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第1-2讲:先圣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本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

2,知道儒家的基本知识。

3,孔子及儒家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教学内容:

一,孔子的标准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二,孔子的成就:

1,文化方面: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2,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也叫“德治”或“礼治”。

3,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4,教育思想: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学而优则仕”,

“因材施教”,重视道德的教育。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

三,家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父亲为(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

四,孔子名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五,相关研究孔子的著作

于丹《论语心得》《儒童讲论语》

傅佩荣讲论语李零《丧家狗》

六,评价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第三讲:走在成长的路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一,贫困的幼年

1,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2,三岁死父----孤儿寡母自食其力----17死母:

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二,初步学习

1,五经与六艺

经代表经典知识,艺代表专门技能。五经指诗(文学)书(历史)礼(社会规范)易(哲学)乐(音乐艺术)。六艺是礼乐射御书(造字和用字的方法)数。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三,拜师学艺

1,向师襄习乐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2,向老子问礼

第四讲:生活中的修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一,情感要真挚

子曰:“巧言令色,鲜以仁。”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二,以唱歌自娱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三,正当的休闲

1,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2,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四,喝酒有节制

1,唯酒无量,不及乱。

2,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五,对自己要约

1,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因为自我约束而在做人处世上有什么失误,那是很少的。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五讲:师生相得之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一,豪爽的性格

1,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hé)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二,有勇有谋

1,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2,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从:跟随、随从。

三,忠诚的朋友

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同行)。子路愠见曰:“君

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四,诚心最重要

1,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五,百善孝为先

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2,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第六讲:亲情出于天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一,不要摆脸色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二,孝与敬配合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三,要爱惜身体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四,心中的牵挂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五,对祖先孝顺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第七讲:友谊值得珍惜

教学目标:

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一,志趣要相似

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二,有益的朋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三,有害的朋友

子曰:“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便辟是指谄媚逢迎之人善柔是指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之人

便佞是指善于花言巧语之人

四,理想的朋友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狷:音juàn,拘谨,有所不为。

第八讲:积极参与社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一,先充实自己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注译】患:忧虑;莫己知:不了解自己,即“莫知己”。孔子说:“不要担忧没有职位,应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胜任职位的才能。不要愁没有人了解自己,应谋求能使别人了解自己的学问。”

二,君子的条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解】质,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史: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三,君子的风度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合群;比(音bì):勾结。

“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2,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四,孔子的志向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第九讲:人生需要信仰

教学目标:

1,通过孔子的言语来解读孔子,并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儒家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一,理想的天子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则:效法、为准。荡荡:广大的样子。名:形容、称说、称赞。焕:光辉。

【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二,对天的信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遇事不迷惑,五十岁就明白了有些事不

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时可以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天命”,指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大人”,指德高望重的君主。“狎”,轻慢。

孔子说:“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敬畏德高的君主,敬畏圣人的遗训。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惧畏。他轻慢德高的君主,蔑视圣人的遗训。”

三,只有天了解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四,要敬而远之

1,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读《论语》学做人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论语,做人,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帮助,论语,做人,导读,,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学习心得中查看更多范文。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论语》学做人 导读:本文是关于读《论语》学做人,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论语》学做人五(4)班王个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过去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是人人必读的书。有幸的是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接触了《论语》,慢慢地了解了《论语》,最后《论语》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从《论语》中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论语》的思想核心是

讲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处事,如何修养自己,使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能担当大事、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在儒学、孔子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过来的。我们常用的许多成语、家喻户晓的礼俗和普遍遵循的道德价值标准,都与传统文化和儒学分不开。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我们在学校里学了许多的知识,但是做人的道理学得少之又少,《论语》就像是甘霖一样滋润着我的思想这棵幼苗,让那棵幼苗茁壮成长起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虽然是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说的,但是我读出了为人的品行要端正,做事要堂堂正正,这样才能服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辨证地告诉我一些基本的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贪图小利;“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交朋友……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论语》用最简洁而又最深刻地语言让我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净化。读了《论语》我懂得了要尊敬长辈,诚信,友爱,节俭等道理。非常感谢有这部优秀的国学经典伴我健康成长。

