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考点整理

中国文学考点整理
中国文学考点整理

人物形象分析,X莺莺、林黛玉、婴宁。南北朝小说代表作。唐边塞诗人代表。屈原名句。文人诗代表作。乐府民歌代表。初唐四杰及代表作。蒲松龄作品的地位。苏轼的几篇代表作。

陶渊明,饮酒诗。李白,月下独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古。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默写/鉴赏。王维,山居秋暝。默写/鉴赏。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简答/论述。苏轼的词学观及对宋词的贡献。通过曹操的文学作品谈对其认识。

文学社团,成立时间、地点、代表人物、刊物、创作主X,倾向。矛盾,社会剖析小说。

激流、爱情、乡村三部曲。鲁迅代表作品,小说集。鲁迅、戴望舒、徐志摩、沈从文代表作品的艺术特点,写作特点。《围城》作品艺术特点。结合文学艺术手法分析电视节目。

1.新月社1923《晨报副刊》,《新月》,《诗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创造》季刊,)、《洪水》半月刊,《创造月刊》。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X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创造社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XX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X振铎、沈雁冰。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及《诗》。主X“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反对唯美派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观点。

4.语丝社:于1924年成立,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X半农。《语丝》。在思想上倾向于自由主义,希望用西方的自由,XX,个人主义等观念来改变中国社会。

5.社会剖析派:成立于1928年,茅盾,沙汀,艾芜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子夜》,

运用阶级观点,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以期其创作能从本质上解释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

1.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6.新月社三美主X: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7.红色经典作品:“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XX》、《林海雪原》

1,鲁迅作品的艺术特点:一、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真实。鲁迅先生主X文学创作用“白描”的手法,也就是主X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但这里的简练并不代表简单,而是用一条条细线勾勒出事情和事物的真实面貌。

二、鲁迅先生也十分擅长于发掘蕴涵深刻社会意义的生活片段和生活场景,来集中突出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并没有对人物的生平作过详细的描绘,甚至不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像《孔已己》中的“孔已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我们从孔已己的破烂长衫,接着联系到他的所谓“君子固穷”,以及知道“回”的四种写法,可以清晰地看出孔已己是个穷酸迂腐的落第秀才。

三、鲁迅先生擅长用“画龙点睛”的手法描写人物形象,运用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像阿Q正传》用阿Q被闲人们打了,说是“儿子打老子”或是认为“自己是能自轻自贱的第一人,除去这‘自轻自贱’便是‘第一人’了”等等细节描写,鲜明地表现了阿Q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

四、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语言大师,他的文学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他善于根据作品的内容,调整语言色调,营造艺术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2.沈从文的写作特点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

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3.戴望舒的写作特点

戴望舒是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创作上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早期将中国诗风与西方诗风结合,以<雨巷>为代表,运用大量的象征性意象,使情与景巧妙结合起来,并将现代表现手法与古典诗词艺术融为一体,追求节奏感,让读者通过自己的联想而产生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叶圣陶誉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第二个时期是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成熟时期,以<我的记忆>为出发点,以后日臻成熟,形成了朴素而亲切的诗风.但由于艺术上自由主义倾向及个人痛苦,他没能走出个人的小天地.最后一个时期是戴望舒诗风新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到XX从事抗日文艺活动,不幸被捕入狱,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民族气节、抒发对灾难深重祖国的诚挚的爱的诗篇

4.徐志摩的写作特点

徐志摩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主X文学上的三美。他敢于突破古典的

抒情方式,并揉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跟有深度。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仑美奂的。意境指的主要是在抒情性作品中显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5.《围城》的艺术特点

一、幽默的形象讽刺

《围城》中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形象描写时,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此类描写手法含蓄,令其形神毕露。例如出场一次的“哲学家”褚慎明,他的名气是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每一个人物,在作家的笔下化作一幅幅讽刺性的漫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体验到并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微妙至极的心理讽刺

作家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尖锐的笔法去刻画人物心理,其犀利精致的心理讽刺,使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围城》中的讽刺幽默大胆借鉴,西方心理描写的技巧。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的观察和分析,深层次地进行艺术挖掘。

其次,他还善于透视人物言行举止的心理基础,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揭露出内心世界的丑陋之处,戳穿和嘲笑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性。

另外,钱钟书还善于把握人物心理,把复杂的人物感情编织于一起,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使人物性格形象的反映于书面上。例如第三章写到一次青年知识分子的聚会,便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心理战。作家这种辛辣讽刺,尖锐描写,生动的刻画,通过心理上的一些阴险的想法,逐步揭

