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印尼语形容词语法特征浅析

汉语和印尼语形容词语法特征浅析
汉语和印尼语形容词语法特征浅析

汉语和印尼语形容词语法特征浅析论文题目汉语印尼语形容词

语法特征浅析

学院(系): 文学院

专业 : 对外汉语

年级班级 : 对外汉语(印尼语班)

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职称:

目录

要 ..................................................................... ........................................ 1 1 引

言 ..................................................................... ...................................... 2 2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

类 ..................................................................... .. (3)

2.1 形容词的定

义 ..................................................................... .. (3)

2.2 汉语形容词的种

类 ..................................................................... (3)

2.2.1 简单形容

词 ..................................................................... .. (3)

2.2.2 复杂形容

词 ..................................................................... .. (3)

2.3 印尼语形容词的种

类 ..................................................................... .. (3)

2.3.1 词根形容

词 ..................................................................... .. (4)

2.3.2 派生

词 ..................................................................... (4)

2.3.3 重叠型的形容

词 ..................................................................... (4)

2.3.4 外来形容

词 ..................................................................... .. (5)

2.3.5 复合形容

词 ..................................................................... .. (6)

2.4 印尼语形容词的复杂

性 ......................................................................

6

2.5 小结...................................................................... ................................ 7 3 对汉语印尼语形容词语法特征的考

察 (8)

3.1 对汉语印尼语形容词句法功能的考

察 (8)

3.1.1 对形容词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考

察 (8)

3.1.2 对形容词作定语的考

察 ..................................................................... (9)

3.1.3 对形容词作状语的考

察 ..................................................................... . (10)

3.2 对汉语印尼语形容词组合功能的考

察 (11)

3.2.1 对形容词与特殊的助词组合的考

察 (11)

3.2.2 对形容词与否定副词组合的考

察 (11)

3.2.3 对形容词与程度副词组合的考

察 (13)

4 针对考察结果提出的建

议 ......................................................................

14 5 结

论 ..................................................................... .................................. 16 参考文

献 ..................................................................... ................................ 17 致

谢 ..................................................................... .. (18)

汉语印尼语形容词语法特征浅析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自己对汉语和印尼语的理解,从分类和语法特征等方面对

汉语和印尼语的形容词进行了描写和分析,旨在让学习汉语和印尼语的学生

了解汉语与印尼语形容词的分类和用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习者的汉

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印尼语形容词语法特征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mmatical adjective of

Chinese and Indonesi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and Indonesian by oneself, then to describe and contrast from the aspects of sorts, Grammatical features and so on for the adjective of Chinese and

Indonesian. That is aimed at helping the students who learn Chinese and Indonesian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classifying and usage during Chinese and Indonesia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hinese teaching learners.

Key words: Chinese Indonesian adjective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

1

1 引言

汉语和印尼语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但学习过印尼语的中国人和学习过汉语的印尼人都知道,其实汉语和印尼语的语法有很多相同点,学习起来并不太难。许多学者对印尼语形容词进行过研究,如张琼郁的《现代印尼语语法》,对形容词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语法特点进行了归纳。我认为,《现代印尼语语法》对印尼语的介绍不够准确和完善。从类型上说,印尼语属于粘着语,粘着语的特点是用大量的附加成分来表达各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通过查阅印尼本土资料,本文试着从添加词缀这一角度对形容词进行分类,更清晰地展现印尼语形容词的特点。同时,还对汉语和印尼语形容词的语法特征进行比较,浅谈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希望能给汉语和印尼语的学习者以及对外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2

2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2.1 形容词的定义

形容词(kata sifat)是用来说明事物属性(如事物的形状、性质、情况等)的词。

2.2 汉语形容词的种类

根据汉语形容词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简单形容词和复杂形容词两类。

2.2.1 简单形容词

简单形容词主要是描述事物的性质,一般带有静态的特征。其中主要包含单音节形容词和双音节形容词,如:

单音节形容词:多、少、大、小、好、坏、冷、热、快、慢、高、低

双音节形容词:聪明、大方、小气、可怜、软弱、笔直、坚强、温柔

2.2.2 复杂形容词

复杂形容词主要表示事物的特征所具有的量,带有动态的性质。其作为一个大类又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小类:

(1)重叠产生的形容词包括完全重叠的和不完全重叠的。如:

完全重叠的形容词:远远儿的、香香儿的、甜甜儿的、暖暖儿的

不完全重叠的形容词:古里古怪、老里老气、稀里糊涂

(2)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如:

干巴巴、热腾腾、绿油油、红通通、凉飕飕、暖洋洋

(3)形式较为特殊的偏正形容词,如:

冰冷、金黄、铁青、漆黑、嫩绿、油亮、血红、橘红

2.3 印尼语形容词的种类

张琼郁的《现代印尼语语法》中把印尼语形容词分为四类:词根形容词、组合型的形容词、重叠型的形容词、派生的形容词。本文基本采用这种分类方式,并且,通过查阅印尼本土资料,下文对印尼语形容词进行了更细致、更具体的分类。从类型上说,印尼语属于粘着语,粘着语的特点是用大量的附加成分来表达各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所以,那些添加词缀的形容词可以通过添加的词缀的种类进行归类。

