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填图中数字剖面制作方法研究

数字化填图中数字剖面制作方法研究
数字化填图中数字剖面制作方法研究

~

AutoCad 辅助MapGis

绘制剖面图方法研究

[摘要]:MapGis绘制剖面图,在细节处理上存在较为繁琐的机械操作,费时费力,借助AutoCad,两个软件之间功能上的互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各类剖面图的制作。[关键词]:地质剖面图、MapGis、AutoCad、工作效率

正文:

MapGis软件制作各类剖面图时,因自身功能不完善,在许多细节处理上费时费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经工作中不断总结学习,摸索出一套较为便捷的方法,介绍如下:

MapGis矢量化地形线:

添加地质信息:

组内还需绘制层理线,填花纹。

MapGis中“阵列复制线”绘制层理线很方便,但超出地形线部分的层

~ 理线需要修剪时,MapGis则需要一根

一根地剪断:

如上图所示,重复的机械操作,

遇上很长的剖面图,需要两三天才能

完成。借助AutoCad,这一问题将迎

刃而解。但两个软件需要通过转换,

才能实现成果共享。步骤如下:

1、MapGis转AutoCad

在“图形处理”主选单下找到“文

件转换”子菜单,点击进入

“文件转换”窗口如下:

将需要转化的剖面图相关的

点、线、面文件逐一装入“文件

转换”子菜单

确认装入的文件准确无误后,进

入下一步,转换为AutoCad能够识别

的文件格式。

在“输出”子菜单下有一选项“Gis

数据方式输出DXF”

~ 选中后会出现以下画面:

选择确定后,会出现如下窗口:

选择保存路径及命名,点击“保

存”后,会出现如下界面:

“高程字段”的选择对转换后的

DXF文件没有影响,选择“ID”、“长

度”或者不选择,均可以。点击确定,

就把MapGis中的点、线、面文件转

换成了AutoCad能够识别的DXF文

件,才能进行细节处理。

2、AutoCad中打开转换过来的DXF

文件

启动AutoCad软件后,从“文件”

~ →“打开”,找到转换后保存DXF文件

的位置,,在“文件类型”下拉选单中选择DXF为后缀,如下图所示:

打开文件后,转动鼠标中间的滚轮,从上往下滚是缩小(预览性质的缩小,对图件本身参数没有影响),找到图形,如下所示:

这时我们会发现图件的颜色有所变化,这对图件本身参数及所要表达的信息没有影响,忽略不计。关键在于如何快捷地把层理线与地形线相接合!

窗口左侧工具栏中有一个快捷按钮“”,功能为“修剪”,单击,十字光标变成了一个小的正方形,窗口下方有文字说明,简要解释该按钮的操作步骤:要求选择一个参照物,以它为基准,哪一侧不需要就修剪掉。

以地形线为基准,点击地形线,可以看到地形线变成虚线,意味着被选中,再单击右键,窗口如下:

~

窗口下方的说明告诉我们选择要

修剪的对象。也就是点击层理线,但

是一根一根点击还是很费时间,我们

可以在下面的窗口输入一个“f”命令,

如下:

单击Enter键,窗口界面如下:

指定第一个栏选点,意思就是划

定一个范围,告诉系统哪些线需要修

剪掉,单击鼠标左键拉一条直线,穿

越层理线,如下图所示:

选好后,单击鼠标右键,如下图

所示:

多余的层理线一次性地修剪了,

但是美观性不足,通常填充的花纹要

求1.5cm宽,可以做如下操作进行修

饰。

大致画一条辅助线,用于修饰:

窗口左侧的工具栏中有一个快捷按钮“”,功能为“延伸”。和“修剪”工具一样,也是选择一个对象作为基准,延伸较短的层理线。如下所

示:

经上述操作,剖面图看上去比较紧凑。按照用户所绘制的剖面图岩层及构造的复杂性,采用上述方法逐一绘制、修饰。最终得到一张较为完整的图:

还需转到MapGis中进行下一步的整理,通过以下步骤,AutoCad中画好的图件就能在MapGis中打开了。

3、DXF文件转换为MapGis文件

在AutoCad中画好的图件以DXF为文件名后缀保存。

打开MapGis中的“文件转换”

子菜单,在“输入”子菜单下有一个

命令“装入DXF”,

打开保存的DXF文件:

点击“ok”,就把DXF文件转换

为MapGis能够识别的点、线、面文

件。保存转好的点、线、面文件。

4、MapGis中打开转换后的点、

线、面文件

~

颜色有所变化,利用MapGis的

点、线、面统改功能,改成自己需要

的颜色和参数,再进一步美化、修饰,

一条漂亮的剖面图就制作完成了。

数字化实验优缺点

数字化实验的特点概述 数字化实验室(DIS)是一般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相关数据处理软件等构成的测量、采集、处理设备和与之配套的相应的实验仪器装备组成的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是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课程整合的重要载体。基于传感器的计算机实时数据采集和基于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的计算机建模和图象分析等技术是开展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两大技术支撑,也是中学物理实验面向现代化,提升实验档次,加速实现中学教学向国际接轨的一条途径。 数字化实验室中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在国外比较著名的有:美国PASCO公司的数据采集系统;英国Pico Technology 公司的数据采集系统;德国Cobra 的数据采集系统;澳大利亚Dava Harvest公司的数据采集系统等;美国VERNIER^司的数据采集系统。国内生产的数据采集系统也开始增多,如浙江胜昔科技有限公司的ScienceDis ;山东远大与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合作开发的朗威DISLab;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研发的HPCI-1型物理实验微机辅助系统;北京友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YOCO南京金华科软件有限公司的JHKDIS 等,不一而足。 笔者通过动手实践数字化实验,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出数字化实验具有实验过程“可视化”;实验设计“重点化”;数据采集“智能化”;数据处理“智能化”;教学过程“现代化” 的特点。 1 .实验过程“可视化” 实验过程可视化包括实验过程空间可视性和实验过程时间可视性。这是学生学习物理过程分析,建立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的认知基础,是学会处理物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物理实验中,空间上细微过程人眼难以观察,一般借助于显微镜可以实现细致的观察。时间上细微过程难以捕捉,难以记录,是物理实验的一个难点,瞬间变化的可视化尤其是难点。例如弹簧振子F-t 、x-t 关系,电容充、放电电流i-t 关系,碰撞过程研究等等,这类实验以往一般只能定性讲述,或者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模拟演示。 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传统的实验仪器由于人眼观察与手工记录的断续性,确实难解决这个问题。数字化实验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记录数据,实现了时间上细微过程的实验过程数据自动记录,相当于用传感器和计算机代替人眼、手、纸和笔记录数据,实现了数据记录的时间连续性,实现了瞬间变化“可视化”。例如将传感器技术引入超重、失重教学,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晰地记录下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具体再现超重、失重的过程,便于总结超重、失重现象的特点和条件,符合归纳法教学的要求。 2.实验设计“重点化” 数字化实验由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代替人眼读取数据,用计算机软件取代纸笔方式手工记录数据,计算机软件代替人脑对数据进行简单统计、处理和分析,使学生摆脱了繁琐的计算过程,能够直接把测量数据的变化过程通过“待测物理量一一时间”图象直接显示出来,直观地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摆脱了手工作图的繁琐和作图不准确而造成的实验错误,从而让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心力用于实验设计,用于探究和分析,用于验证和修改假设,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当实验设计成为学生思考的中心与重点,可以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 3.数据采集“智能化” 数据采集“智能化”的基础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表现之一是“自动化” 系统设置了连续采样、单点采样、阈值触发采样等多种采集模式,软件可以设置采集器的各种参数,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功能强大的数据采集器可以自动把整个实验过程中物理量的变化通过高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数字测图试卷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 图解法测图 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貌特征点的空间位置进行 测定,并以一定的比例尺按图示符号将其绘制在图纸上。 2.数字地面模型 把地形图中的地物地貌通过存储在磁介质中的大量密集的地面点的空间坐标和地形属性编码,以数字的形式来描述的事物本体。一般包括地貌信息、基本地物信息、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以及主要社会经济信息。 3.波特率 表示数据传输速度的快慢,用位/秒(b/s)表示,即每秒钟传输数据的位数(bit)。 4.数字摄影测量 把摄影所获得的影像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化影像,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提供数字地形图或专用地形图、数字地面模型等各种数字化产品。 5.数字测图系统 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数据处理及数据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6.矢量数据 图形的离散点坐标(x,y)的有序集合,用来描述地图实体的一种数据。 7.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是将整个制图区域划分成一系列大小一致的栅格(每个格也称像元或像素),形成栅格数据矩阵,用以描述整个制图区域。 8.数据编码 在数字测图中一般用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符号串来表示地物属性和连接关系等信息。这种有—定规则的符号串称为数据编码。 9.投影误差 当地面点高于或低于基准面(通常以测区地面的平均高程为航高起算面,即为基准面)时,地面点在像片上的影像虽是一个点,但与其在基准面上垂直投影的点的影像相比,却产生了一段直线位移,这种像点位移就是投影误差 10.一步测量法 利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可以采用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的“一步测量法”。即在一个测站上,先测导线的数据,接着就进行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在测定导线后,可自动提取各条导线测量数据,进行导线平差,然后调用系统“数据处理”菜单下的“一步测量重算”功能,按新坐标对碎部点进行坐标重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在全站仪技术指标中3+3PPm×D,第一个3代表绝对精度,第二个3代表相对精度。

