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写传记

写作学写传记
写作学写传记

写作-学写传记

————————————————————————————————作者: ————————————————————————————————日期:

?

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基础写作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文)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学时:56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基础写作》是我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骨干课程。通过系统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和进行写作实际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评论、鉴赏文章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各种文体的写作以及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常见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影视等文学性文体的特点及基本写法;能够运用写作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比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端正并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写作的基本能力 2、熟悉写作的基本流程 3、引导学生探索各类文体的文体格式,规范写作意识 三、课程理念设计与思路:

了解《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和规范各文体的特点。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各类应用文体的文体格式、写作方法和写作规律,明白“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通过课堂讲授,以师生互动为主,多用启发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丰富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牢固掌握关于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熟练运用写作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比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端正并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要求: 1、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本体意识,让学生明确是“我要写作”而不是“要我写作”,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 3、要重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要求学生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积累语言材料,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

学写传记 优秀教案

学写传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传记的体例特点,学习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积累材料,并正确选择和运用材料。正解运用生动、传神的笔法来写人。回顾本单元中传记文章在选材、表现手法、结构布局、语言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写自传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完善自我。在给父母家人写传的过程中增加与家人之间的情感。在给别人立传时,感知他们身上的美德,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 教学难点:学会剪裁材料,突出人物个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就像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不留下一点儿痕迹;有的却像一盏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在我们的记忆中闪亮。当我们驻足回顾时,发现他们给予我们的,令我们受益终身。你想把他们记述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写作中,去“学写传记”。 二、文题展示 1.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少年学生,你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写一段自我介绍,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也说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300字左右。 2.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3.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择一位,深入交流,为他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三、写作指导 (一)传记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

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2.特点:真实性、文学性。 (二)传记的分类及相关知识 1.自传体传记。这是某一个人物自己写的记载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文章。(1)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如《马克·吐温自传》;(2)有些是以记载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片断或某一方面的经历为主,这一般称为自述,如《彭德怀自述》。 2.回忆体传记。这类传记的作者往往是被立传者的亲属、朋友、同事或部属,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回忆,记载被立传者的生平与事迹,如《回忆我的母亲》《美丽的颜色》。 3.采访体传记。这类传记的撰写人一般与被立传者原来并无交往,或者是与被立传者相隔几代的后人,他们主要靠采访被立传者的亲友,搜集被立传者的各类资料,然后经过取舍、创造,形成传记,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4.自传体传记和采访体传记融合在一起的传记。 5.除了传统的散文体传记外,还有一些特殊体例的传记,如诗体传记(《被隐喻的四月——徐志摩诗传》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体传记)。 (三)技法指导 1.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写作前不妨先读一两种优秀的传记,或读一读《人物》等传记文学杂志,至于篇幅较短的小传可以多读一些。 2.确定所写人物是首要的问题。到底选谁作为传主,有以下三点要考虑:一是有写他的欲望和冲动,或是特别佩服、崇拜他,或是特别感激他、爱他……总之,对他有很深的感情,非要一吐为快,这样写出来的传记才会有精神;二是这位传主有值得写的地方;三是传主的材料比较容易搜集到。 3.着手搜集传主的相关资料,尽可能了解他的个性特点,周围人与他的关系、对他的看法等。查档案资料、寻踪问迹地考察、现场采访等均可作为搜集资料的方法。只有对传主有了具体、深入的了解后,才能动笔写。 4.对手头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去粗取精,找出那些最能表明人物个性、符合其思想特征的重点材料,依据事实对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做到褒贬分明,切合现实。这是好传记的关键。 5.具体写作时应注意点面结合,繁简得当,叙议合理。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胡子眉毛一把抓”,防止记流水账式的长篇大论。要知道,典型材料可以以一当十,让人窥斑见豹,并使文章产生较强的感染力,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在写人物传记时,主要人物要突出,次要人物应略写,避免喧宾夺主。

