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 馆东馆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部 分,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1978 年落成。它包 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原西馆落成于1941 年,两者前后时间差长达 37 年。新老两馆的建筑风格和处理手法差异较大,但又 能相互协调统一。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 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 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 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对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空间,建筑形式。 建筑与周围环境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在接授委托案从华府回纽约的飞机上,贝氏分析基地为东馆绘出了远景的草图,首先他尊重所有既定的条件,沿着宾州大道画了一条平等线,顺着西馆的建筑线在南侧定下另一条线,困为西厅呈对称性,为了呼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 学,同时延续西馆的中轴特性,乃将原轴线向 东延伸,,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 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 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一直 角三角形,前者是艺廊,后者是研究中心,在 构思阶段,贝氏拟将等腰三角形对分成两相等的空间,在第四街配置一个圆环,经再三琢磨,决定以三角形作为模矩,首先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略加分开,以彰显出个别的特殊的机能,这是贝氏忠诚表现的一贯手法,等腰三象形的三个角配置四边形的空间,作为展览室,以实践“馆中馆”的构想,艺廊与研究中心间以一个三角中庭结合,使两似分实合,而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侧朝向陌区笔直单调的立面,他用心地的设计三角的造型,以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 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 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 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 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 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 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 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汨汨。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经典案例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 一.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1.建筑师简介 妹岛和世(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在当今世界建筑的舞台上,54岁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是绝对的主角。人们称她的建筑为“白色暧昧”的建筑。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响,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息。 妹岛经常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直观感中解放出来。她的外墙纯净但是材质丰富,有点象女性的肌肤,有弹性,甚至有些性感。在外墙上她经常使用铝板,打孔的不锈钢板和玻璃。特别是对玻璃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她经常采用透明的,磨砂的,尤其是贴膜玻璃,使人观看外面景物有种陌生,虚幻和变形的意味,有一种预言又止的暧昧在里面,充满了日式的精致与淡淡的惆怅。就象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那种寂静的美似乎把时间都凝固了”。 妹岛和世主要作品:劳力士学习中心、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东京成城公寓、日本和田艺术中心、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关税同盟设计管理学院等。 2.作品简介 由SANAA设计的“大胆且高度实验性质”的劳力士学习中心于2010年2月22日正式开放。 学习中心坐落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内,距离建筑5000米处是瑞士有名的阿尔卑斯山。学习中心地面只有一层,波浪形的盒子外观将安静的学习区域与山脉和斜坡连接起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教师隔离起来。这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部分,这座学习中心将成为现代学习设施的典范。2万平方米的流动空间为人们提供了阅览室、信息咨询、交流空间、学习空间、餐厅、咖啡厅和美丽的室外风景。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没有分割墙的宽敞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 这座建筑有2个外层,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形成最小的弯曲压力。2个外层之间是1个预应力拱形结构。小一些的外层由4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30到40米长,大一些的外层有7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55到90米长。底部光滑的钢结构通过精确的混凝土浇筑而达到最佳效果。建筑平面是矩形,鸟瞰整个建筑,立体而有机,远看上去整个好似浮于地面上,给人轻盈放松的感觉。

关于美术馆画廊运营模式的分析.doc

关于画廊、美术馆运营模式的分析 目录 一、画廊、美术馆运营模式 二、关于当下美术馆经营建议 一、纵观整个中国商业画廊及美术馆运营模式,大体可分类为三种:1、传统粗放式经 营。2、创意精细化分类交易。3、金融艺术品平台操作交易。 (1)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门面较小,成本低,操作简单。市场定位较低。主要针对于普通消费群体,完全商品化的经营概念使其远离真正意义上的画廊、美术馆概念。但是,其投资小、风险低的特点。被广大青年创业者所青睐。 (2)创意精细化交易。原创艺术品收藏与买卖、商业展览及销售、画家代理与包装。此类经营模式已经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画廊及美术馆概念。画廊、美术馆经理人本身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与销售渠道。与藏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画廊以较低的价格从画家手中拿到作品。经过短期的展览及运作,卖给其他藏家或者是企业、政府等拥有较强购买力的目标群体。其特点,投资成本过高、运营周期长、风险大、地域影响特别大。真正能够盈利的基本分布于一、二线城市。 (3)金融艺术平台操作交易。一种完全金融化的交易。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来运作。投资人、媒体、权威评论人、拍卖会缺一、大量的藏家信息缺一不可。拿到作品后,制定详细的运营方案,经过长期的媒体炒作。全国预热拍卖巡展。最终拍卖出手。此类运作模式,在未来三十年内必将成为各大美术馆运营首选。2010年,北京公司以20万元的价格购得吴冠中《龙须岛》1976年作品,经过长达两年的团队运作,最终于2012年5月13日,北京传是春季拍卖以750万元的价格成交。 二、关于当下美术馆经营建议 当资本市场开始分享艺术市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之时,艺术市场与经济总体,尤是投资市场的并联性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企业形象部分:找准市场定位,做好企业VI的形象以及产品方面的宣传。制做相关企业宣传物料。 (一)日常经营模式:除必要的展览销售之外。做好必要地企业形象及产品定位的宣传。针对于作品的性质,寻找准确的目标消费群体,发挥公司本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维护客户关系,强化销售人员的公关意识。保证后期的持续销售。必要时,成立专门的客户艺术品收藏交流会。定期举办相关的主题艺术沙龙。已达到藏家的持续购买力,以及以老带新客户持续的扩大。亦可承接第三方大型展览活动,以及企业展示活动。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的历史,中国的设计 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 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风格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