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探讨(上)

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探讨(上)
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探讨(上)

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探讨(上)

一、我国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现状

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2007年7月,独立风险咨询机构——甫瀚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甫瀚公司)发布了其始于2007年3月、面向境内500强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等高管,涵盖制造、科技、金融、房地产等14个行业的首份国内企业风险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大型上市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低下:只有9%的受访者认为其公司在识别和管理风险方面进行得“非常有效”,这一比例远低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美国53%、英国37%、意大利35%、荷兰29%、香港22%)。

对于市值管理这一全新的课题,上市公司的风险认知及管理水平更低。市值管理本质上强调的是公司股价正确、真实地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理论上讲,股价持续、稳定、上涨应当是市值管理的最佳状态。但不少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中违背市场规律,采取各种不当方法和手段,甚至违规操作,不但影响了公司长远发展,而且也危及公司市值,增加了市值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如下:

1.市值管理手段使用不当的风险。近两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追求高市值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各种市值管理的手段,包括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大比例送股等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有些公司的上述活动是基于公司实际发展的需要,能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业绩。也有一些公司则是乱施财务技巧,有意识创造市场追捧的题材概念,投市场所好,甚至操纵自身股价。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因为财务技巧了得,重组方案做得漂亮,股价大幅上涨的现象比比皆是。事实上,这种乱施财技的市值管理手段所获取的市值提升是不能持久的,是以牺牲公司长远利益为代价的,不仅

会对公司内在价值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使公司管理层为此耗费了更多的精力,因小失大,甚至最终被资本市场所摈弃。

2.为追求短期盈余效应,涉足高风险投资带来绩效风险。市值管理概念在我国兴起之时,正是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之际。在全球投资热潮的带动下,部分上市公司基于业绩提升的动机,也开始在国外资本市场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原本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对冲风险是国际化企业应该掌握的方法。但由于国内上市公司对于高风险投资缺乏足够了解,交易规模大大超过套保的需求,企业内外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使得失败的教训屡见不鲜,尤其是2008年,除个别企业外,涉足海外高风险投资领域的中国公司,包括国航、东航、深南电、中国远洋等都损失惨重。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将大额募集资金用于委托理财,不仅使公司投资项目及核心业务发展受到制约,而且在2008年的国内资本市场行情下,原本指望能为公司财务报表增色的投资收益却变成了投资损失,使公司业绩下滑,反而导致市值的缩水。

3.粉饰业绩、过度盈余管理风险。近年来,尽管有关各方日益重视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断制定、完善相应法规,并加大了监管和处罚的力度,但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肆无忌惮地在财务数据上弄虚作假,通过关联交易、会计政策方法的选择与变更、非经常性损益和合并报表范围的调整等手段过度地进行盈余。虽然从短期来看,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获得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所形成的泡沫终究会被刺破,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危及公司市值。一是增加公司财务信息的生成成本;二是盈余管理产生短期效益的手段往往是将远期收益前移,会破坏公司后期的收益;三是当谎言终被识破的一天,上市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会受到监管部门经济上的罚款、名义上的警告、公开谴责,甚至暂停股票交易乃至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公司的市场形象会受到致命的打击,失去诚信这一无形资产给公司市值带来溢价的可能性。

4.违规披露信息风险。长期以来,因为制度的缺陷,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性差。但近年来,证券市场加大了对信息违规事件的打击力度。尽管如此,基于做高市值的动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甚至瞒而不报的现象仍是屡禁不止。2007年全年,上市公司因违规被证券管理部门处罚81次,其中,涉嫌信息披露违反证券法律法规16起,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6起,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31起,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16起。2008年,上市公司因违规被监管部门查处的事件50起,其中,有27起违规是关于信息披露违规的。信息披露违规操作不仅会因触及法律而给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带来经济处罚甚至刑事诉讼,而且会被公开谴责,在投资者中带来巨大的声誉风险,影响公司股票市值。

5.内部人交易风险。面对股市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操纵信息抬高公司股价对于公司控制者存在巨大诱惑。在基于公司的利益而做高市值的同时,也为公司的控制者利用内部信息进行内部交易,通过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披露炒作公司股票,牟取不当利益提供了条件。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大的内幕交易案件曝光不断,2007年“牛市内幕交易第一案”——杭萧钢构案,2008年“券商内幕交易第一案”——广发证券案……这些案件不仅损害了资本市场效率,而且也严重损害了公司自身的形象,影响了公司市值的稳定。