普通写作学教程

《普通写作学教程》(教案) 第一章文章的性质与功能 一、文章的性质与种类: 1.文章的性质: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一定篇章结构达到书面语言形态。 2.文章的分类:可分为普通文章和应用文章两类,普通文章可分为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应用文章可分为私人文书和公务文书两大门类。 二、普通文章表现事物的方式及其社会作用 1. 方式:(1)以个别反映一般; (2)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3)用直述的方式进行表达: 事实语基,文理通畅;逻辑严密,表述简要;观点突出,有的放矢。 2. 社会作用:(1)认识作用——真 (2)教育作用——善 (3)审美作用——美 (4)实用价值——用 (5)消遣娱乐作用——乐 第二章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一、基本特点: 1.个性性; 2.综合性;

3.实践性; 4.创新性; 5.目的性。 二、基本规律: 1.物意文双重转化律; 2.多元因素统一律; 3.点化调整渐深律; 4.知行结合通变律。 第三章作者的素质、能力与责任 一、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1. 作者的素质:气质;性格;兴趣。 2. 作者的修养:思考;文化;表达。 3. 作者的能力:观察;想象;思维;语言。 二、作者的责任:把优质的精神产品奉献给读者,要求以正确的 世界观、崇高的社会理想、崇高的道德品质、健康的思想感情和 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影响读者。 第四章写作技巧 一、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1. 技巧在写作中的地位:它贯穿于写作过程的多个阶段、各 个环节,是作者艺术素养与写作能力的组成部分,在写作活动中至光重要。 2. 技巧的特点: (1)稳定性;(2)互渗性;(3)创新性;(4)审美性。

《写作 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写作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目标导航】 1.通过多个故事的学习,能够选择有波折的典型材料,并学会画故事情节图; 2.交流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 3.通过多个故事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能够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写出比较精彩的故事。在创编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课前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 2、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2、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外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课堂探究】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看过很多的故事,有一些故事记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不会忘却,有一些故事却随着时间消亡而去,今天,让我们学着写一写故事,挖掘出我们身边那些被我们遗忘在角落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故事,写一写,和同学们 【写作要求】 1.小组先进行讨论,确定故事的话题、人物等,再依次接续,尽可能说成一

2.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3.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去写故事。可列一个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让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那么,写故事要注意什么 呢? 1. 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 写故事和写记叙文一样,要注意记叙的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 2. 写故事要注意人物和人物的关系 (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人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是自己个人生活经历范围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动物王国,是未来世界,是宇宙世界,还可以是古今时间隧道里的穿梭 者,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并行人。 (2)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可以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给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间要有反差,有矛盾,差异才 3. 故事要有情节的发展,要有合理的顺序 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简单说,写出的故事要有“开头——发展——结尾”的过程。当故事沿着时间顺序向前发展的时候,要注意情节的前后关联,后边说的故事,要和前面讲过的事情有关系。故事的写作顺序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当然可以用倒叙的方式先写结果,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有的时候还会有插叙,但要注意别把插叙成分写得太 多而跑了题。 4. 大胆想象 写故事,尤其是虚构的故事,注意融入想象。写科幻故事、童话故事等,就更需要大胆、合理的想象。 5. 要设置悬念 要想故事写得有波澜,使人有阅读的兴趣,还要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

写作概论 1

第1 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弄清楚写作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区别,掌握写作的特点和规律的内容。 [教学重点]本教学体系的创新之处,写作的规律。 [教学难点] 本教学体系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第1次课) 1.1.第一节写作及其相关概念 1.1.1. 文章 1、古今词义有别 1、1、色彩、颜色 《周礼、考工记》:“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楚辞、桔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1、2、礼乐、法度 《诗经、大雅、荡》诗序:“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 1、3、有组织的文字 晋人挚虞《文章流别论》:“文章者也,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人伦,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理:事物之理;性:事物之性;万物之宜:万事万物最恰当的表现。 释:宣示天上地下的迹象,规则,阐明人之五伦的次第,秩序,穷极事物的道理,尽抒有物之性,探索研究万物的最恰当的表现。” 《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此处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 陈望道《作文法讲义》:“文章,是一种传达意思的工具。”“用文字传达意思的制作说是文章。” 唐弢:“人类大概都有表现的欲望,用文字的技巧来实践这种表现的,这就是文章了。” 《辞海》:“今通称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 《现代汉语辞典》:“1、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2、泛指著作。” 2、今人外延有别 1、1、一切有篇章组织的文字 1、2、非文学作品

