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我国古代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称一年,并在四季分明的黄河流域一带,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规律,将四季变化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三百六十天。由于每月天数不一,有29天多一点,有30天多一点的,或是少几小时的,所以经过长期的总结,用“无中气之月置闰”的办法,来调整这一年不足之时日。即如月中有节而无气则该月为闰月。当然这一方法对于地球上的其他地区如热带地区季节变化相对不明显,也就不适用,即使与我们同一个纬度的也有区别,在此仅作简要介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阳历(即公历)和阴历(即农历)。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365.2422天为一年。阴历也叫阴阳合历,是以月球的圆缺周期29.5306天为阴历的依据,同时又照顾了寒暑变化实际。阴历一年12个月,计354天,比阳历一年少11天。长此下去,月份和时令之间势必难以相符。就会出现如:三伏天过春节,寒冬腊月赛龙舟。为使阴历与阳历在时令上能够合拍,阴历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余缺,规定每隔2

年或3年来一个闰月。有闰月的这一年,阴历是13个月。那么该“闰”那一个月呢?我们祖先通过实践,把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节气和中气按照月份顺序相同排列。相邻的两个节气或两个中气之间平均相隔30天半,可是阴历的一个月只有29天半(29.5306天)。这样,下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势必要往后拖延一天或两天,到了一定的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至月尾,下一个中气则又在隔一个月的月初,结果中间这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阴历历法规定:凡是只有节气而无中气的月份,一律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月,它只能作为上一个月的附属闰月。那么,我们人体又是如何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呢?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二经脉,阴经通于脏,阳经通于腑,十二经脉和十二脏腑结合起来,形成二十四经脉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相对应的关系。人体二十四经脉不但在一年里与节气相应,而且在一天也与十二个时辰相应而有旺时和衰时。

十二经络十二脏腑二十四节气

足厥阴肝经肝脏惊蛰春分

足少阳胆经胆腑清明谷雨

手厥阴心包络立夏小满

手少阴心经心脏芒种夏至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腑小暑大暑

足太阴脾经脾脏立秋处暑

足阳明胃经胃腑白露秋分

手太阴肺经肺脏寒露霜降

手阳明大肠经肠腑立冬小雪

足少阴肾经肾脏大雪冬至

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腑小寒大寒

手少阳三焦经立春雨水

当然,我们还应知道人体脊椎与二十四节气变化的关系,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体与宇宙、大自然相应的奥秘,并结合应用到医学、生理、心理、天文、地理、哲学等各个科学门类之中。

十二经二十四节气经络时间时辰

足厥阴肝

足少阳胆立春

惊蛰雨水

春分肝

肺1-3

3-5丑

手少阴心

手太阳小肠芒种

小暑夏至

大暑大肠

胃5-7

7-9卯

手太阴肺

手阳明大肠立秋

白露处暑

秋分脾

心9-11

11-13已

手厥阴心包

手少阳三焦寒露

立冬霜降

小雪小肠

膀胱13-15

15-17未

足太阴脾

足阳明胃清明

立夏谷雨

小满肾

心包17-19

19-21酉

足少阴肾

足太阳膀胱大雪

大寒小寒

冬至三焦

胆21-23

23-1亥

体液的阴阳及功能(1)

我们知道人体中约有70%是水组成。足见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多么重要,地球也是如此。体液泛指我们大家熟知的血液、精液、泪液、汗液、唾液、尿液、奶液、胎液、胃液、细胞液等。

体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器官组织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病理上,体液和脏腑、神经、经络及骨骼等器官组织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为因果的关系。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体液的阴阳及功能。

1 血液

血是回旋于血管脉中的液体,分明暗两色即鲜红与暗红色,分属血液的阳血与阴血之中。阳血统领全身的营养与滋润;阴血主回收和输送全身的废物。

血液的生成分两种:一种先天血,来源于父母;后天血生成于脾胃,为第二种。因此生成血液的后天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中的水谷精微。《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精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也说明了营气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血液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血液的功能分两种:一种是血循全身内外,对全身组织、器官起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又是精炁神的物质基础。《素问·五脏生成论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如果血不足,各器官组织失去了濡养作用,可出现诸如四肢麻木、皮肤干燥作痒、视力减退、眼睛干涩、关节运动不利等病症。第二种,它还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炁血充盈,才能神智清晰。《灵枢·平人绝谷》有“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因此知血液和血管正常而不老化、迟滞,浓度或大或小,只有通快顺利,精液和神智才能稳定。而不会有心血虚则惊悸、失眠、多梦等神智不安的见症。《诸病源侯论》有:“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赤水玄珠》说:“失血者,水谷之精气也,调和五脏,洒陈六腑,男子化而为精,女子上为乳汁,下为经水。”可知血能生精养精,是精的物质基础。血不足时男子精液少,妇女月经量少、乳汁不足等症。

2 精液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两句说明了精是先天父母的精气与后天水谷中的精气相结合而生成的,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的最根本物质。人类依赖男女之精液繁衍,生命依赖先天、后天之精而存在,因此精液可分阳精与阴精。

精液的生成分两种:一种是先天之精,即父母生殖之精液,也是人体最初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称阳精。另一种是后天之精,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藏于肾,输布五脏六腑之中,是人体继续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称阴精。如《医宗金鉴》有:“先天之精始父母,后天之精水谷生。”肾藏精,无过盈之说。因为精(阴精、阳精)都在衰败、耗散的缘故,只有通过修炼才能延缓精的衰败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精液的功能分两种:一种是繁衍后代(分两种,即生育和修炼出另一个自我的生命体),另一种功能是它可以保证肌体的机能正常生存、发育等一切活动,并抵御病邪而使肌体产生免疫作用,同时也不怕寒冷,肌体精足充盛时不怕寒冷,即精足不畏寒。

3 津液的阴阳与功能

津液,是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即体液。包括人体的各种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腔液、细胞液、泪、涕、汗、尿等。而津液布于全身,因形状、部位与功能的不同,而分阳津、阴液。一般清稀者为津,质地稠厚者为液。二者均由水谷代谢产生,功能上相互依存、转变、密不可分。

津液的生成:游溢精炁,上输于脾,脾炁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津液可外泄于皮肤,也可由外通

过皮肤进入体内,内注脏腑经络各组织器官,它的产生、运送和排泄主要靠副交感神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来完成。

津液的功能:《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和合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都讲到了津液可滋养五脏及所属的肌肉、皮毛、官窍(如眼、耳、鼻、生殖器、肛门等)、经络,还输注关节、脑髓、骨髓,津液也是补充血液,调节血浓度及体温的重要成分,如《灵枢·痈疽》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说明维持人与自然界的相适应,保持自身阴阳相对平衡,津液起着重要调节功能。如果多汗、多尿、大吐、大泻则会损耗过多的津液,出现津伤液脱之症,从而伤及脏腑、经络、官窍等;如津液运送障碍,水湿停滞,则会聚生痰饮、水肿等症。当然,脏器的病变异常,也会影响津液的病变,如肾阳不足,而不能温化水液,水邪泛滥逆上,致肺失肃降出现呼吸急促、喘咳等症。

修炼者对津液的认识,不仅仅是上述的知识,通过一代代的修炼者们发现,津液还具有修复肌体损伤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还具有恢复青春,永葆青春,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功能!津液的产生还来源于人体皮肤与起居环境、工作环境的潮湿度有密切关系,通过皮肤吸纳津液过多的人体会肥胖或患皮肤病等,这样也加重了身体内脏的代谢负担,因此中国的先贤们提出了“风水学”、“堪舆学”并得到了当政者的认可与应用和推广,他们的居住之地,作战之地、甚至长眠之地等,都无不严格按照风水师的选址与堪定来修建,目的是居之使人健康,津液充足而使人年轻,达到心情舒畅,身心健康、长寿的目的。同时百姓更是盲目效仿,把这门科学看成了神秘的文化。

4 胎液和奶液

这里仅作为笔者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因为它们是人体生命中一个独有现象,正是因为有了胎液和奶液,才孕育了生命,延续了生命。

胎液是由父母之精媾和为卵子而产生,随着卵子的细胞分裂发育而增加,当生命的雏形完整时,胎液也达到了顶峰。它的正常营养主要靠先天之精肾和后天之精胃,如果这两个精阴阳不平衡,就会导致胎液的变化,而出现胎液色变浊、变暗,胎液的变化也同样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死亡。

妇女在怀孕之时,经血自然消失,是因为胎液及胎儿的形成和发育引起的体内阴(月经)液向阳液(胎液)转化的缘故,此时妇女的修炼者大都禁止练功和大动,以利胎液的正常转化、生发,以免母体过多的耗散转化成胎液的津液、体液。母体此时也因怀孕而变得身体强壮,超乎了一般情况下的自身免疫力。就如同道家讲的结丹生圣婴一样,百病皆去,身体极壮。修炼者所讲孕育的自我生命长生、永生,是指修炼出的阳纯之体有大智慧的人,是人体之阴腹中的阳体;而妇女怀孕生子,则是人体之阴腹中生阳体,此阳体却不是她自我,而是自我中的一部分。这也说明了津液在人体内的变化,胎液只是其中之一种变化形式,同时也使人们知道了男(修炼者的下丹田结丹出圣婴即小童子)、女皆可孕而生“子”的道理,也都应与津液密不可分。其实,有明师指导下孕妇也可以修炼但应该慎之又慎。

