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设计概况 (1)

1.2、环境情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1)

3.1 监测目的 (1)

3.2 监测的原则 (2)

3.3监测的内容 (2)

四、监控量测方案 (3)

4.1、测点布置原则 (3)

4.2、地表沉降监测 (4)

4.3、地下管线监测 (9)

4.4、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10)

4.5、水位观测 (11)

4.6、拱顶监测 (11)

五、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预警及内业整理..............................................................

15

5.1、数据采集 (15)

5.2、数据整理 (15)

5.3、数据分析 (15)

5.4、安全预报和反馈 (16)

5.5、监控量测三级预警及内业整理 (16)

六、监测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措施..............................................................................

20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南湖路站~金岭路站区间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线路出南湖路站后,下穿金阳二手车市场、龙潭路、金阳新世界2E地块(碧潭五区),然后沿诚信北路敷设至金岭路站。区间全长788m,为双洞单线隧道,线间距12~14m,隧顶埋深6.5~10m。区间施工竖井设在右隧右侧市政道路绿化带上,横通道中线与线路相交于YDK13+760(=ZDK13+763.675)里程处,竖井距南湖路站377m,距金岭路站411m。竖井横通道与正洞相连,呈90°与正洞正交。

1.2、环境情况

竖井内净空尺寸为6.0×8.0m,井深22.2m,横通道长25.6m,开挖宽度×高度=6.6X9.3m。竖井所处地层至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红黏土、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井深及横通道主要位于黏土层内,井底位于中风化灰岩内。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CJ/T 8-200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7、《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3.1 监测目的

(1)保证施工安全

当地铁基坑开挖工程遇到软弱地层、高地下水位以及周围环境限制条件严格时,基坑开挖后必须采取围护结构体系或者利用地下室结构形成围护结构体系,才能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则需要对地基及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受力变形和位移等参量进行施工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保证使用安全

地基基础的承载力是地基基础共同承受的。是在允许沉降量和沉降差的条件下确定的。基础上部的受力由各种荷载及其分布和结构体系的刚度决定的。基础下部持力层及周围介质则取决于地质条件。要确切了解主体结构的变形量及变形差、基础的变形及承载力,只有通过监测才能确定。

(3)保证环境安全

本标段的地铁施工过程涉及到竖井开挖和横通道的施工,这些施工必然会对周围环境和即有线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证周围环境所受到的影响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保证行车的安全运行,则需对周围地表及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进行位移、沉降、振动和开裂等项内容的监测。

(4)验证和改进施工设计

施工图纸的设计是否合理和正确,在设计初期是不能完全肯定的。随着施工的进行和监测数据的不断反馈,才能使设计得到逐步地改进和完善,最终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

(5)通过监控量测进行竖井及横通道的日常施工管理。

(6)积累资料和经验,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自身变形(或受力)的基本规律,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3.2 监测的原则

(1)变形测量工作应从施工前开始,直至结构稳定终止。变形测量中应遵守下列规定:测量前应对施工现场工程岩土变化和支护工程的状况进行查看比作简明记录。

(2)分布施工时,每步应有完整连续的观测数据。

(3)雨后、冻融、地震等对变形体产生显著影响时应增加观测频率。

(4)根据变形体的变形趋势,变形体趋于稳定期间可延长观测频率,急剧变动期

间应缩短观测频率。

(5)对每个单元变形体进行测量时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应固定观测人员。

(6)首次观测时应进行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在进行监测工作之前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作一个详细的调查,必要时可以拍照、录象或请公证处公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监测的内容3.3.

3.3.1监测项目的选定原则

监控量测的项目主要根据竖井及横通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等综合确定。而且,在工程施工中进行量测,绝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取信息,而是把它作为施工管理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因此量测信息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确切地预报破坏和变形等未来的动态,对设计参数和施工流程加以监控,以便及时掌握围岩动态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预估最终位移值、根据监控基准调整、修改开挖和支护的顺序和时机等)。

②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如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重要参数(初始位移速度、作用荷载等)。

监测项目的选择过程中同时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在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技术成熟,数据稳定,抗外界干扰小的监测项目。

3.3.2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为:竖井及横通道工程结构安全监测以及工程结构外缘两侧30m范围内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重要管线、地面及道路以及既有线路的安全监测。

3.3.3监测内容

地表道路沉降、地面重要建筑(构)物的沉降、倾斜和开裂、地下重要管线的沉降、围岩与支护结构状态、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围岩与支护结构间压力、钢筋格栅拱架内力,以及围护结构的桩顶位移、桩顶水平位移、地下水位观测、支撑轴力等内容。

3.3.4监测项目控制值

监控量测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应的监测项目选取控制值,对于每一个工程的实际情况都要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设计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选取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对于一般地段的项目控制值,设计结合相关规范、规程、设计资料及类似工程经

验选取等给出的项目控制值基本值。

四、监控量测方案

4.1、测点布置原则

(1)各类监测内容的测点布置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并结合实地情况进行布设。

(2)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监测点的埋设须按设计情况、按照相应规范进行并结合实际场地,确保监测数据可靠,保证其不容易被破坏。基准点必须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取三次观测数据的平均待点位稳定后立即进行观测,监测点要在开工前及时布设,外。.

值作为初始值。

(3)对于工法变换的部位(如明暗挖结合部),应布设有地表沉降监测点。

(4)建筑物沉降监测点一般布设在永久建筑物上。沉降测点要布设在建(构)筑物主体结构的角点、中点和承重墙上。

(5)地下管线的测点布设主要针对变形区内的大直径上水等管线,特别是横穿隧道的管线。布设时尽可能利用检查井来进行布设,可以直接布设在检查井的管上,对于无法利用检查井的,有条件的地区在管线位置上方钻孔,孔深50~80cm,然后将预埋件放入,用水泥砂浆固定,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布设在上水及其他重要管线井(如压力管井)的接头处和其它重要部位。对于无法进行钻孔的管线,除利用检查井外,可采用间接测试法进行测定,直接布设在管线的上方,类似于地表测点。

4.2、地表沉降监测

4.2.1基点埋设

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可以利用城市中的永久基准点或工程施工时使用的临时基准点,作为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如果附近没有这样的基准点,则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和沉降监测的时间要求埋设专用基准点。专用基准点则按照三、四等基准点的要求进行,见图3-1,其数目尽量不少于三个,以便组成水准控制网,对基准点定期进行校核,防止其本身发生变化,以保证沉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基准点应在沉降监测的初次观测之前一个月埋设好。

地表沉降点埋设方法3-1 图

4.2.2测点埋设

图3-2 地表沉降测点断面布置示意图

地表道路测点主要沿横通道中心线上方进行布设,根据设计要求布设观测点,在需要加设横断面的地段沿横断面方向增加测线。地表监测主断面横向间距一般为2.5米、3米、5米(见图3-2)。沉降测点的埋设时先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沉降测点,测点采用Ф20mm钢筋制成,测点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4.2.3监测方法

无论是地表沉降测量、拱顶沉降测量还是周边的道路管线测量以及建筑物不均匀

沉降测量,均应进行水准闭(附)合水准网精密测量,测量要求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外业观测。