数字化测图试题及答案

数字化测图期末考试 1、1.数字化测图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计算机辅助测图的方法。 2、★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包括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尺度变换。 3、★数据采集的信息包括:图形信息(几何信息),它包括:定位信息和连接信 息;属性信息(非几何信息),它包括: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 4、栅格格式的地形图,常常要将其转换为矢量数据格式的数字图,这项工作称 之为矢量化。 5、数字化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和软件的支 持下,对空间数据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采集、输入、处理、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6、地面测量仪器是野外获取定性信息的基本设备,目前主要设备是全站仪,在 天空开阔的地方也可以用双频动态GPS接收机(RTK)。 7、图形输出设备指绘图仪、图形显示器、投影仪等数字地形图显示、打印输出 设备。 8、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是采集地面上的地形、地物要素的三维坐标以及描述 其性质与相互关系的信息,然后录入计算机,借助计算机绘图系统处理、显示、输出与传统地形图表现形式相同的地形图。 9、数据采集就是将地形、地物要素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 10、地形图要素按照数据获取和成图方法的不同,可区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 数据两种数据格式。 11、数字化测图系统可分为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三部分。 12、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采用数字化摄影测量方法,周期性完成大区域的较 小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野外数字化测图将更多的运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或是局部修测等任务。 13、按功能划分为电源、测角系统、测距系统、计算机微处理器及应用软件、 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 14、根据测定传播时间方法的不同,光电测距仪可分为脉冲式测距仪和相位 式测距仪。 15、★GPS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按功能划分,可分为:空间部分、地面 监控部分和GPS接收机部分。 16、直线裁剪的算法包括编码裁剪法、中点对分算法。 17、数字化野外测量设备目前主要有全站仪和GPS接收机两种,全站仪是普 便使用的数字化测绘采集设备,GPS接收机要求在测点处天空开阔。 18、全站仪按照获取电信号方法分类,光电度盘一般分为两大类:绝对编码 读盘测角系统和增量光栅测角系统。 19、不管地貌如何复杂,都可以把地面看成是想着各个方向倾斜和具有不同 坡度的面组成的多面体,在抽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悬空面和切割面。 20、Cass7.0窗口的主要部分是图形显示区,操作命令主要位于三个部分:顶 部下拉式菜单、右侧屏幕菜单、快捷工具按钮。 21、测绘地貌和测绘地物一样,首先需要确定地貌特征点,然后连接地性线, 得到地貌整个骨干的基本轮廓。 22、山脊线、山谷线,坡脚线(山坡和平地的交界线)等可以看作是多面体 的棱线,这些棱线统称为地性线。

(实习心得体会)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

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 数字化测图实习是大家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下面搜集了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欢迎阅读! 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1】 一、实习安排 1.1 性质目的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2 实习单位 南阳--测绘有限公司 南阳--测绘公司位于____(省、市、区、县)工业南路,成立于____年,注册资金100万元,年产值150万元。是____(省、市、区、县)仅有的两家具有乙级测绘资质的公司之一。主要承担南阳区县地形地籍测绘、国土技术、国土资源

信息、土地评估、登记代理、房地产、规划设计等测绘任务。公司同时还是日本宾得河南代理,索佳特约经销商,拓普康特约经销商,科力达南方河南代理。 1.3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河南南阳社旗桥头镇。桥头镇是____(省、市、区、县)西部重镇,位于社旗、宛城、方城三县交接处。辖16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232个村民小组,43500人,83800亩耕地,南驻公路穿境而过。鸭河干渠横贯全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是我国优质棉产区。 1.4项目简介 本次实习项目是南阳--测绘公司承接的社旗桥头镇1:2000地形图测图任务。实测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由10余人采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在20天内测量完毕。 1.5 实习安排 我是____年3月1日到达实习公司,去时测区内控制点已经布设完毕,测图面积近1/3。在实习公司我参与完成了余下的测图任务。 二、实习过程 2.1 实习前言

