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示波器观察铁磁材料的动态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用示波器观察铁磁材料的动态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用示波器观察铁磁材料的动态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用示波器观察铁磁材料的动态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2

B

a B B s

c a' b' H H m o B r

H c 图1 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用示波器观察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

【摘要】铁磁材料按特性分硬磁和软磁两大类,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反映该材料的重要特性。软磁材料的矫顽力H c 小于100A/m ,常用做电机、电力变压器的铁芯和电子仪器中各种频率小型变压器的铁芯。磁滞回线是反映铁磁材料磁性的重要特征曲线。矫顽力和饱和磁感应强度B s 、剩磁B r P 等参数均可以从磁滞回线上获得.这些参数是铁磁材料研制、生产、应用是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磁滞回线 示波器 电容 电阻 Bm Hm Br H 【引言】铁磁物质的磁滞回线能够反映该物质的很多重要性质。本实验主要运用示波器的X 输入端和Y 输入端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形以及相关

数据,来分析形象磁滞回线的一些因素,并根据

数据的处理得出动态磁滞回线的大致图线。

【实验目的】

1. 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

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 测定样品的H D 、B r 、B S 和(H m ·B m )等参

数。

3. 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实验仪器】

电阻箱(两个),电容(3-5微法),数字万用表,示波器,交流电源,互感器。 【实验原理】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

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

(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 与磁化场强度H 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中的原点O 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 =H =O ,当磁场H 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 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 所示,继之B 随H 迅速增长,如ab 所示,其后B 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 增至H S 时,B 到达饱和值B S ,oabs 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图1表明,当磁场从H S 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 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 ”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R 下降,比较线段OS 和SR 可知,H 减小B 相应也减小,但B 的变化滞后于H 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 =O 时,B 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 。

当磁场反向从O 逐渐变至-H D 时,磁感应强度B 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 D 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D 称为退磁曲线。

图1还表明,当磁场按H S →O →H D →-H S →O →H D ′→H S 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 则沿闭合曲线S SRD 'S D R ''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3

应该说明,当初始态为H =B =O 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进行磁化,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簇磁滞回线,如图2所示,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称为铁磁材料的基本磁化曲线,由此可近似确定其磁导率

H

B μ=,因

B 与H 非线性,故

铁磁材料的μ不是常数而是随H 而变化(如图3所示)。铁磁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可高达数千乃至数万,这一特点是它用途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分类和选用的主要依据,图4为常见的两种典型的磁滞回线,其中软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狭长、矫顽力、剩磁和磁滞损耗均较小,是制造变压器、电机、和交流磁铁的主要材料。而硬磁材料的磁滞回线较宽。矫顽力大,剩磁强,可用来制造永磁体。

观察和测量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线路如图五所示。待测样品为EI 型矽钢片,N 为励磁绕组,n 为用来测量磁感应

强度B 而设置的绕组。R 1为励磁电流取样电阻,设通过N 的交流励磁电流为i ,根据安培环路定律,样品的磁化场强

L

i

N H 1= L 为样品的平均磁路

∵ 1

1R U i =

H 1

1

U LR N H ?=

∴ (1) (1)式中的N 1、L 、1R 均为已知常数,所以由H U 可确定H 。

在交变磁场下,样品的磁感应强度瞬时值B 是测量绕组n 和C R 2电路给定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由于样品中的磁通φ的变化,在测量线圈中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为

图2 同一铁磁材料的

图 1 铁磁

图 3 铁磁材料

4

(2)

S 为样品的截面积。如果忽略自感电动势和电路损耗,则回路方程为

B U R i ε222+=

式中2i 为感生电流,U B 为积分电容C 两端电压,设在Δt 时间内,i 2向电容2C 的充电电量为Q ,则

C Q U B =

C

Q

R i ε222+=∴ 如果选取足够大的R 2和C ,使i 2R 2>>Q/C ,则

222R i =ε

∵ dt

dU C dt dQ

i B 2

2==

dt

dU R C εB

222=∴ (3)

由(2)、(3)两式可得

B 22

U S

N CR B =

(4) 上式中C 、R 2、n 和S 均为已知常数。所以由U B 可确定B 0

综上所述,将图5中的U H 和U B 分别加到示波器的“X 输入”和“Y 输入”便可观察样品的B -H 曲线;如将U H 和U B 加到测试仪的信号输入端可测定样品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 S 、剩磁R r 、矫顽力H D 、磁滞损耗〔WBH 〕以及磁导率μ等参数。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 根据线圈阻值估计线圈匝数

1 按照图示连接电路;

2 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超过2/3表盘,然后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

3 分别测左线圈和右线圈的阻值;

4 测量线圈直径,计算线圈的横截面积. 二 不同电压下磁滞回线数据的测量

1. 电路连接:按电路图连接线路,并令R 1=

2.5Ω。U H 和U B 分别接示波器的“X 输入”和“Y 输入”。

2. 样品退磁:开启实验仪电源,对试样进行退磁,即顺时针方向转动“U 选择”旋钮,

dt

d n ?ε=2?=

dt n 21

ε??==dt nS S B 21ε?

5

令U 从0增至10V ,然后逆时针方向转动旋钮,将U 从最大值降为O ,其目的是消除剩磁,确保样品处于磁中性状态,如图6所示。

3. 观察磁滞回线:开启示波器电源,调至X-Y 方式,且X 输入端和Y 输入端都为“DC ”。令光点位于坐标网格中心,令U =6.0V ,并分别调节示波器x 和y 轴的灵敏度,使显示屏上出现图形大小合适的磁滞回线(若图形顶部出现编织状的小环,如图7所示,这时可降低励磁电压U 予以消除)。

4. 观察基本磁化曲线,按步骤2对样品进行退磁,从U =0开始,逐档提高励磁电压,将在显示屏上得到面积由小到大一个套一个的一簇磁滞回线。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就是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借助长余辉示波器,便可观察到该曲线的轨迹。

5. 测绘μ-H 曲线:仔细阅读测试仪的使用说明,接通实验仪和测试仪之间的连线。开启电源,对样品进行退磁后,依次测定U =0.5,1.0…3.0V 时的十组H m 和B m 值,作μ~H 曲线。

