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doc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 (2019年)

目录 目录 ............................................................................................. I 一、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二、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明细表 (7) 100 基础通用 (7) 101 术语及符号 (7) 102 分类与代码 (8) 103 数据元与元数据 (14) 104 通用规则 (22) 200 基础设施 (24) 201 硬件设备 (24) 202 网络与通信 (35) 300 数据资源 (44) 301 数据表示 (44) 302 数据采集 (48) 303 数据交换 (50) 304 数据管理 (65) 400 信息应用 (66) 401 技术要求 (66) 402 测试维护 (107) 500 网络安全 (112) 501 安全技术 (112) 502 安全管理 (113) 503 网络信任 (114) 504 安全服务 (115) 600工程规范 (115) 601 工程建设 (115) 602 工程管理 (120) 603 工程运维 (122) 三、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统计表 (123)

四、编制说明 (124) (一)编制目的。 (124) (二)编制依据。 (124) (三)编制原则。 (125) (四)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范围界定。 (126) (五)标准体系构成。 (126) (六)其他 (127)

一、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图 交通运 输信息化 标准体系 200 基础设施 202 网络与通信 100 基础通用 201 硬件设备 300 数据资源 400 信息应用 402 测试维护401 技术要求 500 网络安全 504 安全服务501 安全技术 502 安全管理 503 网络信任 600 工程规范 102 分类与代码 101 术语及符号 103 数据元与元数据 104 通用规则 301 数据表示 302 数据采集 303 数据交换 304 数据管理 603 工程运维601 工程建设 602 工程管理

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化模板)

附件1 合肥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模板)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三)建设地点及建设期限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第二章建设单位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二)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四章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二)现有软件环境 (三)现有硬件环境 (四)现有机房环境 (五)现有机构和专业人员 (六)系统技术路线选择 (七)效益分析 第五章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一)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二)计算需求分析 (三)存储需求分析 (四)网络需求分析 (五)安全需求分析 (六)其它辅助环境需求分析 (七)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规范要求 (八)项目建成后单位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程度 第六章数据共享需求 (一)现有信息资源共享情况(需明确现有共享信息数据字段、格式、技术结构等) (二)项目建设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专门分析内部和外部信息共享需求,需明确共享信息数据字段、格式、技术结构等) (三)项目建成可提供的信息资源(需明确共享信息数据字段、格式、技术结构等) (四)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技术架构 (二)业务系统建设方案 (三)数据库建设方案 (四)计算存储备份建设方案 (五)网络安全建设方案 (六)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第八章项目投资估算 (一)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二)实施进度计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分年度、分阶段)

(三)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四)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表第九章项目招标方案 (一)招标范围 (二)招标方式 第十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识别和分析 (二)风险对策和管理 第十一章附件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2019年)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2019年)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xx年) 目录 目录I 一.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图1 二.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明细表7100 基础通用7101 术语及符号7102 分类与代码7103 数据元与元数据10104 通用规则14200 基础设施15201 硬件设备15202 网络与通信19300 数据资源24301 数据表示24302 数据采集26303 数据交换26304 数据管理33400 信息应用34401 技术要求34402 测试维护52500 网络安全54501 安全技术54502 安全管理54503 网络信任55504 安全服务55600工程规范56601 工程建设56602 工程管理59603 工程运维59 三.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统计表61 四.编制说明62 (一)编制目的。62 (二)编制依据。62 (三)编制原则。63 (四)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范围界定。64 (五)标准体系构成。64 (六)其他65 II

