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公开课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公开课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公开课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

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公式、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以及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由实际

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担负着教学列方程、解方程的双重任务,

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处理:

学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及稍复杂的方程之后,进

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有关行程的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对行程问题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所

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让这一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内化,进一步构建有关行

程问题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增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用画线段图等方法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几何直观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备课时间:11月28日

上课时间:

二、教学过程

预构:情境导入

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1.师:这几天老师在骑车上班的时候,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

PPT课件出示:我从家出发,每分钟骑500米,10分钟后到校,老师家与学校相距多少米?问: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根据什么列出的算式?

PPT课件出示:500×10=5000(米)

速度×时间=路程

2.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说明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导构:探究新知

请看大屏幕(动态演示):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周日早上9:00 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

①阅读与分析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边读边思考,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弄清题目意思。)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去找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相关信息,将其摘录下来,为后面分析问题,找到解答问题的相等关系做好铺垫。)

2.直观演示。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根据题意直观演示一下这题,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表演是否符合题意?(学生演示)

师:从他们演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从出发到相遇地时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两人都用了相同的相遇时间?

3.师:这道题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相距”“相向而行——两手演示体会一下。

”“相遇”含义)

4.师:这道题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吗?(单位换算)

5.师:你能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

②分析与解答

1.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画图作品:

师:我收集了几位同学的画法,你能看懂他这幅图的意思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评价一下他画的图好在哪里?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的原生态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师:画线段图可以很简洁的表示出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那我们一起再来画一遍好吗?(师十分规范的教画线段图,让学生初步学会了将题目中抽象地数学信息和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师:根据黑板上的画图和自己的做个比较,完善自己的画图。(生补充完善)

4.师:刚才我们用线段图表示了题意,那接下来我们来观察线段图,你能从图中找到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吗?(小组讨论等量关系)

汇报预设1: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预设2:

(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x=总路程

问题:

(1)每个人用手势比划比划这两个人是怎么走的,边比划边说说。(重点提示:两地同时相对(相向)相遇)

(2)相遇时,哪段是小林走的,哪段是小云走的?他们行驶的路程与两地的距离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独立列式解答,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商量商量。(生列方程独立解答)

学生反馈

预设1: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答:两人9:10相遇。

问题:你能看懂他是怎么想的吗?

(1)你能结合图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吗?

(2)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预设2:(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x=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0.2)x=4.5

0.45x=4.5

x=10

答:两人9:10相遇。

问题:(1)结合图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为什么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再乘x就是总路程?

追问:一共有几个这样1分钟骑的路程和?

(2)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5.师;每次解答完我们都有一个检验的环节,看x=10到底正不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做?(检验:先检验方程是否符合题意,再用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

请看大屏幕(动态演示)

预设1:

检验: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

=0.25×10+0.2×10

=4.5

=总路程

预设2:

检验:(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相遇时间

=(0.25+0.2)×10

=4.5

=总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相遇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真正体会到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列方程解比较简便。

自构:巩固练习

挑战一: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km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km,乙车每小时行80km。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师:其实,这道题也是运用了类似的等量关系,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法宝。刚才是相遇时间未知,如果速度未知,你能根据它列方程吗?

挑战二:

看图列方程并解决问题

甲车68km/时乙车?km/时

455km

挑战三:

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出发开往青岛。经过18小时后,甲船落后乙船57.6km。甲船每小时行32.5km,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三、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1.师:回顾这节课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分析数量关系。

预设2:通过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

2.师小结。

四、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250m=0.25km 200m=0.2km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9时+10分=9时10分

答:两人9时10分相遇。

(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x=总路程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0.2)x=4.5