奶液是妇女生产后体内津液的又一种变化形式。由于孕期胎液的需求量大,津液大都输布于下腹,同时又因腹部此时为阳,必有一个阴用之位与其相对立,孕妇才能健康发育、生长,故乳房在孕期悄然变化,为变成阳位而创造条件。当胎液突然消失,腹腔不再需用津液大量输布时,那些多余的津液便通过冲脉输布到腹腔的极端胸,而产生了奶液。

奶液在孩子食用之时,有一定时期(3个月左右)孕妇不来月经,但仍然排卵,经过这个时期后,月经才会出现。时间长短不一,营养好的身体恢复快的来月经的快,有的要一年多才来月经,是因为营养不足和与喂孩子奶等有关系。在孩子吃奶时切忌不能让她生气,否则产妇就会断奶,或乳房出现结节而导致增生。也不能在孩子吃奶时给产妇吃中药和西药,药物会通过母乳传递给孩子,会在眉心、皮肤、囟门等处表现出来。刚刚生下孩子的母亲如果没有奶或下不来,在乳房憋的肿胀难受时,可以用笔者教给你的方法一用,百试百应,无不见效用自己的右手(不能错)拇指、食指成八字形,放在胸骨柄的两侧,胸骨第二条下的空隙处,仅此处能有空隙容下一指,逆时针轻轻按摩转动,3-5分钟就使乳房胀疼减轻,奶水通顺,按摩的时间不要长,有3-5分钟就好。

当然此时是产妇练功的最佳时期,也是女子炼丹功的“斩赤龙”绝好时机,很少有人把握住这一时机。此时婴儿已经可以断奶了。但有一点应慎重,断奶应是自断,而不是强断。否则会引起产妇的乳房肿胀疼痛,虽然过一周此症状会消失,但用这种方法断奶的产妇,会在以后出现乳小叶增生、乳腺炎等病变的可能,因为奶液积滞于胸,日久生病所致。我们可以用最有效、最迅速的物理疗法,避免乳房肿块的生成。

气的阴阳变化及功能

气是构成自然界各种物质之源,一切物质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如《公羊传·解诂》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万物之始也。”《论衡·自然》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都是说宇宙之间生养万物的本源。而人体生命活动也是气的功能体现。如宋扬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说:“人以气为主,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营卫之所以转运者,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升降者,气也;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活动都要从天地之气中摄取营养成分,以养脏腑、神明。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天食(同饲)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1 气的生成:我们首先要知道气炁这三种气:气是自然界的气;炁(念qì同气音)是人和动物体内等具有生命信灵的活性炁;是人体独有的高级能量的光,具有高级信灵的活性物质。气的生成分内外两种。第一种是呼吸系统,包含全身的毛孔呼吸,纳宇宙的清阳之气入体,称阳炁;又分阳中阳,即天上之、轻灵之;阳中阴气,即地上之气、浊厚之气。无论我们觉察到或觉察不到,毛孔都在时刻地释放“炁”和吸收“气”。如:人体无时无刻都在放出红外光,这就是人体炁的一种;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全身的毛孔都被不透气的纸封死,仅留鼻孔和嘴,一般此人不会很健康地活着,用不了多久便会死亡。第二种是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阴浊之炁,称阴炁。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而得来后天精炁,消化系统的炁是阴中阴炁,是阴炁中的后天之食补炁;而肾中也藏有禀受父母的先天精,是阴中阳。我们画个图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人体中炁的阴阳属性。

2 炁的功能:《难经·八难》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说明炁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占据的位置。具体说炁的功能有:

(1)推动作用:炁为血之帅,炁行则血行。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循环、津液输布、饮食水谷的运化、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等都依靠炁的激发和推动方能维持正常。如果炁虚则推动减退,生长发育就会迟缓,脏腑、经脉的功能就会减退,或者发生血行停滞、水液停留、饮食积滞等各种病变。

(2)防御作用:炁能护卫肌肤,防卫外邪入侵。《素问·评热病论篇》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旨绪余》有:“卫气者,为言护卫固气,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3)固摄作用:也就是控制和统约。能控制汗尿、粪便等,使其有节制地排泄,不使血液溢出脉管之外,可固摄肺炁、精液等。另一方面炁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如对血液的作用,炁推血运行又不使其流行外溢,从而维持正常的血液运行。而炁虚则血行推动不利,甚至血瘀。

(4)炁化作用:有两方面意义。一是指精、津、液、炁之间的相互化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精化为气”。二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如膀胱炁化,即指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及再吸收功能。这也是道家提膀胱炁化之而修炼运行五行功的根由所在。

(5)营养作用:作为物质的炁,对人体具有“肥腠理”、“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营养人体内外毛发、骨髓、津液等作用。

炁的分类与变化:由于炁存在的形式与功能不同,故可分为数类。《类经·疾病四》说:“种于未生之初者,曰先天之气;成于已生之后者,曰后天之气;气在阳者,即阳气;在阴者,即阴气;在表曰卫气,在里曰营气,在脾曰充气,在胃曰胃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阴元阳之气,皆无非其别名耳。”具体有元炁、宗炁、营炁、卫炁、脏腑之炁、中炁、经炁等等,我们不再详细介绍。

3 气的变化:气化而用成炁,

炁用而射成。一切动植物都靠炁呼吸而存在,就连宇宙间的星宿等非生命体都离不开它。炁是具有生命体的活性标志。炁存则生,炁绝则亡。而人的五脏中分别藏有木炁、心炁、水炁、金炁、土炁,行于经络、纬络和脉络之中;是生命体发出的有能量、有光色的高速运动的光子流,并含有紫外线、伽马射线等。红、黄、白、黑、青五色,合于五行五脏可不受时间、空间、宇宙的限制,可跨越时空因此也是修炼者们所追求的顶峰和目标。

气的颜色分:赤、橙、黄、绿、蓝、靛、紫(肉眼可见部分)、伽马射线、宇宙射线等(肉眼不可见部分),在人体内随炁的质的变化,颜色也同时相应在改变,当然这都须在每个阶段达到相应的能量积累和运化,才能引起质变,最终达到无色无形空的最高境界。

炁在肌体内因人而异,有人天生肌体内炁的密度大、质量高;有人天生肌体内炁的密度小、质量差,光色暗,所以人体在受孕、出生时,都会因个体的组合差异而不同,有的出生在初一;有的出生在十五;有的出生在太阳黑子爆发的时期;有的出生在正常预产期的前几天;有的出生在预产期的后几天等等,这都是与这个新生命体炁的组成和运化不同而不同。修炼者们都知道,炁足不思食。这就是肌体的炁足而不想吃饭也不饿,而且身体还很健康。

神的阴阳与功能变化

神的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万物的主宰谓之正阳神,即《荀子·天论》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谓之神。”即虚玄灵静之神;而万物皆有生命,万物生命各有其神主宰谓之正阳神,即虚玄中之动形有态之神。如树、花、鸟兽等各自的神。另一方面专指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谓之阳神。它在人体的阳脑初期存在时表现为人体主意识,在不断的修炼中渐渐转入阴脑之中,也即腹部(阴脑)渐渐变为阳神之居所,而大脑(阳脑)渐渐变为受腹部的阳神所指挥、控制的阴脑;而在初期,腹部的阴脑通过下意识、副意识,即所谓的特异第六意识等等统称副意识,在副意识的调控下起作用。在不断的修炼中渐渐转入阳脑之中,也即大脑(阳脑)渐渐变为阴脑之居所,它的一些行动、信息反馈、特异功能表现等等,都是所谓“下意识,不自主”的特异表现或反应,出现了不为人们所说的意识控制,也即还未等大脑控制,有些意识已经在起作用了。当然,这一层讲的是修炼之人,神的表现和变化、发展过程,在常人中也同样存在,就是我们很少注意罢了。在修炼过程之中,神的状态好坏还与人体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神炁充足,则人体精神表现出思维敏捷、灵活、休息的时间很少,即“神足不思眠”的状态,也类似精神病的那种亢进的状态及表现,当然他们有着质的区别。

血液、精液、津液、炁、神的阴阳转化

我们知道,炁为血之帅,血为炁之母,炁行则血行,就说明炁可统领血液的运行,炁滞则会影响到血淤病,炁能到的地方,则血也可行。也就是说毛细血管可以统领全身的各组织的营养。炁和血相生相行互为阴阳。

炁能生津液,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都离不开炁的运动;而津液也能载炁,津液的丢失必然损耗炁。因此它们也是互为依存。

精液能化为血,《张氏医通》有:“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讲的是血能养精生精,精可化为血。它们是相互转化的。

炁是津液、精液、血液、神等物质的生成基础,运化依赖之基础,也是各液与神的升华之精微物质。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具体表现为:首先在空气中我们统称“气”(也即阳气);其次在动植物,包括人体内的气统称“炁”,它是有生命体赖以生存的生命炁,是借助宇宙间气的原始能量纳入体内炼化而成的“炁”(我们称之为阴炁);再次是动植物(含人)体内经修炼炁的升华物,它是一种光波形式存在于生命体内。当然有的生命体不

