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者控制系统(文字稿)

捕食者控制系统(文字稿)
捕食者控制系统(文字稿)

“捕食者”系列无人机的地面控制系统:

地面控制站安装在长10米的独立拖车内,内有遥控操作的飞行员、监视侦察操作手的座席和控制台,三个任务计划开发控制台、两个合成孔径雷达控制台,以及卫星通信、视距通信数据终端。

1.“捕食者”无人机的地面控制系统由两名操作人员控制:

·一名驾驶员(PPO-1),负责操纵无人机的飞行;

·一名传感器操作员(PPO-2),负责控制各种机载传感器和武器系统。

2.人机界面由四个液晶显示器组成:

·最上方的显示器显示无人机航路规划和数字地图叠加信息;

·中间的显示器则实时显示无人机头部的彩色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其作用相当于有人驾驶战斗机上的平视显示器(HUD);

·最下方的两个显示器则显示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图像、战术信息、飞机状态和飞行仪表等内容,相当于有人驾驶战斗机上的多功能下视显示器(MFD)。

3.在GCS系统的右侧安装有操纵杆,而在座舱左侧安装有油门杆,十分符合美军战斗机飞行的侧杆操纵习惯。

4.GCS系统可装在很多移动平台上,例如车辆、舰船甚至大型飞机上,以便操作人员在远离战场千里之外的任意地点对“捕食者”系列无人机进行遥控。

“捕食者”无人机和地面控制系统都装备L-3通信公司提供的C波段数据链系统终端和Ku 波段卫星数据链系统通信终端,这样即使在地球的另一端也可对“捕食者”系列无人机进行遥控。飞机本身还装备了UHF和VHF无线电台。(甚高频 VHF (Very High Frequency)

30-300MHz无线电波主要是作较短途的传送;特高频 UHF (Ultra High Frequency)

300-3000MHz无线电波;UHF和VHF是电视上的不同的两个波段)

“捕食者”无人机系统的地面遥控方式:

1.通过C波段数据链对无人机进行近程直线(LOS)遥控,其遥控范围可达280千米,主要适用于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阶段的近距离通信;

2.以一架无人机作为通信中继机对战场前沿的另一架无人机进行远程遥控;

3.以一架无人机和一个地面控制系统分别作为通信中继机和中继站对战场前沿的无人机进行远程遥控;

4.通过Ku波段的卫星数据链中继对远在万里之外的无人机进行遥控,并传送任务控制信息以及侦察图像信息。图像信号传到地面站后,可以转送全球各地指挥部门,也可直接通过一个商业标准的全球广播系统发送给指挥用户。指挥人员从而可以实时控制“捕食者”进行摄影和视频图像侦察。

现有控制系统的局限性:

1.数字地面控制系统(GCS)的局限性:

目前使用的地面控制系统(GCS)的架构最早可追溯到“捕食者”无人机的早期概念论证阶段,这种老旧的GCS已经被证实不能适应“捕食者”无人机日益复杂的作战功能和不断升级的技术要求了。从2003年参加伊拉克战争迄今,美军投入实战的90余架“捕食者”系列无人机,超过一半已彻底损失。美军的统计表明,无人机的损失除了敌方的地对空火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空中相撞事故等原因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为因素”,即由于地面操纵人员的失误而引发的坠毁事故。“捕食者”无人机的地面控制系统采用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技术,根本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理念,例如,要从一架‘捕食者’无人机上发

射一枚“地狱火”导弹,必须在下拉式菜单中点击鼠标以进行一系列不同的操作,这样的复杂操作多达17次,而在F-16战斗机的座舱中,只要用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发射导弹和关闭发动机用的按钮设置得太近,很容易造成误操作。显然,现有简陋的地面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捕食者”无人机系统面临的日益复杂的任务要求了,美国空军急需研制新一代操作界面更为友好的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

2.数字信息通信链路:

捕食者被设计专门使用商业Ku波段,与现在投入使用的空军新一代高性能宽带全球通信卫星(WGS)是不兼容,(WGS卫星在Ka和X频段工作)。这一设计师捕食者的使用成本大大增加:到2012年美国国防部将花费大约2500万美元Ku波段能力用于支援大约200架次的“捕食者”或“死神”无人机的巡逻任务。

对“捕食者”控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

一.通用原子公司的“先进座舱”GCS升级计划:

通用原子公司正致力于利用美国空军提供的经费和公司自筹的资金开发“捕食者”和“死神”无人机的下一代地面控制系统(GCS),并宣称能为美国空军的无人机作战系统提供循序渐进式的技术支持,并最终开发用于远程遥控无人机的“先进座舱”GCS,这种新的GCS将拥有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还希望经过技术升级的GCS能在2010年实现对多种无人机的并行控制。

