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之中大慈大悲的化身——观世音菩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6839670.html,

大乘佛教之中大慈大悲的化身——观世音菩萨

作者:刘松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2期

【摘要】佛教传入中国后,无论僧侣或者百姓王侯,都要念“观世音菩萨”,而且简直是“有求必应”。如果没有观世音菩萨,那么佛教在中国也不会流传这么久远。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为人推崇,因为“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而观世音菩萨与地藏王菩萨等大菩萨,其实在修为等诸多方面,已与佛陀不相上下。同时他们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特有的灿烂精华部分。而观世音菩萨则是佛教文化中“慈悲”的代表人物,在诸佛菩萨中,若论慈悲,观世音为最。“慈悲”即是佛法基础,也是人们生活中所奉行的原则。

【关键词】观世音菩萨;慈悲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体现,无论在人们信仰以及大乘佛教,她都有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在佛教之中,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也是被看作大乘佛教的基础。在佛经中,有记载着观世音菩萨为古佛“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化作菩萨身在人间到处循声救苦救难,为了度化人间,发下“十二大愿”。并且,观世音菩萨也是“西方三圣”之一,是阿弥陀佛身边的一生补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在大乘佛教中有四位大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分别象征着“智行悲愿”四种精神。观世音菩萨在其中代表着慈悲,她以大悲为自己本愿,从而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救助众生并且给予他们无畏与福分。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慈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并且给予他们安乐。故此,观世音菩萨教导着我们要有慈悲精神,哪里有苦难就要去幫忙,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人间最为着力的原因。

佛教的慈悲与人性的慈忍柔和的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表现在日常行为中这就是爱,例如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微不至而深厚永恒的。但是世间的爱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化。观世音菩萨像是众生慈悲的母亲,但是同时她又不偏袒任何人。对众生一视同仁,一并关爱。不分贵贱。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让她救一切众生,如慈母爱儿女。所以观世音菩萨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慈悲为大乘佛教非常强调,被视作佛法根本。观世音菩萨在《佛说法集经》说:“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 因为佛菩萨们普度众生及诸多大愿,都是由慈悲发起。慈悲人皆有之,万物皆有灵性。虽没有菩萨的广大,但能够不断进步。没有慈悲所修功德,是小乘功德或人天果报。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杨枝,寓意在三界火宅中的众生充满热恼而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痛苦,以瓶中的甘露圣水洒遍世间,令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得以消灾解难甚至得到福分。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萨,渴求菩萨广施甘露,熄灭诸多苦难与烦恼。观世音菩萨的确有甘露水(甘露又喻佛法之中的涅槃解脱之道),如时时虔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