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能正确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基本特点和要求;在公共生活中正确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能运用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3、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4、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难点

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意识的培养。

[教学时数]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教学引入: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区别与联系:

2.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以家族内部交往为基础):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

★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工业(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和交往方式):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往阶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经济全球化: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在原始社会,主要以图腾、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力量。

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

案例链接一:《道德也出竞争力》(见教案附录一)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人与社会的关系→爱护公物、遵纪守法

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二)助人为乐

(三)爱护公物

(四)保护环境

(五)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第一,社会公共生活的空间越来越扩大

第二,在现代条件下,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外部标志之一。

第三,社会公德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证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二)弘扬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弘扬社会公德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有效途径。

大力弘扬社会公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案例链接二:不买票想白坐地铁(见教案附录二)

案例链接三:东周刊停刊事件(见教案附录三)

案例链接四:十几万口香糖留在天安门广场(见教案附录四)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恩格斯“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梁启超

视频链接——《文明的呼唤》(30分钟)

思考与讨论:在我国社会公德领域主要存在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给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了哪些困难?并试着分析其原因。如何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水平?

(三)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视频——《上网也需讲公德》(3分钟)

讨论:网络生活中是否需要道德规范?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五要五不要)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国家意志性、法的普遍约束力、法的国家强制性、法的明确公开性、法的权利义务性

根据法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一)指引作用:“法律制定出来并不是为了恐吓人,正如自然界设下堤岸并不是要阻止河水的流动,而是要指导它的流向。”

(二)预测作用:预先自觉、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

(三)评价作用:为人们判断他人行为的正误提供普遍的准则或尺度。评价的应该是行为人的行为。

(四)强制作用:指法能够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

(五)教育作用: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法

案例链接五:球迷“强行进入场内”被拘留罚款(见教案附录五)

案例链接六:不听劝阻纵狗扰民半夜狗叫主人挨罚(见教案附录六)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

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119条。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包括总则、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法律责任、附则,共5章36条。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律。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细则》,是关于集会游行示威的行政法规。

1.《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

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主要内容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1989年12月26日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环境保护法》,包括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47条。此外,我国还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有关的法规和规章。

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2.《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包括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8章124条。国务院配套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同时生效。

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

2.《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2000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从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等方面,规定了网络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案例链接七:北京市批捕首位犯“盗窃罪”的黑客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

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案例附录一:《道德也出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每年都要对全球近半数国家的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估,其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颇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在日前发表的《200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北欧小国芬兰再次名列第一,将美国等经济科技实力超群的大国甩在了后面。

一直关注这项评估的人都不会对今年的结果感到意外。芬兰1995年名列第18位,1998年飚升到第5位,1999年提升到第3位,2000年已跃居第一。

气候寒冷、人口稀少、资源贫乏到几乎只有森林的一个北欧小国,其竞争力何以能把美国这样的大国甩在后面?概要地说,第一靠重视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第二靠重视创新,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发展新技术;第三,设立技术发展中心、国家研究与发展基金等机构,建立了政府牵头引导、以诺基亚等一批大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创新体系;第四,抓住20世纪末世界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催生出像诺基亚这样的世界级公司。

芬兰竞争力的提高说到底是其经济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芬兰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凡在芬兰生活一段时间的人,无不强烈感受到芬兰人普遍非常遵法守纪。走遍芬兰,基本上看不到站在街头指挥的交通警察。即使在深更半夜的空旷街头,芬兰人也不会闯红灯。这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迂腐之极。然而这种自觉遵法守纪的理念,正是法治的必备基础,是市场经济健康成长的必需土壤。