1.硬件技术升级:

第一阶段:在原有的GCS架构上改进显示器和核心处理器

该阶段工作已经完成,通用原子公司自筹资金对GCS的飞行员操作席和传感器操作席进行了升级,并从07年开始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

第二阶段:彻底改变GCS系统架构,并采用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

2.软件系统升级:

“先进座舱”GCS升级计划试飞中使用到的软件系统是由美国空军出资研发的,该软件系统的技术升级将经历5个阶段:版本1.0的软件已经在07年集成到捕食者无人机和GCS 上进行飞行试验,而版本5.0的软件预计到2010年中期完成。分阶段对GCS的人机交互界面软件进行升级并采用逐步趋于成熟的后端结构显著降低了技术风险。

二.雷声公司的通用式地面控制系统(CGCS)的竞争方案

CGCS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初步设想是用于远程控制MQ-9“死神”无人机,将来还可用于控制其他型号的无人机。

雷声公司宣称其提供的“捕食者”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将能够提升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增强无人机的ISR能力并大幅降低地面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显著减少人手、加快训练,同时降低以前由于人机接口或操作员的失误造成的坠毁概率。该系统也使得同等数量的操作员可以控制更多的无人机,这样也就可以在作战中增加更多的无人机系统。

三.数据通信系统的升级改进:

08年9月,美国空军宣布它将推动通用原子公司为“捕食者”和“死神”开发Ka波段天线,以实现该系列无人机与空军新一代高性能宽带全球通信卫星(WGS)的兼容。

第二颗WGS卫星已于09年7月入轨,并且在同年9月投入东南亚地区的服务。据美国军方报告称,装备与WGS兼容的Ka波段终端的无人机有望在2012年开始工作,而整个8颗卫星的WGS系统预计到2017年开始在轨运行。

DCS升级施工方案

No: YD1DX0802-L-QS-01 #1机组DCS系统升级施工方案 机组:_#1机组—设备位置:_#1机组电子间 检修级别:A级 施工时间:年月日一年月日 编制: 孙凯歌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批准: 年月日 顾客签字区 审核: 年月日 批准: 年月日 平顶山姚孟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1设备或系统概述 1.. 2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 3施工项目内容 1... 4施工目标 2... 5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2.. 6施工机具 2... 7施工人员保障 2... 8施工工作量、施工步骤及工艺要求......................... 3. 9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 10施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措施 5.. 10.1安全技术措施...................................... 5.. 10.2环境保护措施...................................... 6.. 11施工网络计划 6... 附表:调试计划表 ............................................................. 7.

..

#1机组DCS系统升级施工方案 1设备或系统概述 #1机组DCS系统采用美国西屋公司 Ovation分散控制系统,设备于2002 年投入运行,在运行中由于软硬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消除,发电公司制定改造项目,对其硬件及软件进行升级改造。 2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机组DCS升级改造准备会议纪要》 《U112A机组检修追加项目计划书》 3施工项目内容 3.1设备改造的范围 3.1.1硬件部分 a、用支持快速以太网的控制器替换原来的控制器。 b、将当前的FDDI/CDDI网络移植到FE(快速以太网),用CISCO公司的智能网络 交换机替换原有的集线器和交换机,更换原电源切换装置。 c、用WINDOW操作系统的工作站替换原来的1台工程师站(含显示器)、1台历史 站(含显示器)及6台操作员站(采用原显示器)。 d、各站到智能交换机的网线、水晶头。 e、用Ovation OPC服务器主机替换当前的 OPC服务器主机。 3.1.2软件部分 a、操作系统软件采用WINDOW-XP共 8套。 b、 Ovation系统软件升级到3.0.2版本,工程师软件1套、历史站软件1套,操作 员站软件6套。 c、 OPC SERVER件 1 套。 d、实现DCS数据向实时数据库发送。 3.1.3逻辑组态与画面 总则

DCS升级施工方案

平顶山姚孟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1 设备或系统概述 (1) 2 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 3 施工项目内容 (1) 4 施工目标 (2) 5 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2) 6 施工机具 (2) 7 施工人员保障 (2) 8 施工工作量、施工步骤及工艺要求 (3) 9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 10 施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措施 (5) 10.1 安全技术措施 (5) 10.2 环境保护措施 (6) 11 施工网络计划 (6) 附表:调试计划表 (7)