以下是各类形容词的细致分类,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印尼语形容

3

词的归类和特点。

2.3.1 词根形容词

印尼语的形容词基本上以根词的形式出现,这是印尼语形容词最基本、最大量的构成形态。例如:

bagus 好的、优美的、漂亮的、优良的

merah 红色的

biasa 普通的

kecil 小的

terampil 有技能的、熟练的

sejahtera 繁荣的

2.3.2 派生词

在印尼语中,派生形容词也可以称作词缀形容词。词缀形容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加词缀 ke-/-an的形容词

一部分词根形容词通过添加词缀ke-/-an,可以形成新的形容词。

如:kebesaran (伟大)是由besar(大的)添加词缀得到的。

除了形容词,一些名词、副词、动词通过添加词缀ke-/-an也可以变成形容词。

如:kebapakan (父亲般的)由bapak(父亲)添加词缀得到,

keterlaluan(太过分、出格)由terlalu(太、过分)添加词缀得到,

kesayangan(喜爱的)由sayang(喜欢……)添加词缀得到。

(2)加词缀 ter- 的形容词

一些形容词以添加词缀ter-而存在,这类形容词的意思只有一个,即“最……”,这类形容词只能由词根形容词构成,而不能由动词、名词等的词根词构成。

例如:tertinggi (最高的)是由tinggi(高的)添加ter-构成,

terbaik (最佳、最好)是由baik(好的)添加词缀构成。

2.3.3 重叠型的形容词

重叠型的形容词有两个大类,其中第二大类又详细分为两个小类。

(1)词根重叠型形容词

词根重叠型形容词是由词根形容词通过重叠而形成的一类形容词。

如:kecil-kecil(非常细致的)是由 kecil(小的)重叠形成的,

panas-panas(还热的)是由panas(热的)重叠形成的。

(2)加词缀重叠型形容词

4

加词缀重叠型形容词因其所加的词缀不同,故而分为加词缀ke-/-an的重叠型形容词

和加词缀 -an的重叠型形容词。

1)加词缀ke-/-an的重叠型形容词

加词缀ke-/-an的重叠型形容词,是词根形容词重复后再添加词缀ke-/-an形成的。

这类形容词只能由形容词和名词构成。

例如:

kewanita-wanitaan (像女人似的)由wanita(女人)重叠后添加词缀ke-/-an形成。 kemalu-maluan (羞答答)由malu(害羞的)重叠后添加词缀ke-/-an形成。kemerah-merahan(淡红)由 merah(红的)重叠后添加词缀ke-/-an形成。 kehitam-

hitaman(微黑)由hitam(黑的)重叠后添加词缀ke-/-an形成。 2)加词缀 -an的重叠型形容词

besar-besaran (大型的)由besar(大的)重叠后添加词缀-an形成。 kecil-kecilan(小型的)由kecil(小的)重叠后添加词缀-an形成。 gelap-gelapan (暗暗的,不公开的)由gelap(黑暗的)重叠后添加词缀-an形成。 2.3.4 外来形容词在印尼语中,有一些词是从其他语言借用过来的。被借用到印尼语中去的这些词,在

结构上形成了固定的形式,通常词的结尾部分是“-if、-is、-er、-al、-wi、-iah、-an、

-rat、-bel、-pleks、-id、-ik、-us”的这类形容词就是从其他语言借用过来的。例如:

agresif 侵略的

biologis 生物学的

primer 首要的

nasional 民族的、国家的

maknawi 有意义的、重要的

abadi 永恒的

ilmiah 科学的

dominan 占统治地位的

akurat 精确的

kapabel 有能力的、有资格的

kompleks 复杂的

solid 牢固的

supersonik 超音速(声速)的

ambisius 雄心勃勃的

5

2.3.5 复合形容词

复合形容词有以下两个大类:

(1)一般复合形容词

例如:

merah merang 红艳艳的

putus asa 失望

panjang lampai 苗条

besar kepala 骄傲自大

(2)重叠型复合形容词

这类形容词由两部分组成,是词根重叠型形容词加上其他词组合而成的。

例如:

sayup-sayup sampai 隐隐约约

tua-tua keladi 老如青芋(人老而经验丰富)

malu-malu kucing 害羞的

2.4 印尼语形容词的复杂性

虽然,上文中我们已经给印尼语形容词进行了比较细致和系统的分类,但由于印尼语形容词的复杂性,导致我们并不能完整地对所有形容词进行概括。以下还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第一点,加词缀 ke-/-an的词,如“keibuan(母性的),kebesaran(崇高宏伟)”,是形容词,但并不是所以加词缀 ke-/-an的词都是形容词,有的词加词缀ke-/-an作为表示遭受语态的动词存在,例如:kelelahan(受累)由lelah(累的)加词缀 ke-/-an构成,kepanasan(受热)由panas(热的)加词缀 ke-/-an构成。

第二点,加词缀 ter- 的词也是一样,如“tertinggi(最高的),

terpanjang(最长的)”是表示最高级的形容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以“ter+词根”结构出现的词都是形容词,动词加词缀“ter” 则表示被动态完成体,即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动作完成后的状态,如“tertulis(被写),terjual(被卖)” 。

第三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分类的形容词外,有一些加其他词缀的词也是形容词,同时,这些词在不同的句子里具有不同的词性。

例如:

(1)荷兰方面俘虏了狄婆罗格若王子。

Pihak Belanda telah menawan Pangeran Diponegoro.(方面荷兰了俘虏王子狄婆罗格若。)