一.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图注:标准体系类别说明100 基础通用标准分类号标准类别标准类别内容说明100 基础通用在综合交通运输.公路.水路信息化(表中以下简称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具有广泛适用范围的基础性或特定领域的通用条款的标准。主要包括:术语.符号.分类.代码.数据元.元数据.规则等。 101 术语及符号交通运输信息化及其应用涉及的相关术语类及符号类标准。 102 分类与代码交通运输信息化及其应用涉及的分类标准.代码标准。 103 数据元与元数据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 104 通用规则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普遍适用的规范.规则等技术要求。 200 基础设施标准分类号标准类别标准类别内容说明200 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硬件设备.有线(无线)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类标准。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网络与通信技术标准。 201 硬件设备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硬件设备类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收费.IC卡类.卫星定位类.监测信息采集类.基础设施装备类.移动终端类.物联传感设备等技术标准。 202 网络与通信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类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类.高速公路监控设施通信

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

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2003-2010年》(卫办发[2003]74号)和《山西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晋政办发[2 007]13号),为了促进和规范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的管理与业务工作水平,实现医院内部、医院之间和医院与全省卫生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面向医院、面向社会公众和患者、面向卫生行政部门的高效、快捷、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信息化的战略先进性,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特制定我省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 一、内容与标准 1.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有管理机构与职责、建设规划、运行要求、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应用评价等内容。 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见附件1,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2。 2.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涉及临床、医技、影像、化验、财务、管理、后勤等全院各方面的一项基础建设,也是各医院都在不断投入、不断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我省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医院要加快临床诊疗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的建设,逐步建成数字化医院与患者诊疗信息共享的网络应用与服务体系。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见附件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4。 3.网站建设与网络服务。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推动规范医院院务公开,促进医院依法执业、亮证经营、和谐医患关系,满足群众就医需要。按照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做好山西卫生信息网内容保障与应用工作的通知》(晋卫[2005]58号)要求,各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要做好单位网站和医护人员网站的内容保障工作;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和分时段预约就诊等功能,做好网上应用工作;积极开展网上医患互动,并通过“一日清单”、“一单通”等网上查询功能提供便民服务;逐步推行在全省各医院通用的,能够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卡(医疗就诊卡);建立执业医师诊疗信息服务库,提供诊疗信息咨询服务。 网站建设与网络服务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5。 4.医院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卫生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与信息共享机制的规定》(晋卫[2 006]69号),通过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及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医疗救治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农村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建设,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制定卫生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doc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 1

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集团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更新。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十条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依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年度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列入子(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年度工程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计划外项目发生,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已下达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需要追加投资的,应当按照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求单位共同负责建设,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不得自行建设和 2 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严把需求管理关。需求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的业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 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飞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 要标志。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下获得的.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 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是对一定范 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要求。标准对促进ICT产业发展及ICT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

规模.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接口和网卡等。 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 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 工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 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1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 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里以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管理及应用领域为对象,建立起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如图1所示。

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6.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6.1信息标准建设目的 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跨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全校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阶段,目标是实现整个学校的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及工作协同。因此,如何将众多应用系统中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定义和分类,使信息有序流通、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及权威性、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此外,高等学校间共建共享应用系统、共同推进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使制定统一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成为必要和可能。 信息标准是整个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为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确保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6.2信息标准的编制原则 数据共享中心的建设就是要规范全校信息的管理,并建立《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管理文件,该信息标准管理文件应符合如下的编制思路: ?涉及到国际、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要采用已颁布的标准。 ?涉及到已颁布的高等学校部分管理信息标准,《学校信息标准

及规范》在相关内容上尽量及已颁布的标准保持一致。 ?涉及到关于学校信息管理已经颁布执行的标准,要采用学校已颁布的执行标准。 ?《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是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行业、学校的需要进行不断维护。 ?在《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颁布执行后,后上的信息化系统需要符合该标准;已存在的信息化系统则可以根据映射功能和信息标准做对应,条件允许的话向《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靠拢。 图:学校信息化标准构成 6.3代码设计原则 ?唯一性 代码是描述对象基本属性的标识。有的编码对象可能有多个不同名称(例如校内单位可有单位名称、单位号、单位简称、英文缩写等),可以按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分类描述,但在一个分类编码中,每一个对象应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唯一标识一个编码对象。 ?稳定性 代码的编制要有稳定性,应避免含有易变元素的干扰,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研究

