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三节

1。什么叫元组关系演算?

答案1在元组演算中,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简称元组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t|P(t)其中,t是元组变量,表示一个元数默写固定的元组;P是公式(即计算机语言中条件表达式)。{t|P(t)}表示满足公式P的所有元组t的集合。

答案2

关系演算分为元组关系演算或域关系演算,前者以元组为变量,后者以域为变量。

元组演算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t|P(t)},其含义为:这是一个元组集合,其中的每个元组t(t是元组变量)满足公式P所规定的条件。

2。元组演算的公式定义法则中,规定的原子公式有那三种形式?

(1)R(s)。其中,R是关系名,s是元组变量。

(2)s[i]?u[j]。其中,s和u元组变数,?是算术比较运算符,s[i]和u[j]分别表示是s 第i个分量和u的第j个分量。

(3)s[i]?a或a? u[j]。这是a是常量。

3。元组演算的公式定义法则中,规定的三种形式的原子公式各表示何种命题?

(1)R(s)。其中,R是关系名,s是元组变量。它表示这样一个命题:“s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

(2)s[i]?u[j]。其中,s和u元组变数,?是算术比较运算符,s[i]和u[j]分别表示是s 第i个分量和u的第j个分量。s[i]?u[j]这样命题:“元组s的第i个分量与元组u的j个分量之间满足?关系。”

(3)s[i]?a或a? u[j]。这是a是常量。前一个原子公式s[i]?a表示命题:“元组s的i 个分量值与常量a之间满足?关系”。

4。试述元组演算公式中各运算符优先次序?

优先次序如下:括号、算术比较运算符、

?∧∨

5、设有R、S两个关系给出与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运算相应的原组元算表达式。

(1)RUS可用{t|R(t)∨S(t)}表示

(2)R—S可用{t|R(t)∧?S(t)}表示

(3)R×S可用{t|(?u)(?v)(R(u) ∧ S(v)∧t[1]=u [1]∧ t[2]=u[2] ∧ t[3]=u[3] ∧ t[4]=v[1] ∧ t[5]=v[2])

∧[2] ∧t[6]=v[3]}表示

(4)设投影操作是∏2,3(R),那么元组表达式写成:

{t|(?u)(Ru) ∧t[1] ∧=u[2] ∧t[2]=u[3]}

(5)бf(R)可用|t|R}表示,F’是F的等价表示形式。如б2=’d’可写成{t|R(t)∧t[2]=’d’}。用

6。证明合并运算的元组元算表达式与相应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性。

设有两个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与S的并是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为R∪S。形式定义如下:

R∪S≡{t|{t|t∈R∨t∈S},t是元组变量,R和S的元数相同

7。证明求差运算的元组元算表达式与相应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性。

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的差是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为R-S。形式定义如下:

R-S≡{t|{t∈R∧t-∈S},R和S元数相同。

8.元组演算的公式定义法则中规定的原子公式有那几种?说明每一种原子公式所表达的命题?

1.R(x).r是h中的关系,x是元组变量,r(x)表示x∈r:

2.X[A] ?C或者C?x[B]。x为元组变量,A、B为U中的属性,C为A或B对应的域中的常量,?为比较运算符,x[A] ?C表示x的A分量与C之间有?关系:C?x[B]类似。

3.x[A] ?y[B]。x、y为元组变量,A、B为U中的属性,?为比较运算符号。x[A] ?y[B]表示x的A分量与y的B分量之间的有?关系。

社会保障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社会保障学形考(三) 试题总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德国 B.瑞典 C.中国 D.新加坡 2.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事故 C.工伤保险 D.工伤康复 3.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劳动者按照工资的()缴纳。 A.2% B.1% C.3% D.4% 4.中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岁,女职工55岁。 A.65