7. 令U=11.0V ,R 1=2.5Ω测定样品1的B S ,R r ,H D ,W BH ,等参数。

8. 取步骤7中的H 和其相应的B 值,用坐标纸绘制B -H 曲线(如何取数?取多少组数据?自行考虑),并估算曲线所围面积。 【数据记录及处理】

一 根据线圈阻值估计线圈匝数。

已知0.5mm 直径的漆包线每米长度对应1.678欧姆。 线圈 参数 U (v ) I (mA ) L=R/1.678(m) 匝数 左线圈 0.379 43.40 5.20 180匝 右线圈 0.258 46.25 3.33 65匝 二 不同电压下磁滞回线数据的测量

励磁绕组N 1(砸):180 测量绕组N 2(砸):65 平均磁路L(mm):50

电容C(μF):4.3 电阻R 1(Ω):2.5 电阻R 2(k Ω):60 截面S(mm 2): 200 U (V ) 2hm (mV ) 2bm(mV) hm(mV) bm(mV) U1(mV ) I1(mA

)

4.0 302.0 298.0 302.5 104.5 104.0 102.0 300.83 103.50 9

5.01 38.00 5.0 369.0 371.5 370.0 132.5 134.2 134.0 370.17 133.57 115.0 4

6.00 6.0 441.0 442.5 442.0 163.0 168.0 166.0 441.83 165.67 13

7.0 54.80 7.0 524.0 521.0 522.0 193.0 192.0 192.0 522.33 192.33 162.0 64.80

图6 退磁示意图 图

8.0 592.0 595.0 592.0 212.5 214.0 212.0 593.0 212.83 183.6 73.44

9.0 670.0 672.0 672.0 237.0 234.5 232.5 671.33 234.33 208.1 83.24

10.0 758.0 752.0 760.0 253.5 257.0 257.0 756.67 255.83 235.5 94.20

11.0 826.0 821.0 820.0 263.0 264.5 266.0 822.33 264.50 256.5 102.6

Hmi=N1hmi/LR1 Bmi=R2C2bmi/N2S

其中:N1=180 , N2=65 , L=50mm

U(V)hm(mV) bm(mV) Hm(A/m)Bm(T)

4.0 300.83 103.50 433.20 0.2054

5.0 370.17 133.57 533.04 0.2651

6.0 441.83 165.67 636.24 0.3288

7.0 522.33 192.33 752.16 0.3817

8.0 593.0 212.83 853.92 0.4224

9.0 671.33 234.33 966.72 0.4651

10.0 756.67 255.83 1089.60 0.5077

11.0 822.33 264.50 1184.16 0.5249

参数hm(mV) bm(mV) hc(mV) br(mV) Hm(A/m) Bm(T) Hc(A/m) Bc(T)

数据822.33 264.50 495.0 214.0 1184.16 0.5249 712.8 0.4247 【误差分析及改进】

实验中误差的来源主要是一:线圈本身有内阻,使得数据处理过程中对R1的处理偏小,使最终计算出的Hm偏大;二对线圈匝数和线圈横截面积的估算,由于实验仪器参数的缺失,利用估算出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会有一定的偏差。

改进方法:可以利用低电阻测量阻值的方法,利用开尔文电桥法通直流电源然后测量线

圈的确切阻值,从而利用线圈估算线圈匝数的时候也可以精确一些。

【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讨论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到:○1随着电源频率的增加,磁滞回线逐渐变化,最终当电源频率超

6

过1kz时,磁滞回线会变成椭圆,这表明铁磁介质的磁化特性随着磁化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2随着R2的增大,磁滞回线的面积也随之增大,这是因为Bmi=R2C2bmi/N2S,Bm与R2成正比;○3随着R1的增大,磁滞回线额大面积反而减小,这是因为Hmi=N1hmi/LR1,Hm 与R1成反比。

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在调节SS-7802A示波器的过程中注意选择X-Y档,X输入和Y 输入均选用DC档;○2注意R1的阻值要选择小一点的2-3欧姆,R2的阻值要选择的大一些,60000欧姆以上,电容的值要选择在5-10微法左右。

7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核磁共振的原理与基本结构; 2.学会核磁共振仪器的操作方法与谱图分析; 3.了解核磁共振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二、实验原理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为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其自旋运动将产生磁矩,但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有自旋运动,只有存在自选运动的原子核才具有磁矩。原子核的自选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I=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I≠0的原子核有自旋运动。 原子核可按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 1)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偶数,则I=0,如12C、16O、32S等。 2)中子数、质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基数,则I为半整数,如: I=1/2;1H、13C、15N、19F、31P等; I=3/2;7Li、9Be、23Na、33S等; I=5/2;17O、25Mg、27Al等; I=7/2,9/2等。 3)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奇数,则I为整数,如2H、6Li、14N等。 以自旋量子数I=1/2的原子核(氢核)为例,原子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当置于外加磁场H0中时,相对于外磁场,可以有(2I+1)种取向: 氢核(I=1/2),两种取向(两个能级): a.与外磁场平行,能量低,磁量子数m=+1/2; b.与外磁场相反,能量高,磁量子数m=-1/2;

正向排列的核能量较低,逆向排列的核能量较高。两种进动取向不同的氢核之间的能级差:△E= μH0(μ磁矩,H0外磁场强度)。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E的能量。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简称NMR。三、实验仪器 400MHz超导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仪器型号:AVANCE III 400) 四、仪器构造、组成 1)操作控制台: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和BSMS键盘。 计算机主机运行Topspin程序,负责所有的数据分析和存储。BSMS键盘可以让用户控制锁场和匀场系统及一些基本操作。 2)机柜:AQS(采样控制系统)、BSMS(灵巧磁体系统),VTU(控温单元)、 各种功放。 AQS各个单元分别负责发射激发样品的射频脉冲,并接收,放大,数字化样品放射出的NMR信号。AQS完全控制谱仪的操作,这样可以保证操作不间断从而保证采样的真实完整。BSMS:这个系统可以通过BSMS键盘或者软件进行控制,负责操作锁场和匀场系统以及样品的升降、旋转。3)磁体系统:自动进样器、匀场系统、前置放大器(HPPR)、探头。 本仪器所配置的自动进样器可放置60个样品。磁体产生NMR跃迁所需的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1 在数字电路实验中,需要使用若干仪器、仪表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有万用表、逻辑笔、普通示波器、存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万用表和逻辑笔使用方法比较简单,而逻辑分析仪和存储示波器目前在数字电路教学实验中应用还不十分普遍。示波器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且使用相对复杂的仪器。本章从使用的角度介绍一下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 示波器工作原理 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是观察数字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示波器由示波管和电源系统、同步系统、X轴偏转系统、Y轴偏转系统、延迟扫描系统、标准信号源组成。 1.1 示波管 阴极射线管(CRT)简称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正如图1所示,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密封在一个真空玻璃壳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示波管。 1.荧光屏 现在的示波管屏面通常是矩形平面,内表面沉积一层磷光材料构成荧光膜。在荧光膜上常又增加一层蒸发铝膜。高

