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渠道不够通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既有社会,又有用人单位和学校,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知道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

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大学深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应届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

近些年来,我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招,本科教育已经呈现出一种大众化的现象,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92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达到了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30万人,随着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就业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就业市场不断被压缩,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非常明显,有数据显示, 2010年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比2009年低0.9个百分点,可以想象,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的处境日渐尴尬。1

(二)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0年度调查报告》显示:10届毕业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仅有20.8%的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不自信;有28.87%的学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

(三)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全国高校的扩招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这是我国一些地方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相对于偏远山区,西部农村等穷乡僻壤,城市生活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越是现代化水平高的城市,这种诱惑力就越大,高校毕业生在城市择业意愿过于集中,这就会进一步加深就业矛

1麦可思研究院.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

盾,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就业区域限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此造成非常严重的挤独木桥现象,而挤不上的学生却对其他岗位不屑一顾。

(四)专科学历毕业生就业困难

从总体来看,社会对毕业生整体层次的要求明显提高,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而专科生供大于求,这就形成了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毕业生的争夺大战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10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从学历上看,2009年用人单位需求仍以本科学历为主,统计地区对本科生的需求占到了55.5%。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动辄提出必须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而不论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这使得专科学历工作者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同时人为的造成研究生大材小用,专科生无用武之地的后果,即导致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又增加了低学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自我定位不准确,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社会精英岗位与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明显不足甚至是短缺了。从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来看,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及精英教育的影响,中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愿意到基层艰苦岗位去工作,一些大学生往往不切实际的与他人进行攀比,简单的从我想干什么出发,拼命的去挤独木桥,。大学生在就业是自我定位不准确,对工作期望值居高不下,无形中形成了好高骛远的心理,认为的抬高了就业的门槛。

(二)大学生就业自身的硬件不足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迅猛化发展,产业结构及战略性改组以及国际资本与技术的进入,形成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导致企业间的人力资本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企业员工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外语水平,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忠诚的职业道德。而目前一些毕业生往往只有着优秀的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和工作技巧较差,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团队精神,职业道德比较缺乏,心理素质脆弱,往往企业招录后要进行再培训,客观上增加了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引进人才成本,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三)人才高消费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人才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任何用人单位及岗位都需要高学历的毕业生。有些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是大专生已经足够胜任的,但其往往一味的给自己树金子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足够尊重,纷纷打出非重点大学硕士生以上学历不要等招牌,以至于好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中出现唯名校论,严重浪费了国家限有的教育资源。其结果是要么束之高阁,要么招聘的毕业生工作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极大的影响了单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明显落后,要么因为本身人才体制和激励机制的制约,招聘不到急需的,优质低价的毕业生;要么因其用人的苛刻性,聘人的随意性等,很难形成良性的留住人才机制。

(四)毕业生就业存在不公正现象

毕业生就业的不公正现象的产生,有着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过渡,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才就业方面的不公正,这些不公正主要体现在就业政策,选任机制,性别,人才消费等方面。利用社会关系及其它不正当手段实现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表现较差的毕业生通过疏通关系找到了工作,而对于缺乏社会背景的大学生却无法顺利就业,且常常遭遇碰壁的尴尬;部分接受单位不能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选人,人情用人,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和部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深化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

第一,强调通识教育,适应新形势对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2目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明确限定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政治思想类,语言工具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四大课程,而有关学生就业的课程设置则多数选修课的范围,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更有些学校则根本没有这些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这无疑会造成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就业期望值过高等不利因素,从而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必须科学,全面,合理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加强就业指导课,形势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的设置,并扩大通识选修课程的范围与学分,调整必修课的比例,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教材编写工作,改革考试考查制度,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全面与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以前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于招生和毕业生就业体制,所以学校不注重专业设置;现在是市场为导向,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人才的需求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并加强对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及管理,把拓展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人才需求状况,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各行业急需或是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潜力的专业,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需求日渐萎缩的传统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到停止招生。例如美国的大学在“行政管理,评聘教授,招收学生,筹集和分配经费,学科和专业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拥有充分自主权,学校可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灵活自主的调整,所以,对社会需求反射快,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强。由于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能力,因此,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滞后性,增强了适应性,提高了就业率。”3

