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生物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全套教案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体验探究和分析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资源的选择:

总结: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

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多样

性。层层相依,紧密联系,

都离不开细胞这一最基本

的生命系统。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I课时)

一、三维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双基提要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_______________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细胞。

2.蓝藻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素和_________素,是能进行____________作用的自养生物,属于____________核生物。水体富营养化会出现_____________,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其中有多种蓝藻。

3.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_______________,绝大多数种类是营_________或_________的异养生物。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①具有相似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②______与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关系十分密切。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不同的地方体现在:没有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_,DNA分子呈_________状,位于_______________中。

5.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和共同建立了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___________和生物体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胞学说的要点:①细胞是一个______________,一切动植物都由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并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构成的。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____________,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______________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_______________中产生。

7.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发展的过程。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产生新细胞。”

四、课堂互动

(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问题探讨

(教师展示课本问题探讨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几种细胞图片,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请分辨一共有几种细胞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有哪些共同结构

2.你能从中举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吗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根据教师所展示的动、植物细胞,蓝藻、细菌的结构模式图,比较细胞结构的异同,总结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

(在学生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细胞核和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

(3)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

(4)你认为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

(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细胞核

细胞质

生物类群

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

(在学生对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初步掌握的基础上,以蓝藻为例,深化学生对原核生物的认识)

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宏观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如

状如发丝、呈黑蓝色——发菜

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微观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细胞质

核糖体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

资料分析

(学生阅读分析资料,并讨论相关问题,尝试表达自己的见解)

1.发现细胞和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有哪些

2.这些科学家运用了哪些工具

3.这些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4.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

细胞学说的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学生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五、自我评价

1、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病毒和蘑菇 B.大肠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2、对原核生物的正确描述是

A.原核生物无核糖体

B.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无膜结构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

D.原核生物无染色体

3、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4、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C.都能使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D. 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

A.列文虎克 B.达尔文 C.魏尔肖 D.施莱登、施旺

6.(多选)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A.科学发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C.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D.科学家的观点全是真理

7.下图分别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两者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为,不同点为。

⑵两者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⑶两者均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都是。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通过学习体会,分析综合等过程,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重难点】

1.学习重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学习难点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学习重点是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1

2

〖例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同生物体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B.在所有生物体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相同

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D.组成生物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解析:生物体总是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不管相同生物还是不同生物,组成它们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是相同的,但是组成它们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由此才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有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细胞所特有的元素。

答案:B

〖例2〗(2005年理综全国卷I,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20℃和30℃培养条件下相比较,30℃时产生的淀粉酶量较多,相同条件下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速率更快,相同条件下产生的麦芽糖更多。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麦芽糖越多显色越明显。斐林试剂本身为蓝色。

答案:D

〖例1〗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的氯化钠的溶液中,医生常给脱水病人注射%的生理盐水。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因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这说明()

A.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 红细胞的特性造成的

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功能

解析:红细胞的生活环境为浓度相当于%的氯化钠的溶液,当外界环境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都将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红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都与氯化钠有关,即与无机盐有关。

答案:D

(1)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2)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3)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高。()(4)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差异与水的存在形式无关。()

解析:从表一可知生物体中水的含量最多,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从表二可知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高,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差异与水的存在形式有关。

答案:√√√×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命物质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 )

A、生物体是由无机物组成的

B、生物与非生物完全相同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生物与非生物完全不同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淀粉、蛋白质、脂肪所用的试剂依次是()

①双缩脲试剂②斐林试剂

③稀碘液④苏丹Ⅲ染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3. 下列物质中,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的是()

A.马铃薯块茎

B.浸软的蓖麻种子

C.蛋清液

D.苹果

4.用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棕色→绿色→无色

D.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5.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请你选用试剂检测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

A.斐林试剂碘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

D.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

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7.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分别是

,O ,C C. O,C D. O,N

8.生物体内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有关器官排出体外的物质是:()