#1机组A修#1机组DCS系统升级施工方案#1机组DCS系统升级施工方案 1设备或系统概述 #1机组DCS系统采用美国西屋公司Ovation分散控制系统,设备于2002年投入运行,在运行中由于软硬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消除,发电公司制定改造项目,对其硬件及软件进行升级改造。 2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机组DCS升级改造准备会议纪要》 《U112A机组检修追加项目计划书》 3施工项目内容 3.1设备改造的范围 3.1.1硬件部分 a、用支持快速以太网的控制器替换原来的控制器。 b、将当前的FDDI/CDDI网络移植到FE(快速以太网),用CISCO公司的智能网 络交换机替换原有的集线器和交换机,更换原电源切换装置。 c、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工作站替换原来的1台工程师站(含显示器)、1台 历史站(含显示器)及6台操作员站(采用原显示器)。 d、各站到智能交换机的网线、水晶头。 e、用Ovation OPC 服务器主机替换当前的OPC服务器主机。 3.1.2软件部分 a、操作系统软件采用WINDOW-XP,共8套。 b、Ovation系统软件升级到3.0.2版本,工程师软件1套、历史站软件1套, 操作员站软件6套。 c、OPC SERVER软件1套。 d、实现DCS数据向实时数据库发送。 3.1.3逻辑组态与画面 总则 1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学习报告 学院名称: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 1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2013年12 月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集散控制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本学期的学习对本课程做介绍。 一、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 DCS,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OS)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系统网络是DCS的工程师站,它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二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它不仅包括过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向上发展到了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DCS现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即total solution 的层次。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更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了DCS之中。PLC是一种针对顺序逻辑控制发展起来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代替不灵活而且笨重的继电器逻

DCS系统升级换代改造申请

XXX有限公司DCS系统升级换代改造 申 请 报 告 2020年4月15日

一、概述 目前,伴随着国家环保监管的逐年加码,垃圾焚烧发电的工艺参数不断提升、现场仪表和装置不断更新换代,迫使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连锁保护要求随之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生产工艺的逐渐改善,DCS系统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运营的核心控制系统,其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扩容性等变得越发重要。 当前,XX公司DCS系统由于软件开发较早、运行时间较久、部分硬件停产等原因,已逐渐成为公司生产运营发展的掣肘。因此,针对当前系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换代改造、进行最大限度的成本及工期的控制是为未来公司争取发展空间的必要途径。 二、DCS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 DCS系统,即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人们逐渐熟悉,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乃至整个发电行业生产运行的主要控制手段。 XX公司DCS系统为和利时公司生产的HolliAS-MACS V系统,由于分段建设,分为一期、二期两个域。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升,DCS系统软硬件也不断升级,基于系统自身属性不足及用户需求的增大,DCS系统升级换代改造势在必行。

2.1性能劣化 在DCS系统初期投入时,技术参数一般会略高于设计规格,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但是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伴随性能参数劣化造成与用户需求的逐渐偏离,最终导致系统性能与用户需求不匹配,其主要体现在: (1)系统设备自身老化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 由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生产的特殊性,DCS系统常年不间断带电工作,受到内部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限制、系统设备工作中自身发热和产生的磁场相互影响、频繁操作等带来的设备硬件损害,造成系统设备性能劣化现象在达到某一阶段后呈现爆发式全面上升的趋势。加之系统设备故障故障存在不可预测性和不易检测性,难以做到对DCS 系统故障的有效预判或预防性处理措施,一旦出现故障往往直接影响机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2)系统内部软件升级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 XX公司自2012年开始一期项目建设,2014年开始二期项目建设,DCS因此也分为2个域进行分段建设调试。由于系统软件本身升级需要和一二期软硬件配合需求以及后期部分补丁需要,系统容量空间不断被占用,通信和计算处理等裕度受到影响,DCS系统运行负荷不断提高,造成系统处理效率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通讯阻塞和中断。(3)系统调整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 XX公司自投运以来,DCS系统作为生产运行的基础控制系统,在在不断的升级换代改造(如与MIS系统通讯、新接入碱液喷射系统/

仪表DCS集散控制系统介绍

仪表DCS集散控制系统介绍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集散控制系统一般有以下四部分组成: 现场控制级:又称数据采集装置,主要是将过程非控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而且对实时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供CRT操作站显示和打印,从而实现开环监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计算机。输出装置在有上位机的情况下,能以开关量或者模拟量信号的方式,向终端元件输出计算机控制命令。这一个级别直接面对现场,跟现场过程相连。比如阀门、电机、各类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等等。它们都是工业现场的基础设备、同样也是DCS的基础。在DCS系统中,这一级别的功能就是服从上位机发来的命令,同时向上位机反馈执行的情况。拿军队来举例的话,可以形容为最底层的士兵。它们只要能准确地服从命令,并且准确地向上级汇报情况即完成使命。至于它与上位机交流,就是通过模拟信号或者现场总