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风险现状的成因分析

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2006年,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相关文件,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但仅靠外部法规来推动而缺乏企业内部的推动,风险管理只可能是形式上的东西。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国上市公司原本风险管

理动因就不强,系统的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市值管理这一全新的管理概念中涉及的风险认知不足,管理水平低下:

1.上市公司现代风险意识淡漠,对影响市值的风险因素识别能力差。对风险的积极认识是完善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动因。传统上,我国上市公司对自身的日常经营风险有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但对现代风险,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等风险投资的认识不足,也就更难以将这些风险再上升到市值的角度进行认识和评估。“无知者无畏”,市值冲动下的利益诱惑及过于自信等诸多因素,使不少上市公司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国际衍生金融产品交易。风险意识淡薄,自然风险的识别能力差,也就不会有风险的防范,巨额亏损的产生自然也在所难免。从中航油事件到四川长虹海外应收账款损失案、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被捕事件、深圳石化原董事长被捕事件,无一不是因为上市公司风险意识淡漠、风险识别能力差所致。前述南翰独立调查报告也显示,六成受访上市公司高管认为其公司面临的风险水平很低。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上市公司公关风险意识淡漠,高管口无掩拦,忽视媒体关系、投资者关系,而使自身身陷危机的例子不在少数。

2.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缺乏市值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基础。历史地看,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出身畸形,尽管已形式上采取了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制度,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和股权分置改革等,但公司治理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空壳化,公司正式的决策体系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决策都被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由其独断决策而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高管人员合谋舞弊伤害投资者、公司利益的事例也更不少见。此外,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利益的不一致,公司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要么滥施财务技巧,通过盈余管理粉饰业绩,要么通过对公司信息的控制而大肆涉足“内幕交易”,过度盈余管理风险、内幕交易风险及违规信息披露风险自然难以避免。

3.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缺失,市值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组织保证不到位。设立董事会下属的独立风险委员会,由其负责风险监督与报告流程是国际上企业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架构模式。此外,国外大中型企业大都设有首席风险官(C1t0)的职位,其职责就是负责评估公司面临的内外风险,并对企业风险监管提出建议。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缺少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甫瀚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风险管理“表现优异”的上市公司中,74%设立了“内审部门”,而设立了“正式的风险管理政策”、“董事会下属的独立委员会”以及“风险监督和报告流程”的仅占1/3左右。对于大多数“非表现优异”的企业而言,设立了以上4个风险管理架构的分别仅为3%、3%、26%和8%。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风险意识大大强化的今天,依然有不少上市公司缺少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自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2009年6月30日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德勤报告)显示,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被调查的上市公司中约88.24%提高了对内控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但仅58.82%的公司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指定了专门的部门落实风险管理和内控工作。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主要依赖首席执行官和运营部门经理们实施风险管理的监督职能,CRO的岗位在我国还仅仅是出现在风险最高的金融行业的个别企业中。正因为如此,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的风险信息一般是通过管理层办公会讨论、业务单元的汇报等形式传递,往往是零散的、局部的、非系统性的,极易造成信息断流、信息盲区,这样的情况下,再谈执行风险管理无异于天方夜谭。

4.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不力,市值风险流程控制流子形式。事实上,对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而言,更重要的问题不是专业机构和人员的配备问题,而是管理制度的落实问题。正如上述德勤报告显示的“被调查公司中仅23.53%将内控工作的重点从书面制度转变为实施,仅约17.65%落实了内控考核工作”的那样,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内部审计流于