A、无机离子

B、载体

C、自由水

D、结合水

9.下列各过程中所散失的水分中主要属于结合水的是:()

A、种子收获后在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

B、干种子烘烤过程中散失的水分

C、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散失的水分

D、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10.关于生物体内自由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作为代谢反应介质或参与代谢

B、血浆中的水全是自由水

C、溶解、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

D、干种子含的水分多为结合水

11.有些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进入最后阶段时,下肢肌肉常发生抽搐,这是因为随着人体大量出汗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

A、水

B、钠盐

C、钙盐

D、尿素

12.下列与无机盐的功能无关的是:()

A、是某些重要的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B、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C、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

13.一个体重为200公斤的十岁男孩,其体内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水

C、脂肪

D、糖类

14.下列植物细胞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最大的是()

A、休眠的蚕豆子叶细胞

B、玉米的胚乳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D、成熟柑橘的果肉细胞

15.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变化与此无关

答案:CDBAB\BCCBB\CDBAB

●拓展题

16.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7.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所有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都是大量元素 B.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C.不同生物中各种化合物含量基本相同 D.不同生物中各种元素含量基本相同

18.在晒干的谷物中,水的含量约为13%~15%,这些水存在的状态主要是()

A.自由水

B.蒸发水

C.结合水

D.结晶水

答案:CBC

19.鸡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在血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叫血浆蛋白。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血浆蛋白的存在。

材料与仪器:新鲜鸡血、柠檬酸钠(可防止血液凝固)、试管及其他所需仪器与试剂。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新鲜鸡血放入试管并加入少量的柠檬酸钠;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呈现紫色(2)将该试管静置并分离出上清液(血浆),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血浆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出现紫色反应

20.科学实验表明: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增大,而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减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自由水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部位。随着发育期的不同和细胞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自由水占细胞鲜重的绝大部分,是细胞的良好_____________,有利于物质的__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的顺利进行,所以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自由水的含量就_____________。

⑵干种子内含的主要是____________水,抗旱性强的植物结合水的含量__________,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自由水含量______________。

⑶结合水和自由水是可以____________的。

答案:⑴游离细胞质基质液泡溶剂运输生物化学反应高⑵结合水高低⑶相互转化

2-2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氨基酸的结构及其种类以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第二课时主要来介绍蛋白质。这个教学设计是针对第一课时来进行的。本节课是高上生物中一节重要并且较难掌握的一节课,内容也较多,它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以后学到载体蛋白、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学好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打基础。在课程标准中,针对这一节的内容,是要求学生会“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先要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教学难点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二、学习者分析

1、生物必修1面向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学习化学才一年多的时间,有机化学的知识比

较肤浅,没有看过比较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化学键,也没有学过有机物反应的过程,这给课堂教学带来比较大的障碍。

2、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

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氨基酸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探讨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

感和爱国主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本节教学设计中始终以“创设问题→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问题导学为主线,努力做到自然流畅的过渡,行云流水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导,体现了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学法设计注重了学情,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4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及作用。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三)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四)教学用具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重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以及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等引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何影响生物体

1.糖: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三大类。

注意: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其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重要的五碳糖,它们是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葡萄糖和果糖是重要的六碳糖,其中葡萄糖是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的水解产物是两分子单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是重要的二糖,它们的水解产物分别是果糖和葡萄糖、葡萄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的双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中的双糖。

多糖的水解终产物是许多单糖,多糖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糖元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糖的功能有以下几点:①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和碳源物质②它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③是储藏的养料④是细胞通讯识别作用的基础⑤具有润滑保护作用。

注意: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某些糖类也有另外的功能,如有支持作用的纤维素,参与构成遗传物质核酸的核糖和脱氧核糖。

蛋白质、脂肪D.脂肪、葡萄糖

2.脂类:脂类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很多脂类物质还含有N和P元素。包括脂肪、类脂、固醇。

注意:脂肪是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类脂中的磷脂是细胞内膜机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主要在人体内合成,当其代谢异常时,会引起疾病。