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研究 (2006年3月7日~3月27日) 摘要本文从信息化与标准化入手,根据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的层次结构,描述了信息化标准化体系架构,并对信息化标准化体系中各子标准体系涵盖的标准X围进行了论述,对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标准,标准化,标准化体系 1 信息化标准化体系概述 1.1 信息化与标准化 (1) 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X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X性文件(GB/T 20000.1—2002 2.3.2)。 ●标准化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的X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用标准来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GB/T 20000.1—2002 2.1.1)。 (2) 信息化与信息化之标准化 ●信息化信息化是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抽象和数字化的过程,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 ●信息化之标准化标准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过程中保障和促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安全以及网络互连互通。信息化标准化是围绕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的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管理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1.2 标准化体系组成

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应该涵盖标准以及标准制定、运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因 此,标准化体系包括标准体系(标准本身)、标准运行机制和标准管理体制。 (1) 标准体系:由一定X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2) 管理体制:制订和贯彻标准应遵循的标准化管理方针、原则、组织制度 和标准体制。 (3) 运行机制:制订和贯彻标准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 标准体系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标准体系是针对技术开发、 信息产品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管理而制订的标准体系,为信息化建设提 供标准和技术依据,是指导信息化标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1.3 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1) 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 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X。涉 及信息化的国家和国际标准浩如烟海,内容非 常庞杂,且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为了指导信息化建设,必须研究信息化标准体系。 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应该从网络化信息系统模型入手。图1给出的是网络 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型。一般模型中把物理平台(计算机、外部设备、存储系统、 场地环境等)和网络平台归结为基础设施平台,考虑到物理平台及其标准十分复 杂,把基础设施平台细分为物理平台和网络平台两部分。 (2) 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按照科学的方法对标准进行分类,提出的信 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该体系框架由下列标准体系组成。

信息化标准建设整理稿

庆阳市信息化标准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按照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化标准进行分类,提出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该体系框架由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组成。 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术语、识别卡、存储媒体、软件与软件工程、设备、字符编码标准等。 (1)术语标准:术语标准用于统一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名词、术语和技术词汇,包括基础术语(信息技术、数据处理词汇及标准化相关活动的术语)和专业术语(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领域术语及网络和空间信息资源方面的术语)标准两部分。 (2)识别卡标准:包括条码卡、磁卡、(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 卡和光卡标准。 (3)存储媒体标准:包括光盘、磁盘和磁带标准。 (4)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分为软件工程标准、操作系统与语言标准两部分。软件工程标准包括编制指南、生存周期过程与管理、产品评价、能力评估、可靠性与可维护性标准。操作系统与语言标准

包括操作系统标准和程序设计语言标准,用于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 (5)设备标准:包括计算机设备、外设专用终端、办公设备与消耗品、信息家电、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标准(后两种归类在“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和“信息安全标准”中),适用于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和互连。 (6)字符集编码标准:包括字符代码结构、字符编码标准等。 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按照特定目的和规则采集、加工和创造的存储在特定载体上的数字化信息的集合。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包括数据元、元数据、信息分类及编码、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数据库、目录服务和Web标准等,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 (1)数据元标准:数据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这部分包括数据元分类、定义、标识和属性标准等。 (2)元数据标准:元数据(metadata)是描述数据元属性(即语义内容)的数据,用于数据资源的定位、评估和选择等,并存储在数据字典(数据元注册系统)中。数据注册系统通过对数据元及元数据的管理实现跨系统、跨环境的数据共享。这部分主要包括资源标识、标引语言(分类语言、主题词语言、XML语言)、元数据和元数据注册标准等。 (3)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实现对信息的分类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 ..... .......... . (1) 第二章机构人员 (2) 第三章组织实施 (3) 第四章基础设施 (4) 第五章应用系统 (6) 第六章运行维护 (10) 第七章信息安全 (13) 第八章附则 (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医药 信息化,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行业管理规定,结合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重点,构建中医

