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及

其介绍

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

中文名:张五常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1日

职业:教授,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分校

简介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求学生涯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和科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科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国家领导人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1997

—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1998年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

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张五常

以纯粹的制度分析对中国的农业改革、城市企业改革、中国金融改革及中国腐败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可以说,20世纪整个80年代张五常完全献身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分析、政策建议,其在香港用中文写的《卖橘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的前途”、“中国的经济革命”等著作一时洛阳纸贵,风流万千,影响了中国整整

一代的改革者及青年学子。[

钱颖一

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1981年清华大学

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分别于198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2006年10月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中文名:

钱颖一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61年 职业:

经济学家,教授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 性别:

男 名言:

MBA 本质上是职业教育

人物语录虽然中国的改革和转轨受到了一些关注,但对于许多经济学家来说,他们对中国的改革成功不能理解。抛开意识形态不论,中国的成功与已有理论的许多方面相违背。

人物介绍钱颖一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之后到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管理科学与运筹学硕士学位。他同时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1999年任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1999-2001年任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起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担任国际学术期刊《转轨经济学》共同编辑,国内学术期刊《经济研究》和《经济学报》编委。目前还担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移动通信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寿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网讯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世界经济学联合会(IEA)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理事会理事、亚太商学院联合会(AAPBS)理事会理事、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EQUIS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哈佛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

郎咸平

中文名:郎咸平

外文名:Larry H.P. L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中国台湾桃园县

出生日期:1956年6月21日

职业: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代表作品:《郎咸平讲战略》,《产业链阴谋2》,

《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祖籍:山东潍坊

郎咸平1956年出生,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郎咸平用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2010年被30多万网民自发推举、票选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绝大多数网民认可“九大风云人物”这次评选,认可包括郎咸平在内的九大风云人物接近“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

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

郎咸平本能地站在中下层人民一边,为民代言,披露现实,大胆建言,在反腐败、中国经济、房地产、中国教育、大学生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上,都有全面深刻的解读和切合实际的建议。其网络文章和视频遍布互联网,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2010年12月,与时寒冰、于建嵘、戴旭、郭亦平、易宪容、曹建海等人一起被30多万网民自发推举、票选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他们被称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中国底层民意的真实代表”“草根阶层的喉舌”“中国最有良心的一批文人”。2011年12月,由腾迅网新闻频道一篇《说公知论公知,谁是公知》的文章引发了网络大讨论,千万网民参与。绝大多数网民认可“九大风云人物”这次评选,认可包括郎咸平在内的九大风云人物接近“公共知识分子”

标准。

出名事件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

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

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

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作家富豪榜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重磅发布,郎咸平以48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引发广泛关注。

厉以宁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教授/url。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七,八,九届全国人

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因论证倡导

我国股份制改革,被尊称厉股份。

中文名:厉以宁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仪征

出生日期:1930年11月22日

职业:经济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厉

以宁自选集》

简介

担任的主要职务

厉以宁教授,祖籍江苏仪征,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1955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北京

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曾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

院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

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目前还担任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中国

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等职。厉以宁教授自2003年一直担任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厉以宁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2007年任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起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贡献

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厉以宁教授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厉以宁教授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个人最高奖)、第十五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学术研究奖(日本)、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1998年荣获香港理工大学授予的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厉以宁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

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工业化和制度调整》等。

邹恒甫

中文名:邹恒甫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

出生日期:1962年

职业:商业世界银行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经济系邹恒甫,男,湖南人,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北大经济

学一级教授,北大董辅礽经济学讲座教授,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员,

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毕

业武汉大学经济学院,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学术经历

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所,1994年7月至今。研究领域:国际金融,货币理论,地方公共财政,经济增长,外国援助和收入分配。

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1990年10月至今。研究领域:地方公共财政、经济增长,储蓄收入分配。青年见习经济学家世界银行东欧分部国家调控司,1990年3月至1990年10月。工作范围:宏观经济调控,匈牙利债务和经济增长。青年见习经济学家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分部贸易政策司,1989年9月至1990年3月。工作范围:出口和增长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兼职研究员哈佛商学院研究部,1987年10月至1988年6月。工作范围:汇率与国际投资;美国工业的利润分散化。研究助理哈佛大学经济学系,1986年7月至1988年12月。工作范围:工业组织与跨国公司。社会兼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主任。

研究领域

公共财政、货币银行、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金融

精彩观点

推动劳资力量均衡,可以藏富于民,让源源不断的国民内部强劲消费、投资需求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保

