拆卸天花板,并装有天轨,以自由移动输液吊钩和围帐 (屏布); ( 3)对照明光源的要求,要有一定强度的可移动的照明装置,夜间照明灯的光线亮度应可以调节; (4)对通风采光要求,要求通风良好,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故应有空调设

急诊科三基考试题库 第六章危重病监测

第六章危重病监测 (总分57,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2. Swan-Ganz管监测 3. 格拉斯哥计分方法(Glasgow) 4. 肾小球滤过率(GFR) 5. 去大脑状态 二、单项选择题 1. 中心静脉压的波形呈现a、c、v三个正向波和x、y两个负向波。a波代表:() A. 为心房收缩所致 B. 为心室收缩开始时三尖瓣突向心房所致 C. 为心房舒张,是三尖瓣未开时血汇集于右心房和腔静脉所致 D. 为三尖瓣开放所致 2. 中心静脉压的波形呈现a、c、v三个正向波和x、y两个负向波。c波代表:() A. 为心房收缩所致 B. 为心室收缩开始时三尖瓣突向心房所致 C. 为心房舒张,是三尖瓣未开时血汇集于右心房和腔静脉所致 D. 为三尖瓣开放所致 3. 中心静脉压的波形呈现a、c、v三个正向波和x、y两个负向波。x波代表:() A. 为心房收缩所致 B. 为心室收缩开始时三尖瓣突向心房所致 C. 为心房舒张,是三尖瓣未开时血汇集于右心房和腔静脉所致 D. 为三尖瓣开放所致 4. 无尿为24小时尿量低于:() A. 400 ml B. 300 ml C. 200 ml D. 100 ml 5. 少尿为24小时尿量低于:() A. 800 ml B. 500 ml C. 400 ml D. 200 ml 6. 正常人尿液比重通常在:() A. 1.015~1.025 B. 1.025~1.035 C. 1.035~1.045 D. 1.045~1.055 7. 肾前性氮质血症时肾衰竭指数(RFI)是:() A. 0.5~1 B. <1 C. =1 D. >1 8. 肾性肾衰竭时肾衰竭指数(RFI)是:() A. 1~1.5 B. <1 C. 1.5~2 D. >2 9. 去皮质状态是:() A. 表示大脑脚以上内囊或皮质的损害 B. 表示中脑受损 C. 自中脑至间脑的上行激活系统的部分性破坏 D. 表示额叶受损 10. 去大脑状态是:() A. 表示大脑脚以上内囊或皮质的损害 B. 表示中脑受损 C. 自中脑至间脑的上行激活系统的部分性破坏 D. 表示额叶受损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1-18T15:05:51.117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晓君 [导读] 湖北省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老年急危重症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后,可以有效提升急症危重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医护配合度,不断提升我院的医护质量水平。 (湖北省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72例老年急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配合度分别是100.00%、94.44%以及97.22%,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危重症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后,可以有效提升急症危重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医护配合度,不断提升我院的医护质量水平。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当代社会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加,老年急诊护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医院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1],老年病患的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素质较差,因此需要更好的给予其护理服务,才能够保证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对于急症危重患者,及时的开展医护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急救护理质量,降低医护感染发生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使得其更加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提升医护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每组各36例。男40例,女32例。护理组,年龄59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66.22±9.45)岁。对照组,年龄59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66.23±9.4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方式,第一,精细化护理。在精细化护理工作中,需要将其各个方面进行很好的管理和控制[2],精就是护理工作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对于一些脑血管急性病症,患者在临床早期的症状可能是部分偏身感觉和运动障碍,患者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常规护理需要,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进行观察和判断,精确分析护理方式是否适合患者的病情,进一步依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医护方案,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工作,提升急救成功率。 细主要是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症状以及护理需要准确把握和认识,比如对于一些细小的护理工作,气管插管是否稳定,昏迷患者是否出现了误吸现象[3],心电监护仪工作正常与否,患者的肢体是否能够进行活动等,在翻身过程中,患者身体是否出现障碍,这些都需要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细化护理工作,确保整个急救以及后续的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护理疗效。 第二,环节监控管理。在急救护理工作开展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护管理工作,重视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衔接,能够强化数字监控和管理,实现数字化监控管理,在不同的操作过程中,对于护理的强度。开展工作的效能等采用量化的考核指标,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量化划分和分配,将其工作开展程度和奖金相挂钩[4],形成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正确的指导后续的护理急救工作开展,同时对于老年护理工作开展情况来说,不但要做到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操作,同时需要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老年患者做好其他方面的护理管理,进一步提升护理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第三,更新护理理念,实现护理监控,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老年急救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在急救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对精细化护理管理,前期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重视抢救护理管理,患者也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操作,提升护理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和护理服务质量,增加特色护理服务,不断扩大护理服务范围,实现创新护理管理,更改护理服务意识,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系统,进一步实现个性化护理指导,提升护理服务质量[5]。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配合度分别是100.00%、94.44%以及97.22%,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 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疗效结果对比(%) 3.讨论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于老年急症危重患者来说,一方面需要提升日常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和服务质量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创新护理服务理念,改善护理服务方式,不断优化护理服务措施。在精细化护理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到人性化、专业化、精细化护理服务管理,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能够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减轻患者病痛,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设计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案,同时对于患者的病情及其相关知识能够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开展精准的护理服务工作,争取在护理工作开展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 - 急救与重症监护 - 好医生论坛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 急救与重症监护- 好医生论 坛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 China Guidelin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 preliminary draft)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学术委员会编写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制定 前言 1.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成人发生SCA最常见原因为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其他包括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等非心脏性原因。小儿发生SCA的主要原因为非心脏性的,包括呼吸疾病(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溺水、感染、婴儿猝死综合征),中

