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设计程序.doc

反应釜设计程序.doc
反应釜设计程序.doc

反应釜设计程序

(1)确定反应釜操作方式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确定反应釜是连续操作还是间歇操作。

(2)汇总设计基础数据工艺计算依据如生产能力、反应时间、温度、装料系数、物料膨胀比、投料比、转化率、投料变化情况以及物料和反应产物的物性数据、化学性质等。

(3)计算反应釜体积

(4)确定反应釜设计(选用)体积和台数。

如系非标准设备的反应釜,则还要决定长径比以后再校算,但可以初步确定为一个尺寸,即将直径确定为一个国家规定的容器系列尺寸。

(5)反应釜直径和筒体高度、封头确定。

(6)传热面积计算和校核。

(7)搅拌器设计。

(8)管口和开孔设计。

(9)画出反应器设计草图(条件图),或选型型号。

3.设计要求(1)进行罐体和夹套设计计算;(2)选择接管、管法兰、设备法兰;(3)进行搅拌传动系统设计;(4)设计机架结构;(5)设计凸缘及选择轴封形式;(6)绘制配料夹套反应釜的总装配图;(7)从总装图中测绘一张零件图或一张部件图。1罐体和夹套的设计1.1 确定筒体内径表4-2 几种搅拌釜的长径比i值搅拌釜种类设备内物料类型长径比i值一般搅拌釜液-固相或液-液相物料i=1~1.3气-液相物料i=1~2发酵罐类I=1.7~2.5 当反应釜容积V小时,为使筒体内径不致太小,以便在顶盖上布置接管和传动装置,通常i取小值,此次设计取i=1.1。一般由工艺条件给定容积V、筒体内径按式4-1估算:得D=1366mm.式中V--工艺条件给定的容积,;i——长径比,(按照物料类型选取,见表4-2)由附表4-1可以圆整=1400,一米高的容积=1.539 1.2确定封头尺寸椭圆封头选取标准件,其形式选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图4-3,它的内径与筒体内径相同,釜体椭圆封头的容积由附表4-2 =0.4362 ,(直边高度取50mm)。1.3确定筒体高度反应釜容积V按照下封头和筒体两部分之容积之和计算。筒体高度由计算H1==(2.2-0.4362)/1.539=1.146m,圆整高度=1100mm。按圆整后的修正实际容积由式V=V1m×H1+V封=1.539×1.100+0.4362=2.129 式中;——一米高的容积/m ——圆整后的高度,m。1.4夹套几何尺寸计算夹套的结构尺寸要根据安装和工艺两方面的要求。夹套的内径可根据内径由500~600700~18002000~3000 +50 +100 +200选工艺装料系数=0.6~0.85选取,设计选取=0.80。1.

4.1夹套高度的计算H2=(ηV-V封)/V1m=0.755m1.4.2.夹套筒体高度圆整为=800mm。1.4.3罐体的封头的表面积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4-2查的F封=2.345。1.4.4一米高的筒体内表面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4-1查的。F1m=4.401.4.5实际的传热面积F==

5.6665>3,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式4-5校核5.6665〉3所以传热面积合适。2夹套反应釜的强度计算强度计算的参数的选取及计算均符合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规程。此次设计的工作状态已知时,圆筒为外压筒体并带有夹套,由筒体的公称直径mm,被夹套包围的部分分别按照内压和外压圆筒计算,并取其中较大者。...[ 过程装备夹套反应釜化工机械化工课程设计]

反应釜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主要是化工容器——反应釜的完整设计。主要介绍了压力容器的发展背景和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反应釜的设计过程以及关于化工压力容器的设计的了解。本设计是通过对筒体壁厚的设计及筒体的宽度设计,加深对压力容器的认识,达到研究的目的和期望的结果,加深对涉及国内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有关压力容器设计及工艺等方面的内容的学习和认识。通过查阅各种相关的文献,据此熟悉的研究内容、合理的安排课题进度和容器设计路线。设计过程主要包括校核方案的最优化选取,导向方案中材料参数的设定,校核方法的选择,采用此设计方案的原因及形状的选择;筒体的计算;工件的加工精度分析等。

1 前言

1.1课题介绍

在化工容器制造过程中,一台压力容器从设计到投入运行,要经过设计、制造、检验、安装、运行监督和维修等多个环节,设计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设计的正确、合理与否,不仅涉及到制造、检验等环节的难易程度,影响到压力容器的制造成本和运转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产品运行的可靠性。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

压力容器从产生到现在,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表现在20世纪初,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所以一些应用于化工生产的中、低压容器的设计与试验应用,主要是薄壁容器的碳钢容器及部分不锈钢容器的应用。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压力容器有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军工及民用等许多部门,这时的压力容器不能单独地构成一台设备,它内部必须装入为完成某一化工单元操作所需的内件。诸如合成塔、分离器、热交换器及特殊工业的高压容器。

第三阶段,21世纪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经济提高的基础。但随着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许多国家正在大力的开发能源,一方面加紧开发煤气和天然气,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核能发电,这些能源装置需要大量的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力容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高压容器的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将会成为我们所要掌握的关键部分。

1.3 压力容器的组成简介

1. 筒体——起定位或总装置作用的主要元件或部件

2. 封头——起封端部作用的重要部件

3. 法兰——用于开孔连接的元件或部件

4. 支腿——用于支撑筒体及整个部件的元件

5. 密封件——用于部件连接的密封以防止泄露的部件

6. 吊耳——用于在制作过程中吊转容器的部件

7. 牌铭——用于介绍每件容器的简单介绍书

但是并非所有压力容器都包括上述各类部件,然而其中小部件则是每一压力容器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4课题设计内容、设计参数及意义

1.4.1 设计内容

图27.1-1为反应釜的工序图,工件的基本材料为:釜体及其上管道:0Cr18Ni9;夹套16MnR;其余:Q235A

1.4.2 设计参数

详见后面设计计算部分

1.4.3 意义

通过对此反应釜的设计,就设计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力学问题,加深对

一些有关应力分析和强度设计的基本理论的了解。

2 反应釜结构及特点

(1) 结构基本相同 (2)操作压力较高 (3)操作温度较高

(4)其中通常进行化学反应 (5)多属间歇操作

2.1 反应釜的用途及作用

反应釜设备主要用于医药,化工,食品,轻工等行业中的水解,中扣,结晶,蒸馏,蒸发,储存等生产环节。

反应釜设备主要用于医药,化工,食品,轻工等行业中的水解,中扣,结晶,蒸馏,蒸发,储存等生产环节。

3 反应釜设计

3.1 尺寸和容积确定方案

计算过程中用到的符号

V-设备容积,,-操作容积,

-高度直径比,-曲面高度,mm

-曲面高度,mm,-直边高度,mm

H-夹套高度,mm,D-夹套直径,mm

[σ]—设计温度下封头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焊接接头系数,p—设计压力,Mpa

L-筒体的计算长度,mm

-筒体的有效厚度,mm

-筒体的名义厚度,mm

夹套直径与筒体直径的关系

筒体直径D <600 600~1800 1800~3000

夹套直径 D+50 D+100 D+200

夹套高度:筒体高度的75%

1.夹套的结构

夹套传热结构简单,基本上不需要进行检修。但有衬里的反应釜和釜壁采用导热性不良的材料制造时,因传热效果差,不宜采用夹套传热。采用夹套传热时,因夹套向外有热量损失,故需要在夹套外包以保温材料。

夹套有以下几种:1型仅圆筒部分有夹套;2型仅圆筒和下封头部分有夹套;3型为减小外压容器计算长度L,在圆筒部分的夹套采用分段结构或带有加强圈;4型圆筒,下封头及上封头的一部分有夹套。

根据工艺要求,此次反应釜夹套选择2型夹套。2型夹套中用蒸汽作为载热体时,一般以上端进入夹套,凝液从夹套底部排出,如用液体作为冷却时则相反。采取下端进,上端出,以使夹套中经常充满液体,充分利用传热面积,加强传热效果。

夹套的高度选取筒体高度的0.75倍夹套的直径与与筒体直径的关系如下表

此外,夹套高度的确定,还应考虑两个因素:当反应釜筒体与上封头用设备法兰联结时,夹套顶边至少应在法兰下方150—200mm处,而当反应釜具有悬挂支座时,须考虑避免因夹套顶部位置,而影响支座的焊接位置。