芬兰人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爱管“闲事”者特多。只要你做了有违道德法规的事,总有人出面提醒或指责你。学驾驶,教练总要反复叮咛勿忘礼让,对别人的礼让必须举手致谢,甚至减速刹车都必须先看后视镜,为后面的车着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芬兰人较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如果没有这样的全民素质,芬兰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芬兰人诚实守信。二战后,芬兰是世界上唯一履行承诺、支付全部战争赔款的国家。在芬兰,不诚实的人在社会犹如眼中之沙,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靠欺诈行骗取得的成功,不会被认为是“精明能干”,而会被人们唾弃。芬兰和其他北欧国家一样,在世界上腐败程度较低。严惩腐败为社会切除了毒瘤,为发展清除了障碍。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宽到芬兰所处的北欧地区,就会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些国家的成功,不仅有制度建设的原因,更有社会环境建设的功劳。良好的道德也能产生效益,也能提高一国的综合竞争力,这是芬兰给我们的启示。

案例附录二:不买票想白坐地铁一大学生逃票还砸售票机

不买票就想白坐城铁,被人识破后恼羞成怒抄起椅子就砸售票机,带到派出所拒不认错还百般狡辩,这就是在北京某大学读书的何某的所作所为。

昨天上午10点,何某来到城铁西二旗站准备用交通卡刷卡进站乘车。当他发现走在前面的一个人用磁卡通过自动售票机时,会有几秒钟短暂的通过时间后,就想钻个空子白坐城铁。于是,他快速跟上前面的人,没刷卡就通过了售票机。可当他到达目的地西直门站的时候,麻烦来了——因为他的交通卡里没有进站记录所以无法出站。

“请你补刷一下交通卡。”服务员对他说。“我刷了,是你们的售票机有问题!”何某跟服务员狡辩道。服务员坚持让他补刷交通卡,小何一下子就急了,非要强行出站。再次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的他抄起椅子砸向自动售票机。

最后当他被带到派出所写检查时,他还挺不服气。在检查中,他将自己用椅子砸售票机的行为说成是“举起椅子碰到了机器”,还对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家里有急事,自己身体不适”。最后还没忘补上一句:造成这种后果我认为情有可原。

案例附录三:东周刊停刊事件

一直以来,新闻传媒的社会公德意识总是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而提出,并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所倡导的。但是,在众多新闻职业道德里面,相对于具有阶级威严的“党性原则”和被视为新闻生命的“真实性原则”,“社会公德意识”显得约束力不强。由于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切实的处罚体制,传媒社会公德只能通过新闻工作者个人的道德良知来加以保证,依靠媒体的自省自律来实现其约束作用。

2001年10月30日,在香港各大报摊上,一份名为《东周刊》的杂志封面赫然刊登一幅受虐女星裸照。第二天,香港报业评议会、香港记者协会及明光社

立刻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该周刊不顾新闻职业操守,卖弄色情。第三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公开谴责《东周刊》事件抵触了香港社会的道德价值,引起社会人士的公愤。当天,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责令旗下《东周刊》停刊,三主管引咎辞职。第四天,特区政府总部前,500名演艺政界人士集会声讨不良传媒用极其恶劣手段报道的行为,并向政府递交请愿信。

短短的几天里,《东周刊》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黯然退出了市场,这是迄今为止香港乃至世界传媒史上惟一由于触犯社会公共道德而停刊的媒体。

案例附录四:十几万口香糖留在天安门广场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

案例附录五:球迷“强行进入场内”被拘留罚款2006年 3月11日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揭幕,在重庆力帆队与辽宁队的比赛中,连续两年在联赛积分榜垫底的力帆队以2:1击败对手,久违的胜利让球队和球迷狂喜不已。50岁的重庆知名球迷陈文武在比赛结束时冲进球场,想与球队共同庆祝,但3名球场保安人员迅速赶来,将他带离现场。陈文武大概没有想到,他只不过跑进球场庆祝球队比赛胜利,却因此而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一个“创造纪录”的人物。他成为《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施行后第一个因此受到法律处罚的球迷,其被拘留10天、罚款500元并被禁止在一年内进入体育场观看同类比赛的处罚措施均为法律上限的严厉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八条举办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有关规定,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责令停止活动,立即疏散;对组织者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案例附录六:不听劝阻纵狗扰民半夜狗叫主人挨罚