药特色鲜明、技术平台先进、服务管理规范、系统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第三条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 集成、互联互通、实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中医医院应积极开展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并突出中医药特色,实现医院内部和区域之间信息资源的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五条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 和管理制度,执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第六条中医医院应将信息化工作列入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制 定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满足医院整体发展的要求。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医院年度预算,年均 投入应达到年医疗业务总收入的1%~5%。 第八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 综合医院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二章机构人员 第九条中医医院应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包括院长、 主管副院长、信息部门以及医、药、护、技、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负

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模板

集团信息化建设规 划

《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 — ) [仅供参考]目录(略) 第一章、规划基础 ◆《十五计划》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 ◆11月26日吴邦国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作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量力而行 ◆XX集团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信息化对提高集团整体运转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以及自身基础和差距, 把信息化规划列为五年发展规划的专题子规划。 ◆XX集团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背景是集团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基础, 也是集团信息化规划成功实施的

前提条件。 第二章、总体建设目标 以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 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 建立和形成满足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为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提供有效手段, 促进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的改进和优化, 提高集团的整体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基础规划 一、信息资源规划 ◇经过一年的努力, 分别完成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全统的全面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摸清信息家底, 搞清信息需求, 建立和初步形成集团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 ◇经过信息资源规划工作, 配合集团管理改进计划的实施, 分析和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主系统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结合信息资源规划工作, 建立和形成全集团的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组织职能、信息归口管理制度、信息管理责任网络和信息内容管理制度等, 确保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的明时、准确和完整; [可增加适合企业需求的其它任务]]

集团公司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管理系统规定

实用标准 文档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 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

准体系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集团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更新。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十条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依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年度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列入子(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年度工程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计划外项目发生,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已下达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需要追加投资的,应当按照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求单位共同负责建设,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不得自行建设和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严把需求管理关。需求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的业务流程和功能要求,必须做到业务范围界定清晰。 第十五条严把方案设计关。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核,重大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组织方案设计。设计方案未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 第十六条严把实施监管关。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 2

(完整版)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集团公司 信息化建设规划

目录 一、集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 二、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3) 三、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4) (一)信息化指导原则 (4) (二)综合信息系统整体架构 (8) (三)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实现目标与该预算 (8) 1、总体实现目标 (8) 2、阶段性规划 (9) (1)第一阶段规划 (9) (2)第二阶段规划 (13) (3)第三阶段规划 (16) (4)第四阶段规划 (20) 四、规划实现的总结 (21) 本给规划的实施说明 (21)

一、集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XX集团以每年40%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为了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配合集团规模化的快速发展,集团引进了信息化的管理,其中集团生产公司使用用友U8总账报表,商贸公司使用用友Nc3.0总账、报表;销售业务使用维涛进销存系统,物流仓储使用实达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培养了一批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集团信息化整体部署规划,集团的信息化存在严重的“集团信息孤岛”现象,快速的业务发展与信息化管理不相适应,这一矛盾随着集团业务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凸现出来。 目前各核算单位虽说都使用了财务软件,但应用层次普遍不深;现有销售业务处理系统,很多是照搬或模拟手工的核算和管理模式,缺乏对业务的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财务总帐、报表不能与进、销、存业务系统一体化结合,业务数据无法达到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要求,销售计划与供应链计划、生产计划无法整体协同,现有的分销物流系统急需优化,更没有形成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客户整体产业链的完整供应链计划协同管理。 此外XX集团的组织庞大,急需建立一套适应集团整体管理和监控、决策分析的管理平台,真正实现集团和下属机构之间的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和协同管理。 集团信息化的软件应用现状,造成了信息的分散、失真和严重滞后,从集团全面管理的角度来看,集团信息化的发展落后于集团业务发展的步伐,已经无法与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匹配。 二、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团对内部的精细化、规范