监测点的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观测。以闭(附)合水准网精密测量联测各监测点,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算出各点高程,同一测点相邻两次高程差即为本次该测点的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本次沉降量即为该点累计沉降量。

公式如下:dhi=hi-hi-1

Dh=(dh1+dh2+…+dhi)

式中dhi为本次沉降量

hi为本次标高

hi-1为上次标高

Dh为本次累沉降量

4.2.4 收敛点布设方法

收敛点分为竖井收敛点和横通道收敛点,其常规埋设方法为在竖井或隧道内壁打设带弯钩膨胀螺丝进行测量,为了避免膨胀螺丝被机械等其他物体损坏,可在初支喷射混凝土前,在钢格栅上焊接10×10cm方钢,将膨胀螺丝焊接在方钢内壁,并利用胶带将朝向混凝土喷射面一侧封闭,防止喷混过程中方钢堵塞,待混凝土喷射完毕后将塑料胶带打开,即可进行收敛测量。

竖井内净空宽×长=6m×8m,宽度方向布设一排收敛点,位于竖井十字线上,长度方向布置两排,分别位于竖井十字线两侧2m位置,其竖向共布设4道,布设方式为横通道以上布设2道,横通道拱顶、仰拱处各布设一道。(详见图3)

图3:竖井收敛点布设方法(平、剖面图)沿横通道前进方处,分别位于临时支撑上、下1.5m道,横通道收敛点环向设置 2 )4(详见图布设一排。5m

向.

图4:横通道收敛点布设方法

4.2.5收敛观测方法

初次量测在钢尺上选择一个适当孔位,将钢尺套在尺架的固定螺杆上。孔位的选择应能使得钢尺紧张时支架与百分表(或数显表)顶端接触且读数在0~25mm 的范围内。拧紧钢尺压紧螺帽,并记下钢尺孔位读数。

再次量测,按前次钢尺孔位,将钢尺固定在支架的螺杆上,按上述相同程序操作,测得观测值Rn。按下式计算净空变化值:

Un=Rn-Rn-1

Un—第n次量测的净空变形值

Rn—第n次量测时的观测值

Rn-1-第n-1次量测时的观测值

如果收敛值过大,应改善周围岩体或土体的稳定性,改变开挖方法,尽量减小

开挖对周围岩体的扰动,加强支护等等,以确保收敛值在允许范围内。观测频率:

(m)

开挖面至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m),L-—横通道开挖宽度(B、1注:

2、当拆除临时支撑时应增大监测频率

3、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监测频率宜为1次/15—30d

4.3、地下管线监测

4.3.1基点埋设

基点埋设同地表沉降基点埋设相同。

4.3.2测点布设

(1)有检查井的管线,直接打开检查井直接将监测点布设到管线上或者管线承载体上,见图3-3。

(2)管线埋设浅,开挖不影响周边交通的,采用直接开挖暴露出管线抱箍形式,测点与管线直接抱箍连接在一起;测杆直接引出路面,回填土,测点上部采用套筒保护起来,见图3-4。

(3)对于一般管线,无检查井时采用地表测点模拟方式,测点埋设与地表沉降埋设方法相同,见图3-5。

(4)无检查井并且不具备开挖条件的采用钻机破开路面硬化层,洛阳铲探挖到管顶埋设测杆,见图3-6。

测点间距:管线测点一般埋设于接口处,或者测点沿管线方向间距10米。

图3-3 有检查井管线测点埋设图图3-4抱箍管线测点埋设图

地表模拟管线沉降测点埋设示意图图3-6无检查井管线测点埋设图图3-5

4.3.3监测方法用精密水准仪,测试其管线测点高程的变化来反映管线点的沉降,计算方法与地表 沉降计算方法相同。 构)筑物沉降监测 4.4、建( 4.4.1基点埋设 基点埋设同地表沉降基点埋设相同。 4.4.2测点布设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体形特征、基础形式、结构种类及地质条件等因同时测点应埋设在沉降差异较大的地方,素综合考虑。为了反映沉降特征和便于分析,上,高低悬殊或新旧建筑(考虑施工便利和不易损坏。一般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拐角)结构的主要柱基或纵横(排架)物连接处,伸缩缝、沉降缝和不同埋深基础的两侧,框架 轴线上。(构)一是混凝土或者砖混结构的建(构)建筑物沉降测点埋设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形钢筋,埋入端用混凝土与建筑物,采用直接在建(构)筑物上直接钻孔,埋入“L ,另一端打磨成半圆形,监测时放置铟钢尺(构)筑物浇筑连成一个整体(见图3-7)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二是结构是钢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无法在上面钻孔埋设,采;待测点完全稳定后,即可开始用焊接的

b——建筑物宽度;

——建筑物的差异沉降;△s Hg——建筑物顶部的位移。4.5、水位观测4.5.1测点埋设

优先采用现有的降水井,在没有合适的降水井的情况下,布设水位观测孔。4.5.2监测方法

在施工影响范围通过之前测出初始水位,在施工影响范围通过时,利用水位计测出每次观测的水位标高。根据施工断面通过时水位计测出水位标高值与初始值比较得出水

位变化值,根据水位变化值确定出水位变化曲线。

、拱顶监测4.6.

4.6.1测点埋设

拱顶沉降点位于横通道拱顶中线位置,沿线路方向排距5m,为了避免机械施工过程中损坏监测点,埋设方法可与收敛点一致。特殊情况测点可适当加密。

4.6.2监测方法

拱顶下沉量测采用水准仪和钢尺。把钢挂尺悬挂在测点上,架设水准仪,待钢尺稳定后读出基点和测点的数值,量测各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对高程差,本次所测高差与上次所测高差相比较,差值即为本次沉降值,本次所测高差与初始高差相较,差值即为累计沉降值。具体计算方法同地表沉降监测。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信息反馈

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反馈的方法和内容通常包括监测资料的采集、整理、分析、。

监测流程图4-1 图

五、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预警及内业整理

5.1、数据采集

通过现场监测取得的数据和与之相关的其它资料的搜集、记录等。采用的仪器分为自动数据采集和人工采集两类,如水准仪等需人工读数、记录,然后将实测数据输入计算机;全站仪等则自动数据采集,并将量测值自动传输到数据库管理系统。

5.2、数据整理

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整理,包括原始观测值的检验、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制图,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和整编等,并将检验过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5.3、数据分析

(1)采用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各监测物理量值大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便对工程的安全状态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决策, (2)洞内收敛变形和支护钢架应力,记录填写日变化量和累计量的日报表,绘制累计变化量与时间、累计变化量与进尺关系散点图,按下述函数关系:

υ=Alg(1+T)υ=Alge-B/Tυ=T/(A+BT)υ=A(e-B/T -e-B/T)υ=AT2+BT+C

式中:υ变形值或应力值

T——量测时间或开挖进尺,A、B、C分别为回归常数。

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见图4-2。

位移(位移(反常曲线反常曲线正常曲线正常曲线时间距掌子面距离

图4-2 时间-位移曲线和距离-位移曲线

而渐趋稳定,说明围岩处于稳定状态,支)或距掌子面距离(如果位移的变化随时间.

