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海军将领邓世昌》|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海军将领邓世昌》|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海军将领邓世昌》|西师大版

20、海军将领邓世昌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生齐读课题。

师:将领是什么意思?

生:指挥作战的军官。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一个好将领?

师:有智慧、会指挥、勇敢。

师:关于邓世昌,说说你想在课本里了解些什么?板书:邓世昌。

生提问。

二、初读感知

师:那就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结合预习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邓世昌。

师:看着老师的卡片,咱们来读读这些生词。

舰队屡次仗义慷慨饲养衣袖

一艘邓世昌太阳犬乘风破浪

同归于尽手足无措横冲直撞

慷慨激昂置之度外

师:你认为“手足无措”是什么意思?“慷慨激昂”呢?“置之度外”?

师:这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又怎么理解呢?待会儿我们再来理解它。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邓世昌?通过哪件事来表现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读、理解课文

1.理解第3段。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场海战中去,请你朗读第3段,第3段,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读。

师:想象画面和声音,自己读一读。

师:想不想去感受一下这硝烟滚滚的战场?

2.理解第4~6段。

师:战斗才刚开始,邓世昌就表现出了他的勇猛善战、顽强。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识的人。我们继续到战场上去寻找邓世昌。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旁批阅读4~6段。看看你又能感受到了什么?

师:来说说你又感受到邓世昌怎么样?从哪儿感受到的?

重点一:通过描写邓世昌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或词语理解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师:寻找邓世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或词语。先说说描写邓世昌神态的词语。

师:生是什么?

师:把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用你的话来说说。

师: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是邓世昌为了祖国,连生命都可以不要了。

师:你想送给他什么话?

师:同学们,我们也是中国人,在我们身上也流着和邓世昌一样的血。让你的热血沸腾起来。让我们也像邓世昌那样勇猛。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师:邓世昌是把什么当作回家?

师:他面对死亡,像回家一样的轻松,快乐,为什么?

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意外发生了。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敌人的手足无措、惊恐万状更反衬出了邓世昌和士兵们——英勇无畏。

重点二:品读并指导在第6段批下自己的感受。

师:战斗快结束了,致远不幸中了鱼雷沉没了。让我们一起来读第6段。

师: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把它们批在旁边。

生批。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学生中写感想的,有疑问的,用符号画的。

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你的旁批。

生上展示台展示旁批。

师:说说你的旁批。先是感想、用符号勾画的,后是疑问。

邓世昌的死是有他的价值的,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就是邓世昌,他勇猛善战,顽强抗敌,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

20、海军将领邓世昌

抢到前面迎战

驾驶船撞击“吉野”号

甲午战争(邓世昌)船沉仍然杀敌人

为国壮烈牺牲

热爱祖国、英勇、视死如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完整版

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4单元知识点 一单元 ? 生字及组词 嚷(叫嚷)袄(棉袄)缨(红缨)烦(烦恼)粱(高粱)酿(酿造)缕(千丝万缕) 觅(觅食)衔(衔接)投(投影)央(中央)(赤裸)荫(树荫)仁(果仁)哟(哎哟)痕(痕迹)(螃蟹)嘎(嘎吱)掘(挖掘)澄(澄澈)垒(堡垒)喧(喧闹)懊(懊丧) ? 形近字 嚷(叫嚷)缨(长缨)粱(高粱)衔(军衔)投(投放)央(央求)荫(树荫) 壤(土壤)樱(樱桃)梁(栋梁)街(街道)设(设备)秧(秧苗)阴(阴暗) 缕(缕缕)痕(痕迹)掘(挖掘)澄(澄澈)喧(喧闹)懊(懊悔)楼(楼房)恨(悔恨)倔(倔强)橙(橙色)宣(宣布)澳(澳门)? 多音字 hái (还是) la(快乐) cáng (收藏)kōng (空间)还乐藏空 huán (归还) yua(音乐) zàng (西藏) kòng (空闲) bō (剥削) bó(停泊) há(蛤蟆) m?i (没有)剥泊蛤没 bāo (剥皮)pō (湖泊) g?(蛤蜊) m?(淹没) sàng (懊丧) tán (弹琴)jiē (结实)zhāo (朝阳) 丧弹结朝sāng (丧事) d àn (子弹) ji?(团结) cháo (朝向) ? 近义词烦恼——懊恼快活——快乐诉说——叙说亲密——密切屈曲——弯曲忽略——忽视收藏——珍藏构想——构思结实——壮实忽然——突然 ? 反义词快活——忧愁珍藏——丢弃烦恼——快乐容易——困难特别——普通偶然——经常