吴某、林某为某小区居民,双方各养了一只宠物狗,两只狗经常半夜一起吠叫,干扰小区居民的正常休息,不断有居民拨打110要求民警进行处理,保障夜间休息。民警要求吴、林二人对宠物狗进行约束,吴某主动将宠物狗送到亲戚家饲养,林某仍不听劝阻,继续放任其宠物狗半夜吠叫。

案例附录七:北京市批捕首位犯“盗窃罪”的黑客因涉嫌盗窃他人电脑上网帐号密码的北京某大学学生卢某5月30日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依法逮捕。去年6月,卢某利用黑客软件破译并盗取了北京一家公司的上网账号及密码,供自己免费使用,并在网上及以其他方式将上网账户及密码向多人传播,导致1000多人非法使用这个账号。并造成这家公司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

公民道德建设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社会公德的含义及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及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 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肘代和这

治安秩序管理(警校考试必备)

一、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公共治安秩序的概念、范围、任务: 概念:治安秩序广义的指社会存在形式及影响社会环境治乱安危的诸因素均符合统治阶级和社会公民意志和利益的有条理的客观状况;狭义的指由国家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安宁和公共安全,在特定场所达到的有条不紊的客观状况。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维护治安秩序为目的,针对特定对象而实施的行政执法活动。 范围:重点行业治安管理;重点场所治安管理;重点地区治安秩序管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集会、游行、示威管理;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查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与治安秩序关系密切的其他治安秩序管理。任务: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一)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概念 公共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依法从事的以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行为。 (二)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特点 1.管理权限的法定性。 2.管理行为的强制性。 3.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二、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范围 (一)公共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 (二)集会游行示威管理

(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管理 (四)社会丑恶现象治理 三、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意义 (一)管理好公共治安秩序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二)管理好公共治安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正常生活的需要 (三)管理好公共治安秩序是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声誉的需要 (四)管理好公共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 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管理 一、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 (一)公共交通场所的概念及范围 概念:公共交通场所,是指对社会开放的,用于承载不特定的人或物从此地移往彼地的交通工具,以及候乘这些交通工具的固定场所的总称。 范围:主要包括火车和火车站,公共电汽车和公共电汽车站,地铁列车和地铁车站,出租汽车和出租汽车站,民航飞机和民航机场,轮船和客运码头,渡船和渡口等。 (二)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特点 1.公共交通场所往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恐怖主义分子进行破坏活动的重要目标。 2.公共交通场所还是违法犯罪分子容易混迹其间,进行各种违法犯罪后逃逸和转移赃物的场所。 3.公共交通场所容易发生火灾、爆炸、挤压伤亡、撞车、翻沉船、坠机等治安

职业道德与法律21——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32——21 职业道德与 法律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新授 1 知识目标: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能力目标: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 情感目标: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导入新课〗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等吃完晚饭已经夜里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怎么办呢?借着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议:“干脆劫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机“要点儿钱”。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不付出租车费,还硬跟司机要100元钱花花。争执推搡中,被巡警发现,三人当场被抓,受到治安处罚。 [问题思考] ●请结合上述案例内容,判断寻衅斗殴是否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是的话,它又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5页,我们先来看本单元的引语。 学生朗读(略)。 朗读得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归纳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好吗?这就是——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卫士”,青少年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拒绝不良诱惑和侵害。维护自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违法行为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分类的? 2.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1、多选题社会公德的特点有_____。 A: 基础性 B: 强制性 C: 全民性 D: 相对稳定性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这种最一般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里都存在着。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保存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本题选ACD。 2、多选题下列不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方针的是_____。 A: 爱国守法 B: 顾全大局 C: 服务社会 D: 明礼诚信 参考答案: BC 本题解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字方针是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故本题应选BC。 3、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平等尊重要求的是_____。 A: 根据员工工龄分配工作 B: 根据服务对象的性别给予不同的服务 C: 师徒之间要平等尊重 D: 取消员工之间的一切差别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平等尊重是指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职业活动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工作性质有多大差别,都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信任。A、B项显然不是平等尊重的基本要求。平等尊重并不是要取消员工之间的一切差别,D项不符合平等尊重要求。本题选ABD。 4、单选题团结友善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_____,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A: 向心力 B: 感染力 C: 吸引力 D: 亲和力 参考答案: D