护系统是有效、可靠的,如图中的正常曲线。在图中的反常曲线中,出现了反弯点,这说明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长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5.4、安全预报和反馈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周报表,并按期向有关单位提交监测月报,同时附上相应的测点位移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5.5、监控量测三级预警及内业整理

(1)预警分类与一般规定

预警分为监测预警、巡视预警、综合预警。

监测预警是根据上传的监测数据和监测项目控制指标值的比较,通过信息平台实施预警,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监控量测控制值,将施工过程中监测点的预警状态按严重程度由小到大分为黄、橙、红三级预警:

黄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

橙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

红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150%时。

巡视预警是施工过程中通过巡视,发现安全隐患或不安全状态而进行的预警。按严重程度由小到大分为三级:黄色巡视预警、橙色巡视预警和红色巡视预警。综合预警是根据现场参与各方的监测、巡视预警信息,并通过核查、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及时综合判定出工点的不安全状态而进行的预警。综合预警分级按严重程度由小到大分为三级:黄色综合预警、橙色综合预警和红色综合预警。预警级别的最终判定应同时考虑监测数据变化、现场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可能对现场造成的风险程度等综合因素。

增大趋势时,应升同一工程部位发生两次预警,且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未收敛,有

级预警级别。

施工过程中当判断可能出现预警状态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等相关监控单位在信息分析、报送的同时,应及时组织分析,加强监测、巡视,进行先期风险处置。

(2)预警流程

1)监测预警-综合预警

施工单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施工单位及时告知业主代表、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和安全风险监控中心,由监理单位组织第三方监测单位、施工单位进行现

场巡视,并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数据复核,确认数据准确后由施工单位通过信息平台上报监控中心。

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第三方监测单位及时告知业主代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安全风险监控中心,由监理单位组织第三方监测单位、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巡视,并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数据复核,确认数据准确后由第三方监测单位通过信息平台上报监控中心。

安全风险监控中心根据上报数据、工况及现场巡视情况,综合分析并向质量安全部提出综合预警建议,经质量安全部批准后,安全风险监控中心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综合预警通知。

2)巡视预警-综合预警

巡视各方发现较大施工安全风险、质量安全隐患或不安全状态,及时通知业主代表,由业主代表通知并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安全风险监控中心等相关各方共同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并对相关测点数据进行复核和分析,安全风险监控中心根据各方意见及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后向质量安全部提出综合

预警建议,由质量安全部确定后,安全风险监控中心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综合预警通知。

(3)警情分析会

安全风险监控中心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综合预警信息后,各参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或土建工程部的通知及时参加警情分析会,监理单位撰写会议纪要,主送与会各方,督促施工单位按会议决议和勘察设计单位给出的处置措施严格落实,并及时将处置情况向业主代表、监控中心反馈。当发生突发事故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

(4)消警流程

当现场釆取相关措施,警情得到有效控制,监测数据收敛后,施工单位按以下消警.

处理流程申请消警。

消警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监理单位初审,第三方监测单位复核后,由施工单位上传至信息平台。黄色警情消警由安全风险监控中心分析、核实后发布消警信息,橙、红色警情消警经安全风险监控中心核实后通知业主代表或土建工程部负责人召开警情消警会议(警情分析会参会人员详见附件九)。橙色警情消警会议由业

主代表主持,红色警情消警会议由土建工程部负责人主持。各方同意消警后,方可对警情闭合。监理单位撰写会议纪要,主送与会各方并上传至信息平台,由安全风险监控中心发布消警信息。

(5)、监控量测内业

在工程测量工作中,测量的内业资料计算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内业资料计算的准确与速度直接影响着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从目前大多数的工程测量来看,其外业测量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数据,测量技术人员经常面对的是繁琐、抽象的数字计算,由于一般测量计算公式较复杂,所以计算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这时对于这些测量数据资料采取管理技术措施进行有效地整理和管理是相当重要。结合较多测量工程项目来看,大型数据均采用计算机利用专业软件处理,少量数据采用手算,配备

casio fx-4850pa 及casio fx-5800 计算器,并且在运算过程中不同的人采取不同

的方法进行对算,最后将结果进行对比。测量资料必须上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方可投入使用。测量主管与现场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及时向监理

工程师报告测量资料,认真做好日、旬、月报表和关系曲线图,详细编制技术总结,根据变形测量监控量测信息及时安排施工程序,制定施工方案及措施。另外,所有工程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和签字制度,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工程测量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应妥善归档保管,装订成册。

测量成果整理与积累。测量成果的计算资料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字迹清楚、计算正确,格式统一,并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必须做到清楚工整,不得涂改、后补,每一单位工程完毕后必须及时整理测量资料。对于工程测量内业管理时应该建立专门的测量资料档案专柜,应按规定整理好方可交技术部门入档,对于各类工程测量资料入库时,应将测量数据档进行分类编目、整理以及保管,并且留存相对应的电子版,而对于不入档者应保留到工程竣工验收后一年方可处理。测量资料的保存应该注意防火、防蚀以及防潮等,对于管理测量资料的计算机必须专人专用,对于过期的资料应该及时更换以及销毁,并严格履行相关手续进行处理,如有丢失、损坏的测量资料应该及时记录并且上报。.

(6)工程测量内业质量管理措施

1)加强对测量使用所有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损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并与监理协商补救措施;

2)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外业前,列出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检查是否完好。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作出评定;

3)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如发现疑问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

4)在外业前,测量技术人员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所用桩点以及测量要达到的目的向测工进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同时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等,应保持测量人员、测量仪器、测量作业方法的相对固定;

5)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两人复核,测量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好姓名及日期,并记好工作日志。工程测量数据资料必须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抄录资料,亦须认真核对。进行测量数据计算过程中必须做到步步有校核。另外,为了有效地提高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的正确性,测量数据内业计算完成后,应换人进行检算,检核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6)测量过程中,必须消除干扰,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证测量精度。各种建筑物放样时应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积极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沟通和配合,满足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7)对于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字迹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擦改、转抄。进行工程测量内业处理前,应先对测量外业手簿或记录进行编号。手簿各记事项目都记录清楚,填写齐全。原始观测数据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距离及水平测量的厘米及以下数值不得更改,其他观测数据不得连环涂改。观测工作结束后,及时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符合规定后,方进行计算;

8)复核外业测量数据的原始资料,同时应该对记录簿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包括所用导线的点名、施测方法、观测数据以及检测记录的日期是否对应一致等。四、工程测量内业成果处理测量队对所有的工程测量数据,应使用规范的手簿随测随记,文字与数字应要做到清晰、整齐以及美观,对采用电子记录的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内业数据处理人员应该对所有测量数据的记录应采用记录复核制,并且应对外业作业的测量数据成果进行检核,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成果应要求测量外业人员进行重新测量,待监理工程师或总部主管测量工程师检核并符合施工测量质量要求的测量成果方可使用并指导下步施工。测量管理人员在计算放样数据前,应该对与测量相关的施工图纸进行整体复核,以有效地保证这些计算数据所采用的设计数据是准确无误的,当发现图纸数据或者尺寸与之前的复核数据结果不对应,则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以防止设计图纸中的设计施工错误数据误导计算成果发生下一步错误。

六、监测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1)监测组及时报告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关切实、可靠的数据和记录。

(2)测点布置力求合理,应能反映出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和应力情况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3)测试元件及监测仪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测试元件要有合格证,监测仪器要定期校核、标定。

(4)测点埋设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并做到位置准确,安全稳固,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

(5)监测工作由多年从事监测工作及有类似工程监测经验的工程师负责,小组其它成员也是有监测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或测工,并保证监测人员的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6)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每周报一次,特殊情况下,每天均应报送。监测报告应包括阶段变形值、变形速率、累计值,并绘制沉降槽曲线、历时曲线等,作必要的回归分析,及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7)监测数据均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后方可上报;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复测,并检查监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给甲方、监理及单位主管,以便采取措施。.