(二)加大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第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针对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全方位的辅导。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是学生们最依赖的就业机构之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是国家、社

2黄紫华,李雪佳.《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启示》,黑龙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4页

3李会欣《高等院校就业辅导工作的基本特点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80-81页

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各高校应该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意识。首先高校要从人力、场地、重点抓好高校就业机构的建设,在校外,高校要建立广泛的联络网络,形成各个用人单位、专业学会、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就业指导理论学者等与高校共同协作,促进就业指导的局面。

第二,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加强全程就业辅导。高校机构要认清就业指导不是只针对毕业生而言,帮助大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该渗透到各个年级从低年级抓起,同时要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知道重点,即使在学生毕业以后,“也可以根据问卷调查等形式,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辅导服务的意见和要求等加以调查和研究,建立起全程和动态的反馈系统。”4

(三)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

第一,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知识结构合理与否,决定其在求职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就业层次。所以大学生在一进大学校门时就要自觉的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拓展知识面,把自己培养成专才中的通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现代职场所需的各种能力。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所需的能力要求更趋于规范化和多样化。具体来说,大学生必备的能力有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大部分能力是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的积累大学生在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参与与其专业相邻范围内的社会实践在真正进入职场前亲生体验岗位工作的各个层面,了解胜任专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有针对的培养现代职场所需的能力。

(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就业思路,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

第一,高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观念也是就业力。毕业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还是学生自己。因此,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解决择业思想矛盾,从而切实转变只追求稳定、舒适、高薪、的岗位,只想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去就业,这样“不仅解决毕业生就业,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而且能改善农村和西部人口素质,带动农村和西部崛起,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5

第二,高校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需要针对性的开创系列创业教育过课程,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各级政府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条件,要营造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环境,在投资基金、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毕业创业服务。

4李娜,刘艳玲等《以人为本,打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2-17页

5李瑞雪,孙冠耀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理性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第十四期

参考文献:

1、李法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卜欣欣.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胡建峰.大学生职业指导[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4、胡艳芳.大学生自主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第十二期

5、杨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6、卢晓梅.大学生就业瓶颈原因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7、陈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比较研究[j].职业探索与研究,2007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 Maria297xx-01-12 要很专业的那种吗?一般大企业愿意要应 届生,但不好进,小企业也要应届生去打杂。就业形势好不好跟在学校的表现有一定关系,同时跟自己找工作的方向是不是坚定有关,认准方向前进总会成功。 Maria160xx-01-12 不知道感谢有你今天是感恩节 168174xx-01-12 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 * 统计,xx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xx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xx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 * 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

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xx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xx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xx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2012年第23期总第325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232012Sum No.325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玉彬(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面临的现状方面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顺利就业。[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9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3-0163-03 [作者简介]王玉彬(1963— ),山西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 流” ,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要求 :“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表明了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极度重视。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和现状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持续增长,按照GDP 增长的百分比来算,毕业生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GDP 增长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加之各种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就业问题和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高校扩招讲,目前高校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余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随之大大增加,这是因为: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加迫切地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的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从金融危机讲,大型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 培养与培训员工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因此,在招聘的时候 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择优录取。中小企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形势也不容乐观,大学生将因此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企业利润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将可能少招应届毕业生甚至大规模裁员以缩减成本,这无疑对本就低迷的就业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带来的就业压力 随着大多数高校招生的扩大,最终变为学科专业规模的扩大,这就更加凸显原本学科专业结构存在的弊端。由于规模扩大,原来只是局部存在的问题就变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冷门专业就业相对困难,扩招以后变得更加困难;有些专业设置过时、过偏,扩招以后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适应性较差。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三)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 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 ,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 · 36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1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2003年为首次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从2003年之后,大学生每年的毕业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就业情况却未逐年好转。本文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建议 1.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我国的大学生从1999年的首次扩招以后,在2003年第一次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到现在不过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里面,大学生的就业存在一定的趋势。大学生就业总体的情况并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好转,伴随着大学生的就业难,还出现了城镇失业率上升,民工荒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我国主要的就业问题为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劳动就业市场不完善,统一的就业指导体系尚未建立。下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趋势做以说明。 1.1大学生需就业人数的发展变化 2003年到现在,我国大学生的毕业数量总量一直在增加,但是就业状况却不佳。下面为2003年到2012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需就业的人数情况概览。 图1:2003-2012年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变化