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公仆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维系社会公德平衡的支干 [红色的故乡] 于 2004-11-18 19:47:23上贴 公仆公德、职业道德、家规家风,是平衡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延续风向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弘扬、平衡、延续,必须有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高尚的社会公德,良好的职业道德,美好的家规家风,遵纪守法的示范,来维系来支擎。 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历史上就有读书做官论习俗,历史上为了求上一官半职功成名就,为了金榜题名时负出半身时间去苦读圣贤书大有人在,书越读的多才有可能做官,世上唯有读书高,读书人示范形象,是平民百姓追求的偶像目标。因此官员们的道德行为也就是平民百姓的道德行为。 “子不孝、父之过”,因此切实加强全体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党的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规家风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党规党纪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是社会主义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党性教育重之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组成分,是依执政、科学执政、文明执政,是依法治国和依德治迫切要求。 党的主张和意志是要通具体共产党和党的干部来贯彻落实,因此党的指导思想和主张就是一面旗帖、旗帖就是方向、旗帖就是主张,党员干部的公德、尽业精神、家规家风如何,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器风向标,群众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代,共产党员干部“三”德教育是风向舵、指南针,如果牢牢抓住这问题,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因为党员干部文化层次高、法律知识懂得多、政策水平比一般群众知道多的多。领导干部的公道如何、职业道德如何、家美德如何,起着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如何决定性导向。军营有一句名言﹕兵熊熊一堆,强将手下无弱兵。 一个主要官员品德高尚造福一方水土,换只一个私欲严重,公德底下干部,要祸及一方百姓。 一、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必须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环结。 二、为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首先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入手。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迫切需要,领导干部道德品质如何,直按关系到一方社会风气的如何,领导干部道德品质,有着示范的作用。 三、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尤其是现在封建虚荣思想在作怪,迎来送往多,机构重复多,会议多,奉承多,批评少,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过去说,党员花上5分钱买一个早知道,现在情况不同,新闻媒体传播迅速快,信息社会,领导干部没有时间听,没