(8)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测试实施细则。

(9)雨季是横通道施工的不利情况,地下渗水比较严重。因此雨季应加强一些薄弱环节和主要管线及建筑物等项目的量测频率,如测斜、应力、拱顶下沉等,同时,应根据监测结果,加强一些不利区域的监测,以保证整个工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施工监测方案讲解

南京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浦口新城段万寿路隧道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南京河海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南京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浦口新城段万寿路隧道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编写:孙少锐 审核:龚友平 批准:侯玉宾 南京河海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2013年3月12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监测目的 (3) 2. 编制原则与监测项目 (3) 2.1编制原则 (3) 2.2监测项目 (4) 3. 监测方法技术 (5) 3.1技术依据 (5) 3.2监测点位布置 (6) 3.3监测点(孔)统计表 (8) 3.4监测点的埋设及施工监测方法 (8) 3.5监测系统配备 (16) 4. 监测精度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16) 4.1监测精度 (16) 4.2技术措施 (17) 4.3报警值 (17) 4.4监测点(孔)初值的确定 (18) 5. 施工及组织 (18) 5.1监测频率 (18) 5.2组织实施 (19) 5.3工作流程 (19) 5.4质量管理 (20) 6. 提交的测试成果 (20) 7. 有关的紧急预案 (21) 8. 关于监测点的保护及现场与施工单位的配合 (22) 9. 附图 (22)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万寿路隧道沿浦珠路设置,下穿现状万寿路,原浦珠路红线宽度约60m。隧道长525m,其中敞开段400m,暗埋段125m,属短隧道。隧道路线最低点处设置泵房一处。 (1)主体结构分段划分如下: 隧道U型槽段:MK3+715~MK3+915(200m); 隧道暗埋段:MK3+915~MK4+040(125m); 隧道U型槽段:MK4+040~MK4+240(200m); (2)隧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即开挖至基坑底后顺作底、侧墙及顶板和其它结构。基坑由浅至深分别采用放坡开挖、SMW工法桩围护等形式进行支护开挖。隧道基坑南北长525m,宽28.3~29.2m,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隧道基坑开挖深度1.10~9.25m,泵房处开挖深度11.9m。 (3)地质条件 场区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相松散沉积物,根据地层岩性、时代成因、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区地层分为2个工程地质层,各层又细分为若干亚层。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b—杂填土:灰黄色,密实,主要成分路基填土,含碎石,表层为路基。大多数孔有揭露,局部地段缺失。该层土厚度0.60~1.90m、平均0.91m。土层工程地质性能极差。 1a—素填土:灰黄色,松散,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顶部含碎石。分布较普遍,仅少量孔缺失。该层土顶板埋深0.00~1.00m、平均0.57m;顶板标高7.22~8.60m、平均7.87m;厚度0.40~2.80m、平均1.49m。土层具中压缩性、工程地质性能极差。 1-1—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斑点。大多数孔有揭露,局部地段缺失。该层土顶板埋深0.40~2.40m、平均1.84m;顶板标高5.96~8.20m、平均6.64m;厚度0.70~2.70m、平均1.43m。土层具中偏高压缩性、工程地质性能差。1-2—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具层理,夹粉砂薄层,层厚3mm左右,局部夹层较多,含云母碎片。均有揭露、普遍分布。该层土顶板埋深1.40~4.50m、平

施工监测方案-副本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设计概况 (1) 1.2、环境情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1) 3.1 监测目的 (1) 3.2 监测的原则 (2) 3.3监测的内容 (2) 四、监控量测方案 (3) 4.1、测点布置原则 (3) 4.2、地表沉降监测 (4) 4.3、地下管线监测 (9) 4.4、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10) 4.5、水位观测 (11) 4.6、拱顶监测 (11) 五、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预警及内业整理 (14) 5.1、数据采集 (14) 5.2、数据整理 (14) 5.3、数据分析 (14) 5.4、安全预报和反馈 (15) 5.5、监控量测三级预警及内业整理 (15) 六、监测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措施 (19)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南湖路站~金岭路站区间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线路出南湖路站后,下穿金阳二手车市场、龙潭路、金阳新世界2E地块(碧潭五区),然后沿诚信北路敷设至金岭路站。区间全长788m,为双洞单线隧道,线间距12~14m,隧顶埋深6.5~10m。区间施工竖井设在右隧右侧市政道路绿化带上,横通道中线与线路相交于YDK13+760(=ZDK13+763.675)里程处,竖井距南湖路站377m,距金岭路站411m。竖井横通道与正洞相连,呈90°与正洞正交。 1.2、环境情况 竖井内净空尺寸为 6.0×8.0m,井深22.2m,横通道长25.6m,开挖宽度×高度=6.6X9.3m。竖井所处地层至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红黏土、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井深及横通道主要位于黏土层内,井底位于中风化灰岩内。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CJ/T 8-200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7、《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3.1 监测目的 (1)保证施工安全 当地铁基坑开挖工程遇到软弱地层、高地下水位以及周围环境限制条件严格时,基坑开挖后必须采取围护结构体系或者利用地下室结构形成围护结构体系,才能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则需要对地基及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受力变形和位移等参量进行施工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安全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铜川市水库枢纽工程 安全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15.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包括大坝及放水塔、泄洪洞安全监测工程,其主要包括监测仪器设备采购、检验、安装及施工期监测工作。主要项目有:巡视检查、环境量监测(上、下游水位,坝区气温,降水量)、表面变形监测(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坝体渗流压力及绕坝渗流监测),监测仪器自动化等。 表15-1 大坝安全监测主要工程量

按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仪器设备的采购,采购前编制监测仪器设备采购计划,并报送监理审批,主要仪器设备标准 1)经纬仪:光学经纬仪,测角精度:不低于±2″。 2)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精度:<±1.5mm/km,强制对中基座最大