0.45x=4.5

x=10

9时+10分=9时10分

答:两人9时10分相遇。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遇到很多妖怪,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孙悟空突然灵机一动,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 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新知讲解 (一)编口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出了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等很多漂亮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把漂亮的小伞. 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是怎么摆的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1)哪位小朋友起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摆这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5根)出示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板书5 2、那是几个5?我们用乘法算式该怎样表示?(1×5 =5 5×1=5)出示 得出两个乘法算式1×5 =5 或者5×1=5,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得5,5乘1也得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齐读一遍) 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 3、观察你和同桌一共摆了几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5?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2×5 =10 或者5×2=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5加5等于10,或有的同学用口诀)板书5+5=10 同学在计算乘法的时候,都是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在积的位置 上。 2×5=10或者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的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就请聪明的小朋友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听老师谜语吧!“十个丫丫,分成两家,光会干活,不活说话。”它是谁呢?(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口诀 师: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小朋友们,请伸出你们的右手向老师招招手,一只手有几根手指啊?(5根) 师:对,1只手有5根手指。 【师边说边贴手图片1,板书”5”】 师: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是几个5呢?(1个5)1个5如何列乘法算式呢?(1乘=5,5乘1=5)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个5,1×5=5,5×1=5”】 师:我们给“1个5”编个口诀就是?(一五得五)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一五得五预备齐。 (——我们给乘法算式“1×5=5”编个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若生无已有知识则师介绍口诀,板书“一五得五”】 师: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口诀前半句“一五“的“一”和“五”表示什么?

【预设:生1:1个5相加。生2:1×5。】 师:口诀前半句“一五“的“一”和“五”表示两个因数。那口诀后半句中的“五“表示什么呢?(积) 师:小朋友们真棒!请为自己鼓3下掌表示鼓励,1、2、3! 师:小朋友们,你拍手用几只手?(2只) 【师贴手图片2】 师:两只手又有几根手指呢?(10根)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2个5)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个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一说? 【师板书“加法算式”】 生:5+5=10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5=10”】 师:2个5乘法算式又可以怎么列呢?谁来说一说? 生:2×5=10, 5×2=10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10, 5×2=10”】 师:“2个5”口诀是?(二五一十)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二五一十预备齐。(——乘法算式“2×5=10”口诀是?(二五一十”)) 【若生无已有知识则师介绍口诀,板书“二五一十”】 【若生无已有知识则师介绍口诀,板书“一五得五”】 师:口诀前半句“二五“的“二”和“五”表示什么呢?(两个因数)后半句中的“一十”表示什么呢?(积) 师:大家看这两句口诀,一句口诀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表示什么?(两个因数)后半部分表示什么?(积)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句口诀,你对于乘法口诀的编写有什么发现呢?) 2、编口诀 师:【贴手图片3】3只手有几根手指呢?(15根)几个5?(3个5)【板书“3个5”】师:4只手呢?【师贴手图片4】(20根)几个5?(4个5)【板书“4个5“】 师:5只手呢?【师贴手图片5】(25根)几个5?(5个5)【板书“5个5“】 师:你能用乘法计算吗?(能)你能自己编出口诀吗?(能) 师:请你先在0号本上写一写乘法算式和你编出的相应的乘法口诀。能认真、安静的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

用乘法解决问题例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4页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乘加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和乘加的含义解答应用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用乘法和乘加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创设情景 1、口算(并说出口诀)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同学们,你们喜欢参观科技馆吗?(喜欢)那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乘车去科技馆看一看。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下好不好?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5的主题图并出示题目: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谈话: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学生可能找到如下信息:1)从文字信息中知道两名学生和30名学生2)从图片信息中了解到这辆车左右个两列,每列8个座位3)最后一排5个座4)横着看每排4个一共7排,最后一排5个座。 根据学生的汇报信息板书相关信息 参观人数:2名老师30名学生 客车情况:纵向观察------4列,每列8座,最后一排多一座 横向观察------每排4座,共7排,最后一排5座 2、根据信息寻找问题:坐得下吗?(板书) 同学们的信息寻找的很准确那么解决“坐得下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坐多少人”这两条信息中哪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执教:房清超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教材与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例5》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最后一个例题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教材编排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解决新问题的尝试.让学生经历解决连减相同数的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搭建由减法到除法过渡的桥梁,便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基础上解决本课时有关问题,一年级学生有较好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他们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题意和探究减相同数的解题思路。 2.在圈一圈,减一减,分一分等的学习活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解题思路,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减相同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减相同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激趣。 看,谁来了(光头强),他最喜欢聪明的孩子了,你们有自信当聪明的孩子吗?让我们一起接受他的挑战吧!