2 厚度的确定

中低压反应釜釜体部分和夹套厚度,基本上按容器的设计方法来确定。反应釜在压力状态下操作,如不带夹套,则筒体及上,下封头均按内压容器设计,以操作时釜内最大压力为工作

压力;如带夹套,则反应釜筒体及机下封头应按承受内压和外压分别进行计算,并取最大值。按内压计算时,最大压力差为釜内工作压力;按外压时,最大压力差为夹套内工作压力(当釜内为常压或尚未升压时)或夹套内工作加0.1Mpa(当釜内为真空时)。上封头如不包在夹套内,则不承受外压作用,只按内压容器计算,但常取与下封头相同的厚度。夹套筒体及夹套封头则以夹套内的最大工作压力按内压容器设计,真空时按受外压进行设计。

通常封头与筒体取相同厚度,必要时还得考虑内外筒体膨胀差的影响。当夹套上有支撑件时,还应考虑容器和所装物料的重量。

1. 筒体的直径和高度:

高度直径比取

装料系数: =0.8,设备容积V与操作容积 :

根据V与选定的H/ ,取:

设备容积V= m

内直径

根据公称直径标准系列取2 =1400mm

封头取相同的内径,其曲面高度表查16-6得,直边高度根据查表初步取为40mm,当 =1400mm, =40mm,从表16-6中查得椭圆形封头的容积

H=

2.夹套的直径和高度

3.筒体的高度

内压情况:假定钢板的厚度在6—16mm范围内,查表[σ] =130Mpa,

的名义厚度为10mm

水压实验:

0.9

满足水压条件

外压情况:假设 ,

L=1700+(2 40)+(2

由图A=0.00043 查得B=51Mpa

假设 ,

L=2013mm

由图A=0.00092 查得B=83Mpa

4.夹套的厚度

夹套的名义厚度为4mm

3.4 总图上尺寸及技术要求的标注

详见装配图、零件图……

4.制造加工与检验

4.1 简单的焊接,加工,装配工艺的完成

略……

4.2 无损检测和机械实验工序

2003年3月国务院第373号令颁布的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工业发达国家都颁布有关法规规范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等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其安全运行。我国原劳动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规则和技术要求对我国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组焊)、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等环节进行安全监察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在特种设备各个环节的控制中,无损检测对其制造质量控制和安全使用非常重要,尤其在承压类特种设备中广泛使用,对机电类特种设备一般进行磁粉和渗透检测,对一些大轴等重要部件进行超声检测法,对一些重要焊缝进行射线检测,对钢丝绳进行漏磁检测。承压类特种设备采用的主要无损检测标准为JB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4.3工件打磨和抛光精度分析

不锈钢化学抛光设备简单、投资少、效率高。随着不锈钢制品使用的增加,不锈钢化学抛光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不锈钢化学抛光设备简单、投资少、效率高。随着不锈钢制品使用的增加,不锈钢化学抛光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4.3.1 适合于化学抛光的不锈钢材质

不锈钢有奥氏体和非奥氏体两大类。奥氏体不锈钢为非磁性,这类不锈钢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r 12%~30%,Ni(或Mn)6%~20%,C<0.2%,还含有Ti、Nb等元素。常用的有1Cr18NiTi、cr18MnNi5,这类不锈钢因含有易钝化Ni、Mn等元素,抛光效果好。非奥氏体不锈钢又分为马氏体和铁素体,马氏体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r:12%~18%,C:0.1%~0.4%,如1Cr132Cr13,铁素体含Cr:12%~30%,c≤0.25%,如Cr l7、28,这类不锈钢易被酸腐蚀而出现黑膜,化学抛光质量较差。

4.3.2 化学抛光液组成

不锈钢化学抛光液大都含有腐蚀剂、氧化剂(钝化剂)和添加剂(粘度调节剂、酸雾抑制剂、光亮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在上述物质共同作用下,不锈钢表面的金属及其氧化物不断被溶解的同时,表面形成类似于电化学抛光的钝化膜或粘性膜,由于凹处钝化膜活性小或粘膜厚度大,使得凸起处金属溶解速率大于凹处的溶解速率,金属表面不断被整平,变得平滑而光亮。

4.3.3常用的化学抛光液

1)硝酸型化学抛光液

添加剂为含氮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高光亮低成本不锈钢抛光工艺。

上述配方中含硝酸,抛光过程中有大量黄烟产生,污染环境,人们不断探索无黄烟或少黄烟

化学抛光配方。为抑制氮化物产生常常加入少量抑制剂,如尿素、氨基磺酸等。

2)非硝酸型化学抛光液

不含硝酸的化学抛光液多用于表面光洁度比较高的工件,而且一般操作温度比较低。

4.4 材料选用

4.5 材料的力学性质

⑴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材料的主要强度指标之一。它是指材料在拉伸受力过程中,从开始加载至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抗拉强度是决定材料许用应力的主要依据之一。

⑵屈服点屈服点是指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在所加外载荷不再增加,而材料仍然继续伸长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对于在压力容器行业中通常使用的材料,规定以残余伸长率为0.2%时的应力作为决定材料许用应力时的屈服点。

⑶韧性韧性用来衡量材料的抗裂纹扩展能力。对低碳钢、铝、铜一类塑性材料,其晶格结构能够由于裂纹尖端的局部屈服而终止裂纹的扩展;对于类似铸铁等脆性材料,其晶格结构不会使裂纹尖端产生局部屈服现象,不能终止裂纹扩展,因此脆性裂纹不耐拉伸。而在压缩条件下,任何已经存在的裂纹都可能闭合。

⑷刚性刚性是结构抗弯曲和翘曲的能力,是度量构件在弹性范围内受力时变形大小的因素之一,它与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结构元件的截面形状有关。GB150附录I给出了不同类别钢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弹性模量。

⑸硬度硬度是抵抗其它物体刻划或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表面硬度是材料耐磨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容器是用于处理有摩擦性的固体或含有引起磨蚀的悬浮固体的流体物料时,则应考虑材料的表面硬度。

⑹疲劳材料或元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内部缺陷或应力集中的部位,局部产生细微的裂纹,裂纹逐渐扩展以致在应力远小于屈服点或强度极限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疲劳极限即材料承受近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值。

4.5.1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⑴均匀腐蚀均匀腐蚀的特点是在整个金属表面均匀的发生腐蚀作用。这种腐蚀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腐蚀其危害性最小。在设计中根据经验考虑腐蚀余量或选用适宜腐蚀材料就可以保证设备的强度要求和使用寿命。

⑵电化腐蚀电化腐蚀是金属和电解质溶液间由于电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以各种方式形成阴极区域从而组成电化学电池,这种阴极区域可以是不同的金属材料;腐蚀产物;金属中的夹渣等杂质;充气不良的区域;浓差区域;不同变形的区域等,从而形成了腐蚀过程。

⑶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指金属在应力和腐蚀性介质联合作用下产生腐蚀裂纹,并能使裂纹迅速发展,从而可能出现金属材料的早期脆性破坏的腐蚀形式。

⑷晶间腐蚀晶间腐蚀发生在晶粒边界处,并沿晶粒边缘向深处发展,使晶粒间的连接遭到破坏,显著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外表不易发现,金属的破坏是突然发生的。

⑸点蚀点蚀是一种局部腐蚀,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的非常局部的腐蚀。一旦形成点蚀,则可能会引起材料的穿透。

⑹腐蚀疲劳腐蚀疲劳是指在腐蚀环境中由于循环应力所引起的材料早期失效,甚至在弱腐蚀条件下也可能大大减少结构元件的寿命;与应力腐蚀不同,腐蚀疲劳能够出现在任何腐蚀环境中,并不决定于某一特定腐蚀介质和金属材料的组合,因此,对于承受循环应力的结构,必须要选用具有良好耐蚀性材料。

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如焊接性能,成型工艺性能等。钢材的金属结构和热处理状态,如材料的金相组织,热处理等。