1读论语学成语——雍也

《读论语学成语——雍也篇》教学设计 潍坊北海学校韩兴娥 教学目的:学习文言文,了解成语出处,能理解运用成语。 1 不迁怒,不贰过 2 肥马轻裘 3 箪食瓢饮 4 中道而废 5 行不由径 6 文质彬彬 7 因材施教 8 敬而远之先难后获 9 乐山乐水 10 从井救人 11 中庸之道 12 博施广济能近取譬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论语学成语——雍也》,先复习放假前学习的几篇文章,开火车读成语读古文。 1 不迁怒,不贰过bù qiān nù,búèr guò 6.3 哀公问:“弟子孰(shú)为好(hào)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qiān)怒,不贰.(èr)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wú,同“无”),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即不将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迁:转。贰:重复一次。 2 肥马轻裘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sù)。子曰:“与之釜(fǔ)。”请益(增加)。曰:“与之庾(yǔ)。”冉子与之粟五秉(bǐnɡ)。子曰:“赤之适(往,去)齐也,乘肥马,衣(yì,穿)轻裘.(qiú,皮衣)。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接济)富。” 肥马轻裘:乘着肥壮的骏马,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衣。形容生活豪华奢侈(shē chǐ)。 3 箪食瓢饮dān sì piáo yǐn dān shí piáo yǐn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lòu)巷,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zāi),回也!”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也作一箪一瓢。 箪食瓢饮应该读“dān sì piáo yǐn”还是“dān shí piáo yǐn”呢?最权威的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这个词,其他的成语词典都是注明读“dān sì piáo yǐn”。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了“箪食壶浆”原为:dānsìhú jiāng,《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改用dān shí hú jiāng。 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食”读“sì”时,有“拿东西给人吃”,或者“喂”的意思。“箪食瓢饮”是自己吃,从意思看应该读什么? 4 中道而废

《论语》与做人之道

《论语》与做人之道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纵观《论语》,其对人品德的要求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努力接近或成为一位君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是第一章“学而篇”中的语句,它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要想学会做人,有孝心和爱心是最基本的。这就印证了现实生活中流传的一句话:“如果他(她)连父母都不爱,那还指望他(她)爱谁呢?”除了最基本的“孝悌”外,君子需要具备的品德还有很多,例如庄重,诚信,坦率,博爱,讲团结而不营党,求同存异,安贫乐道,有高尚的追求等等。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我们,被灯红酒绿、利欲熏心困扰。有人沉迷于感官的享乐,轻浮不能自拔;有人唯利是图,行事不择手段;有人自私自利,毫无恻隐之心;还有人虚假伪善,表里不一……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国家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重视道德文化建设,而道德文化从哪里来?就应从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其弟子就对如何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即如何做君子提出了精辟论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些话启发我们应庄重、诚信、坦荡,而不要受轻浮、奸邪等不良世风污染。又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之有”,“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等等,皆可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另外,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四)《读论语-学成语》试题

2016-2017第一学期新疆师大附中小学部 五年级《读论语学成语》分项测试 二、给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讷言敏行:(n e n a)不亦乐乎: (yu e l e)箪食瓢饮:(sh① d 6 )后生可畏(w e wei ) 三—成语释义。20分/2分 1、 ________________ :说 话谨慎,办事敏捷. 2、 ________________ :指年轻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越 前辈,令人敬畏。 3、 _______________ :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4、 ________________ :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 奋好学。 5、 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6、 _______________ :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形容勤奋好学。 7、 _______________ 不以向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求教。 & _________________ :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指追 求进步。 9 、_________________ :比喻许多事物围绕一个中心或众人拥 戴一个人。 10、 _________________ :好极了,美极了,后用以形容事物 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四、成语运用:20分/2分 1、做学问就应该老老实实,______________ ,绝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2、我们要做到______________ ,才能不断进步。 3、这个十四岁的年轻棋手在全国棋类比赛中获得冠军,真是阿! 4、他寡言少语,做事踏实,是个 _____________ 的实干家。 5、李老师是全校公认的最有学问的老师之一,但他仍然虚心 好学,_______________ 令人钦佩。 6、杜甫到了晚年,漂泊不定,过着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 活, 最后在病困交加中去世。 7、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谁都难免有 ___________________ ■勺时 候。 &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 ■勺精神是 不行的。 9、颜回_____________ 面对清贫的生活甘之如怡地修生养性。 10、他掌握了学习规律,所以能做够做到 _________________ 。 五、将文言文补充完整。10分/2分 1、子曰:“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 2、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 3、子曰:“君子欲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 。” 4、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说 乎?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何有于我哉?” 六、成语积累:自写10个本书中积累的其它成语(不可与卷面出现成语重复)。20分/2分 1、 2 、3、4、 5、6、7、8、 9、10、 一、填写成语:18分/1.5分 ( )言敏行诲人不() 言而有()知错必() ( )与人交见()思齐( )信好学中(>之 道众星 ( ( ( 成绩 )辰 )食瓢饮 )而谈 )而后行 打“/”。12 分/1.5 分 笃信好学:(w u d u) 侃侃而谈:(k岔 k an) 乐山乐水:(I e y d o) 中庸之道:(y tn y e g)级 年