形式。内审部门大都隶属于总经理或财务总监,注重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审计,对风险审计明显重视不足。而且受法人治理结构混乱的影响,内部审计受高管控制的现象较为普遍,难以独立地履行对风险的督查,风险管理监督保障机制形同虚设。二是风险防范制度虚设。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一套由全球知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设计制定的内控制度一《风险管理手册》,并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并立即采取止损措施。然而,总裁陈久霖同时兼任集团副总,在分公司一手遮天,不仅未向董事会报告,而且继续追加错误投资,最终酿成大祸。再如,相关部门早已出台《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境外期货投资不得超过套保要求,但2008年出现境外期货投资亏损的大型国企无一例外地都漠视了该规定,大规模地进行了投机交易。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以广东恒大集团跨行业投 资为例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可以说关系企业的成败兴衰。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以报告或者相关指标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或者资金使用状况,随着融资手段的快速衍生以及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对企业财务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该利用科学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风险防范措施面对这些变化。 一、概念界定 (一)财务风险 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认为风险包括损失和盈利的不确定性,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后者则认为风险只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风险管理 指企业采取系统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对经营活动中各类风险加以预测、控制和处理,避免企业陷人潜在风险之中。 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与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时,通过系统全面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预测企业客观风险和潜在威胁,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最小成本保证企业财务安全。 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五六十年代得到推广和普遍重视,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进行风险动态研究,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学科,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建立风险管理职能。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管理学家亨瑞.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A.H.Mowbray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M.马可威茨、W.F夏普、M.H米勒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先后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探讨(上)

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探讨(上) 一、我国上市公司市值风险管理现状 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2007年7月,独立风险咨询机构——甫瀚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甫瀚公司)发布了其始于2007年3月、面向境内500强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等高管,涵盖制造、科技、金融、房地产等14个行业的首份国内企业风险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大型上市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低下:只有9%的受访者认为其公司在识别和管理风险方面进行得“非常有效”,这一比例远低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美国53%、英国37%、意大利35%、荷兰29%、香港22%)。 对于市值管理这一全新的课题,上市公司的风险认知及管理水平更低。市值管理本质上强调的是公司股价正确、真实地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理论上讲,股价持续、稳定、上涨应当是市值管理的最佳状态。但不少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中违背市场规律,采取各种不当方法和手段,甚至违规操作,不但影响了公司长远发展,而且也危及公司市值,增加了市值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如下: 1.市值管理手段使用不当的风险。近两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追求高市值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各种市值管理的手段,包括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并购重组、大比例送股等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有些公司的上述活动是基于公司实际发展的需要,能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业绩。也有一些公司则是乱施财务技巧,有意识创造市场追捧的题材概念,投市场所好,甚至操纵自身股价。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因为财务技巧了得,重组方案做得漂亮,股价大幅上涨的现象比比皆是。事实上,这种乱施财技的市值管理手段所获取的市值提升是不能持久的,是以牺牲公司长远利益为代价的,不仅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意义、方式与对策(总7页)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意义、方式与对策(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摘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环境下运用而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新国九条”这一规定出发,研究市值管理的意义、方式和对策,以期给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上市公司;市值;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如今市值已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新指标,评价管理层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标杆,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市值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提升市值管理水平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市值管理的背景意义 市值就是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商品整体的内在价值。而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运用多种经营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并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意义重大。 (一)影响股东收益。公司市值与股东利益息息相关,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股东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股权

成本是伴随市值管理提出来的,这使被忽视的股东增值收益得到关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或股利政策等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的情况都直接影响着股东收益的高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与股东经济利益切实相关。 (二)降低融资成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拥有更多的融资选择和渠道。市值越高投资者就会认为公司发展的越好,他就越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认购股份,所以,市值管理较好的上市公司其股权融资能力相对较强,融资条件更为宽松,融资渠道更多,融资成本就更低。 (三)降低并购成本。上市公司利用股票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日益盛行。有效的市值管理可以降低并购成本,市值越高就意味着股价越高,进而上市公司能够用较少的增量股份获得并购标的,这大幅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收购成本,并购完成后,其每股收益随之上升。并购成功反过来又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值。 (四)改善约束机制。公司市值已经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新指标,评价管理层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指标。上市公司的股价直接反映管理层管理水平,如果股价长期低迷,表明该公司管理水平低下。上市公司通过这一方面的市值管理,使管理层直接感受到了股价的变动压力,对其形成了一种约束,有利于改善激励约束机制。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摘要】财务管理对上市公司十分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问题的管理决策必须建立在对财务风险科学度量的基础之上。本文介绍了财务风险的计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意义,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指出了造成财务风险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并提出要完善我国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必须合理再融资;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慎重选择并购项目;建立现金预警机制;强化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使上市公司在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获得股东财富最大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再融资假股暗贷 一、绪言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或者债券经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上市公司。我国上市公司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达到蓬勃发展时期,然而,上市公司整体存续期短,其中,财务管理的欠缺是主要因素。我国上市公司资金严重缺乏,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营运水平低,财务资料缺乏,管理不规范,管理技术与方法落后,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弱,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财务危机重重。但是,基于上市公司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突出贡献,有必要增加上市公司筹融资渠道,降低成本,优化资本结构,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运用财务杠杆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时,也称为筹资风险。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是广义上的,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所有影响最终都集中体现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式,在性质上是资本价值变动的经济性风险,是对企业财务核算有重大影响的一些风险,不仅包括筹资风险,还有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等等。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是现代公司制的最高形式,相对于传统企业和一般公司型企业来说,上市公司具有管理规范、业绩较好、规模较大、筹资和扩张能力较强等优势,己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组织。 1.筹资风险