线的数字信号。由于模拟信号在传递的过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真或者受到干扰,所以目前流行的是通过现场总线来进行DCS信号的传递。 过程控制级:又称现场控制单元或基本控制器,是DCS系统中的核心部分。生产工艺的调节都是靠它来实现。比如阀门的开闭调节、顺序控制、连续控制等等。 上面说到现场控制级是“士兵”,那么给它发号施令的就是过程控制级了。它接受现场控制级传来的信号,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控制规律运算,然后将结果作为控制信号发给现场控制级的设备。所以,过程控制级要具备聪明的大脑,能将“士兵”反馈的军情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命令,以使“士兵”能打赢“战争”。这个级别不是最高的,相当于军队里的“中尉”。它也一样必须将现场的情况反馈给更高级别的“上校”也就是下面讲的过程管理级。 过程管理级:DCS的人机接口装置,普遍配有高分辨率、大屏幕的色彩CRT、操作者键盘、打印机、大容量存储器等。操作员通过操作站选择各种操作和监视生产情况、这个级别是操作人员跟DCS交换信息的平台。是DCS 的核心显示、操作跟管理装置。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站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屏幕了解到生产运行情况,了解每个过程变量的数字跟状态。这一级别在军队中算是很高的“上校”了。它所掌握的“大权”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手动自动切换、修改设定值,调整控制信号、操纵现场设备,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DCS系统升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估

DCS系统升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估 摘要:针对DCS系统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问题进行论述,结合DCS系统发展方向和趋势,总结和归纳DCS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性能劣化、用户需求提升、物资采购和技术支持中存在的问题以验证系统升级的必要性,并对系统升级方案选取、工期计划、费用以及施工条件的评估进行说明,以确保DCS系统项目评估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关键词:DCS系统;升级;必要性;可行性;评估 引言 DCS系统,即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人们逐渐熟悉,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发电及石化行业生产运行的主要控制手段。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DCS系统选型时,用户不仅满足于系统的可用性,同时会考虑DCS系统人机界面的友好性和开放性以及DCS系统升级的可能性。而DCS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出于系统自身属性和用户要求改变等因素考虑,是否对DCS系统进行升级以及如何对DCS系统进行升级就成为使用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 DCS系统升级的必要性 1.1 DCS系统性能劣化是系统升级需求的根本原因

在DCS系统初期投入使用时,技术参数一般会略高于设计规格,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但是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伴随性能参数劣化造成与用户需求的逐渐偏离,最终导致系统性能与用户要求的不匹配,而用户为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不得不考虑系统升级的问题。(1)系统设备自身老化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由于发电行业生产的特殊性,DCS系统常年带电工作,受到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限制、系统设备工作中自身发热和产生的磁场相互影响、频繁操作以及误操作带来的设备损害,使得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往往低于设计值,也造成系统设备性能劣化现象在达到某一阶段后呈现爆发式 和全面性上升的趋势。另外由于系统设备故障存在不可预测性和不易检测性,很难在故障出现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旦出现故障往往直接影响到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2)系统内部软件升级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在系统投入运行后,由于系统软件本身升级需要和软硬件配合需求以及打补丁的需要,系统容量空间被占用,通信和计算处理等裕度也会受到影响,运行负荷不断升高,造成系统处理速率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通讯阻塞和中断。(3)用户调整系统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在机组投入运行后,用户在对DCS系统使用中会对系统控制内容进行调整,有些工作需要改变系统硬件甚至改变系统的网络架构,这样会对系统原有设计的裕量和系统负荷产生影响,严重的话会

集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合肥学院HEFEI UNIVERSITY 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班级: 10 姓名: 学号: 10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被认为是发展较快的两个分支,工业自动化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可分为过程控制和制造工业自动化及自动化测量系统。过程控制自动化是以流程工业为对象,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一般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 一、DCS控制系统介绍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CS的工程设计主要有12项内容,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方案论证,DCS 评估,DCS询价,技术谈判,合同签订,开工会议,系统设计,组态编程,安装调试,现场投运,整理文件,工程验收。 1.1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 1、现场控制级 又称数据采集装置,主要是将过程非控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而且对实时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供CRT操作站显示和打印,从而实现开环监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计算机。输出装置在有上位机的情况下,能以开关量或者模拟量信号的方式,向终端元件输出计算机控制命令。 在DCS系统中,这一级别的功能就是服从上位机发来的命令,同时向上位机反馈执行的情况。至于它与上位机交流,就是通过模拟信号或者现场总线的数字信号。由于模拟信号在传递的过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真或者受到干扰,所以目前流行的是通过现场总线来进行DCS信号的传递。

DCS集散控制系统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 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DC)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 工程师站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

DCS控制系统中常见故障及处理(详细讲解)