治安秩序教学提纲

1.治安秩序管理是指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及其人民警察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治安秩序实施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行政执法活动;其本质上是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依法实施的对社会治安的组织管理活动。特点:执法授权的特定性,管理行为的强制性,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2.治安管理的任务:协助有关部门发现、控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侦破管辖的刑事案件;调查处理治安案件,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组织治安巡逻、守望、堵截、盘查,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指导、监督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和其他有关单位行业的安全反防范工作;配合有关警种和部门处理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协助民政卫生等部门管理与治安关系密切的社会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社会服务职能。 3.治安秩序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原则、预防为主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原则、严格管理与文明管理相结合原则。 4.治安防范教育是指公安机关为实现社会治安的有序状态,为争取社会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公众的配合、支持和帮助,对社会各单位、组织和公众进行的以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反防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性社会传播、教育活动。内容: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技能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情感教育、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规范教育。方法:报告、座谈讨论、运用宣传媒介教育、案例教育。 5治安状况调查概念:一般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和治安民警为了掌握社会治安情况、获取专门信息,进行专门考察、调查所采取的措施。作用:为治安秩序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依据;使其决策正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治安民警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能对其工作进行全面的检验与客观评判,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容: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对不同时期社会重大变动的反应;治安秩序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领域;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与灾害事故的规律和特点;社会公众的安全感及公众心态;一定区域范围的治安环境。要求: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主动及时防治时过境迁;全面系统防止以偏概全;准确规范防止粗疏凌乱。方法: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全面、重点、典型、抽样调查。实施步骤:明确任务、分析情况、提出方案、收集资料、归类整理。 6 巡逻勤务概念: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和安全秩序,在一定区域和线路上采取以公开巡查、动静结合的控制模式,而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行使警察权力的一种警务活动。分类:按交通工具分为步巡、车巡、舟巡、骑巡和空巡;按路线分为定线巡逻和乱线巡逻、顺线巡逻和逆线巡逻。作用: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社会控制;预防制止违法犯罪,增强公众安全感;及时为公众提供救助服务,密切警民关系。任务:防范、发现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重点目标要害部位秩序和安全;维护好交通秩序,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社会服务,为公众排忧解难。组织实施:划定巡逻区域;确定巡逻路线;制定巡逻勤务制度。治安案件的先期处置: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仍在现场的,并必须设法控制,不得让其逃离;注意收集证据,防止违法犯罪嫌疑人毁证或串供;维持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疏导交通;协助民警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同时将所有知情人目击者等进行登记,并请其留下协助调查;移交治安部门处理。注意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熟悉情况确保安全。 7 盘查勤务概念:是指民警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为发现或确认有无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盘问和检查的一种警察勤务活动。对象:已预谋违法犯罪,正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 2、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 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 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 )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4、下列网络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是() A.通过网络浏览新闻 B.沉迷网络色情游戏 C.下载网络游戏 D.收发电子邮件 5、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 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 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6、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 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A.纪律 B.政策 C.法律 D.守则 7、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8、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 A.团结友善 B.见义勇为 C.保护环境 D.诚实守信 9、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员,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尊师敬贤,对待师长和贤者,示以尊重和钦佩亲敬。这是社会公德中()。 A.遵纪守法的要求 B.保护环境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D.文明礼貌的要求 10、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 B.遵纪守法 C.助人为乐 D.保护环境 11、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传统道德 12、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有()。 A.遵纪守法 B.弃老溺幼 C.文明礼貌 D.助人为乐 13、()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14、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有序的公共生活 B.道德 C.法律 D.生产 15、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 16、下列不属于公德缺失的是()。

有关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论文

有关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论文 有关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论文 一、维护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我们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和当今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好。但是我们并不以此满足还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高度文化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消除一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损害公私财产的违法行为。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斗争,不仅仅是在整个过渡时期,我们要进行这种斗争,就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后,坏思想,坏习惯和坏作风,也不可能全部消灭,我们也还要继续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作斗争。在这个意义上说,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自觉地维护我国社会主义的秩序,也是一个长期的自我教育和斗争的过程。 事实上,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与公共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公共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维护公共秩序对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大,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有个问题是肯定的,那就是有了公共生活,还是有必要维护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历史发展和实践证明,公共生活领域月夸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所以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更有必要去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 二、亲身经历 相信大家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马路斑马线的那头,尽管小广播里不断有提示:“请注意,这会儿是红灯,请不要闯红灯”,还是有些路人为了几分钟,果断的闯红灯了。虽说大家觉得这也许是平凡的一件的事情,可是要是每个人都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话,所有的一切指示灯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件小事。刚刚所说的是交通秩序。现在我们再看看娱乐秩序,一条商业街上,道路堵塞,占道经营的摊位,乱停乱放的自行车和乱七八糟的广告“牛皮癣”,污言秽语,打架斗殴,痰迹,烟头,纸屑,垃圾,公共生活就是如此折磨,尽管有辛辛苦苦的清洁工,还是无法阻止这样的画面,最关键的还是每个公民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说道这里,很难不让人想到网站每个BBS和论坛上各色污七八糟的玩意,因此网络的秩序也是需要维护的。 三、与国外的比较 我有个同学去过国外,体验过澳大利亚的整洁,爱护小 动物,清新空气的生活,回来之后常常会感慨我们自己的公共空间,为什么会如此的污浊、混乱、令人难以忍受。更令人可悲的是,“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中文标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的许多目的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对于现在的这种状况,我们没有必要在犹豫了,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是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升,不再成为国外的笑话词。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