2003--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分别为212、280、338、413、495,559、611、630、660、680万人,但是每年的一次就业率基本在70%—75%之间,一次就业率不高。很多大学生都是在毕业之后半年左右才能找到工作,且大多对找到的工作还不是很满意。对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34%的人毕业半年内就离职。2011 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0%)和薪资福利偏低(22%)。毕业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就业率没有那么理想,加上以前未就业的人数,以及每年大量的城镇失业人数,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甚乐观。据统计,2011年,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为3267万人,再加上农村每年向城市转移的富裕劳动力,可以看出,今后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据估计2013年大学生的毕业总人数将达到699万,逼近700万大关,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说,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比2012年严峻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新增加的白领工作岗位比较有限,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一路走高,特别是对那些通过在职教育获得高学历的毕业生来说,形势将更为严峻。 1.2大学生就业单位选择意向 在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一路走高的情形下,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还存在一定的选择取向,2010年有调查研究表明,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垄断性国有企业是本、专科毕业生心目中最受亲睐的就业单位,而一般竞争性的单位,如民企、非垄断性国企选择的比例较低。下面为当时统计出来的结果: 图2: 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咨询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捡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别同,2009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大概比以往更加迷茫。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众生相,无奈之余,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高学历,却敲别开企业的大门本科生遍地基本上,硕士生也没那么希奇,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别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只是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往常人们如此说。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大概如何也敲别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就学历来说,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别去、下别来的尴尬位置。同样在51job论坛上,一位hr如此说:我们公司惟独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那个必要;假如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如此出来才会有‘销路’。挑选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能够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但是,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觉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 2009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聘请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轻视!尽管在舆论的压力之下,聘请方修改了苛刻的聘请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友依然穷追别舍。相比之下,有些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job论坛友时刻换空间回帖说:听到如此的消息,15年前愤慨,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另有友则在高唱你损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欲我只能懦弱。这一事件,别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并且也使学历贬值的咨询题凸现出来!学历贬值,大学确实无用? 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还是很难寻到工作。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前别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早出狱,国内一些知名it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函。李俊因毒得名,熊猫烧香虽别是为名而作,却让大众看清这位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水泥工艺技校生在络安全领域的天赋。早年李俊曾在北京、广州等地闯荡过,无一例外地被数家络安全公司因学历低而拒之门外。在51job论坛上的一项调查显示,43%的人曾遭遇过学历卑视,位居各种常见就业卑视的前列。高学历敲别开企业的大门,除了埋怨社会的别公,企业的苛刻,大学生能否从自身的角度来思考敲门方式存在的咨询题呢?在采访德勤华东区校园聘请经理胡艳红时,她一再强调:德勤特别看重应聘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大学生以学别到东西为由挥霍四年的青春时光,或者为拿一纸文凭而晃晃度日,面对hr的火眼晶晶,如此的学生定会原形毕露!高学历敲别开企业的大门的原因之一,别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的含金量落低!学生在校不行好学习专业知识,实习时别积存为人处事能力,再高的学历关于企业来说不过一张象征意义的白纸而已。2、就业难,纷纷回炉短训 2009年9月末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早‘脱销’等类似的新闻。即学即用的技校培训pk华而别实的大学教育,学子们心寒之余,别得别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加入回炉培训的行列。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白费,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咨询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回技校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进展到今天成为一具群体。技校生受宠,大学生回炉,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却需要技校的镀金才干真正发射光芒。上海社科院青青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时说:技校、职校别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觅就业出路时,拷咨询的别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咨询题。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别完善导