4.6 材料检验

制造设备的材料,除了应符合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外,还要符合图纸上的要求。对于板材内部的缺陷,大都采用超声波探伤检验。需否逐张检验,应根据设备的压力、物料的性质、钢种与板厚来确定。由于轧制过程的原因,厚板的质量大多较薄板的质量差一些,通常情况下,碳钢的厚度大于38mm,低合金钢的厚度大于25mm时,都需进行逐张超声波探伤。

4.7 焊接及特点

焊接是化工设备制造中的主要手段。化工生产要求设备上所有的焊缝不但应严密牢固,能承受相当高的温度和压力载荷,而且要求能抵抗物料的腐蚀。因此,反应釜的质量除钢板本身的质量外主要取决焊接的质量。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塔设备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为此,焊接前应根据技术要求制定焊接工艺规程,并由考试合格的焊工施焊。

焊接要求金属先熔化后凝固,这是一种快速反应的冶金过程。引起焊接变形与产生个应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焊缝金属由液态凝固时体积缩小。

焊接时不均匀的冷却和受热。

母材的显微组织发生相变,引起体积不均匀变化。

经过塑性变形后的焊件,焊接时可能发生再结晶,使金属纤维发生不均匀的变形。

两个被焊接厚度相差较大。

焊接本身的重量和厚度。

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变形,其中受热而引起的变形,称为热变形,因结晶组织改变而引起的变形称为结构变形。如果变形受到焊接本身的刚性,重量或外力的阻碍,在焊件内就会产生应力。减低应力或防止变形的措施有两类:即从设计上拟定合理的焊接结构和在制造上实施合理的焊接工。

4.8 密封——机械密封和填料密封

4.7.1 填料密封

填料密封原理是依据轴向压紧填料,使之产生径向扩张而起到密封,由于周与填料为动密封,填料对轴的摩擦力很大,导致轴发热使轴的工作状况变坏,轴的所需功率增大,而且密封性能较差,如轴的安装有较大偏差时,会引起泄漏,但填料密封的价格较便宜。

4.7.2 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是一种功率小、泄漏率低、密封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的转轴密封,

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机械密封在运行时,除了装在轴上的浮动环由于磨损需作轴向移动补偿外,安装在浮动环上的辅助密封则随浮动环沿轴表面作微小移动,故轴或轴套被磨损是微不足道的。因而可免去轴或轴套的维修。由于机械密封有许多优点,因此,在搅拌设备上被大量采用。

其原理如下;当轴旋转时,设置在垂直于转轴的两个密封面(其中一个安装

在轴上随轴转动,另一个安装在静止的机壳上),通过弹簧力的作用,始终使它们保持接触,并作相对运动,使泄漏不致发生。机械密封常因轴的尺寸和使用压力增加而使结构趋于复杂。

4.7.3机械密封和填料密封比较的特点

密封可靠,在一个较长的使用期间,不会泄漏或很少泄漏

当密封端面磨损一些后,弹簧的恢复力能使动环(静环)产生轴向移动,来补偿端面的磨损,从而始终满足密封要求。

使用寿命长。正确地选择摩擦副的材料和比压的机械密封可用2年多,而填

料密封只有最多6个月

轴和轴套不易磨损,摩擦功耗小,一般约为填料密封的10%~50%。

维修周期长。正常工作情况下,不需要维修

对轴的振动和轴对壳体孔的偏心不敏感

运用范围广,能用于低温、高温、高真空、高压,各种转速及各种腐蚀性、

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密封

结构比填料密封复杂,需要有一定的加工和安装技术。

5.小结

我做的课题设计为反应釜设计,本课题与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知识相关,但还是要学习许多新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重新复习了所学的专业课,学习了新知识并深入理解,使之应用于实践,将理论知识灵活化。

在此次设计的全过程中,我达到了最初的目的,对化工机械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对化工设备的设计方面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熟悉了压力容器设计的全过程及工具用书。我去图书馆查阅了这方面的有关书籍并上了维普等一些网站检索了相关内容,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

由于时间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该设计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图纸上还存在一定错误、对反应釜的了解还不够全面等等。今后有兴趣会进一步学习

6.参考文献

[1] GB150—2000《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B《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0

[3] 约翰?;F?;哈维著.刘汉等译.《压力容器部件结构—设计与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4] 赵正修编.《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秦艽星著.《大容量反应釜的技术特点与改进》.CHINA ADHESIVES,2005

中小型反应釜常见的缺陷及危害

1 前言

反应釜是化工行业用来完成物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等工艺过程的典型设备之一,通常由釜体、传热、传动、搅拌及密封等部分组成。虽然反应釜常见的零部件早就有部标或者国标,但除搪瓷釜外,至今尚未查见整机的部标或者国标,真正近乎完美的设备并不多见。大多数情况下,反应釜是一种带有常见缺陷的化工设备,由于反应釜工作时存在易燃、易爆、毒害、腐蚀介质,因此,反应釜的缺陷在不同程度上危害人身、财产安全,也影响着产品质量。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年都有四十多起与反应釜有关的重大事故。

2 反应釜常见的缺陷及危害

2.1 釜体和传热部分

(1)改薄釜体或传热夹套的钢板,尤其是价格较高的不锈钢板,此举危险极大。釜体耐压强度和刚度等性能下降,可造成设备爆炸恶性事故。

(2)改薄法兰材料,未达到额定负荷时变形,造成法兰面密封失效。即使无害介质高压%高温下的突然失效都会有严重的后果,有害介质更甚.

(3)为省料,封头不压出直边,封头刚度下降,设备容量降低.

(4) 为了保证设备的强度,防腐性能和釜内的清洁,筒体、衬里底座和法兰等应该内、外双面焊的,也常被简化为外侧单面焊。内侧少焊后,用户在外观上不易看出来,但设备的可靠性下降。未焊的内侧将形成夹缝,釜内物料容易渗入,又难以清洗,渗入物的成份通常不定,

既可能长期滞留夹缝深层腐蚀设备,脱落后又可能污染产品。

(5)反应釜内壁和釜内部件不抛光,釜内壁粗糙,易生锈、结垢,使用初期或置换产品时清洗困难。

(6)混淆全容积和公称容积概念,通常设备的全容积是反应釜筒体和上下封头包含的所有空间,而公称容积仅仅是釜体夹套对应的体积,也就是可投料的体积。明显后者小于前者。通常情况下,用户根据投料量要求的是公称容积,但是有相当数量的制造商有意以全容积糊弄之。用户不在意时,可大占便宜,用户识破后,又可假装误会,有一条辩解的理由。但其危害是使用者在不知情时,超过装料系数而过多投料,致使反应釜超载工作,其危险是不言而喻的。

2.2 搅拌、传动及密封部分

(!)为了保证传动装置的稳定,釜盖上的基座应该为平台的,常被简化成三点支撑,因这种结构单薄、刚度差。除不得已在低速的搪瓷釜上使用外,在常用的反应釜上易造成搅拌轴、减速机架和电机抖动。致使轴封失效,物料逸漏,设备运动件磨损加剧。

(2)减速机配置不当。在轴封要求较高的场合,如使用机械密封时,应选用出轴摆动较小的减速机,而有的厂家会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涡轮减速机,因出轴摆动大,连带搅拌轴摆动,此时,机械密封因工况无法保证而失效。釜内带压时,轴封泄漏更甚。若釜内是易燃、易爆、毒害、腐蚀介质、其危害可想而知。

(3)减速机机架过短,无调整机械密封和考贝轮的空间,更换机械密封易损件时,须拆卸减速机和电机,非常不方便$。而减速机架足够长时,只须分解考贝轮,其它都不必动。虽然,短机架为制造商或用户节约少许制造成本,但以后用户维修设备消耗的工时费通常会大大超过少许节约的费用。至少对用户来说,算总帐或长远的帐并不合算。