存在“”,也是生命体中极少数才会有这种具备高级生命灵性的“”(我们习惯称之为阳气)。当然,宇宙中除了气之外,还有一种笔者称之为“无有气”,它是宇宙中的阳气,也称“不定气”或“道气”,它们与气互为依存、转化、密不可分。密宗修炼者在修炼大圆满的彻切与脱噶时,就是通过将体内的明点与宇宙中的“无有气宇宙明点”相合为目的。也就是在相合的瞬间,肌体的所有物质变成了光的形式存在。所以说血液、精液、津液、炁、神的阴阳转化都是可以互换的,都是可以以光的形式表现的。

炁能生神,神能御炁,故《图书编·神气为脏腑之主》有:“气载乎神”、“气充乎体,赖神以宰之”。《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无色修明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总上观之可知:精液、炁、津液、血液它们之间存在着种种相依存、相生、相助、相制约的关系,不能单独存在于人体之中,离开了其中一个系统,那该生命之体将从我们人群中消失,而导致所谓死亡。因此我们看问题不能单独地看,要综合地看,这也是笔者写此节的原由所在。又如:笔者在1990年就发现我们人体病有三态,我们知道,有人上火,可以吃清胃黄连或是上清片之类的,吃完后会有以下表现:1、小便由黄,慢慢随身体火小了渐渐变成白的(我们刨除药物的作用)。 2、大便由干,慢慢随身体火小了渐渐变成黄色不干的正常大便。3、身体由胖变瘦并且身体出的汗也多了。这就是病的三态表现,只不过它是在调理时的变化表现。在未调理时的表现,我们也可以举出很多病的三态表现的例子:如骨质增生、肿瘤(固态);白血病、创伤性的流血(液态);青光眼、嗳气(气态)等等。而每一种病都有它的三态表现,如高血压的表现就是:固态时最严重血黏度高,凝固阻塞血管壁,导致血压居高不下;血压正常时,血黏度不稠,血管壁光滑不堵塞;血压低时,血液太稀,部分转化成津液,易出汗蒸发掉。病的三态这一观点,如果能了解了并紧紧抓住这一发现,去发展、去应用、去普及,那将会是极大地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的健康。

经络的阴阳与疾病

2 十二纬络

十二纬络的提法,据笔者个人所知,国内外尚未有过报道,也未见在专著中有详细的论述和介绍。因此,这十二纬络是笔者个人的一家之说,是否经得起推敲和验证,还须经过广大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修炼者的研究与观察,才能证明十二纬络的真实性和存在性。另外,关于一些穴位的名称,由于时间关系,故多采用传统医书上已有的腧穴,但需指出这些穴位仅是纬络线的代称,并不十分准确。

十二经络都是纵向流注和运行的,十二纬络则是横向流注和运行的。炁在经络中每一个时辰(2小时)走完一条经络,而在此同时,十二纬络也相应地从人体的下面向上流注,同样每一个时辰(2小时),炁在纬络线中走完一条纬络。纬络有粗有细,细的如丝,粗的如带,人体下部细,人体上部粗,以胸部为最粗。运行与其它经络相连相通,并不单一运行,所以较难体会其奥妙。与经络相辅相制,起到了平衡十二经的盛衰变化和相对稳定的制衡作用,以及营养全身的作用。

(1)足跟纬络1线

该纬络线起自足跟的内侧踵息穴(道家有此名称),循环于脚踝内下的漏阴穴、外踝尖穴等。由各自的脚踝循环成一圈,而两踝间也存在一个“踝系通道”,即踝部的磁力线形成的环线,将两踝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大环线。它是纬络线的起始环。

足跟纬络1线是人体内阴气进入的最外部、最根本的线,人体一切阴不足、阴有余引起的诸病症,都与此脉有关,而且它还是与人体长寿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例如:道家的延命仙术就是通过“踵息术”(即停止呼吸,直接从踵息穴纳入气而进行人体能量的交换方法)来达到的。

(2)小腿纬络2线

该纬络起自阳交穴,与飞扬、漏谷、中都、丰隆、外丘等穴相连,成为循环于小腿的络线。各自的纬络又合二为一,形成环小腿的大纬络线。它与足跟纬络1线相连而成一体,它们的相连是靠经线的上行下达而带引外络的上下循行和流注的,也就是说这12纬络各自可以上下流注、循行。

小腿纬络2线的运行变化首先引起五脏的轻微变化,当此线感受到潮湿、寒风、躁热时,会引起与其相关的太阴脾经、太阳膀胱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阴肾经、阳明胃经及经筋循环络线的病变。

(3)足三里纬络3线

该线起自足三里穴,循环于阳陵泉、膝关、阴陵泉等穴。由各自的膝下循环成一圈,又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大环线。

该线的运行变化会引起肠胃消化系统的疾病,还可以引起腿部的肿胀疼痛。当然,也会引起与其相关联的经线病变。

(4)大腿纬络4线

该纬络线起自箕门穴,循于股门、风市、伏兔等穴。由各自的循行环线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大环线。

大腿纬络4线的运行变化多与人体的阳炁下行有关,阳炁足则下达于脚,阳炁不足,受阻于阴炁而滞于该纬络脉。另外该纬络脉还与性机能的强弱有关,道家的增强性机能密法的回春功,就是利用导引术、按摩的方法来刺激该脉线,从而恢复和增强性机能,来达到永葆青春之目的。

(5)生殖纬络5线

该纬络线起自会阴穴,循行于急脉、环跳、长强穴。另一支则环绕手劳宫、外劳宫、少府穴循行一圈。各自循环又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大循环线。

生殖纬络5线的病变多与生殖系统、精力和体力有关。例如:男子多泄易阳痿,多用力易耗精伤神,女子多交易血瘀包起等。

(6)小腹纬络6线

该纬络脉起自气海穴,循行于腹结、背部的腰阳关穴。另一支循行于郄门穴,环流于温溜、支正穴一圈。两分支脉又合二归于主干线,成为一支大循行络线。小腹纬络6线的运行变化,大多与人体的潜在意识及食物的识别吸收有关,因为此处是阴脑的部位,而且人体对食物也同样有识别、接受与排斥作用。

(7)脐纬络7线

该纬络线起自神阙穴,循行于天枢、大横、命门穴。

其另一纬络线环行于孔最穴、四溪穴。两支络线合于主线,成为一支大循环线。

脐纬络7线是人体再生生命的先决条件,因脐在母亲孕育胎儿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在落地后的生命之中,脐带一断人便由先天转成后天,生命便由此开始计算,算卦也从剪断脐带的时辰算起。此时人的脐带功能便开始退化了,例如呼吸、排泄、营养交换等功能。而修炼者们通过后天的训练,可以使脐的某些功能恢复,如胎息(含呼吸和营养交换功能)。可以达到所谓的“与天地同寿”境界(也即与普通人相比健康而长寿)。

(8)心窝纬络8线

该纬络线起自巨阙穴,循行于幽门、不容、期门、大包、筋缩穴。

心窝纬络8线是脾、胃、十二指肠、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外围前哨,而且它还与任、督二脉相表里,因此它的运行流注正常否,都直接影响着这些器官、系统和组织。如胃消化出问题,首先是由小腿部纬络线和此纬络线的直接受寒邪之气侵入,引起胃部的异常变化,而导致病变。修炼家的出偏也大都与此纬络线相关。

(9)胸部纬络9线

该纬络线起自膻中穴,循行于神封、乳中、天池、天溪、极泉、神道等穴。另一支与臂臑、臑会等穴环行,并与极泉相连而成为一个大循环线。

胸部纬络9线的运行变化可直接影响到肺部的呼吸功能,如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病,严重者可使病情加重而影响心脏的功能。另外该纬络线直接影响胸腺、是恢复胸腺功能的重要络线。在人出生以后,胸腺2~3岁后便不再增长,由于很少运用胸腺,使其功能渐渐退化,它是人与人心灵思维沟通的重要腺体。

(10)喉部纬络10线

该纬络线起自廉泉穴,循行于颈部的甲状腺体及人迎、天容、大窗、百劳等穴。

喉部纬络10线运行异常,会引起颈部肌肉酸沉,疼痛;严重者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病变。

(11)眉心纬络11线

该纬络线起自印堂穴(天目穴),循行于耳尖、脑户等穴。

眉心纬络11线如运行异常,会引起头疼痛、眩晕、困睡不醒、反应迟钝等症状。另外,此线也是打通道家所说天目穴的必经之路,只有此纬络线通畅才能使光进入“目”中,激活松果体而可以出现所谓透视功能,并抑制人体性成熟,从而使人容貌年轻。

(12)头顶纬络12线

该纬络线起自百会穴,循行于四神聪穴。

头顶纬络12线如运行异常,则引起诸如头重、头痛,严重者会引起记忆丧失、表情麻木等症状。该线是藏密修炼者和道家修炼者的最为重视的线之一,它是通向“天人合一”的最终线。