张寿康《文章学概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是反映客观存在的真实事物持文章(包括散文和通讯报告)不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几类文学作品。” 1、3、李静梅《大学写作教程》:广义:一切文章;狭义:非文学作品。 3、结论 文章是意思相对完整的、有篇章组织的文字符号的集合体。 符号:《现代汉语词典》标记、记号; 苏珊、朗格:“一种表现形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符号的形式”。 《现代写作学》称公式、图表、照片等为非语言符号,或辅助信息符号。[思考与练习 1 ] 以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第2次课) 1.1. 2.写作 《韩非子、十过》:“子为我听而定之”,写是记录。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 《诗经、小雅、何斯人》“作此好歌”。指制作,创制。 释为:用笔来记录心中构想的成果。 1、分歧 1、1、关于内容载体 一是刘锡庆《基础写作学》:“借助书面语言完成观念、感情传递的复杂的精神产品过程。” 一是朱伯石《现代写作学》:“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制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 1、2、关于写作成果 一是指文章 一是王作昌《写作》93年12期的“写作本质论”:“写作是用文字(别处用符号)传达意义的创造性制作。”成品除文章外,还有非文章写作成品,如标语、处方、对联、元素周期表、注释、广告等。 2、结论 写作是人们运用文字符号来制作文章的精神生产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 写人物小传》教案. 【知识目标】 1.掌握人物小传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有同学问“什么是人物传记?是不是写人物事迹的文章都是人物传记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妨在课堂上先交流一下,然后说一说人物传记有什么特点。 例文引路感受特色 母亲小传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深深影响着我们。在我的生命中,那个影响我一生的人便是我的母亲。我特别爱在闲暇时缠着她,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 儿时轶事 我的母亲出生于××(填籍贯)。小的时候,家里还算富裕。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孩子多,母亲又是大姐,所以她的童年自然就不太平静了。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乡下尤为严重,一般的家庭是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长到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干活。而母亲发誓要读书,于是凭着韧性,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老师也不断上门劝说,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入学通

知书已经下来,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难。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创业艰辛 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母亲决定进城找工作。因为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母亲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洁员,营业员等工作。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母亲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干活又比一般人勤快,两年后便升职做到了推销经理,也就在这时,她认识了我的爸爸。他们彼此欣赏,互相照顾,于是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第二年,又迎来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 母亲告诉我,她怀我时,父亲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后来干脆让母亲辞了工作,呆在家里休养。就这样在××年1 1月8日的下午,我出生了。 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母亲每天忙完了家务就对着什么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带着我做“体操”,忙的不亦乐乎。守着我一点一点地长长、长胖,兴奋地和下班回家的父亲讲我每一天的不同和进步,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她说这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良师益友 渐渐的,我可以上幼儿园了,母亲又出去工作了。再后来,我读学前班了,开始有了学习任务。从此,母亲又多了一项使命:陪读。十几年来,她只要不上班,都会和我一起做功课,帮我复习;后来她

普通写作学教程

《普通写作学教程》读后感 12语教2 刘曼曼20121204217 写作,从小学三年级我们就开始学习,通过老师讲解范文和自己的实践,我们的写作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然而高考过后,我们就不再那么重视写作了,认为写作是一件很费脑子的事情。到了大学,选择了语文教育这个专业,写作又重新回到我的学习课程当中,不同与以前所学的,我们现在学习的写作更注重理论知识。对于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不能说没看懂,只能说自己觉得有点枯燥,所以简单的看了一下,以下就是我对着这本书以及写作的小小了解与看法: 《普通写作学教程》一书一共二十四章,前四章是总论,论述文章写作的性质特点与规律,以及作者的素养能力和写作的技巧。中间十一章是写作的专题训练。后九章是问题写作的训练,包括通讯,报告文学,散文,杂文等文体。每章节还配有专门的写作训练题。就我而言,我觉得这本书的分类和设计很好,我们可以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写作,避免了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空谈理论,没有实践,或者不能讲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借用书中的一段话“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作者是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生活的课题,文章是本体。研究写作,必然要研究客体所具有的特点、意义;研究主体是如何工作的,研究思想、生活、情感是如何转化为文章的,研究生活美是如何转化为文章美的;研究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文风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研究上的飞跃,也推动了写作的改革,所以现在老师在教授写作中逐渐开始注意科学的训