(4)减速机机架中间无定位轴承。搅拌轴摆动过大,造成轴封失效。

(5)底轴承与减速机架不同轴,或搅拌轴与减速机出轴不同轴,造成搅拌轴别劲,摆动,底轴承因磨损减低寿命以及轴封失效。

(6)考贝轮无防松动盖板。在没有别的防止搅拌轴与考贝轮脱离措施时,搅拌轴松动后,可因自重砸入反应釜内造成事故。

2.3 零部件和接管

(1)手孔的密封面应该是榫槽,常被改成平面。

正常带榫槽的手孔在反复开闭时,上盖的凸面很容易滑入榫槽内自动定位,因垫片嵌入凹槽内不易损坏,即使损坏,残片仍留在凹槽内,不会落入釜内。有压力时,垫片不容易冲掉。而简化成平面后,上盖和垫片不能自动找正,闭合定位非常麻烦。每次使用时,垫片都会位移,稍不注意,就容易泄漏,暴露在外的垫片既容易污染,也容易损坏。脱落的残片可能落入釜中污染产品。

(2)手孔的丝杠应该是传动型的梯形螺纹的,改成连接型的细牙螺纹。

因梯形锣纹可承受较大的力量,锣距大,手孔闭合时转动圈数少。相比之下,细牙螺纹转动圈数多,使用不方便,力量稍大就滑丝。又因螺纹浅,再加上磨损和腐蚀双重作用,很容

易损坏。

(3)接管口倾斜,放料口偏方向。相当多的化工机械厂不注意接管法兰的焊接,不了解法兰是有方向性的。设备接管法兰的问题可使对接的阀门手轮歪斜,后续接管随之偏斜,阀门、管件和管道安装非常不便,不仅耗工费事,管路不美观,而且不好操作! 物料流动又不畅,在死角区残留料,污染下批产品。

3、反应釜缺陷产生的原因

反应釜制造过程中的缺陷,表面原因看是未按容器标准、零部件标准和图纸制造和加工,其实包含了两个主要原因!

(1)经济原因

中、小型反应釜的主要用户是众多精细化工厂、这些工厂因设备规模较小、为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大多向中、小型化工机械厂订购!。而某些化工机械厂在利益驱动下,为了扩大利润,尽量压低材料费、工时费,简化制造过程,更有极少数者有意偷工减料。

(2)技术原因

各专业交叉、融合程度低,尤其是工艺、机械专业间未能充分沟通。设备在设计时就可能有某种缺陷!。化工机械厂技术水平低,对技术规范掌握不够。

除了有意行为外,许多制造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认为无关紧要的制造方式会给今后的生产带来隐患,给安全带来危害,给维修带来不便!。也不曾想过:制造过程一次性地、短时地简化或省事,会给后面的使用者和维修者带来多次性的、长期地、甚至常年累月的不安全、不方便。

4、建议

(1)坚持设计、制造资格的审批;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健全规程。(2)提倡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反应釜的工艺设计、机械设计乃至使用者制造者之间的交流!。不仅设计者、制造者要学习,用户自己也必须学习,许多问题需要用户监督、提醒,捍卫用户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3)采用新技术,在提高和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制造难度,减少维护成本!。例如:取消中、高速搅拌底轴承,以稳定环或平衡片代之。使用柔性联轴器等。都可使釜中心轴线上各零部件的同轴度要求降低。

(4)尽量使用工具,尤其是专用工具,减少人工误差。

(5)尽量在机械厂验收、设备试运行!。发现问题后,可利用机械厂相对强大的机加工能力和起重条件改进和补救。若在化工厂发现问题,常因条件所限,不得不勉强使用。

作者:吴开荣王申生安徽省化工设计院

夹套反应釜课程设计

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 前言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类专业以及其他相近的非机械类专业,对化下设备的机械知识和设计能力的要求而编写的。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是通过学习使同学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并具有设计钢制的、典型的中、低、常压化工容器的设计和必要的机械基础知识。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学习初次尝试化工机械设计。化工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同学独立自主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自己做出决策,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要求自己选择方案、查取数据、进行过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比较分析,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裸程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地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的知识,综合地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学生首次完成该课程设计后,应达到一下几个目的: ⑴熟练掌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相关数据、正确选择公式,当缺乏必要的数据时,尚需要自己通过实验测定或到生产现场进行实际查定。 ⑵在兼顾技术先进性、可行性、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程正常、安全可

行所需的检测和计量参数,同时还要考虑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⑶准确而迅速的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及选型。 ⑷用精炼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地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一项很繁琐的设计工作,而且在设计中除了要考虑经济因素外,环保也是一项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诸多的政策、法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有耐心,注意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和相互协调。

聚氯乙烯反应釜毕业设计论文

聚氯乙烯反应釜设计 1 前言 我国pvc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为年产8万多吨,pvc生产处于低垄断状态。由于国产化pvc 生产技术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行业内和行业外企业为追求较高利润,竞相建设和扩产, 近几年国pvc热的显著特征是大干快上。所谓大是指规模大,新建改扩建项目年生产规模动辄十万吨以上,二三十万吨以上也不少见。未来pvc生产企业规模将向40万~80万t/a大规模水平发展,规模小的企业将由于技术水平较低、污染严重、生产成本高、竞争能力弱而逐步被淘汰。 我国pvc行业采用大型聚合釜生产装置成为近年来明显的发展趋势,前几年北京化二在消化吸收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实践,成功实现了70m3聚合釜成套工艺及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并在国内很多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70m3聚合釜由于长径比适中、生产强度大、换热能力好、运输方便、综合性能好,在建设10万t/a的聚氯乙烯生产装置时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但随着新建或扩建聚氯乙烯生产装置规模越来越大,如建设20万t/a以上生产装置,需要采用至少2条生产线,采用70m3聚合釜就存在设备投资较大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较高、单釜生产能力偏低、控制不方便等不足,目前不少厂家在进行二期或三期,扩建项目时,首选是采用100m3以上聚氯乙烯大型反应釜。在这种背景下,开发新型聚合釜及成套工艺技术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大型反应釜的开发不是简单的容积扩大,而是综合技术的体现,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合作。北京化二与上海森松公司吸收 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对聚合釜容积的选型、换热方式、搅拌结构和方式、关键配件选择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并进行了严格的计算,研制和开发了100m3型聚合釜(该聚合釜正在申请专利),北京化二在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工艺技术。

反应釜设计

宁夏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夹套反应釜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过控10-2班 学号: 学生姓名:马学良 指导教师:贺华 2013-6-27

宁夏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机械工程学院过控教研室

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条件及设计内容分析 (1) 二、搅拌容器尺寸的确定及结构选型 (2) 搅拌釜直径设计计算 (2) 筒体厚度的计算 (2) 筒体封头的设计 (3) 筒体长度H的设计 (4) 外压筒体的壁厚确定 (4) 外压封头的壁厚的设计 (5) 三、夹套尺寸的设计计算 (5) 夹套公称直径DN的确定 (5) 夹套筒体壁厚的设计 (6) 夹套筒体长度H的计算 (6) 夹套封头的设计 (6) 四、反应釜附件的选型及尺寸设计 (7) 封头法兰的设计 (7) 封头法兰尺寸及结构 (7) 封头法兰密封面的选型 (8) 工艺接管 (9) 工艺接管尺寸的确定 (9) 接管垫片尺寸及材质 (11) 手孔的设计 (12) 视镜的选型 (13) 五、搅拌装置的选型与尺寸设计计算 (14) 搅拌轴直径的初步计算 (14) 搅拌轴直径的设计 (14) 搅拌轴刚度的校核 (14) 搅拌轴轴承的选择 (14) 联轴器的选择 (15) 搅拌器的设计 (16) 挡板的设计与计算 (17) 六、传动装置的选型和尺寸计算 (17)

凸缘法兰的选型 (17) 安装底盖的选型 (18) 机架的选型 (19) 安装底盖与密封箱体、机架的配置 (19) 电动机的选型 (20) 减速器的选型 (21) 搅拌轴长度的设计 (21) 搅拌轴的结构 (21) 支座的计算 (21) 密封形式的选择 (23) 七、焊接的形式与尺寸 (24) 八、开孔补强计算 (26) 封头开手孔后削弱的金属面积的计算 (26) 接管起补强作用金属面积的计算 (27) 焊缝起补强作用金属面积的计算 (27) 九、反应釜釜体及夹套的压力试验 (27) 釜体的液压试验 (27) 水压试验压力的确定 (27) 水压试验的强度校核 (28) 压力表量程 (28) 水压试验的操作过程 (28) 釜体的气压试验 (28) 气体实验压力的确定 (28) 气压试验的强度校核 (28) 气压试验的操作过程 (29) 夹套的液压试验 (29) 水压试验压力的确定 (29) 水压试验的强度校核 (29) 压力表量程 (29) 液压试验的操作过程 (29) 十、反应釜的装配图(见大图) (29) 课程设计总结 (30) 参考文献 (31)