速电子穿过铝膜,撞击荧光粉而发光形成亮点。铝膜具有内反射作用,有利于提高亮点的辉度。铝膜还有散热等其他作用。 当电子停止轰击后,亮点不能立即消失而要保留一段时间。亮点辉度下降到原始值的10%所经过的时间叫做余辉时间。余辉时间短于10s为极短余辉,10s1ms为短余辉,1ms0.1s 为中余辉,0.1s-1s为长余辉,大于1s为极长余辉。一般的示波器配备中余辉示波管,高频示波器选用短余辉,低频示波器选用长余辉。 由于所用磷光材料不同,荧光屏上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一般示波器多采用发绿光的示波管,以保护人的眼睛。 2.电子枪及聚焦 电子枪由灯丝(F)、阴极(K)、栅极(G1)、前加速极(G2)(或称第二栅极)、第一阳极(A1)和第二阳极(A2)组成。它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形成很细的高速电子束。灯丝通电加热阴极,阴极受热发射电子。栅极是一个顶部有小孔的金属园筒,套在阴极外面。由于栅极电位比阴极低,对阴极发射的电子起控制作用,一般只有运动初速度大的少量电子,在阳极电压的作用下能穿过栅极小孔,奔向荧光屏。初速度小的电子仍返回阴极。如果栅极电位过低,则全部电子返回阴极,即管子截止。调节电路中的W1电位器,可以改变栅极电位,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从而达到调节亮点的辉度。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前加速极都是与阴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三个金属圆筒。前加速极G2与A2相连,所加电位

顺磁共振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顺磁共振实验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2014年5月10日

顺磁共振实验 实验报告 【摘要】 电子顺磁共振又称电子自旋共振。由于这种共振跃迁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因此被称为电子顺磁共振;因为分子和固体中的磁矩主要是自旋磁矩的贡献所以又被称为电子自旋共振。简称“EPR ”或“ESR ”。由于电子的磁矩比核磁矩大得多,在同样的磁场下,电子顺磁共振的灵敏度也比核磁共振高得多。在微波和射频范围内都能观察到电子顺磁现象,本实验使用微波进行电子顺磁共振实验。 【关键词】 顺磁共振,自旋g 因子,检波 【引言】 顺磁共振(EPR )又称为电子自旋共振(ESR ),这是因为物质的顺磁性主要来自电子的自旋。电子自旋共振即为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在射频场或微波场作用下的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顺磁共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后广泛的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及医学等领域。电子自旋共振方法具有在高频率的波段上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深入物质内部进行超低含量分析,但并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对化学反应无干扰等优点,对研究材料的各种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和演变,以及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有机自由基DPPH 的g 因子值,了解和掌握微波器件在电子自由共振中的应用,从矩形谐振长度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谐振腔的驻波。 【正文】 一、实验原理 (1)电子的自旋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 原子中的电子由于轨道运动,具有轨道磁矩,其数值为: 2l l e e P m μ=- ,负号表示方向同l P 相反。在量子力学中(1)l P l l =+,因而 (1)(1)2l B e e l l l l m μμ=+=+,其中2B e e m μ=称为玻尔磁子。电子除了轨道运动外

物理实验报告_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 摘 要 本实验观察了速调管的振荡模式,谐振腔的谐振曲线,单晶样品的共振曲线,用逐点法测量了多晶样品的共振曲线.实验测得谐振腔的有效品质因数为861.24,测得单晶样品共振线宽H D =224.5A/m,旋磁比g =11 2.1810′Hz·m/A,朗德因子g=2.4,弛豫时间t =7 2.1410 -′s.测得多晶样品H D =31847.5A/m,g =11 2.3610′Hz· m/A,g=2.6,t =10 2.110 -′s . 关键词 铁磁共振,共振曲线,谐振曲线,品质因数,微波 一、引言 共振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共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学、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磁共振是发生在既有角动量又有磁矩的系统在磁场作用下形成的塞曼能级间的共振感应跃迁,它不但具有共振的共性,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目前可得到的磁感应强度的条件下,磁共振所涉及的共振频率通常处于射频和微波频段. 铁磁共振是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重要实验手段,是指铁磁体材料在受到相互垂直的稳恒磁场和交变磁场的共同作用时发生的共振现象.利用铁磁共振现象可以测量体磁体材料的g 因子、共振线宽、弛豫时间等性质.该项技术在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制造、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实验,熟悉微波传输中常用的元件及其作用,掌握传输式谐振腔的工作特性,了解谐振腔观察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条件. 二、实验原理 1、铁磁共振 当铁磁体材料同时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即恒定磁场0H 和微波交变磁场h ,在0H 的作用下,铁磁体的磁化强度将围绕0H 进动,进动频率为: 00H w g = (1)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1、前言和实验目的 核磁共振是指受电磁波作用的原子核系统在外磁场中磁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的现象。本实验的样品在外磁场中,外磁场使样品核能级因核自旋不同的取向而分裂,在数千高斯外磁场下核能级的裂距一般在射频波段,样品在射频电磁波作用下,粒子吸收电磁波的能量,从而产生核能级的跃迁。1932年发现中子后,才认识到核自旋是质子自旋和中子自旋之和,质子和中子都是自旋角动量为2 的费米子,只有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或其一为奇数时,核才有非零的核磁矩,正是这种磁性核才能产生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信号可提供物质结构的丰富信息,如谱线的宽度、形状、面积、谱线在频率或磁场刻度上的准确位置、谱线的精细结构、超精细结构、弛豫时间等,加之是对样品的无损测量,广泛的应用于分子结构的确定、液相和固相的动力学研究、医用诊断、固体物理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是确定物质结构、组成和性质的重要实验方法。核磁共振还是磁场测量和校准磁强计的标准方法之一,其不确定度可达001.0±%。 实验目的: (1)掌握核磁共振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用核磁共振方法校准外磁场B ,测量氟核的F g 因子以及横向驰豫时间2T 2、实验原理 如原子处在磁场中会发生能级分裂一样,许多原子核处在磁场中也会发生能级的分裂,因为 原子核也存在自旋现象。质子和中子都是自旋角动量等于2 的费米子,当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偶数时原子核的磁矩为0,当其一为奇数时原子核磁矩为半整数,当两个都为奇数时核磁矩为整数。只有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才有核磁共振现象。 我们知道在微观世界里物理量都只能取分立的值,即都是量子化的。原子核的角动量也只能取分立的值 )1(+= I I p ,I 为自旋量子数,取分立的值。对于本实验用到的H 1和F 19,自旋量 子数I 都为1/2。沿z 方向的角动量为 m p z =,在这里m 只能取1/2或-1/2。而自旋角动量不为0的核具有核磁矩p m e g p 2F =,考虑沿z 轴方向则有N z p Z mgF p m e G F ==2,其中以 γ== p z m e F 2为原子核磁矩的基本单位,p m e 2=γ。 在没有磁场作用时,原子核的能量时一样的,但处于磁场中则会发生能级分裂, B m γ-B -F B F E Z =?=?-=,本实验中1=?m ,故有B E γ=?。外加一射频场,当满足一定 的条件时就会发生共振吸收,条件为πγγυ2hB B E h = =?= ,从而有共振频率B π γ υ2= 。通过