澄澈——浑浊懊丧——兴奋喧腾——安静结实——瘦弱清楚——糊涂高兴——伤心 ? 词语 一缕缕赤裸裸绿莹莹懒洋洋滴溜溜笑盈盈若隐若现歪歪扭扭大摇大摆朗声大笑 ? 句子 1、课文内容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窝酿造。 胸口摆天平——称心 哑巴吃秤砣——铁心 九月的甘蔗——甜心 2、需掌握缩句、扩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 课文及中心思想 1、秋天向我们微笑: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变化,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里奇妙的生机和变化,从而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兴趣。 2、三棵银杏树:本文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对家乡的三棵银杏树和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卷及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15分) gǎi biàn yī lài zhèn hàn wū y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ián rùkòng zhìlián xìduǒ b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潮(________)换(________)侧(________)赛(________) 嘲(________)唤(________)测(________)塞(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来(______)去脉(______)飞(_____)舞如(______)添翼 笨(______)先飞胆小如(_______)(_______)刀小试 写含有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写出含“马”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幸运幸福 1. 小钱是(_______)的,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再次拥有了(________)的生活。

不仅……还……只要……就……因为……所以…… 2.走搭石的人们,(_______)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_______)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王红同学(______)自己学习好,(_____)能主动帮助同学。 4.(_______)弟弟学习认真,(_______)老师表扬了他。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小伟不但很胖,但是动作灵敏。(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太阳下山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我感到很幸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具盒里有笔、橡皮、口哨、尺子等学习用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坑里的兵马俑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梦见未来 今天,我坐在书桌前,脑子里漫无边际地想着:未来人们会怎样生活呢?我绞尽脑汁也一无所获。昏昏沉沉中,我睡着了。朦胧中,只觉“轰”的一声巨响,我穿越时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等一切都平静下来,我再看这间屋子,整个都变了样。我穿着特别的外星衣,脚上套着一双层层折叠的外星鞋,一使劲儿就会跳得老高。房间四壁挂着许多电子饰品。我定睛一看电子钟,大吃一惊。啊!现在已经是2050年了!这时,一个全身钢铁的机器人走了进来。他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胸前有能发声音的喇叭。他很有礼貌地对我说:“主人,该走了!”来到客厅,我看见爸爸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你好新年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珍贵?、?诚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 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用手机上的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孩子课堂上最美妙的是书声琅琅请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 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 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出的生词 写在卡片上。 3、现在请孩子们读读这些生词。淙淙、流淌、草垛、雪橇、滑翔等 4、孩子书是读出来的。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朗读的美感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悦耳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1、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抓住?冰河?、?燕子?、 ?冬末?、?草垛?等词语 3、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4、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一下。 5、有他的示范我们都可以把课文读好。朗读接力赛女生读 6、男孩子不甘示弱。男生读 7、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也来感受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吧师范读。 8、孩子最高境界的朗读是能与作者心心相通。这些文字出自我的口 外在表现是把对文章的理解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 9、学生齐读第一、二、三小节。 10、这么美的一段话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读激情 教师配乐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教案设计: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编写教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精心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 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整理关于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供大家参考。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读、思、批、议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海豚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材简析 《美丽的眼睛》这篇课文, 讲述了一个如童话般美丽的故事。“我”冒险下水, 偏遇上了痉挛。在这生命危急的时刻, 我看到了一双眼睛--海豚的眼睛。海豚使劲顶着我, 让我趴在它的背上, 把我送回了岸边。当我平静下来以后, 海豚又和我在海里嬉戏了好一阵, 才恋恋不舍地走开。全篇文章语言优美, 情节动人, 尤其是以那双“美丽的眼睛”为主线, 贯穿全文, 显得格外富有感染力。相信