当前社会公德状况和公民道德建设

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和公民道德建设 【作者】焦国成/王易 【作者简介】焦国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王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公民道德水平相对低下,就是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应该本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的精神,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审视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寻找出推进公民道德的切实有力的措施。 一 道德总是同时代的演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建立新时代的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首先必须弄清我们国家目前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发展阶段的性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和发展时期,这主要表现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和发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从封闭、落后向开放、振兴的转型和发展。无疑,这些重大的基础性变化必将引起三大相互关联的社会深层次的转化,即深刻的普遍的社会重组;社会规范、社会评判标准的重新确认;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活动方式的重大变化。这三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世界到精神领域的变化又必然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在人们的道德精神面貌上表现出来。应当说,我们国家的伦理道德状况也相应地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阶段上。 要转型、要发展,就必然先要有一个痛苦的长时间的蜕变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伦理精神的蜕变过程中。这个过程,是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是新旧两种道德价值观念相互交替、冲突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国的道德文化及道德现象出现结构性失调、社会道德秩序发生较大混乱的过程:原先一些被人们所接受并一直公认的道德观念渐渐远离现实生活,显得陈旧、不合时宜;另一些原来看上去是难以接受的新观念却逐渐被人们所承认并成为道德评价的标准。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便面临着两种价值观和价值评价体系,其中任何一种价值观和价值评价体系都没有达到对全社会进行整合,为全社会所共同接受的程度,但同时又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这种情况表现在人们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一些领域中,传统道德起着主导的支配作用,而在另一些领域,现代道德则起着主导作用;在一部分社会成员中还保留着传统的价值观念,而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却已经接受了现代的价值观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她)也是传统与现代组合的矛盾体,存在着脑子里的现代意识与骨子里的传统观念的冲突,并常常陷入自我矛盾的激烈斗争之中。可以说,当前我们在道德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双重价值标准的冲突和双重评价标准的冲突。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活动、现象常常会因为价值标准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评价,许许多多的道德行为也往往因为面临着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评价而获得不同的价值意义。面对这样一种道德上的两难境地,人们常常会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从而陷入道德观念与道德价值的尖锐冲突之中。 人们在道德价值观上的混乱以及由此造成的道德评价上的失范,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非道德现象:一些领域中的道德准则松弛失效,社会越轨和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突出表现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正当竞争,产品的假冒伪劣等严重问题上;社会正义感和羞耻感、责任感和义务感淡化,荣辱感、是非观、善恶观混乱,社会道德心态近乎麻木与失调,一人受害众人围观而无一人上前相助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救人者反成为众人嘲笑、打击的对象,以至我们不得不用“见义勇为基金”来唤起人们似乎已趋泯灭的良知;藐 1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1 广大市民们: 我们社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社会公共秩序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为人民的生活、出行提供安全保障,特发出如下倡议: 1、不乱穿马路,不乱闯红灯; 2、不随意插队; 3、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4、不盲目从众; 5、不破坏公共卫生; 6、不在网络上恶意攻击。 维持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每一位市民的心愿。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欢迎广大市民加入到我们的“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从我做起”的签名活动中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身体力行,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2 亲爱的小伙伴们:

当我们飞越天空,华夏无数的荒山,几多浊流尽现我们眼前,令人忧心如焚。长江的百年水患更敲响了中华家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警钟。唐朝森林覆盖率尚为86%,而现在平均覆盖率仅13.9%。这个数据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没有绿木,我们的空气怎会滋润及清新?没有绿木,我们的水源怎会甘洌及不枯竭?没有绿木,我们怎能感受的到鸟语花香?你看学校周边的水资源和环境:河边成了垃圾的聚集地,浑浊的水使小河宛如一条黑色的带子,闻一闻,小河的臭气冲上了天,路过的人捂住鼻子,加快脚步,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意地去破坏绿化,比比皆是。 当我们感觉到美丽的家乡渐渐地失去往日的容颜,新时期的小公民怎能熟视无睹、漠然视之?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把家乡太仓建成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碧的生态型旅游城市,为此,我们倡议: 1、爱护公物:不随意损坏社区和公共场所的公物,不在公物上乱涂乱刻。 2、讲究卫生。不在社区和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我们还要小手牵着大手,向家长市民宣传环保,减少污染。 3、保护环境。积极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活动,深入社区打扫卫生,为社区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遵守秩序。在社区和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行为举止文明。 小伙伴们,行动起来吧!我们都是光荣的少先队员,是