DCS控制系统中常见故障及处理(分五部分讲解) 第一部分 1分散控制系统(dcs)概述 DCS具有通用性强、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显示操作集中、人机界面友好、安装简单规范化、调试方便、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国内外电力、石油、化工、冶金、轻工等生产领域特别是大型发电机组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的品牌主要有: (1)国外品牌:霍尼韦尔、ABB、西屋、西门子、横河等; (2)国内:国电智深、和利时、新华、浙大中控等。 DCS的安全、可靠与否对于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若发生问题将有可能造成机组设备的严重损坏甚至人身安全事故。所以非常有必要分析DCS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采取措施提高火电厂DCS的安全可靠性。 2DCS在生产过程中的故障情况 每个厂家的DCS都有其各自特点,因此其故障的现象分析和处理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由DCS引起机组二类及以上障碍可划分为三大类: (1)系统本身问题,包括设计安装缺陷、软硬件故障等。 (2)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包括人员造成的误操作,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执行环节落实。 (3)系统外部环境问题造成DCS故障。如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高或过低、粉尘、振动以及小动物等因素造成异常。 2.1DCS本身问题故障实例 此类故障在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主要包括系统设计安装缺陷、控制器(DPU或CPU)死机、脱网等故障,操作员站黑屏,网络通讯堵塞,软件存在缺陷,系统配置较低,与其他系统及设备接口存在问题等。 2.1.1 电源及接地问题 (1)某电厂DCS电源系统采用的是ABB公司Symphony III型电源,但基建时仍按照II型电源的接地方式进行机柜安装,与III型电源接地技术要求差异很大。机组投产以来发生多次DCS模件故障、信号跳变、硬件烧坏的情况,疑与接地系统有关。同样,某电厂在基建期间DCS接地网设计制作安装存在问题,DCS系统运行后所有热电阻热电偶温度测点出现周期波动。 (2)某厂因电源连线松动而导致汽机侧控制系统失效。 经验教训:DCS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和合理的电缆屏蔽,不仅系统干扰大,控制系统易误发信号,还易使模件损坏。可见,ups电源、控制系统接地等存在问题将给电厂投产后DCS 的安全稳定运行留下极大隐患。因此,DCS系统电源设计一定要有可靠的后备手段,负荷配置要合理并有一定余量;DCS的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制造厂技术要求(如制造厂无特殊说明应按照DLT774规定执行),所有进入DSC系统控制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并要同动力电缆分开敷设且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2.1.2 系统配置问题 (1)浙江某电厂DCS(T-ME/XP系统)频繁故障和死机造成机组停运事故。7、8机组(2*330MW),从1997年2月试生产至5月,两台机组共发生22次DCS系统故障和死机,造成机组不正常跳闸8次。之后又多次发生操作画面故障(8号机组有两次发生全部6台操作站“黑屏”),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经分析认为其DCS系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 DCS工程设计在性能计算软件、开关量冗余配置上存在问题。 ②硬件配置不匹配(其中包括T-ME和T-XP两种系统的匹配和通信问题)。 ③个别硬件设计不完善。 ④进一步分析,关键的CS275(下层T-ME)通讯总线负荷率过高出现“瓶颈”问题现象。而

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

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 DCS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将分散型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集中操作与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在一起的新型过程控制系统。 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采用了多层分级的结构,适用现代化生产的控制与管理需求,目前已成为工业过程控制的主流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把计算机、仪表和电控技术融合在一起,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工艺画面显示、参数超限报警、设备故障报警和报表打印等功能,并对主要工艺参数形成了历史趋势记录,随时查看,并设置了安全操作级别,既方便了管理,又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其特点有: 1、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I/O总线技术 2、先进的冗余技术、带电插拔技术po 3、完备的I/O信号处理 4、基于客户/服务器应用结构 5、WindowsNT平台,以太网,TCP/IP协议 6、OPC服务器提供互连 7、Web浏览器风格,ActiveX控件支持 8、ODBC,OLE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9、高性能的过程控制单元。 10、支持标准现场总线 11、Internet/Intranet应用支持 (1)高可靠性 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它功能的丧失。此外,由于系统中各台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比较单一,可以针对需要实现的功能采用具有特定结构

和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从而使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2)开放性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3)灵活性 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即确定测量与控制信号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从控制算法库选择适用的控制规律以及从图形库调用基本图形组成所需的各种监控和报警画面,从而方便地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 (4)易于维护 功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当某一局部或某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障。 (5)协调性 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 (6)控制功能齐全 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处理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DCS的构成方式十分灵活,可由专用的管理计算机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记录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等组成,也可由通用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 处于底层的过程控制级一般由分散的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等就地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送到生产监控级计算机。生产监控级对来自过程控制级的数据进行集中操作管理,如各种优化计算、统计报表、故障诊断、显示报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CS可以按照需要与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更高级的集中管理功能,如计划调度、仓储管理、能源管理等。