对中误差0.05mm,精美觇标活动范围:0-200毫米,固定觇标对中误差<0.2mm。 3)渗压计:量程:0.35Mpa、700kpa,分辨率:0.01%F.S,精度:±0.1%F.S,工作温度-20℃~65℃。 4)堰流计:分辨率≤0.02F.S,精度≤0.01%F.S,最大电缆长度>700m,量水堰堰板:1*1.5m,δ=8mm不锈钢板。 5)双金属标仪:测量范围:0~35mm,灵敏度:0.02mm,精度±0.1mm,长期稳定性,全数字电路无漂移,工作环境:温度-20℃~70℃,湿度≤95%。 6)遥测水位计:浮子直径Φ15cm,水位轮工作周长32cm,测量范围80m,分辨率1cm,精确度≤2cm,格雷码输出,机械数字显示,平均无故障工作次数1*107次。 7)自计雨量计:承水口径Φ200cm±0.6mm,刃口40~50°,分辨率1cm,精确度≤±3% ,雨强范围0.01~4mm/min,单触点通断信号,工作温度-20℃~50℃,工作电源:DC12V蓄电池,环境温度-30℃~60℃,湿度10~95(相对湿度,无冷凝)防雷击能力强。 8)自计温度计:量程-25℃~60℃,精度±0.05℃,耐水压1.0Mpa。 9)集线箱:可接32支传感器 10)自动测控单元:自动测控单元MCU,工作环境-30℃~60℃,相对湿度≤90%,供电电源220V±10%、50Hz、R232接口,1200bps,可测量差动式仪器,并含有数据采集功能。 11)计算机和打印机要求:主要设备采用当前市场主流机型偏上的厂家产品,常规配置,并留有扩充和升级的余地。 12)岩石变位计:量程0-100mm,测点数3,测孔深度3,8,15m,分分辨率0.1%F ?S。 13)测缝计:量程25mm,测量精度0.5%F?S,工作温度-25℃~+60℃,耐水压0.5MPa。

危险性较大工程监测方案

目录 1. 编制目的 (1) 2. 编制依据 (1) 3. 工程概况 (1) 4. 本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2) 5.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监测方法 (2) 基坑工程 (2)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2) } 模板的安装 (2) 模板的拆除 (3) 支撑体系安全技术措施 (3) 起重设备安装拆卸工程 (4) 井架搭、拆的安全要求 (4) 塔吊安装、拆除和运行的安全监测 (4) 脚手架工程 (7) 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7) 《 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7) 6. 应急措施 (8) 应急组织架构图 (8) 机构职责 (9) 应急救援 (10)

危险性较大工程监测方案 1.编制目的 为有效地控制本项目部施工作业中重大危险源(3级以上)引发的危害发生,保证项目部人员、设备和施工作业的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2.编制依据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5月13日颁布) 3、****工程的结施图和建施图; 4、****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 5、《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6、《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1996。 3.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工程建筑面积****㎡,其中地下****㎡,地上****㎡。地下****层,地上****层,总高为****m/****m。设计为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钢桁架,建筑工程等级为****级,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度,防火设计耐火等级为****级。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高强管桩。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专业监测预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

专业监测预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 1.1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依据 1.1.1文件依据 1.1.2技术依据 1.2施工组织要求 1.2.1任务安排要求 1.2.2施工时间要求 1.2.3施工质量要求 严格按专业监测预警工程施工设计要求进行工程施工,施工质量达优良。 1.2.4资料编录与成果要求严格按照指挥部下发的各种施工记录表格的要求进行填写,要求资料清楚、图件美观,成果满足施工监测设计要求,质量达优良。 1.2.5施工安全要求 专业监测预警工程施工杜绝一般安全事故,无重大事故发生。 1.2.6环境保护要求 要求保护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减少和降低监测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2施工组织方案 2.1施工人员组织 2.2.1施工指挥领导小组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专业监测孔施工任务是在三峡地防办领导下,由地方国土部门共同配合,我院实施完成。为保证本次专业监测孔施工任务的顺利开展,保证技术成果质量及工作进度,我院成立了“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专业监测孔施工领导小组” ,以加强对施工任务的统一部署及组织协调。其人员组成如下: 2.2.2施工人员接受任务书后,我队立即组建了巫山县桂花移民新址滑坡专业监测孔施工项目经理部,下设地质专业组、钻探工程队。其人员编制根据施工中生产、管理、后勤保障和施工周期需要制定。对本工程进行严格的项目法人管理制度,选派我院有丰富钻探施工管理经验的优秀项目经理担任此工程的项目管理。组建一个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的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将对工程施工质量、工期、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等方面全面负责,在项目经理部的指导下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工,人员岗位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文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全面达标。该项目经理部采用老、中、青相结合的方式,把老同志的丰富经验,中年同志的稳妥干练,年轻同志的开拓进取精神有机结合。形成强有力的项目班子。其项目部主要人员均来自施工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而且个人素质高,专业技术水平强。本项目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共13 人,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2.2施工机具组织 由于本工程所需设备不多,工期较短,决定在当地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机械设备在启运前应进行检查、维修及调试,确保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使其初步具备简单故障的处理能力,施工现场配备维修钳工及维修电工、焊工各一名,并准备简单工具及部分设备易损配件,达到小故障现场解决

安全监测施工方案

安全监测施工方案.1施工范围 莲花台水电站施工范围包括:巡视检查、变形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渗流监测、环境量监测等全部监测仪器和设备的采购、安装埋设、观测直至本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前的维护、施工期观测、观测成果整理分析等,及与以上工作相关的土建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招标范围内全部监测仪器设备及材料的采购、运输和保管,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安装埋设及调试;监测仪器设备及材料的维护、保养、管理、维修等,以及本合同项目移交前的观测、观测资料整理整编及分析,并按监理人的要求将观测资料及时提供给监理人。 (2)根据施工图纸所示和监理人指示的各部位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所必须的土建工作。 .2 主要技术要求 (1)对本工程所有观测资料从施工期开始即进行数据整编处理。原始的观测资料和计算整编数据应完整保存。 (2)观测便道通道 承包人应为观测人员提供安全、便捷的观测通道,以使能够到达所有观测点。 (3)安全监测移交技术要求 负责电站建设期所有相关安全监测的设计、采购、施工、监测工作。工程完工后,将安全监测移交发包人,移交仪器设备应满足: ①可更换仪器、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数字电桥、检测仪及表面测点等)完好率100%; ②不可更换仪器、设备,完好大于95%; ③可更换传感器,故障率不高于4%。 ④提供安全监测工程运行和维护手册,内容应包括所有施工方法 为保证安全监测的施工质量,有正确的仪器安装埋设方法外,做好现场设施的