B.60 C.55 D.70 5.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 。 A.日本 B.丹麦 C.美国 D.法国 6.“社会福利”一词最早见于()。 A.《社会保障》 B.《济贫法》 C.《大西洋宪章》 D.《贝弗里奇报告》 7.社会福利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A.经济福利性 B.社会性 C.福利广泛性 D.福利的强制性 8.社会福利的对象是()。 A.相对贫困的群体 B.挣工资的劳动者 C.全体社会成员 D.军人及其家属

9.实施国家控制下的私营机构为主体的综合型模式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新加坡 10. 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 A.短期 B.长期 C.中期 D.终身 11.军人保障是一种()性的社会保障。 A.效率 B.综合 C.公平 D.义务 12.根据现行办法,军人所在的单位后勤机关按照缴费基数()的规模,为未就业随军配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A.11% B.12% C.15% D.20% 13.军人安置保障的主体是()。 A.晚年生活安置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1-3节练习题

七下第3章第1-3节 1.曾有过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的飞行构成了巨大 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悲剧是因为(D) A. 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 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D.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2.在一条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向东行驶,并且甲车比乙车快,乙车比丙车 快,认为乙、丙两车向西行驶时的参照物是(A) A. 甲车 B. 乙车 C. 丙车 D. 地面 3.用“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下列对这个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C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 C.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分别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要产生相同的效果,则这两个力(D) A. 只要大小相同就可以 B. 只要方向相同就可以 C.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处就可以 D. 必须具有相同的三要素 5.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 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D)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未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6.乒乓球是我国人们真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下列关于乒乓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 是(C) A. 球拍击球时,乒乓球和球拍之间的作用力是弹力 B. 球在空中飞行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乒乓球只受重力作用 C. 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三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

2019-2018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三节基础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化学课上老师拿出三朵用石蕊溶液处理过的紫色小纸花(如图),向纸花上分别喷洒不同的溶液,三朵纸花显色情况为:① 紫色②红色③ 蓝色。喷喷在② 号纸花上的溶液可能是() A. 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碳酸钠 D.稀盐酸 2. 小科看到妈妈炒的一盘紫色卷心菜的菜汁呈紫色,后因掺了醋变成了红色, 在洗盘子时遇到碱性洗涤剂变成黄绿色,下列也能使紫色卷心菜呈现黄绿色的物质是() A. 柠檬汁 B.雪碧 C.食盐水 D.肥皂水 3. 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显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A. 一定显红色 B.可能紫色 C?一定显无色D.可能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4. 某同学从资料上获悉,一些紫色的叶或花瓣浸出液具有类似石蕊试液的性 质.如果他想知道紫色喇叭花是否具有这种性质,应把花瓣浸出液分别滴入下列哪组物质进行观察() A.食醋、石灰水 B.食醋、酸奶C?糖水、酸奶D.食醋、食盐水 5.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 雏菊I 无色I 无色I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磨花瓣 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在pH=10 的溶液中大红花汁会变成橙色 C.万寿菊花汁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D.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6. 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 第 1 页

第 2 页 是( ) A. F&03 B . KOH C NaClD . H 2SQ 7.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使紫色石蕊变( ) A .红色 B .蓝色 C.紫色 D .无色 8. 某溶液的pH 值等于0,则该溶液一定( ) A .显酸性 B .显碱性 C .显中性 D .无法确定 A .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 B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10. 下列溶液中,pH 最大的是( )A.使酚酞试 液变红的溶液 B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 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D . pH 等于7的溶液 11. 如图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 pH 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C ?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 D .胃 酸过多的人不宜 多食泡菜 12. 下面是一些事物的近似pH 植,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牛奶 6.3 - 6.6 B.苹果 2.9- 3.3 C. 番茄 4.0-4.4 D .玉米粥 6.8 - 8.0 13.如表为人体内几种体液或代谢产物的正常 pH 范围,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A B. B C. C D . D 14. 生活中某些物质的pH 近似为:泡菜3.4、苹果汁3.1、西瓜汁5.8、鸡蛋清 7.6,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泡菜 B .苹果汁 C .西瓜汁 D .鸡蛋清 15. 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B.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试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 一、概念题 1.社会福利[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 答: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社会福利有以下四种常见类型: ①公共福利事业; ②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 ③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 ④上述三种内容的综合。 2.社会服务保障[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研] 答:社会服务保障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包括的内容很多,既有针对普通居民的服务,也有针对各类群体的专门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看,既有在社区中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在各种“院舍”中对某些特殊困难者的集中服务。当代各国的福利性服务政策行动,主要是基于商业化服务的不足和家庭自我服务功能的下降而设立的,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福利性、个体性、救助性。主要包括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共