实验七IGS数字测图

实验七IGS数字影像测图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内业成图和地形图数字化方法; 2 掌握在Virtuozo软件下IGS数字化测图的方法; 3 掌握数据格式的转换,便于在其他软件中的使用; 4 学会刺像控点。 二.实验内容 利用交互式数字影像测图系统,量测地物。在立体影像或正摄影像上,进行地物数据采集及编辑,生成数字测图文件(.XYZ),并按标准的制图符号将之输出为矢量地形图。 三.实验地点 D407 四.实验资料 系统自带图片与文件 五.实验步骤 1)新建或打开测图文件(.xyz)。 2)装载相应的立体模型或正射影像。单击装载立体模型菜单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载入的立体模型或正射影像,确认后,系统即在 IGS 界面中打开一个窗口显示立体模型或正射影像。 3)提取矢量信息。激活立体模型或正射影像窗口,单击工具栏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选择相应的地物符号,然后按下工具栏图标,移动测标至相应的地物处,切准该地物轮廓上某一点的高程,然后单击(或踏下左脚踏开关)确定该点的点位,依次采集完该地物轮廓上的节点后,单击(或踏下右脚踏开关)确认,即记录了该地物,同时,矢量窗口中会显示该地物的矢量化符号。 4)编辑地物。激活立体模型或正射影像窗口,按下工具栏图标,移动测标至需要编辑的矢量地物处,单击(或踏下左脚踏开关)选中该地物,然后再次单击(或踏下左脚踏开关) 选择该地物轮廓上的某点,即可对该点进行编辑。(其中:点:用于点状地物,既只需单点定位的地物。只记录一个点。 折线:用于折线状地物,如:多边形、矩形状地物等。记录多个节点 曲线:用于曲线状地物,如:道路等。记录多个节点 圆:用于圆形状地物。记录三个点。 圆弧:用于圆弧状地物。记录三个点。 隐藏线:只记录数据不显示图形,用于斜坡的坡角线等。 同步线:用于小路、河流等曲线状地物,可加快测量速度。流数据模式记录。 ②辅助测图功能的选择 自动闭合:对于需要闭合的地物,选择自动闭合功能,可将起点与终点自动连线。 直角化与自动补点:对于房屋等直角的地物,选择直角化功能,可对所测点的平面坐 标按直角化条件进行平差,得到标准的直角图形;自动补点,对于满足直角化条件的地物,最后一点不测,而由软件按平行条件进行自动增补。 高程注记:对高程碎布点,自动注记其高程。 ①当前地物的编辑:选用编辑工具条上的图标对当前地物进行编辑。 移动地物:拖动当前地物移动至某处后,再单击鼠标左键,则当前地物被移动。 删除地物:当前地物被删除。 打断地物:鼠标左键点击断开处,则当前地物在某一点断开为两个地物。 地物反向:反转当前地物的方向。主要用于陡坎、土堆等。 地物闭合:当前地物未闭合则闭合,当前地物闭合则断开。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 (一)剖面研究 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

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 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和其分布情况。 (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及是否有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

数字化测图实训总结

数字化测图总结 为期三周的数字化测图已经结束了,在这三周里,我和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很积极,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轮流作业,让每一个人都掌握了测图、画草图、跑镜等各个步骤。同时,通过三周的合作,同学们之间增进了友谊,锻炼了合作精神。虽然实习很辛苦,但是当看到我们的实习成果时,我们还是很欣慰的。在这次测量实习中,我们组的同学一直都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由于是刚开始实习,我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都不是很熟,有时一个地区要测好几次呢,虽然辛苦些,总算得到了不错的成果。 这次实习的效果是明显的。从我们第一天不知道该干什么,到后来大家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无论是个人操作仪器还是大家一起完成一项测量任务,我们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秉着对全组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这次实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遇到难题,大家也会一起讨论和解决,虽然并非每次都尽善尽美,但每个组员都基本解决了平时产生的一些小疑惑。通过大家的合作与讨论,大家的知识也得到了补充,而这些在平时是很难发现和解决的。下面来大概介绍下我在实习中做的主要工作: 1.观测:○1观测的工作需要不断的重复,要注意不能按错键,有时大意一下,就会记录错一个点,这时就需要观测者和绘图者的及时交流,每隔几点就要核对一下点号,记录错误时还可以改正,舍弃一点有时也是很有必要的。○2因为观测者和跑尺员有时会相隔很远,跑尺员很难知晓观测员是否记录完毕,所以作为观测者在测量完毕后,