总结以上所说的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分类、功能等,以表格的形式作出总结。

课堂总结:任何一种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都不能完成生命活动。细胞内的各种化合物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特定的结构,才能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和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有机物中蛋白质和核酸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和主要考点。学习中应从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主要功能等方面入手,深刻理解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七)板书

(八)教学建议和意见

要善于利用比较对照的方法,会有事半功培的效果。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立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细胞中的物质结构和功能相互统一的辩证观。

(2)注意与人体健康相联系,从分子水平上知道人体健康的基本常识。

4.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难点是要让学生明确结合水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学生回答:水)水和无机盐共同组成了无机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细胞中的无机物。

(板书)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首先,我们看细胞中的水(板书)一、细胞中的水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那么,水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段,并完成新学案学习探究的第1题。

(3分钟后提问,由于2位同学对脑含水量高则说明回答不够准确,教师加以引导。)脑含水量高说明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段第1句:干旱可以使植物萎缩,人体老化的特征之一是身体细胞的含水量明显下降。在看课本下面两幅图,幼儿和老年人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身体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因而脸上出现皱纹,相反幼儿身体内细胞水分较多,细胞较充盈。那么大家考虑一下,老年人和幼儿相比,谁的生命活动较为旺盛学生回答:幼儿。(教师进一步引导)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新陈代谢。(教师加以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生物体的含水量高说明此个体新陈代谢较为旺盛。(板书)水多,新陈代谢旺盛

引言:具体水在细胞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功能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段,同时完成新学案第2题。

(3分钟后,提问,学生回答,同时板书,讲解)

(板书)1、存在形式:(1)自由水

(2)结合水

2、作用:(1)组成成分

(2)良好溶剂

(3)参与生化反应

(4)提供液体环境

教师发问,由自由水和结合水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哪一种形式的水比较容易散失学生回答:自由水。继续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刚收获的种子在晾晒时所散失的水,主要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学生回答:自由水。那么我们再把晒干的小麦种子放在洁净的试管里用酒精灯加热,这

时,试管壁上会出现水珠,那这一部分水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呢学生回答:结合水。继续提问:这样的小麦种子在外界条件都合适的情况下,还能否萌发学生回答:不能。老师再问:为什么呢教师再对结合水的作用做一下阐述:因为结合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之一,细胞中失去了结合水,细胞就失去了生命。老师再让学生举几个关于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例子。

巩固练习

1.对细胞内自由水的下列描述中,有科学错误的是()

A、约占细胞内水分的95%

B、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

C、能够流动和易于蒸发

D、能够作为代谢反应介质或参与反应

2.现有含水量为a 95%、b 12%、c 14%、d 16%的小麦,分别贮存于条件相同的四个粮仓,在贮存的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最多的是()

A、a

B、b

C、c

D、d

3.水在生物体内有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水的问题:(1)生物体刚产生的幼嫩谷物在成熟的过程中其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有何变化(2)在幼小的植物体内,当干旱时,其机体的代谢强度比较低,而当水分供应充足时,机体的代谢强度就会升高。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什么(3)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鸡蛋清里所含的水分别主要是什么形式的水

答案:1、B 2、d 3、(1)自由水降低;结合水升高(2)干旱时,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含量降低,降低了新陈代谢强度;而当水分充足时,自由水的含量较高,就有利于植物的新陈代谢。

引言:以上我们了解了水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每天要多喝水,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当我们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应该喝什么类型的水呢纯净水还是淡盐水同学们回答:淡盐水。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2个问题。