铁磁共振

用传输式谐振腔观测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在磁学和固体物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微波铁氧体物理学的基础,而微波铁氧体在现代雷达和微波通信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铁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一样,成为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早在1935年,著名苏联物理学家兰道(Lev Davydovich Landau 1908—1968)等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经过若干年在超高频技术发展起来后,才观察到铁磁共振现象。多晶铁氧体最早的铁磁共振实验发表于1948年。以后的工作则多采用单晶样品。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学习微波装置调整技术。 2.通过观测铁磁共振,进一步认识磁共振的一般特性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1.微波谐振腔 在微波技术中谐振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谓微波谐振腔就是一个封闭的金属导体空腔,一般为矩形或圆柱形。腔壁反射电磁波辐射,使电磁波局限在空腔内部。谐振腔的入射端开一小孔,使电磁波进入谐振腔。电磁波在腔内连续反射。若波形和频率与谐振腔匹配,可形成驻波,也即发生谐振现象。如谐振腔无损耗,则腔内振荡便可持续下去。(1)矩形波导管 矩形截面的空心导体管构成矩形波导,它是传播微波最常用的传输线。矩形谐振腔实际上是一段封闭的矩形波导,即在波导入射端和出射端加装了反射电磁波的金属片。理论分析表明:在波导管中不存在电场纵向分量和磁场纵向分量同时为零的电磁波。在波导管中传播的电磁波可以分为两大类:(1)横电波又称为磁波。简写为TE波或H波;磁场可以有纵向和横向分量,但电场只有横向分量。矩形波导管传播的基本波形是TE10波。(2)横磁波又称为电波,简写为TM波或E波;电场可以有纵向和横向分量,但磁场只有横向分量。至于电场和磁场的纵向分量都不为零的电磁波,则可以看成横电波和横磁波迭加而成。 在实际应用中,总是把波导管设计成只能传播单一波形。我们使用的矩形波导管只能传播TE10波。

最新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实验目的 (1)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利用核磁共振校准磁场和测量因子g 的方法: (3)掌握利用扫场法创造核磁共振条件的方法,学会利用示波器观察共振吸收信号; (4)测量19F 的g N 因子。 2.实验仪器 NM-Ⅱ型核磁共振实验装置,水 样品和聚四氟乙烯样品。 探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一中绕 在样品上的线圈是边限震荡器电路 的一部分,在非磁共振状态下它处在 边限震荡状态(即似振非振的状态), 并把电磁能加在样品上,方向与外磁 场垂直。当磁共振发生时,样品中的 粒子吸收了震荡电路提供的能量使振荡电路的Q 值发生变化,振荡电路产生显著的振荡,在示波器上产生共振信号。 二、实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原子核自旋角动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值即: P = 其中I 称为自旋量子数,I=0,1/2,1,3/2,2,5/2,…本实验涉及的质子和氟核 F 19 的自旋量子数I 都等于1/2。类似地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空间某一方向,例如z 方向的分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的数值 自旋角动量不为零的原子核具有与之相联系的核自旋磁矩, 其大小为: P 2M e g =μ 核磁共振 实验报告

其中e 为质子的电荷,M 为质子的质量,g 是一个由原子核结构决定的因子,对不同种类的原子核g 的数值不同,g 成为原子核的g 因子。由于核自旋角动量在任意给定的z 方向的投影只可能取(2I+1)个分立的数值,因此核磁矩在z 方向上的投影也只能取(2I+1)个分立的数值: 2M e g p 2M e g m z z ==μ 原子核的磁矩的单位为: 2M e N =μ 当不存在外磁场时,原子核的能量不会因处于不同的自旋状态而不同。通常把B 的方向规定为z 方向,由于外磁场B 与磁矩的相互作用能为: B B P B B E z z m γγμμ-=-=-=?-= 核磁矩在加入外场B 后,具有了一个正比于外场的频率。量子数m 取值不同,则核磁矩的能量也就不同。原来简并的同一能级分裂为(2I+1)个子能级。不同子能级的能量虽然不同,但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间隔 却是一样的,即: B E γ=? 而且,对于质子而言,I=1/2,因此,m 只能取m=1/2和m= -1/2两个数值。简并能级在磁场中分开。其中的低能级状态,对应E 1=-mB ,与场方向一致的自旋,而高的状态对应于E 2=mB ,与场方向相反的自旋。当核自旋能级在外磁场B 作用下产生分裂以后,原子核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服从玻尔兹曼分布。 若在与B 垂直的方向上再施加一个高频电磁场(射频场),且射频场的频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引起原子核在上下能级之间跃迁。这种现象称为共振跃迁(简称共振)。 发生共振时射频场需要满足的条件称为共振条件: B π γν2= 如果用圆频率ω=2πν 表示,共振条件可写成:B γω=