十二纬络线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在笔者粗略的观察中发现,它们是从下向上旋转而上,并无这样的截然分开运行;但在细致的观察中发现,针刺或点穴该纬络线的任一部位时,另一侧对称的相应穴必有一种向外涌胀或压迫的感觉。当然,不敏感体是体验不到的,当不敏感体极度虚弱时才会有此感觉。由此我们联想到了武术里的点穴后动弹不得的解救秘术,就是对侧解穴,打通脉道,这恐怕不仅仅是经筋解救,或许与此纬络有直接关系。由上可知在调理人体当中,我们可以更加开阔思维,辩证施治,将那些所谓不治之症的神话打破,给人类带来健康的黎明。

早在九十年代,法国巴黎奈克尔医院宣布,他们的专家已经拍摄到了世界第一张人体经络穴位的照片,证实了针灸治病,确实有科学根据,是他们打破了穴位及经络路线是肉眼难辩的限制,把针灸带入所谓的现代医学科学的领域。在这次研究中,研究员把一种无害的放射物质注射入病人的手脚穴位,然后用特制的摄影机追踪,竟发现这种放射物质,真的按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经络图路线流动。研究员又发现,刺激穴位可以加速这种放射物质的流动,但是如果把放射物质注射到并非穴位的地方,它只会在注射处形成一个小肿块,而不会沿任何路线流动。

3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12条经络线、12条纬络线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它的分布和作用异于12正经络,是12经络之余,又无络属脏腑的表里配偶关系。

奇经八脉(略)

见书97页到114页

4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分布于胸腹和头部,沟通表里两经并加强与脏腑联系的经脉。其间有“离、合、出、入”的关系。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别);进入胸腹腔称“入”;于头颈部出来称“出”;又与表里经脉会合称“合”。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对,称“六合”。(略)

见书115页到130页

5 经络在人体中的分层

经络由于有众多的孙络和浮络,构成了人体的立体经络网。笔者个人理解,可以人为的将其分为三层网:即浮网、实网、玄网。而这三层网又是一层与一层通过各自的经纬络深入浅出地和内脏等联系起来,构成统一、立体的人体网络。

(一)浮网经络

它是分布在人体肌肉、皮下组织之中的经络,由孙络、浮络构成。它们可以任意互行互换能量,开窍于皮肤毛孔(称毛孔穴)和皮内的腧穴。使人体通过腧穴与之相适应的系统。(例如:人体经炁流注全身一周用时一日,炁血的运行还和海水的涨落、月亮的盈亏相互联系。如《灵枢·岁露论》说:“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在这些四时、季候、日月、星宿大自然变化的同时,人体的腧穴也相应进行着与天地相应的气息交换,所以在阴天或晴天人们的情绪波动很大,都无不与腧穴与自然界的气息交换有关。)

浮网经纬络的运行特点是:流注不分丝线,一走一大片,成片块状循行,热感较强,循行增强时伴有毛孔溢汗的症状。

它是通过大自然与人体交换的根本网,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有的名医知其病在皮肉,或游离于皮肉、筋膜之间,说的就是此网络的病变,也即最初的病变。此时抓紧治疗,往往立竿见影,很快治愈。但世人往往不知不觉此层网络的病变而延误了治疗,从而丧失了对疾病治愈的最佳时机。例如:当伤风感冒初犯时,邪气在腠理和皮毛之间,即浮网经络时,马上治疗效果最好。中医用散风祛寒类药,吃上一副睡上一觉,汗一出就好了。西医也是开药吃完出现嗜睡现象(因为含有安眠药物类的成分),也是为了促使人体休息好,以达到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也就是我们中医讲的培补正炁,祛除邪炁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春生之时,病炁皆由玄至实网而渐出于浮网经络之中。当然,病在浮网的最盛时期夏季,此时治疗疾病便会省时、省力、省药,有利于根除病患。例如皮肤病、雀斑等症状,在夏季治疗就会事半功倍。

(二)实网经络

该网分布在人体的肌肉深层、结缔组织束中,以及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它们不能任意地流注,否则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紊乱、甚至死亡。须按一定的路线和速度、有规律地进行一条一条的流注。它的流注却没有热感,而只有温感。例如道家修炼有素的可以在冬天下雪时,打坐在雪中,使雪不落身、雪不溶化,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封闭实网经络而达到的。该层网的经络例如:十二经、奇经八脉等。

它是通过浮网经络交换来的物质,吸收运化到五脏六腑之中,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当然除了与体外交换外,它还参与体内与体外的呼吸、消化等系统的能量交换与输布。扁鹊见齐桓公而知其病入五脏六腑,就是通过透视或观相而知的。所以他说齐桓公此时抓紧治疗还可以挽救生命。

春生之时,病炁皆由玄网进入实网,是故病皆在五脏六腑。春易发病,如五脏六腑得不到渲泄则会致人于重病,甚者导致死亡。所以春有“踏青”之说,讲的就是让人们在春天万物生发之时,到青草树林中、山水之间呼吸空中的大量负氧离子,增加血的携氧量和

加快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加快,排出五脏六腑半年来的浊炁。所以笔者在调理患者时,大都在春天生发时调理重病患者,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秋收之季,病炁却由浮网转入实网,因此应多注意情绪和体力的调整,此时最易出现上火的症候,是因为五脏内收精炁之时,有的精炁收不及入内脏,而导致出现上火。所以秋天应勤奋锻炼,增强体质,来加快炁入内脏的吸收、转化和储存达到御病于外之目的。

实网经纬络的运行特点是:流注分时段分线段周流运行不息,循环往复。热感相对浮网经络要小很多,多有温热之感。

(三)玄网经络

该网顾名思义,就是既有也无的玄悬之网。它不在一般人的体内,又存在于一般人的体中。通过后天的特殊修炼,人们可以将此脉网打通;而一般人除了在童年天癸未漏(约女12岁、男16岁)之年是存在于体内的,但天癸过后,此脉网便渐失,隐而不显了。

它分布在人体的脊椎和脑干中,以及体外。道家和藏密所说的中脉即是玄网的一部分。在人体的体外也有一部分。这是一家之言,怕是无法用现在的手段验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会发现或证实它的存在的。

玄网经络的运行特点是:流注不分时段,不是随时都有,不是人人都有。但是人人都曾有过,却又人人都没有了,也可以人人都有可能再有的经纬络,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显现、才运行,而且运行的线路都是直线。运行之时热感相对浮网、实网经纬络要小很多,多有清凉之感。

6 腧穴与经纬络系统

腧穴是人体经(脉)络、纬(脉)络炁输布流注于体表的部位。在12经络、12纬络上那些特殊的部位,分布着无数细小的经络纬络,是经炁游行出入之所在。这就是腧穴,也称“气穴、孔穴”。腧穴不仅仅是经炁出入体表的所在,是协助控制躯体的运动、条件反射、经脉内炁的运行流注快慢,而且还有反应病痛和调节病症的作用,即通过刺激该穴,以达到补虚泻实、防病治病、健身强体之作用。武术里的点穴术和隔空点穴术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通过点击身体的特定穴位来达到阻滞经炁在体内的运行,从而影响肢体的运动与炁血的正常运行,达到治人降伏人的目的。

穴位的命名与确定,古人往往多在其经、纬、络、脉上的循行处选定;而也有的医学家将阿氏穴当作调理的选穴方法。如李时珍、孙思邈就是用此法来指导用于临床的。笔者也认为:采用阿氏穴当作治疗的选穴方法,可以使学中医和修炼的人们不入选穴的“死圈”,不是把人体看成单丝一线和几百个穴位,应该将人体的整体或部分综合来分析、研究、调理和养生保健。这样,人们的思维才能走向全面,而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治胃不顾肠,治肾不顾肝等偏激的医疗思想。只有形成了全息思维和整体思维才会对古人的医学乃至科技的掌握更深刻、更明了;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新的发现。例如人体阴阳之说,我

们的这些理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但具体到“人”上来讲述这个阴阳问题,却还很少有人著书立说。

经络系统不仅是人体在各种情况下的总体调节系统,而且是反应宇宙、天地万物的变化,使人体通过腧穴与之相适应的系统。(例如:人体经炁流注全身一周用时一日。炁血的运行还和海水的涨落、月亮的盈亏相互联系。在这些四时、季候、日月、星宿等大自然变化的同时,人体的腧穴也相应进行着与天地相应的气息交换,所以在阴天或晴天时人们的情绪波动很大,都无不与腧穴与自然界的气息交换有关。)〖JP〗

7 动植物都有经纬络

经纬络不单单是人体存在,动物、植物、矿石、泥土、水、冰、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苍穹、时间、光等都有经纬络。科学家们在对香蕉、西瓜等水果的经纬络的研究中发现,它们也有与人体经纬络循行特征相一致的物理特性。香蕉的经络走向是顺着棱角延伸;西瓜的纬线是一圈圈绕着瓜蒂向中间平行环线,类似我们人体的纬线,基本上是相互平行的。动物与人体的经纬络的循行及物理特征一致,也有着类似人体的膀胱经等经络。而矿石、泥土、水、雪、冰等都有着不同形式的经纬络的走向与表现形式,只不过我们人类没有认识到它们会有经纬络的存在,所以也就没人去研究了!

