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菌

植物内生菌
植物内生菌

植物内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

器官内部的微生物,被感染的宿主植物不表现出外在病症,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它不仅包括互惠共利的和中性的内共生微生物,也包括那些潜伏在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细菌、真菌、放线菌等。自1898年Vogl从黑麦草种子内分离出第一株内生真菌以来,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内生菌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又一热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发现了一些有医用、农用价值的菌株和化合物。

1. 内生真菌

从牧草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香柱菌,所产生的波胺碱和黑麦草碱类物质对昆虫具有杀伤作用,对牲畜等脊椎动物无毒。Strobel等从雷公藤的茎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能产生一种肽类抗生素Cryptocandin,它能抑制灰葡萄孢)等一些植物病原真菌,分离自同一内生真菌的一种新酰胺生物碱cryptocin对稻瘟病菌(及其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的抑杀作用。纪丽莲等人从黄海海岸低盐药用植物芦竹中分离得到一株木霉属的内生真菌,它对黄瓜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2. 内生细菌

从辣椒中分离出的一株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分泌的抗菌多肽对热稳定,在中性PH范围较稳定,并抗紫外线照射,对植物炭疽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

3. 内生放线菌

链霉菌属于放线菌,它占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绝大部分。澳大利亚Coombs研究小组从小麦根部分离的60多株放线菌中筛选到防治小麦全蚀病的菌株,在温室试验中可使小麦全蚀病的危害降低70%。Strobel等在蛇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链霉菌,它能产生4种新的广谱抗生素Munumbicins A、B、C和D,这些抗生素对多种人体和植物致病霉菌、细菌及疟原虫具有广泛的抑杀活性。最近,Strobel等又从一种有叶蕨类植物中分离到一株新内生链霉菌,它能产生一种被称为kakadumycins的新型抗菌素,对炭疽芽孢杆菌和疟原虫均具有抑杀活性,其生物活性比棘霉素强。从卫矛科植物分离的内生链霉菌产生的新chloropyrrol抗生素对多种耐药性细菌和分枝杆菌有抑制活性。从杜鹃花植物中分离的链霉菌产生新的抗真菌物质fistupyrone,对植物病原真菌甘蓝黑斑交链格孢有抑制作用。李萌等从油菜和芹菜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15株内生菌,18株对蔬菜立枯丝核菌、直啄镰刀菌、苹果黑腐皮壳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其中有8株为放线菌;从油菜茎中分离出的内生放线菌CHSH19A经鉴定为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活性筛选结果证明其具有极强的抗立枯丝核菌活性。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应用前景广阔的资源微生物。近年来,植物内生菌由于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取得很大进展。从微生物中寻找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是新农药研制的重要途径。内生菌作为微生物中的重要类群,其物种丰富,数量庞大,这为新农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最近一个全面的研究显示,51%的从植物内生菌分离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以前没有发现的化合物,而从土壤微生物发现的新物质仅为38%。由此

可见,研究植物内生菌,寻找具有农药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研发新型无公害农药的重要途径,前景十分广阔。

一.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表面消毒:取健康番茄植株,剪碎,取根、茎、叶各3g,用清水洗净,分别在99%乙醇中重复3次,消毒60s、3.125%NaOH中消毒6min,99%乙醇中30s,再用灭菌生理盐水(0.9%)冲洗5次,最后用灭菌吸水纸吸干备用。

表面消毒效果:吸取最后一次洗涤生理盐水50ul涂布于NA平板上,28℃培养2d,若无菌落则消毒彻底。

二.内生放线菌分离、保存:

组织块法:已消毒植株组织,用灭菌手术刀切成0.5mm*0.5mm,接种于高氏一号培养基中,于28℃培养21d后,统计防线菌菌落并纯化。

组织匀浆法:已消毒植株组织3g,加10ml灭菌生理盐水在灭菌的研钵里研碎,静置15min,取50ul上清液,于高氏一号培养基中28℃培养2d,统计放线菌菌落并纯化。

挑取尖端菌丝转到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中逐步纯化直至菌落形态单一稳定。纯化后的菌落再用灭好菌的接种环或牙签移入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待用。

三.菌株抑菌性能初筛:

1.琼脂块法:将被测放线菌菌株制备成悬液,稀释至适宜的浓度后涂布平板,培养2-3d 后用无菌打孔器将各小菌落琼脂块打下并移至室温中培养成熟,然后再移至敏感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平板上测定各自抑菌圈大小。

2.发酵液法:将被测放线菌菌株分别接入三角瓶(装量为25ml/250ml),置28℃下震荡培养5-7d,用滤纸过滤去除菌丝体,滤液待测,即将发酵液加入牛津杯中或用6-8mm滤纸片(预先灭菌)均匀地吸足发酵液后放在含敏感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的平板上,培养后测定各自抑菌圈的大小。

筛选能产生抑制圈的放线菌,接种于高氏一号培养基中,编号。

四.高抗灰霉病菌株复筛:

根据上述步骤,筛选除抑菌圈大的菌株做为高抗灰霉病菌株。

五.抑菌普测定:

1.真菌拮抗菌株筛选: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将10 mL 菌株发酵液与90 mL融化的培养基(PDA)混匀,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带毒培养基平面。培养基凝固后,在每个培养基平面放入1个供试菌菌饼(直径为4 mm),使菌饼带菌丝的一面贴在培养基表面,28℃培养。每个处理3次重复。培养4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定供试菌菌落生长直径,计算抑制率。

对照菌落生长直径-处理菌落生长直径)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

对照菌落生长直径-菌饼直径

2.细菌拮抗菌株筛选:分别取10 mL混有植物病原细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凝固后将3个牛津杯放在其上,每管加发酵原液0.2ml,(蒸馏水为对照),置于恒温箱(25℃)培养。20 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

六.菌株鉴定:

1.形态学鉴定:取在高氏一号上培养7d的菌株的菌落边缘的菌块,大小5mm*5mm*2mm。置4%戊二醛中,4℃冰箱中过夜进行固定。用PH6.8的PBS缓冲液冲洗4-6次,每次30min,然后用系列丙酮脱水,每次30min;再用醋酸异戊酯置换2次;最后将样品置于CO2干燥器中进行临界点干燥,粘台,喷金后观察菌丝形态并照相。

培养基气生菌丝颜色基内菌丝颜色可溶性色素

高氏一号培养基

克氏一号培养基

蔗糖查氏培养基

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

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

燕麦片琼脂培养基

无机盐-淀粉琼脂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2.培养特征:

生理生化特征结果生理生化特征结果

纤维素分解D-阿拉伯糖

明胶液化D-木糖

淀粉水解D-果糖

硫化氢产生D-半乳糖

黑色素产生L-鼠李糖

硝酸盐还原D-甘露糖

牛奶凝固棉籽糖

牛奶胨化蔗糖

D-葡萄糖肌醇

3.生理生化特征:

4.16SrDNA

七.稳定性测定:

1.菌株的传代稳定性:

将菌株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每隔7d传代一次,传代10次,观察传代菌株培养特征,测定各代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

2.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

单一菌株的菌落转接于2支大试管斜面上,分别在4℃和室温下保存,然后每隔一定时间,接种于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抑菌活性。

3.菌株发酵液对酸碱的稳定性:

菌株发酵液,分别经1molHCL和1molNaOH调PH为2和12的溶液,静置12h,再用1molHCL和1molNaOH调至PH为6.5,测定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重复三次。以无菌水和未经处理的发酵液做对照。

4.发酵液热稳定性:

发酵液,分别在60℃、70℃、80℃、90℃、100℃处理30min,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抑制率。重复三次。以无菌水和未经处理的发酵液做对照。

八.活体检验分离的放线菌作用:

现在番茄植株上喷洒稀释10,20,30,40倍及未稀释的菌株发酵液,以喷清水为对照,24h后接种供试菌(番茄灰霉病菌)。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三株番茄植株。7d后观察记录结果。

发酵液制备:菌种接种在高氏一号平面培养基上,28℃培养4d,将菌落转移至液体培养基,150r/min 28℃摇床上5d,过滤,即得发酵液,于4℃保存备用。

植物表面灭菌:

1.0.1%升汞(二氯化汞)浸泡10分钟,无菌水冲洗干净。取内生菌材料时不要最外边粘过升汞的地方

2.用次氯酸钠,和升汞完全相同的方法

3.无水乙醇浸泡,用火点燃酒精,直到燃烧自行熄灭。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 摘要:植物内生菌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与植物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植物内生菌能够产生活性物质,可作为生物防治资源、外源基因的载体和新药的来源,在农业、医药卫生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开发和应用刚刚展开。 关键词:植物内生菌,发展,应用,问题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内生菌,由于其生活在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因此植物内生菌的存在和作用长期以来未被发现。直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牲畜食了感染内生真菌的牧草,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才开始对植物内生菌有了初步认识。内生菌一词“endophyte”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yDeBerr于1886年提出。1986年,Carrol将植物内生菌定义为生活在地上部分、活的植物组织内不引起明显症状的微生物。1991年,Petrini提出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的一定阶段生活在活体植物组织内不引起植物明显病害的微生物。1992年,K1eopper等认为植物内生菌是指能够定殖在植物细胞间隙或细胞内,并与寄主植物建立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并首次提出了“植物理内生细菌”的概念,他认为能在植物体内定殖的致病菌和菌根菌不属于内生菌。 目前,植物内生菌较被公认的定义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者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者细菌,被感染的宿主植物(至少是暂时)不表现出外在症状,是一个生态学概念,而非分类学单位。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现状 1.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寄主植物种类多样性、内生菌在寄主植物不同部位分布多样性和内生菌自身种类多样性。研究发现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地球上300000种植物中都有内生菌的存在。农业上对内生菌研究较多的植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高粱、牧草、马铃薯、玉米、甘蔗、甜菜、黄瓜、柠檬等。研究发现植物内生菌几乎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不仅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胚、种子中,在植物的根瘤中也分离到了内生菌。 植物内生菌的种类也十分繁多,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三大类。目前已报道在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中发现的植物内生细菌已超过129种,分属于54个属,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泛菌属(Pantoe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等。植物内生真菌主要在药用植物、羊茅属植物、热带树木中研究较多,现在发现的内生真菌主要为子囊菌类(As comycet)及其无性型,包括核菌纲(Pyrenomyetes)、盘菌纲(Discomyetes)和腔菌纲(Loculoascomyetes)等。植物内生放线菌主要在红树林、热带多年生树木及一些药用作物中研究较多,主要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链轮丝菌属(Streptoverticillum)、游动放线菌属(Antinoplanes)、诺氏卡菌属(Nocardia)、小单胞菌属(Micromono sp.ora)。 2. 植物内生菌的动力学研究 植物内生菌的动力学主要指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分布和运动。内生菌一旦进入植物体内就寻找适合自已生存的组织定殖下来,而不是在各组织间到处扩散。Posada和Vega 认为植物内生细菌主要定殖在细胞间隙。刘忠梅等采用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标记B946菌株发现B946向茎基部和叶内转移。植物内生菌可以定殖于植物的根毛、叶片、维管组织、木质部的表皮细胞、细胞间隙、细胞质中等。内生菌可以很容易地穿过植物皮层进入木质部导管中,随着植物的生长可以将内生菌运送到植物上部营养器官或繁殖器官中。而有些内生菌定殖在植物种子内,成为“种生内生菌”,成为下一代植物新植株内生菌的重要来源。