浅析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市值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2896929.html, 浅析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市值管理 作者:张文仁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0期 【摘要】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市值管理”这一理念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市值管理关系到上市公司及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能够促使上市公司经营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市值最大化转变,降低企业融资负担,使股价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内在价值,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水平,最终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经济利益。本文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角度简要分析了上市公司如何进行市值管理,并提出了促进市值管理良性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类非流通股份流通权利的逐渐获得,市值慢慢成为企业所有者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纽带,股东价值最大化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层努力的目标之一。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转换以及全流通后企业价值低估造成的潜在的并购压力等都使得市值管理作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摆在上市公司的面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有效地进行更为市场化的市值管理。 一、市值管理的概念和背景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理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的关键,价值实现和增值是市值管理的目的。市值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独特的管理概念,它的萌生与2005 年开启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着必然的联系。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新标杆。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操作实践后,国务院于2014年5月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进入到全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阶段。 股票的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最直接体现,综合反映上市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和贡献能力,是衡量和评价企业整体价值的重要指标。股权分置改革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已经对市值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目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值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很多上市公司都在积极主动地践行市值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各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市值管理方法和手段,成效不尽相同,失败的案例很多,以H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及评价报告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财务分析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近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调查报告,在1996年到2006年这10年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产出提高了34%,由57,720亿美元增加到77,470亿美元,而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按近全球平均速度的5倍,达到156%,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从2,424亿美元增加到6,197亿美元;相应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在全球的排名从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大产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信电器)作为国内著名的家电上市公司,拥有中国最先进数字电视机生产线之一,年彩电产能1610万台,是海信集团经营规模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海信电器拥有国内一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的企业发展战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并在中国、美国、比利时等全球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技术研发。截至目前,海信电视已经获得授权专利数862件,其中有600多项是在新技术、新功能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海信电视拥有的中国授权专利数在业内高居榜首。 海信电器成立于1997年4月17日,前身是海信集团有限公

司所属的青岛海信电器公司。1996年12月23日,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原青岛海信电器公司作为发起人,采用募集方式,组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06,170,000元。 1997年3月17日,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000万股;其中,6300万股社会公众股于1997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700万股公司职工股于1997年10月22日上市。 1998年,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以1997年末总股本270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10:3比例实施增资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认购其应配6000万股中的万股,其余部分放弃配股权;社会公众股东全额认购配股2100万股。本次配股实际配售总额为万股,配售后总股本为万股。1998年7月10日完成配售,配股可流通部分2100万股于1998年7月29日起上市交易。 1999年6月4日,公司实施1998年度资本公积金10转4后,总股本为万股。 2000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向全体股东10:6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股东海信集团公司以资产部分认购万股,其余部分放弃;社会公众股东认购7644万股。该次实际配售股数为万股,配股后总股本为万股。其中,海信集团公司持有国有法人股万股,占总股本的%;其余为社会流通股计20384万股,占总股本%。 2006年6月12日,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以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支付股票的方式作为对价安排,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获付股股票;对

2018年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2018年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2018年5月

CONTENTS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6) 第三章风险信息的收集 (9) 第四章风险评估 (14) 第五章风险报告与监控预警 (18) 第六章风险管理策略 (19) 第七章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20) 第八章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考核 (21) 第九章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22) 第十章附则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司规范经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持续、稳步、健康、有序发展,依据《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以及集团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适用范围为公司及各所属企业(各所属企业指公司控股子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及分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相应保证,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工作阶段:(一)风险识别。即根据组织目标、战略规划等识别所面临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即对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 (三)风险应对。即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影响。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指公司围绕发展战略和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