露了知识分子那种丑陋的心灵。

三、比喻的奇妙生动与知识性的趣味

作品以细腻笔法勾画众生。精妙的明喻、暗喻。钱钟书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围城》中的比喻的喻体融入科学,文学,哲学历史、XX,艺术,民俗,掌故等方面的知识。阅读此书,像进入一个繁茂的花园,令人目不暇接。作者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围城》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典喻的大量使用是《围城》比喻艺术知识性的体现。

作家使用了许多的中外典故,信手拈来,皆成文章,造成语言的活泼典雅又意味深长。因为典故本身具有特殊的含义,因此,即使是简单的明喻,也给读者以两次投影,在读懂字面意思的同时领会更深的含义。

四.结合文学艺术手法分析电视节目

5.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

7.蔡琰的悲惨一生

蔡琰的《悲愤诗》

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8.南北朝小说代表作:文言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传奇、《聊斋志异》

2.白话小说:话本小说、三言、二拍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

魏晋南北朝小说:

a.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b.志人小说:X义庆《世说新语》、

?9.乐府民歌代表文人诗代表作:汉朝的音乐机构:乐府

?汉代诗歌有文人诗和乐府民歌两类

?文人诗如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X彻的《落叶哀蝉曲》、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等

?乐府民歌指的是乐府采集的民间歌谣。

?10.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

归隐田园诗人谢灵运山水诗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卢照邻《浴浪鸟》

13.苏轼词学观:

a.诗词一体: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

B.自成一家:词须“自是一家”。

苏轼对词的创新、发展: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用词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

2、“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4.: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聊斋志异》。

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并吸收了白话小说的长处,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人物语言活泼生动.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色彩。它以文笔生动传神、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诡异奇特而脍炙人口.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15.《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16: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XX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和子由渑池怀旧》、《春宵》、《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游金山寺》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17.【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首诗描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18:《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这首山水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发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X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19.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X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

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20《月下独酌》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21:李白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X;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

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从前节中所引用的一些抒情诗里,已经可以感觉到这种特点。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X。他的夸X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X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X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22.通过文学看曹操

曹操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诗,诗中反映了汉末动乱的景像,反映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诗中曹操用朴质的形式披露他的胸怀,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他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诗文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继承了汉乐府诗之现实主义精神,以乐府旧题创写新内容,以当时社会现况为写作题材,此一作法不仅影响建安七子,亦间接影响唐新乐府运动。曹操也利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搜罗文士,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

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曹操这位「横槊赋诗,皆成乐章」的诗人影响深远。

作家的曹操并非刻意的为政治家的曹操作包装,而是将其真情真志倾注到他的创作上;所有的人,包括作家在内都可能在自己的生活经历里有过一些不正确、不好的情绪或作为,但在作品中作家往往不去反映那些丑陋的、邪恶的事物和想法,往往反映的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曹操的诗歌正是摒弃了他性格中奸伪、峻刻、残忍、诡诈的一面,而表现出他体恤民情、忧世不治的积极进取精神,或许也可以说是身为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的曹操本身在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与无奈。

22.林黛玉人物形象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23.婴宁人物形象

婴宁这一形象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从整体上说,她是人和狐的复合;如果单从她作为人的方面看,又是两种个性的复合。我们看:她的鬼母几次说她“少教训”、“少教诲”,并嘱咐她到王家“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但她到王家后,未学诗礼,即懂得“昧爽即来省视(姨母)”,

“操女红精巧绝伦”;她在母亲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大哥欲我共寝”,而与王子服成婚后,“生以其憨痴,恐漏泄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她对王生述说自己的身世、请求王生将其父母合葬的那段话,更是真挚感人。婴宁这些言行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使爱花、爱笑、纯真得近乎痴憨的婴宁形象中又依稀迭印出另一个婴宁。这个婴宁绝不是憨不知礼,缺少教诲,而是聪明、勤劳、知礼、虑事缜密而又具有深沉的感情。蒲松龄在“异史氏曰”中说:“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这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孜孜憨笑”“似无心肝”只是她的外在特点,而在笑的帷幕后面,隐藏着另一个婴宁。她大约不愿使自己形同世俗之女,又有少女的羞涩之心,所以才以天真烂漫的面目出之,才在王子服向她倾吐肺腑之情时佯装不解,以憨言痴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居里,正是这个狡黠的婴宁之所为。婴宁的两副性格相映成趣,使这一形象越发显得可爱了。一个人物两副面目,唯长于变幻的鬼狐能之,这样写婴宁又使她增强了狐女形象的特殊真实性,具有了真真幻幻、扑朔迷离的艺术美感。语应对。她知道母亲聋聩重听,所以才故意在母亲面前说“大哥欲我共寝”,捉弄得王子服窘迫不堪。这个婴宁真是聪明狡黠得无与伦比。

24.X莺莺人物形象

X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X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X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X、X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X、X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X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X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X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

虑X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X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X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