障。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偏热转向过热。给经济降温的方法有很多,但只有“藏富于民”才最根本的办法,并把经济推向长远健康发展。提高劳工收益不仅仅是对劳动者的改善,更是企业主和富人们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让所谓的“仇富”情绪消弭的根本办法是让穷人也有基本的保障,有机会致富。没有必要的社会保障,穷人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经济发展也失去长期的动力。如果日本几十年前没有技术研发的长远目光和巨大投入,而一直满足于劳动力成本的暂时优势,那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它早就被竞争所淘汰掉了,是技术优势保证了日本在国际市场的持续竞争力。在腐败盛行的环境下,人们积累财富和获得收入的机会极不均等,穷人很难接受困苦的现实,富人收入的合理性会受到质疑。根据世行估算,控制腐败、改善效率在较长时期可以使人均收入增长4倍。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这三十年中我们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用三十年时间走过了人家几百年的历程,同时也在环境、资源、社会公正等诸多方面积累了“几百年”的问题。在世行的研究表明,在长期中,发展中国家很容易陷入经济腐败、不平等等恶性循环。下一个三十年,国家不但要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更要注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持续的、而不是一个有进入恶性循环风险的改革与开放。可持续的改革既立足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要求制度上的革新以清除一系列可能导致恶性循环的制度性基因。眼光向前看,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着手广阔的未来。

个人荣誉

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邹恒甫教授在国外主要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由于他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在全球10多万名经济学家和5500名著名经济学家的大排名中名列世界第486位。

人物评价

郎咸平说,在当今中国浮躁喧嚣的经济学和教育界,邹恒甫是一个传奇,是一个另类。忽略世俗的诱惑,他最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埋头办教育,只问耕耘。作为对国学、历史和哲学情有独钟的著名经济学者,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他一种超人的眼光和胸怀。他像冬天里温暖的阳光渴望照耀在更多人的身上;他更像一位旁观者,因为高度,因为距离,比圈内人士更懂得使命感,更为深入和冷静。他所从事的事业像一束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奇异的光,直指未来。这位聚文史哲多学于一身的奇才,是孤独的,也是幸福的。在他充满兴致的时刻,你还能看到他那本真的情怀,率性豪饮,癫狂恣肆,纵论天下,张扬着魏晋风骨。只有熟悉并了解他的人,才能感受到那被西风美雨常年熏染的胸怀里跳动的赤子之心。

张维迎

张维迎,男,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2006)和院长(2006-2010)。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

研究内容

他以一个独立学者的立场,积极参与到中国改革实践的洪流中。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他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毕业院校:

西北大学,牛津大学 主要成就: 首次提出“双轨制”思路

代表作品: 《价格、市场与企业家》,《中国

改革30年》,《市场的逻辑》等 中文名:

张维迎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陕西省吴堡县 出生日期: 1959年

界有广泛影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引文索引》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率连续多年名列第一。2000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他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观点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2年,他关于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和企业信誉的阐述,引起人们对这三大问题的空前关注和讨论,当选为“CCTV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6年3月他发表了《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长文,将有关改革的争论推向了一个高潮。2010年07月出版了《市场的逻辑》一书。

人物观点

1996年,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张维迎做了一个比喻:假如把月亮交给一位农村老太太,月亮产权是清楚的,但没有效率,美国人随便就飞到月亮上去了,这个老太太管得了吗?由此他提出观点:进行产权改革,并不是因为产权不清楚,而是因为现存的安排没有效率。而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他指出“马背上画白道道以得斑马”的治标不治本的改革思路行不通。2000年6月,“50人论坛西安会议”上,张维迎的观点依然尖锐:“裁判和规则制定者一定是政府吗?”并建议政府官员应该人手一册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来认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意义。2006年3月,坚持自己“市场经济逻辑”的张维迎发表长文《理性思考中国改革》后遭到强烈质疑,被视为“既得利益集团代言人”。而一些批判者甚至没来得及看完他的全文,就断章取义地给了他“黑了心的”封号,原因之一是那句“官员是改革中相对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

颇受争议的言论

“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

起来才会产生效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教育及医疗是否应产业化?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一个真正好的体制,我可以收费高,但我花80%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比如,让穷人一年出4000元,他也出不起。”(注:从上世纪90年代医疗产业化后,中国医院收费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高于同期居民收入增加速度4倍以上。中国消费者协会2003年的一份统计报告指出,中国大概有50%的人生了病不敢去医院,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药品价格过高。而根据官方统计,中国10年教育乱收费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公认工人,接下来是农民。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中国的好多体制就像一堵墙,上面挖了许多狗洞,然后让我们钻狗洞。”

关于市场自由的言论

“经济学家评价政策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政策的结果是与政策的目标相一致还是相反。我们说一个政策是坏的,不是说经济学家不喜欢这个政策的结果,而是它的结果与政策制定者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反。比如说最低工资和限制雇工自由的政策,我们现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政策不好,因为减少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失业,其实是对年轻人的最不利。我们说高税收政策不好,是因为抑制了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创业,阻碍了经济发展。我们说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美国、中国,过去两年用扩张性的政策刺激经济不好,是因为它鼓励了企业家做错误的投资决策,最后一定会导致经济衰退、经济危机。我们说计划经济不好不是说目标不善,而是说它根本不具有可行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许我们未来的改革只有在真正的危机出现之后才会发生,当然这是我们不大愿意看到的,但是历史经验证明也许我们只能如此,我们只有等待。”“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并没有告诉我们怎样刺激需求,但是之后中国经济有了新飞跃。为什么?因为邓小平扩大了个人选择的自由,个人有了创业机会,可以经商做企业,经济自然就开始增长。这个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是可用的。所以,我们应该像奥地利主张的那样,通过产权制度和激励制度的改进刺激生产,而不是刺激需求,把储蓄看成罪恶。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让居民增加消费的唯一办法就是收入增长,收入增长了,消费自然就会提高。”