1.口算 2.光头强从城里带来34个橘子到森林住处,被熊大熊二拿走6个,光头强剩下多少个橘子? 【设计意图:引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角色情境,接受口算挑战,体现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的理念,意在创设一个与新知关联、学生兴趣的情境,促使他们较快融入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计算光头强剩下的橘子数,很自然地引出新知问题。】 二、探求新知,解决问题。 1.分析题意,讨论探究 为了防止两只熊再拿走橘子,光头强决定把橘子装在袋子里,(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装橘子”的表示方法并交流。 (画图圈一圈、用实物分一分、减法计算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正确分析图中信息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装橘子”的表示方法众多,因此设计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该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展学生思维,交流自己的思想,培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许学生方法不够完美或是表达的语言不够完整,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 2.比较优化,检验算法 ①说一说: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②比一比:比较优化出用箭头方法更明了实用。 ③验一验:结果正确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可以怎么检验。 【设计意图:在众多解题方法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最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从而比较优化出最佳解题策略,在检验环节,学生如果表达不出检验方法,教师可适时的引导,用加法来检验减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生基本的检验方法。】3.观察发现,揭示课题。 看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发现,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主题图中的分橘子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易于掌握,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让他们理解题意,明白“装满”的含义之后讨论觖题方法再交流,放手让他们动手圈一圈、减一减,分一分的操作,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作为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听了二年级黄老师执教的精品课“5的乘法口诀”,感受颇深: 黄老师认真对待公开课,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多次试教,虚心听取同事意见,不厌其烦修改,力求完美,如此执着的教学态度可嘉。 教学方面围绕学校数学“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的课题,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收到预期教学效果。“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黄莼青老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小组合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整节课的亮点有: 1、精心设置情境。 整节课设计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情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出课题,围绕孩子坐船的游戏展开新课探究“5的乘法口诀”,切入课题,展开教学,顺理成章。 2、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黄老师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计算乘法算式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具体形象的情景,促使学生形成表象,接着让学生填表格,得出其他5的四句乘法口诀,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巩固练习环节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消化了本节课知识点,充分体现有效课堂在教学中操作。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又很生活化,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消除低年级学生学习枯燥数学的心理。有开火车对口令、男女生比赛背口诀、有完成课本练习、有卡片练习、有知识运用的口算,、有调动情绪的游戏等等一系列都是围绕新课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课堂消化,在反复练习中学生学而不厌,熟而不倦。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了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入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才会觉得学有所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案一