要即时通知跑尺员选择下一个点。○3对中整平的过程中,要注意踩实和来往的人流,因为当地的路面和泥土松弛,有时重力的踩踏地面就可以影响到全站仪的水平,这些会增加对中整平的难度。同时在测量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仪器的安稳与安全。○4测量时,要准确无误,做到快准狠兼备。 2.跑尺:○1在扶尺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棱镜的竖直平稳,不能三心二意,不必要的晃动会增加观测的难度,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2由于有时和观测者相距很远,因此需要时常注意观测者的动作,手势还有喊话都要仔细揣摩。○3调整镜高时,要记得及时通知观测者,以便他的更改。○4注意点的选取,要能够有代表性和可观测性,尽量排除障碍物的阻挡,有树枝草木阻挡视线时,可以请组员排除。 3.绘图:○1时刻与观测者交流,确保点号绘图的正确。○2帮助跑尺员选取精确地选择点,记录下特殊点,准确地绘出草图。 总之,从这次实习中我得到了很多知识和教训,期待下一次的实习,希望能够学到更多专业的技巧,还有和大家一起交流合作的时光,我会倍加珍惜!

1万地质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数字化测图实训报告.doc

第一篇数字化测图实训报告 《武汉大学测绘工程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课程编号1030277 课程性质必修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数字测图实习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地点一校区、三校区 班级11级10班 组号姓名王夏学号2011301610405 教师申丽丽、张涛

2012年2月12日至2012年2月25日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目录 1、前言 (3) 2、实习内容 1、实习项目、方法及要求 (3) 2、相关示意图 (5) 3、实习概况 (7) 4、实习过程 1、踏勘选点 (7) 2、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7) 3、导线测量(内页计算) (8)

4、水准测量(三等水准) (9) 5、考核 (10) 6、实习心得 (16) 附录1 导线坐标计算表 附录2三角高程计算表 附录3高程误差配赋表 1、前言 由于数字地形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我们专业所有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 同时通过实习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任劳任怨、不畏艰苦的思想作风。

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能力;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实习内容和任务 1、全站仪的加常数、竖角指标差检验和其他常规性检验; 2、水平角方向法多测回观测; 3、城市二级导线测量(全站仪三维导线,采用三角高程); 4、三等水准测量(含水准仪i角的检验及其他常规检验)。 2、实习内容数字化测图实训报告 1、实习项目、方法及要求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1.填图路线 本设计填图路线分为踏勘路线、填图路线(穿越和追索路线)和补充修正路线三种。具体方法和要求简单介绍如下: 1.1踏勘路线 踏勘路线一般是在本设计编制之前进行,是为了解矿权区主要地质、矿化、地理及已有资料的可信程度等,为本设计的编制提供依据而布置的地质路线。踏勘路线主要采用穿越法,穿越矿权区主要矿化层和矿权区主要地质单元。 1.2填图路线 已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穿越路线布置应根据矿权区的实际通行条件、已知矿化位置、地质复杂程度、已有研究程度、基岩出露连续程度等不同情况来进行。并考虑布置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种。追索路线,是为弥补穿越路线的不足或已期解决地表矿化在走向上的变化及一些可疑地质问题而布设;在复杂褶皱区的矿权区、相变区尤为必要,通常是在补充修正阶段中使用。根据通行条件与劳动强度,追索路线可分为:(1)顺矿化层和标志性岩层的追索路线,简单的说,就是顺着矿层及地质界线追索。(2)短剖面追索路线,就是沿着露头和通行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一系列短距离的穿越路线,穿越矿化及地质界面或地质体的路线。(3)蛇行追索路线,既顺着矿化、地质界