(2)她的微笑非常迷人。

6

Senyumannya sangat menawan.(微笑她非常迷人。)

虽然“menawan”并不属于上述形容词类别中的任何一类,但是不能否认它也是一个形容词。例(1)中的“menawan(俘虏)”是动词,例(2)中的“menawan(迷人)”是形容词。

再如:

(3)我不曾料到他显然是一个害羞的人。

Aku tak pernah menyangka bahwa dia ternyata seorang pamalu.(我不曾料到他显然一个害羞的人。)

(4)那个小孩很害羞以致在交际中遇到困难。

Anak itu sangat pamalu sehingga mengalami kesulitan dalam

bergaul.(小孩那个很害羞,以致遇到困难在交际中。)

虽然“pemalu”也并不属于上述形容词类别中的任何一类,但是不能否认它也是一个形容词。例(3)中的“pem alu(害羞的人)”是动词,例(4)中的“pemalu(害羞的)”是形容词。

所以,在学习印尼语的时候要掌握印尼语分类的大致情况,留意特殊情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印尼语。

2.5 小结

印尼语形容词的分类较之于汉语形容词的分类来说要复杂得多,细致的分类提醒我们在学习时,更要注意每一类形容词的结构和意义,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虽然汉语和印尼语在形容词的分类上存在很多的不同,但是事实上,它们在分类上还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

首先,汉语中的简单形容词和印尼语中的词根形容词相对应的,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容词,是构成其他形式的形容词的基础。如:kecil(小)、besar(大)、pandai(聪明)。

其次,汉语复杂形容词中的第三小类,形式较为特殊的偏正形容词,和印尼语复合形容词中的一般复合形容词也是相对应的。例如:putih bersih(雪白)、kuning emas(金黄)。

7

3 对汉语印尼语形容词语法特征的考察

对汉语印尼语的形容词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汉语印尼语形容词在语法特征上的相同点和细微差异。通过学习汉语和印尼语和对他们形容词的研究,我发现,虽然印尼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但是它们之间是有一些相同点的,在这些相同点中,又有一些差异。以下是对汉语印尼语形容词句法功能和组合功能这两个方面的语法特征的考察。

3.1 对汉语印尼语形容词句法功能的考察

3.1.1 对形容词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考察

如:

(1)风景优美

Pemandangannya bagus(风景优美)

(2)那个孩子实在是聪明又勤奋。

Anak itu sebenarnya pandai dan rajin.(那个孩子确实聪明和勤奋。)

(3)虽然没有化妆,她的脸仍然好看并迷人。

Meskipun tanpa riasan,wajahnya tetap cantik dan menawan.(虽然没有化妆,脸她仍然好看和迷人。)

从上述短语和例句可以看出,印尼语和汉语的形容词都在短语和句子中充当谓语的作用。

再看下面两个例句:

(4)他很高。

Dia tinggi.(他高。)

(5)这个苹果很大。

Apel ini besar.(苹果这个大。)

汉语和印尼语的形容词在充当谓语时,没有太大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的绝大多数的形容词充当谓语时,如果不涉及甲项与乙项的比较,或没有两两比较或对照或并举的语境,一般要强制性地带上程度副词“很”,句子才显得完整。如上述例句(4)“他很高。”和例句(5)“这个苹果很大。”,这时“很”的程度义已经弱化“很”在这里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正如一般的形容词谓语句也要加“很”一样,在语义上是一个羡余成分,更多的是形容词谓语句成句的要求。由于

印尼语的形容词谓语句并没有汉语的形容词谓语句这样的要求,例如:“他的房间很整洁”,即“Rumahnya rapi dan bersih.(房间他整齐和干净。)”

8

在学习印尼语的过程中我发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印尼语时,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通常习惯性地在形容词谓语句中加上“很”。说成“Bulan kecil sekali.(月亮小很。)”,而实际上印尼语通常就直接说成“Bulan

kecil.(月亮小。)”,表达的意思就是月亮很小,不必要加上副词

“sekali(很)”。当然,加上“sekali”不一定错,但却是不符合印尼人的表达习惯的,是不地道的印尼语。这个是我们在表达印尼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而以印尼语为母语的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时,如果不涉及两者的比较,会习惯性的缺少“很”,从而造成学习者使用汉语时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规律。例如在说一个人老时,印尼学生会按照母语的习惯说成“他老。(Dia tua.)”而不是“他很老。”

这个看似细小的偏误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在学习印尼语或者在教授印尼学生汉语的时候一定要提醒注意“很”的使用,规范语言学习。

3.1.2 对形容词作定语的考察

(1)永恒的友谊

Persahabatan yang abadi(友谊永恒的)

(2)懒惰的人

Orang yang malas(人懒惰的)

(3)我的那位朋友是位正直的人。

Teman saya itu orang yang benar.(朋友我那个人正直的。)

汉语和印尼语的形容词主要的功能都是充当定语,修饰中心词,这是汉语和印尼语形容词的相同点。

它们的不同点有以下两点。

第一,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汉语形容词和印尼语形容词做定语时在句子中的语序是不同的。