人物评价

张维迎教授的博士论文中文版《企业的企业家- 契约理论》在许多高校研究生中都是人手一册,并成为1995年我国经济学界学术水平最高刊物《经济研究》上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盛洪博士担任执行主编的《中国经济学-1995》一书,宗旨是收录1995年中国经济学家最好的论文,他们从1995年权威的经济学期刊中初选了47篇论文,此后再由专家投票选出了入选的论文10篇,而张维迎就占了2篇;《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出版,在牛津大学求学期间的导师莫里斯教授荣获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联系张先生回国后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可以骄傲地说:中国经济学界离现代经济学前沿又近了一步。

21世纪著名经济学家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Robert Mundell(罗伯特·蒙代尔)哥伦比亚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被誉为“欧元之父”。1955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56-1957在芝加哥大学做政治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多年来,他先后担任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拿大政府、美国联邦银行、美国财政部及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高级顾问。Robert Mundell教授作为金融专家,多年来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蒙代尔教授一直担任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加拿大、欧洲国家政府及美国联邦储备局顾问。1999年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Thomas C. Schelling(托马斯·谢林)美国马里兰大学、2005诺贝尔经济奖

得主 托马斯·谢林 谢林教授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在此之前的20年里,他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 谢林教授曾被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医学研究所及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1年,他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因其在政治经济学和防止核战争中的行为研究的突出贡献,他分别获得Frank E. Seidman奖和美国全国科学院奖。 谢林教授曾任职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美国白宫、耶鲁大学、兰德公司和哈佛大学经济学院与国际事务中心。其理论研究覆盖军事、军控、能源、环境、气候、核战略、恐怖主义、国际贸易与冲突、博弈理论、种族隔离、健康政策、烟草与毒品政策、公共政策与商业中的道德问题。 Douglass North(道格拉斯·诺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1、吴敬琏 2001年在中国股市论战后上镜率极高,只要吴教授出现,就会成为焦点。 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 2、厉以宁 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 3、林毅夫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 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 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 4、茅于轼 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由于其宽容平和的性格,关注民生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家的楷模。 5、樊纲 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 樊纲在《"不道德"的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甚至也应该作传经布道的工作;但作为经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引起不小的争论。在最近的关于经济学家之间的"战争"中,又和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一起成为关注的焦点。 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参加此次评选的女性认为樊纲很像某位电视台主持人,所以颇受青睐。 6、张维迎 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

中国最具影响力10大经济学家北大占4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揭晓 由《世界商业评论》评选的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于10月18日正式揭晓,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名列榜首,英年早逝的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名列第二,而被称为小股民代言人的郎咸平教授排列第三。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樊纲、邹恒甫等七位教授也共同名列榜中。值得关注的是,前三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美国名校,受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 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Economist)有5000人,然而,能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济学者不超过100人,而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应该不超过10人。目前而言, 中国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们的观点目前处于边缘状态, 世界主流媒体很少关注中国经济学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主要原因不是中国人不聪明或中国经济规模小, 而在于中国经济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落后,经济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本科生带博士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就经济学教育而言,中国甚至还远远不如经济非常落后的印度,英语优势使得印度大学生可以尽快尽早地阅读西方经济学原著。要改变经济学家“数量多,质量次”这一客观现实,中国经济学界至少还要努力15-20年! 中国经济学家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经济学的发展、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学术观点站在世界的前沿?谁是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 谁是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谁是商务生活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 为此,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主编的《世界商业评论》对500位经济学人、财经记者、高级经理进行了专门调查,经过https://www.360docs.net/doc/138042917.html,世界经理人网站网友投票,从15位候选经济学家中选出“ 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指标包括3个方面: 学术影响力(60%)、经济影响力(30%)、社会影响力(10%)。学术影响力主要考察在候选人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经济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对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影响;社会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知名度以及话语可信度。详细分析报告将刊登在《世界商业评论》今年第11期上。世界经济学人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138042917.html,还将为每个经济学家建立个人网站,以方便经济工作者学习和查阅。 《世界商业评论》以翻译和报道世界级商学院教授、世界级企业CEO以 及世界级经济学大师的文章为主,揭示企业在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策略,同时从全球最具权威性财经和管理出版物中萃取领先管理思想和财经话题。《世界商业评论》忠实读者为高级经理和经济学人。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及 其介绍 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 中文名:张五常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1日 职业:教授,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分校

简介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求学生涯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和科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科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国家领导人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1997