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案(修订稿)

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规划方案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九年九月

目录 一、市值管理介绍 (2) 二、市值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的实践 (3) 三、****市值管理方面的不足分析 (6) 四、****市值管理的方案 (8) 第一步,明确公司战略定位 (9) 第二步: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以优质资产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 (9) 第三步,****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10) 第四步,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 (10) 五、****市值管理时间表 (13)

摘要: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进入了全流通的新时代,同时也宣告了市值管理时代的到来。“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这一概念迅速成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对市值管理理论的研究和交流持续升温,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实践如火如荼。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结合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探讨****进行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及市值管理到底可以为公司带来什么。 一、市值管理介绍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PO或借壳实现了上市,股东价值得到了巨大的市场溢价,人们越来越把企业作为一个商品来考虑,这为企业本身的商品化创造了条件,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逐步过渡到股东价值最大化。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场空前的重大变革,中国证券市场实现了全流通。在全流通下,由于大小股东利益在市值这个标杆上实现了一致,市值的意义和作用得到了空前提升,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将市值作为关键指标,考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将市值作为政策取向,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将市值作为重要保障,提高上市公司股权支付能力将市值作为根本前提,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以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为例 1.公司简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定“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运营”战略,持续深化转型,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营收规模突破1400亿元,净利润突破100亿元,美的产品力与经营效率有效提升,经营质量全面改善,海外布局进一步优化,自有品牌高速增长。同时,公司组建“中央研究院”与“智慧家居研究院”,建立四级研发体系,启动“全球创新中心”,为重新增长寻求技术支撑;成立电商公司,运营官方商城,大力拓展线上业务;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开放合作推动互联网家居布局与生态链打造,全力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构建长期激励机制,推动公司治理再上台阶。2014年,有赖于美的全体投资者的关注与支持,美的集团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数据来源美的集团2014年年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的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 4.格力集团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2014年与2013年相比 我们看出,与2013年相比2014年格力电器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等都有明显的增加。2014年营业总收入1400.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3%;利润总额167.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22%,基本每股收益4.71元/股,较上年增长30.47%。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格力在报告中称,2014年,公司在“变·赢未来”的思想指导下,以创新工作为基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营销创新、生产创新)全体员工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在科技创新、市场营销及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求变,产

适用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业务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一)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保障公司的资产安全。 (三)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一)目标设定,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二)内部环境,是指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文化等。(三)风险确认,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四)风险评估,是指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五)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六)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七)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八)内部监督,是指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

市值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优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在墨西哥湾、东南亚等地区都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资产和项目。近两年其市值低于同类公司20%左右。市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要产品天然气市场开拓不够,大量的已探明储量无力开发。 2005年年初,优尼科挂牌出售。雪佛龙、意大利埃尼公司等均表示了收购兴趣。3月,中海油递交初步收购方案,每股报价在59-----62美元。优尼科当时的市值还不到百亿美元,但很快,国际原油价格飙升,优尼科股价迅速上涨,中海油内部对这一收购看法出现分歧。4月,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宣布以160亿美元加股票的形式收购优尼科。6月1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了雪佛龙的收购计划6月22日,中海油正式向优尼科正式提出收购要约,要约价为185亿美元,每股67美元。7月19日,雪佛龙提高报价。优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的报价。中海油认为185亿美元的全现金报价比雪佛龙高出近10亿美元,仍然具有竞争力,为了维护股东利益,无意提高原报价。8月2日,中海油宣布正式放弃对优尼科的收购。8月10日,优尼科和雪佛龙合并协议获批准。 尽管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了,但中海油却给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中海油在纽交所的股价,在2005年6月份是50多美元,到8月份正式退出时,已经达到70多美元。在整个竞购过程中,中海油的表现可圈可点,处处彰显公司对投资者利益的尊重,对国际规则的把握,以及在中国企业中少有的透明和开放性;即使受挫,中海油仍是最受外国投资者看重的中国企业之一。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展示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无心插柳,带来了自身市值的提高。 中信证券市值管理案例分析---三年成就世界第八大券商仅三年多的时间,中信证券的总市值增长近十倍,速度之快令同业望尘莫及。截至9月26日,中信证券市值达到407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老牌投行雷曼兄弟,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八的券商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市值成为上市公司实力的综合体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市值管理动作明显增多,市值管理成功案例不断涌现。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巧妙运用市值管理的各种策略,提高了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业绩增长强劲;改善了公司价值在市场的表现,市值增幅可观;增强了价值创造和市场表现之间的关联度,市值反映公司价值合理、充分;保护了投资者利益,股东回报喜人。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