实际问题与方程 教学目标: 1.学习解答形如a(x ±b)=c的方程。 2.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以及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教学难点:用方程解答类似两积之和或差的逆向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习题。 (1)舞蹈组有男生x 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女生有( )人,男、女生共有( )人。 (2)城郊中学图书馆有科技书m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1.8倍,那么,m+1.8m表示( ),1.8m-m表示( )。 2.教师:像上题中m+1.8m,1.8m-m如果在方程中出现,该怎样解这样的方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这样的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思考,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式。 得出: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4×2+2.8×3=1 3.2(元) 2.把这一题改一改,出示教材第77页例3:让学生观察与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小组内交流,汇报:梨和苹果都是2kg,梨每千克2.80元总钱数是已知的,求苹果的单价。 小结:两题的数量关系没变,只是已知数和未各数交换了位置。 思考:你能列方程来解答吗?学生尝试用方程解答,汇报。 并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题步骤: 解:设苹果每千克x 元。 2x +2.8×2=10.4 x =2.4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3.问:除了这样列方程之外,还可以怎么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苹果的单价+梨的单价)×2=总钱数 并让学生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8+x )×2=10.4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安徽省淮南市杨祠小学:信兆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充分经历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连减同数的新问题。 2.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搭建由减法到除法过渡的桥梁,便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3. 鼓励学生用简单、清楚的方式表达思考过程,发展学生的解题方法策略。重点:掌握解决连减同数问题的方法,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做准备。难点:理解连续减9的道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情境导入你们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再碰到需要计算的问题,同学们能解决吗?考考你们。课件:吃桃子问题。小结:你们不但会口算,还会用连减、加减混合来解决问题了,真棒。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不会。他们分水果时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愿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一起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审读信息,理解题意 1、审读信息,完整叙述。 2、理解:“装满”的意思是不能多,不能少,每袋要装几个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忙解决吗? (二)自主探究,交流方法 【设问】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在老师给的图上画一画、或者自己列式算一算,来看看,29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呀? 1. 独立操作,自主探究 2. 交流想法,反馈结果逐一反馈: (1)实操法:黑板摆小棒。追问:结果是什么?这么摆怎么就知道能装满3袋了呀?小结:他用摆摆小棒的方式,9个9个摆,就知道能装满几袋了。这个办法你们说行吗? (2)圈画法追问:这么一圈,怎么就知道能装满3袋了?小结:这个同学借助现成的图来圈一圈,9个9个圈,圈出3个9就说明能装满3袋。更是个好办法。 (3)计算法还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明白他这个算式的意思吗?预设:28-9=19 19-9=10 10-9=1 追问:你这么减9减9的算,怎么就知道能装满3袋呀? 小结:他这么一算,减1个9就是装满1袋,减了3个9就能装满3袋。 (4)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能看出我怎么想的吗? 板书:29 20 11 2 (每次减得) 小结:意思和你们是一样的,只是表示的方式不同。你们真了不起,这么一个问题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方法看似不同,其实我们想法是一样的,我们摆、圈、算都在想“29里面有几个9就可以装满几袋。” 3. 我们解答的对吗?怎么检查一下?预设:再圈一遍,再数一遍。再算一遍。换一种方法解决,看看结果是否相同,也是检验的好办法。用减法计算的同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数学信息,理解数量间的关系,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两种不同算式的 异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示课件情境图:儿童动物园的大门 师:同学们,儿童动物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呀?(生:想)

瞧,儿童动物园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不过老师有一个条件同学们必须先回答对老师手中的卡片,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8+3 7+6 6+5 5+6 8+6 9+8 7+9 4+9 (同时老师边边说:XX同学进去了,后面的要 加油!) 师:其他人想不想进去呢?(生:想)那最后一题我们一起回答:4+9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都非常好, 都取得了进入动物园的资格,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动物园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示山羊图 师:我们首先来到了山羊馆!快看,多可爱的小山羊呀!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黑色的山羊有7只,白色的山羊有8只。 (板书:黑色白色) 7 8 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黑白两部分。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左边有6只山羊,右边有9只山羊。 (板书:左边右边) 6 9 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左右两部分。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只山羊?(师接着板书问题或课件出示)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2~5的乘法口诀:小熊请客》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小熊请客 ——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时(4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2.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些乘法口诀?这些口诀你背熟练了吗?指名背口诀。 (2)运用学过的、背熟练的口诀进行口算练习。 2×5= 5×5= 3×8= 2×7=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秋天到了,森林的红果—山楂都熟了,又红又甜的红果可好吃了,今天小熊到森林里采了很多,想要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 你们看小熊正在把红果穿成串,准备做成糖葫芦请好朋吃。 板书课题:小熊请客 三、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数一数

看图说一说:每串有几个红果?小熊串了几串呢? 同桌两人数一数,思考回答:每串有4个红果,小熊已经穿了9串了…… 2.填一填 (1)将数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2)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生1:4个4个的数。 生2:先用口诀算出2、3、5串有多少个,再用加法来算出其它的个数。 生3:用乘法算式。 …… (3)自主研究,尝试编制4的乘法口诀。 根据乘法算式,和以前的经验,自己编制4的乘法口诀。 (4)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集体汇报。 (5)齐读算式和口诀 3.说一说 (1)汇报学习过程,说说是怎样推导4的乘法口诀?生1:相邻两个口诀的积之间相差4。 生2: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五二十已经学过了。 (2)说说你认为4的乘法口诀哪几句难记?你是怎么记的? 4.活动:一张桌子4条腿儿,说一说2张桌子几条腿儿?3、4……呢? 先自己说一说,再互相交流。 四、练习巩固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三 表内乘法(一):5、5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学设计_0