—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1998年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 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张五常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被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背后的财团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04年1月20日,亚信公司(Nasdaq: ASIA)发布了其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的2003年第四季度季报。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亚信第四季度的总收入为3060万美元,同比增长30%,净收入(除去硬件成本)达到1620万美元,同比增长21%。 在亚信人的努力里面,应该还包含了一种特殊的贡献。 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去年10月亚信庆祝成立10周年的时候,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以亚信独立董事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其时,业界把张维迎出任独立董事看作是亚信“打造最强董事会”的一步重要棋子。亚信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董事长丁健表示,张维迎教授“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理解以及他在中国企业管理、战略规划方面丰富的经验,将为亚信的董事会创造很多价值。 亚信仅仅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吗? 张维迎教授是中国最有名望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校长助理,是经济学界最有名望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对于舆论最有影响力的公众经济学家之一。他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从而是一位对政府重大措施出台有影响的学者。 1998年,张维迎教授和盛洪教授在《改革》杂志发表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文中列举了中国邮电部的种种垄断和压制打击竞争对手联通公司的行为,最后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政策建议:组建新的“国家电信管理委员会”(或电信管理局)、将长话经营与市话经营分离、将中国电信分解为几个公司、将邮电部的一部分电信网划拨给联通公司,等等。文中特别提到:“中国电信市场非常大,从长远看,双寡头的市场结构不足以形成有效竞争,需要引入更多的竞争者。” 看看今天的电信业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不对张维迎等经济学家的政策影响力表示由衷的赞叹──中国电信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按照他们的思路进行的,甚至可以说,亚信这样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并在电信行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张教授在政策上的鼓与呼。虽然,改革过程中经济学家对政策独一无二的影响,被思想界一些人士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但现实中的企业与其“逆之而害”,何若“顺之而用”? 实际上,张维迎教授对电信行业改革的鼓与呼是不遗余力的。他不久前在中国一家媒体发表的演讲稿中,又对中国电信行业的垄断行为进行了抨击:“在中国,如果注册公司名称有…网?字,你就需要得到信息产业部门的批准──谁赋予了信息产业部垄断名字的权力?其合法性在哪里?没有人追问。”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事电信行业的亚信,为什么要聘请张维迎教授作独立董事,是不是可以更明了一些呢?更为重要的是,在民营企业的利益诉求渠道还不够畅通的情形下,亚信未来的利益,尤其是政策需要,是不是可以通过张教授这样对政策影响很大的著名经济学家来进行游说呢? 这的确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 皮与毛的关系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有一个著名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比喻,用在今天,也是十分适合的。根据媒体公开的信息,目前中国的经济学家,尤其是主流经济学家,与资本的关系可谓是越来越“紧密”。见表: 经济学家任职企业曾或现任职务职务年薪(万元)备注 钟朋荣 三九集团顾问为大庆、三九集团等70多家 茅台酒厂顾问大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体改方案。 中房银川独立董事兼20多家大型企业经济顾问 浙江电信独立董事 裕兴电脑独立董事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典语录

5分钟学习世界经济学家干货 1.卡尔?马克思 (1)国家:德国。 (2)主要著作:《资本论》 (3)经典语录: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2.亚当?斯密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国富论》 (3)经典语录: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3. 大卫?李嘉图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经典语录:税收不是来自资本,就是来自收入。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经济学原理》 (3)经典语录:和其他任何人一样,经济学家必须关注人类的终极目标。 5. 琼?罗宾逊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3)经典语录: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经济学家的欺骗。 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经典语录:要想达到既定的就业量,必须存在更强烈的对投资的需求。 7. 保罗?萨缪尔森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经济学》 (3)经典语录:税收的增加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8. 约瑟夫?熊彼特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著作:《经济发展理论》 (3)经典语录: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

才。 9.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著作:《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 (3)经典语录: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 10. 米尔顿?弗里德曼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 (3)经典语录:世上没有免费午餐。 11. 约翰?纳什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纳什博弈论文文集》 (3)经典语录:理性的思想阻碍了一个人与宇宙的接近。

听听吴敬琏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谈中国股市

听听吴敬琏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谈中国股 市 2013年06月26日 07:33 中国经济网微博我有话说

沪深股市双双低开 【中国企业家网】(综合)继银行年中“钱荒”现象,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股指不断创新低。6月24日沪 深股市双双低开,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以2068.86点和8115.84点开盘,较前一交易日收盘跌0.20%和0.25%。 截至15时收盘,上证综合指数(1950.013,-1.48,-0.08%)1963.24点,沪指暴跌至109.86点,跌幅超过5.30%,创年内新低,时隔6个半月后,重回“1”时代。深成指收报7588.52点,跌547.52点,跌幅6.73%。 通常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然后面对变幻莫测的中国股市市场,伤了谁又肥了谁?对此经济学家有 何看法,经济学家又是如何建言中国股市?盘点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许小年[微博]、周其仁、陈志 武[微博]、张五常、茅于轼、成思危、谢国忠……这些经济学家们的声音。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吴敬琏:中国股市还不如赌场 享有“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之称的吴敬琏早在2001年,曾毫不留情地发出过“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 赌场都不如”这样的论断,由此拉开了中国股市大讨论的序幕。之后还曾多次批评中国股市处于“强盗贵族 时代”。 吴敬琏称,中国股市很像一个赌场,甚至还不如赌场,因为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中国的股市有些人可以看到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和操纵。这就是著名的“股市赌场论”。

