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规范化治疗药学监护效果的临床研究

癌痛规范化治疗药学监护效果的临床研究
癌痛规范化治疗药学监护效果的临床研究

癌痛规范化治疗药学监护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化疗一科住院的且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160例癌痛患者间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相应对症治疗,观察组加入药学监护干预,由临床药师参与制定药物治疗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及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用药依从性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可提高癌痛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癌痛规范化治疗;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疼痛评分

癌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约60%~80%[1],癌症疼痛会从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降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2]。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立的三级阶梯镇痛原则使大多数癌痛达到基本控制。随着近年来疼痛治疗手段的进一步发展,90%以上的疼痛可以通过现有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得到有效缓解,但事实上,未缓解的疼痛仍然普遍存在[3]。可见,提高癌痛的控制水平就成为癌痛患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临床开展规范化的癌痛治疗,不但需要医生护士的努力,也需要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4]。为全面评价临床药师在本院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推进临床药学工作。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间隔对照分组的研究方法,临床药师对化疗一科住院纳入观察组的80例癌痛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和用药指导。为肿瘤患者减轻了疼痛,改善了生活质量,证明了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药学监护的工作非常有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5],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化疗一科住院的160例癌痛患者间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并随访2个月。纳入标准:采取自愿原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患有恶性肿瘤,CT、MRI、核素骨扫描检查多伴有骨转移;年龄16~80岁,预计生存时间2个月以上;意识清醒,有清楚表述能力,无严重心、脑、肺、肝、肾功能障碍;且近1个月内首次接受癌痛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镇痛药物、抗肿瘤药物、双膦酸盐类等)[6];主诉疼痛,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为骨转移引起,其次为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或组织。疼痛主要表现为闷胀痛、刺痛、绞痛、灼烧痛等。出组标准:患者拒绝药学监护和癌痛评分或死亡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由医生单独进行诊治,癌痛患者根据其疼痛程度选择镇

癌痛要求规范化治疗流程

癌痛规化治疗流程 目录 1. 癌痛规化护理管理流程 2. “癌痛规化治疗”护士工作流程 3. 癌痛评估观察流程 4. 药物滴定观察流程 5. 爆发痛观察处理流程 6. 疼痛动态持续评估流程 7. 癌痛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8. 癌痛患者出院流程 9. 阿片类药物过量及中毒急救流程 10. 阿片类类药物残余药管理流程

癌痛管理制度目录 1. “癌痛规化治疗示病房”医生职责 2. “癌痛规化治疗示病房”护士职责 3. 疼痛患者护理常规 4. 癌痛患者管理制度 5. 癌痛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6.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残余药管理制度 7. “癌痛规化护理”护士培训制度 8. 癌痛患者出院随访制度 9. 附表:2011年癌痛诊疗规 2010 NCCN 中国版疼痛指南

癌痛规化治疗示病房医生职责 1.重视癌性疼痛 2.癌痛病人入院能迅速地制定正确、合理、有效的镇痛治疗方案 3.熟悉癌痛治疗相关原则 4.对各种镇痛药物的特性、使用、转换,有清晰的了解5.掌握阿片类药物快速滴定方法 6.在癌痛治疗中对镇痛药物不良反应能予较好的处理7.定期组织疼痛相关治疗病例讨论会,学习了解疼痛治疗最新进展

癌痛规化治疗示病房医生职责 1. 了解癌痛治疗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向医生反馈疼痛 病人相关信息 2. 掌握疼痛评估的方法,病例首页记录疼痛评分变化 3. 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4. 掌握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及护理 5. 对疼痛病人做好心理指导 6. 定期组织疼痛相关知识的患者宣教

疼痛患者护理常规 1、入院当日评估患者有无疼痛,如有,在护理记录单上记 录疼痛一般情况,包括疼痛部位、性质、强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加重和缓和的影响因素等。 2、入院当日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估量表(数字、面部表 情),告知患者如出现新的疼痛或疼痛加重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准确评估疼痛强度,并将当前的疼痛强度记录在体温记录单相应时间点上。 3、强调药物滴定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准确、及时地 进行药物滴定。 4、每日2PM常规评估和记录疼痛强度,为过去24小时的 平均疼痛强度,如果出现爆发痛,应将爆发痛强度及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强度记录在体温单的相应时间点上,并做好护理记录。 5、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止痛药或使用止痛贴剂。 6、知道口服止痛药的患者按时服用缓泻剂预防便秘。 7、连续观察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 镇静、尿储留等,如出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答案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答案 篇一: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培训参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一,填空题 1、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 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 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2、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评估的原则。 3、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 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 者入院后小时内完成。 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 5、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治疗方法包括:治疗、治疗和治疗。 6、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 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 7、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