159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7期(总第383期)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陈英蓉 [摘 要]按照我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当向全体股东负责,保护公司资产安全,降低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风险。但是, 由于股权结构、 立法、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失效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认为应从法律、上市公司责任意识、监事独立性等方面,增强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允许监事会有权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进行审计。为此,本文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的作用、审计步骤及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7-0159-03 [作者简介]陈英蓉,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审计、企业投融资。(四川攀枝花617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SRC ),board of supervisors of listed companies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all the shareholders,protecting companies ’assets safety and reducing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 risks.However,due to the factors such as ownership structure,legislation,and system and so on,it is common phenomenon that board of supervisors of listed company fails to carry out supervision.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function of board of supervisors of listed company from the aspects of laws,listed companie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and supervisors ’independence and so on,and authorize board of supervisors to hire external audit institutions to audit the risk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Thus,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role,procedures,and measures of risk management audit of listed companies. 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risk management ;audit 一、风险及上市公司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在特定客观情况下,在特定期间,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的事实。风险具有一定可度量性,测定风险立足于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危害和损失之前,风险是损失发生的机会概率。其概率越大风险就越大。研究和控制管理风险的目的是设法压缩风险出现的概率值,阻止风险的潜在性转变为现实性,阻止可能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处理风险,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以提高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目标在于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等。财务风险亦称筹资风险,是上市公司由于举债经营而给上市公司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举债经营,上市公司需要按时归还债务;同时,全部资金中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结构的变动将影响上市公司的收益。经营风险亦称营业风险,是上市公司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上市公司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 由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如供产销状况、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使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具有不确定性。重视风险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上市公司损失。 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明确指出,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当向全体股东负责,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同时对公司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 尽职情况进行监督,保护公司资产安全,降低公司的财 Financial Accounting |财务会计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意义、方式与对策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意义、方式与对策 摘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环境下运用而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新国九条”这一规定出发,研究市值管理的意义、方式和对策,以期给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上市公司;市值;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后出现的一个 新概念。如今市值已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新指标,评价管理层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标杆,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市值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提升市值管理水平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市值管理的背景意义 市值就是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商品整体的内在价值。而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运用多种经营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并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意义重大。 (一)影响股东收益。公司市值与股东利益息息相关,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股东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股权成本是

伴随市值管理提出来的,这使被忽视的股东增值收益得到关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或股利政策等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的情况都直接影响着股东收益的高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与股东经济利益切实相关。 (二)降低融资成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拥有更多的融资选择和渠道。市值越高投资者就会认为公司发展的越好,他就越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认购股份,所以,市值管理较好的上市公司其股权融资能力相对较强,融资条件更为宽松,融资渠道更多,融资成本就更低。 (三)降低并购成本。上市公司利用股票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日益盛行。有效的市值管理可以降低并购成本,市值越高就意味着股价越高,进而上市公司能够用较少的增量股份获得并购标的,这大幅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收购成本,并购完成后,其每股收益随之上升。并购成功反过来又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值。 (四)改善约束机制。公司市值已经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新指标,评价管理层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指标。上市公司的股价直接反映管理层管理水平,如果股价长期低迷,表明该公司管理水平低下。上市公司通过这一方面的市值管理,使管理层直接感受到了股价的变动压力,对其形成了一种约束,有利于改善激励约束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研究汇总版整理版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研究 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公之于众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的会计信息是用以沟通、传递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工具,故其规范性和真实度直接影响人们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和判断。每个投资者都深刻的明白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但是分析数据却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目的概括来说就是:通过财务报表挖掘出具有长期持续竞争力的企业,保持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企业,便于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可以充分掌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全面了解上市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总体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若要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就要依靠全面阅读财务报表及其报表附注。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附表及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阅读完以上各种报表后,仅仅对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和亏损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更需要注意的是报表附注,仔细研究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评估,以及会计政策、会计评估变更原因的说明,看变更对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是否产生影响。报表附注往往包含大量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析财务报表,尤其更应注意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要资产转让、关联方式关系及交易等的说明。孤立的报表数字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联系报表附注中所揭示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剖析,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首先,盈利能力是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权益率、市盈率、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其次,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核心内容。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分为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比率、获取利息倍数等。 最后,营运能力反映企业使用经济资源或资本的效率及其有效性。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有:营运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首先,财务报表本身有自己的局限性。财务报表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编制而成,是会计的产物。只能说明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合乎规范的,并不能保证它能准确反映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其主要表现一是使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资产,折旧净值往往不能代表其现行的市价;二是假设币值不变原则,不按通货膨胀率调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产价值不实,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前提,而货币稳定是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之一;三是谨慎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从而少计收益和资产;四是按照年度编制,只提供了短期信息,有可能导致忽略了反映公司潜力的有关信息。 其次,会计信息的质量。根据真实的财务报表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一是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只是提供有限数量的财务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二是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中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中不少于两