当笔者说到此时,读者不仅要问:研究它们有必要吗?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因为我们如果真正了解了世间万物的规律和必然变化,就会指导我们人类在改造世界、认识宇宙的奥秘上少走弯路,同时也会指导和提示我们人类在改造自然和进行社会化劳动中的行为,使我们能更好地、合理地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不至于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使人类尽早预测到自然灾害的发生、瘟疫的流行、极端天气的危害或尽量减小自然对我们人类的危害!比如前文提到的天津大学的高石秀教授在研究中发现铜、铝、大理石、钢、复合材料、水晶、天然雨花石等一般的固体材料表面都有振荡的“类流态”现象。并较好地利用了这种成果准确地预报了我国中短期地震,就是一个鲜活而生动的例子。

有人会说冰和雪好理解经纬络的现象。光会有经纬络吗?笔者认为也有,这是一家之言。光的种类繁多:有可见光、不可见光、宇宙射线等。我们仅举一个可见光的例子,大家去想想,可见光的颜色不是混杂的,而是很规律的排列,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有自己的经线在各个光色之间流动,所以才会出现各色光“泾渭分明”。所谓的“因为它们的波长不一,所以排列不一”的解释也只是一家之言。

人体阴阳平衡调理

人分阴阳,单个体内也是如此。人的正常状态是阳炁从胸至体外侧两边,再到腿外侧至脚循行,自胸至脚外侧;阴炁自脚内侧到双腿内侧入会阴,再沿腹腔上行输布全身。如果阴阳失调,即阴炁上行多,阳炁下行少或不下行,人必病。所以在调理时也很简单,就是将体内的寒炁排除,使阳炁下降,阴炁上升,周流循环往复不息,阴阳平衡,则疾去人康!

体内之寒炁由于侵袭在人体的部位、层次不同,每个个体的组成不同,习性与成长、工作环境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症候与病症。例如:高血压和产后风、椎间盘突出等,都是寒凉湿浊之炁过盛,而人体又排不出来,因为它侵袭的位置有深有浅、有局部有整体。高血压就是寒湿侵渗到经脉,使经脉收缩变短造成血管壁增厚而阻滞了血液的流速,寒炁造成了

血液变的稠浊流速变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寒炁凝聚则成形”,因此血压变高,血管壁增厚,血管壁弹性减小,血黏度及血脂增高。

产后风的患者大都是在产后关节疼痛,阴天时症状更加明显。由于在生产时全身的关节都会打开,产后的恢复期因人而异,在恢复的过程中往往因个人的条件环境所限,有的没恢复好就使用凉水劳动,特别是在冬季生育的妇女更容易出现产后风的病症。

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是寒气侵袭至人的肾脏与脊椎骨髓内,使辅助和固定脊椎的韧带、髓核发生寒热不均,从而造成韧带、髓核的张力不一致,对脊椎形成不了对称性的保护和固定,进而使脊椎突出或髓核彭出,甚至造成脊椎侧弯和强直性脊椎炎,属重症,是典型的阳虚阴盛型。这是患者长期劳累并且在寒凉之处睡眠造成的,其中有的是因纵欲过度而造成的肾阳虚导致阴炁侵入体内所致。

因此,在调理时只要设法将造成上述症状的病因清除,阴病阳调,阳病阴调,人体就会慢慢恢复失去的平衡状态。一般的小损伤或疾病恢复期为三至五日;大些的损伤或疾病恢复期为七日至十四日;较重的损伤或疾病恢复期为一百零八天;严重的重症损伤恢复期为三百六十五天。

保健、养生之道

任何一位患者都希望把自己的痛苦一下彻底解决,而且还要在自己的经济条件所允许情况下,避免求人、挂号、送礼之苦。这很大程度要靠患者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本书介绍一些常见的疾病,并且告诉你几种可以及早地发现与治疗的简而快的方法,立竿见影。看过本书之后,还可以对医理(中医、养生、西医)有粗略的窥探。

“病”这个字眼怎样理解?完整地讲,世上没有不病的人,人无时无刻都有病,又无时无刻都没病。当你哪儿感觉不适去医院时,大致可以说你病了,但病的程度如何?是否不治便可以自己会好?就难说。我国中医学认为:我们人体内的机能与外界大自然等都处于变化之中,体内的阴阳变化的差异越大,外在表现的“病”也越严重,阴阳变化越小,病情也越轻。微观地讲,当你的正常状态包括局部的某一器官、组织、系统的原有状态被改变,身体机能明显地体会到有碍正常活动便可以视为自己病了。如胃以前没痛过,今天早晨却痛了,而且一连几天都在这一时间胃痛,这就视为“病”。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悟性与体验不同,病的最初感受有早有晚。有的在刚刚出现或未发现时便注意了自身的调整或检查、治疗等等;而有的则在某一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出现呼吸困难、排尿困难时才想起去医院检查治疗。这时该系统、器官功能已经进入很严重的衰退状态了,很难在短时间恢复,有的甚至难以恢复到原来状态,而造成终身遗憾!

按中医的理解“病”是怎样产生?又怎样预防?中医的原始理论都源于《黄帝内经》,它成书于秦代。自古以来,我们华夏民族的祖祖辈辈都在遵循着《黄帝内经》的理论知识,指导着人们的养生、保健、治疗以及预防疾病。而且中医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学方面了,它已经成为祖辈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作息和日常文化生活、民族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五月初五(我国的阴历即农历)吃粽子纪念屈原投入汨罗江的日子、八月十五全家团圆吃月饼过中秋节,劳碌在外的亲人回家相聚以解除亲人的思念、大年三十守岁过年吃饺子、正月十五大姑娘小伙上街闹花灯、清明节祭奠亲人扫墓等等,都是来源于《黄帝内

经》中人体与天体四时节气的规律运行的表现。再比如人们在日食、月食之时和二十四节气之时练功,都是遵循了天人相应的《黄帝内经》思想和行为准则。可见这部书对后人的影响之深!

病的产生无外乎体内的阴阳变化、饮食、环境、情绪、六淫(风、寒、暑、躁、湿、火)、外伤疫疠、劳逸等方面。而这几方面,最根本的则是人体内的阴阳变化和情绪的变化。年轻人不爱病,这是因为他(她)们体内的真炁充沛,加上情绪活泼易动,无忧虑、无过度的悲观失望感,使外界的六淫之气不得乘隙而入,不像老人骨折了有些半年都未愈,不像婴幼儿有点冷空气吹着头,就感冒发烧。当你的身体劳累时受到六淫之气;或吃了过冷的食物、上火的食物如辣椒等;或久居潮湿、阴暗寒冷的地方,如东北人患风湿、类风湿病的及南方患疮疥的多;情绪长期的不稳定,忧闷、悲观时,如女性患乳腺癌、子宫癌等,这些环境饮食情绪等都会慢慢地或很快地侵袭到机体内,因此体内的阴阳出现了失调,从而产生疾病。比如女性用冷水洗澡、洗脚,做足疗不当使小腹及腿受凉形成上阳、下阴,阴阳不和而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甚至出现不孕不育等症。

既然知道了疾病产生的原因,那么,杜绝这些原因便可消除疾病,使你更健康,心情更加愉快地领略大自然。我们可以细列一下预防疾病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尽量避免打农药),多食鲜肉、鲜河鱼河虾及海产品,避免吃剩余变质的食物。多食新鲜五谷杂粮(含有微量元素)。要合理摄入营养,一般情况下,摄入的营养略大于消耗的能量即可,不要过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长期食用,加上运动量少就容易使人发胖,出现血脂高、血压高、脂肪肝等病症。在饮食的过程中注意:每次饭后一定要坐在原位上静坐不动的待上3-5分钟,目的是要等食物在胃里有个消化和热量吸收的过程,不受外来的和情绪上的干扰,尤其是冬天时,当你吃完饭待上5分钟后,就会感觉到食物的热量沿着人体的经纬线和脉络向下、向上传递。如果热量够的话会一直传递到手脚发热,这是至关重要的养生步骤!小腿及脚热说明你的身体状态好,寒气侵袭的少或身体没有被侵袭;小腿及脚未热说明你的身体状态差,寒气侵袭的少或已经被侵袭,此时便要调理或加强锻炼了。记得接触这样一位患者,盛夏时都从未出过汗,一年四季如此,这说明她身体受寒,而且侵渗到体内的寒湿之气很严重了。

2 环境

居住于无污染或污染少的树木、花草、河塘之旁,避免在过于潮湿、阴暗、污浊的池塘边或寒冷的地方居住。

如污染大,可在窗上加帘,早晨通风换气,种几盆常绿花草、有香味的花,以改善空气的质量和味道。但同时也要注意花草晚上不要放置在卧室,因为它在夜间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减少室内的含氧量。潮冷的地方可生炉烘干墙板、地板,以免阴湿之浊气进入皮肤,出现皮炎、皮癣、白癜风、荨麻疹等。

3 情绪

乐观、开朗、心胸开阔,对人和气,不忧郁思虑过度,不悲观气馁、不厌恶世间,多与使你快乐的人在一起,保持童心,定期去风景好的山水、乡间旅游,陶冶情趣、放松心情。

这样会使自我肌体内的细胞和所有器官、系统,积极地向肌体最佳状态自我调整、恢复,从而达到自愈的目的。我们知道意识也是物质,通过我们的意识可以自我调控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绪,同样会使已经出现病症的器官、系统通过意识的调整而达到自调自愈的结果。

情绪如果长期压抑或亢奋,可咨询心理医生、中医大夫,或找知心朋友谈心,将心中的郁闷、不满、担心统统地说出来,以泄胸中闷气,抒发情感,达到减轻和释放压力,从而改善症状。或在山顶、湖边、树林中,大声呼喊,释放胸中郁闷之气,以减轻精神压力,放松心情。

4 劳逸

劳动包括体力劳动与脑体劳动。劳动虽然形式不同,但不同的劳动都要有适当的积极性休息,即看一会儿书,或眺望远处,或再看另一类型书,或观赏花鸟,或打场球,打完球后冲个澡,按摩放松一下,或做做伸展性的体操,或做做瑜伽等等,既健康又调整了身心、大脑和心情状态。身体出汗尽量避免用冷水洗澡和洗头、手、脚等,以免受凉得病。特殊情况和条件下用凉水时,一定要在休息后待汗下去后再洗,避免得风湿病、关节炎等。要从细微处从细节处从生活的处处预防,才能劳逸相安,身心健康!

