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概要:经过不断地探索,孩子们习惯了借助学具解决有关计算的问题,从10

以内的加减法到现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学生的算理清晰,运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快速,正确地进行几百几千的计算。然而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计算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善于用实践的眼光来处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的技能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的思维。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总结低年级数学教学经验,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孩子操作学具,理解算理,培养孩子数学运算能力的素养,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在实践操作中理解运算意义

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计算

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尚处在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学具操作,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刚上小学的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不可能长时间地专注和遵守课

堂纪律,需要老师不断地提出要求,规范孩子们的言行,制定出上课的规则。如果没有一定的纪律约束孩子,一根小棒就能使他分心,玩耍一节课。北师大的教材每一册都有配套的学具盒,一个学期的知识点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学具。使用好这套学具,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刚发配套的学具盒时,我就与孩子们约法三章:

1.要爱惜。学具盒中的每一种学具我们以后上课都能用到,要好好地爱惜,好

好地保管。

2.不乱玩。学具盒每个人只有一个,它不是玩具,不能拿来当玩具玩耍,玩丢了,找不到了,上课就没法使用学具学习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