搅拌反应釜课程设计(优选.)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要求与说明 一、学生采用本报告完成课程设计总结。 二、要求文字(一律用计算机)填写,工整、清晰。所附设备安 装用计算机绘图画出。 三、本报告填写完成后,交指导老师批阅,并由学院统一存档。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5) 二、设计方案简介 (6) 1.1罐体几何尺寸计算 (7) 1.1.1确定筒体内径 (7) 1.1.2确定封头尺寸 (8) 1.1.3确定筒体高度 (9) 1.2夹套几何计算 (10) 1.2.1夹套内径 (10) 1.2.2夹套高度计算 (10) 1.2.3传热面积的计算 (10) 1.3夹套反应釜的强度计算 (11) 1.3.1强度计算的原则及依据 (11) 1.3.2按内压对筒体和封头进行强度计算 (12) 1.3.2.1压力计算 (12) 1.3.2.2罐体及夹套厚度计算 (12) 1.3.3按外压对筒体和封头进行稳定性校核 (14) 1.3.4水压试验校核 (16) (二)、搅拌传动系统 (16) 2.1进行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17) 2.2作带传动设计计算 (17) 2.2.1计算设计功率Pc (17) 2.2.2选择V形带型号 (17) 2.2.3选取小带轮及大带轮 (17) 2.2.4验算带速V (18) 2.2.5确定中心距 (18) (18) 2.2.6 验算小带轮包角 1 2.2.7确定带的根数Z (18) 2.2.8确定初拉力Q (19) 2.3搅拌器设计 (19) 2.4搅拌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 (19) 2.5选择轴承 (20) 2.6选择联轴器 (20) 2.7选择轴封型式 (21) (三)、设计机架结构 (21) (四)、凸缘法兰及安装底盖 (22) 4.1凸缘法兰 (22) 4.2安装底盖 (23) (五)、支座形式 (24) 5.1 支座的选型 (24) 5.2支座载荷的校核计算 (26)

植物油反应釜的设计-毕业设计(精品)[详细]

2007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 植物油反应釜的设计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2007 年05 月20 日

目录 1.前言 (1) 1.1.反应釜概况 (2) 1.2.混合与搅拌的作用 (2) 1.3.本课题的目的和内容 (4) 2. 方案论证 (5) 3. 设计进度安排及要完成任务……………………………………………………………… 6 4. 设计计算书 (7) 4.1. 已知参数 (7) 4.2. 总体方案制定 (8) 4.2.1. 用气量计算和主要尺寸的确定 (8) 4.2.2. 传动设计 (9) 5. 轴封安装和操作注意事项 (15) 6.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15)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前言 毕业设计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练兵,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完整的总结,通过毕业设计,我们应从了解机械设计和创新的一般程序,并且通过现场观摩和学习,不但使自己在专业上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所以毕业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导师的安排下,通过互联网、专业期刊,以及实物资料、实地考察等的查询、收集,分析了解初步掌握了关于进行此次设计的资料题材. 作为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理所当然做的是机械制造方面的设计.为了达到学习、演练、测试的目的,依据学校的指导精神和指导教师对我们毕业设计的要求,我们选择了反应釜参数化设计.该课题属于中等偏难的题目,当然,我们还不具备凭空想象来设计出一个全新的机器的能力,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该设备做改进式的设计,丰富产品系列,对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完善.首先在做之前我们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学习了解反应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我们还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工作,对所设计的题目有了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以确保我们的设计更合理、更实用. 在设计的具体工作阶段,我们完成了全部数据的理论计算,包括设备的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传动设计等,进行了设计结果的圆整以及强度、使用寿命等内容校核,绘制了设备所有的装配和大部分零件图.这一过程是整个毕业设计的主体过程,也是关键过程,它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也是对我们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检验. 我相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同学们的帮助和相互间的探讨,我们能够圆满地完成此次毕业设计.

反应釜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 2012 ~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指导教师职称 学生专业班级班级学号题目酸洗反应釜设计 成绩起止日期 2013 年 6 月 24 日~ 2013 年 6 月 30 日 目录清单 . . .

过程设备设计 设计说明书 酸洗反应釜的设计 起止日期: 2013 年 6 月 24 日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 学生 班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机械工程学院(部) 2013年6月26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过程设备设计 设计题目:酸洗反应釜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3 年 6 月 24 日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1.1 设计任务 (2) 1.2 设计目的 (2) 第二章反应釜设计 (2) 第一节罐体几何尺寸计算 (2) 2.1.1 确定筒体径 (2) 2.1.2 确定封头尺寸 (2) 2.1.3 确定筒体高度 (2) 2.1.4 夹套的几何尺寸计算 (3) 2.1.5 夹套反应釜的强度计算 (4) 2.1.5.1 强度计算的原则及依据 (4) 2.1.5.2 筒及夹套的受力分析 (4) 2.1.5.3 计算反应釜厚度 (5) 第二节反应釜釜体及夹套的压力试验 (6) 2.2.1 釜体的水压试验 (6) 2.2.1.1 水压试验压力的确定 (6) 2.2.1.2 水压试验的强度校核 (6) 2.2.1.3 压力表的量程、水温及水中Cl-的浓度 (6) 2.2.2 夹套的水压试验 (6) 2.2.2.1 水压试验压力的确定 (6) 2.2.2.2 水压试验的强度校核 (6) 2.2.2.3 压力表的量程、水温及水中Cl-的浓度 (6) 第三节反应釜的搅拌装置 (1) 2.3.1 桨式搅拌器的选取和安装 (1) 2.3.2 搅拌轴设计 (1) 2.3.2.1 搅拌轴的支承条件 (1) 2.3.2.2 功率 (1) 2.3.2.3 搅拌轴强度校核 (2) 2.3.2.4 搅拌抽临界转速校核计算 (2) 2.3.3 联轴器的型式及尺寸的设计 (2) 第四节反应釜的传动装置与轴封装置 (1) 2.4.1 常用电机及其连接尺寸 (1) 2.4.2 减速器的选型 (2) 2.4.2.1 减速器的选型 (2) 2.4.2.2 减速机的外形安装尺寸 (2) 2.4.3 机架的设计 (3) 2.4.4 反应釜的轴封装置设计 (3) 第五节反应釜其他附件 (1) 2.5.1 支座 (1) 2.5.2 手孔和人孔 (2) 2.5.3 设备接口 (3) 2.5.3.1 接管与管法兰 (3) 2.5.3.2 补强圈 (3) 2.5.3.3 液体出料管和过夹套的物料进出口 (4) 2.5.3.4 固体物料进口的设计 (4) 第六节焊缝结构的设计 (7) 2.6.1 釜体上的主要焊缝结构 (7) 2.6.2 夹套上的焊缝结构的设计 (8) 第三章后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应釜温度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课题: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 系别: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姓名:彭俊峰 学号:092413238 指导教师:李晓辉 河南城建学院 2016年6月15日

引言 (1) 1系统工艺过程及被控对象特性选取 (2) 1.1 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 (2) 1.2 被控对象特性描述 (4) 2 仪表的选取 (5) 2.1过程检测与变送器的选取 (5) 2.2执行器的选取 (6) 2.2.1执行器的选型 (7) 2.2.2调节阀尺寸的选取 (7) 2.2.3调节阀流量特性选取 (7) 2.3控制器仪表的选择 (8) 3.控制方案的整体设定 (10) 3.1控制方式的选择 (10) 3.2阀门特性及控制器选择 (10) 3.3 控制系统仿真 (12) 3.4 控制参数整定 (13) 4 报警和紧急停车设计 (14) 5 结论 (15) 6 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反应器是任何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决定了化工产品的品质、品种和生产能力。釜式反应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反应器,广泛的应用于化工生产的各个领域。釜式反应器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过程参数,如:进料流量(进料流量比)、液体反应物液位、反应压力、反应温度等等。对于这些参数的控制至关重要,其不但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由于非线性和温度滞后因素很多,使得常规方法对釜式反应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以带搅拌釜式反应器的温度作为工业生产被控对象,结合PID 控制方式,选用FX2N-PLC温度调节模块,同时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设计了报警和紧急停车系统,最终设计了一套反应釜氏的温度过程控制系统。