每位读者在掩卷沉思之际, 都在用心呼唤那双美丽的眼睛和那一份人与自然的 和谐美好。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走进海豚的心灵深处, 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批注方法, 养成边读文边思考批注的良好读书习惯。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_ 这一段交代了“我”独自潜水, 又遇到抽筋, 情况万分危急。请学生通过读书, 体验“我”当时胃抽筋, 使不上力, 动弹不得的无奈与痛苦, 以及氧气筒支撑不到多久的紧急。 _ 在“我”误以为是鲨鱼, 吓得魂飞魄散之时, 我看到了海豚的眼睛--那是“我”这辈子所看过的最美的眼睛。请学生结合海豚不断从我腋下往上撑的举动, 想象这双美丽的眼睛盯着“我”, 是想告诉“我”什么。注意把“我”此时心里的“踏实”和刚才的“魂飞魄散”对照起来理解。 _ 海豚用背鳍顶着“我”, 让“我”趴在它背上, 把“我”送回了岸边。而此时刚脱离险境的“我”却担心海豚会搁浅, 将它往外推。这一送一推, 融入了多少的关爱与真情。教学时可重点指导学生抓住海豚“安抚我”、“背着我”、“停留在那里不动”等动作, 想象海豚当时的模样, 体味它善良的内心世界。 _ “我”和海豚又双双游向大海, 在大海里玩个痛快。课文对海豚陪着“我”玩了好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交代, 此处留下的空白需要在教学时引导学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分数 一、积累与应用(49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ruì wēi è kāng kǎi ()雪消融,百花盛开,()的群山()地显现出自己的春装。草 ping jū juān yuān yāng ()上,小马()在散步,树上,杜( )啼鸣,小河里,( )戏水。好一幅春景图啊! 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横线。(3分) (1)小教.(jiāo jiào)授,请你再教.(jiāo jiào)教我。 (2)叔叔开着载.(zǎi zài)汽车在外地跑生意,有三载.(zǎi zài)没回家了。 (3)这种鲜.( xiān xiǎn )花很鲜.(xiān xiǎn)见。 3.查字典填空.(5分) “丢卒保帅”的"卒"字,音序是(),音节是();查部首是先查()部,再查()画.解释有:1兵;2差役;3完毕,结束;4死.“丢卒保帅”一词中的"卒"应是第()种解释. 4.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5分) (1)胆量大,胡作非为。() (2)没有任何办法。() (3)精神或注意力高度集中。() (4)救助、医治快要死的或受伤的人。() (5)非常寒冷的冬与酷热的夏天。() 5.选词填空。(5分) 冷静平静恬静安静宁静 (1)班主任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室顿时( )下来. (2)王老师结我们说:“考试时要(),不要急躁。”