毒(包括药物过量),神经系统疾病等。 SCA表现为4种类型,即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和心室停搏,其中VF最为常见。如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VF的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心室停搏的复苏成功率仅为1%左右。 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包括通过胸部按压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通过电除颤转复VF,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恢复自主呼吸。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BLS 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包括ABCD 4个步骤,即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电除颤(D,defibrillation)。ACLS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设备、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早期识别与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ACLS

危重病监护护理

第二章危重病监护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应用先进的诊断方法和检测技术,集中优良的技术设备和精干的医务人员,对危重的病人进行连续而细致的观察,并采取及时、积极的治疗措施和高质量护理,以抢救患者生命的集中医疗单位。它的最大特点是三个集中:即危重病人的集中、有救治经验的医护人员的集中,以及现代化监测和医疗仪器的集中。重症监护的概念意味着高度的应变能力,意味着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意味着精心护理和高效率的工作。危重病医学打破了传统的以器官为主的分科模式,研究器官与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危重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监护和处理。 【ICU的任务与组成】 一、ICU的任务 综合性ICU应具备以下功能:①有心肺复苏能力;②有呼吸道管理及氧疗能力;③有持续性生命体监测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能力; ④有紧急作心脏临时性起搏能力;⑤有对各个检验结果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⑥有对各个脏器功能较长时间的支持能力;⑦有进行全肠道外静脉营养支持的能力;⑧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检测技术及操作技术; ⑨在病人转送过程中有生命支持的能力。 二、ICU的类型 各医院根据任务和需要不同,简历的ICU模式和内容亦不统一。

至于一个医院该建立何种ICU,应根据医院的总体医疗实力水平和各专科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定,原则是既要极大提高病危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又要做到不浪费医疗资源。根据国内调查资料及国外最近ICU发展规划水平,医院总床位在100~120张之间的医院不宜设立ICU;医院总床位在120~480张之间的医院可建立部分综合性ICU;医院总床位在500~1000张之间的医院可建立综合性ICU.T同时可设专科ICU,超过1000张床位的医院必设综合ICU及部分综合ICU及专科ICU。 ICU分为“综合型”和“专科型”两种。 1.专科型ICU 是专科建设的延伸和发展,适应于专科医院或专科特色十分明显的学科。收治某一专业范围内的危重患者。目前常见的专科ICU有呼吸监护病房(RCU)、心脏加护病房(CUU)、外科监护病房(SICU)、烧伤监护病房(BICU)、新生儿监护病房(NCU)等。 2.综合型ICU(GICU)是跨学科、面向全院的监护病房,其任务是收治多科危重患者,适应绝大多数医院。综合ICU节省人力、物力,便于管理和积累经验,有利于危重病医学的发展。 3.部分综合ICU 是多个临近专科联合建立的ICU,如外壳ICU (SICU)、内科ICU(MICU)等,由危重病专业医师或专业医师负责管理 三、ICU的组成要素 ICU由患者、监护器材、医护人员共同构成。 1.患者 ICU收容对象包括临床各科危重病人。所谓危重病人系

危重症监护

危重症监护 第一节重症监护病房 一、重症监护病房的概述 (一)、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病人和某些手术后高危病人的集中管理单位,其病人来自临床各科,也是医院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有生命危险就应该送入ICU进行监护治疗。也可以这么说ICU是医院危重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危重病医学的特征决定了ICU对危重病患者,必须在连续、动态和定量监护观察的同时,对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处理上既要做到快速、连续,又要准确、精细和全面,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ICU为危重病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创造了时机,使一些原来不能治疗的疾病或不能进行的手术变成了可能。ICU既要承担院前急诊、又要承担院内各科的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而且院内的危重病患者是ICU的主要病人来源。 危重病人生命支持技术水平,也就是ICU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所医院的抢救治疗水平,是体现医疗功能强弱和形成医院之间技术水准差别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医学学科、ICU作为一个独立的医疗单元,目前也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的主要标志之一。2009年,卫生部批准各个医院可以成立重症医学科,这标志着危重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发展,目前形成了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或专科病房)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这更说明重症监护病房在EMSS中的重要地位。但并不是说ICU是EMSS的特有形式,全国各个医院有着不同形式的ICU。

(二)、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形式 随着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几乎各个领域如心血管、呼吸、肾病、创伤等均有危重病患者,便于对危重病人实施更好的管理,以挽救患者生命和器官功能为目的,各个专科也成立了相应的重症监护病房。比如内科重症监护室(Medicine Intensive Care Unit, MICU),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ury Intensive Care Unit, SICU),心脏监护病房(Cardic Care Unit, CCU),呼吸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等等。近几年,随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在很多大型综合型医院成立了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不断要求,有些医院不断的扩大重症监护室的规模,发展为重症监护科。 1 二、重症监护室的设置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重症医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地区性差异较大,各地区重症监护室的设置有着很大的差别。为了统一各地区重症监护室的规模,故出台了2008年重症监护室的指南。 根据指南, 三、重症监护室的收治对象 ICU着重监护病人的生命功能,并维持生命的稳定性,仅收治有生还希望的患者,不收治传染病、精神病和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尤其是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因涉及多个学科,交叉学科,收治对象更应以急性起病为特点的危重病患者,多以可逆性患者为主。其中包括 1、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措施和高级生命支持后,在进行复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