反应釜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1立方米反应釜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1103020402 教学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2011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职称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1.概述 1.1反应釜的结构组成和材料选择 1.1.1反应釜的结构组成 反应釜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等组成。搅拌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任意选配。釜壁外设置夹套,或在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支承座有支承式或耳式支座等。转速超过160转以上宜使用齿轮减速机.开孔数量、规格或其它要求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制作。 1.通常在常压或低压条件下采用填料密封,一般使用压力小于2公斤。 2.在一般中等压力或抽真空情况会采用机械密封,一般压力为负压或4公斤。 3.在高压或介质挥发性高得情况下会采用磁力密封,一般压力超过14公斤以上。除了磁力密封均采用水降温外,其他密封形式在超过120度以上会增加冷却水套。 根据任务书要求,采用夹套换热。 1.1.2反应釜的材料选择 反应釜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反应釜可采用SUS304、SUS316L等不锈钢材料制造。 根据工作介质是否具有腐蚀性,工作温度与压力,性价比等,参照《化工设备用钢》进行具体选材。 1.2.反应釜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1.2.1反应釜的工作原理 在内层放入反应溶媒可做搅拌反应,夹层可通上不同的冷热源(冷冻液,热水或热油)做循环加热或冷却反应。通过反应釜夹层,注入恒温的(高温或低温)热溶媒体或冷却媒体,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恒温加热或制冷。同时可根据使用要求在常压或负压条件下进行搅拌反应。物料在反应釜内进行反应,并能控制反应溶液的蒸发与回流,反应完毕,物料可从釜底的出料口放出,操作极为方便。 1.2.2反应釜的工艺流程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 1.3反应釜的失效形式

反应釜温度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课题: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 系另I」: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彭俊峰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 李晓辉_____________ 河南城建学院 2016年6月15日

反应器是任何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决定了化工产品的品质、品种和生产能力。釜式反应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反应器,广泛的应用于化工生产的各个领域。釜式反应器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过程参数,如:进料流量(进料流量比)、液体反应物液位、反应压力、反应温度等等。对于这些参数的控制至关重要,其不但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由于非线性和温度滞后因素很多,使得常规方法对釜式反应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以带搅拌釜式反应器的温度作为工业生产被控对象,结合PID 控制方式,选用FX2N-PLC 调节模块,同时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设计了报警和紧急停车系统,最终设计了一套反应釜氏的温度过程控制系统。

1系统工艺过程及被控对象特性选取 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 本设计以工业常见的带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为过程系统被控对象。 反应器为标准3盆头釜,反应釜直径1000mm,釜底到上端盖法兰高度1376mm, 反应器总容积,耐压。为安全起见,要求反应器在系统开、停车全过程中压力不超过。反应器压力报警上限组态值为。反应器的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 S8Q A a珑厲娜口 图1-1釜式反应器工艺流程图 该装置主要参数如表1-1所示。各个阀门的设备参数如表1-2所示,其中,D g为阀门公称直径、K v为国际标准流通能力。 表1-1主要测控参数表

夹套反应釜设计

夹套反应釜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罐体和夹套设计计算 罐体几何尺寸计算 选择筒体和封头的形式 选择圆柱筒体及椭圆形封头。 确定筒体内径 已知设备容积要求,按式(4-1)初选筒体内径: 式中,V=,根据【2】38页表4-2,常反应物料为液-液类型, i =H 1/D 1=1~,取 i =,代入上式,计算得 1D ? 将D 1的估算值圆整到公称直径系列,取D 1=1100mm , 确定封头尺寸 标准椭圆形封头尺寸查附表4-2,DN=1100mm ,选取直边高度h 2=25mm 。 确定筒体高度 当D 1=1100mm, h 2=25mm 时,由【2】附表D-2查得椭圆形封头的容积V 封= m 3,由附表D-1查得筒体1m 高的容积V 1m = m 3,按式(4-2): H 1=(V-V 封)/V 1m =()/= 考虑到安装的方便,取H 1=,则实际容积为 V= V 1m ×H 1+ V 封=×+= m 3 夹套几何尺寸计算 3 14i V D π ?罐体结构示意图

选择夹套结构 选择【2】39页图4-4 (b)所示结构。 确定夹套直径 查【2】表4-3, D 2= D 1+100=1100+100=1200mm 。套封头也采用椭圆形并与夹套筒体取相同直径。 确定夹套高度 装料系数η=操作容积/全容积== 按式4-4计算夹套高度: H 2≥(ηV- V 封)/ V 1m =× m 取H 2=750mm 。选取直边高度h 2=25mm 。 校核传热面积 查【2】附表D-2,由D 1=1100mm ,得罐体封头表面积F 1封= m 2 查【2】附表D-1,一米高筒体内表面积F 1m = m 2 校核传热面积: 实际总传热面积F=F 筒+ F 1封=F 1m ×H 2 +F 1封=×+= m 2> m 2,可用。 罐体及夹套的强度计算 确定计算压力 按工艺条件,罐体内设计压力P 1=;夹套内设计压力P 2= 液体静压力P 1H =ρgH 2×10-6=1000×××10-6=,取P 1H = 计算压力P 1c =P 1+P 1H =+= 夹套无液体静压,忽略P 2H ,故P 2c =P 2。 选择设备材料 分析工艺要求和腐蚀因素,决定选用Q235-A 热轧钢板,其中100℃-150℃下的许用应力为:[ó]t =113Mpa 。 罐体筒体及封头壁厚计算 罐体筒体壁厚的设计厚度为 []2 2c i d t c p D C p δσ?= +-

反应釜设计程序.doc

反应釜设计程序 (1)确定反应釜操作方式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确定反应釜是连续操作还是间歇操作。 (2)汇总设计基础数据工艺计算依据如生产能力、反应时间、温度、装料系数、物料膨胀比、投料比、转化率、投料变化情况以及物料和反应产物的物性数据、化学性质等。 (3)计算反应釜体积 (4)确定反应釜设计(选用)体积和台数。 如系非标准设备的反应釜,则还要决定长径比以后再校算,但可以初步确定为一个尺寸,即将直径确定为一个国家规定的容器系列尺寸。 (5)反应釜直径和筒体高度、封头确定。 (6)传热面积计算和校核。 (7)搅拌器设计。 (8)管口和开孔设计。 (9)画出反应器设计草图(条件图),或选型型号。 3.设计要求(1)进行罐体和夹套设计计算;(2)选择接管、管法兰、设备法兰;(3)进行搅拌传动系统设计;(4)设计机架结构;(5)设计凸缘及选择轴封形式;(6)绘制配料夹套反应釜的总装配图;(7)从总装图中测绘一张零件图或一张部件图。1罐体和夹套的设计1.1 确定筒体内径表4-2 几种搅拌釜的长径比i值搅拌釜种类设备内物料类型长径比i值一般搅拌釜液-固相或液-液相物料i=1~1.3气-液相物料i=1~2发酵罐类I=1.7~2.5 当反应釜容积V小时,为使筒体内径不致太小,以便在顶盖上布置接管和传动装置,通常i取小值,此次设计取i=1.1。一般由工艺条件给定容积V、筒体内径按式4-1估算:得D=1366mm.式中V--工艺条件给定的容积,;i——长径比,(按照物料类型选取,见表4-2)由附表4-1可以圆整=1400,一米高的容积=1.539 1.2确定封头尺寸椭圆封头选取标准件,其形式选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图4-3,它的内径与筒体内径相同,釜体椭圆封头的容积由附表4-2 =0.4362 ,(直边高度取50mm)。1.3确定筒体高度反应釜容积V按照下封头和筒体两部分之容积之和计算。筒体高度由计算H1==(2.2-0.4362)/1.539=1.146m,圆整高度=1100mm。按圆整后的修正实际容积由式V=V1m×H1+V封=1.539×1.100+0.4362=2.129 式中;——一米高的容积/m ——圆整后的高度,m。1.4夹套几何尺寸计算夹套的结构尺寸要根据安装和工艺两方面的要求。夹套的内径可根据内径由500~600700~18002000~3000 +50 +100 +200选工艺装料系数=0.6~0.85选取,设计选取=0.80。1. 4.1夹套高度的计算H2=(ηV-V封)/V1m=0.755m1.4.2.夹套筒体高度圆整为=800mm。1.4.3罐体的封头的表面积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4-2查的F封=2.345。1.4.4一米高的筒体内表面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4-1查的。F1m=4.401.4.5实际的传热面积F== 5.6665>3,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式4-5校核5.6665〉3所以传热面积合适。2夹套反应釜的强度计算强度计算的参数的选取及计算均符合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规程。此次设计的工作状态已知时,圆筒为外压筒体并带有夹套,由筒体的公称直径mm,被夹套包围的部分分别按照内压和外压圆筒计算,并取其中较大者。...[ 过程装备夹套反应釜化工机械化工课程设计] 反应釜设计 摘要