国学小知识:《论语》中的27个成语典故

国学小知识:《论语》中的27个成语典故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 '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 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能够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 在当地住了几月,*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 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 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个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持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能够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7.【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第1-2讲:先圣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本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 2,知道儒家的基本知识。 3,孔子及儒家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教学内容: 一,孔子的标准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二,孔子的成就: 1,文化方面: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2,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也叫“德治”或“礼治”。 3,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4,教育思想: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学而优则仕”,

“因材施教”,重视道德的教育。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 三,家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父亲为(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 四,孔子名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读论语 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论语》则是孔子所表现的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译今天的语言是:“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孔子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高知识能力的培养。孔子的这句开场白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当今社会知识裂变“一日千里”,知识在不断更新。用传统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势的需要,所以老师要经常更新知识结构,要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心与敏锐感,为了培养能够适应这个社会需要的人,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可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经验、优秀论文、教学先进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为“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也就是对我们学习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温故而知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们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社会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深刻体会《论语》中的精辟言论和孔夫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作为行动准则,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反思,定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下一代 另外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实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主要讲了七个方面的内容:论仁德(为人的最高道德准则)、论道(对真理的追求),论修养(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论处世(待人接物)、论孝悌(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安定)、论为政(社会稳定)、论教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其中,有很多内容意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一、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 意在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将认识与巩固统一起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意在告诉我们: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读书与思考缺一不可。读书是思考基础,思考要在读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意在告诉我们: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和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德无才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意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既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又要辩证的看待他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意在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学习也不例外。 8、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 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意在告诉我们: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了吧,关键是要抓住现在宝贵的学习时间,把握自己的未来。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意在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读《论语》学会做人

---------------------------------------------------------------范文最新推荐------------------------------------------------------ 读《论语》学会做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这之中的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 《论语》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磊落,要重视仁德,也需要注重修养的全面发展。 《论语》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由于正直而生存,但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只是因为他(不正直的人)侥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这句话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告诉人们,这种侥幸躲避灾祸的不正直的人迟早要摔个四脚朝天。《论语》说这句话,是要鼓励人们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在民国时,如果没有毛泽东、李大钊等正直且正义的革命前辈们挺身而出,我们的国家到今日或许还是中华民国,我们也许还要经受国民党强压式的残暴统治。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论语》的话,做一个正直磊落的人。 《论语》在做人问题上强调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是做人要重视仁德。按《论语》的思想,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首要的位置的。《论语》不仅认为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他人、得到他人的称赞。顺风车王王永13年来一直坚持免费载人搭顺风车尽管在这之中,他遭遇到 1 / 5

了许多白眼、嘲讽,尽管他遭人误解、被冷漠回应,尽管他差点遭到歹徒刺伤,但他依旧无怨无悔地免费搭载人。因此,他被许多人赞赏。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论语》的话,做一个重视仁德的人。 《论语》讲: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启示: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是、显得十分地重要。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就是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不仅精于打仗、领导,也擅长草书、写诗文。并且,他还喜爱运动和阅读书籍。这些看似有些松散的爱好,却也成就了一代伟人。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借鉴《论语》的话,做一个重视修养全面发展的人。 《论语》是儒家经典。它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人,要正直磊落,要重视仁德,也需要注重修养的全面发展。 咚,咚,咚古代战场的战鼓已响起,冲啊,杀啊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杀喊声伴随着士兵们冲进沙场,曹,蜀,吴在乱世中成就一方霸业。 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爱的人物便是一代奸雄曹操,从他的诗词《短歌行》中便可看出他的帝王霸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的志向值得我们追求。 官渡之战,曹操把袁绍打败了,在缴获的大量战利品中,有大量不少是自己的部下过去写给袁绍的表忠信,信中大部分内容是贬

论语中关于做人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做人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语中关于做人的句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11、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2、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3、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 14、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8、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9、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0、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1、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论语》与做人