DCS系统整体升级改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361472.html, DCS系统整体升级改造 作者:牛玉阁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34期 [摘要]天津泰新垃圾发电有限公司DCS系统采用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的I/A Series产品。工作站型号为AW51F,控制器型号为CP60,I/O卡件为FBM200系列,控制网络为节点总线型。从2004年投产至今,已有十年多时间。为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由现有的机/炉控制器(型号为CP60)升级成新的控制器(型号为FCP270),升级后的控制器随卡件 柜布置,改变原来集中布置的情况。 [关键词]DCS系统:控制器;升级; 中图分陈类号:TM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09-01 一、简介 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我国华北地区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投资5.8亿,占地面积108亩。设有3条400吨/日焚烧线,采取24小时连续运行方式,全年运行不低于8000小时,每天可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处理垃圾40万吨,装机2台12MW汽轮机发电机组,利用垃圾焚烧余热发电,年平均上网电量1.2亿度。 从2004年投产至今,已有十年多时间。这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I/A系统也随之了升级换代,从工作站到控制器、卡件等,均推出了新一代产品,新产品无论性能和可靠性方面,与早期产品相比均有了较大提升。与之相应的,早期的节点总线系列产品,如RCNI/NCNI、CP60、51F工作站、COMM30通讯组件等已退出市场。为保证电厂长期稳定无故障运行,故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原有DCS系统。 二、现有DCS系统配置及使用情况概述 天津泰新垃圾发电有限公司DCS系统采用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的I/A Series产品。工作站型号为AW51F,控制器型号为CP60,I/O卡件为FBM200系列,控制网络为节点总线型。系统规模为:控制器13对(锅炉6对、汽机2对、电气2对、公用系统1对、通讯控制 器2对),工作站8台(操作员站6台,工程师站和历史站各1台)。现有配置如下所示: 三、DCS升级要求 1、本次DCS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后保留原有DCS系统各站的所有功能(包括组态的控制策略、操作、显示、报警、趋势显示、历史趋势和历史数据显示和查询以及与其他控制系统的通讯、显示等)。

DCS集散控制系统学习教程

幻灯片1 第二章集散控制系统(D C S) 幻灯片2 2.1D C S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2.1.1D C S的概念 集散控制系统(D i s t r i b u t e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亦称分布式控制系统(简称D C S),是结合多种先进技术而形成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测、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控制技术,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应运而生的一种综合控制系统,是完成过程控制、过程管理的现代化设备。 幻灯片3 国外称集散控制系统是4C技术的产物。这4C就是指控制技术(C o n t r o l)、计算机技术(C o m p u t e r)、通信技术(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和C R T(C a t h o d e R a y T u b e)技术。 D C S既不同于分散的仪表控制,又不同于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是4C技术相互渗透发展而产生的。 幻灯片4 2.1.2D C S的发展情况 过程控制设备的发展历史,大概有以下几个阶段:30年代——机械式仪表现场操作;40年代——大型气动式仪表控制室操作;50年代——气动单元组合仪表控制室操作;60年代——电动单元组合仪表;70年代——集散控制系统。即经过了就地分散控制――模拟仪表集中控制――计算机集中控制――计算机分散控制(D C S)几个阶段。 集散控制系统从诞生之日起,已经历了三代,目前的第四代正在发展之中。 幻灯片5 ●D C S开创期:1975~1980年 ●代表产品:H o n e y w e l l,T D C2000 ●F O X B O R O,S p e c t r u m ●B a i l y,N-90 ●恒河,C E N T U M 这些第一代的集散控制系统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过程控制单元,实现多种控制功能算法,并实现分散控制;采用带显示器的操作站,与过程控制单元分离,实现集中监视、集中操作、信息综合管理;采用较先进的冗余通信系统、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质,实现控制单元与操作站的通信,已具有D C S的基本特点(即分散控制,集中管理),是D C S的雏形。 幻灯片6 ●D C S成长过渡期:1980~1985年 ●代表产品:未变 ●第二代的主要特点是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并扩展和增强了 功能。 ●其特点是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数据通信向标准化迁移,板级模块化,单元结 构化,使之具有更强适应性和可扩充性;新开发的多功能过程控制站、增强型操作站采用了16位C P U及高分辨率C R T技术;通信系统已采用局域网络(从主从式的星形变为总线网络或环网通信),使系统通信围扩大,同时数据传输速率也大大提高;控制功能更加完善,它能实现过程控制、数据采集、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功能。 其基本结构由六部分组成,即局域网络、多功能现场控制站、增强型操作站、主计算机、网络连接器和系统管理站等。 幻灯片7