他表示,“股市要正常化,政府监管、证券公司以及媒体,都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他们都可能发生扭曲。政府监管尤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但是如果有些官员想的不是这个,他们想的是寻租,就会利用各种行政许可、审批来寻租。” 吴敬琏指出,现在股市出现问题,政府救市是应该的。“问题是怎样对症下药,政府是不是该直接干预股市以及楼市。”他认为,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顽疾并未根除,有权力的人可以大发横财,而普通股民总是利益受损。 对于股市的腐败也一直有所诟病,该如何拯救中国的股市呢?对此吴敬琏说:“中国股市监管不力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市场内幕交易。证券改革的方向,首先要实现的只能是有效配置资本资源。据我观察,接下来证券改革的中心就是要改变监管难题,用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路线,去取代以实质性审批为核心的监管路线。 不过,光靠监管方法的改革,还不能完全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股票是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有的企业是靠政策倾斜,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太差。要使得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哪一项政策能解决的,要依赖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完善。” (责任编辑:马常艳) 张维迎 张维迎:中国股市先天不足 知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表示,解决股市的问题,没有一个法律文化的支撑,是很难的。我国的股市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市场,健全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董事对投资人的诚信责任,我们目前的法律有没有能力去看守? 中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对此,张维迎曾撰文直面中国股市症结,指出包括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证监会的定位、产权问题、地方股票市场、经理与股东、职业道德等6大问题。 张维迎说,股票市场实际上是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因为所有资产的价格是它未来收益的体现,也是未来收益的资本化。一个人在买某个股票时,可能不是考虑单个企业,而是考虑整个经济。如果大家都来买股票,就表明大家都对未来预期看好。但是,如果大多数人都过分乐观,就会导致不现实的主观收益高预期,如果这种高预期没有实现,就会使股票市场出现问题。 他担心这样下去会把人的心理改变了:有些企业主可能因为在资本市场上赚到巨额利润,从而对资产进行重新配置,这样就会偏离自己的主业;而个人由于过去几倍的收益增长,也会产生浮躁心理,一旦预期收益没有达到,就会产生不好影响。 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的发展?张维迎认为:“中国股市未来仍然是长期看好的,但中国股市受政府干预过多。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投资者往往一赔钱就去找政府,把股票价格变化与政府联系起来,而政府往往就顶不住压力,会出台政策来干预股市——这对股市长远正常发展不利。”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典语录图文稿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 典语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5分钟学习世界经济学家干货 1.卡尔?马克思 (1)国家:德国。 (2)主要着作:《资本论》 (3)经典语录: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2.亚当?斯密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国富论》 (3)经典语录: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3. 大卫?李嘉图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经典语录:税收不是来自资本,就是来自收入。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经济学原理》 (3)经典语录:和其他任何人一样,经济学家必须关注人类的终极目标。 5. 琼?罗宾逊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3)经典语录: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经济学家的欺骗。

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经典语录:要想达到既定的就业量,必须存在更强烈的对投资的需求。 7. 保罗?萨缪尔森 (1)国家:美国。 (2)主要着作:《经济学》 (3)经典语录:税收的增加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8. 约瑟夫?熊彼特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着作:《经济发展理论》 (3)经典语录: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9.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着作:《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 (3)经典语录: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 10. 米尔顿?弗里德曼 (1)国家:美国。

当今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当今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我想列出我最欣赏的前十名中国经济学家,供爱好经济学和关心中国改革进程的朋友参考。给出的排名,不敢侈谈准确、权威,但无不言之有据。其依据,是经济学家的人文作风、专业水平和社会良知。 第一名茅于轼,近乎完美,我毫不犹豫选他。 要说原因,先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类似巴以冲突、印尼暴乱那样人间惨剧会不会在今天的中国上演?有人可能觉得它跟中国人毫不相干,我却觉得它近在咫尺,阴魂不散。 就在去年,因为台湾选举,政府怒不可遏,又是军事演习又是发射导弹,配合伟大领袖讲话:我们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统一。这时候,谁敢保证两岸之间不会爆发战争?而战争爆发后的结果又会怎样? 这时候,一个清醒善良的中国人应该怎么做?一个具有公众影响力的学者闻人应该怎么做? 在经济学界,我仅看到一篇公开反战的文章《统一台湾的小民之见》,作者是他——这位富有人道主义和社会责任的智者,从此成为我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精神偶像。 在我的见识内,茅于轼是将经济学的美感发挥到最高境界的学者。 第二名张五常,专业大师,但性格有些古怪。 张五常给人印象比较狂傲。例如,他自称是身价最高的经济学家,香港政府有事问他也要看他高不高兴;他还说自己的著作必定流芳后世,而诺贝尔奖得主大多不甚高明;他常常回忆,科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跟他探讨经济问题,听了他的回答茅塞顿开……这些话像李敖的风格。 张五常大师级的专业地位不容置疑,他的经济随笔令人陶醉,他深入实际生活求证经济学的态度,更是弥足珍贵。我想不通是,难道天才的智慧与谦和的性格真的水火不容么?张先生的专业水平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如果他的性格更谦和一些,能降低他和外界交流的交易成本,必定有利于整个中文经济学界的效率改进。 第三名杨小凯,雄心勃勃,在国际学术界广受认同。 有人说杨小凯可能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不是开玩笑。杨小凯及其新兴古典经济学派野心太大了,他们要做的,是把经济学回溯到斯密的分工和交易理论,运用新的“超边际分析” 和最新发展的数学方法,在一个理论框架内,统一地推导和阐释目前所谓的微观、宏观、贸易、发展、产权等各种分支经济学。