(完整版)大学生就业风险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风险及应对措施 就业风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机遇常常伴风险而生。对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风险更是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扫荡全球之际,就业风险更是一个无法摆脱的难题。我国大学生在近几年出现了就业难和就业不公平现象,这两大问题不仅在短期内难以解决,而且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风险。此前,学界已有人提出“大学生就业风险”这个概念。 大学生就业现状依然比较严峻,总劳动力富余,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人才缺口数据巨大,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上面。量能不足,供者缺陷,这是大学生自身就业态度问题,现在应届生普遍存在着过于自我,缺乏实践锻炼,意志力薄弱和动手能力差等弱点。大学生对薪酬,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和就业发展预期空间满意度较低。 一、可能遇到的就业风险: 1、黑中介:顾名思义就是没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没有经过工商登记注册的中介,一般都是以优越的条件来诱惑你去上当受骗,最常见的就是以虚假信息赚取登记费。近年来还流行黑中介、用工单位和培训学校联手欺骗求职者。职介收取中介费后把求职者介绍到用工单位,该单位以需要培训为名让求职者到某指定学校参加培训,交一定数量的培训费。求职者参加培训取得“ 合格证”后上岗,所被要求做的工作往往无法完成既而自愿辞职。黑中介、用工单位和培训学校三家再分所得到的“油水”。这种骗术往往穿着合法的“外衣”,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让出入社会的大学生防不胜防。 2、传销:有些大学生对由于对传销和直销区别认识不清,或因为巨大利益诱惑,或因为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从而深陷传销不可自拔。 3、试用期:用人单位将试用期和实习期概念混淆,让毕业生一直被试用下去降低他的雇佣成本,或在试用期结束被莫名其妙的理由辞退,或降低试用期的工资等欺骗就业者的行为叫做试用期陷阱。 4、合同陷阱:我们大学生常见地回遇到三种合同陷阱。一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就责、权、利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极易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许诺,以为对方许诺的东西就是真能得到的东西,宁可相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不愿怀疑对方的诚意。可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16-08-30 来源:阳光美文网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 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就业难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总结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总结 经过了去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XX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据《XX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尽管XX典范企业在市场上收入平均增长%,招聘规模达到38万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比XX的606人增加了%。但XX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14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据调查,本年大学生期望月薪降至2500元!创5年来新低,但调查发现已经签约的大学生,平均实习月薪为1800元左右。专家建议,毕业生可关注口碑好的中小企业。 今年,中国将有749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40万。XX年上半年全国有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民营企业吸纳了%的大学毕业生。 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XX至XX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

能的矛盾。 史上最难就业季,苦了孩子,坑了家长。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从而圆了90后每年浩浩荡荡的学子梦,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XX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a.产业结构:热的过热:房产、股市、基金、钢铁 冷的太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机械、服装业。 b.分配结构,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 第四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DB)XX年10月2日公布XX和XX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预期。ADB称,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和%,据有关统计数据,中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计文经济量学论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商学院学院名称: 业:专金融学 12 级:金融1班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请准确填写导师职称) 月十年二〇一五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久议不明的热门话题,这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展开,每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中,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是有难度的。谈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除了极个别顶尖高校敢说不关注就业,而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莫名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就业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日益显现。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提醒全社会对新世纪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深入思考。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对策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 1、背景: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总人口继续增长,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供求总量增长,失业率有所上升,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2014年中国总人口接近14亿。2014年我国将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4.7%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2、我国人口就业现状分析: 据专家预测,我国将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201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7.5%之间,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即可提供100--12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因而仅此可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蓝皮书称,目前,新增就业需求与岗位的缺口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农村每年需要转移就业约800万人。 3、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回顾: 我国1998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学生在2003年毕业,该年毕业生数量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剧增67万人,增长比例达46.5%,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异常巨大,提到最高决策者的日程上。据有关统计,“2003年6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55%[1]”。即使如此,全国大约有1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2015年依然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长的一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49万。国家控制目标是初次就业率达到72%,按此比例折算,今年大学毕业未能落实就业的,以及少量继续考研和等待出国等的人数将达200万人[2]”。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文学院2012级对外汉语王楠楠120103079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9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00万,比2012年增长22万;而据预测,201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758万。,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