保护防护工作,并且加强巡视检查确保仪器运行正常,检查现场能更直观的发现问题,以便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布设与安装 (1)在本工程变形监测中,考虑布设二等水准线路,其水准测量的闭合差不得超过规范的要求。 (2)测量使用的水准仪、水准尺等分别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检验与校正。基准点应建立在大坝应力影响范围以外,一般在下游1~3km。 (3)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必须具有足够的坚固和稳定性,自身结构合理,埋设处地质条件要好,与大坝相距一定的距离,以免水库蓄水后对水准基点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工作基点采用混凝土水准标石,标柱的顶部埋设有不锈钢标志头,在底盘埋设副标志点,用作检测。 (4)竖向位移标点 水准标志应铅直埋设。测点底座埋入土层的深度不小于0.5m。埋设安装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 (5)水准观测应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施测。 (6)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的联测 在水库开始蓄水的第一年内,应测两次。以后可逐年减少至每年一次的联测,最好安排在相同的月份进行,以减少各种外界因素的系统影响。 水平位移 采用钢筋混凝土标墩,具体埋设和观测技术要求按照设计图纸和《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的要求执行。 (1)基点的选点、埋设及标志 1)应根据施工图上的概略坐标进行选点,基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离障碍物(上、下和旁侧)不宜小于2.0m。 2)建造强制对中的观测墩,以减少仪器的对中误差。安装观测墩顶部的强制对中底盘应调整水平,倾斜角不得大于4''。 3)各基点周围应有醒目的保护装置,以防止破坏。

边坡监测施工方案计划

边坡监测(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三都水族自治县铜鼓广场建设工程编号:

三都水族自治县铜鼓广场建设项目 边坡监测 专 项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湖南望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都水族自治县铜鼓广场建设项目经理部

二○一六年九月

一、工程概况 1、概况 三都水族自治县铜鼓广场建设项目(体育与展示中心),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总建筑面积: 126126.48㎡,建筑基底总面积:29155.96 ㎡,机动车停车位:938车位; 本项目由本工程为由培训中心、体育与展示中心、体育馆、广场商业中心四大板块组成的城市综合体。功能涵盖了旅馆,屋顶游泳池、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房、文体培训、体育商城等体育功能,容纳三千余人的丙级体育馆,商场,甲级中型电影院,容纳七千余观众席的室外水上秀场组成。本项目深挖较多,边坡普遍存在,深挖边坡共(大于1500米)。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项目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和路堤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安全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安全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铜川市水库枢纽工程 安全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15.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包括大坝及放水塔、泄洪洞安全监测工程,其主要包括监测仪器设备采购、检验、安装及施工期监测工作。主要项目有:巡视检查、环境量监测(上、下游水位,坝区气温,降水量)、表面变形监测(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坝体渗流压力及绕坝渗流监测),监测仪器自动化等。 表15-1 大坝安全监测主要工程量 二大坝安全监测单数量备注2.1 土建工程 2.1.1 视准线校核基点个10 2.1.2 工作基点个10 2.1.3 永久综合点测墩个25 2.1.4 水准网网点个10 2.1.5 水准监测网施工m 400 2.1.6 土石方回填m320 2.1.7 土方明挖m3100 2.1.8 Φ108mm绕坝渗流m 450 2.1.9 Ф50mm镀锌钢管m 450 2.1.1Ф56mmPVC护壁管m 450 2.1.1Φ108mm钻孔(深m 600 2.1.1Ф56m mPVC水平m 1100 2.1.1Φ211×5mm垂直m 180 2.1.1Ф127mm双金属标m 30 2.1.1Ф102mm双金属标m 30 2.1.1Ф168mm护壁钢管m 30 2.1.1Ф168mm双金属标m 30 2.1.1观测房m215 2.2 大坝变形监测 2.2.1 水平位移

2.2.1.强制对中基座个28 2.2.1.经纬仪台 1 进口2.2.2 竖向位移 2.2.2.水准仪台 1 进口2.2.2.水准标个28 2.2.2.水准尺个 3 每个3m 2.2.2.双金属标系统套 1 2.2.2.双金属标仪台 1 2.3 大坝渗流监测 2.3.1 渗压计支36 2.3.2 压力表个20 2.3.3 测压管孔口装置个20 2.3.4 堰流计支 1 2.3.5 量水堰堰板块 1 2.3.6 水质分析项 1 2.4 环境量监测 2.4.1 百叶箱个 1 2.4.2 自计温度计台 1 2.4.3 自计雨量计台 1 2.4.4 遥测水位计支 1 2.4.5 人工水尺组 2 2.5 其他 2.5.1 监测仪器电缆km 15 2.5.2 集线箱(16接口) 台 4 2.5.3 便携式读数仪台 1 2.6 二次自动控制系 2.6.1 测控单元(MCU)套 4 2.6.2 数据库服务器台 1 2.6.3 计算机台 1 2.6.4 笔记本电脑本 1 2.6.5 激光打印机台 1 2.6.6 不间断电源(UPS)台 1 2.6.7 通讯(光)电缆km 5

施工期安全监测方案

沙颍河航道颍上复线船闸工程 施工期安全监测方案 编制人: 复核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沙颍河航道 颍上复线船闸工程项目部 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六月五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三、编制目的及内容 (1) 四、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1) 五、监测人员 (2) 六、监测技术准备 (3) 七、沉降位移观测的一般要求 (3) 八、监测过程.............................. .. (5) 九、测量工作环境要求 (8) 十、测量工作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十一、应急方案 .................................................... .9 十二、附件.................................................... (9)

施工期安全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沙颍河航道颍上复线船闸工程位于颍上县,复线船闸为Ⅳ级船闸,设计最大船舶吨级为500t级,兼顾1000t级船型。采用钢筋砼整体坞式闸室、长廊道分散输水方式,闸室底宽37.2m。通航标准为Ⅳ级航道,最高通航水位27.13m(10年一遇),设计闸底板高程11.9m。复线船闸布置在一线船闸与颍上节制闸之间,闸室尺度为200×23×4m(长×宽×设计吃水深度)。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船闸主体工程、上下游引航道开挖、上下游导航墙及靠船墩、公路桥、启闭机房等。 二、编制依据 沉降变形测量工作的技术依据如下: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2013) 三、编制目的及内容 1、复线船闸受施工场区制约,与一线船闸中心距离仅有62m,两船闸最近处仅有33m,复线船闸深基坑开挖最大深度达到22m,是否会对一线船闸的正常生产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尚不明确。为保障复线船闸建设期间一线船闸的安全运营,根据以往深基坑工程开挖的施工经验,我部拟采用以下施工测量措施对一线船闸的沉降位移变形进行观测与计算,针对数据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保障一线船闸运营安全。 2、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分级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一线船闸每节闸室墙在复线船闸建设过程中的沉降情况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使用单位。 四、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 本章在工程轴线控制、高程测量、监测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工程测量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六栋高层,一梯六户形状复杂。 1.2 测量难点 1) 建筑物变形影响:由于受到沉降、收缩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精度。 2) 施工条件的影响:本地块地处坡地高差很大,标高的引测有很大的工作量,每次测量都必须复核无误后方可引测。 3) 标高变化的影响:要考虑建筑物的沉降量及上部结构的标高修正,先前设置在各楼层上的标高线(点)变化也不尽相同,必须经常检查和修正。 1.3 总体思路 在制定技术方案之初,我们分析和研究了国内有关工程。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平面控制网分一级控制点(业主提供)、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三级测设。总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GPS控制点(网)为基准,采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轴线控制网以总控制网为基准对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进行加密,进场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时,直接利用业主提供的GPS点控制点(网)将总控制网投测在基坑底,施工首层以上主体结构时,将总控制网投测在首层地面上。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网。 基础及首层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投测各控制轴线;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主体施工平面测量均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准直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采用内外 1.4 测量依据 1) 国家地方现有规范。 2) 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和实物,设计资料及相关技术文件、施工规范等。 1.5 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