汉语的形容词充当定语时,其位置一定在所修饰的中心语的前面(变式句除外),即,形容词(+的)+中心语;印尼语的形容词修饰中心语时,则置于中心语的后边,即,中心词(+yang)+形容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印尼语汉语形容词做定语时的语序问题,以免造成理解错误。如果不注意这两种语言的定语语序差异,就可能颠倒中心语和定语,如例(2)中心语是“人”,定语是“懒惰”,假如我们按照汉语形容词做定语的语序来理解,就成了“人的懒惰”,此时,中心语是“懒惰”,定语是“人”,这就偏离了短语的本意。

第二,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的助词不同,且用的情况不完全一致。

在汉语中,汉语的结构助词“的”起连接定语及其中心语的作用,是定语的语法标志。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以加也可以不加。

首先,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新课本”“好主意”。如

9

果用“的”,形成平行格式,就有强调描写的作用,例如“新的课本”“好的主意”。

其次,双音节形容词做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空”“悦耳的歌声”“稀薄的空气”。加或不加,有时也取决于上下文

音节的协调与否。有时为了避免“的”用得太多,在不致发生歧义的情况下,“的”可以不用。

印尼语的“yang”有着类似汉语结构助词“的”的用法,一般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可以加“yang”,也可不加。例如“buku yang ba ru(书新的)”可以说成“buku baru(书新的)”,“orang yang malas(人懒惰的)”也可以说成“orang malas(人懒惰的)”。

当有两个形容词修饰同一个中心语时, 则须在第二个形容词前加“yang”,如:orang tua yang kaya itu(人年老的有钱的那个)、rumah batu yang tua

ini(房子石头老的这个)。

在印尼语中,有的形容词和名词搭配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词组,中间不用加“yang”,

例如:orang kecil 小人物orang yang kecil 长得矮小的人

tangan panjang 扒手tangan yang panjang 长的手

所以在学习印尼语时需要注意,为保险起见,形容词在修饰名词时最好加上“yang”,固定词组不加“yang”。而印尼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印尼学生说“红花”会说成“红的花”,这是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我们在教授汉语时,应该慢慢纠正他们这样的错误。

3.1.3 对形容词作状语的考察

无论是汉语的形容词还是印尼语的形容词都可以在句子中做状语,例如:

(1)我们正在认真地倾听。

Kami sedang mendengarkan dengan sunggguh-sungguh.(我们正在倾听认真地。)

(2)她伤心地哭了。

Dia menagis dengan sedih.(她哭伤心地。)

虽然汉语的形容词和印尼语的形容词都在句子中充当状语,但是二者也存在着

一定的区别。

第一,二者的语序不一样。汉语的形容词充当状语时,其位置一定在所修饰的

中心语的前面(变式句除外);印尼语的形容词充当状语修饰中心语时,其位置比起

汉语来显得更自由、更灵活,作为状语的形容词可以放在句中、句末、句首。例如:

(3)他们勤奋地学习。

Mereka rajin belajar.(他们勤奋地学习。)

Mereka belajar ( dengan) rajin.(他们学习勤奋地。)

(Dengan) Rajin mereka belajar.(勤奋地他们学习。)

第二,印尼语形容词和汉语形容词做状语时基本都使用一定的标志词。汉语的

结构助词“地”起连接状语及其中心语的作用,是状语的书面标志。状语后面加不

加“地”的情

10

况很复杂。根据《现在汉语》的总结,总共有以下四种情况:

(1)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一般不能加“地”,例如只能说“快跑”,

“慢走”,

“大干”,“苦练”。

(2)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地”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和

“热烈

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和“仔细地看了半天”,“痛痛快快喝一杯”和“痛痛快快

地喝一杯”。也有少数不能加,例如“不努力学习,肯定要落后”里的“肯

定”就不能

在后面加“地”。

(3)还有少数必须加,例如“轻巧地划着小船”,“亲切地问长问短”,“惊

喜地走了”。

这些句子中的形容词后必须要加“地”做状语。

)形容词以重叠形式作状语修饰动词时, 可用可不用“地”,如“紧紧(地)

握住(4

他的手、好好(地) 学习、痛痛快快(地) 玩、清清楚楚(地) 回答”。

(5)印尼语的“dengan”后面跟形容词、动词、短语等作为状语说明行为的方

式和状

况,基本上对应于汉语助词“地”。一般形容词修饰动词时,有时用“dengan”来连

接,有时不用,但那种情况该用“dengan”,哪种不该用,还没有资料说的很清楚,对

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也常常困惑该不该用“dengan”。

3.2 对汉语印尼语形容词组合功能的考察

了解了汉语印尼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后,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形容词在组合功能上的相同点和细微差别,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和印尼语的相同组合功能下的差异,尽可能地避免学习上的错误。

3.2.1 对形容词与特殊的助词组合的考察

汉语中的“的”字短语,是由助词“的”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称人或事物,属于名词性短语,能作主语、宾语。例如:大的要照顾小的。“大的”和“小的”就是“形容词+的”组成的“的”字短语,在本句中分别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印尼语中,“yang”和形容词组合,也有同样的作用,起定冠词的作用,使后面的词名词化,在一定程度上和汉语的“的”有相同的语法作用。例如:

(1)富的和穷的

Yang kaya dan yang miskin.(富的和穷的)

(2)拿走大的,留下小的。

Ambil yang besar dan tinggalkan yang kecil.(拿走大的并且留下小的。)

3.2.2 对形容词与否定副词组合的考察

所谓形容词与否定副词的组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受否定副词修饰的这种情况。

11

(1)他的家离动物园不远。

Rumahnya tidak jauh dari kebun binatang.(家他不远离园动物。)

(2)那个证人的证词不对。

Keterangan saksi itu tidak benar.(证词证人那个不对。)

汉语的形容词一般只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如“不认真、不漂亮”,而不受“不是”的修饰;印尼语的形容词一般只受否定副词“tidak(不)”的修饰,如“tidak panas、tidak dingin”,而不受“bukan(不是)”的修饰。这是它们的相同点。

问题在于印尼语的否定副词“tidak”既可对应于汉语的“不”,例(1)(2)中的“tidak”就是“不”的意思,又可对应于汉语的“没(有)”,例如:“Kamu punya uang kecil gak?”

