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九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九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

《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

C、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

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

《春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教育部决

定大力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增强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

B、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

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C、网络购物之所以如此蓬勃兴起,原因很多,包括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

转型,以及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等等。

D、习近平主席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稳健扎实、积极进取推进各项工

作,一项项重大举措陆续出台。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憧憬(chōng)炽热(zhì)百舸(gě)否极泰来(pǐ)

B、逮捕(pǔ)绮丽(qǐ)主宰(zǎi)一语中的(dì)

C、遒劲(jìng)青睐(lài)惆怅(chàng)漫山遍野(màn)

D、峥嵘(zhēng)模具(mó)寥廓(liáo)浪遏飞舟(è)【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横出

B、怅惘蚊帐苌弘为虎作伥

C、狰狞挣扎征求峥嵘岁月

D、城郭敦厚淳朴江天寥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

B、按照词的风格,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

永、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

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为词牌,“长沙”为词题。

D、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不再讲究格律,比较自由。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③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②④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语言表达】

学校举行诗歌朗诵会,你作为主持人,需要在诗歌朗诵之前加一段解说词,有同学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不少于5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解析】:

第8题【语言表达】

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③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④从2010年9月1日起,安徽省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降低了药费,省医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现,我省基本药物采购价相对于国家零售指导价总体下降了52.8%。

⑤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正全力以赴地处理福岛核电站事故,这场事故或许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处理,但东电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能否在短期内消除,值得期待。

【答案】:

【解析】:

第9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下列关于文中划线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朝济而夕设版焉”中划线的字“夜”“东”“西”“朝”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B、“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中划线的“以”字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中划线的“以为”“东道主”“行李”在句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有所不同。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中划线的字“亡”“鄙”“利”都是使动用法。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主谓倒装句)

B、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被动句)

D、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百侣同游的情境:寒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脚下的湘江水滚滚北去。

B、本词用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也寄寓着诗人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火热的革命情怀。

C、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实际上也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答案】:

【解析】:

第10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练习

雨中岳麓

近些时候靠近惊蛰,春寒倒流,料峭的的寒气迟迟不肯退去,倒是春雨来得勤、来得畅快。故乡的春雨有它独特的韵味,不仅可看、可听、可淋,还可赏可想。春雨像把把细线在空中万簇齐发穿插在大地的

物件上,雨除了是乡愁的外衣,它还是天地相接的唯一可感知的细线。这些日子在雨中我品味到的不仅是雨本身由舌入心的真实味道,更多的是站在雨中我领略到了故乡雨的精魂。

由于这些年大抵是在外求学,回到家乡就特别想为她写些什么,一直在外漂泊的我连家乡的名山大川也不曾怎么去过,站在雨中可怀念的只有岳麓了。山水这东西好比喝茶,需要多次细细的品味才能体会到它的真韵味,也许是特别的缘分,唯独岳麓山我连续去过好几次。开始的时候一直想写写它的样子,可几次提笔都不得已放下了;方今春来,春雷惊天,春雨飘飞,点点滴滴打在泥泞的路上,特别是淅淅沥沥的雨激荡在湖面上所引发的串串涟漪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雨中的岳麓。

岳麓山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临苍翠原野,东瞰故水湘江,静若蛟龙潜伏于大地,动如万马奔腾于云间,远视如一天然屏障侧立湘水西畔,与浩浩湘江相呼应,乃我潇湘之大观。第一次走进岳麓山时已是傍晚时分了,走在上山的阶梯上,有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时香樟、明清枫栗等名贵古树伟岸蓊郁的生于路旁,时近黄昏,再加上山间雾气萦绕让人视野不尽开阔,但是古树的老干虬枝苍劲挺拔直耸入云的身影还是十分清楚的。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见山涧泉水潺潺流动的声音,特别是水流撞击石头上发出的清脆声音更是岳麓山上终年不绝的悦耳音符。此时红枫层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使麓山充满了诗情画意。到过岳麓山的人如果不细心的话还不见得能发现在山林岳壑苍松翠柏之间还有灵芝异宝的存在,聚山间之灵气、生万物之精魂,却是奇妙景致。此山之间万壑千岩、幽泉千缕,走入其中很有曲径通幽之感,古木绿得幽,在傍晚的景色下幽得让人觉得入骨三分。奇巧的是刚走到半山腰时天空竟飘起了细细雨丝,不觉之中雨还越下越起劲,在雨的滋润下麓山显得更幽了,泥土里慢慢地冒出了雾气,慢慢地漫过我的大腿爬到我的身上来,我一时兴起把上衣脱了让自己的身体浸泡在这灵山雾气之中。

第二次爬岳麓山的时候我们特别选好了一个晴天,可是等我们爬到山顶的时候天还是下起了雨,看来我与岳麓是跟雨有缘了,站在飞来石上可感觉自然的惊奇,放眼望去湘江映入眼帘,秀美传奇的橘子洲抢先吸引众人的目光,“橘子洲”取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词。站在岳麓山顶,俯瞰湘江,而橘子洲更像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航行于湘江之上,见到此景方知谁人可主世间沉浮了。