植物内生菌

植物内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 器官内部的微生物,被感染的宿主植物不表现出外在病症,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它不仅包括互惠共利的和中性的内共生微生物,也包括那些潜伏在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细菌、真菌、放线菌等。自1898年Vogl从黑麦草种子内分离出第一株内生真菌以来,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内生菌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又一热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发现了一些有医用、农用价值的菌株和化合物。 1. 内生真菌 从牧草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香柱菌,所产生的波胺碱和黑麦草碱类物质对昆虫具有杀伤作用,对牲畜等脊椎动物无毒。Strobel等从雷公藤的茎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能产生一种肽类抗生素Cryptocandin,它能抑制灰葡萄孢)等一些植物病原真菌,分离自同一内生真菌的一种新酰胺生物碱cryptocin对稻瘟病菌(及其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的抑杀作用。纪丽莲等人从黄海海岸低盐药用植物芦竹中分离得到一株木霉属的内生真菌,它对黄瓜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2. 内生细菌 从辣椒中分离出的一株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分泌的抗菌多肽对热稳定,在中性PH范围较稳定,并抗紫外线照射,对植物炭疽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 3. 内生放线菌 链霉菌属于放线菌,它占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绝大部分。澳大利亚Coombs研究小组从小麦根部分离的60多株放线菌中筛选到防治小麦全蚀病的菌株,在温室试验中可使小麦全蚀病的危害降低70%。Strobel等在蛇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链霉菌,它能产生4种新的广谱抗生素Munumbicins A、B、C和D,这些抗生素对多种人体和植物致病霉菌、细菌及疟原虫具有广泛的抑杀活性。最近,Strobel等又从一种有叶蕨类植物中分离到一株新内生链霉菌,它能产生一种被称为kakadumycins的新型抗菌素,对炭疽芽孢杆菌和疟原虫均具有抑杀活性,其生物活性比棘霉素强。从卫矛科植物分离的内生链霉菌产生的新chloropyrrol抗生素对多种耐药性细菌和分枝杆菌有抑制活性。从杜鹃花植物中分离的链霉菌产生新的抗真菌物质fistupyrone,对植物病原真菌甘蓝黑斑交链格孢有抑制作用。李萌等从油菜和芹菜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15株内生菌,18株对蔬菜立枯丝核菌、直啄镰刀菌、苹果黑腐皮壳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其中有8株为放线菌;从油菜茎中分离出的内生放线菌CHSH19A经鉴定为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活性筛选结果证明其具有极强的抗立枯丝核菌活性。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应用前景广阔的资源微生物。近年来,植物内生菌由于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取得很大进展。从微生物中寻找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是新农药研制的重要途径。内生菌作为微生物中的重要类群,其物种丰富,数量庞大,这为新农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最近一个全面的研究显示,51%的从植物内生菌分离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以前没有发现的化合物,而从土壤微生物发现的新物质仅为38%。由此