(“你有零钱不,”“没。”),而汉语的大多数形容词不受否定副词“没”的修“Tidak.”

饰,所以,如果不加以说明,印尼学生极易生成“* 这个女孩没漂亮。”这样的偏误,因此,教学中必须对此加以强调。

同时,汉语中有些表示状态变化的形容词还是可以接受“没(有) ”的否定, 表示状态还没发生变化。

例如:

(1)这些苹果还没熟呢。

Apel ini belum matang.(苹果这些还没有熟。)

(2)这件衣服没干。

Baju ini belum kering.(衣服这件没有干。)

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没有”这一否定组合对应于印尼语否定副词“belum”,而不是“tidak”,如果不加以强调,汉语学生容易生成“Apel ini tidak matang(苹果这些不熟。)”

这样不符合印尼人语言表达习惯的表述。

在印尼学习时,我们中国学生经常被老师纠正一个错误,即混淆“tidak”和“bukan”。在与人交际时,常说“Tidak saya.(不我)”、“Tidak buku ini.(不这本书。)”等。

例如:那个小孩不聪明。

Anak itu tidak pandai.(小孩那个不聪明。)

*Anak itu bukan pandai.(小孩那个不是聪明。)

那个小孩不是聪明的小孩。

Anak itu bukan anak pandai.(小孩那个不是小孩聪明。)

“bukan”对应的是汉语的“不是”,不修饰形容词,修饰形容词时应该用“tidak(不)”。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大多数学生在刚刚开始学印尼语时经常混淆,特别是在口语中,应当引起注意。

12

3.2.3 对形容词与程度副词组合的考察

发电厂词汇(汉语-英语-印尼语)

汉语-英语-印尼语对照词汇 集控室常用词汇 Istilah yang sering digunakan dalam Control Room 汉语英语印尼语启动锅炉startup boiler Mulai pembakaran/ ketel 燃烧器burner Pembakar 炉膛furnace Ruang Bakar 油泄露oil leakage Kebocoran Minyak Oli 扳手spanner kunci 阀门valve Katup 开阀门open the valve Buka Katup 关阀门close the valve Tutup Katup Motor Pengatup 电动阀motor-operated valve (MOV) 手动阀manual valve Katup Manul 气动阀pneumatic valve Katup Udara 液压阀hydraulic valve Katup Minyak 截止阀stop / shutoff valve Main Stop Valve (MSP)

逆止阀check valve Katup Satu Arah 球阀globe valve Katup Bulat 闸阀gate valve Gerbang Katup 蝶阀butterfly valve Katup Kupu - Kupu 安全阀safety valve Katup Pengaman 安全阀整定safety valve setting Katup Pengaman Otomatis 回座压力reseating pressure Tekanan Balik 汽包steam drum Drum Uap 汽包水位steam drum level Tingkat Drum Uap 蒸汽steam Uap/Asap/Embun 饱和蒸汽saturated steam Uap Jenuh 过热蒸汽superheated steam Uap setelah pemanasan 汽水分离器steam water separator Pemisah Uap & Air 水冷壁water wall Dinding Air 空预器air preheater (APH) Udara Sebelum dipanasi 过热器superheater Udara Sesudah dipanasi 再热器reheater Pemanasan Ulang 省煤器economizer economizer

对外汉语教学法之视听法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 20081103011 黄姗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世界上各种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或多或少地对其产生过影响,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法。了解和熟悉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对教学法流派加以综合分析,我们可分成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等,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就是属于经验派。视听法是讲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词、句、话也要联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称情景法。 视听法的代表人物有:古根汉,法国人,“全世界普及法语研究所”负责人,学者。吉布里纳,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萨格勒大学语音研究所主任。 一、视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视听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听说法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已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病,脱离上下文语境的机械句型操练,不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视听法对直接法和听说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吸收了直接法用直观手段、以外语教学外语、加强模仿、口语领先、句本位原则等长处,也继承了听说法以口语训练句型结构的基本特点,在吸收和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景视觉感觉的效应,通过用幻灯片和同步录音等教学手段,将情景视觉和录音听觉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法体系。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视听法初期主要培养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法语跟法国人进行交际,以训练听说技能见长,是一种成年人的语言短期速成教学。后来视听法在国际上广为运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国际上采用这种方法学习外语的约占50%”,影响极为广泛。 二、视听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 视听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之上。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原理,可以把某一种语言中的句子层层分析描写,分解成句型、短语、音节等多种层次结构,从而描绘出语言词汇句子的总貌。索绪尔认为,如果以实际掌握外语为目的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应该是言语,言语活动,而不是语言科学。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还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口语体系。因此视听法强调听说优先于读写,口语领先原则,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是第二位的。视听法也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制定出最低口语词汇量和最基本的句型,在具体教学中也依照层次结构要求学习者掌握语音、节奏、句子,反复练习,熟能生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印尼语语音