微波铁磁共振

微波铁磁共振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微波铁磁共振实验系统;三厘米固态信号源;示波器;微安表;特斯拉计 实验目的: 1. 熟悉、掌握微波实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方法 2. 了解用谐振腔法观测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3. 通过观察铁磁共振现象和测定有关的物理量,认识铁磁共振的一般特性 实验原理简述: 铁磁共振(FMR )观察的对象是铁磁介质的未偶电子,因此可以说是铁磁介质中的电子自旋共振。 铁磁介质的磁导率主要由电子自旋所决定的,按经典力学原理电子自旋角动量m J 与自旋磁矩m P 有如下关系: m m J P γ= 其中, /B g μγ= 称为磁旋比。在外磁场B 中自旋电子将受到一个力矩T 的作用 B P T m ?= 因而角动量m J 将发生变化,其运动方程为 T dt dJ m = 计算得: )(B P dt dP m m ?=γ 若在铁氧体中单位体积内有N 个自旋电子,则磁化强度M 为 m NP M = 因此有 )(B M dt dM ?=γ 若磁矩M 按t i y x e m M 0,ω=规律进动,而稳恒磁场z i B B 0=,代入解此方程,得00B γω= 这就是通常称为拉莫尔进动的运动方式,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共振吸收现象发生在电磁场的量子ω 恰好等于系统M 的两相邻塞曼能级间的能量差,即 m B g E B ?=?=0μω 吸收过程中产生1±=?m 的能级跃迁,因此这一条件等同于 00ωγω==B ,与经典力学的结论一致。 在外加恒定磁场B 0的作用下,磁矩M 将围绕着磁场B 0进动。实际上这种进动是不会延续很久的,因为磁介质内部有损耗存在。如图4-3-2所示。 这个过程就是磁化过程,磁性介质所以能被磁化就说明其内部存在有阻尼损耗。图中T D 表示阻尼力,其方向指向B 0。磁矩M 受阻尼力的作用很快转向B 0方向,其周期为,如果要维持其进动,必须另外提供能量。这个能量通常由微波磁场提供。系统从微波磁场中吸收的能量恰好补充铁磁样

磁共振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题目磁共振技术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物理082班 学号08220204 姓名 同组实验者 指导教师

光磁共振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在了解如光抽运原理,弛豫过程、塞曼分裂等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操作,从而观察到光抽运信号,并顺利测量g因子。 【关键词】光磁共振光抽运效应塞曼能级分裂超精细结构 【引言】光磁共振实际上是使原子、分子的光学频率的共振与射频或微波频率的磁共振同时发生的一种双共振现象。这种方法是卡斯特勒在巴黎提出并实现的。由于这种方法最早实现了粒子数反转,成了发明激光器的先导,所以卡斯特勒被人们誉为“激光之父”。光磁共振方法现已发展成为研究原子物理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它大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原子能级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能级寿命、塞曼分裂和斯塔克分裂、原子磁矩和g因子、原子与原子间以及原子与其它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了解。利用光磁共振原理可以制成测量微弱磁场的磁强计,也可以制成高稳定度的原子频标。 【正文】 一、基本知识 1、铷原子基态和最低激发态能级结构及塞曼分裂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铷原子,天然铷有两种同位素;85Rb(占72.15%)和87Rb(占27.85%).选用天然铷作样品,既可避免使用昂贵的单一同位素,又可在一个样品上观察到两种原子的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跃迁的磁共振信号.铷原子基态和最低激发态的能级结构如图1所示.在磁场中,铷原子的超精细结构能级产生塞曼分裂.标定这些分裂能级的磁量子数m F=F,F-1,…,-F,因而一个超精细能级分裂为2F+1个塞曼子能级. 设原子的总角动量所对应的原子总磁矩为μF,μF与外磁场B0相互作用的能量为 E=-μF·B0=g F m FμF B0(1) 这正是超精细塞曼子能级的能量.式中玻尔磁子μB=9.2741×10-24J·T-1 ,朗德因子g F= g J [F(F+1)+J(J+1)-I(I+1)] ? 2F(F+1)(2) 图1 其中g J= 1+[J(J+1)-L(L+1)+S(S+1)] ? 2J(J+1)(3) 上面两个式子是由量子理论导出的,把相应的量子数代入很容易求得具体数值.由式(1)可知,相邻塞曼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ΔE=g FμB B0(4) 式中ΔE与B0成正比关系,在弱磁场B0=0,则塞曼子能级简并为超精细结构能级.

大学物理实验示波器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简介】 示波器是用来显示被观测信号的波形的电子测量仪器,与其他测量仪器相比,示波器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显示出被测信号的波形;对被测系统的影响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大,过载能力强;容易组成综合测试仪器,从而扩大使用范围;可以描绘出任何两个周期量的函数关系曲线。从而把原来非常抽象的、看不见的电变化过程转换成在屏幕上看得见的真实图像。在电子测量与测试仪器中,示波器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表征的所有参数,如电压、电流、时间、频率和相位差等。若配以适当的传感器,还可以对温度、压力、密度、距离、声、光、冲击等非电量进行测量。正确使用示波器是进行电子测量的前提。 第一台示波器由一只示波管,一个电源和一个简单的扫描电路组成。发展到今天已经由通用示波器到取样示波器、记忆示波器、数字示波器、逻辑示波器、智能化示波器等近十大系列,示波器广泛应用在工业、科研、国防等很多领域中。 Karl Ferdinand Braun 生平简介 190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Karl Ferdinand Braun 于1897年发明世界上 第一台阴极射线管示波器,至今许多德国人仍称CRT 为布朗管(Braun Tube)。 【实验目的】 1、 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学习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的波形和测量电压、周期及频率值。 3、 通过观察李沙如图形,学会一种测量正弦波信号频率的方法。 【实验仪器】 VD4322B 型双踪示波器、EM1643型信号发生器、连接线及小喇叭等 图8-1 Karl Ferdinand Braun 5 6 9 10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早在1935年,著名苏联物理学家兰道(Lev Davydovich Landau 1908—1968)等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经过十几年,在超高频技术发展起来后,才观察到铁磁共振吸收现象,后来波耳得(Polder )和侯根(Hogan )在深入研究铁磁体的共振吸收和旋磁性的基础上,发明了铁氧体的微波线性器件,使得铁磁共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后,铁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等一样,成为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用以分析其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 微波铁磁共振现象是指铁磁介质处在频率为?0的微波电磁场中,当改变外加恒定磁场H 的大小时,发生的共振吸收现象.通过铁磁共振实验,我们可以测量微波铁氧体的共振线宽、张量磁化率、饱和磁化强度、居里点等重要参数.该项技术在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制造、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学习微波装置调整技术. 2.掌握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观察铁磁共振现象. 3.测量微波铁氧体的共振磁场B ,计算g 因子. 三、实验原理 1.磁共振 自旋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具有自旋磁矩.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粒子放入稳恒的外磁场中,粒子的磁矩就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使粒子的能级产生分裂,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02B h E πγ=? (1) (其中,γ为旋磁比,h 为普朗克常数,0B 为稳恒外磁场). 又有e m e g 2=γ,故0022B g B h m e g E B e μπ =?=?.(其中,g 即为要求的朗德g 因子,其值约为2.πμe B m eh 4=为玻尔磁子, 其值为1241074.29--??T J ) 若此时再在稳恒外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上一个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的能量为