(板书)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无机盐以怎样的形式在细胞中存在种类有哪些

提问学生回答,同时板书:1、存在形式:离子:阳离子:Fe2+、Mg2+、Na+

阴离子:Cl-、SO42-无机盐同水不同它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仅占细胞鲜重的1%-5%,那么它们在细胞中是否可有可无呢下面请同学们看教材思考和讨论,同桌、前后桌之间展开讨论,解决下面2个问题:1、为什么缺血会导致贫血2、为什么植物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教师走进学生当中,参与某一组的讨论,学生甲:我认为铁能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状。学生乙:我认为缺铁会导致贫血是因为缺铁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教师:对,贫血有两种类型一是红细胞含量少,二是血红蛋白含量少。学生丙:那植物缺镁影响光合作用是因为缺镁不能合成叶绿素。教师:对。然后提问几组。教师再归纳总结:1、铁是合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之一,当铁缺乏时,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阻碍,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2、光合作用不能缺少叶绿素,而叶绿素的分子结构中不能缺少的元素之一就是镁,缺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由以上2个题我们可以看出无机盐具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板书)2、作用:(1)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教师问:无机盐还有其他作用吗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一想当人体缺碘时会怎样学生回答:大脖子病。成人缺钙时会怎样学生回答:骨质疏松。油菜缺硼时会是怎样学生回答:只开花不结果。教师总结:这说明了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板书)(2)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

教师再问:除此之外无机盐还有作用吗让我们回到一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人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要喝淡盐水呢请同学们考虑,人在排汗时,除了排出大量水以外,还有其他的吗学

生回到:无机盐。教师:对,在排汗的同时,还排出氯化钠等无机盐,这样就使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无机盐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到:维持体内平衡。(板书)(3)维持体内平衡

巩固练习:

1.大豆用来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无机盐是()

2+ B. PO 3-

4 C. NO -

3

D. Fe 3+

2.老人容易发生骨折,主要缺乏哪种无机盐()

A.钾盐

B.钠盐

C.钙盐

D.镁盐

3.某人从事高温下的剧烈体力劳动过后,突然腿部肌肉痉挛,主要原因是()

A.高温使人新陈代谢不正常

B.大量排汗,使体内水分损失过多

C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损失过多.D剧烈运动,使血糖浓度降低.

答案:1、C 2、C 3、C

知识归析:

含量

水存在形式

作用

细胞中的无机物

存在形式

无机盐

作用

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⑵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⑴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⑵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双基提要

1.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

2.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哺乳动物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红细胞的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腾出空间。

4.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命物质与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保障了细胞的相对稳定。

5.细胞膜能控制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细胞分泌的 (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的细胞膜表面

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

6.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层,其化学物质主要是和,对植物细胞有和作用。

7.制备细胞膜最好采用哺乳动物作实验材料。该实验除教材介绍的方法外,实验也可在中进行,待细胞破裂后,可以采用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四、课堂互动

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翟中和问题探讨

1.你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细胞膜吗

2.请推测科学家是怎样在使用电镜看到细胞膜之前就已确定它的存在了呢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目的要求: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

材料用具:猪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方法步骤:制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

讨论:

1.为什么选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改用鸡的红细胞或植物细胞行不行

2.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3.如果上述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任何系统都有边界。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探究一:

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说明了什么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这又说明了什么

细胞膜的成分

与生活中的联系: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细胞膜的功能

探究二: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好含Ca2+、Mg2+、Si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的Ca2+、和Mg2+下降,水稻培养液中的Ca2+、和Mg2+浓度增加。 Si4+的情况刚好相反:水稻吸收大量的Si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Si4+。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总结:(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壁

成分:

功能:

五、评价反馈

1.任何系统都有边界,边界对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

的边界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

2.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

A.糖类和蛋白质 B.脂质和蛋白质

C.糖类和磷脂 D.糖类、蛋白质和磷脂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产生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

C.维持细胞内的小环境的稳定 D.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加快

4.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

A.脂质和蛋白质 B.纤维素和果胶

C.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D.纤维素、果胶和蛋白质

5.红萝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萝卜切成小块放到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6.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用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应选取人体下列哪种细胞做实验 ( )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选用该材料的理由是。

(3)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4)经过(3)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 )

A.静置

B.加热 C.离心 D.过滤

(5)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①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②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有:。

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树立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⑵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⑴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⑵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