5 外伤及流行传染疫疠等

在你上、下班及工作当中,多留心想周全,做好人身的安全防卫工作,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未发之前。气候的反常、旱涝、饮食卫生都应慎之,最主要讲究个人卫生。如:流行性感冒、性病、皮肤病等都会在接触中使人受害。据笔者二十余年的临床与经验总结认为:所有的疾病都传染。只是疾病的特点和种类不同、部位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接触时间和接触距离、接触程度不同,而传染的程度也不同;也与被传染者当时的身体状态不同有关。记得在1985年时笔者就发现胃病传染,因为那时在给患者调理胃病时,发现多个患者全家都患有胃病。在1993年与朋友的孩子(从日本筑波大学回来)的交谈中,当笔者谈到了自己发现胃病传染时,他惊讶地说,一个月之前,日本和另外一个国家的科学家发现胃病有47%的人群是被一种病毒所传染。笔者告诉他其实所有的疾病都传染!这是绝对的,但能否被传染上又是相对的。我给他举例子说夫妻长年生活在一起,慢慢变得长相相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说明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的炁场、磁场,互相磁化、同化和“传染”,身体和面容就会出现所谓的夫妻相了。病也同理会或多或少地传染给长期接触他(她)的人,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同样会传染或感染。

怎样简捷地诊断出人有疾病?诊断可分为全身的观形诊、面诊、舌诊、眼诊、耳诊、听诊、闻诊、腹诊、全息诊、第六感诊断等。另外,每个单位有定期去医院检查,如无条件可自行去医院,半年一次、一年一次进行身体全面或针对性的检查。判断是否有病,关键是掌握人体在正常状态的各项生理指标,例如人的面色正常时,应为白亮略红润,而与此色泽不同的黑、黄、红、干燥等都为异常的病态,但在医院检查时,不一定就会显现出有病。有的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但这类病在显现出时就比较难治了。如艾滋病、癌症的潜伏期就较长且不易发现。

有的人说自己是胆汁质的人、木型人等等,虽然你的气质类型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身体健康都应遵循一个真理和标准,那就是只有你的脸色红润有光泽、手脚温热,才是健康

的身体。过度红或苍白或黑黄等等都是不健康的表现,特别是手脚冰凉更说明你的炁血运行慢了,应抓紧你的身体调理。

观形诊

首先明白正常的成年人体重:男性体重=身高-1米,如1.78米高,体重=1.78-1米=78公斤;女性体重=身高-1米,如1.65米高,体重=1.65-1米=65公斤。一般亚洲人的体重略偏轻,也应减去15公斤。如果超出或低于该标准的15公斤左右应视为消化、吸收功能有问题,需要及时就诊检查。还要观察走路是否轻松有力,神态、举止、言谈、气色、呼吸是否有异,体形是否正常。诸如:讲话无力、行动迟缓、脸色难看、呼吸粗重、膝关节肿大、抬臂不高、有哮喘音等可视为异常,即出现病症。

例如:有的人一走进你的眼前,刚刚看到时你就会感觉他哪儿不舒服,或影响到自己不舒服。说明你的观形诊病条件反射地起作用了,你不妨问他的感受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如果面色红,但额头、眼睛、鼻子、嘴唇周围出现淡淡的黄黑色,说明他身体内的寒阴之浊炁很多,长时间得不到调整的话就会影响他的抵抗力而易患感冒、发烧。这是因为他的督脉的阳炁不足,被阴炁扰乱了。

1 面诊

面诊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感和悟性。仅摘录小部分供读者参考。

肾方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肾绝耳黑槁。

血不华色主还精,肉面浮光主痰饮。

面干皮燥主血热,额暗面燥主阴虚。

肉盛眼露主痰迷,面蓝肉宿生蔽胀。

面红色亮主溃泄,眼突睛露主癫狂。

眼深肉陷主心痛,口撮锁喉主噎食。

面上烟燥主肾亏,耳后生垢主肾绝。

准红颧赤主肺火,面肉源疏生中痰。

面黄色滞主湿病,山根折断伤四肢。

山根断,面瘦黄,露筋骨,主宿病。

2 眼诊

白睛色诊:赤病在心、青病在肝、黑病在肾、白病在肺、黄病在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这是五色诊法在目上的运用,应与其他诊法参析,才使病情诊断更准确,不可拘泥。例如:有位女性患者眼神无主,眼白灰暗,像是蒙上了一层雾。从这种表现可以判定她的月经量少、白带多,属肝肾阴盛而阳衰之症候,在笔者将诊断告诉她时,她说与笔者的诊断和症状的描述一致。笔者在给该患者调理时,就是从她的肝经、肾经入手调理而见效的。

3 舌诊

望舌注意的事项:望舌的顺序,色、质、尖、心、边、根、燥润看变换等。望舌时要快,伸舌过久会出现假像。最好在早晨起床时未进食和刷牙前诊断,饮食对苔有影响,也可以在饭后用温水漱口,过一会儿再望诊。

舌白病在肺与大肠,寒证在表;苔半黄半白为肝胆郁热;舌黄病在胃脾;热证在黑。舌灰(浅黑色苔)病在脾胃实证;热证为多,寒证为少,在黑。

舌黑病在五脏,寒热虚实各证皆有,在黑。舌绿病在肝胆,多见热证在黑。舌霉酱(红中发黑又带黄色似霉酱),病在肠胃,主实湿热,热久郁在黑。舌红病在心,热证在黑。

例如:笔者在给一位不孕症患者调理身体时,她的舌苔略黄,当针完后,她的舌苔变成了黄瓜皮一样的深绿色了。说明她的“舌绿病在肝胆”,肝血不足被阴炁所伤,她自述长年用凉水洗脚洗澡,平时总生些小气。我们知道气伤肝,久居湿地或喜寒伤筋,筋对应的阳脏腑就是肝脏,长久下去必然肝肾皆伤,从而导致了她的月经量少、排卵不规律甚至根本不排卵,严重的还要影响卵巢的发育(指青春发育期)。

4 腹诊

探腹:由于望诊不便(家庭中可直接望腹探腹)故探索腹形是隆、冷、躁、陷、热、动等就要用手来探了。

观腹:观腹及全身是否有呼吸粗重,呼多纳少,痛、颤、抖等状。

听腹:是串响、失气还是咕咕有声,还是无声。

问腹:是否有腹胀、气窜、上冲、满闷、腹肋痛、动悸、喜温、喜寒、何时病急、病缓,在按腹时有否痛、呼吸困难、放射痛、刺痛、喜按、拒按、跳动等感觉。

切腹:单、双手按(轻按、重按),检查腹部的浅、深层异变情况。有否气虚、血亏、硬物、气串、

废气、水响,有否火跳、炁等聚结的部位大小形状等,分清何因引起,是表是里还是寒、热、燥、湿、虚、实等。

一般说来,寒凉为慢性病,表现为病人喜按、腹凉、手感涩。亏炁则腹软如绵,燥热为急性实证表现为病毒、呼吸急促困难、跳动。软硬为炁血之证,表现为炁亏、血亏为软,硬是炁血滞积。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我国古代将一年分成自立春到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这是我国古代独特的创造。作为一部完整的农业气候历,在指导中国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周。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以我们所处的北半来说,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是指已经到了夏天和冬天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浊,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科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农业发展初期,由于播种和收获等农事活动的需要,开始探索农业生产的季节规律,出现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概念。春秋战国以后随着铁制家具的出现,农业生产对季节性的要求更高了,就逐渐形成了节气的概念。春秋时已用土圭测日影定节气。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它是以北斗星柄的方位定节气。定立春为阴历的正月节(节气),雨水为正月中(中气),依此类推。全年共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后人就把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后传入朝鲜、日本等邻国。日本在江户时代(1603-1867)开始采用,并传至今日。 节气交替产生的天气变化对人的生理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的血色素在夏季降低,在冬季升高。人体的白细胞在冬季较高,12月份最高。人体的血小板在3-4月份较高,在8月份降低。成年人的凝血酶无在冬、春季时低,并在气团活动及气压变化时出现波动。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元冬季低于夏季,冷空气扣可降低。人体内的血清蛋白,总蛋白数自冬至夏会减少,白蛋白夏天高,冬天低,球蛋白冬季高,夏季低。人体的血容量会在冷气团、冷风后降低,受热后增加。人体二氧化碳的结合力在12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体体的血磷在2月份最低,夏秋最高。人体的血钙在2-3月份最低,8月份最高。血镁在2月份最低,12月最高。血碘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人体毛细血管的抵抗力会在冷风后增强,暖风后降低。人体组织的穿透力会在冷风后减少,暖冈后增强。 节气交替所产生气象中的温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对人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气压与人体健康关系尤其密切。气压与体的影响,概括起来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 气压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体人体内氧气的供应。人每天需要大约750豪克的氧气,其中20%为大脑耗用。当自然界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肪血氧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从低地登到高山为例,因为气压下降,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由于人体(特别是脑)缺氧,还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甚至会发生肺水肿和昏迷,