示波器使用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示范及数据处理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包含数据处理李萨如图 【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了解示波器各主要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配合; 2.熟悉使用示波器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电压幅度和频率; 3.观察李萨如图形。 【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GOS-6021型 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 YB1602型 1台 3、连接线示波器专用 2根 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说明请熟读常用仪器部分。 [实验原理] 示波器由示波管、扫描同步系统、Y轴和X轴放大系统和电源四部分组成, 1、示波管 如图所示,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示波管结构简图示波管内的偏转板 2、扫描与同步的作用

如果在X 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平线,如图 图扫描的作用及其显示 如果在Y 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 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图 如果在Y 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 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其合成原理如图所示,描出了正弦图形。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第一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上将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由此可见: (1)要想看到Y 轴偏转板电压的图形,必须加上X 轴偏转板电压把它展开,这个过程称为扫描。如果要显示的波形不畸变,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 (2)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Y 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 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即: n f f x y = n=1,2,3, 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要准确的满足上式,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的,待测电压的频率越高,越难满足上述条件。为此,在示波器内部加装了自动频率跟踪的装置,称为“同步”。在人工调节到接近满足式频率整数倍时的条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扫描电压的周期就能准确地等于待测电压周期的整数倍,从而获得稳定的波形。 (1)如果Y 轴加正弦电压,X 轴也加正弦扫描电压,得出的图形将是李萨如图形,如表所示。李萨如图形可以用来测量未知频率。令f y 、f x 分别代表Y 轴和X 轴电压的频率,n x 代表X 方向的切线和图形相切的切点数,n y 代表Y 方向的切线和图形相切的切点数,则有 y x x y n n f f = 李萨如图形举例表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 【摘要】本实验利用调速管产生微波,观察了谐振腔的谐振曲线,测得谐振腔的有效品质因数为1507, 并进一步利用谐振腔研究了单晶和多晶样品的铁磁共振性质,得到了单晶样品和多晶样品的的共振线宽,旋磁比,朗德因子以及弛豫时间,并用逐点法测量了多晶样品的共振曲线。 【关键词】微波、铁磁共振、品质因数 一、引言 早在1935年,著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经过十几年,在超高频技术发展起来后,才观察到铁磁共振吸收现象,后来波耳得(Polder )和侯根(Hogan )在深入研究铁磁体的共振吸收和旋磁性的基础上,发明了铁氧体的微波线性器件,使得铁磁共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后,铁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等一样,成为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用以分析其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 铁磁共振是指铁磁体材料在受到相互垂直的稳恒磁场和交变磁场的共同作用时发生的共振现象。它可以用于测量体磁体材料的g 因子、共振线宽、弛豫时间等性质。通过本实验熟悉微波传输中常用的元件及其作用,掌握传输式谐振腔的工作特性,了解谐振腔观察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条件。 二、实验原理 1、铁磁共振原理 当铁磁体材料同时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即恒定磁场0H 和微波交变磁场h ,在0H 的作用下,铁磁体的磁化强度将围绕0H 进动,进动频率为: 00H γω=(1) 其中γ为铁磁体材料的旋磁比,即: m e g 20μγ= (2) 其中g 为朗德因子,0μ为真空磁导率,e 、m 分别电子电量和电子质量。 由于阻尼作用,磁化强度将趋向于0H ,但是如果当微波频率0w w =时,进动的磁矩从微波场中吸收的能量刚好抵消阻尼所损耗的能量,则进动会稳定地进行,发生共振吸收现象,即铁磁共振现象。此时,铁磁体的磁导张量可表示为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应物0903班 核磁共 振实验报告 王文广U8 苏海瑞 U8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核样共振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利用核磁共振测量磁场强度和原子核的g 因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加不同大小扫场情况下仔细观察水样品的核磁共振现象,记录每种情况下的共振峰形和对应的频率 2.仔细观察和判断扫场变化对共振峰形的影响,从中确定真正能应永久磁铁磁场0B 的共振频率,并以此频率和质子的公认旋磁比值 ()267.52MHz /T γ=计算样品所在位置的磁场0B 3.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扫场的幅度 4.研究射频磁场的强弱对共振信号强度的影响 5.观察聚四氟乙烯样品的核磁共振现象,并计算氟核的g 因子 三、实验原理 1.核磁共振现象与共振条件 原子的总磁矩j μ和总角动量j P 存在如下关系 22B j j j j e e B e g P g P P m h e e m πμμγμγ=-==为朗德因子,、是电子电荷和质量,称为玻尔磁子,为原子的旋磁比