苏教版二年级(上)第三单元 课题: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第29--30页例6、“想一想”、“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5的乘法口诀。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两个方面的经验:一是100以内的数可以5个5个地数的经验;二是在学习1—4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总体难度不太大。 教学思路及策略: 本节课的主线是:在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用几个几相加解决问题→按乘法意义把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 写相应的乘法口诀→用编出的口诀解决表内乘法问题。在设计上,我在指导一五得五后,直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写算式、编口诀,积极创造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机会,深刻体会口诀的意义,更好的记忆口诀。练习设计上,整合资源,设计闯关游戏,变换练习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热情,让孩子们乐学。更借语文之力,打造数学课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教学难点:主动探究5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卡片游戏:复习1--4的乘法口诀。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诀。(板书:乘法口诀) 二、主动探索,编写口诀 1、情境导入:几个5相加 谈话:秋天到了,公园里可热闹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公园里划船。(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5只船,每只船坐5人) 师:每只船坐5人,那1只船——坐5人。 师简介:我们可以表格来记录题目的信息。 (在表格中填写)也就是“1个5”。(板书:1个5) 那2只船坐多少人?(10)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也就是2 个5相加得10。(板书:2个5相加) 3只、4只、5只船呢?(打开课本29页,完成书上的表格)指名逐个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逐个板书:3个5相加,4个5相加,5个5相加) 2、主动探究:编口诀 (1)师:“1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呢?(板书:1×5=5)你能把它编成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五得五) “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1个5是5,1×5=5) (2)师: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像上面这样接着写算式,编口诀吗?自己试一试,在学习单上完成。 写好了,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师巡视。 (3)选择一份学习单集体订正。(重点指导:五五二十五) (4)组织交流,完善板书。 师:你们这么聪明,这么快就编出了乘法口诀,老师想知道

五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实际问题与方程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73例1。 【课程标准描述】 通过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会列方程解决x±b=c、ax+ b=c类型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x±b=c、ax+ b=c等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2.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学习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具体情境,合作探究,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x±b=c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评价目标1。 2.通过整体感知和练习,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预设目标 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解下列方程: x+=10 x-= 4x= x÷4= 2.分析数量关系: (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5吨。 (3)实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 m。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达成目标 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小明的成绩为,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

百分数(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课题:第2单元百分数(二)解决问题例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合具体情境,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知识回顾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每当过节放假,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较熟悉,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你会建议妈妈去哪家商场呢?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清油河希望小学齐士兰 【教学内容】:教材59页的例题5和60页“做一做”的第一题和练习九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 .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1、我们已学习了比例的哪些知识?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 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 页,可装订120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 8小时可行240千米。 (3 )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4、导入: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一用比例解决问题。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相信自己今天能学好吗?(板书课题:用比例解 决问题)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案

实际问题与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bx -a等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下列方程:x +5.7=10 x -3.4=7.61 4x =0.56 x ÷4=2.7 2.分析数量关系: (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5吨。

(3)实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 m。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吗?生:经常锻炼。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 生1:跑步、打羽毛球。生2:打乒乓球、游泳。生3:跑步、打乒乓球、爬山。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还真不少!同学们平时都应该多运动,增强体质。在学校办运动会时,希望同学们也能积极参加。好吗?生: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生4:小明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那小明的成绩是多少呢? 生5:小明的成绩为4.2lm,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0.06m。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 生6:用小明的跳远成绩减去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师:怎么列式呢?生6:4.21-0.06=4.15(m),所以学校原跳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5