同生活需要的社会服务;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服务。 3.社区福利服务[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研] 答:社区福利服务是以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以社区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是由政府倡导,以群众自治、自我服务为主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社会基层组织载体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延伸及必要的补充。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了四个大的方面:社会工作、教育工作、医疗服务、社会接待工作。 4.社会福利企业[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研] 答:社会福利企业是指为满足本单位职工基本的或特殊的生活需要,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而提供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福利补贴的企业单位。福利项目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货币支付的各种福利补贴,如生活困难补助、上下班交通补贴、房租补贴、水电费补贴、冬季宿舍取暖补贴、夏季防暑降温费、书报费、托儿补助费、独生子女费等;二是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而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如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店、缝纫店、洗衣房等;三是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文化生活服务,如图书馆、阅览室、俱乐部、文化宫、体育场,以及开展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 5.残疾人福利[人大2008年研] 答: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按残疾人福利的领域来划分,一般包括残疾人生活保障、残疾预

第三章第3节(一)课堂练习教学提纲

一、单选题: 1、 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是()。 A、过境货物 B、暂准进出口货物 C、一般进出口货物 D、保税加工货物 A B C D 2、 纸质手册管理的保税加工货物,准予保税加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经批准可以申请延长,延长的最长期限原则上()。 A、1年;1年 B、6个月;6个月 C、3个月;6个月 D、1年;6个月 A B C D 3、 纸质手册管理的保税加工货物,报核期限是在手册有效期到期之日起或最后一批成品出运后()内向海关报核。 A、15天 B、25天 C、30天 D、60天 A B C D 4、 电子帐册管理的保税加工报核期限,一般以()为1个报核周期。 A、1年 B、180天 C、60天 D、30天 A B C D

5、 采用纸制手册管理的保税加工货物,开展加工贸易的货物不需要领取许可证,不需要开设台帐,在办理合同备案阶段步骤正确的是()。 A、合同内容预录入——海关审核——审批合同——领取加工贸易登记手册 B、审批合同——合同内容预录入——海关审核——领取加工贸易登记手册 C、审批合同——海关审核——合同内容预录入——领取加工贸易登记手册 D、领取加工贸易登记手册——合同内容预录入——海关审核——审批合同 A B C D 6、 在加工贸易合同项下海关准予备案的料件,()保税。 A、85%料件保税,15%的料件不保税 B、95%料件保税,5%的料件不保税 C、不予 D、100% A B C D 7、 某加工企业开展服装的加工贸易,该企业属于纸质手册管理模式,并且需开设台帐,该企业在领取加工贸易登记手册时,应凭()到海关领取。 A、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B、台帐登记通知单 C、加工贸易登记手册 D、银行保证金台帐开设联系单 A B C D 8、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内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 B、D类管理的企业不能开展加工贸易 C、C类管理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需设立台帐并交付保证金 D、AA类管理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一律实行的是不转,即不设台帐