对于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核磁矩j μ和自旋角动量j P 也存在如下关系 22N I N I N I I p e g P g P P m h πμμγ=-== 按照量子理论,存在核自旋和核磁矩的量子力学体系,在外磁场 0B 中能级将发生赛曼分裂,相邻能级间具有能量差E ?,当有外界条 件提供与E ?相同的磁能时,将引起相邻赛曼能级之间的磁偶极跃迁,比如赛曼能级的能量差为02B h E γπ ?= 的氢核发射能量为h ν的光子,当0= 2B h h γνπ 时,氢核将吸收这个光子由低塞曼能级跃迁到高塞曼能级,这种共振吸收跃迁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由上可知,核磁共振发生和条件是电磁波的圆频率为 00B ωγ= 2.用扫场法产生核磁共振 在实验中要使0= 2B h h γνπ 得到满足不是容易的,因为磁场不是容易控制,因此我们在一个永磁铁0B 上叠加一个低频交谈磁场 sin m B B t ω=,使氢质子能级能量差 ()0sin 2m h B B t γωπ +有一个变化的区域,调节射频场的频率ν,使射频场的能量h ν能进入这个区域,这样在某一瞬间等式 ()0sin 2m h B B t γωπ +总能成立。如图,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示波器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的方法 3.学会使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和控制示波管工作的电路 三、【实验原理】 双踪示波器包括两部分,由示波管和控制示波管的控制电路构成 1.示波管示波管是呈喇叭形的玻璃泡,抽成高真空,内部装有电子枪和两队相互垂直的偏转板,喇叭口的球面壁上涂有荧光物质,构成荧光屏,高速电子撞击在荧光屏上会使荧光物质发光,在荧光屏上就能看到一个亮点。Y偏转板是水平放置的两块电极。在Y偏转板上和X偏转板上分别加上电压,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相应的图形。 双踪示波器原理 2.双踪示波器的原理 双踪示波器控制电路主要包括:电子开关,垂直放大电路,水平放大电路,扫描发生器,同步电路,电源等; 其中,电子开关使两个待测电压信号Y CH1和Y CH2周期性的轮流作用在Y偏转板,这样在荧光屏上忽而显示Y CH1信号波形,忽而显示Y CH2信号波形,由于荧光屏荧光物质的余晖及人眼视觉滞留效应,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两个波形。 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电压的周期稍不同,屏上呈现的是一移动的不稳定图形,这是因为扫描信号的周期与被测信号的周期不一致或不呈整数倍,以致每次扫描开始时波形曲线上的

起点均不一样所造成的,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完整周期波形,示波器上设有“Time/div”调节旋钮,用来调节锯齿波电压的周期,使之与被测信号的周期呈合适的关系,从而显示出完整周期的正弦波性。(看到稳定波形的条件:只有一个信号同步) 当扫描信号的周期与被测信号的周期一致或是整数倍,屏上一般会显示出完整周期的正弦波形,但由于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波形会移动,为此示波器内装有扫描同步电路,同步电路从垂直放大电路中取出部分待测信号,输入到扫描发生器,迫使锯齿波与待测信号同步,此称为“内同步”;反之则为“外同步”。操作时,使用“电平旋钮”,改变触发电势高度,当待测电压达到触发电平时,开始扫描,直到一个扫描周期结束。但如果触发电势超出所显示波形最高点或最低点的范围,则扫描电压消失,扫描停止。 3.示波器显示波形原理 如果在示波器的Y CH1或Y CH2端口加上正弦波,在示波器的X偏转板加上示波器内部的锯齿波,当锯齿波电压的变化周期相等时,则在荧光屏上显示出完整的正弦波形。 4.李萨如图形的基本原理 如果在示波器的Y偏转板上加上正弦波,在X偏转板上加上另一正弦波,则当两正弦波信号的频率比为简单整数比时,在荧光屏上将得到李萨如图形。 四、【仪器用具】: 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头、探头 五、【实验内容】 几种李萨如图形 n x n y分别代表图形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切点数量 =3/4 nx/n y=1/2 n x/n y=1/3 n x/n y=2/3 n x/n y 1.观察正弦波形 a.打开示波器 b.开通CH1及相应信号发生器fx=100Hz c.得到大小合适稳定的正弦波 2.测正弦波电压,测正弦波的周期 a.调节波形上下移动键,使得fx=100Hz,改变一次v/div,再记录dy b.调整波形左右移动键,使得改变一次t/div,再记录dx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2019/8/9 18:29:00近代物理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铁磁共振 指导教师:鲍德松 专业:物理 班级:求是物理班1401 姓名:朱劲翔 学号:3140105747 实验日期:2016.10.19

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用微波谐振腔方法观察铁磁共振现象。 2.掌握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3.测量铁氧体材料的共振磁场r B ,共振线宽B ?,旋磁比γ以及g 因子和弛豫时间 τ。 实验原理: 根据磁学理论可知,物质的铁磁性主要来源于原子或离子的未满壳层中存在的非成对电子自旋磁矩。一块宏观的铁磁体包含有许多磁畴区域,在每一个区域中,自旋磁矩在交换作用的耦合下彼此平行排列,产生自发磁化,但各个磁畴之间的取向并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外磁场的作用下,铁磁体内部的所有自旋磁矩才保持同一方向,并围绕 着外磁场方向作进动。当铁磁物质同时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即恒磁场0B ρ 和微波磁 场1B ρ的作用后,磁矩的进动情况将发生重要的变化。一方面,恒磁场0B ρ 使铁磁场物质 被磁化到饱和状态,当磁矩M ρ 原来平衡方向与0B ρ有夹角θ时,0B ρ使磁矩绕它的方向作进动,频率为h B g B H μν=;另一方面,微波磁场1B ρ强迫进动的磁矩M ρ随着1B ρ的作用

而改变进动状态,M ρ 的进动频率再不是H ν了,而是以某一频率绕着恒磁场0B ρ作进动,同时由于进动过程中,磁矩受到阻尼作用,进动振幅逐渐衰减,如图(8—1)所示,微波磁场对进动的磁矩起到不断的补充能量的作用。当维持微波磁场作用时,且微波 频率ν=H ν时,耦合到M ρ的能量刚好与M ρ 进动时受到阻尼消耗的能量平衡时,磁矩就维持稳定的进动,如图(8—2)所示。铁磁共振的原理图如图(8—3)所示。 在恒磁场0B ρ(即0H ρ )和微波磁场1B ρ(即h ρ)的作用下,其进动方程可写为: dt M d ρ = -γ(M ρ×H ρ)+ T ρ (8-1) 上式中e m e g 2=γ为旋磁比,g 为朗德因子,B ρ(即H ρ)为恒磁场0B ρ(即0H ρ)和微波 磁场1B ρ(即h ρ)合成的总磁场,T ρ 为阻尼力矩,此系统从微波磁场1B ρ中所吸收的全部 能量,恰好补充铁磁样品通过某机制所损耗的能量。阻尼的大小还意味着进动角度θ减少的快慢,θ减少得快,趋于平衡态的时间就短,反之亦然。因此这种阻尼可用弛豫时间τ来表示,τ的定义是进动振幅减小到原来最大振幅的e 1所需要的时间。 图(8—1)进动振幅逐渐衰减 图(8—2)微波磁场作用抵消阻尼,趋于平衡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早在1935年,著名苏联物理学家兰道(Lev Da vydovich Landa u 1908—1968)等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经过十几年,在超高频技术发展起来后,才观察到铁磁共振吸收现象,后来波耳得(Polder )和侯根(Ho gan )在深入研究铁磁体的共振吸收和旋磁性的基础上,发明了铁氧体的微波线性器件,使得铁磁共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后,铁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等一样,成为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用以分析其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 微波铁磁共振现象是指铁磁介质处在频率为?0的微波电磁场中,当改变外 加恒定磁场H 的大小时,发生的共振吸收现象.通过铁磁共振实验,我们可以测量微波铁氧体的共振线宽、张量磁化率、饱和磁化强度、居里点等重要参数.该项技术在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制造、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学习微波装置调整技术. 2.掌握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观察铁磁共振现象. 3.测量微波铁氧体的共振磁场B,计算g 因子. 三、实验原理 1.磁共振 自旋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具有自旋磁矩.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粒子放入稳恒的外磁场中,粒子的磁矩就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使粒子的能级产生分裂,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02B h E πγ=? ????(1) (其中,γ为旋磁比,h 为普朗克常数,0B 为稳恒外磁场). 又有e m e g 2=γ,故0022B g B h m e g E B e μπ =?=?。(其中,g 即为要求的朗德g 因子,其值约为2.πμe B m eh 4=为玻尔磁子, 其值为1241074.29--??T J ) 若此时再在稳恒外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上一个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的能量为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电子版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04级11系姓名:徐文松学号:PB04210414 日期:2006.05.12 CONTENTS OF THIS REPORT (Click while press CTRL to locate it) return 核磁共振 return 1.观察核磁共振稳态吸收现象; 2.掌握和磁共振基本试验原理和方法; 值和g因子。 3.测量1H和19F的 return 1.核自旋