《综合素质》考点题库解析《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2021年最新版)

《综合素质》考点《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2021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综合素质》考点《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2021 年最新版) 1、多选题;职业道德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集中体现在_____ A: 它是个体人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它是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证 C: 它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 D: 它是个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根本保障 参考答案: A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 答案解释:能力和人格特质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故排除C。D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2、多选题;对于劳动者而言,职业道德的养成,有利于_____。 A: 提高综合素质 B: 促进事业发展 C: 实现人生价值 D: 抵制不正之风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解析]略 3、单选题;道德评价的根据是_____ A: 动机 B: 效果 C: 手段 D: 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4、单选题;团结友善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_____,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A: 向心力 B: 感染力 C: 吸引力 D: 亲和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它不仅体现

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其中,“团结”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友善”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亲善关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5、多选题;办事公道是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正确的做法有_____ A: 各级领导干部掌握一定权力,更要办事公道,秉公行事; B: 办事公道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 C: 办事公道对公务员的要求更为严格; D: 在对待服务对象时,要一视同仁,严格按程序办事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释:B很明显不对 6、单选题;“精诚合作、同舟共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顾全大局、虚怀若谷”等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_____的关系。 A: 团结友善 B: 助人为乐 C: 明礼诚信 D: 文明礼貌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3学时) [复习旧课] 提问与简评 1、了解道德的起源,正确把握道德的涵义、本质、功能与作用; 2、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4、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5、认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6、大学生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三个环节以及如何把握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品质的树立; 7、联系实际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8、如何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展示课时目标、导入新课] 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也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除了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还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课时目标如下: 1、了解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2、叙述公共秩序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 4、叙述社会公德的涵义、特点和内容; 5、了解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以及大学生如何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6、了解网络生活及其特点,掌握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7、认识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以及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掌握公共生活中主要的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做维护公共秩序的模范。 [讲授新课] 《上海: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中心》——从思想史的淵源来看,到了19

世纪末,上海能够成为中国公共领域的中心不是偶然的,它受到了明末以后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的江南士风的很大影响。江南的士大夫在宋明以后就逐渐眼光向下,注重在民间创办书院,开拓风气,形成舆论,以期在朝廷之外建立强大的道统。这些区域化的历史传统和民间氛围对清末上海的改革路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中心。 这种现象说明:道德对社会、对一个地区文明的形成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公共生活简介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①②③④ 原始社会:个人与群体融为一体,人与人关系、公共关系简单。 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分散经营,联系受到限制。 工业社会:交往普遍并且频繁,生活领域扩大。 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地球村形成。 (二)公共生活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特别是网络使得人类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由于活动范围更广泛了,相应的交往对象也更复杂了。加上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得人们要与更多的陌生人打交道。所以,小孩子交往要多加注意,以免看错人、交错朋友。▲某医学院女生结交社会上的朋友,交友不慎,最后走上行窃犯罪之路。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公共场所增加了,公共设施完善了,为公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阅览、体育馆健身、互联网链接,等等,应有尽有。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社会公德含义及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及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 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 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肘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有许多更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又昭示着一个社会道德风气好坏的程度。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在同一社会中,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属于哪个阶级或从事何种职业,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规则,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单位有时甚至可以以国家权力或行政权力、经济权力予以干预。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这种最一般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里都存在着,因而,调整这种关系的社会公德在历史上比起其他各种道德分支来,具有更多地稳定性。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保存 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的主要特点是: ⑴共同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公共成员准则。 ⑵群众性。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 ⑶继承性。它是前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而又代代相传的维护正常生活秩序的经验结晶。 我国宪法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公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大学生应有: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1、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0001