第三章第三节田径运动场地

田径运动场地 一.单选 1.半圆式田径场的跑道是由( )个半圆和( )个对等的直段组成. A一,一B一, 二C二, 一D二,二 2.铅球场地的投掷圈内沿直径为( )米 A1.75 B2C 2.135D 2.5 3.标枪场地扇形落地有效区夹角约为( ) A25°B29°C35°D40° 4.跳远沙坑远端至起跳线距离至少( )米. A7B8C9D10 5.跳高场地半圆形助跑道的半径至少()米。 A10B12C15D20 6.第一弯道计算线的长度公式为() A2∏rB2∏(r+0.3)C2∏(r-0.3)D2∏(r+0.2)二、多选 1.半圆式田径场的跑道是由()组成的. A曲段B弧段C直段D平段 2.半圆式田径场通常采用的弯道半径有() A36米B36.5米C37米D37.898米 3.在投掷项目中落地有效区为40°的有(). A铅球B铁饼C标枪D链球 4.跑道的丈量方法有(). A直接丈量法B经纬仪丈量法C直弦丈量法D余弦丈量法 5.3000米比赛时起跑线的划线方法有(). A一般法B特殊法C线量法D点量法 三、名词解释 1.纵轴线 2.跑道宽 3.直道 4.分道线 5.计算线 6.前伸数 四.简答 1.在田径场地布局时因应注意那些问题. 2.简述小型半圆式田径场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3.设计小型半圆式田径场应注意的问题. 4.田赛场地布局应注意那些问题. 5.塑胶跑道的保养和维修应注意那些问题. 五.计算

1.现有一长100米,宽60米的空地,请设计一小型半圆式田径场. 根据小型半圆式田径场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进行 2.计算分道宽为1.22米的400米半圆式田径地五道的前伸数. 起点前伸数=2∏[r+(n-1)d+0.2]-2∏(r+0.3) 答案: 一、单选 1.D 2.C 3.B 4. D 5.D 6.B 二、多选 1.AC 2.ABD 3. ABD 4. ABCD 5.AD 三、名词解释 1.纵轴线:或称中线,为南北走向,把场地的宽分为东西两部分,是绘图和修建场地的基线. 2.跑道宽:跑道内外凸沿之间的宽度,也称跑道总宽. 3.直道:第一、第二弯道之间的两段直跑道. 4.分道线:相邻两条分道之间的界线. 5.计算线:用做计算各分道线周长的设想线,又称实跑线. 6.前伸数:在竞赛时,为使运动员所跑的距离相等,外道起点就要前移.在起点前移的距离,计算和丈量时称为前伸数. 四.简答 1.在田径场地布局时因应注意那些问题. 1)要符合田径竞赛规则的规定 2)要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和公平竞争 3)尽量减少径赛与田赛之间的相互干扰 4)确保使用安全 5)有利于使用保养 2.简述小型半圆式田径场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1)丈量空地可利用面积的长和宽 2)初步计算弯道半径 3)计算第一弯道计算线长 4)计算直道长 5)计算第一道计算线长 6)调整跑道周长 3.设计小型半圆式田径场应注意的问题. 1)有利于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 2)设计时应把第一道计算线取整数. 3)要根据空地面积和使用需要,确定分道数的多少和弯道半径的大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合金的特点: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______,但比成分金属具有更______的硬度、强度和机械加工性能,用途比纯金属广泛。 1.铜合金 青铜:含__________; 黄铜:含__________; 白铜:含__________。 2.钢 钢实际上是以______为主要成分的______的合金,因成分不同,性能也存在差异。 钢??????? 碳素钢????? 低碳钢(含碳量<0.3%):韧性、焊接 性好,强度低中碳钢(含碳量为0.3%~0.6%):强 度高,韧性及加工性好高碳钢(含碳量>0.6%):硬而脆,热 处理后弹性好 合金钢(在碳素钢中加入Ni 、Cr 、Mn 等合金元 素,具有特殊的优良性能) 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的分类 金属材料????? 按组成分????? ① ② 按性能特点分????? ①黑色金属:包括 以 及它们的 ②有色金属:除 以外 的其他金属及合金 2.