原子核具有自旋,其自旋角动量为 h I I p )1(1+= 其中I 是核自旋量子数,其值为半整数或整数。当质子数和质量数均为偶数时,I=0,当质量数为偶数而质子数为奇数时,I=0,1,2…,当质量数为奇数时,I=2n (n=1,3,5…). 2. 核磁矩 原子核带有电荷,因而具有子旋磁矩,其大小为 )1(211+==I I g p m e g N N μμ N N m eh 2=μ 式中g 为核的朗德因子,对质子,g =5.586,N m 为原子核质量,N μ为核磁子,N μ= 227100509.5m A ??-,令 g m e N 2= γ 显然有 I I p γμ= γ称为核的旋磁比。 3. 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能量 核自旋磁矩在外磁场中会进动。进动的角频率 00B γω= 0B 为外恒定磁场。 4.核磁共振 实现核磁共振,必须有一个稳恒的外磁场 O B 及一个与O B 和总磁矩m 所组成的平面相垂直的旋转磁场1B ,当1B 的角频率等于0ω时,旋转磁场的能量为E h ?=0ω,则核吸收此旋转磁场能量,实现能级间的跃迁,即发生核磁共振。 此时应满足

00B h g h E N μω==? 00B γω= h 为普朗克常数。 改变O B 或ω都会使信号位置发生相对移动,当共振信号间距相等重复频率为f π4时,表示共振发生在调制磁场的相位为02=ft π,π,π2,… 此时,若已知样品的γ,测出对于能够的射频场频率ν,即可算出O B 。反之测出O B ,可算出γ和g 因子。 本次实验的装置包括电磁铁、边限振荡器、探头及样品、频率计、示波器及移相器等。 return 1. 观察1()H 的核磁共振信号(图像见原始数据): (1) 固定电压调节射频场的频率 如图组一所示,当ω改变时,共振磁场 γω=B 也就发生改变,因此相邻峰的间距改变, 而相隔的两个峰间距不变。 f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1. 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三、2. 学会利用双踪示波器观测电信号波形; 四、3. 学会利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并利用其测量正弦信号的频率。 五、二、实验仪器 六、EE1642B型函数信号发生器、GDS-2062型双踪示波器、导线。 七、三、实验原理 双踪示波器包括两部分:示波管和控制示波管工作的电路。 1. 示波管 如下图所示,示波管是呈喇叭形的玻璃泡,抽成高真空,内部装有电子枪和两对相互垂直的偏转板,喇叭口的球面壁上涂有荧光物质,构成荧光屏。高速电子撞击在荧光屏上会使荧光物质发光,在荧光屏上就能看到一个亮点。Y偏转板是水平放置的两块电极。X偏转板是垂直放置的两块电极。在Y 偏转板和X偏转板上分别加电压,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相应的图形。 2. 双踪示波器的原理

双踪示波器控制电路主要包括:电子开关、垂直放大电路、水平放大电路、扫描发生器、同步电路、电源等。 电子开关将两个待测的电压信号Y CH1和Y CH2周期性的轮流作用在Y偏转板上。由于视觉滞留效应,能在荧光屏上看到两个波形。 由示波器的原理功能方框图可见,被测信号电压加到示波器的Y轴输入端,经垂直放大电路加于示波管的垂直偏转板。示波管的水平偏转电压,虽然多数情况都采用锯齿电压(用于观察波形时),但有时也采用其它的外加电压(用于测量频率、相位差等时),因此在水平放大电路输入端有一个水平信号选择开关,以便按照需要选用示波器内部的锯齿波电压,或选用外加在X轴输入端上的其它电压来作为水平偏转电压。 此外,为了使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形保持稳定,要求锯齿波电压信号的频率和被测信号的频率保持同步。这样,不仅要求锯齿波电压的频率能连续调节,而且在产生锯齿波的电路上还要输入一个同步信号。这样,对于只能产生连续扫描(即产生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锯齿波)一种状态的简易示波器(如国产SB10型等示波器)而言,需要在其扫描电路上输入一个与被观察信号频率相关的同步信号,以牵制锯齿波的振荡频率。对于具有等待扫描功能(即平时不产生锯齿波,当被测信号来到时才产生一个锯齿波,进行一次扫描)功能的示波器(如国产ST-16型示波器、SR-8型双踪示波器等而言,需要在其扫描电路上输入一个与被测信号相关的触发信号,使扫描过程与被测信号密切配合。为了适应各种需要,同步(或触发)信号可通过同步或触发信号选择开关来选择,通常来源有3个:①从垂直放大电路引来被测信号作为同步(或触发)信号,此信号称为“内同步”(或“内触发”)信号;②引入某种相关的外加信号为同步(或触发)信号,此信号称为“外同步”(或“外触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