北京市小龙门森林公园野生植物调查报告

北京市小龙门森林公园野生植物调查报告 水杨梅 学名:Heracleum oellendorffii 科属:伞形科独活属 识别要点: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硬毛。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茎下部叶具长柄与叶鞘,单数羽状复叶。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花瓣5,白色。果宽椭圆形,背腹压扁,淡棕黄色,侧棱宽薄翅状,背面有4条粗油管,合生面有2条,油管长达中部或中下部。 生境:生于山坡林下、林缘、山谷溪边。 舞鹤草 学名:Maianthemum bifolium 科属:百合科舞鹤草属 识别要点:多年生矮小草本。根状茎细长匍匐。茎直立,高8-25厘米,不分枝。基生叶1枚,早落,茎生叶2,互生于茎的上部。叶柄长1-2厘米,有柔毛;叶片厚纸,三角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宽边缘生柔毛或有锯齿状乳头突起,基部心形,湾缺张开,顶端尖至渐尖。总状花序顶生,长3-5厘米,有20朵花左右;总花轴有柔毛或乳突状毛;花白色 生境:高山林下 鼠掌老鹳草 学名:Geranium sibiricum 科属: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 识别要点:多年生草本, 茎通常单一,稀2-3,细长,伏卧或上部斜向上,多分枝,略有倒生毛。托叶披针形,长渐尖,褐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茎上部叶具短柄,肾状五角形,基部广心形,掌状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狭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羽状分裂或具齿状深缺刻;茎上部叶3深裂,两面有疏伏毛,沿脉毛较密、花单生于叶腋 生境:生于杂草地、住宅附近、河岸、林缘。 瓣蕊唐松草 学名:Thalictrum petaloideum L. 科属:毛茛科唐松草属 识别要点: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20-50厘米,分枝。叶为3-4回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倒卵形、近圆形或菱形,3 浅裂至深裂,裂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脉平或微隆起。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长0.5-2.8厘米;花直径1-2厘米;萼片4,白色,卵形,长3-5毫米,早落;无花瓣,花丝白色 生境:生于海拔300——2500米山地草坡向阳处。在公路边、沟中及高海拔均有分布 景天三七 学名:Maianthemum bifolium 科属:百合科舞鹤草属 识别要点: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不分枝,单生或数茎丛生。单叶互生,叶片质厚,倒披针形,长5~8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几无柄。聚伞花序呈伞房状,顶生;萼片5,绿色,线状披针形,不等长,长3~5mm,顶端钝;花瓣5,黄色,椭圆状披针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生于山地林缘、林下、灌从中或草地及石砾地。 荚果蕨

植物内生细菌3

植物内生细菌3 冯永君① 宋 未② ①博士生,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 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9770023) 关键词 植物内生细菌 植物微生态学 内共生固氮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有生物防治、植物促生和内共生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农田耕作的单一化,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在人们日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细菌对于替代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引 言 植物内生细菌名称的由来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的.起初,人们对健康植物组织中存活的微生物并未引起重视,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特别是细菌)从植物的根、茎、叶、穗中分离出来,人们才意识到这些从植物中分离的微生物可能与植物存在某种相互关系.随着对这类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1992年克洛珀[1]第一次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的概念.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是一个主动过程,定殖细胞必须是活的和能增殖的;定殖后的内生细菌不会对植物造成实质性的危害症状[2]. 虽然植物内生细菌概念提出的时间尚短,然而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了微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和微生态学家以及作物学家的广泛关注.首先,这是因为内生细菌概念的提出完全打破了人们对植物组织的传统认识: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健康的植物组织内是无菌的.虽然在1992年克洛珀提出内生细菌的概念之前的几十年的发展时间里,已从植物组织内越来越多地分离了许多微生物,但人们还是认为这是一些潜在的植物病原菌,因而始终未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克洛珀总结了前人的工作将这些“内生细菌”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后,才使人们意识到不得不抛弃以前的所谓“潜在的植物致病菌”的片面性见解,重新面对这个新鲜事物.因而可以说植物内生细菌概念的提出是植物微生物学学科发展的一次革命.内生细菌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微生态学和微生物学学科交叉的新的生长点. 其次,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植物体内要含有这些细菌呢?它们的行为是怎样的,有何应用价值?一些初步的研究已经证实,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不仅积极地生存着,而且还能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如固氮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和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等[3].这些研究结果的公布立即让生态学家和作物学家兴奋起来.人们注意到植物-内生细菌这种和谐共生,互利共栖的生命形式,可能是未来生态型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所以,开展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不仅对植物微生物学科的基础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植物内生细菌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目前关于植物内生细菌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观点,认为植物内生细菌是潜在的植物致病菌.研究者从植物病理学的角度着手,研究重心是单个微生物及其致病性,目的在于分离内生细菌,鉴定致病性,阻止其进入周围环境.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内生细菌有潜在的植物致病性,它们在侵染健康植物时,不表现实质性的致病症状,但当无病症的健康植物偶然受到来源于生物的或非生物的胁迫条件的威胁,以及受到突然恶劣的环境变化的冲击而造成植物自身的防御功能严重削弱时,一部分内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和生物学 特性 摘要:【目的】探索药用植物内生环境可培养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总结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生物学特 性,探讨其物种多样性,挖掘新的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10 种分离培养基对37 个新鲜的药用植物样品 进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通过比较,选择适合植物内生放线菌生长的培养条件;根据菌落形态和细胞特征观 察结果,选择其中174 株菌测定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应用Biolog GEN III 微孔培养、API 50CH 以及API ZYM 试剂条测试27 株代表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分离得到940 株植物内生菌,分属于47 个属,30 个科,其中放线菌600 余株,分属于34 个属,共发现潜在的新分类单元有 7 个;本研究中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培养条件是:PYG 培养基、pH7. 