面或地质体按一定间距来回反复地穿越路线。 1.3补充修正路线 一般在矿区填图告一段落、一般性地质问题都已经解决。尚留下矿化、少数重要和疑而未决问题时专门布置的地质观测路线。这种路线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最省的工作量取得最大的效果出发,该穿越就穿越,该追索就追索。 2.填图地质点的布置 2.1地质点布置原则 一般以能有效发现和控制矿化及各种地质界线、地质要素为原则。通常布置在发现矿化的界线、矿区填图单位的分界、标志层、重要地质现象、重要的原生构造出露处、典型地质现象、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处以及不正常的地质界线、岩体接触界线等的地方。 绝对要避免机械等距离布设地质点。 2.2地质点的分类和要求 (1)地质点分一般地质控制点和主要地质描述点。地质控制点,这是一般性的正常地质界线在观测路线上的点,其观测内容比较一般,相对来说描述可以从简,甚至只记述详细的岩石名称、产状与各种构造特征,而不必对岩石的矿物组分、结构、粒度等进行千篇一律式的记录。省出时间和精力加强发现和对主要地质描述点进行重点描述。(2)地质描述点,就是记述野外矿化和地质现象的精华,对发现的矿化、重要地质现象,如地质分界、填图单位分界、角度不整和、平行不整和、侵入接触界线,关键的示顶(底)构造等的出露处,典型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试题库及其答案

东北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东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备考题库2014.5 一、概念题(本大题共66小题,其中()为补充容) 1. 测绘学: 测绘学是以地球形状、大小及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的几何形状和地貌的形态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如何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地貌测绘成图及将设计、规划在图纸上的各种建筑物放样于实地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2. 地球椭球体:在测绘工作中选用的用来代替地球形状作为测量基准面的一个非常接近水准面、并且可用数学式表达的几何形体。 3. 地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旋转椭球。 4. 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5. 参考椭球定位:确定参考椭球面与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使参考椭球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拟合,称为参考椭球定位。 6. 水准面:水准面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7. 坐标系:把地面上的点沿着椭球面法线方向投影到椭球面上并用经纬度来表示其位置的坐标系叫坐标系。 8. 体: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叫体。 9. 高程:地面点到水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称,或称海拔。 10. 地物: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统称为地物。 11. 地貌: 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12. 视差:由于物像没有和十字分划板重合,当人眼相对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时物像也和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13. 照准部偏心差:是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14. 照准误差:是指视准轴偏离目标与理想照准线的夹角。(即视准轴不垂直于仪器横轴时产生的误差) 15.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到正确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垂直线有一个微小得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因竖直度盘指标线偏离了正确而使竖直角与正确值产生的差异被称为竖盘指标差。 16. 水准尺的零点差:(从理论上讲,水准尺的零分划线应正好与尺底面重合;但事实上由于制造质量和长期使用,两者往往不相重合。)水准尺底面与零分划线不重合,称为水准尺零点误差。 17. 望远镜的视准轴:望远镜物镜中心与十字丝焦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18. 坐标方位角:将坐标北顺时针转至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以α表示(0~360°)。 19. 子午线收敛角:除中央子午线及赤道上的点以外任何一点的真北方向N与坐标北X都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子午线收敛角,以γ表示。且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γ为正,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γ为负。 20. 磁偏角:磁北与真北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以δ表示。且当磁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δ为正,当磁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δ为负。 21. 真误差: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真误差。 22.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进行多次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符号及