贵阳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

贵阳市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 (试行)

二〇一五年一月 说明 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工作部署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技〔2014〕6号)的要求,为保障“三通两平台”顺利推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本基本标准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基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校园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建设,指导中小学科学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3.基本标准在“配备要求”栏目中设置了“基本”和“选配”两个选项,“基本”项为标准的基本要求,“选配”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择配置,不做硬性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先进的设备。 4.基本标准中的学校规模按照完全小学6、12、24、36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46人;初级中学12、24、36、48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0人计算;高级中学12、24、36、48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6人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分别参照对应学段标准执行。各地在配备设备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作相应调整,但配备比例不能低于标准要求。标准中对某些设备的配备数量规定了范围,其中下限数量为基本要求,上限数量为规划要求,各地可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实际逐步配置。

目录 一、基础设备设施 (4) 1.校园网络 (4) 2.班级多媒体教学终端 (5) 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 (7) 4.教师计算机 (7) 5.电子备课室 (8) 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 (9) 1.应用软件 (9) 2.教学资源 (10) 三、信息化专业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12)

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

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6.1.管理制度标准化 6.1.1 质量控制 6.1.1.1.控制目标 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一级公路标准,经得起考验和历史的检验。 全部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和道路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80%,开通速度达到80km/h设计速度。 6.1.1.2.责任体系 6.1.1.2.1.组织机构 为加强本项目质量管理组织领导,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各驻地经理 组员:项目部副经理、专业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工区 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项目安质部。 6.1.1.2.2.职责分工

项目经理部:严格执行国家道路、隧道质量管理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标段施工质量负责。 工区:在项目经理部、驻地经理部领导下负责管段内工程质量的日常检查指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工区施工质量负责。 6.1.1.3.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1) 落实质量监督制度。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全过程接受道路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及政府部门质量安全监督,同时公布质量社会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 加强施工图审核和现场核对优化。 (3) 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审查。 (4) 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 (5) 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力度。 (6) 过程检验和专项检验相结合。试验室须按规定项目和频次进行原材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测试验,见证试验的项目必须由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下进行。 (7) 坚持样板引路。 (8) 严格质量检查验收。强化每道工序的质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转入下道工序。 6.1.1.4.考核评价

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

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 第一章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规范 第一条学校建设的所有信息化系统必须符合《教育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中对一类高校(985、211高校)主要 信息系统建议等级要求,并通过相应级别的等级保护测试。第二条性能指标:门户网站类系统支持5000人以上并发访问,管理类系统支持2000人以上并发访问,访问平均延时小于3 秒,最大延时不超过30秒;系统安全、稳定,保证每周7 ×24小时运行;存储系统:满足需求,运行稳定,易于扩 充;支持负载均衡、可扩展;支持远程管理。 第三条信息标准: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产生、存放、使用,使数据真正实现共享。信息编码采用《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化校 园基础平台信息分类编码规格》,提供满足《华南理工大学 管理信息共享数据模型》的数据访问接口。集成规范采用 J2EE应用标准,建立用户管理规范,易于各信息系统之间 的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 第四条系统架构:采用WEB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四层结构。 第五条网络安全: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必须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安全隔离,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采取 不同强度的安全保密方式,包括数据加密存储/传输、数字

证书、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和存取控制;采用防火墙、入 侵监测和安全审计技术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防病毒、 防攻击的系统安全体系。建立系统、应用、存储三级备份 体系结构,可采用第三方软件提高备份和灾难恢复能力; 建立服务器群集,实现负载均衡,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第二章基础设施规范 第六条基础设施定义:信息应用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网络及其他设备等)、计算机软 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应用平台等)和网络基础 设施。 第七条建设要求:安全、性能指标符合第一章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规范要求,功能满足管理业务的需要,扩充性强;符合 ISO标准,主流产品或者与主流产品兼容,产品的技术支 持和服务质量有保障。 第三章应用系统规范 第八条应用系统规范总则:应用系统软件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效益、效率的提高。无论是购 买还是自行研制,应用软件应具有以下性能指标: 第九条数据设计符合信息标准及接口规范,易于和学校公共数据库系统集成,共享数据。 第十条功能齐全,满足需求;通用、扩展、易操作。