二十四节气中英文对照

二十四节气中英文对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对于我们特有的文化,就让我们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让他发扬光大。 图片和文字不尽相同,都来自比较权威的英语学习网站,请大家自行选取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4, or 5 雨水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19 or 20 惊蜇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6, or 7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21 or 22 清明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5 or 6 谷雨Grain Rain (6th solar teram),20 or 21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6 or 7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or 22 小暑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7 or 8 大暑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23 or 24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8 or 9 处暑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23 or 24 白露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8 or 9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23 or 24 寒露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r 9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链接)

12月21-23日1月5-7日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表(详表)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春孟春 立春 2月3—5日 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2月18—20日 330°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仲春 惊蛰 345°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1日 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季春 清明 4月4—6日 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戴 谷雨 4月19—21日 30°苹始生鸣鸠拂其羽胜降于桑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夏孟夏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仲夏 芒种 6月5—7日 75°螳螂生鶰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6月21日—22日 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季夏 小暑 7月6—8日 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7月22—24日 120°腐草为蠲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秋孟秋 立秋 8月7—9日 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8月22—24日 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仲秋 白露 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季秋 寒露 10月8—9日 195°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 10月23—24日 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冬孟冬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它综合了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春秋到汉朝逐步演变而完整形成,与近代天文学的历法计算一致,阴阳历都可以推算,在阳历的推算中规律性更强,能记忆。在节气的顺序中,年月的双日为节气,单日为中气,合称为节气。在农村大多以阴历来推算,城镇都以阳历推算。在阳历中一个月有一“节”一“气”,上半年的“节”在每月的6日左右,“气”在21日左右,下半年的“节”在每月的8日左右,“气”在23日左右。每年的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各节相距15天左右。为了便于记忆,先祖们把二十四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诀。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地理气候集中反映出了黄河流域的自然季节特征,往北或往南有明显的差别,各地都有各自的节气特点。因此,在日常的生产农事活动中及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推广中,应结合节气,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立春至谷雨 立春:2月6日左右,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开始下雨,雨量逐渐增加,生产上主要指导农户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间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农家肥,制定大春生产工作计划。惊蛰:3月6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树木生根发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春分: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生产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翻犁冬闲田地,筹备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进入春耕备耕工作。清明:4月5日左右。气候温暖,草木萌发,万物复苏。谷雨:4月20日左右。雨量显著增加,适宜谷物生长。生产上指导农户进入水稻育秧,早播玉米,春耕备耕。同时注意观察天气气候,农彦上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之说,若雨水至谷雨都不降雨或少降雨,则是干旱的征找兆,应作好遇旱的准备。 —立夏至大暑 立夏:5月6日左右。夏季的开始,气温有显著增高,小满:5月21日左右。小麦等夏收作物籽粒开始饱满成熟。生产上指导农户收割小春农作物,大面积播种大豆、玉米等大春作物,水稻大田移栽,进入农忙时节。芒种:6月6日左右,是夏熟夏播作物忙收忙种的季节。夏至:6月21日左右。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24节脊椎的对应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24节脊椎的对应关系 二十四在天应二十四节气,在地应二十四山向,在日应二十四小时,在人身应二十四节脊椎、二十四肋骨和二十四经脉。人体的每一块脊椎骨都对应着一个节气。冬至一阳生,数据从这里开始。因此,宇宙就有法则了。二十四节气、方向、音律、脊椎、穴位对应图: (颈椎七节) 第一颈椎——大雪 头、耳、鼻、喉、脸、头痛、失眠、眼疾、记忆减退、眩晕 第二颈椎——小雪 喉、舌、声带、口、昏眩、耳鸣、扁桃腺炎、腮腺炎、直肠炎 第三颈椎——立冬 咽、颊、肩、咽喉炎、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痤疮、湿疹 第四颈椎——霜降 颈部肌肉、臂、肩酸痛、牙痛、甲状腺 第五颈椎——寒露 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 第六颈椎——秋分 甲状腺、手腕肌、大拇指、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 第七颈椎——白露 甲状腺、中指、肱肌、甲状炎、手臂外侧、中指、肱、无名指酸麻痛 (胸椎十二节)

第一胸椎——处暑 心脏、气管、食道、前臂、心脏病、气管炎、气喘、手腕痛、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 第二胸椎——立秋 心脏、气管、食道、背肌、食道炎、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血压、心跳不规律第三胸椎——大暑 肺、支气管、食道、胸腔、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 第四胸椎——小暑 肺、食道、乳房、乳房炎、慢性胃症 第五胸椎——夏至 肝、胆、胃、脾、肝炎、胆囊炎、低血压、胃炎、面疱 第六胸椎——芒种 胰、胃、胆、肝炎、胃炎、胆囊炎、胃胀、食欲不振 第七胸椎——小满 肾、胰、十二指肠、胃溃疡、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 第八胸椎——立夏 肝、胃、胰、肾、小肠、小肠炎、头痛、便秘、风湿 第九胸椎——谷雨 小肠、肾上腺、肾上炎、过敏、频尿、湿疹、膀胱炎、排尿困难、不孕、下腹痛第十胸椎——清明 肾、盲肠、大肠、肾炎、水肿、痛风、不孕、输尿管炎、带状疱疹、静脉曲张第十一胸椎——春分 肾、大肠、输尿管、肾炎、输尿管炎、大肠炎、性无能、痤疮、痢疾、水肿、牛皮癣 第十二胸椎——惊蛰 肾、大肠、淋巴、输尿管、膀胱、膀胱炎、不孕、生殖器疾病、风湿关节炎、输尿管炎 (腰椎五节) 第一腰椎——雨水 大肠、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大腿痛、便秘、尿床、疝气 第二腰椎——立春 第二腰椎卵巢、输卵管、肾、膀胱、外阴、大腿内侧、月经不调、子宫卵巢炎、小产、大腿中段酸麻痛、便秘 第三腰椎——大寒 第三腰椎生殖器、下腰、坐骨神经、月经不调、生殖器疾病、水肿、坐骨神经痛、血压不正常 第四腰椎——小寒 前列腺、下腰、坐骨神经、下腰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障碍 第五腰椎——冬至 子宫、膀胱、直肠、足、膀胱障碍、小腿至足踝酸麻痛、痔疮、尿酸 (荐椎与骶椎) 荐椎——直肠、肛门、大腿后侧、前列腺、脊椎弯曲、髋骨关节炎、臀部痛、前列腺炎、踝骨痛 骶椎——直肠、肛门、痔疮、搔痒症、肛门炎、直肠炎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短短的56个字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的季节、天文、天气和物候的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既是古老的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关于天文、气象方面的历法,曾被气象学家誉为第五大发明。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测定节气的方法和仪器。人们发现房屋树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投下了阴影,同时,这些影子在一年中随着时辰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子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就是最早的圭表。根据长期的观测发现,在夏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短,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在冬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长,之后天气逐渐转热,于是便确立了最早的两个节气“夏至”和“冬至”。连续两次测到的表影最长值或最短值之间相隔的天数是365天,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先民就测算出一年等于365天。二十四节气产生于西周早期,在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公元前139年,刘安所著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邓平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历法《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其中,正式成为历法的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体系。该体系是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轨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反映气候、物候、时令、天文等方面变化的规律。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夏至、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分别是一年中最热、最冷时候,出现在大暑、大寒的节气中;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农作物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是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和成语“不违农时”的道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结晶,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占据指导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 七十二物候:大自然的语言 物是就生物、非生物而言,候则是气候的意思。物候是生物与非生物受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如草木发芽、展叶、开花、结实,昆虫和候鸟来去以及霜、雪、雷等现象,统称为物候。物候在我国由来已久,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物候记载,比雅典人的记载早了1000多年。 七十二物候基于二十四节气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夏小正》中提及了动植物的鸟兽鱼虫和非生物等68种物候现象,还按月别记录了7种气候现象、11种农事及畜牧现象。目前所知我国最初的物候记录是《诗经?幽风?七月》中的“五月鸣绸”,又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当时人们仔细观察物候和积累经验,确定了播种、采集、收获等日期,并用这些经验指导农林牧副渔等各项生产活动。战国至西汉期间《逸周书?时训解》中首次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以此观测记录了物候的变化。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物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智慧的先民们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的气候变化。 七十二物候是古代农业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萌芽,通过对一年中气候、物候现象的观测用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物候的功能主要在于预报天气和时节,对古代准备农事活

24节气英文

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蜇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Grain Rain (6th solar term)Apr.19,20 or 21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24节气与阳历对应简表