印尼语语音 印度尼西亚语的发音规则与汉语拼音有些相似。 一、元音:元音分单元音、双元音和复合元音,其中单元音有六个。这些单元音的发音与拼音基本一致,如出现在单词前面或中间部分,则发音略短,在结尾则略长, 如果音节是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则发音短小清脆。双元音有三个,发音时要流畅,在现实生活中,双元音有一些变音。复合元音是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单元音。 1. a [a:] 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a, 发音较长。如anda, mana, cap 2. o [o] 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o, 但是口型更为饱满,与英语中watch的原因发音相似, 如botol, soto, kok 3. e [e]/[ ? ]: e在印尼语中有两种发音,一种发作[? ],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e(饿),如lebih; 一种发作[e], 相当于英语中bed中的e,如béda,e上面有小斜杠表示。在学习初期,课本读物中会有斜杠,但是正规读物中一般不出现斜杠,需要同学们自行记忆。 4. i [i]: 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i,如itu,api, 5. u [u]: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u, 但是发音时嘴型更小,双唇突出明显。如lucu, cukup 6. ai [ai]: 一般出现在词尾,但是经常将口型略微缩小,发成[ei],甚至[e],如sampai, pegawai 7. au[au]: 一般出现在词尾,但是经常将口型略微缩小, 发成[ou],甚至[o],如kalau, hijau 8. oi [oi]:一般出现在词尾,发音相当于英语中的[oy],如amboi 如单词词中部位出现两个相连的单元音字母,即复合元音,则发音要做要既连贯,又清晰。如baik, bea, muat。 二、辅音:印尼语的辅音有一部分与拼音和英语发音一致,如f, l, m, n, v, w, y, 其它辅音则不尽相同。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在语法教学中句子则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这么说,语法教学如果缺少了句子的参与,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将无从展开。 关键词:句子,语法,教学原则,语用,交际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以上对语法教学的定义与作用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法不光指组词的规则,还指造句的规则。既然也指造句的规则,那么语法教学就离不开句子,离开了句子语法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况且语法是一种很抽象的规则系统,抽象的东西本身就难以讲解和描述,而作为语法载体的句子则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句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方面具体阐述其地位和作用。 一.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出很多语法教学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图示法、情景法、演绎法、归纳法、对比法(包括外部对比和内部对比)等等。这些技巧和方法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句子。图示法中对图片的展现和解释离不开句子,情景法中对情景的描述和对话的展开同样少不了句子。归纳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即先列出一系列的句子,然后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的结论。由此可见也离不开句子。归纳法与对比法则更不言而喻。 在语法教学的原则之中多强调语法教学要从句型入手,这是“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句型又是从大量地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由此可见,句子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二.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整体感知 语法知识既抽象又庞杂,尤其是汉语语法词形变化少,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而虚词数量多,差别细微。句子成分 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如果不借助句子来进行讲解,则很难使学生将这些很抽象的语法点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就比如讲形容词和副词,如果教师只是说形容词可做修饰语放在名词前面,也可做补语放在动词的后面,副词放在动词前,形容词后。这些抽象的东西学生无法从具体的例子中去感知和理解只能靠大脑的死记硬背或者自己已有的主观知识经验去任意加工,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教师给予相对应 1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这里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二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不加细分统称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表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凤凰传奇的一首《最炫名族风》不仅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也“炫”到了欧美听众的耳。在中国你可以说这首歌的流行归结于它的亲和的旋律、曲风、曲词和演唱者,但对于外国听众,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中国文化已备受外国瞩目。音乐无国界,而语言是无界“桥梁”。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近半世纪的摸索和探求,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学,不同时期出现了许多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但时代的发展是不停息的,与此同时对外汉语言学习者与日俱增的学习要求亟需更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接下来先简要阐述近半世纪对外汉语言教学发展历程,包括从上世纪50初年代至70年代末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创阶段和从1978年到至今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然后介绍当下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浅谈。 一、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创期,在这20年的起步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新事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曲折发展,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验,基本教学方法以实践为大方向,加上政府的支持,逐渐让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走上了正规的教学道路。初级阶段具体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巩固时期和恢复时期。 初创时期对外教学事业的重要开端是1950年,应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要求,我国分别与这两个国家互换了5名留学生,同时又主动和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进行学生交换总共接收了33名留学生。自此开始了对外留学生的教学,目的为学生以后专业的学习克服语言障碍而掌握基本语言规范和技能的汉语预备教育。虽然开创阶段的教学规模和师生数量都比较小,而且教学类型比较单一。 经初创时期的艰苦摸索和经验总结后,到1962年至1965年的巩固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呈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从教育规模上就可以看出,在这四年间我我国所收外国留学生3944名,比前11年的总和还要多,而且1965年的在校留学生数是1961年的7倍多。同时国务院在1962年正式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所对外汉语教学为主任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北京语言学院前身)。这些都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国不仅停止了接受外国留学生,还令国内外国留学生陆续回国。所以在1966到1972年,对外汉语教学处于中断阶段。 随着70年代初的国内形势转变,对外汉语教学出现了转机,然后就到了1972年至1977年的恢复时期,对外汉语教学重整旗鼓,留学生招生工作在国内各大高校陆续恢复。1973年12月28日,2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工作语言之一,将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推进了一大步,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助力器。从1973年到1977年,全国共接受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名留学生,分布在9个省市的28所高校。这一时期尽管招生和教学工作经过艰辛努力逐渐恢复,但由于受到“文革”的严重冲击,各个高校接收学生的能力极其有限,教学规模也远未达到“文革”前的水平。 初创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强调语言技能培养,文化尚未纳入教学目的。主要强调汉语的应用功能,突出汉语的工具作用,文化是语言相伴而生的产物,由于人们当时的认知局限,文化未被重视。当时对应的教学内容也是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文化内容是自发进入教材,交际文化的教学更是少之又少。1958年由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国内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这部教材几种体现的是当时语言理论教学成果。全书包括绪论、语音、语法三部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只是逐渐由重视语言理论学习向在语言理论指导下培养语言技能的方向转变。然而,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固有联系,有关文化的内容还是不自觉地进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这些文化的内容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纳入到教学实践,但是在教材中文化与语言自然融合,这是不争的