反应釜设计开题报告

齐齐哈尔大学 开题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和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反应釜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学,制药,高分子合成,冶金,环保等领域的重要设备[1]。因此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研究反应釜的改进技术会使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金和时间。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传质、传热效率高,温度浓度分布均匀,操作灵活性大,便于控制和改变反应条件,适合于多种,小批量生产[2]。适合于各种不同组态组合的反应物料,几乎所有有机合成的单元操作,只要选择适当的溶剂作为反应介质,都可以在釜式反应器内进行[3]。 在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传热过程很少是单一的传热方式,往往是几种基本方式同时出现,这使实际的换热过程很复杂。流体的性质对换热换热器类型的选择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流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结垢情况,以及是否有磨蚀性等因素,都对传热设备的选型有影响[4]。 通过对夹套传热反应装置的研究,可以让我了解当今传热反应装置的分类,以及每一种传热器应用的场合,和对物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要求,同时也让我知道了传热器在我国化学工业中的应用。这对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我国正处于反应釜生产和消费的高速增长期,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食品、酿酒、制药、家电、水电、机械、建筑、市政和各种民用器具中[5]。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夹套传热反应装置的研究,国内由原料能源转变为最终有效利用能源转化率目前只有27%,节能的潜力很大。夹套传热设备总是应用的非常的广泛,在日产千吨的合成氨厂中,各种传热设备约占全厂设备总数的40%左右[6]。随着我国化工业的发展化工生产对反应釜的要求越来越高:1.大容积化,这是增加产量,减少批量之间的质量误差,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2.反应釜的搅拌器,已由单一搅拌器发展到双搅拌器或外加泵制循环。3. 以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代替笨重的间隙手工操作。4.合理利用热能,选择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7]。 国外:反应釜的研究备受各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不锈钢反应釜,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反应釜的设计结构和参数不同[8]。采用新技术,在提高和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难度减少维护成本。国外的自动化水平高,在大工厂当中已经实现了电脑自动化生产[9]。外国的许多研究人员也在致力于夹套传热反应装置的研究,其中由美国专家史蒂夫研制出的多孔介质夹套传热反应装置,受到了各个国家的一致好评,把传热效率大大的提升[10]。

夹套反应釜-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1. 设计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4) 2. 罐体和夹套的设计 (5) 2.1. 罐体和夹套的结构设计 (5) 2.2. 罐体几何尺寸计算 (5) 2.2.1. 确定筒体内径 (5) 2.2.2. 确定封头尺寸 (6) 2.2.3. 确定筒体高度H1 (6) 2.3. 夹套几何尺寸计算 (6) 2.3.1. 确定夹套内径 (6) 2.3.2. 确定夹套高度 (7) 2.3.3. 校核传热面积 (7) 2.4. 夹套反应釜的强度计算 (7) 2.4.1. 强度计算的原则及依据 (7) 2.4.2. 按内压对筒体和封头进行强度计算 (8) 2.4.3. 按外压对筒体和封头进行稳定性校核 (10) 2.4.4. 水压试验校核 (11) 3. 反应釜的搅拌器 (12) 3.1. 搅拌器的选用 (12) 3.2. 挡板 (12) 4. 反应釜的传动装置 (12) 4.1. 电动机、减速机选型 (13)

4.2. 凸缘法兰 (13) 4.3. 安装底盖 (14) 4.4. 机架 (14) 4.5. 联轴器 (14) 4.6. 搅拌轴设计 (14) 5. 反应釜的轴封装置 (16) 6. 反应釜的其他附件 (17) 6.1. 支座 (17) 6.1.1. 确定耳式支座实际承受载荷Q (17) 6.1.2. 确定支座的型号及数量 (18) 6.2. 手孔 (18) 6.3. 设备接口 (18)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把所学“化工机械基础”及其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在设备课程设计中综合地加以运用,把化工工艺条件与化工设备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使所学有关机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培养学生对化工设备设计的基本技能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要求:(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2)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3)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使设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学会正确的设计方法,统筹兼顾,抓主要矛盾。(5)在设计中应注意处理好尺寸的圆整,处理好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设计内容:设计一台带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包括设备总装配图一张,零部件图一至二张,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设计任务书 设计参数及要求 容器内夹套内工作压力,Mpa 设计压力,Mpa 0.2 0.3 工作温度,℃ 设计温度,℃<120 <150 介质有机溶剂冷却水或蒸汽全容积V ,m3 2.5 操作容积V1,m3 2.0 传热面积,m37 腐蚀情况微弱 推荐材料不锈钢 搅拌器型式桨式 搅拌速度,r/min <120

夹套反应釜设计

0.95m 3 夹套反应釜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罐体和夹套设计计算 1.1 罐体几何尺寸计算 1.1.1 选择筒体和封头的形式 选择圆柱筒体及椭圆形封头。 1.1.2 确定筒体内径 已知设备容积要求0.95m 3 ,按式(4-1)初选筒体内径: 式中,V=0.95m 3 ,根据【2】38页表4-2,常反应物料为液-液类型, i =H 1/D 1=1~1.3,取 i =1.3,代入上式,计算得 3 31440.95==1.032i 3.14 1.1V D π?? ? 将D 1的估算值圆整到公称直径系列,取D 1=1100mm , 1.1.3 确定封头尺寸 标准椭圆形封头尺寸查附表4-2,DN=1100mm ,选取直边高度h 2=25mm 。 1.1.4 确定筒体高度 当D 1=1100mm, h 2=25mm 时,由【2】附表D-2查得椭圆形封头的容积V 封=0.1980 m 3 ,由附表D-1查得 筒体1m 高的容积V 1m =0.950 m 3 ,按式(4-2): H 1=(V-V 封)/V 1m =(0.950-0.198)/0.95=0.7916m 考虑到安装的方便,取H 1=0.9m ,则实际容积为 V= V 1m ×H 1+ V 封=0.950×0.9+0.198=1.053 m 3 1.2 夹套几何尺寸计算 1. 2.1 选择夹套结构 选择【2】39页图4-4 (b)所示结构。 1.2.2 确定夹套直径 查【2】表4-3, D 2= D 1+100=1100+100=1200mm 。套封头也采用椭圆形并与夹套筒体取相同直径。 1.2.3 确定夹套高度 装料系数η=操作容积/全容积=0.9/0.95=0.85 按式4-4计算夹套高度: H 2≥(ηV- V 封)/ V 1m =(0.85×1.053-0.198)/0.95=0.734 m 取H 2=750mm 。选取直边高度h 2=25mm 。 1.2.4 校核传热面积 查【2】附表D-2,由D 1=1100mm ,得罐体封头表面积F 1封=1.3980 m 2 查【2】附表D-1,一米高筒体内表面积F 1m =3.46 m 2 31 4i V D π ?罐体结构示意图