24节气与阳历对应简表 24节气与阳历日期对应的转换公式 立春2日 3 —— 5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2月18 —— 20日330°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惊蛰3月 5 ——7日345°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春分3月20 —— 21日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4月 4 ——6日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4月19 —— 21日30°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5月 5 ——7日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5月20 —— 22日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6月 5 ——7日75°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6月21 —— 22日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7月 6 ——8日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7月22 —— 24日120°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8月7 ——9日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8月22 —— 24日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9月7 ——9日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9月22 —— 24日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10月8 —— 9日195°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10月23 —— 24日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11月7 ——8日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11月22 —— 23日240°虹藏不见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大雪12月 6 ——8日255°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12月21 —— 23日270°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1月 5 ——7日285°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1月20 —— 21日300°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养生篇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植物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植物 篇一:二十四节气植物版 二十四节气植物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20XX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个节气在大自然中的反馈也是不同的,四季变化,景色迥然。让我们来欣赏下每个节气带给我们的不同风景。 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

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篇二: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 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中国24节气中英文对照

中国24节气中英文对照 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蜇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Grain Rain (6th solar teram)Apr.19,20 or 21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教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春夏秋冬 月 正月 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Y 六月 JUN 七 月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 秋 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 暑 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 Spring begins 02月03- 05日 雨水 The rains 02月18- 20日 惊蛰 Insects awaken 03月05- 07日 春分 Vernal Equinox 03月20- 22日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04月04- 06日 谷雨 Grain rain 04月19- 21日 立夏Summer 小满 Grain buds 芒种 Grain in

begins 05月05- 07日05月20- 27日 ear 06月05- 07日 夏至 Summer solstice 06月21- 22日 小暑 Slight heat 07月06- 08日 大暑 Great heat 07月22- 24日 立秋 Autumn begins 08月07- 09日 处暑 Stopping the heat 08月22- 24日 白露 White dews 09月07- 09日 秋分 Autumn equinox 09月22- 24日 寒露 Cold dews 10月08- 0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 10月23- 24日 立冬 Winter begins 11月7-8 日小雪 Light snow 11月22- 23日 大雪 Heavy snow 12月6-8 日 冬至 Winter 小寒 Slight 大寒

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农事活动

————————————————————————————————作者:————————————————————————————————日期:

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农事活动 节气与农事活动因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的不同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节气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农业气象内容。下面,介绍一下河南省中东部地区各节气的主要农事活动。每个节气的时间概念定为:代表该节气的前后若干天,即代表该节气所在月份(阳历)的前半个月或后半个月。 1、立春(2月4日或5日) 旱垡地抓紧耙耱保墒。及时检查薯窖、菜窖。修置农具,兴修水利。 春烟播种育苗(2月中旬)。 春葱播种。 露地春番茄播种育苗(2月初),春西葫芦播种育苗(2月上旬),春甘蓝保护地育苗播种(2月上旬)。 小拱棚黄瓜播种育苗(2月上旬),小拱棚西瓜播种育苗(2月中旬)。 日光温室西瓜定植(2月中旬)。日光温室一年两茬冬春茬韭菜收割结束(2月中旬)。 2、雨水(2月19日或20日) 小麦开始返青,抓紧耙麦锄麦,增温保墒。施用除草剂。防治小麦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到拔节初期)。春葱播种。春马铃薯播种(2月下旬)。

地膜变天膜西瓜播种育苗(2月下旬)。 小拱棚豆类蔬菜播种育苗(2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芦定植(2月下旬)。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西葫芦开始收获(2月下旬)。 3、惊蛰(3月5日或6日) 小麦起身,及时中耕、追肥、浇水,施用除草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红蜘蛛。红薯火炕育苗。 春椒、麦套椒,大蒜、油菜茬朝天椒播种育苗。 山药育苗。春芹菜直播。春葱播种。大沟葱(干葱)播种(3月上旬)。春马铃薯播种(3月上中旬)。 露地春西葫芦定植(3月上旬),保护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3月上旬)。露地春黄瓜、豆类蔬菜播种育苗(3月中旬)。地膜覆盖西瓜定植(3月中旬)。 小拱棚番茄(3月上旬)、黄瓜(3月中旬)、辣椒(3月中旬)定植。 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黄瓜定植(均为3月上中旬)。大棚三膜西瓜定植(3月上旬)。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香椿收获结束(3月中旬)。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3月上旬)、冬春茬茄子、青椒(3月中旬)开始收获。 植物造林(3月12日为植树节)。 4、春分(3月20日或21日)

二十四节气饮食养生知识-二十四节气知识

二十四节气饮食养生知识:二十四节气知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物候特征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生活都与节气密切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生存,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机能活动也无不受节气变化的影响。下面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饮食养生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二十四节气饮食养生知识 立春: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

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 阳历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时节养生着重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春属木,与肝相应。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可以有目的选择一些柔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可选用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则应选择辛湿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适宜的膳食有首乌肝片、虾仁韭菜、珍

珠三鲜汤等,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温中益气的功效。 雨水: 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惊蛰: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

每年阳历3月6日左右时二十四节气的惊蛰。 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适当选用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红菜薹、甘蓝、

二十四节气植物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植物 篇一:二十四节气植物版 二十四节气植物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20XX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个节气在大自然中的反馈也是不同的,四季变化,景色迥然。让我们来欣赏下每个节气带给我们的不同风景。 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

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 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篇二:二十四节气组图 二十四节气组图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组美到窒息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以及与其相关的传统仪式、场所、植物……走进春草花开的世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夏秋冬 月 正月 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Y 六月 JUN 七月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Spring begins 02月03-05日 雨水The rains 02月 18-20日 惊蛰Insects awaken 03月 05-07日 春分Vernal Equinox 03月20-22日清明Clear and bright 04 月04-06 日 谷雨Grain rain 04月19 -21日 立夏Summer begins 05月05-07日小满Grain buds 05月 20-27日 芒种Grain in ear 06月05- 07日 夏至Summer solstice 06月21-22日 小暑 Slight heat 07月 06-08日 大暑Great heat 07月22 -24日 立秋Autumn 处暑白露White

begins 08月07-09日 Stopping the heat 08 月22-24 日 dews 09月07 -09日 秋分Autumn equinox 09月22-24日寒露Cold dews 10月 08-0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 10月23 -24日 立冬 Winter begins 11月7 -8日小雪 Light snow 11月 22-23日 大雪 Heavy snow 12月6- 8日 冬至 Winter solstice 12月21-23日 小寒 Slight cold 1月5 -7日 大寒 Great cold 1月20- 21日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农事活动 节气与农事活动因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的不同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节气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农业气象内容。下面,介绍一下河南省中东部地区各节气的主要农事活动。每个节气的时间概念定为: 代表该节气的前后若干天,即代表该节气所在月份(阳历)的前半个月或后半个月。 1、xx(2月4日或5日) 旱垡地抓紧耙耱保墒。及时检查薯窖、菜窖。修置农具,兴修水利。 春烟播种育苗(2月中旬)。 春葱播种。 露地春番茄播种育苗(2月初),春西葫芦播种育苗(2月上旬),春甘蓝保护地育苗播种(2月上旬)。 小拱棚黄瓜播种育苗(2月上旬),小拱棚西瓜播种育苗(2月中旬)。 日光温室西瓜定植(2月中旬)。日光温室一年两茬冬春茬韭菜收割结束(2月中旬)。 2、雨水(2月19日或20日) 小麦开始返青,抓紧耙麦锄麦,增温保墒。施用除草剂。 防治小麦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到拔节初期)。 春葱播种。春马铃薯播种(2月下旬)。地膜变天膜西瓜播种育苗(2月下旬)。 小拱棚豆类蔬菜播种育苗(2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芦定植(2月下旬)。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西葫芦开始收获(2月下旬)。 3、惊蛰(3月5日或6日)

小麦起身,及时中耕、追肥、浇水,施用除草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红蜘蛛。红薯火炕育苗。 春椒、麦套椒,大蒜、油菜茬朝天椒播种育苗。 山药育苗。春芹菜直播。春葱播种。大沟葱(干葱)播种(3月上旬)。春马铃薯播种(3月上中旬)。 露地春西葫芦定植(3月上旬),保护地育苗的春甘蓝定植(3月上旬)。露地春黄瓜、豆类蔬菜播种育苗(3月中旬)。 地膜覆盖xx定植(3月中旬)。 小拱棚番茄(3月上旬)、黄瓜(3月中旬)、辣椒(3月中旬)定植。 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黄瓜定植(均为3月上中旬)。 大棚三膜xx定植(3月上旬)。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香椿收获结束(3月中旬)。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3月上旬)、冬春茬茄子、青椒(3月中旬)开始收获。 植物造林(3月12日为植树节)。 4、春分(3月20日或21日) 小麦拔节,看苗追施拔节肥,看苗、看墒、看天浇灌拔节水。防治小麦纹枯病、锈病、红蜘蛛。小麦、油菜浇水防霜冻。 地膜玉米播种。红薯太阳能温床、阳畦加温育苗排薯。 大蒜茬、油菜茬、小麦茬朝天椒播种育苗。春棉播种育苗(3月16日或20日),麦套棉播种育苗(3月25日至4月5日)。 春葱播种。春芹菜直播。 露地xx播种育苗(3月下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