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据悉,张五常教授继续名列首位,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排列第二,而备受争议的郎咸平教授位居第三。林毅夫、邹恒甫、吴敬琏、张维迎、李稻葵、陈志武、田国强等七位教授也名列十强榜。值得关注的是,除吴敬琏外,其余9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欧美名校。 张五常:张五常,新浪专栏作者,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交易费用、合约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8年后获博士学位;后在华盛顿大学任教授。1982年返港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至2000年退休。 张五常教授著作甚多,求学之时,就凭一本《佃农理论》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返港后,以一系列用中文下笔的专栏文章在华文世界取得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是《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等。其近年来下笔完成的三卷本经济学著作《经济解释》,2005年末更出版英文学术文集《张五常英语论文选》(Economic explanation: Selected papers of Steven NS Cheung)。此两书,被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将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 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分别于198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9年任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1999年至2001年任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2001年至今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2006年起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2009年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 郎咸平:1956年出生,祖籍山东。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林毅夫:工作简历:1987-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2008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林毅夫出任世银首席经济学家将更进一步转变世银与中国的关系。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 邹恒甫: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武汉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发言稿

我的发言题目是“经济下行的风险当中可能会给中国的产业界增加新的动力”。因为经济形势很好的时候,变革的动力通常不够强,但是如果经济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困难,就会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动力来推动新的技术,我就这个题目讲一个看法。首先讲讲经济形势,今天为大家讲一个框架,全球化的形势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一个12亿人组成的发达国家,大概人均3-4万美元的GPD,高度的发达;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较低的世界,二三十亿人口,中国、印度、前苏东发展中国家,人均GPD在3000-5000美元之间,这两个世界在冷战之后长期不怎么来往,过去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中国的开放带了一个头,邓小平的开放实际就是把这两者打通。中国是80年开放,印度是90年,91年前苏联垮台,一垮台苏东体系就出来了,这个模型很简单,如果两个经济发达水平差别特别大的两个主体不来往就很难发生对流,一来往一交流,全球经济就和过去完全不同了,发达国家优质的资源、比较优势、资本、技术、商业模式、人才,边际效益高,大量外资进入,这是开放的一个结果。还有一个结果没想到,就是地海平面也会产品输出,因为他的用户低,土地低电费低,人也便宜。过去人也不会做,之后开放之后用了发达国家资本技术结合,变成大输出国。产品FU。但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迎来的高增长,不管是发展国家的高增长,欧美国家特被像美国也超出了长期的平均增长空间,等到中国开放之后,美国的资本获得了新的用武之地。投资在全球布局得到了回报,这些都是不管对于中国,对发达国家也有好处。我的看法全球就是世界两个海平面,从不打通变成打通,打通的结果就是两岸的差距变小。邓小平当初说的翻两番,翻两番的目标是2000年达到800美元人均,那么可见之前只有人均200美元。200美元和但是美国的发达国家比差了100倍,现在5500对40000已经是10倍以内的概念,今天在座各位都见证了这个过程,今天中国的人工、土地、房子,有些产品比国际市场还贵,这些问题就是对流带来的。这也是今天全球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通虽通了,但是没有变平,因为还有设备的差,设备的差距显得很难熬。差100倍的时候,中国这个产业格局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十分有限,过去上一波压着四小龙起来,很多劳动产品在台湾、香港、韩国生产,美国欧洲不参与生产这写东西,厂逐渐移到大陆对于欧美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大陆的经济不光是劳动密集型,随着经验积累,企业家精神的焕发,它的产业开始往上走,从自行车到汽车到飞机制造。这些都是过去难以想象的,这其中就带来了所谓“偷还是带来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但是这里头有一个问题还是值得注意,危机包括后危机时代的麻烦,就是桑德尔逊在去世之前的论文写到的“比较优势是好东西,但是比较优势是动态的话里头就会有麻烦,因为一侧的进步会比另外一侧进步的快”比如学习,后发国家可以学习,拿来就可以做,可是发达国家在前头创新,这两个进步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的资本可以出来,但是人力非常贵,工资福利又是很难向下调的,工资福利是刚性的,往下降非常困难。可是中国印度竞争力起来之后,不降又不行。这就形成了摩擦并且有加速的趋势。这个东西就会带来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这种“通,但是会带来不平,成功高速增长”它也会让我们经济的很多参数发生变化。我们来看这张图,由于刚才讲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开始创造了越来越大的顺差,93年中国的外汇存底大概是180亿美元,后来可以到两万亿三万亿3.6万亿美元,这是以前从来没敢想的事情。这就是在座企业家生产的东西。运到发达国家去,赚来了钱,这是好事情。但是这个好事情带来很多参数变化,因为美元进了1块就相应的应该有7,8块的人民币要出去,美元需要结汇,更商业银行结,商业银行大量外汇投存跟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位经济学家