《论语》与做人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纵观《论语》,其对人品德的要求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努力接近或成为一位君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是第一章“学而篇”中的语句,它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要想学会做人,有孝心和爱心是最基本的。这就印证了现实生活中流传的一句话:“如果他(她)连父母都不爱,那还指望他(她)爱谁呢?”除了最基本的“孝悌”外,君子需要具备的品德还有很多,例如庄重,诚信,坦率,博爱,讲团结而不营党,求同存异,安贫乐道,有高尚的追求等等。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我们,被灯红酒绿、利欲熏心困扰。有人沉迷于感官的享乐,轻浮不能自拔;有人唯利是图,行事不择手段;有人自私自利,毫无恻隐之心;还有人虚假伪善,表里不一……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国家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重视道德文化建设,而道德文化从哪里来?就应从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其弟子就对如何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即如何做君子提出了精辟论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些话启发我们应庄重、诚信、坦荡,而不要受轻浮、奸邪等不良世风污染。又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之有”,“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等等,皆可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另外,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孔子论做人《论语》精选

孔子论做人《论语》精选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读《论语》 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杨家套中学刘志海《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它的核心思想是讲做人。自从我校确定以?红色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打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就一直把《论语》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校本教材。《论语》中很多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做人道理、精神品质值得中学生认真理解、揣摩、领悟。 第一种精神,是强烈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在《论语》中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之处非常之多,本文试就几处做一例证: 其一:?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第三十五) 其二:?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为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第十二) 其三:?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第十三)

其四: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第十九) 其五:?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第二十) 其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第二十二)当然,这句话不仅体现的是孔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还有他海纳百川的向别人学习的胸襟。 其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一) 其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九) 其九: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第三十) ……………… 上面只是择《论语》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要证明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怎样培养进取精神?我的策略是进行意志训练。学生人生精神的培养,不是能用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就能培养起来的。一个班主任即使能做到字字珠玑,他也不可能让一个?慵懒?的学生因此?奋发图强?起来,知识可以传授,但

《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

《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 以下是关于《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读论语学成语》读后感 政研室崔玉庆 女儿去年上小学了,上个学期老师要求孩子们多阅读课外书籍,于是就给她买了一些国学经典并陪她学习,如《读论语学成语》等,基本上是我先学,然后再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讲给她听,大半年下来,不知道她的小脑袋装下了多少知识,反正我自己学到了不少感悟。现将自己的一点读后感梳理出来,向领导及同事们汇报交流一下。 《论语》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很多有识之士都从中汲取了成长的精神营养,《论语》之所以千年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维系社会稳定、和谐、友善、诚信、文明的作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都积淀着孔子的思想,人们的行为也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烙印着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越是走进人的心灵,也就越能提升一个人的思想品味与思想人格。但必须承认的是,《论语》有些文本艰涩难懂,有些语句解读起来分歧很大,有些内容也不符合当前的主流价值观,普通读者如果上来就抱着《论语》阅读学习,往往事倍功半。 ·

而编著《读论语学成语》这本书的作者采用了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读,从不做高深的哲学解释与学理剖析,对那些相互抵触的观点也进行了研究分析,摄取了相对合理的诠释,同时剔其糟粕、汲其精华,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成效。《读论语学成语》虽然是为中小学生编著的,但在我看来,成年人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悟到更多的道理。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几句话我特别受启发,如【为政篇】中,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所说的孝,不仅仅是养活父母,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是养活父母,那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接触到了孝的本质,强调了发自子女内心真诚的"敬"、自觉的伦理意识和道德感。"敬"是孝的灵魂,发自人的内心,也必然表现在神色态度上。联系到我自己,到今年工作已整十年,由于工作后十分忙碌,加上离老家较远,每年只能回去几趟看望他们,虽说每次都大包小包的带很多东西,但我知道父母对这些礼品并不在意,父母在子女孝心需求方面,其精神需求层面更胜于物质需求层面,所谓精神需求是指父母更需要的是儿女们更多的陪伴、关爱以及真情的交流,而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精神越来越空虚,常见的病痛也随之而来,这不仅仅是靠药物与保健品就能满足需求的,更需要儿女们的陪伴与悉心照料。而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保障也越 ·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 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 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 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 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 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 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xx要发 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 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 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 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 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 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 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 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 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