金属材料的正确选用 在进行金属材料选择时,常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用途、______、______性质(密度、硬度、强度、导电性)、化学性质(对水的作用、耐______性)、价格、加工难度、日常维护、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知识点1 合金的概念及特征 1.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属的大 C .合金的性质一般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 D .青铜是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B.黄铜 C.生铁D.水银 知识点2合金的分类 3.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两者含碳量的关系为()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D.不确定 4.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除去生铁中的各种杂质,把生铁提纯 B.适当降低生铁里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有害物质 C.用还原剂把铁的氧化物还原成铁 D.加入合金元素改善生铁性能 知识点3合金的性质及其应用 5.铜锌合金的颜色酷似黄金的颜色,所以,近年来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宜区别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D.观察外观 6.钢铁是铁和铁的合金的总称,其强度高,价格便宜,应用广泛。在以下关于不锈钢和普通钢的认识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它们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 B.耐腐蚀的性能不同 C.它们都属于钢,因此物理性质是一样的 D.构成普通钢和不锈钢的主要元素是铁,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练基础落实 1.只含有下列成分的物质一定不是合金的是() A.Fe、C B.Cu、Zn C.Al、Cu D.C、Si 2.现在,我国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合金是() A.钢B.青铜 C.铝合金D.塑料制品 3.合金制成的金属材料与纯金属制成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都大②一般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都低③改变原料的配比、变更制造合金的工艺,可得到不同性能的合金④合金比纯金属的导电性更强⑤合金比纯金属的应用范围更广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 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4.黄金首饰的纯度常用“K”来表示,24K是指纯金,那么标号为18K的首饰中黄金的质量分数是() A.18% B.25% C.36% D.75% 5.有资料显示,铝元素在人体内的残留积累量过多后,对大脑发育有不良影响,建议多用不锈钢代替铝合金作材料制作餐厨具等日用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锈钢中的主要元素是铁、碳 B.不锈钢属于铁合金 C.不锈钢抗腐蚀性较好 D.不锈钢是绝对不能被腐蚀的 练方法技巧 6.一份质量为4 g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0.2 g H2,则该合金可能是() A.Fe-Mg合金B.Fe-Cu合金 C.Fe-Zn合金D.Mg-Al合金 规律对于合金的此类题,采用平均的摩尔质量判断非常有效。但要注意:①不反应的金属摩尔质量可视作无穷大。②三价金属(如Al)可折算成二价金属。