练,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去学习写作。 然而社会生活的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在众多写作材料中学会观察和选择。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会从写作目的出发,然后一步步的细看,选择好观察对象,抓住重点,努力寻找观察对象的所独具特点。例如狗的忠诚,猫的高傲,蛇的无情等等,抓住事物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写作,这样文章才能更加真实,生动形象。 同时,我觉得作为学生,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也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我们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能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写作 学写故事练习题(含答案)

写作小专题学写故事 【写作导航】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它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要写好故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故事主题。一个事件可以有多个主题,要选定一个最想表现的进行讲述,这样能让情节和人物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比如在车站看到一个拾荒老人给乞讨者投钱,这么一个简单的事件,可以写拾荒老人的善良、底层人民的温暖、路人的反应等等。 二、建构故事框架。写故事前,要构思好故事的情节、人物、环境。这是故事的三要素,三者不可或缺。以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如何展现情节,如何描写人物,如何渲染环境,都要提前构思好。 三、适当设置趣味。给情节增加一些波折,设置一点悬念,让人有意外之感,或者运用联想、想象,都会让故事显得趣味横生。还是以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可以添加一个转折,如拾荒老人给乞讨者投了钱,乞讨者又追上前把钱还给拾荒者。这样会让故事更加丰富曲折,震动人心。 四、生动刻画,详略得当。故事要有头有尾,但开头切忌拉杂,应简练快速地进入情节;对人物或情节要详细描述,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语言要生动形象;适当借助环境表现人物情绪,表现情节氛围。 【例文引路】 难忘的旅程 人生的旅程中,有的旅程虽时间不多,却令我们永生难忘。前不久的射阳两日之旅,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头简单】简单引入故事,不说废话。 我们乘车去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心,一路上,兴奋的我们几乎一路高歌,每个人都有抑制不住的喜悦。车刚一停下,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下车。啊!好一个蓝天白云下诗情画意的地方。在这儿,天仿佛更蓝,草仿佛更绿,整个人都沉醉了。【环境渲染】一句话写出环境的美好,用来表现“我”的美好心情。 不过接下来的体能训练很快让我们头脑清醒过来,别忘了,我们可是来磨砺意志的! 在这儿,我们知道了生命的意义,也学会了如何保护生命之安全,还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抵抗灾害的知识。保护自己的生命后,当然还要维护国家安全。在“国防”课程中,我们学到了一些国家安全保卫方面的知识,还学习了射击,体验射击的乐趣。 最令人兴奋的恐怕是“军事训练”了。学了这么多保护生命安全的知识,不实践一下怎么行?梅花桩,三米跳台,五米跳墙……一个个有趣而充满挑战的活动,无不吸引着我们。大家跃跃欲试,都想尝个鲜。不过,嘴上逞能不算真本事,真到那儿,别说当英雄了,看都不敢看。我虽然在教官的鼓励和老师的帮助下,终于通过了考验,可是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 如果你认为已经够刺激了,那你可就错了,更惊险的还在后面。8米高的跳板,让人看了就害怕。可没有办法,只得一步一步爬上去。每上一步,都有种眩晕的感觉,内心的紧张化成了掌心的汗珠,我觉得自己都快不能呼吸了。终于到了顶峰,腿越来越哆嗦了。教官不住地喊:“蹲下,双手抱胸,跳下来!”我却慌了神,后来好不容易在大家的鼓励下跳下来。我慢慢睁开眼睛。那一瞬,蓝天仿佛更蓝,云朵似乎更白,我也成了小鸟,无拘无束地飞翔着。回到地面,我长舒一口气,啊!我终于战胜了自己。【详略得当】详细写自己在“军事训练”和“8米跳板”中的表现和感受。从动作、心理等方面展开描写,把“我”刻画得更加真实可爱。 美妙的旅程很快接近尾声。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的教官,他们让我更加坚强,让我不仅战胜了恐惧,也对未来,对梦想充满信心。它将化作一颗宝石,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宝盒里。【结尾点题】简单总结整个故事,写出故事的意义。