品读论语,感悟人生

论语感悟 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作品上的泰山之作,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不得不说,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任何一个作品或是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所无法比拟的。往往,经典的作品,犹如和熙的春风,能拂醒人的信念;犹如清幽的山泉,能纯洁人的心灵;犹如朝阳的光芒,能唤醒人的灵魂。而论语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影响了许多代中国人民之后,而在至今仍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论语》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如果你不能理解论语的一些基础含义,那么当你去读中国古文言文的时候,一定不能完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根本思想。在我看来,《论语》在古代的地位犹如“圣经”在西方宗教中的作用,它就是中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的“圣经”。它联系着古代人民生活得方方面面,而如今我们中国人民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也是受它的影响的。虽然有些理论在如今已不符合当代中国人的思想理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论语》,而且其中的一些思想还是有助于我们思想境界以及人格修养提高的。 从最初我们开始学习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到如今我们深刻理解论语的“仁”“理”“中”“庸”,《论语》对我们的学习,人际交往等都产生影响。如今,学习《论语》的风潮又一次兴起,而我们也应该从中学习得到一些关于自己人生的建议。 我们最初学到的是《论语》对我们学习上的影响。《论语》主张勤学善悟,学以致用。孔子在《论语》强调学习要不耻下问,好学不厌。我们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前进的动力,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停滞于此,不能前进分毫。一个人不能轻易满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在学习中去理解、感悟,把学来的东西加以消化吸收,然后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境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为第一境。《论语》里谈到,获取知识首先要做到“勤勉”、“好问”,“文”、“行”、“忠”、“信”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是我们学习的第二境。这是我们从小到大被老师耳提面命的一点,只有不断的巩固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有可能在实践里很好地运用。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则是学习的第三境界。学习并非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而应是学以致用,要学会思考问题,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论语》给我们另一个影响就是为人处世方面了。不得不说,论语的魅力是极其巨大的。中国人两千年的人际交往准则,伦理道德,很多都是从儒家思想中汲取过来的。它成了我们衡量道德水平的天平。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可以是我们青年人在生活上的行为准则。在我们如何做人方面,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所以我们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另外又特别强调“仁”。这是孔子在做人方面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他认为,只有仁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颂。要达到“仁”的境界,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还有,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的语言也提了很多。它认为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正所谓是“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里高频率提及的有一个是“君子”,孔子对君子应该是极其推崇的,里面好多关于君子的篇幅。“君子”在《论语》里就是一个完美人格的化身。例如,“君子和而不同”“君

《读论语学成语》成语总汇

《读论语学历史》成绩总汇 不亦乐乎子曰诗云不可开交安分守己力不从心言而无信 重色轻友花言巧语言出必行犯上作乱巧言令色行有余力 贤贤易色言而有信慎终追远温良恭俭让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正有道贫而无谄切磋琢磨告往知来温文尔雅慎终追旧 举一反三一窍不通疾言厉色蛮横无理独学无友众星拱辰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从心所欲一言以蔽之 犬马之养温故知新众星捧月为所欲为而立之年总而言之 熟能生巧君子不器周而不比举直错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举枉错直见义勇为实事求是举贤任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舍己救人群而不党袖手旁观举枉错直狼狈为奸见死不救 了如指掌如指诸掌告朔饩羊爱礼存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事不说既往不咎尽善尽美怨而不怒完美无缺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清二楚不计前嫌忍无可忍爱礼存羊既往不咎了如指掌 略知一二严加追究忍气吞声一无是处悲不自胜睚眦必报 一无所知颠沛流离造次颠沛朝闻夕死只争朝夕心有余而力不足无适无莫怀刑自爱争分夺秒流离失所遵纪守法力不从心 一视同仁安家立业蹉跎岁月力所能及厚此薄彼瑚琏之器 闻一知十不耻下问善与人交三仕三已勤学好问朽木不可雕 举一反三朽木难雕落落寡欢孺子可教好为人师一窍(qiào)不通:不堪重任肥马轻裘箪食瓢饮中道而废行不由径不迁怒,不贰过文质彬彬光明磊落半途而废粗茶淡饭温文尔雅听其言而观其行腰缠万贯家徒四壁粗暴无礼穷奢极侈自始至终一贫如洗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一隅之见 暴虎冯河临事而惧死而无悔求仁得仁乐在其中富贵浮云 饮水曲肱疏食饮水发愤忘食生而知之子不语怪三月不知肉味 有勇无谋废寝忘食饮水思源手不释卷如愿以偿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智勇双全一窍不通忘恩负义临危不惧为虎作伥 战战兢兢而今而后犯而不校六尺之孤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托孤寄命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笃信好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逆来顺受小心翼翼勤奋好学负重致远诚惶诚恐履lǚ险如夷y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