2、28℃-32℃;菌株间的生物学特性的 差异与菌株系统进化关系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环境植物的内生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相同环境的不 同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小。【结论】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物种丰富多样;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在 唯一碳源利用、发酵碳源产酸及酶学活性等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没有表现出和宿主植物的直接相关性,而是呈 现出和宿主植物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生物学特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Q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1-6209 (2013)01-0015-09 药用植物有着独特的药理活性,特别是在治疗一些疑难病症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茵陈主治 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肝病;狼毒主治结核、 气喘等,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药用植物的有效成 分的提取和研究一直是国内的热门课题。1993 年, 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Stierle 研究小组首次从短叶 紫杉(Taxus breviforlia)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合成抗癌 物质紫杉醇的内生真菌新种安德氏紫杉霉菌 (Taxomyces andreanae) [1] ,并证明内生菌具有合成 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的功能。由此掀 起了对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的热潮。《微生物学通 报》编辑部的郝荣乔于2009 年初对2008 年的年度 点评中报道“植物内生菌成为我国当前微生物研究 领域的热点” [2] 。的确,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和 有效开发对药用植物资源、特别是濒危植物资源的 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选取采集自北京、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 的药用植物样品37 份,经过表面消毒处理后,应用 放线菌分离培养技术从中分离放线菌菌株;根据菌 株的16S rRNA 基因序列信息以及系统进化关系, 探讨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通过生理 生化实验测定,揭示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生物学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李金鹏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0118)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丰富野生植物资源,并能做到合理的采挖,持续利用,必须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掌握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贮量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等。本文研究野生资源植物传统的调查方法,引进现代技术,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调查方法。 关键词:野生植物;调查方法;取样技术;3s技术;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survey method Li jinpe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rticulture courtyard,changchun130118)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complex and diverse natural conditions, is rich in speci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order to fully develop and utilize a rich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can do the excavation of a reasonable, sustainable use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must be research, typ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to master the survey areas, storage of, and 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the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to adapt to the times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Keywords:wild Plant sresoure; Survey methods; Sampling techniques;"3s" technology; 1 调前的准备工作 调查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任务的重要基础,明确调查的范围、调查内容,调查开始前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准备调查工具,调查方法,制定调查的计划的过程。 1.1确定调查内容 植物资源调查,内容可多可少,取决于调查目的和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在调查内容上通常有以下三种范围: 调查本地的全部植物资源。当一个地区从来没开展过植物资源调查时,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以提供一份本地区的植物资源名单。 调查本地某一类或某几类植物资源。这样做,通常是根据本地某项经济要求或根据调查者本人的愿望而确定的。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内生真菌存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2.掌握常规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3.掌握分菌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植物内生真菌( Endophyte) 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而宿主植物一般不表现出外在的症状。所有植物中几乎都存在内生菌. 由于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生态关系,因而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从内生菌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越来越成为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热点之一。 采用微生物学常规的组织分离法从植物中分离内生真菌 三、实验材料 板蓝根新鲜健康的叶片 试剂:次氯酸钠、无水乙醇、葡萄糖、琼脂、青霉素、链霉素 培养基: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 (一)、配制PDA培养基 10月27号晚上:

(1)配置PDA培养基,用电子称称取去皮的土豆100g,煮沸30min,4层纱布过滤,滤液加热,加入琼脂7.5克,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葡萄糖10g,待稍冷却后加水至500毫升。 (2)准备10瓶无菌水,每瓶150ml左右。 (3)包好烧杯,培养皿,涂布棒等实验仪器,等待消毒。 (二)、配制分离培养基 28号中午: (1)配置分离培养基,将PDA培养液均分成两份,一份备用,另一份待高温灭菌后,加入青霉素100mg/L、链霉素200mg/L的混合液20ml,即得到分离培养基。 (2)用消毒后的培养皿在通风橱中倒平板,注意在整个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 (三)、采集新鲜板蓝根叶片 28号晚上到实验室外采集新鲜健康叶片完整的板蓝根叶片。(四)、植物组织表面消毒 28号晚上将新鲜、健康的板蓝根叶片于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后剪成小段(片)做如下表面消毒处理:75%酒精漂洗3min,无菌水冲洗4~5次,5%次氯酸钠溶液漂洗叶3min,无菌水冲洗4~5次,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五)、接种并培养 28号晚上: (1)将上述表面消毒后的材料剪切成0.5cm 2 小块,放入含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方法_陈华红

放线菌研究专栏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方法* 陈华红1,2 杨 颖1 姜 怡1 唐蜀昆1 徐丽华1** (云南大学省微生物研究所 昆明 650091)1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楚雄 675000)2 摘要: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类大有开发潜力的微生物资源。目前使用的分离条件和技术尚 不完善,容易被外源菌和内生真菌、细菌污染,因此内生放线菌尤其是稀有内生放线菌的 选择性分离技术至少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介绍了植物内生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 并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植物内生放线菌,分离方法 中图分类号:Q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 2654(2006)04 0182 04 1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 对植物内生菌的定义一直争议较多,Bacon和W hite作出了一个较普遍接受的定义:植物内生菌(endophy tes)是指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1]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或细胞间隙、不引起植物产生明显病症的微生物。植物与其内生菌构成了稳定的共生关系。 植物茎和叶的化石提供的证据表明,植物与其内生菌之间的内生关系早在高等植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候就已存在了。在植物与内生菌长期的协同进化中,建立了独特的遗传与代谢关系。由于植物与内生菌相互间基因交换的结果,使内生菌具有产生某些与植物相同或相似化合物的能力,因此,可作为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地球上有数十万种植物,每一种都有一种或多种内生菌与之共生,但只有几百种植物的内生菌被较为全面的研究过。因此,从大量未研究过的植物中发现新内生菌种的机率较高。而新物种通常都会有新的功能基因,新基因又意味着新的天然产物。研究表明,近来发现的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有51%分离自内生菌的新物种,而仅有38%来自土壤微生物[2]。最容易分离到的内生菌是真菌和细菌。由于放线菌的生长较慢,分离比较困难,必须用特殊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离条件才能分离到。 放线菌属于细菌域放线菌门,是抗生素、酶和酶抑制剂等生理活性物质的主要产生菌。迄今为止,微生物产生的2万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等),有近60%~ 80%是放线菌产生的[3]。初步的研究证实,从植物内生放线菌已经分离到多种新抗生 *国家973项目(N o 2004CB719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0270004、30560001) **通讯作者 Te:l0871 *******,Fax:0871 *******,E m ai:l li hxu@ynu edu cn 收稿日期:2006 03 08,修回日期:2006 04 18

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附表1

附表1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方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方号:经纬度:E N 坡向:坡度:坡位:海拔:m 样方面积:m×m生境:干扰: 群落类型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注:(1)群落类型为:乔木、灌木、草本层主要的物种组成;(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层次:乔木层、灌木层、 —1—

草本层;(4)数量:物种的株(木本)、丛(草本)数;(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7)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8)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2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线(带)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线(带)号:样线(带)长度:m宽度:m路线: 起点:E N 终点:E N 海拔:/ m 生境: 干扰:群落结构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2—

注:(1)群落结构为: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组成物种;(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数量:株(木本)、丛(草本)数;(4)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7)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3 植物物种资源访谈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日期: 被访谈人姓名:性别:职业:民族:文化水平:年龄: 调查人:访谈地点: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3—

注:(1)分布面积:写出分布大概面积;(2)用途:药用、观赏等;(3)利用方式:民间、企业等;(4)物候:开花、结果时间;(5)生境:路边、林下、山坡等;(6)保护管理现状: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附表4 植物物种资源贸易市场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日期: 市场名称:被调查摊位:摊位性质:被调查人:联系方式: 调查人:访谈地点: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4—

植物内生菌作用

植物内生菌的作用 摘要植物内生菌近年来已成为微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其潜在的可开发利用价值越来越深受重视,尤其在对植物内生菌对宿主的作用关系方面已出现许多相关的成功报道。根据研究和掌握的资料就植物内生菌的作用作出初步评述和前景展望,希望能对内生菌的进一步开发探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内生菌;对宿主作用;开发利用 植物内生细菌指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生活在活体植物组织内、又不引起植物明显病害的 微生物[1] ,广泛分布于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中,常见的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 孢杆菌属(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以及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等[2]。 虽然内生细菌的概念自从1886年Bary提出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时间,然而在这期间并没引起相应的重视,研究进展缓慢,直到上世纪末期终于受到微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和微生态学家以及作物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植物微生物学学科发展的一次革命,目前内生细菌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微生态学和微生物学学科交叉的新的生长点[3],也是我国当前微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4] ,当前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很大进展,特别是关于植物内生细菌的作用研究上更是日新月异,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细菌能够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又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抗逆境,抗病害,增加宿主植物的他感作用[5]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等[6]。 1植物内生菌的作用 1.1促进宿主植物生长 感染内生菌的植物一般具有比未感染植株生长快速的特点,人工接种某些内生菌还能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促进发芽[1],已有相关报道内生菌的这种促植物生长作用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许多内生菌可产生生长素(IAA) 、细胞激动素等植物生长激素,从黄花篙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在发酵液中也能积累IAA。另一方面,内生菌可增进宿主植物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禾本科农作物如水稻、甘蔗、玉米上的内生细菌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感染内生真菌的牧草对氮、磷的摄取能力也有所提高[7]。1991年Mcinroy等从玉米、棉花上分离到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内生细菌[8]。 1.2增加宿主植物的他感作用 他感作用(alleloparthy)的概念是德国学者H.Molisch于1937年提出的,他认为植物的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

