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摘要: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教育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因而父母的言行、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关键词: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孩子性格

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家庭。父母则是家庭中最早、最直接与孩子接触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亲情决定孩子对其父母怀有高度依恋,也使得父母亲成为子女教育最直接、最权威的人选。但是家庭教育不会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计划性,有时是通过亲切的教诲和诱导,更多的则是无形中的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时事事来进行的。家长的个性品质、受教育程度、言谈举止、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并塑造着孩子性格的成长。

好的家庭环境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习惯。

一、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如果说孩子是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家庭氛围属于家庭的精神环境,它往往是无形的。可见,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宁静、和谐、团结,上进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无形的拼搏进取的力量去健康生活,高效学习。而嘈杂、争吵、懈怠、落后的家庭氛围则难以培养出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优秀孩子。家庭的不良氛围,比如玩牌、酗酒、打麻将、吵架、唱歌,跳舞等这些不但让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还会让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染上各种不良习惯。

“家庭被称作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一个人自从呱呱坠地到会爬、会说、会跑,无不与家庭成员朝夕相处。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的关系,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等等都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各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关心和支持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明显强弱对比,存在隔阂,猜疑,经常争吵、打架,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宁静、和谐、愉快、舒适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与生活在气氛紧张及冲突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宁静、和谐、愉快、舒适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在家里有安全感,精神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或其它任务。生活在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经常情绪不稳定,容易

紧张和害怕,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里悲剧将要发生。

父母关系不和,常常也会成为妨碍孩子性格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挪威医生克林兰格通过长期调查研究指出:“在夫妻关系长期存在紧张氛围的家庭里,孩子最容易患精神疾病。”父母关系紧张还会造成孩子情绪紧张,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其性格大多具有暴躁、迟钝、胆怯、犹豫不决等特点。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养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1、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每个家庭都有孩子,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没错,但绝不能错爱。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一个孩子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万事都以小孩子为中心,因为家长过渡的溺爱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小祖宗”。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即便是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常常会无条件的满足。孩子要什么家长就买什么,要星星不摘月亮,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怕孩子犯了错误,也只是说几句了事而已。这些家长们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孩子的爱。

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漫画:一个孩子在轮到他值日的当天,他自己没有动手值日,而是站在教室的中间,指挥着他的爸爸妈妈替他擦桌子,扫地。这样的父母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的发展会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只懂得获得爱,不懂得付出爱,更不知道爱的回

报,不能明辨是非。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任性、冲动、自私、幼稚、做事没有恒心和耐心。

2、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长通常会站在跟子女平等的地位上教育孩子,即“蹲下身子”与孩子进行交流,会充分尊重孩子。父母对孩子是民主的、亲切的,关心的。他们经常会鼓励孩子积极地去交往和探索。与此同时,他们会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民主型家长完全认同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与自己平等的“小大人。”他们对孩子爱而不娇,亲切和蔼,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可以大胆的、毫无拘束的与家长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并在家长的指导和同意下自己做出一些决定。这样的孩子通常积极乐观、有主见、热爱生活、待人友善,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控能力。

3、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一切听从家长的。家长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如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父母就会严厉对待孩子,甚至打骂孩子。父母往往和孩子缺少沟通,不知道孩子想什么,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只是给孩子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就像一只被关进笼子的小鸟,不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不能得到自己任何的满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内心压抑,经常感到拘束和愤怒,缺乏安全感而又不敢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长期以往孩子就会自卑、拘谨、易激动,内心空虚。

三、如何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衣食无忧,而是影响其一生的好性格。好性格成就孩子绚烂人生。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诚然,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具有一个好性格,那么,好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作为父母,在塑造孩子性格上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美国心里学家班杜拉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群的。”所以,作为父母必须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每天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很快就会学会,并且模仿。因此,家长必须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孩子心目中留下一个正直、有责任心、言行一致、守时惜时的人的形象,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二)、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

在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等这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宽容和帮助兄弟姐妹,夫妻之间要理解和信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才能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并从中学到关心与信任。

(三)、做孩子的朋友

尽管大多数父母都很忙,但绝不能减少跟孩子之间的沟通。父母跟孩子做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倾听孩子说话,跟孩子交流,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是尊重的。做父母的应该耐心的真诚的倾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甚至是抱怨和牢骚。哪位家长用“威严”把自己紧紧的包围起来,那么,他就疏远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时间越长,距离越远。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父母如果能让孩子把所有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最大的保护。也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孩子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成为他的朋友。关心孩子,帮助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形成大胆、自信既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的良好性格。

(四)、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

在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家长更应该鼓励他们“走出去”,多到同龄小朋友家里做客。也可以为孩子“请进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形成大方处事、善于交往的好性格。

(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活动。作为家长应善于激发孩子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之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的良好性格品质,从而达到取得知识、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快乐成长的目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孩子性格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孩子家庭教育环境不完善,对孩子来说是终生遗憾。家庭教育需要坚持,而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定之规,这需要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及时的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教养方式,通过学习以及和孩子的互动来寻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就是继续完善自我的过程。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树立起正确的教育关,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成为生活的强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