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第五《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第五《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作者:————————————————————————————————日期:

温州医科大学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P1)

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机制;

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即疾病防治;

2.简述医学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P9)

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②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

③心理测量法

④个案法

⑤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临床实验法)

⑥相关研究法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相互关系感觉知觉

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外在联系区别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是多个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

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

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4.简述知觉的特性(P16)

①知觉的相对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5.简述思维的过程(P20)

①分析和综合

②比较

③抽象与概括

6.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P21)

相互关系情绪情感

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区别表现为外显性表现为内隐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

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7.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24)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①心境:是指持久而微弱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不适对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②激情:一种猛烈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③应激: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

8.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P27)

①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

目标确立

行为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②执行阶段:克服个人消极品质,采取有效行动

克服外部困难的过程

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其他动机和干扰

9.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P27)

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②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④与随意活动为基础

10.简述意志的品质(P27)

①自觉性: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②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决断,并实现目的的品质

③坚韧性: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向既定目标的前进的品质

④自制力: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的品质

11.简述人格心理结构(P29)

①个性倾向性②个性心理特征③自我调节系统,其核心为自我意识

1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30)

①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饿和渴的需要为主

②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随之产生了安全的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就是参加一定的组织,依附于某个团体等。爱的需要包括接受他人和给予他人爱的需求

④尊重的需要: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潜能和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身的价值

13.简述动机冲突的形式(P32)

①双趋冲突:也称接近-近式冲突。两个目标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②双避冲突:也称避-避式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态。所谓“前有狼,后有虎”。

③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个目标影响,都想避开,但迫于情景,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状态。

④双重趋避冲突:双重接近-避式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

14.简述气质的分类(P35)

15.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43)

①智力正常②情绪良好③人际和谐④适应环境⑤人格完整

16.简述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理论(P55)

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①意识是与语言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

②潜意识,是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是心理活动的极大部分。

③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前意识的功能是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阻止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

17.简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P56)

人格包含有三个基本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又称“伊的、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遵循着“快乐原则”。儿童的行为中体现出更多的本我的表现。

②自我: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源泉,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经常要努力协调本我和超我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外部现实的要求。

③超我:类似于良心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遵循“至善原则”。是能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来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因而能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到达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

18.简述精神分析的性心理发展理论(P56)

①口欲期:约至1岁,此时关注吸吮和吃,主要从口腔部位的刺激中得到快感。

②肛欲期:2-4岁,肛门也成为快感集中的区域,儿童从自身大小便中得到快感。

③性器期:4-6岁,此时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儿童开始表现出对生殖器刺激的兴趣。

④潜伏期:6-10岁,此时儿童的性本能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外界的各种活动。儿童对动物、运动、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学校的学习、同伴的交往等活动日益增加。

⑤生殖器期:10-20岁,躯体和性发育成熟,与原始家庭客体产生心理社会性分离,建立家庭外的亲密客体关系。

19.简述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P78)

①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直程度。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②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

③常模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20.简述应激管理的切入点(P118)

①针对应急刺激的管理

②针对认知评价的管理

③针对应对方式的管理

④针对社会支持的管理

⑤针对个性特征的管理

⑥针对应激反应的管理

21.简述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P138)

权利:①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

②享有被尊重、被了解的权利

③享有对疾病诊治的知情同意权

④享有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⑤享有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

⑥享有免除病前社会责任的权利

义务:①及时就医,争取早日康复

②寻求有效的医疗帮助,遵守医嘱

③遵守医疗服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支付医疗费用

④病人要和医护人员合作,配合诊治护理工作

22.简述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P139)

①角色行为缺如

②角色行为冲突

③角色行为减退

④角色行为强化

⑤角色行为异常

⑥角色认同的差异

23.简述医患关系分类(P157)

①主动-被动型:医生处于主动地、主导的地位,而病人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医疗的从属地位。其特点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婴儿”。适用于某些特殊病人,如意识严重障碍的病人、婴幼儿病人、危重或休克病人等。

②指导-合作型:医生的权威性在医患关系中仍然起主要作用,但病人也可以向医生提供有关自己疾病的信息,也可以向医生提供疾病的信息。其特点是“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儿童”适用于急性病病人的医疗过程中。

③共同参与型:一种医患平等互动,医生注意调动病人积极性的模式,更加重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其特点是“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模式的原型是“成人-成人”。适用于慢性疾病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病人。

24.试述医护人员具备的心理素质

①树立崇高的理想

②积极乐观的情绪

③良好的性格

③敏锐的观察力

⑤坚强的意志

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5.简述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P168)

①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其与躯体症状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③排除神经症障碍或精神病

26.简述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P168)

1.心理干预目标: ①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②消除心理学病因

③消除生物学症状

2.心、身同治原则

27.简述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P178)

①内省经验标准

②统计学标准

③客观检查的标准

④社会适应标准

28.简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P195)

相互关系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遵循发展与教育的模式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

区别针对有现实问题或心理困扰的正常人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侧重对来访者的支持启发教育和指导侧重分析与矫正消除症状重建人格

具有哲学社会学倾向具有医学倾向

都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实施

相同服务对象都是需要给予心理帮助者

都要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下进行

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不良认识和行为,增强身心健康等29.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P196)

①治疗者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合法身份的专业

人员

②心理治疗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③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密切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的职业行为

④心理治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⑤心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引导患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认识,适当的情绪宣泄和认知矫正,从而转变痛苦的、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甚至躯体症状,恢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30.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P197)

①初期阶段:建立治疗同盟、收集信息、评估和确认问题及制定治疗方案

②中期阶段:依据治疗方案,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③结束阶段:处理结束治疗所产生的问题及帮助迁移和巩固治疗所获得的成果

31.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P199)

①信赖性原则

②整体性原则

③发展性原则

④个性化原则

⑤中立性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32.简述精神分析治疗的技巧(P205)

①自由联想

②释梦

③阻抗

④移情

33.简述系统脱敏法的方法(P209)

①设计和平等主观不适等级表

②松弛训练

③脱敏训练:逐步按焦虑等级表进行脱敏训练。

34.简述理性情绪疗法的程序(P212)

①心理诊断:建立良好的医患工作关系,帮助受治疗者建立自信心;找出受治疗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