DCS控制系统要求

控制系统通用设计要求: 在全集成化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会有一些控制系统的通用设计原则: ●安全性:系统应具有必要的安全保护、安全互锁和保密措施。故障与报警的全面性,对 于系统中的各种不正常的现象具有报警与提示功能,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处理。 ●高精度、高可靠性:系统需要高精度、稳定可靠的运行,适应连续生产和保证产品的一 致性。 ●电器控制元件标准化:采用常用可靠的品牌、型号控制元件组建系统,以利于系统稳定 和后期维护、使用。 ●实用性:注重采用成熟而实用的技术,人机界面与操作的人性化,使系统建设的投入产 出比最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易操作性:贯彻面向最终用户的原则,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操作简单直观,易 于学习掌握。 ●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开放性与冗余性:为了将来的下一期扩产提供良好的系统接 口,以便集成更大的系统,并做到系统间的无缝对接。 ●系统柔性化设计:由于产品工艺的要求,控制系统需要有一定的柔性化设计,以便在工 艺调整及变更时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相应的升级。 ●先进性:在实用的前提下,与国内外最先进的控制软件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 相匹配,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标。 注释: 这些通用的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将贯穿于整个设计与施工过程,确保项目质量。 产线配置 产品P15整线1台服务器6套操作终端 产品QCG-原料预处理和改性段1台服务器4套操作终端 产品QCG-半成品包覆炭化成品加工段1台服务器8套操作终端 DCS集中控制系统配置要求: DCS控制系统软件:Win CC 7.4 SP1 系统软件:Windows 10专业版或Windows server2012以上 服务器品牌:联想或同等品牌 操作终端品牌:联想或同等品牌,CPU i3以上,内存8G 磁盘500G 1G独立显卡 显示器:32寸 服务器硬件要求:至强处理器,内存16G以上、硬盘不少于500G,磁盘冗余 配UPS不间断电源时间30分钟。 预留以太网接口; 配置网络交换机 IP地址更具总系统分配; DCS组态控制要求: ●显示产线动态画面: ●数据可追溯: ●三级权限管理; ●多级操作权限设定; ●完整的自动或手动控制;

爱默生新版DCS控制系统OVATION

爱默生新版DCS控制系统OVATION-XP的可靠性分析和故障预防 一、引言 近年来,DCS在火电厂过程控制领域的应用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DCS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主力发电设备300MW等级火电机组大部分都采用了先进的集散控制系统。河津发电厂二期工程2×300MW机组为国产引进型燃煤火电单元机组,安装两台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300MW亚临界、一次再热、单轴、双缸(高中压缸合缸)双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锅炉型式为哈尔滨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亚临界参数、切圆燃烧、自然循环汽包锅炉。 DCS采用了爱默生过程控制公司的最新OVATION-XP版控制系统,极大地改善了机组运行环境,提高了热工自动化水平,便于热控设备的维护管理,特别是在硬件系统的开放性、接口的灵活性、模块化的设计、在流程画面的汉化、控制策略的修改、历史趋势的记录及事故分析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但是由于对DCS系统的了解不够以及DCS系统本身的特性,为了预防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影响机组安全与可靠性的故障,在这里笔者参照DCS系统通常的故障情况,针对OVATION-XP版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故障预防。 二、可靠性分析及注意事项 DCS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系统成功地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是对一套控制系统的综合评价。DCS系统的可靠性与DCS本身的内在质量,也与使用环境条件和运行维护水平有关,而DCS系统故障是一种固有顽症,不管是进口系统还是国产系统都或多或少会出现,调试和维护的工作目的是要让这种现象发生的最少。引起故障的原因各种各样,我们要分析这些原因逐一采取预防措施,以下是引起DCS系统故障的原因的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1)配置了冗余结构 就目前运行的DCS系统来看,不管是通讯网络、服务器还是现场控制器DPU,都配置了冗余结构,"虽然加大了硬件设备成本和消耗费用,权衡其利害关系,不难得出冗余措施在维持机组安全、稳定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发电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一点,当主设备发生故障,热备份状态的冗余设备就必须顶上工作,可目前集团公司所辖发电厂部分机组DCS系统冗余设备的切换就不是很好,有的不能切换,有的自己来回乱切,河津电厂一期工程两台机组采用的日本三菱DIASYS-UP控制系统的DAS服务器也经常出现该情况。这个问题希望各厂家切实解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是降低DCS系统故障的关键。 OVATION-XP系统在Ovation数据网络、以太网(Ethernet)网络、Ovation控制器、Ovation I/O模块、系统供电电源、处理器电源分配模块、操作员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和集线器等方面使用了冗余组态方式,以求获得较高的系统可靠性。当发生下列情况,系统可启动"自动越过功能",无扰动越过故障,包括:①控制处理器故障;②网络控制器故障;③I/O接口故障; ④控制处理器的电源被拉开;⑤控制处理器复位;⑥网络部分断线。就目前Ovation其他版本的应用情况来看,备用系统的切换平稳、可靠。Ovation系统的冗余故障预防方面仅需检修和运行人员熟悉系统各部件上的指示灯、声光报警、状态信息图,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并对故障部分进行处理和备用恢复。 (2)通讯故障 引起DCS系统故障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通讯故障。 首先,是通讯负荷过重。该现象较为隐蔽,机组运行操作不频繁时,通讯正常。而操作多时,引起通讯堵塞,通常为事故紧急处理时操作很多。例如:河津电厂一期的DCS覆盖面相对比要少,进行逻辑组态分配时,又严格控制各DPU站的负荷率,保证了数据通讯余量,该