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编号:040 上海合生国际广场商业项目建筑安装总承包工程 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SH.HSGJ.JC-040a) 2011年09月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介 (1) 1.2周边环境 (1) 1.3围护设计 (2) 第2章监测方案编制的依据 (3) 第3章变形监测的目的 (3) 第4章变形监测内容及方法原理 (3) 4.1基坑变形监测 (4) 4.1.1方法原理 (4) 4.1.2监测点位设计 (4) 4.2塔吊及电梯监测 (5) 4.2.1塔吊及电梯垂直度监测 (5) 4.2.2塔吊基础承台监测 (7) 4.3模板监测 (7) 4.4脚手架监测 (7) 4.5降水水位监测 (8) 第5章施工进度及技术要求 (9) 5.1测量仪器的配备 (9) 5.2施工监测频率 (9) 5.3技术要求 (10) 5.4监测数据处理 (10) 第6章质量保证措施 (11) 附表一: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报表 (12) 附表二:小角法角度观测记录表 (13) 附表三:水准观测记录表 (14) 附表四:垂直度测试记录表 (15) 附表五:脚手架监测记录表 (16) 附表六:模板监测记录表 (17)

第1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上海合生国际广场处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旁边NS-1、292地块,南至安波路,北至翔殷路,东至国定东路,西至黄兴路。本工程拟建建筑物概况详见下表: 本工程基坑呈倒马蹄形,东西长约340m,南北宽约110~190m。根据本次围护设计方案,基坑总面积约4.2万m2,围护总长度约954m。地下室层高分别为6.55m、5.5m、3.65m和5.25m,垫层厚度取0.2m,则基坑开挖深度为: 坑内局部集水井落深1.5m,电梯井落深3.5m~4.4m。 1.2周边环境 东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约4.8~4.9m,红线外为宽约26m的国定东路,道路对面是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1~2层建筑物,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m),地下室外墙距离建筑物约42m。 南侧东部: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约4.6~4.7m,红线外为4~24层建筑物(新建建筑,桩基),地下室外墙距离建筑物约28.6~48.1m。 南侧中部: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约4.5~5.7m,红线外为2层建筑物(老建筑,

监控施工方案

LOGO 监 控 施 工 方 案 审批: 复核: 审核:

编制: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五月十九日 一、站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人类生存、活动的各个领域。人们对安全防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社会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更是首当其冲。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产品、新技术逐步引进,愈来愈多的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崛起。新企业引入了新的安全防范的概念既要能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生产的现场动态,又要能减轻保安人员的工作量。 作为城市垃圾中转站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的要求,所以在中转站安装监控系统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城市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之一。在城市垃圾中转站内部安装一套局域网上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城市垃圾中转站入口、工作间、办公楼、公共区域等目标进行实时全天候视频监控。企业领导也可以在自己办公室随时监控整个中转站的运行情况,同时领导出差在外也可以随时通过因特网查看并控制自己企业内部的摄像机,随时了解中转站的工作情况。 二、需求分析 根据系统需要,垃圾中转站内监控拟建设55个高清信息采集点,分别设计在垃圾中转站入口、工作间、办公楼、公共区域等重要位置安装监控摄像机进行现场实时监控并录像,保障垃圾中转站的安保可以有效的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单位领导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垃圾中转站工人的工作情况。 根据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需要,提出以下系统需求: 1、系统的全面高清 要求前端监控摄象机全部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要求存储系统以高清图像质量实现视频数据的保存,要求采用高清解码器进行图像解码,包括解码实时图像和录像文件,要求采用高清显示设备呈现解码后的视频图像,解码器与高清显示设备之间采用支持高清分辨率的传

监测方案(施工单位)

邳州耀邦新世界花园人防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 施工单位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邳州耀邦新世界花园人防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建设单位:邳州耀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硕峰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 三、监测目的 (1) 四、监测重点 (1) 五、监测方法、计划 (1) 六、监测工作内容与要点 (2) 七、测量仪器 (3) 八、各监测项目界限报警值 (4) 九、监测要求与技术保障 (4) 十、监测简报及报告的提交 (5) 十一、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 (6) 一、工程概况 1.1 邳州耀邦新世界花园人防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建设北路东侧,基坑南侧为已建33#、46#楼,东侧为已建19#楼,北侧接已建地下室,西侧为空旷场地。基坑开挖周长约为420米,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开挖深度约为4.8米。由于工程地理位置一

般,地质良好,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期进度、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基坑周边监测。 1.2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江苏安成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二、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精密水准测量规范》;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6、《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8、本设计方案 三、监测目的 3.1 基坑监测的目的 作为本工程,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本身的安全以及其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四、监测重点 4.1 本工程监测重点在于基坑开挖期间对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并对其周边建筑物、地面、管线、市政道路等进行跟踪沉降监测。在监测工作内容安排和实际监测过程中,应抓住重点,紧紧围绕确保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的安全这一目的展开。 五、监测计划 5.1监测计划 因为工程进入基坑开挖期间,由于坑内土体的荷载减少,坑内外土、水压力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产生坑外土体和基坑本身的一定变形,因此拟将整个监测过程,监测频率计划如下: 5.1.1 初始值测量二次;

监测施工方案

金桥大道行政服务中心地下人行通道工程 监 测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项目部

监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黄埔大街~金桥大道快速通道工程位于汉口地区东北方向,由现状的黄埔大街和金桥大道组成,起于黄浦路立交落地点,止于三金潭立交,全长约6.0km,是汉口地区南北向重要的城市快速路,是联系城市一环线、二环线、三环线的放射线和快速出城通道。沿线由南至北与工农兵路、京广铁路、正义路、后湖南路、后湖路、万隆二路、万隆三路、幸福路、体育东路、井南大道等相交。 金桥大道行政服务中心地下人行通道工程位于三环线三金潭立交与井南大道之间,下穿金桥大道,主通道净宽均为6.0m,东西两侧梯道、坡道净宽均为4.0m。 该工程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情况如下:第一层素填土厚度2.20—3.50米,全场分布;第二层淤泥质粘土厚度0.7—1.60米,全场分布;第三层粘土厚度2.2—4.1米,全场分布;第四层淤泥厚度2.2—4.1米,全场分布。我通道在第四层淤泥土上监测的意义将更加重大。 二、监测目的 鉴于该工程周围环境复杂,为确保该工程支护结构本身的安全以及四周的地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施工,即运用多手段的联合监测,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做到定时监测,用时反馈。同时,通过监测信息,用时发现问题,用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清除事故隐患,并根据情况修改、补充、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案。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2、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采取工程措施来控制地表下沉,确保地面交通顺畅和地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3、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4、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5、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通道日常的施工管理。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三、监测项目 在监测过程中,采用工程测量、工程测试及目测在三种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并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实施方案项目名称: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河(源)段工程

编制单位: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二〇一〇年三月

目录 一、方案编制依据........................................................................ - 1 - 二、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 - 1 -(一)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 1 -(二)声环境监测方案............................................................... - 3 -(三)水环境监测方案............................................................... - 5 -