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沿山而下到了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时有一座墓座西朝东,俯瞰着英雄的长沙城,这便是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墓。此墓地势开阔,且有湘江环绕,四周绿草如茵,“极目楚天舒”衬出了先烈生前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壮烈气势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豪情。

在黄兴墓的下面,白鹤泉旁,一处在松柏怀抱中十分清幽肃静的地方躺着那位著名的“护国将军”蔡锷,孙中山的在悼念他的挽联中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把将军比作投笔从戎的班超和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足见将军功绩可彪青史。除此之外,岳麓山上有很多革命者的合墓,在风景独秀的山地里安息着革命先烈们,这样的景观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在雨中,更有一种活的灵魂飘飞在岳麓山上。

在山脚舍利塔不远处有一座爱晚亭傲然立于山间,看到此亭就不得不想起唐代诗人杜牧那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来。爱晚亭是革命活动的圣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求知于岳麓书院,与蔡和森等聚会于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站在爱晚亭前抬头便可清楚的看见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历经岁月的沧桑,雨中的爱晚亭依旧那么地璀璨。

除了笔下这几个景点之外,岳麓山上有名的景点还有麓山寺、云麓宫、禹王碑、蟒蛇洞等等,在此就不逐一介绍了。

走到岳麓山脚下,“岳麓书院”四个大字清晰的呈现在眼前。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延及晚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至此标志旧式书院制度向近代新式教育转变,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道尽了岳麓书院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事实。在这里聚集过各朝各代有名的文人墨客,在这里一直流淌着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的血脉。千年的风雨也不曾撼动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这就是她引以为傲的地方。

雨中岳麓让人耳目一新,让我流连忘返、永不懈怠,在多次雨的洗礼中我领悟到了故乡雨的精魂,那就是麓山墓、爱晚亭、橘子洲和千年学府!(选自博文,有改动。)

文中说“橘子洲更像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航行于湘江之上,见到此景方知谁人可主世间沉浮了”,你怎样理解?

文中主要写了两次游岳麓山,侧重点有何不同?分别有何作用?

文中多次写“雨”,主要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故乡雨的精魂”,请结合全文探究“精魂”的内涵。

【答案】:

【解析】:

第11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开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和乐观的革命精神享誉海内外,被人们广为传诵。

毛泽东的诗词中充满着豪气和霸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何等豪迈的气魄啊!从这些诗词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介书生,而是一位策马扬鞭、驰骋疆场的英雄。

毛泽东一生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毛泽东的诗词,就是读中国人民的革命史。他的诗词多以重大历史题材和形势为背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他的心中始终装着革命,即使看见山、河、雪、梅等自然界的景物,也能联想到革命,给景物以非凡的气势,以借景抒情。如《念奴娇·井冈山》《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没有一首是纯粹写景的。他的一喜一忧都与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形势有关,喜时“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忧时“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他为善打硬仗、屡立战功的爱将彭德怀所写的“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直抒胸怀,毫不掩饰。

毛泽东的诗词很少言及个人感情。就连在得知爱妻杨开慧惨遭敌人杀害后,他也没有作诗悼念,只是满怀悲愤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直到1957年,他在给柳直荀烈士的妻子、杨开慧的好朋友李淑一女士回信时才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深情悼念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可见并非英雄无情,他对妻子的思念几十年来从没有断过。可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更多的时候是投身于革命。他先后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牺牲,然而他顾不上太多的儿女私情,他的心中,装的是亿万百姓。

毛泽东的诗词更多的是战斗的武器,是鼓舞人民前进的号角。他的诗词体现出了蔑视一切困难,坚信革命必胜、人民必胜的乐观与豪迈之情。他不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时期,不论是面对新中国建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还是面对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和绞杀,从来没有低下过高贵的头颅。

毛泽东的诗词被广为传诵,深受人们喜爱。也许是毛泽东的诗词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恢宏气势能够激起书写者的激情,很多书法爱好者抄写过他的诗词。他的诗词中的佳言妙句也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很多景点因他的诗词而名扬天下。他的诗词和他的思想一样熠熠生辉,光照后人。

毛泽东的诗词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本概括。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你认为毛泽东的诗词属于哪一流派?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2题【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当年求学期间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情景。

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燕国太子丹及宾客送荆轲前去刺杀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以歌相和,士皆垂泪涕泣。他又上前唱歌曰:“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______,发尽上指冠。

【答案】:

【解析】:

第13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透”写江之清,“层”写枫林之茂。

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说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

这幅秋景图的特征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内在联系。

【答案】:

【解析】:

第14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下列各句中,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词中“年年柳色”,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下列各句中,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有提到人物姓名,可见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粹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间上看,李词和毛词所交代的均是秋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皆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通过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答案】:

【解析】:

第15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① ,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