正确把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内涵

正确把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内涵 2014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 简称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此举对于推动上市公司增强市值意识、加强市值管理、提升股东回报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鉴于市值管理还是个新生事物,正确理解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内涵,对于指导上市公司建立系统、科学和规范的市值管理制度,把新“国九条”精神落到实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市场存在的六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模式 由于市值管理乃借鉴成熟海外市场的价值管理理论和证券投资理论等精神,结合国内的新兴加转轨市场特点与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词,在发达市场难以找到直接对应的名词,也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循,再加上中国新兴资本市场的特色,不同的市场主体由于利益诉求不一,对市值管理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将市值管理误解为管理市值,于是走上了操纵股价的道路;有的将市值管理片面地理解为投资者关系管理,以至于投资者调研越多,公司市值跌得越多而不知其所以然。正是由于存在不同的市值管理理解,由此衍生出了千奇百怪的市值管理行为,总体来说形成了六大模式。 (一)券商市值管理模式:盘活存量 券商市值管理业务的兴起得益于近年来券商业务创新的发展,主要围绕着上市公司大股东存量持股市值的盘活来设计,包括股权托管理、大宗交易、股权质押融资、融券业务、约定式回购和高抛低吸等市值管理业务,共同点是帮助上市公司股东盘活存量市值,从而获得一定的佣金收入、利息收入或差价收入。 (二)大宗交易商市值管理模式:拉升股价 通常的大宗交易,减持方一般在收市后以收盘价打折后将需要减持的股票,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卖给大宗交易商,大宗交易商第二天或第三天再将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直接卖出。大宗交易的折扣率决定于该股票最近的换手率。换手较高的折扣率较低,甚至有的还有溢价;换手率低的折扣率较高。然而,变型后的大宗交易就有点撞红线的味道,这就是大宗交易商所兜售的所谓市值管理,有两种模式。 先拉升后交易的大宗交易市值管理。即上市公司减持股东事先与大宗交易商谈好交易与分成协议,然后大宗交易商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二级市场拉升股价,然后通过大宗交易将股票以正常的折扣价卖给大宗交易商,大宗交易商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当天正常的市场价格卖出。 先大宗交易后拉升的大宗交易市值管理。即上市公司减持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将股票以正常的折扣价卖给大宗交易商,大宗交易商再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二级市场拉升股价至目标价位后卖出,最后减持股东与大宗交易商按约定的比例将收益分成。

上市公司条件和财务指标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条件和情况分析 第一节公司上市概述 一、上市公司的性质 1、股票上市的概念 股票上市是指已经发行的股票经证券交易所批准后,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的法律行为,它是连接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的桥梁。 2、上市公司的概念 上市公司是指依法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获得证券交易所审查批准后,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上市公司的本质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股份的一般特点,但上市公司区别于一般公司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的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本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比一般公司强。 3、公司上市的意义 公司之所以要上市,是因为上市之后,该公司可以获得以下好处: (1)形成良好的独立经营机制。 (2)形成良好的股本扩充机制。 (3)形成良好的市场评价机制。 (4)形成良好的公众监督机制。 二、公司上市的条件 1、两地上市与第二上市 形式较为简单,类似于公司先后(或者同时)发行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上市交易,我们称其为“两地上市”。已在某一证券交易所上市某种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国际托管银行和证券经纪公司,继续将其同种股票在另一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实现股份的跨市场流通,我们称其为“第二上市”。 2、暂停上市与终止上市 第二节、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的信息与方法 1、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信息的容及其来