我认为不可不知。 经济学怪才——张五常 ·1935年生于香港。 ·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世界商业评论》https://www.360docs.net/doc/138042917.html,对张五常教授的评价是:一代经济学怪才!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主张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其对国内股份转让、外汇转让、政府管制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张五常在广州谈中国应对WTO挑战时,认为中国农业人口未来应降到25%……几乎他的每次公开言论都会引起一片哗然--当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张五常教授对 自己夸张的评价赢得了很多眼球的作用。 他的经济学“实用论”亦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评价他是天才,有的人说他哗众取宠。1969年他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他的《合约机构与非私产的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等论文继续发展了他在交易费用以及产权重要性方面的理论。

1991年他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忧国忧民的经济学大师——杨小凯 ·原名杨曦光,湖南人,1948年出生于吉林敦化。1988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8年1月-2004年7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成员; ·1993年1月-2004年7月: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高级讲师、教授; ·1987年-1998年:耶鲁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世界商业评论》https://www.360docs.net/doc/138042917.html,对杨小凯教授的评价是:忧国忧民的经济学大师! 杨小凯绝对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在海内外华人经济学家中,杨小凯是惟一坐过十年牢的经济学家,是惟一没有上过大学而获得博士学位的人。 2004年7月7日,北京时间9:49分,杰出的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辞离人世,享年55岁。曾任澳洲莫纳殊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发展经济学杂志》等国际一流学报,已出版《经济学原理》等多部中英文专著,所提出和研究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称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成果。

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中国十大经济学家(最新) 本文中列出的中国十大经济学家,主要参考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因为炒作和名气,“真才”者主要是为中国政策制定做出过真正的贡献,是中国重大政策的思想提供者,“实学”者主要是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或是在某一方面达到了中国的最高水平。 本文不以论文为据,发再多的论文只能称为经济学工匠,或是论文写作机器,而非学者,世界上很多知名经济学者,他们只有几篇论文而已,关键是独立的思想,成体系的思想,邹恒甫,郎咸平、邹至庄发了不少的论文,但是缺乏独立的思想体系,因此不能算是大经济学家。张维迎,吴敬琏,陈志武,许小年等对中国并无贡献,而学术水平一般,主要靠媒体炒作,也只能被称为媒体经济学家,而不能算是真正的大经济学家。 目前在中国形成了独立完整思想体系的经济学家只有三个,分别是林毅夫、滕泰和高连奎,其余均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但考虑到对中国政策的贡献或是学术专长,可以评出以下十位。 一,刘鹤,中国财经政策的最高智囊,中国经济50人论坛发起者,中国很多经济学者均为其成员,因起草中央一系列重大决定而引起瞩目,其实早已经成名。 二,陈锡文,中国农业政策的最高智囊,中国农业政策的制定者,农业经济学专家,中国农业变革是中国最核心的变革,关系中国改革的成败,也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变革,中国近年退休的农业合作社等制度,其实比周其仁等人主张的土地私有化效果更好,土地私有化只是一锤子买卖,而农业合作社则是农民长期受益,长期保障。 三,厉以宁,中国改革最核心贡献“股份制”改革的提出者,这是中国改革区别于其他国家私有化道路的核心,国企改革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是私有化,一派是股份化,在国际上私有化者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比如英国,拉美,而股份化者全部成功了,比如法国,德国,中国没有采取吴敬琏,高尚全等人的私有化路径,而是采取了厉以宁的股份化路径是中国之福,不然中国的国企全部沦为了外国资产。 四,林毅夫,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创始人,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代表人物。 五,张五常,制定经济学代表人物,从制定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经济,为中国经济奇迹提供了合理解释,张五常认为有为政府主导可以更好的降低交易成本,这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秘密,同时县域竞争也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因素之一。 六,李稻葵,清华教授,在货币,宏观方面均有较高造诣,是中国本届政府城镇化等发展思路的提供者。 七,滕泰,新供给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新改革思路的核心提供者,新供给主义经济思路被政府采纳成为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 八,贾康,主攻财税政策,是中国在这方面首屈一指的专长