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二、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一)数字测记模式(简称测记式) 1.全站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2.普通经纬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3.平板仪测图+数字化仪测图模式 4.RTK-GPS数字测记模式 (二)电子平板测绘模式(简称电子平板) 1.测站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2.镜站遥控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3.掌上电子平板模式 (三)地图数字化模式 (1)数字测记法模式: 将野外采集的地形数据传输给电子手簿,利用电子手簿的数据和野外详细绘制的草图,用全站仪或测距仪配合经纬仪测量,电子手薄记录,同时配有人工草图。利用全站仪采集数据,电子手簿记录,同时人工绘制标注测点点号的草图,到室内将测量好的数据直接由记录器传输到计算机,再由人工按草图编辑图形文件,并键入计算机自动成图,室内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人机交互编辑、修改,生成图形文件或数字地图,由绘图仪绘制成图。随着成图软件向实用化发展。开发了智能化的外业数据采集软件,它不仅作单点点位记录,而且记录成图所需的全部信息,并且有一些记录内容可由软件自动记录,减少了键入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机也初步具备了自动检索编辑图形文件的功能,减免了人工画草图的工作。计算机成图软件能直接对接收的地形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全站仪配合便携式计算机或掌上电脑,以及直接利用全站仪内存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 2)电子平板测绘模式: 电子平板测图是利用电子平板测绘成图系统,把便携计算机与全站仪连接,与传统的平板视距法成图类似,在野外利用电子全站仪测量,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用便携计算机替代大平板,实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工作者在野外实时地在屏幕上进行人机对话,对数据、图形进行处理、编辑,最后生成图形文件或数字地图,电子平板测绘系统是在传统数字化成图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其数据采集与图形处理在同一环境下完成,实时处理所测数据,具有现场直接生成地形图“即测即显,所见所得”等优点,但对阴雨天、暴晒或灰尘等条件难以适应。另外,把实地图形显示在屏幕上,操作员可根据实地信息直接成图,也可先把点展在图上,一站结束后再成图。在现场对某些实体作简单的编辑、修改,较复杂的工作可回到室内去做,最后通过绘图仪打印输出。 其作业流程如下: 设站→观测数据通讯→便携机成图→编辑修改→图幅整饰→图形输出 (3)地图数字化模式(又称原图数字化) 如果已有大量的聚脂薄膜图,或者外业仍然采用平板测图,经纬仪+小平板测图方式,要使这些成果进入微机转化为数字化成果,就必须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数字化一般有两种方法,较早采用的是利用数字化仪将图纸矢量化到计算机中;而现在大多利用大幅面工程扫描仪借助扫描矢量化软件直接对扫描图纸进行矢量化,从而得到数字化图形文件。总之,原图数字化的作业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原有图纸,是原有测绘成果向数字化成果过渡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为传统测图与数字测图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便于对测绘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人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内蒙古科技大学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 实习报告 学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业: 测绘工程10级-班 指导老师: 李世平 姓名: 张庆 学号: 1072143113 日期: 2012.06.30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2年6月11日至2012年6月30日 地点: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园内 二、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性必修课程。 任务:掌握全站仪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室内成图。 目的:本次实习是在完成《数字化测图原理与应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数字化测图的原理与方法。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实习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 2.数据的传输:数据由全站仪传输到计算机,生成图形文件。 3.计算机图形编辑:利用数字测图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图形 编辑与修改。 4.图幅整饰:地形图的分幅、图廊的自动绘制。 5.地形图输出:绘图仪输出图纸。 实习要求:

1.全面、系统的掌握数字化测图的理论和方法。 2.每组应完成一幅(50cm*50cm)1:1000 数字地形图。 3.实际测图过程中,一切操作都应遵循数字化测图图式、规范 的要求。 四、实习测区概况: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她始建于1956 年。包头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坐落在著名的黄河河套顶端,北于蒙古国接壤,东西两侧是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是连接环渤海经济带和西北地区的战略要地,是自治区战略布局中腹地开发的关键地区,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002 年包头市年均气温8.5 ℃,年最低气温- 27.6 ℃,年最高气温35.5 ℃,年降水总量262.9 毫米,年最 大风速11.0米/秒,平均风速1.8 米/秒,年日照时数2806 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 次。夏秋之时,是包头绝佳季节,清风送爽,花香色艳,瓜果丰盛,蔬菜充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春二季,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别具北国特色。目前,学校占地121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1 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高职院,西院为本科院。由于测区位于大学校园内交通便利,测区有三条主干道,若干交叉道。形成了网型,由于校园高楼林立,通视条件较差,所以控制网应沿路线布设。形成网型控制网。但是由于校园人流量较大也给测量带来一定的麻烦。测区地势较为平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 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 (川冶勘函[2003]160号) 1、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 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 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 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 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 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 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 1 求》; 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 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 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 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

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2 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 ?293? 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 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4.3 详查阶段: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基本 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4 勘探阶段: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1000, 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3 5 地质剖面测量 5.1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本资料,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数字测图试卷-及答案教程文件