财务会计数据和其他经济信息披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三财务报表与标明作为财务会计报表一部分的附注、其它报表和说明材料来呈报。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容: (1)数量性信息。 (2)非数量性信息。 (3)期后事项信息。 (4)公司分部业务的信息。 (5)其它有关信息。 2、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的方法 所谓财务状况分析,就是对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以某种分析方法,对其帐面数字的变化和变动趋势及其相互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差额法、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二、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的指标运用 1、资本结构分析 (1)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又称负债比率,它说明在借款人(即公司)的总资产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借款人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反映公司负债经营程度,计算公式为: 负债合计÷资产总计 该指标值越低,表明公司负债经营程度低,偿债压力小,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融资的空间就越大,公司总体抗风险能力愈强;反之,则表明公司负债经营程度高,偿债压力大,公司总体抗风险能力就弱。 对公司而言,负债经营规模应控制在合理水平,该指标一般在50%左右为宜。然而,在具体分析公司的偿债压力时,还要考虑到公司负债结构的合理性。 (2)资本化比率。该指标反映公司负债的资本化(或长期化)程度。计算公式为: 长期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该指标值越小,表明公司负债的资本化程度低,长期偿债压力小;反之,则表明公司负债的资本化程度高,长期偿债压力大。 (3)固定资产净值率。该指标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企业上市风险管理

企业上市风险管理 自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证券市场在经历了被人们拒绝、认识、接受乃至积极参与投资过程的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发生着从银行贷款到在资本市场寻求资金的转变。在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风险防范也逐渐被投资者和上市企业所认识。风险涉及到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 企业上市及IPO风险 从1991年到2000年,在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九年中,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处于卖方市场。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上市的企业是没有融资风险的,超额认购使得上市公司满载而归。但在2001年情况已有所变化,如南方稳健基金在发行过程中的门庭冷落,其实际筹资额远远低于公司的预期(80亿元),筹集的资金不到20亿元。这一点在国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已是司空见惯了。 中海油2000年在纽约首次上市失败,事隔14个月以后却成功上市的案例为我们找到了规避首次发行失败风险的途径。 2000年中海油首次在纽约申请上市,在路演的过程中,海上石油专营权是他们推出的最大卖点。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对此中海油的董事长卫留成大力宣讲。然而让卫留成没有想到的是:他引以为豪的这一最大卖点在海外投资者眼里却变成了最大的风险。在三家石化企业中,论资产,中海油质量最好;论管理,它的国际化程度最高;论创

收,它的盈利能力最强。可中海油这次为什么却翻了船呢有一个问题投资者们几乎问了他们整整一路:中海油的海上石油专营权是否最终会被取消卫留成在大会、小会上频频解释,然而无论怎样解释,投资者都难以打消心中的疑虑。对此中海油二次上市的主承销商,美林集团中国区总裁李晓嘉认为是物极必反的缘故。他说quot;如果一个东西太好了或不可能再好了,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向坏的方面转化。今天你是专营者、垄断者,但目前市场都在破除垄断,说不定哪天你就会丢掉专营权,到那时怎么办面对海外投资者们的频频追问,卫留成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显着差异,而此时又恰逢美国股市和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挫,投资者信心普遍不足,首次上市卫留成无奈兵败纽约。对于这次失利,采访中卫留成曾这样评价:"与其说是市场对中海油认识不够,还不如说中海油对市场缺乏认识。"吸取教训之后,2001年2月,卫留成又带着他的中海油路演队重新出现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在这次路演中,精明的海外投资者们发现中海油的诉求点发生了明显变化,专营权已不再是他们过度强调的重点,他们这次强调的重点是中海油的自营部分。因为一般经过10年的专营,也就掌握了海上勘探、生产的核心技术,在这样的前提下,投资中海油的风险系数就会大大降低。 找准了卖点,卫留成又找价格。为避免盲目追高,卫留成毅然将这次上市的价格定在了到港元之间,比首次上市降低了近40个百分点。再度出海搏杀,卫留成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价位。在他这天的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