(完整)植物氮的高效利用

植物氮的高效利用 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中氮素的丰缺和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水平。高效利用氮素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 氮素的利用效率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方面是指植株在同等的供氮水平下吸氮量的大小;一方面是指对已吸收的氮素利用率的高低,即单位吸收氮素所生成的干物质的多少。总的来说氮素的利用效率从氮的高效吸收生理机制和氮的高效利用生理机制两方面来衡量。 氮素的高效吸收主要在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功能以及地上部物质的反馈作用。土壤中的氮素需经过植物根系才能进入植物体内。根系发达、生长量、分布密度、有效吸收面积较大、根系扎入土层较深的植物,能够利用深层土壤氮素,减少硝态氮淋洗损失; 另外高吸收效率的品种会产生形态的变化而提高吸收氮素的能力。根吸收功能的发挥还与根系活力有关。根系活力衡量指标主要有根对TTC 还原强度、根对α-萘胺的氧化强度、根系伤流量,以及活跃吸收面积等。反馈作用中,根部吸收的氮素绝大部分在叶片中同化。同化氮素的酶活性越强地上部光合产物积累的越多。这些光合产物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根部为根系吸收氮素提供了能量来源,从而有利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 植物中氮的高效利用与几个生理机制密切相关。1)氮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氮素同化的氨基酸是植物中重要的氮素运输载体;2)氮素转运能力促进茎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减少氮素在非经济产物中的残留;遇氮素逆境时,可将衰老叶片的氮素再分配到生长点去,维持植株正常生长,并且避免生育后期的氨挥发损失;3)液泡中硝酸盐的再利用成熟植物细胞液泡中硝酸盐浓度较高,使之高程度再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 二、氮高效品种的培育 C4作物比C3作物氮利用率高主要是由氮营养基因控制的遗传差异引起的。同种作物内基因型的改善可提高氮利用率。因此,通过培育氮高效利用品种或选育新品种来适应低氮水平是氮高效利用的根本途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植物氮素效率遗传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迄今,在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形式的氮素转运蛋白及氮代谢相关酶类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的发展应该从形态、生理、分子水平逐步深入系统地研究。目前,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已把带有固氮基因的质粒PRD1 从大肠杆菌K12jc5564 导入到无固氮能力的水稻根系菌4502Y 中,表现出较强的固氮能力。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李能章,彭远义 3 (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就近年来在环境因子对内生菌的影响,代谢物质的多样性,基因工程在植物内生菌方面的应用,宿主-内生菌-内生菌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植物内生菌;环境因子;代谢物质;基因工程;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Q935,Q945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1X (2004)02-0069-03 收稿日期:2003-06-27;修回日期:2003-09-30 作者简介:李能章(1975-),男,硕士生,专业方向:分子微生物学;3联系人:彭远义(1965-),男,博士,硕士生导师。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起始于19世纪中叶,De Bary (1886)首先提出植物内生菌一词“endophyte ”,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先后在几种牧草植物中发现了内生真菌,对植物内生菌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直到1977年Bacon 等人发现高羊茅内生真菌与牛的中毒症状相关后,才引起广泛关注,在其后的十几年时间,侧重于草本植物内生菌研究,特别是对感染内生菌的牧草对草食动物的影响以及对食叶虫的影响方面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植物内生菌方面的研究范围扩大了,不仅仅局限于牧草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也从其他不同植物中分离内生菌,研究其生物多样性,生物学作用,侵染途径以及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等,特别是1993年S trobel 首次报道了从短叶紫杉(Taxus brevifo 2lia )的树皮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 )能产生紫杉醇(tax ol )[1],对植物内生菌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掀起了从植物内生菌中寻找新物质的热潮,一些新的抗肿瘤、抗菌、抗虫物质先后从内生菌中分离出来,在研究植物内生菌的过程中引入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从而使对内生菌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植物内生菌来源于外界环境微生物,以不同方式进入植物组织中,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式进行传播,其遗传与代谢都由于与宿主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而有别于外界环境微生物。几乎所有的植物中都有生活的内生菌,现仅仅对极少数植物内生菌进行了完全的研究,因此从植物内生菌中寻找到新物质几率是很大的,并且植物内生菌本身作为新的微生物资源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1 环境因子对植物内生菌的影响 植物内生菌生活在活体植物组织中,其生长代谢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不仅受到宿主植物的影响,外界环境因子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外界环境变化影响植物生长代谢,间接影响到内生菌生物多样性与生长代谢。1.1 对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季节温度变化、光照、雨水、空气湿度等都会影响到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M o 2 cali S (2003)等[2] 人调查研究两株榆树不同季节内生菌的动态变化,以4、6、9、12月作为调查时间,通过植物器官和植物的纤维蛋白酶的变化参数,揭示了其内生菌的波动变化是受温度(冷热)的影响。环境污染物质同样会影响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Danti R (2002)[3]在研究植物Fagus sylvatia L 的枝梢暴露于S DBS 浮质中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变化时,发现枝梢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随其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S DBS 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阴离子去垢剂,可能是被S DBS 处理的植物其叶的蜡质层被降解,同化能力和叶片水分蒸腾作用的变化导致内生菌的减少,这是环境作用于植物而影响其内生菌的多样性,还有一些化学物质并不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但却直接影响内生菌的数量和多样性,如一些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现今工业污染物不仅对动物植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也对植物内生菌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一种植物的灭绝就意味着大量的内生菌的消失。