数字测图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 图解法测图 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貌特征点的空间位置进行测定,并以一定的比例尺按图示符号将其绘制在图纸上。 2.数字地面模型 把地形图中的地物地貌通过存储在磁介质中的大量密集的地面点的空间坐标和地形属性编码,以数字的形式来描述的事物本体。一般包括地貌信息、基本地物信息、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以及主要社会经济信息。 3.波特率 表示数据传输速度的快慢,用位/秒(b/s)表示,即每秒钟传输数据的位数(bit)。 4.数字摄影测量 把摄影所获得的影像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化影像,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提供数字地形图或专用地形图、数字地面模型等各种数字化产品。 5.数字测图系统 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数据处理及数据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6.矢量数据 图形的离散点坐标(x,y)的有序集合,用来描述地图实体的一种数据。 7.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是将整个制图区域划分成一系列大小一致的栅格(每个格也称像元或像素),形成栅格数据矩阵,用以描述整个制图区域。 8.数据编码 在数字测图中一般用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符号串来表示地物属性和连接关系等信息。这种有—定规则的符号串称为数据编码。

9.投影误差 当地面点高于或低于基准面(通常以测区地面的平均高程为航高起算面,即为基准面)时,地面点在像片上的影像虽是一个点,但与其在基准面上垂直投影的点的影像相比,却产生了一段直线位移,这种像点位移就是投影误差10.一步测量法 利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可以采用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的“一步测量法”。即在一个测站上,先测导线的数据,接着就进行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在测定导线后,可自动提取各条导线测量数据,进行导线平差,然后调用系统“数据处理”菜单下的“一步测量重算”功能,按新坐标对碎部点进行坐标重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在全站仪技术指标中3+3PPm×D,第一个3代表绝对精度 ,第二个3代表相对精度。 2.数字化测图的特点为:点位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图件更新、可以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源、增加了地图的表现力、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3.常用的查询方式包括:编码查询、距离查询、方位查询、点查询、面积查询等内容。 4.常说的4D产品主要指:数字地面模型、数字栅格地形图线划地形图、航空正射影象图。 5.数字测图中描述地形点必须具备的三类信息为:点的三维坐标、测点的属性、测点的连接关系。

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GPS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GPS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学院: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班级:测绘工程10-2班姓名: ******************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GPS数据处理技术总结 一、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测区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区)与*****大学(****校区)周边。测区范围内山区较多,道路复杂,房屋众多。原有已知E级网点遭到损坏,测区内通视情况欠佳。布点位臵相对地域开阔,便于进行GPS观测。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拔150米。 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110°16' 02“- 110°19' 05”,北纬25°03' 10“- 25°06' 56”之间。二、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 1、《GPS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 2、《技术设计书》;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1997;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XX)。城市各级GPS控制网平均边长表1(单位:km)

城市各级GPS控制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表2 表3: 三、坐标系的选择 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1°,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19带,3°带的第38带。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面坐标系统选用WGS-84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横轴加常数500000m。四、精品起算数据 五、仪器设备和软件 GPS控制测量采用南方灵锐S86 GPS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 静态基线±(5mm +1ppmD)高程±(10mm+2ppmD) 这些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后处理解算软件,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南方数据转换软件为南方GPS后处理程序,基线结算及平差软件为中海达HGO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GPS实测和数据处理时采用的其它设备移动电话、对讲机、计算机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六、E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1.GPS布网 充分利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15个,其中已知点10个(采用5个平差),未知点5个,可使用接收机7台,分

(最新版)数字化测图实验报告(含封面 2014)

东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化测图技术 课程号:x 实验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城划1203 学号: A 姓名:付莹

实验一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 (一)实验目的:掌握数字化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模式、流程与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量实习要求,测区任务布置 测区概况: 东北农业大学北区坐落于木材街59号,我小组测区范围为东北农业大学偏北地区,我小组具体范围为研楼及食品学院一带,测区建筑包括研究生楼,食品学院,以及食品院后的楼等建筑物。土地类型有平地,草地,沙地,沥青地面等。现有建筑物3幢,测区面积为54145.49平方米。 2. 测区图根控制测量:外业布网,观测与评差计算,控制测量成果数据 在测区内共有三个控制点,坐标分别为 2602——(..365) 2603——(..206) 2604——(..189) 在测量过程中,加密了两个支导线。在测区中由于树木及其它建筑物等遮挡,导致我测区范围内的部分建筑道路及路灯等独立地物无法观测,我们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在研楼和食品学院进行了加密。 3.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与数据存贮:全站仪参数设置,工程项目建立,外业数据采集数据 格式选择,测站建站及数据采集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仪器的安置。在测量范围内选择一控制点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设置棱镜常数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允分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不仪能使开工前测量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测量丁作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关领导和测量放线:作人员都应重视和全面做好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为整个工程施工测量能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测量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