《学写传记》写作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 《学写传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人物的能力,反映传记人物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 教学难点:学会剪裁材料突出人物个性。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传记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1.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如《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严格按照探险队留下的日记等材料还原斯科特等人的经历,又通过合理的想象,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英雄气概。这样就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读者过目不忘。 2.传记重视细节。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在《美丽的颜色》中,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描写并不多,只撷取几个细节,稍加点染,如“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轻轻地笑了笑”“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等,却能表现出居里夫人从事科学工作的艰辛和独特的气质。 3.从小传入手。与一般的传记相比,小传的记述较简略,篇幅也较短,因此,作者往往把笔墨集中在传记主人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特点。如老舍先生的《著者略历》一文。 二、例文引路感受特色 母亲小传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深深影响着我们。在我的生命中,那个影响我一生的人便是我的母亲。我特别爱在闲暇时缠着她,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 儿时轶事 我的母亲出生于××(填籍贯)。小的时候,家里还算富裕。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孩子多,母亲又是大姐,所以她的童年自然就不太平静了。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乡下尤为严重,一般的家庭是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长到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干活。而母亲发誓要读书,于是凭着韧性,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老师也不断上门劝说,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入学通知书已经下来,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难。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创业艰辛 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母亲决定进城找工作。因为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母亲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洁员,营业员等工作。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母亲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干活又比一般人勤快,两年后便升职做到了推销经理,也就在这时,她认识了我的爸爸。他们彼此欣赏,互相照顾,于是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第二年,又迎来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 母亲告诉我,她怀我时,父亲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后来干脆让母亲辞了工作,呆在家里休养。就这样在××年1 1月8日的下午,我出生了。 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母亲每天忙完了家务就对着什么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带着我做“体操”,忙的不亦乐乎。守着我一点一点地长长、长胖,兴奋地和下班回家的父亲讲我每一天的不同和进步,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她说这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良师益友 渐渐的,我可以上幼儿园了,母亲又出去工作了。再后来,我读学前班了,开始有了学习任务。从此,母亲又多了一项使命:陪读。十几年来,她只要不上班,都会和我一起做功课,帮我复习;后来她感到实在没有能力辅导我了,就是默默地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做功课,在我需要的时候陪我聊聊天、递一杯热茶。 当我埋怨同学不都是真诚善良时,开导我的是母亲,她说:“无论别人如何对你,你问心无愧就好。”当我在考试中失败了,鼓励和安慰我的也是母亲,她说“只要你尽力了,妈不怪你。“当我偶尔耍耍小性子冲母亲发火,她总是体谅地走到一边不理我,用行动逼迫我记住“生

作文指导:“学写故事梗概”教案

学写故事梗概 ——七年级(上)第八单元写作指导课【教学目标】 1.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写故事梗概的方法。 2.保持故事基本内容和主旨,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组织成文 【教学重点】 1、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抓住故事主要情节进行概括。 2.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连缀成文,结构完整。 【教学难点】 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组织成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二、谈话交流,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想想写故事梗概要达到什么要求? 交流明确: (1).不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2).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交流小结,积累方法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孟姜女》这一故事,以小组合作交流概括出故事的梗概,并归纳出各自的方法。每组派一位代表口述故事梗概,并且介绍概括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方法 第一步:读。精读课文了解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步:抽。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抽取出原文主要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部分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四、运用方法,书面表达 1.我们学习了写故事梗概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写一写《孟姜女》的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点评中要关注故事的主要内容、主题和语言)。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阅读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写2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附:板书设计 学写故事梗概 要求:方法:读 不改变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抽 语言简洁、通顺、连贯连 理