DCS系统升级改造引发的通信故障分析与处理

DCS系统升级改造引发的通信故障分析与处理 【摘要】随着现代控制技术的逐步发展,火力发电厂DCS系统控制也在不断更新,一些旧DCS系统由于硬件不断老化,需要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本文介绍了邹县发电厂某机组在DCS升级改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其他控制系统改造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控制系统;升级改造;通信故障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trol technology,DCS control system of power plant are constantly updated. Due to the aging of equipment in old DCS,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upgrade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Some problems about DCS upgrades of Zouxian plant were discussed,and solutions were put forwared. It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units. KEY WORD:control system;upgrades;communication failure 1、引言 华电国际邹县电厂某机组锅炉为自然循环单炉膛仓储 式燃煤锅炉,采用倒U型布置、切向燃烧、固态排渣、平衡通风、燃料为烟煤。汽轮机组为335MW亚临界、中间再热、

四缸、四排汽、冲动凝汽式机组。DCS控制系统为FOXBORO 公司生产的I/A'S,硬件型号为CP40B,软件版本为6.3,工作站采用SUN公司的ULTRA 5系列。工程师站共有3台,同时做为历史站,其中AW5101为管理首站,AW5102站装有与MIS网通信的接口程序,AW5103站为DEH系统管理站,另设5台操作员站WP,整个网络管理15对DPU,测点总数约6500点,整个系统网络由DPU间通信的Nodebus网和与I/O柜通信的FIEDBUS网组成。整个DCS系统包含DAS、CCS、FSSS、SCS、MEH、DEH、BPC、ECS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MIS 系统、与脱硫系统、供热系统等)。控制系统投产于2002年,运行一直安全稳定。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DCS系统关键部件CP和工作站等都已无法购买备品,系统升级迫在眉睫。整个系统升级分两阶段进行,首先在2010年搭建了基于光纤通信的MESH网络,并增加一台P92管理工程师站,此工程师站采用XP系统,仅管理MESH网和做为历史站备用功能。第二阶段在2011年,升级了1对CP,将其中一对CP由CP40B升级为FCP270,同时将此CP下I/O卡件由FBM100系列升级为FBM200系列,这两次改造分别用时一周左右时间,但系统改造完成后,先后出现了系统时间跳变和通信反应缓慢的现象,类似只对部分硬件进行升级改造的电厂山东省内有5家,其中出现故障的现象在滕州、菏泽电厂等也出现过,可以说这种故障具有

集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学院HEFEI UNIVERSITY 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10 班级:姓名: 10 学号:教师:指导时间:完成

` 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被认为是发展较快的两个分支,工业自动化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可分为过程控制和制造工业自动化及自动化测 量系统。过程控制自动化是以流程工业为对象,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一般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 一、DCS控制系统介绍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CS的工程设计主要有12项容,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方案论证,DCS评估,DCS询价,技术谈判,合同签订,开工会议,系统设计,组态编程,安装调试,现场投运,整理文件,工程验收。 1.1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 1、现场控制级 又称数据采集装置,主要是将过程非控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而且对实时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供CRT操作站显示和打印,从而实现开环监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计算机。输出装置在有上位机的情况下,能以开关量或者模拟量信号的方式,向终端元件输出计算机控制命令。 在DCS系统中,这一级别的功能就是服从上位机发来的命令,同时向上位机反馈执行的情况。至于它与上位机交流,就是通过模拟信号或者现场总线的数字信号。由于模拟信号在传递的过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真或者受到干扰,所以目前流行的是通过现场总线来进行DCS信号的传递。 文档Word ` 2、过程控制级 又称现场控制单元或基本控制器,是DCS系统中的核心部分。生产工艺的调节都是靠它来实现。比如阀门的开闭调节、顺序控制、连续控制等等。 它接受现场控制级传来的信号,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控制规律运算,然后将结果作为控制信号发给现场控制级的设备。这个级别不是最高的,相当于军队里的“中尉”。它也一样必须将现场的情况反馈给更高级别的“上校”也就是下面讲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