浅析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各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语音、语法、文字等不同。我們理解一个句子,不仅要懂得每一个词的构成及其所表示的意义,还要了解词与词之间发生的关系,了解它们是如何组合成一个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此外,句子与句子如何组成语段,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语法讲的就是语言的构词、造句以及连句成段的规则。它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组成词组、词或词组组成句子、句子与句子组成语段的规则等。 标签:交流;语法规则;理论性;实用基础;语义 一、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 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是有区别的。语言学语法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规则的体系来进行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以明晰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则,偏重于理论性;而教学语法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进行传授的,目的是应用,使学习者能够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表达,偏重于实用性。明确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语言教学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教师既要注意不断吸收语言学语法研究的成果,因为这是语法教学的基础,又要在教学中考虑到语法的实用性,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汉语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共有四级,即语素、词、词组、句子。如果从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组词造句、连句成段能力的基本目标出发,语法分析单位还应包括语段。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最小语法单位。尽管语素具有它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它起语法作用的意义,但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必刻意停留在这个环节上。 (二)词 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所谓“最小的”,就是说词的意义是整体融合的,不能任意扩展,当中不能插入别的成分。如:“马路”不是“马的路”,“打算”不是“打和算”等。 (三)词组 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如:“学习语法”“看得清楚”“世界地图”“非常高兴”“对人很热情”“给他打电话”等都是词组。 (四)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与词组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副标题……) 姓 名 院系 专业对外汉语 班级 学号 指导 教师 答辩 日期 成绩

论文题目: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法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几种语法偏误,并且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加以论证;论文最后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策略语法偏误 Title:Research o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 Summa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The topic is supported by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grammar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end, author summarized all kinds of methods used i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and pictured the Chinese grammar system.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 system; strategies; methods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使得汉语倍受关注成为一门十分热门的语言,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这就要求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有能力承担世界与中国交流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汉语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语言,一方面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谱系关系都较远。另一方面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有它的特点,对于学习者是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尤其是其中特殊的文字系统——汉字。汉语是语素文字,语音和汉字并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结构复杂难书写,更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并且随着汉语拼音 及其正词法的不断完善,不断调整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 一、《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从汉代的“直音”、“读若”法,到了汉末的“反切”法以及后来的“拉丁字母注音”和“注音字母”,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正式公布,终于解决了几千年来给汉字注音的难题。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口语化、音素化以及拉丁化的三个特点。“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音素化”,是指汉语拼音按照音素来拼写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表达和拼写汉语语音的记音体系。“拉丁化”,是指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顺应了国际语言拉丁化的潮流,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也便于国际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汉字、普通话和人名地名拼写法标准化。此外,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功能、序列索引技术和图书检索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 动词/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旅游印尼语简单一学就会

右边还是左边? Kanna , kiri ?(可那恩)(可里) 在这里多久了? Sudah lama di sini ? (素大拉吗地塞你) 我在这里已经两[天/周]了. Saya sudah dua [ hari/minggu]di sini . (撒呀)(素大)(读瓦)(哈里)(民古)(地)(塞你) 结婚了吗 ? sudah kawin ? (素大嘎问) 有孩子了吗 ? sudah punya anak ? (素大不年按那) [已经有了/还没有] sudah/belum (素大)(拨路木) 如: satu setengah = satu koma lima 我要[我要喝水/我要糕点] saya mau [saya mau minum/saya mau kue ] (撒呀吗无)(撒呀吗无米怒木)(撒呀吗无哭为) 我要咖啡. Saya minta kopi (撒呀民大靠比) 有烟吗? Ada rokok ? (啊大了袄高) 我喜欢这本书. Saya suka buku ini (撒呀素嘎不哭一你) 我在哪儿可以买到衣服? Di mana saya bisa beli baju ? (地)(吗那)(撒呀)(比撒)(拨里)(把就) 我想买鞋. Saya mau beli sepatu (撒呀吗无)( 拨里)(色把读) 阿理什么时候回来?Kapan Ali akan kembail? 百货商场里有没有试穿室?Di toserba ada kamar ganti atau tidak? 出了什么事?Apa yang terjadi? 窗户打不开了.. Jendela tidak bisa dibuka 窗户开不开了? Jendela dibuka atau tidak? 窗帘拉不开了.Tirai tidak bisa dibuka. 大夫能到我家来看病吗?Apakah dokter bisa dating ke rumah saya untuk memeriksa? 大夫什么时候能来?Kapan dokter bisa datang? 大夫,谢谢你的帮助.Dokter terima kasih atas bantuan anda. 电话机在那儿?(pesawat)telepon ada di mana? 电影院离这远吗?Apakah jarak bioskop dari sini jauh? 今天真冷(热).hari ini sungguh dingin(panas). 几点关门?jam berapa tutup? 几点开门? jam berapa buka? 几点开始? jam berapa mulainya? 谨防扒手!awas copet! 可以给我…吗?dapatkah saya minta…? 可以照相吗?bolehkah memotret? 客饭多少钱?berapa harga menu pokok? 快请医生来!cepat panggil dokter! 快去开门!cepat bukakan pintu! 旅馆里有货币兑换处吗?adakah tempat penukaran uang di hotel(ini)? 旅馆里有理发厅吗?adakah tempat memangkas rambu di hotel(ini)? 没事,别担心.tak apa ,jangan cemas. 门票多少钱?berapa harga karcis masuk? 那条路是到…的?jalan manakah yang menuju…? 哪里可以打长途电话?di mana (saya) dapat menelepon sambungan langsung jarak jauh? 哪里有镜子?di mana ada cermin? 哪儿可以租出一辆…?di mana (saya) dapat menyewa sebuah…?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下面本文将会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方法与技巧,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同学快快收藏起来吧。 一、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 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二、演绎法 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 化为一些范句。 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 A比B+形容词 “他比我高。” 三、归纳法 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 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 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四、对比法