聚氯乙烯反应釜的设计

摘要 随着国内聚氯乙烯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小规模聚氯乙烯生产设备将越来越表现出不经济性。考虑到今后国内新建聚氯乙烯生产设备规模至少将在20万t/a 以上,60m3聚氯乙烯反应釜及其成套工艺技术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由于引进国外60m3以上聚氯乙烯反应釜及其成套工艺技术的设备和技术费用相当昂贵,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国产化60m3聚氯乙烯反应釜及其成套工艺技术将是企业的理想选择。因此,60m3聚氯乙烯反应釜的设计和成套工艺技术的开发,将极大的推动国内PVC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本次毕业设计是设计一个60m3聚氯乙烯反应釜,考虑到了筒体所受的内压和外压,进行了罐体和夹套内压强度计算,对罐体进行了外压强度校核,另外还设计了搅拌装置与传动装置,并对其进行了强度和刚度校核。 关键词:聚氯乙烯; 反应釜;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omestic PVC industry more competitive, PVC production equipment for small-scal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non-economic. Tacking into account the future of domestic new PVC production equipment will be at least more than 200,000t/a, 60m3PVC reactor and packaged process have a great spread. The equipment investments and construction investments for bring in the 60m3 PVC reactor and packaged process is so expensive that the companies should choose the 60m3 PVC reactor and packaged process that we have in the near future. So, the design of the 60m3PVC reactor and the study of packaged process have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in the history of domestic PVC production,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PVC industry.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design a 60m3PVC reactor.This design considered the cylinder body from the internal pressure and the external pressure,Tank and jacket were calculated compressive strength,and the tank strength of the external pressure was checked.In addition, I also designed a mixing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hecked its strength and stiffness. Key words: PVC; reactor; design

反应釜地设计的要求

目录 一、关于夹套反应釜设计任务说明-------------------------------(2) 二、夹套反应釜设计-------------------------------------------(3) 1.夹套反应釜的总体结构------------------------------------(3) 2.罐体和夹套的设计----------------------------------------(3) 3.反应釜的搅拌装置---------------------------------------(13) 4.反应釜的传动装置---------------------------------------(16) 5反应釜的轴封装置---------------------------------------(22) 6反应釜其它附件-----------------------------------------(23)三、附表----------------------------------------------------(28) 1筒体的容积、面积和质量-------------------------------(28) 2 以内径为公称直径的椭圆封头的型式和尺寸----------------(28) 四、参考----------------------------------------------------(29) 五、附图----------------------------------------------------(30)

搅拌反应釜计算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搅拌式反应釜设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

“过程装备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者姓名: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日期: 1.设计内容 设计一台夹套传热式带搅拌的反应釜 2.设计参数和技术特性指标 简图设计参数及要求 容器内夹套 内 工作压力, MPa 设计压力, MPa 工作温 度,℃ 设计温 <100<150 度,℃ 蒸汽 介质有机溶 剂 全容积,m3 操作容积, m3 传热面积, >3 m2 腐蚀情况微弱 推荐材料Q345R 搅拌器型 推进式 式 250 r/min 搅拌轴转 速 轴功率 3 kW 接管表

3.设计要求 (1)进行罐体和夹套设计计算;(2)选择接管、管法兰、设备法兰;(3)进行搅拌传动系统设计;(4)设计机架结构;(5)设计凸缘及选择轴封形式;(6)绘制配料反应釜的总装配图;(7)绘制皮带轮和传动轴的零件图 1罐体和夹套的设计 1.1 确定筒体内径 当反应釜容积V 小时,为使筒体内径不致太小,以便在顶盖上布置接管和传动装置,通常i 取小值,此次设计取i =1.1。 一般由工艺条件给定容积V 、筒体内径1D 按式4-1估算:得D=1084mm. 式中 V --工艺条件给定的容积,3m ;

i ――长径比,1 1 H i D = (按照物料类型选取,见表4-2) 由附表4-1可以圆整1D =1100,一米高的容积1V 米=0.953m 1.2确定封头尺寸 椭圆封头选取标准件,其形式选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图4-3,它的内径与筒体内径相同,釜体椭圆封头的容积由附表4-2 V 封=0.1983m ,(直边高度取50mm )。 1.3确定筒体高度 反应釜容积V 按照下封头和筒体两部分之容积之和计算。筒体高度由计算 H1==(2.2-0.198)/0.95=0.949m ,圆整高度1H =1000mm 。按圆整后的1H 修正实际容积由式 V=V1m ×H1+V 封=0.95×1.000+0.198=1.1483m 式中 V 封m --3封头容积,; 1V 米――一米高的容积3m /m 1H ――圆整后的高度,m 。 1.4夹套几何尺寸计算 夹套的结构尺寸要根据安装和工艺两方面的要求。夹套的内径2D 可根据内径1D 由 选工艺装料系数η=0.6~0.85选取,设计选取η=0.80。 1.4.1夹套高度的计算H2=(ηV-V 封)/V1m=0.758m 1.4.2.夹套筒体高度圆整为2H =800mm 。 1.4.3罐体的封头的表面积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4-2查的F 封=1.398。 1.4.4一米高的筒体内表面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4-1查的。F1m=3.46 1.4.5实际的传热面积F=4.166>3,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式4-5校核4.166〉3所以传热面积合适。

课程设计—反应器的设计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是采用HSO工艺技术的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商,现生产能力为365kt·a -1, 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6.84%,生产装置分布在日本、西班牙和泰国。该工艺技术成熟,投资小,操作简单,催化剂价廉易得,安全性好。但主要缺点是:(1)原料液NH3·H2O和H2SO4消耗量大,在羟胺制备、环己酮肟化反应和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中均副产大量经济价值较低的(NH4)2SO4,每生产1t己内酰胺大约会副产4.5t(NH4)2SO4,副产(NH4)2SO4最多;(2)能耗(水、电、蒸汽)高,环境污染大,设备腐蚀严重,三废排放量大。特别是(NH4)2SO4副产高限制了HSO工艺的发展。 1.3.2 SNIA工艺(甲苯法) 意大利SNIA公司开发的SNIA工艺是唯一以甲苯为主要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工艺。该工艺又称为甲苯法,是将甲苯氧化制得苯甲酸,加氢制得苯甲酸,接着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硫酸盐,己内酰胺硫酸盐再经水解得到己内酰胺。 在SNIA工艺制备己内酰胺中,含己内酰胺60%左右的酰胺油先经NH3·H2O苛化,然后经甲苯萃取、水萃取制成30%的己内酰胺水溶液。己内酰胺水溶液经KMnO4氧化和过滤、三效蒸发、脱水浓缩、预蒸馏、NaOH处理和蒸馏、轻副产物蒸馏和精馏、重副产物蒸馏和精馏等精制过程,才能得到符合标准的纤维级己内酰胺成品。 1999年,中国石化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采用意大利SNIA公司甲苯法生产技术, 耗资35亿元,建成一套生产能力为50kt·a -1 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2002年与中国石化科 学研究院合作开发并应用非晶态镍催化剂引入苯甲酸加氢反应系统部分取代Pd/C催化 剂以及己内酰胺水溶液加氢取代KMnO4工艺技术,将生产能力扩建到70kt·a -1。 尽管SNIA工艺为己内酰胺生产提供了新的原料路线,采用甲苯为原料,不经过环己酮肟直接生产己内酰胺,但酰胺化反应过程条件苛刻,收率较低,生成的副产物成分复杂,每生产1t己内酰胺副产3.8t(NH4)2SO4。而且工艺精制过程存在流程长、工艺控制复杂、能耗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优级品率低的问题,投资大,生产设备高度专业化,难以转换用途。基于生产成本高、(NH4)2SO4副产品量大、影响己内酰胺质量的副产物多的问题,加之受SNIA公司规模及发展战略影响,目前国外已无采用SNIA工艺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 1.3.3 BASF/Polimex-NO还原工艺(苯法) 德国BASF公司和波兰Polimex公司开发了BASF/Polimex-NO还原工艺,对硫酸羟胺制备进行了工艺改进:采用NH3与纯O2催化氧化制得NO,NO在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反应温度40℃、压力1.5MPa、H2SO4介质和Pt催化剂作用下被H2还原来制备硫酸羟胺。环己酮肟生产采用二段逆流肟化流程,进料环己酮萃取肟化硫铵中的有机物后再进入肟化反应系统。在肟化过程中每生产1t环己酮肟(中间产品)会副产0.64t(NH4)2SO4,(NH4)2SO4溶液中的环己酮用蒸汽气提回收后返回反应系统。反应生成的环己酮肟经过饱和浓度的硫铵母液干燥脱水。环己酮肟在发烟H2SO4催化作用下经两级串联贝克曼重排器制得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