企业信息化程度衡量标准体系

企业信息化程度衡量标准体系 相关指标编制说明 一、相关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系统应用覆盖率①: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比重。例如:CAD覆盖率是指企业设计工作总量(包括设计计算与绘图)中采用CAD完成的比率;MIS覆盖率是指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 2、信息资源覆盖率②: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如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 3、信息技术贡献率③:指采用信息技术后产生的企业经营收入、产值、利润的增加值。 二、上述指标计算方法: 1、信息技术(系统)的覆盖率=该项技术(系统)完成的业务量/企业 该项全部业务量×100%; 2、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按照高层决策者、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三个层 次的发布范围来分,每个范围的覆盖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已供给人数/信息资源应供给人数×100%;企业信息资源覆盖率为三个覆盖率的加权平均。 3、信息技术贡献率=企业产值(或经营收入或利润)增加值/企业原有 产值或经营收入或利润)×100%;

备注:1、指标①②③引自:龚炳铮.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中国自动化学会2001年全国信息与自动化技术推广应用大会文集. 2、上述指标不独立用于测评企业信息化程度,只作为划分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思路和参考依据。具体测评指标体系将另行提供。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 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 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 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数据构成 1战略地位信息化重视度(分)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 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 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 2 基础建设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 定资产投资比重(%) 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 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 通讯设备等投入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 (台) 反映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 大、中、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 PC机 4网络性能水平(分)反映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网络的出口带宽 5计算机联网率(%)反映信息化协同应用的条件接入企业内部网的计算机的比例 6应用状况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 段覆盖率(%) 反映企业有效获取外部信息的 能力 采集政策法规、市场、销售、技术、 管理、人力资源信息时信息化手段的 应用状况

物业管理发展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doc

物业管理发展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诸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相继出现,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等新兴理念得到实践推广,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物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建设和发展智慧物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目前,国内少数物业管理公司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标准化物业管理模式建立系统平台,进而达到快捷、高效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模式,推进物业管理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并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新产业迈进,这也是物业管理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智慧物业也可以成为智能物业,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科技,通过网络设备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应用和服务[2,3]。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智慧物业技术的应用需要智能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和各个业主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各方的共同协作,促使智慧物业朝更灵活、更便利的方向发展。 1智慧物业管理中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现状 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物业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物业管理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成为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其中,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科技应用促进智慧物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准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成为智慧物业管理的核心。 1.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客户创造了更舒适、更便捷的物业服

务,例如,采用图像识别系统,同车库管理相结合,形成对车辆车牌号的识别和自动控制道闸功能,实现了车库的智能化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同门禁相结合,实现智能化门禁管理,提升了住宅和办公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智能化服务,同时也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1.2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了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是指大量的数据资料及其蕴含的信息价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对物业管理有利的信息资源,促进物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云计算指通过网络资源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帮助物业公司获取自身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对客户的需要进行分析并转化为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帮助物业公司推进智慧化发展和管理,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风险评估,为智慧物业管理提供助力。 1.3ERP管理系统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ERP管理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档案、资产和设施信息库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物业管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和APP等现代化通信工具,连接物业公司信息库,搭建ERP管理系统的框架和应用系统。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借助呼叫中心平台完成同ERP管理系统的互动,其中,与呼叫中心平台相关的客户信息、缴费记录等资料也需要建立在ERP管理系统中。上述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ERP平台,保障了智慧物业管理应用的实施,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信息档案和资产设施信息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