社会保障学第3次

社会保障学 第3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填空题 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2、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3、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 4、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5、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6、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7、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8、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 9、“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 10、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11、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 1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 13、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14、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5、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 16、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名词解释题: 社会救助:是指社会和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中特别贫困的弱势群体或减少收入而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给予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贫困线——所谓贫困线是指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划定一国或一地的贫困线是进行有效社会救助的前提。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元素》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初步形成物质由元素组成的概念,了解元素与原子概念和应用上的区别。 ⑵水平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的水平、比较鉴别和分析综合水 平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⑶觉悟目标:通过元素概念的得出,了解科学先辈探索过程的片段,培养学生 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学习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与原子的关系 3.学习难点:元素概念的建立。 4.难点突破方法: ⑴针对元素概念,让学生分析一个表格得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的结论。 ⑵对元素与原子的关系,让学生和老师通过练习比较归纳而出。 二、学情分析:我校是一个小学校,本届学生共43人,其中有九个学生头脑 灵活,反应快,有一定的阅读和概括水平,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故我准备利用预习、笔记、当堂理解记忆、练习巩固、课后作业五步法来实行。同时要求学生注意: 1.读表分析法培养学生思维水平。 2.参与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3.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反应水平。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那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相互有何关系? 物质 构成构成

分子原子(板书) 分割 [讲授新课] (一):(师)我们知道,世界上房子虽多,但基本上都由水泥板、门、窗、砖、瓦几部分组成;世界上汽车有近五亿辆,但每辆车都由车头、车身、车梁、车架、车桥、车轮、发动机、传动部分组成,那世界上的近三千万种物质是否也是由为数不多的部分组成呢?其实科学先辈们很早就实行着探索。 [屏幕显示]:古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说”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 瑞士的“三物质说”(老师解释)(师)公元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说。 组成 物质元素[板书] [屏幕显示]: 提示:1、甲、乙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2、丙、丁为特殊原子(带电),丙失去一个电子后就是甲原子,丁与丙化学性质有差别,失去两个电子后化学性质仍不同与甲。 (师):我们知道,同种原子化学性质相同,我们来看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在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上最重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同一类原子(化学性质相同)的关键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能够不同。 定义:(尝试让学生看书总结) 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3章第1节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常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2、黄色的硫磺;3、紫黑色的碘;4、高锰酸钾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

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过程。 [设问]: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哪些? [板书]:2、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

社会保障学答案第1章

第一章绪论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最初萌芽,是以1601年()颁布《伊利莎济贫法》为标志的。 A.法国 B.英国 C.瑞典 D.德国 2.社会保障是以()为主体,依法律或政策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力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 A.国家 B.团体 C.机关 D.企业 3.社会保障的外延一般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4.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在因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收入时必须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或物质帮助。 A.稳定 B.调节 C.补偿 D.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5.我国()明确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A.民法 B.宪法 C.经济法 D.劳动法 6.社会保障的()体现为社会保障基金“取之于己,部分用之于人;或部分取之于人,用之于己”。 A.保证性 B.普遍性 C.公平性 D.互济性 7.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这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原则。 A.公平原则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C.责任分担原则D.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8.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是以价值或货币形式计量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以及社会给予他的消费品份额的尺度。 A.社会保险 B.工资 C.个人储蓄 D.价格补贴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社会科学,涉及到()等多门学科。 A.经济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政治学 E.管理学

社会保障学第三次作业4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 1. ()是中国社会救助发展的“黄金时期”,救助机构大量出现。 A. 宋代 B. 明代 C. 汉代 D. 唐代 参考答案:D 满分:得分: 2. 通常被称为“最后的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A. 社会福利 B. 社会保险 C. 社会优抚 D. 社会救助 参考答案:D 满分:得分: 3. 由于工伤致残和患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的经济损失、职业病治疗花费的医药费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抚恤费用的总和,现在已超过了全世界平均国内生产总值的()。 A. 8% B. 2%

C. 4% D. 10% 参考答案:C 满分:得分: 4. 2000年国际劳工大会第88届年会将最低产假标准从1952年的12周增加到了()。 A. 15周 B. 20周 C. 14周 D. 40周 参考答案:C 满分:得分: 5. 最早提出“绝对贫困”概念的是英国社会学家()。 A. 布恩 B. 阿尔柯克 C. 凯恩斯 D. 贝弗里奇 参考答案:A 满分:得分:

6. 二次战后,日本制定的著名的(),为日本健全的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A. 、“家庭补助法” B. “福利六法” C. 、“国民保险法” D. 、“国民卫生保障服务法” 参考答案:B 满分:得分: 7. 在我国,最低生活保障的家计调查大多数地区由民政部及其下属各部门主管。 A. 民政部 B. 发改委 C. 财政部 D.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参考答案:A 满分:得分: 8. 1601年()伊丽莎白时期颁布了世界第一部关于社会救助的立法——济贫法。 A. 英国 B. 法国

第三章第3节病毒

第三章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已知生命的最简单形式是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本节教学要求学生能识别出病毒,以及了解病毒与其它生物(包括人类)的关系。 由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可以在病毒的利用和如何处理收集来的资料这部分教学中多费点功夫,让学生知道处理资料不是简单的剪贴,是有目的有主题的筛选资料的过程。 教材也提供了丰富的的教学资源,组织好教材各个部分,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等问题。 本节教学是后续遗传物质的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基础。 二、课题:第三章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病毒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能从病毒结构出发说明病毒的生活方式。 能从多侧面举例说明病毒与分类的关系以及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 关注病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经历采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学习形式,关注人类与病毒作斗争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以及增殖方式。 难点: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完成增殖等生命活动的。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八、板书: 第三章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病毒的大小 2、病毒的结构