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mg/d,对 乙酰氨基酚mg/d,塞来昔布mg/d。 9、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mg/d,超大剂量标准是mg/d。 10、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 片滴定的初始剂量为毫克/次。 11、某癌痛患者经疼痛评估,NRS评分为7分,需剂量滴定,予口服即释吗啡片10mg,60分钟再次NRS评分为7 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若再次NRS评分为4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若再次NRS评分为2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二,选择题 1,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 A肿瘤相关性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因素 性疼痛; B肿瘤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相关性疼痛; C肿瘤相关性疼痛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2,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A 伤害感受性疼痛及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B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非神经病理性疼痛 C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3,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版)

附件: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年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

或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50例以上;具有年培训3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4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80例或500例次;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其他晚期肿瘤治疗及临终关怀相关科室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员基本标准 (一)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3名护士。 (二)二级医院至少有3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1名医师、2名护士。 (三)医师 1.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 (四)护士 1.有3年以上肿瘤科护理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护理工作经验,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肿瘤科、疼痛科护理技能,掌握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能够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评估和治疗。 3.能够配合医师做好癌痛患者治疗相关宣教工作。 三、科室基本管理标准 (一)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障患者方便、足量、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满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二)建立健全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制度。

2016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

2016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6分) 1、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 原则。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 则是:口服给药、按阶梯用药 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3、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 10%-20% 。 4、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 药剂量,此称为剂量滴定。 5、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 2400 mg/d, 对乙酰氨基酚 2000 mg/d,塞来昔布 400 mg/d。 6、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 >300-599 mg/d,超大剂量标准是 >600 mg/d。 7、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片滴定的初始剂量为 5-15mg 毫克/次。 8、、为门(急)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十五常用量;其他剂 型,处方不得超过七日用量。 9、疼痛是癌痛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 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10、FDA对阿片耐受的定义为:已按时服用阿片类药物至少一周以上,且每日总量至少为口 服吗啡60 mg、羟考酮30 mg、氢吗啡酮8 mg、羟吗啡酮25 mg或其他等效药物;用芬太尼 贴剂止痛时,其剂量至少为25 ug/h。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 A ) A肿瘤相关性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因素性疼痛; B肿瘤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相关性疼痛; C肿瘤相关性疼痛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2,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 C )两种类型。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1(1)

癌痛规化治疗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对于吗啡个体化用药不正确的() A.由于样体差异大,剂量不应受推荐标准限制B.对肝、肾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者,起始剂量不需减少C.对不能口服吗啡者,可考虑经直肠、透皮等,最后考虑注射途径D.剂量调整拟有效镇痛为参考 2.有关杜冷丁不正确的描述() A.杜冷丁又称哌替啶B.代谢产物为去甲哌替啶C.止痛强度为吗啡的10 倍D.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E.去甲哌替啶半衰期是13-14 小时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爆发性疼痛时,用缓释吗啡处理B.吗啡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最常见副作用的便秘C.如果吗啡未能完全控制疼痛,应该增加给药频率D.吗啡镇痛剂量要受药典“极量”的限制 4.癌痛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 A.医务人员普遍具有癌性镇痛知识,但病人怕吗啡成瘾B.病人积极报告疼痛病史,认为癌性疼痛完全能控制 C.许多医生对癌性疼痛评估不足,缺乏相关知识D.医药管理部门已经不对吗啡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癌症病人的吗啡处方量不需限制 5.评估疼痛程度不正确的描述是() A.可以采用数字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 B. 2 种评估量表所记录的疼痛程度完全不一样C.轻度疼痛:( 1-4 )/10 D.中度疼痛:(5-6 )/ 10

E.重度疼痛:(7-10)/10 6. WHO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不正确的描述是() A.遵守2个基本原则B.已经向全球推荐C.可以使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D.具有简单、有效、合理的特点 7.吗啡镇痛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注射途径是最后考虑的使用方法 B.吗啡剂量有极限,不能无限制增大剂量 C.按时给药可减少耐药性发生 D.口服吗啡经济简便,较注射更不容易产生依赖性 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镇痛药物用量已可能足够,仍不能控制疼痛,应评价病人是否存在情绪障碍 B.肿瘤患者最常见抑郁症或抑郁-焦虑症 C.协同应用抗抑郁剂必须减少吗啡剂量 D.苯二氮罩类是常用的抗焦虑剂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美散痛效力弱,半衰期短,不易蓄积 B.曲马多系强阿片制剂,需控制性使用 C.杜冷丁是强阿片制剂,用于慢性疼痛安全方便 D.可待因是中枢性镇咳剂,一般不用于癌性镇痛 E.芬太尼针剂常用于镇痛泵 10.对哌替啶不正确的叙述是() A. 代谢产物容易蓄积而产生神经中毒症状B.长期用于慢性疼痛或癌性疼痛属禁忌C.适用于短时急性疼痛 D.对老年病人和肾功不全者,小剂量绝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二、判断题(正确则在括号内“√”,错在括号内“×”): 1.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针剂,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最多5天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