有点儿 比较 贵 这儿东西有点儿贵 这儿的东西比较贵 便宜 ------------- 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 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五、情景导入法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 学生:他昨天没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 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六、实例: 怎样教“着” 1、通过师生的一问一答引出经典例句: 教师:我手里拿着什么? 学生:你手里拿着一支粉笔。(板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 “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 1.句法层面 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刘月华(2001)指出,一般来说,“比”前后的词,词性是相同的,“比”前后的短语内部结构是相同的。如果“比”前后的词语中有相同的部分,为了语言的简练,可以省略,(多数情况是在“比”后的成分中省略),省略的原则以不改变原句句义为准。有下列几种情况:(一)省略中心语;(二)省略中心语与结构助词“的”;(三)省略定语;(四)省略定语和中心语中的相同部分;(五)省略主谓短语中的谓语或主语(六)“A比B”作状语时,一般省略“比”前成分A;(七)A、B两项都是动词短语或都是形容词短语,即使有相同成分,也大多不省略。 任海波(1987)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他把结论项分为AP、VP、AV、NP四大类型,A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形容词,V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动词,AV结论项谓词既有形容词又有动词,NP结论项以名词短语(包括名词)为被修饰成分。并且给出每一种结论项的不同组合形式,共计十三种,而这十三种里面的每一种几乎都有几种不同的情形。造成这么多不同的组合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七)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重要) 1、汉语各要素的教学任务、原则和方法 (1)语音 A、语音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使学习者掌握汉语普通话标准、正确的发音及语音系统。 B、通常认为语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a、单音教学(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b、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c、循序渐进 d、理解与发音相结合 e、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 C、辅音和声母教学:辅音不同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特别注意:送气音&不送气音;清音&浊音; D、元音和韵母教学:韵母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E、声调教学 (2)词汇 A、词的选择:确定要教的词的范围。选择所要教的词汇的标准:a、频率b、范围c、可用性d、覆盖率e、熟悉程度f课堂交际用途g、可学性。二语教学中的选词标准:a、常用和构词能力强b、考虑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 B、词汇量的控制:决定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时限 国家汉办制定的留学生长期进修大纲:初等2500个,中等5000个,高等8500个 C、词义解释的方法:a、实物或图片解释b、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解释c、用语素义进行解释d、类比e、叙述情境f、用学生已掌握的语言解释。 词汇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a、翻译法b、直接法c、语素法d、语境法e、词根法f、词源法g、搭配法h、话语联结法i、比较法j、用话题词汇核对表k、循序渐进l、数量与质量相

结合m、课上、课下结合n高复现率 D、词汇练习:常用的练习方法是―― a、感知性练习 b、理解性练习 c、模仿性练习(语音模仿和汉字书写模仿) d、记忆性练习 e、应用性练习 (3)语法 A、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正确表达遣词造句。 B、语法教学的内容: a、把词组织成词组的规则 b、把词和词组组织成句子的规则 c、把句子组织成语段的规则 d、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 C、重点语法项目的选择:两个标准――选择的项目要能体现语法系统的总体特征;选择的项目应是学习者的难点。重点语法项目举例:量词用法;形容词谓语句;无标记被动句;把字句;了着过用法;比较句;方位词用法;长定语;三位数以上的大数目,等等。 D、语法点的编排:a、先易后难b、在不违背上一条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把相关的语法点组成一个系列,连续编排。 E、语法点的解释和练习 教语法的方法三种:A、归纳法,先给例子,后总结规则。B、演绎法,先给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C、引导性的发现法,结合两种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 语法练习:理解性模仿性记忆性;机械性、有意义的、交际性 (4)汉字 A、汉字教学的任务:读写。常用字在2500到4000间。国家汉办规定的留学生长期汉语进修大纲规定:初级1414中级700高级491个。 B、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a、先认读,后书写 b、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