衣壳粒、衣壳、核心和核衣壳 3、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4、病毒的代谢特点——专一寄生生物 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致病病毒 2、乙肝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防治 3、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防治 4、病毒的利用 生物杀虫剂 医疗 转基因技术中的载体和转导 九、评价: 1、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乙型肝炎病原体 B、噬菌体 C、艾滋病病原体 D、炭疽病病原体 2、乙肝病毒具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种类是() A、5种和5种 B、5种和8种 C、4种和4种 D、8种和8种 3、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4、人和病毒斗争的历史 5、如何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 十、反思: 教学时介绍病毒结构时,学生对各种名词感到好奇,从作业看,或者不认为病毒是生物,或者认为病毒也有细胞结构,尤其无法理解病毒是专性寄生的代谢特点,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理解,但不能说明噬菌体必须进入细菌体内才能开始代谢,并且其代谢的方式为复制,不断地复制自身。但学生不能据此说明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上课时应点明生物是多样的,从结构到代谢都是丰富多彩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也有精巧复杂的结构,由于缺乏酶,因此其独立存在时不具代谢作用。 教学中还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想。 08-05 介绍“乙肝”和“艾滋病”时发现学生更期待了解二种病会有什么症状表现,课后及时修改了课件,这节课更贴近生活讲解,学生比较爱听。 作业中针对烧伤病人治疗中是否切除患病部分有不少学生表示可以考虑切除,应该问一下为什么原因,了解一下学生考虑切除的原因再做评论,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价值取向更有利于引导。我当时的感觉是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不全面,不能体会伤者的痛苦,问:如果我是头面部烧伤,你准备切那一部分?学生笑,表示理解我的观点,针对病情治疗而非摆脱治疗。 如何预防病毒性传染病,学生极少提及体育锻炼和加强卫生习惯,要注意,每一届学生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开展讨论,才能有针对地引导。 2011-1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②通过实验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能被学生纳入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使他们逐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教材的重点放在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达到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贯穿于整个金属化学性质探究的讨论始终,既突出了重点,又利于难点的突破。再结合使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金属锈蚀的图片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巩固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而本课题中金属的每一点化学性质在前面的学习中均已有所了解,特别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了解的较多。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为主线,辅以对比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学生学到生动有用的化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说学法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上篇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概念题 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武汉大学2007年研] 答: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代表,是指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及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社会保障支出由国家税收解决。这一制度以政府负责、全民高福利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伤害了效率,在20世

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大背景下,英国率先进行了减轻国家负担的改革。 二、简答题 1.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保障繁荣时期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1948年至l979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发展时期,这里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①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 ②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③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 ④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 (2)社会保障繁荣发展时期的发展表现 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的转向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由解决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转向构筑社会功能体系; ②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和覆盖范围由主要面向特定阶层和行业劳动者、工薪收入者向惠及全体公民的国民保障转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享受对象是全体居民(包括居住在当地的外国人),即普遍性;二是保险金不与收入相联系,即普惠性。由此导致了社会保障从事后补救型向事前福利型演变; ③社会保障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一是通过社会立法,使其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二是社会保障本身制度化;三是各国纷

第三章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基础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2、总供给: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的总和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指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 4、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5、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总需求 (A)政府支出 (B)净出口 (C)税收 (D)投资 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C) (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 (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 (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 (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B) (A)价格水平下降,投资的减少 (B)价格水平下降,消费的增加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的增加 (D)以上三个因素都是 4、总需求曲线(D)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5、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量(D)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6、无论在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B) (A)总产量上升 (B)利率上升 (C)价格上升 (D)均有可能 7、给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703-2N,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的需求量为(C)个单位 (A)300 (B)335 (C)350 (D)375 8、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B) (A)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增加,则劳动需求量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减少 9、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因素(D) (A)技术水平 (B)资本存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本节知识间联系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常见合金的重要作用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 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 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 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 在性能上的主要 差异,知道生活中 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 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 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 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