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3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658万,2003年700万,2014年达到72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面对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确实有很多苦难。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选择创业有时候也是明智的。也许有人说,自己创业难啊,一没钱,二没势,又不认识什么人,做生意没人带。那么现在机会来了。我们要感谢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大学生就业难有了网络,你只需要少量的投资,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就可以开始了。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4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

毕业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和宝贵的人力资源。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应当关注大学生失业群体。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需要市场主导机制,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就业市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在高校入学率增长的同时,中国就业市场的培育和结构调整并不同步,公平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形成,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进一步放大,引发了毕业高峰年的就业难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不发达、教育改革滞后、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以及以重增长速度轻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人才市场 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的高潮,这势必给业已严峻的就业市场增加巨大压力,带来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转换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供求矛盾的白热化程度丝毫不亚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爆发出来的热情。巨大的

就业压力,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尚未走出校门,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看看招聘市场上人潮汹涌的毕业生和那些为找工作而手持简历四处奔波的求职学子,人才这个字眼更像是读书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多数毕业生在刚走出校门时,除了文凭、知识和头脑属于自己,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需要在不断地与社会环境的磨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知识群体是社会的未来。如果我们的社会要求今天的大学生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焕发活力去创造未来,那么政府公共管理责任与政府就业战略选择,就自然应给他们以“劳动权”的基本保障,或者给他们以“待业”状态下的基本生活保障,决不能坐视他们为生存奔波而产生创新能力的下降,而应当竭力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长期发展的威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概况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增幅逐年加大,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进入2l世纪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07万人,2001年115万。2002年高校扩招的第一批三年制专科生离校,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145万人,增幅23.1%,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达39.8%。2003年迎来了高校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46.2%。由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又遭遇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2004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2005年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2013年将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0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0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和男大学毕业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呈现三高二低模式 三高是指:高就业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比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购置漂亮的衣服、化妆、拍写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对就业比较理想化,愿意到国家机关、外资企业、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即对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而这种依赖性与女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专生最高。二低是指:低就业率,据部分院校统计,女生就业率仅相当于男生的85%左右(个别专业除外),未签约的毕业生中,70%是女生,而且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在重点名牌院校并不大,差别大的是普通院校的就业竞争激烈的专业;低就业质量,有调查显示,女大学毕业生签约薪资与专业对口率均明显低于男生。截至201x年2月底,女性本科和高职高

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较男性本科毕业生和男性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361元和332元。并且,女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男性低,女性本科(61%)和高职高专(59%)毕业生分别比男性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这表明,女大学毕业生通过接受较低薪资和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工作来实现就业,其就业质量较低。 (二)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排斥 “女性生活蓝皮书”《201x—201x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新近出版,蓝皮书中收录了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并首次公开发表。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最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女大学生就业 第一,解放后我国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未实现在政治和制度上的真正平等,在政治上,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往往低于男性,在政府决策机构中,男性的人数大大超过女性,这就导致了一些决策由于缺少女性的视角而侵害了女性的权益,造成女性机会上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立法方面,国家虽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形成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且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很多具体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第三,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等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黑龙江大学就业指导教师访谈录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当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择业渠道不够畅通,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既有社会, 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 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 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一方面急缺大学生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已成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着劳动者、企业、乃至国家的未来。 我们最近找到社会黑大知名专家给我们分析了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同时也给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就业给出了建议!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21 世纪头20 年,中国16 岁以上人口以年均550 万的规模增长,到2020 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9.4 亿。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未来十年内,就业将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其中就

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0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 万,待业人数约为30 万。到了2005 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 万,比2001 年增加了三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2010 年将有630 多万名大学生毕业,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超过700 万,就业形势依然很不容乐观。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还将以每年50 万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自我定位不准确, 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 社会精英岗位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显得不充足甚至短缺了。从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情况来看, 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影响, 中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不愿意到基层、艰苦岗位工作, 一些大学生往往不切实际地盲目与别人攀比, 简单地从“我想干什么”出发, 拼命去挤“独木桥”。大学生在就业时自我定位不准确, 对工作期望值居高不下, 无形中形成了好高骛远的心理, 人为地抬高了就业的门槛。 (二)大学生就业的自身“硬件”不硬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以及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进入, 形成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 导致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本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员工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 还要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