几种写作规律

几种写作规律 写作行为活动的规律的研究在写作学界还没有定论,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著对写作规律是这样归纳总结的。 (一)刘锡庆先生的《基础写作学》(1985年出版): 1.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一是“由少则多、先放后 收”,二是“由记叙而论说”,三是 “先规矩而后巧”); 2.习惯成自然,基础须早打; 3.旺盛的热情始终是写作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4.文章写得好,每个人的得力点并不完全一致(有人得力于“阅读”、有人得力于广博的“学识 ”、有人得力于思想敏锐、有人得力于“多写勤练”、有人得力于“观察”、“想像”、“理解”和“表现”)。这里的写作规律其实是学习写作的方法、原则,或者只是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得出的规律。   (二)路德庆先生《普通写作学教程》(1991年出版,2001年第3版):

1.“物——意——文”转化律,“物 ”到“意”的能动转化和“意 ”到“文”的转化,是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 2.多元因素统一律,文章是写作客体的诸多因素和写作主体的诸多因素发生碰撞、契合、熔铸、创造的产物。 3.点化调整渐深律,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逐渐深化认识过程,不断提炼、深化、修改、调整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就必然成为提高文章质量的 一条重要规律。 4.知行结合通变律,学习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多读、多练、多思,融会贯通写作的基本法则,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体制与写作的大体要求,进而通变妙运,出巧创新,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多元因素统一律”说的是写作“综合 性”的特点;“点化调整渐深律”是学习写作的规律;“知行结合通变律”是学习写作、写作教学的规律。 三)朱伯石先生(华中师范大学)主编的《现代写作学》:1.化一律((1)物我化一;(2)多元化一;(3)言意化一。)