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已,避免违法犯罪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自觉维护社会公 共秩序 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理解未成 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明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 耻的观念,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3.运用学会区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能判断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 管理行为,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这一重点内容包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危害性,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该类行为的处罚。从理论上讲,该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占据的分量很重。从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来看,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需要认识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从而增强守法意识。从实践的角度看,只有认识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才能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从现实生活来看,部分中职生存在对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问题,不懂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才会出现违法的现象。这就要教育学生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理论上看,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虽然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对社会复杂性认

公德与文明范文《遵守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

公德与文明征文《遵守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 风》 公德与文明征文 遵守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 **县公路管理段雷声亮 一个人的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而遵守社会公德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前提。下面我就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它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 1、文明礼貌——诚信是公德的基本规范,是公共交往中公民做人的准则。 2、助人为乐——社会生活是以多数人的活动为表现形态的,因此,它强调的是最少考虑个人的因素,而最多考虑他人的因素。 3、爱护公物——就个人而言,爱护公物也反映了他的道德素养程度,是他一贯的道德行为的表现。

4、保护环境——之所以提出保护环境,是因为存在着环境被破坏的现实。 5、遵纪守法——遵守公共道德规范是与遵纪守法密切相连的。 二、当前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我们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如肆意破坏公共设施,认为公共设施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必用心爱护,甚至将公共设施作为发泄情绪的对象。比如县城街道两侧的公益广告牌被损坏的现象随处可见,两侧绿化带花卉被攀折甚至盗挖。 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比如,银行内营业柜**的一米线形同虚设,医院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一些人熟视无睹。 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才肯于关心和帮助。 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尊重他人的基本礼仪规范未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文明用语得不到广泛应用。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 1.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维护秩序课后习题

维护秩序 知能演练提升 1.下列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 A.采用暴力手段教育子女 B.自觉维护公共环境 C.故意破坏公共设施 D.遵守社会公德 2.走在路上,需遵守规则。影剧院里,需遵守规则。游乐场所,需遵守规则——社会公共生活充满了规则。对此,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 A.逃避、远离 B.需要时遵守,不需要时不遵守 C.无所谓,与我无关 D.自觉遵守 中国“结” 3.右面漫画《中国“结”》主要说明( ) ①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②社会公共秩序只能靠强制命令来维持③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④社会公共秩序只能靠社会舆论来维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在学校,我们既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这说明( ) A.维护秩序要靠规则和自觉遵守 B.在公共生活中人们没有自由 C.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是一种被迫行为 D.公共生活的规则使人的生活变得不方便 5.繁忙的马路,由于有了交通规则,变得秩序井然。激烈的比赛,因为有了规则的约束,变得友好文明。这说明规则( ) ①能够解决一切矛盾②使利益不同的人们能够和谐相处③使彼此之间的竞争能够有序地展开 ④会自动起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假如让你劝说造成十字路口交通拥堵的司机,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驾车上路玩潇洒,秩序混乱别管它 B.行车上路要小心,规则二字值千金 C.道路是汽车运行的轨道,法规是驾车的准绳 D.规范交通行为,争做文明司机 7.情景分析 小王:行人乱穿马路,是小事,不必在意。 小李:在没有来往车辆且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闯红灯。 小张: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帽儿”。 以上同学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8.在学校里,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走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作为国家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这些都是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因此,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就是要遵守国家明文颁布的规定。 请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C 2.D 3.B 社会成员遵纪守法,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漫画中的人物不能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也就说明社会秩序需要大家共同遵守,扰乱公共秩序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 4.A 5.D 本题考查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①说法太绝对。有了规则,还需要人们来维护,④说法错误。故选D项。 6.A 7.答案以上同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社会公共生活也不例外。离开了一定规则秩序的约束,整个社会就会混乱不堪。社会是由许多成员共同组成的,只有我们每一个成员自觉遵守规则和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而这一规则需要法律来确定,也需要人们的自觉遵守。 8.答案此观点是片面的,规则不仅包括国家明文颁布的法律法规,也包括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由国家明文颁布,我们必须牢记并在生活中严格遵循。道德规范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体会,自觉遵守。因此,在社会生活中,除了要遵守国家明文颁布的规定外,还要遵守道德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