一、方案编制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 552-2010)、以及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的要求,制定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本项目环境功能区划见表1,主要敏感点见表2: 表1 环境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环境功能区划 二、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 (一)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 本项目施工时对公路沿线环境的大气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人员食堂火烟及油烟污染物、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污染物。因此,大气监测因子选取TSP作为监测因子。选取施工期间监测,对施工现场、灰土拌和站及离施工线路距离较近的村庄进行监测。经过对离施工线路50m范围内的村庄进行筛选,初步确定现状监测点见表2,共布设约10个监测点,具体布点位置在现

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项目经理部 二○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任务和目的 三、监测技术依据及监测设计指导原则 四、监测项目、等级和坐标高程系统 五、监测工作的设计及实施 六、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八、监测人员、仪器设备配置 九、提交的成果 十、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变形斜坡治理工程属--市---区地质灾害体险情分类情况一览表中的039号(编号)斜坡,--路是--区西区的主要交通干道,2009年7月~8月,--路第三层马路南侧斜坡在连续降雨下产生6处溜滑区,--路被阻断,威胁到轻轨线、--博物馆及当地居民人身安全等。 为确保影响范围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路、轻轨线等安全运营,受---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市地勘局工程地质队已完成了嘉陵新路变形斜坡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工作,并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复,现对该治理工程进行施工治理。 二、任务和目的 根据《施工设计报告》监测任务共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即:施工期间安全监测、治理工程防治效果监测、运行期监测三部分内容。 通过对斜坡施工期间的监测,了解斜坡变形情况、稳定程度、预测其变形的趋势,并及时的反馈,以跟踪和控制施工进程。对原有的设计与施工组织的改进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做到信息化施工,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监测技术依据及监测设计指导原则 (一)监测技术依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重庆市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50/5018-2001);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 4、《施工设计图》(----工程队); (二)监测设计原则 边坡监测的设计应根据该边坡实际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安全等级及规模,监测费用的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立的监测系统既要实用有效,又要经济合理;监测项目的选择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监测的等级、周期、观测方法的选择、各项观测精度指标必须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1、该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以监测边坡及周边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为主,在选择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时应选择在局部不稳定体及代表性地段。 2、在仪器监测的同时对边坡及周边建构筑物进行人工观察、巡视检查对发现异常迹象、确定边坡稳定状况并及时对边坡进行预警预报有重要的作用。 3、尽量保持等权观测,即定人、定仪器、定观测方法等。 4、监测仪器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良好。 (2)有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及相应量程。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日期: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第三项目队 二○○六年八月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管区内共有四座隧道(马家冲1#隧道,长度133m(其中明洞28m);马家冲2#隧道,长度307m(其中明洞34m);茶园林隧道,长度231m(其中明洞97m);大塘冲隧道,长度150m,(其中明洞68m)),共计长度821m。所有隧道埋深浅,围岩属V级软岩,为褐黄~褐红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强度在200~350Kpa之间。节理裂隙与板理及层面等结构面极发育,易软化、变形,易造成塌顶、坍塌。隧道范围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变更为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测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四、监控测量设备仪器、量测方法、频率

五、测量监控方案 A、洞内外观察 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识别卡,对已成区段的观测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并将观测情况进行记录。 ②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③观测方法:地质罗盘和眼睛进行观测。 ④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同时报设监理、计单位进行现场查勘,制定加固处理方案。 B、拱项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

监控施工方案模板

监控施工技术方案 1. 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及施工进度计划、工期安排 1.1施工程序 线缆敷设→设备安装→设备调试→投入试运行→竣工资料整理→验收交付使用 1.2主要施工方法 1.2.1系统安装 按照施工技术图的要求,明确安防系统中各种设备与摄像机的安装位置,明确各位置的设备型号和安装尺寸,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样本确定安装要求。 根据安防系统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参数,配合土建做好各设备安装所需的预埋和预留位置。 根据安防系统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和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配置供电线路和接地装置。 摄像机应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其安装位置不易影响现场设备和工作人员的正常活动。通常最低安装高度室内为2.50米,室外3.50米。 摄像机的镜头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镜头应避免受强光直射。 摄像机采用75Ω-5同轴视频电缆,云台控制箱与视频矩阵主机之间连线采用2芯屏蔽通讯线缆(RVVP)或3类双绞线。 必须在土建、装修工程结束后,各专业设备安装基本完毕,在整洁的环境中安装摄像机。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留有1m的余量,以便不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摄像机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到外界损伤的地方,而且不影响附近人员的正常活动。安装高度室内2.5-5m,室外3.5-10m。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安装有顶部,其光轴与电梯厢的两壁、天花板成45度角。 摄像机避免逆光安装。 云台安装时按摄像监视范围决定云台的旋转方位,其旋转死角处在支、吊架和引线电缆一侧。电动云台重量大,支持其的支、吊架安装牢固可靠,并考虑其的转动惯性,在它旋转时不发生抖动现象。

安装球形摄像机、隐蔽式防护罩、半球形防护罩,由于占用天花板上方空间,因此必须确认该安装位置吊顶内无管道等阻档物。 解码器安装在离摄像机不远的现场,安装不要明显;若安装在吊顶内,吊顶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在附近有检修孔。 在监控室内的终端设备,在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与摄像机的安装同时进行。监控室装修完成且电源线、接地线、各视频电缆、控制电缆敷设完毕后,将机柜及控制台运入安装。 机架底座与地面固定,安装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超过3‰;几个机柜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大于3mm,两个机柜中间缝隙不大于3mm。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净距不小于0.8m。 监控室内电缆理直后从地槽或墙槽引入机架、控制台底部,再引到各设备处。所有电缆成捆绑扎,在电缆两端留适当余量。并标示明显的永久性标记。 1.2.2系统的调试 1)调试准备工作 检查本系统接线、电源、设备就位、接地、测试表格等。 用对线工具检查各种设备、器件之间线路连接正确性,并做好测试记录。 2)单体调试 检查摄像机开通、关断动作,云台操作和防护罩动作的正确性,检查画面分割器切换动作正确性。能够进行独立单项调试的设备、部件的调试、测试在设备安装前进行。如:摄像机的电气性能调试、配合镜头的调整、终端解码器的自检、云台转角限位的测定和调试、放大器的调试等。 开启主机系统,运行系统软件,打印系统运行时各种信息,确认总控室和各分控机房中央设备运行正常。各智能控制键盘操作正确。 3)系统调试 按调试设备的功能或作用和所在部位或区域划分。传输系统的每条线路都进行通、断、短路测试并做标记。遇到50Hz工频干扰,采用在传输线上输入“纵向扼流圈”来消除;当传输本身的质量原因与传输线两端相连的设备输入输出阻抗非75欧姆的传输线特性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高频振荡而严重影响图像质量,需在摄像机的输出端串联几十欧的电阻,或在控制台或监视器上并联75欧姆电阻。 4)系统联调 首先检查供电电源的正确性,然后检查信号线路的连接正确性、极性正确性、对应关系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