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学家的挑战

中国经济给中国经济学家提出的挑战1 德怀特·帕金斯2著贾拥民3译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结构变迁受到多股力量的推动,如果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力量,那么我们就可以一举数得: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度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外界得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面临的挑战;同时有了“中国经验”,肯定有助于在更大尺度上进行的关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的比较研究。对于本刊的读者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如果你不积极关注中国经济所发生的事情,也就不会看到这篇文章。 认识到理解中国经济有重要意义,这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能不能设计出一个有效的研究计划,以保证人们能够搞清楚塑形中国经济的那些力量究竟是什么。如果对高收入的后工业国家中是什么因素在推动经济学研究议程没有清楚的认识,不了解这些因素对这些国家经济学家接受训练的方式的影响,那么要制定出一个有效的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计划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了。 在美国,以及发展水平与美国类似的国家中,推动经济研究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学者有推动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的欲望;另一方面,这些国家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工业革命在英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时的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关注的主要是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但是,到了19世纪末,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已经基本上从最前沿的研究议程中消失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再加上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挑战,才使这些问题又回到了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但这也只维持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很快,经济学家的主要兴趣又重新回到了微观经济效率、收入分配和歧视、宏观经济稳定等问题上来。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经济发展理论似乎又经历了一个复兴阶段,不过这一次人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如何构造包括了内生技术的增长模型上,而这个问题之所以被提出,主要是因为最先进的技术对高收入国家有着重大利益。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特别是那些试图确定经济增长主要源泉的计量经济学研究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但是这类研究得到的成果远远不能满足指导实际政策的要求。事实上,从这类研究中得出的一些政策建议,可能是相当离谱的,比如说有些研究重新强调了资本形成和地理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制定的研究议程已经对这些国家的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在西方接受训练的学者能够发挥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如果这些限制没有被清醒地认识到的时候。这种局限性在中国的学术训练中也同样存在,但是性质并不一样。在中国最好的大学中,研究生阶段现代经济学教学质量已经得到了迅速提升,其中许多课程都深受西方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应该的。但是,这些大学是中国的大学,因此他们最关注的议题必定是与中国人、中国的决策者有关的问题。在美国,最好的应用研究的工作通常都是由最关注美国根本政策问题、最深切地了解美国体制的美国学者来完成的;同样,在中国接受训练的经济学家们必须高度关注中国的各种根本政策问题、深入体察解决这些政策问题的体制框架。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和社会已经越来越愿意接受对现 1英文标题“The challenge China's economy poses for Chinese economists”,原载China Economic Review 13 (2002) 412–418。――译者注。 2德怀特·帕金斯(Dwight H. Perkins),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曾任哈佛大学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译者注。 3贾拥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1月1日,2015正和岛新年论坛(昆明)暨新年家宴在云南昆明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主题演讲“面对新常态”中称:“因为驱动要素发生了变化,旧常态不能继续了。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不管你有多么强烈的愿望都不可能让它继续下去了。” 口述:著名经济学家、正和岛岛邻吴敬琏 我在这里讲一讲我的一些想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诸位批评。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题目叫做“面对新常态”。新常态是一个现在最热门的词,特别是最近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政领导对新常态的内容、党和政府所提出的方针和如何引领新常态做了阐述。主流报刊发表了不少阐述文章,但是我总觉得这个问题还值得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我想讲四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旧常态已经不能延续,不再存在,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客观事实。旧常态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30来年。曾经长时期的保持着的一种经济发展态势。这个经济发展的态势大致上可以这样来概括:高投资、高增长,也就是说在海量资源投入支撑之下实现的10%左右的年平均增长。这在世界范围内当然不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对于我们这样拥有这么多人口、这么大面积的长期的处在停滞落后状况下大概有一两百年的国家来说应该说是一种奇迹。 但是这种旧的常态,到了本世纪的初期,就开始出现了颓相。到了2010年第三季度以后,增长速度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下了,特别是到最近三年,增长速度已经到了7%-8%的水平,从10%以上的增长率下到了7%的水平。这期间也不断的采取了一些刺激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从去年到今年就变得非常的明显,这种旧的招数越来越不

灵。它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效越来越短。如果说2009年的40000亿投资和贷款,使经济增长保持了两年多的8%以上的增长率。 今年第二季度的刺激的力度并不很差,但是比第一季度的增长只拉升了0.1个百分点。到第三季度又落到7.3%。10月11月,发改委批出去的项目达到1万亿左右。当然,是不是有那么多钱,能够实际的投入?可能没有那么多。可是在增长率上却没有见响动。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增长的速度下降了,它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决定性的因素所决定的,不以人们的愿望为转移的。 增长率下降的原因在于支持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或者叫动力,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旧常态驱动经济高速度的增长动力,是些什么动力呢? 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外三个,一个是劳动力投入、一个是资本的投入,再一个是生产率的提高。在旧常态下,这三个动力是非常有力量的。在劳动力,就是中国社科院蔡昉教授说的,人口红利,我们拿到了很大的人口红利,另外一个就是改革的红利:改革开放使生产率提高,这一方面表现为改革使得我们城乡市场打通,所以原来低效利用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就能够流入城市得到了比较高效率的 利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开放使得我们能够在我们本国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之下,用简单引进外国设备和学习外国的技术的办法,使中国加工制造业的一般技术水平提高到了和发达国家相似的水平上。使得生产率提高了。 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投资。这个是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是采取的老办法。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动员了一些新的资源,能够进入我们的经济活动中,所以投资的规模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前不能比拟的。比如说土地,土地从一种不能流动的一个资源投入到经济活动之中,带来的资源的总量至少是几十万亿的规模。所以我们就能够在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