写作规律理论

写作规律理论 着眼于写作主体的三律论:“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多元作用律”、“循序渐进律”和“写作生化律”、“写作整合律”、“写作通变律”。) 着眼于写作过程的“一步论”、“物意文双重转化律”、“三重转化律”(写作行为的“三级飞跃”、“化一律”、“渐递律”、“适宜律”。“四体化一律”、“四环操作律”) 着眼于写作系统的“五体化一律” 主体三律论之一 物我交融转化律:周姬昌先生1989年《高级写作学教程》里首先提出的。“物我交融转化律”把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相互关系放在写作过程的运动变化中去考察,研究者认为客体作为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最终能被吸纳到作品中来,不可缺少写作主体的发现、认知、采集、提炼、融合的主导作用,最终将其与写作主体的主观思想融会在一起,使得客体融入主体,主体寄寓到客体之中,组成既融合了写作主体思想认识、感情体验,又真实地折射出外部世界本来面目的非物非我的第三者——内容。研究者认为,客体作为文章反映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对写作主体具有激发、促进和制约作用,但它始终是被动的、外在的,是变化的条件;而主体却发挥着萌发、吸纳、再生再造的母体胚胎的内因主导作用。 主体三律论之二 “博而能一综合律”研究了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自身多种素质能力的组合方式及所起的作用。分别在周姬昌主编的《写作学高级教程》、袁昌文主编的《基本写作教程》及张杰著的《大学写作概论》中提出。 研究者认为主体不但具有综合客体反映世界的能力,而且在写作的不同阶段善于随时调整发挥自身各种素质、修养、能力之所长;因此写作主体的多种素质、修养、能力决定着写作成品的质量,其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主体的思维,它主宰并支配主体各“部门”通过合作,启发认识,诱导回忆,调遣语言,从而观察生活,架构文章框架,选取恰当体式,锤炼语言,描述内心构划的文章蓝图。 研究者将写作主体的“内部构件”一一解剖,找出各“部位”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发现了其中的“关键部件”。 “博而能一”律要求我们学习写作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就其素质而言,主要包括人生观、美学观、伦理、道德、文化水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习惯、兴趣等等。就其修养来说,主要指生活阅历、思想品格、知识结构、艺术修养、语言修养等等。就其能力来讲,它包括观察、感受、理解、记忆、思维、想象、分析、推导、判断、表达等等多种能力。 解剖文章的要素,我们也会发现“博而能一”律在写作中的体现。文章的“主题”,主要体现写作主体的政治素质、思想修养和思维、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文章的“材料”,主要体现写作主体的生活阅历、知识修养以及观察、感受、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文章的“结构”、“语言”和写作方法,则主要体现写作主体的文化素质、艺术和语言修养以及思维、想像、表达、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文章的风格特点,也体现了写作主体的性格、气质、兴趣、习惯等心理方面的素质。 综上所述,“博”是写作主体赖以综合、写作的基础,“一”是写作主体进行综合的过程和结果。有“博”才有“一”,“博”是“一”的基础,“一”是“博”的综合和结果。整个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博”与“一”相互矛盾与统一的过程,亦即在写作主体的支配下,由“博”到“一”的综合和创作的过程。 主体三律论之三 “法而无法通变律”以写作主体学习写作方法和过程为范围,辩证分析了写作主体在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写作》课程教学大 纲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3000、0933001 课程名称:写作(1)、写作(2) 总学时数:40+40=80学时 实验学时:15+15=30学时(另见“实验大纲”)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必修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传授写作理论(含传统与现代),指导写作实践,培养专业素质和学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能熟练运用写作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分析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从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写作活动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讲授写作学的基本理论“写作四体”、“写作过程”和“写作技法”;讲授并训练写作的基本文体“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理论写作”和“应用写作”四大类型。 学生应了解写作的特性,熟悉文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能写出文风端正、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 4.教学重点、难点 上学期,即《写作》(1)着重讲解写作“四体理论”,即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写作过程”理论,涉及到思维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相关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 下学期,即《写作》(2)着重介绍各大类型文体的特征以及写法,着重训练各大类文体中的基础文体。社会评论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应用文的实用性操作也是教学的难点。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当堂实验操作法、课后自我练习法等综合运用。

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训练为主,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以课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辅。讲评和理论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8年6月版 主要参考书: ①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②张佐邦主编.《现代写作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版 ③刘孟宇,诸孝正主编.《写作大要》(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④姚承嵘著.《写作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⑥张德实主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⑦尹德刚,周胜著.《当代新闻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⑧康贻祥编著.《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⑨江少川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⑩江少川,张泽萱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训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7.其他 (1)关于本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严格按照《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试行)》编写,以“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为本大纲的教学体系,并注意运用“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成果”;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为非师范类学生,因此,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写作教程》中的“写作教学论”等章节未被纳入。在具体使用中应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写作新现象、新规律以及写作学的新理论,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以适应新世纪写作技能的需要。 (2)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总课时为96,周学时为3。考核方式为“N+2模式”: 3≤N≤5,占50%;1为课堂笔记,占10%;1为期末考查占40%。 二、正文部分

写作学写故事

【写作】 学写故事 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读故事,但对于写故事,可能有人就无从下手了。其实,写故事并不难,是有技巧可循的。那么,学写故事有哪些技巧呢? 一、叙事完整,讲究波澜。 (一)所谓“完整”: 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如《狼》: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故事情节: 遇狼(开端)→惧狼(发展一)→御狼(发展二)→毙狼(高潮)→笑狼(结局),故事完整,篇幅不长,但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故事的一般结构(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住:这不仅是故事完整性的最低要求,更是编故事的基本思路。请按照这一思路,完成下面的“练习”(本次大作文,二选一): 话题一:“终于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请按照“提示”进行小组口头接龙)(1)()(开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2)()(发展一)(交代故事的起因,铺垫伏笔,设疑)→ (3)()(发展二)(描写经过,学会“转折”“波折”)→ (4)()(高潮)(将矛盾推向最高点,并准备“释疑”)(5)()(结局)(卒章显志,出人意料又得其环中)话题二:“一个外星人站在我的面前” (1)()(开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2)()(发展一)(交代故事的起因,铺垫伏笔,设疑)→ (3)()(发展二)(描写经过,学会“转折”“波折”)→ (4)()(高潮)(将矛盾推向最高点,并准备“释疑”)(5)()(结局)(卒章显志,出人意料又得其环中)(二)所谓“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 ①事件不能太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