1.2 对内生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环境因子影响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的同时影响着内生菌的生长代谢,Maccheroni Jr W (1998)等[4]研究了植物内生菌刺盘孢霉在营养缺陷时其磷酸酶的合成与分泌状况,研究表明,pH5.0酸性磷酸酶和Mg 2+-depen 2dent pH7.5磷酸二酯酶在任何生长状况下都恒量表达,在磷饥饿时,pH6.0酸性磷酸酶表达分泌胞外,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为另一独特模式,在磷丰富或氮饥饿时,表达pH 10.0胞内碱性磷 酸酶,但在又缺氧或硫源时,其表达就会被阻。T ejera NA (2003)[5]等调查了一些非生命因素如干燥、热、盐等对内生菌G luconacetobacter diazotrophicus 的生长和生物学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这株菌可以忍耐热处理和耐盐,但其固氮酶活性和碳代谢酶类活性会受到高NaCl 浓度的影响。环境除对内生菌酶的产生极其活性的影响之外,还影响着内生菌的次生代谢,如降低对感染内生真菌的高酥油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收割次数和增加其牧草的高度会使内生真菌生物碱代谢增加(Salminen S O ,et al .2002,2003)[6] 。 2 代谢物质的多样性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决定其代谢物质的多样性。现有研究表明,从植物中分离出的内生菌能代谢多种活性物质,其中一些是新物质,具有特殊生物活性。2.1 抗癌类物质:从某些植物中分离出的某些内生菌能代谢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美国的S trobel (1993)等首次从短叶紫杉(Taxus brevifolia )的树皮中分离出能产生紫杉醇(tax ol )的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 ),其后,其他学者又从其它植物中分离到内生菌能产生不同作用机理的抗癌新物质。2.1.1 引起癌细胞凋亡类物质:从植物Pinus species 的针叶活组织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Hormonema dematioides 产生一种新的真菌物质horm onmate (1),能诱导结肠癌细胞系C O LO -320程序化细胞死亡,同时对结肠癌细胞系D LD -1和HT -29和五种其它的人的癌细胞系H L -60、JURK AT 、HEP -G 2、MCF -7、HeLaS 2 都有毒作用(Filip P ,et al ,2003)[7] 。2.1.2 破坏癌细胞微丝物质:从植物Ficus Microcarpa L 的树皮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产生一种新的生物碱nom ofungin ,能破坏哺乳动物细胞的微纤丝(Ratnayaka As ,et al ,2001)[8]。2.1.3 癌细胞分裂抑素:Wagenaar M M (2000)等[9]从来源于传统药用植物雷公藤的内生真菌Rhinocladiella sp.的培养液中分离出3种新的生物碱(cytochalasins ),是具有细胞毒作用的细胞分裂抑素,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1.4 酶抑制剂:从内生菌中分离的物质具有抑制引起细胞产生癌变的病毒的酶的活性,从而起到防止癌症,G uo B (2000)等人[10]就从内生菌Cytonama sp.的固态发酵中分离出两种新的人细胞巨化病毒蛋白酶抑制剂cytonic acidA (1)和B (2)。 2.1.5其它类抗癌物质:S tierle DB (1999,2003)等[11] 从北美红杉中分离的内生真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 )产生系列抗肿瘤活性物质sequoiatone A -F 和另一类新的C 架系列物质se 2 quoiam onascinsA -D 。Wagenaar M M (2001)等[12] 从濒临灭绝的薄荷Dicerandra frutescens 中分离出的内生菌Phomopsis longicolla 产生3种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聚物dicerandrolsA 、B 和C 。 Brady SF (2000)等[13] 从一种内生真菌中分离出二种新物质cy 2toskyrinsA 和B ,破坏DNA 和抑制DNA 合成,具有在抗癌方面应用的潜力。张玲琪等分别从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等植物中分离到产抗癌药物长春新碱和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内生菌,从美登木叶中分离到1株球毛壳菌,从该菌的发酵产物中提取出抗癌活性物质球毛壳甲素A 。 从以上可以看出,植物内生菌代谢多种抗肿瘤物质,它为寻找新的抗肿瘤物质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阔应用前景。2.2 产生抗菌类物质:作为产生抗菌类物质的微生物,植物内生菌是一大类群,能产生多种具有不同抗菌活性的物质,对植物、人和动物病原菌有抑制活性。产生抗植物病原菌物质的内生菌由于产生的抗生素类物质存在于植物体内,所以更有利于 第14卷第2期:692004年4月 生 物 技 术BI OTECH NO LOGY V ol 114,N o 12:69 Apr 12004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生态、物质资源、遗传基因、文化四大功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大力培育、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从而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领土广阔,全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除此之外,我国有许多特有的野生动物,其中:特有的兽类86种,鸟类80种,两栖类163种,爬行类126种。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动物;全国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特有植物种类约万余种,如水杉、银杉、台湾杉、百山祖冷杉、珙桐、银杏、香果树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

植物种类。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困境 虽然,我国在野生动植物数量上让世人瞩目、羡慕。但是,如今中国的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极度减少,物种衰退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资源过度利用,特别是商业目的的贸易活动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捕杀、破坏。第二,由于经济的繁荣带动着石油时代的继续发展,全球气候问题直接影响着地球生态类型的变异和瓦解。第三,我国人口压力逐渐增大,大量占用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第四,我国公民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普遍缺乏,与野生动物为敌并随意加以捕杀或者随意破坏其栖息地第五,生物入侵也是导致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与消失的重要因素,我国主要是外来草本植物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和谐,使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逐渐破碎化与丧失。 三、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许许多多的威胁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来说都是挑战。由于我国在保护野生动植物这方面的工作起步晚,已经造成了大量野生物种的灭绝,加上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使得我国野生动植物生存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得补救措施,使这一严峻形势的得到一些缓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