2.5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重点: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教师:小猴子吃桃子。观察这幅图,你了解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还剩几个”怎样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今天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1) (2) (3)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练习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实际问题与方程练习题 1、鸡和兔的数量相同,两种动物的腿加起来共有48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妈妈今年的年龄儿子的3倍,妈妈比儿子大24岁。儿子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3、我买了两套丛书,单价分别是:<<科学家>>2.5元/本,<<发明家>>3元/本,两套丛书的本数相同,共花了22元。每套丛书多少本? 4、一幅油画的长是宽的2倍,我做画框用了1.8m木条。这幅画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 5、小红家到小明家距离是560米,小明和小红在校门口分手,7分钟后他们同时到家,小明平均每分钟走45m,小红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6、小明的玻璃球是小刚的2倍,小明给小刚3颗,他俩就一样多了。他们两个人分别有多少颗玻璃球? 7、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2倍等于1.5,求这个数。 8、一个数乘0.75等于6个2.4相加的和,这个数是多少? 9、甲、乙两地的公路长285千米,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张老师第一次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了24套运动服,第二次又买了同样的运动服30套,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付了510元。每套运动服多少元? 1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12、育新小学共有108人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4倍。参加科技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3、体育比赛中参加跳绳的人数是踢毽子人数的3倍,已知踢毽子的人数比跳绳的人数少20人,跳绳、踢毽子各有多少人? 14、某校五年级两个班共植树385棵,5(1)班植树棵树是5(2)班的1.5倍。两班各植树多少棵? 15、一支钢笔比一支圆珠笔贵6.8元。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4.4倍。钢笔和圆珠笔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例5解决问题》教案

朱田镇水莲小学人人一节公开课教案 《例5解决问题》廉士进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那都喜欢哪些运动啊?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3、看到这个热闹而又激动的场面,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共有16人。 已经来了9人。 有一队踢进了4个 而且还知道了什么?(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5、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继续观察图。 (1)、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你们会解决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师巡视,善于发现问题的闪光点。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16—9=7 (2)、为什么用16—9=7来计算呢? (3)、借助画图,理解题意。

︱︱︱︱︱︱︱︱ ︱︱︱︱︱︱︱︱ 说一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16根小棒表示什么?圈起来的9根小棒表示什么?没圈的表示什么? (4)、谁再说一说16—9=7表示什么意思? 4、再一次理解题意 (1)、你们怎么都没用“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条信息? (2)、要想求“还有几人没来”就得知道什么?谁能再说说? (3)、解答得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小结: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找到和它有关系的两条信息,根据这两条和它有关系的信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母鸡有几只”?要用哪两个有关系的信息? (3)、让学生完成后,再说一说算式什么意思? 2、练习五的第二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一共有16人。 还有几人没来? 已经来了9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简易方程:解决问题(例5)》公开课教学设计_0

第五单元:简捷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4) 教学内容:教材P79例5及练习十七第5、11、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详尽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繁复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有关路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路程=速度×时间。 2.引导:大凡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 3.揭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9页例5。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00m。问题:两人何时相遇? 2.质疑:求相遇的时间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路程已经不是一个人行驶了,而是两个人行驶的路之和。相遇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共同行使全程用的时间。 3.活动: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演示相遇,并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出示线段图,教师讲解线段图: 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全程,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相遇,也就是行完了全程。 追问: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4.质疑: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的路程呢? 引导学生汇报: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 再思考:他们两个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会发现:他们是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把他们行驶的时间都设为x。 5.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种方法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引导小结: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科书P97 例5。(解决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再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经历过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会从图中找数学信息,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通过例5,在面对一幅图时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用不同算式解答应该不会很困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8+3= 7+6= 6+5= 8+8= 7+5= 7+7= 9+4= 6+8= 5+9= 8+8= 9+5= 8+7= 指几题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 预设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预设3:男生比女生多。 …… 板书知道了什么? 教师:为什么同一幅图片观察到得信息不一样呢? (出示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谁能把你知道的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说) 还可以怎么说?

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列示解答? 板书怎样解答? 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预设1:8+7=15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这里的8、7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2:9+6=15人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你是按什么来分的? 这里的9和6表示什么意思? 讨论: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加数不同,得数相同,都用加法) 问:怎样知道解答正确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查。 回顾小结: 教师: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都用加法?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片,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