写作试题库之一

写作试题库之一(填空题) 1.写作具有社会价值、实用价值、和。 2.体验的方式有亲身体验和两种。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兮,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兮,怀柔条于芬春。”这段话是指感受具有的特点。3.所谓,即指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的美的品鉴和领会。4.材料就其出处来说,有、和发展材料之分。5.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以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6.议论性文章常见的层次安排方式包括、和总分或分总式。 7.杂文笔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和富有感情色彩。8.前后文的彼此配合和呼应即。 9.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说:“我写作,因为我是一个写作的动物。”这就是说写作对人们来讲还有一种生理调节功能,也是指写作的 价值。 10.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一首绝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清渠”指的是好文章,那么“源头”指的是。 11.苏轼为寻求文章的秘诀常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并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请选词填下面的诗句:轻风(舞、摇、扶)细柳,淡月(隐、失、映)梅花。 12.作者有意识地突破个人生活的局限,投入到新的环境中去直接感受生活,从而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称为。 13.调查的方式有两大类,即和。14.采访一般包括:问、听、看、记、五个环节。 15.常见的文章线索有单线和之分。 16.通迅《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叙述了同一时间内,北京和平陆两地发生的事情。这在记叙性文章的层次安排中称作式。 17.写作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写作活动是一个由而 而的动态转化过程。 18.书面语言符号是写作劳动的____ 和____ 。 19.写作的特性是____ 、____ 、____ 、____ 和____ 。 20.写作过程的胎化过程,就是的过程。 21.在议论文中"统摄"一个层次、一个侧面的论点,叫做。22.意化即客观事物经过作者的感知,在头脑中转化为"意"的过程,这是写作活动中由____向的转化。 23.个人文风与一定时代的文风的关系是:,同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 【导语】传记是写人的。为此,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记述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特征的典型小事。不写大事,无法表现人物的贡献;不写小事,无法使人物活起来。小编准备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识目标】 1.掌握人物小传的基本特点和写法。2.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有同学问“什么是人物传记?是不是写人物事迹的文章都是人物传记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妨在课堂上先交流一下,然后说一说人物传记有什么特点。 例文引路感受特色 母亲小传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深深影响着我们。在我的生命中,那个影响我一生的人便是我的母亲。我特别爱在闲暇时缠着她,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 儿时轶事 我的母亲出生于××(填籍贯)。小的时候,家里还算富裕。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孩子多,母亲又是大姐,所以她的童年自然就不太平静了。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乡下尤为严重,一般的家庭是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长到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干活。而母亲发誓要读书,于是凭着韧性,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老师也不断上门劝说,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入学通知书已经下来,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难。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创业艰辛 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母亲决定进城找工作。因为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母亲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洁员,营业员等工作。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母亲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干活又比一般人勤快,两年后便升职做到了推销经理,也就在这时,她认识了我的爸爸。他们彼此欣赏,互相照顾,于是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第二年,又迎来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 母亲告诉我,她怀我时,父亲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后来干脆让母亲辞了工作,呆在家里休养。就这样在××年1 1月8日的下午,我出生了。 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母亲每天忙完了家务就对着什么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带着我做“体操”,忙的不亦乐乎。守着我一点一点地长长、长胖,兴奋地和下班回家的父亲讲我每一天的不同和进步,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她说这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良师益友 渐渐的,我可以上幼儿园了,母亲又出去工作了。再后来,我读学前班了,开始有了学习任务。从此,母亲又多了一项使命:陪读。十几年来,她只要不上班,都会和我一起做功课,帮我复习;后来她感到实在没有能力辅导我了,就是默默地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做功课,在我需要的时候陪我聊聊天、递一杯热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