(3)四周连绵的青山,环抱着这个()的小山村。 (4)()西湖犹如硕大的镜子。 (5)月光照在盲姑娘的()的脸上。 6.补充下列句子。(5分) (1) ,莫如勿知。 (2)亡羊补牢,。 (3)黄山归来不看岳,。 (4)万事俱备,。 (5)虾儿虽小,。 7.按要求改句子。(4分) (1)我们认真积极地面对生活。我们可以获得快乐心情。(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行取得成功。(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改成打比方的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照样子仿写一句) 8.排列错乱的句子。(6分) ( )姐姐说:“我们看得见嘛!” ( )弟弟说:“他看不见,不知道是我们踢的。” ( )弟弟不小心把球踢到一个盲人身上。 ( )弟弟不吭声,跟着姐姐跑到盲人身边,一齐说:“叔叔,对不起!把您的衣服弄脏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5分) niǎo shòu wéi kànɡsuǒmén jìrán qūfú bēi cǎn jìng pèi tiě huán fèn nùhuòdé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驻(______)捐(______)鲍(______)伟(______) 拄(______)娟(______)苞(______)苇(______) 蛀(______)绢(______)雹(______)纬(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呼(____)唤(____)人(_____)鼎(_____)窃窃(____)(____)随(____)而(____)各显(_____)(_____)上(____)入(____) (1)像画波浪线这样描写声音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__”的词语,我想到了《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__ (填人物)。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即使……也一边……一边……所以…………无论…… 1. 夜里,蝙蝠_____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2.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能灵巧地避开。 3.他____飞,_____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4.驾驶员从雷达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1)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猬的身体长满了刺。(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铺满了大地。 ①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口渴得厉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相濡以血 几位探险者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们是一种100%靠其他动物的鲜血来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已经成为了这个荒岛的霸主。 然而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这个荒岛上的鲜血并不容易找到。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 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面对着奄奄一息的同伴,这群面目狰狞的小东西,它们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 第1页,共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 第2页,共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字词基础。(30分) 1.看拼音,写字词。(8分) (1)huǎng hū( )间,我看到一只páng xiè( )向我爬来。 (2)hé xù( )的春风吹拂着希望的田野,小鸟在枝头唱着wǎn zhuǎn( )的歌,我的心一下子便被这迷人的景色fú lǔ( )了。 (3)一个农夫用zhuān( )敲击zhǎo zé( )地上的冰面,冰面上xùn( )速出现了一个kū long( )。 2.画去词语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4分) 精辟.(pì bì) 潋.(lián liàn)滟 可恶.(è wù) 比较.(jiǎo jiào) 3.辨字组词。(2分) 燥 歼 噪 迁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写句子。(7分) ( )( )逐日 山( )水秀 画( )点( ) 真心( )( ) 孜孜( )( ) 循循善( )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温和 温馨 (1)妈妈把我的小卧室布置得很( )。 (2)这位老爷爷说话时的语气十分( )。 偶然 偶尔 (3)一个很( )的机会,我认识了这位科学家。 (4)爸爸不经常去游泳,只是( )才去一次。 6.根据自己平时的课外积累完成下面的练习。(7分) (1)形容人外貌的成语有相貌堂堂、 、 ;由故事演变的成语有百步穿杨、 、 。 (2)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让我不禁感到:祖国真伟大,可以用词语 、 、 来形容伟大的祖国。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3页,共6页小学四年级语文第4页,共6页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我把整个庐山都转遍了。(改成“被”字句) 2.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它?(改成陈述句) 3.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4.请为刚刚建成开园的动物园设计一则广告,吸引人们前来游园 5.我会对对联。 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下联: 三、课文精彩回放。(10分) 1.《礼物》一文中,老婆婆送给人们的礼物是。《“空中霸王”的克星》一文中,“空中霸王”的克星是。(2分) 2.人们到了杭州西湖总会想起著名诗人写的名句:“,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和友人分别的时候人们总爱引用诗人李白的诗歌《》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 。”(4分) 3.判断下列各句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1)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一大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颗明珠。( ) (2)西门豹将计就计,惩罚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 ) (3)《西游记》和《白蛇传》都是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 ) (4)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写过《丑小鸭》《海的女儿》。 ( ) 四、综合学习。(6分) 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可有些人却不知道爱护树木。看完下图后,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树木的宣传语。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试题(附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试题(附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15分) shuài lǐng shùn jiān zhuó zhuàng kǎi xu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àn kāng hé xiéqīng chèlǐng xi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巷________ 凉________ 用________ 津________ 港________ 晾________ 甩________ 律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人烟(____)(____)(_____)心(_____)胆各(_____)各(_____)田地(____)(____)(_____)如(_____)色磕(_____)求(_____)田地荒芜提心吊胆 这里连年灾害,寸草不生,(________)。 2.敌人被我军吓掉了魂,(________)地跑回去了。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既……又……不是……而是……即使……也…… 一边……一边……如果……就……

1.它(_______)飞,(________)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2.(_______)你能捉住我,(________)请你来吧! 3.我们(_______)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________)不能骄傲自满。 4.失败(_______)人生的绊脚石,(________)人生的垫脚石。 5.这里(_______)温暖,(_______)舒适。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1)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意见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溪向东流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头飞溅的浪花,是在唱着欢乐的歌。(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海滨仲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呈现出一片肃穆。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