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公式大全

Excel公式大全
Excel公式大全

Excel公式大全

1

FIND(find_text,within_text,start_num)

返回值为:所要查找的字符串的第一个位置

start_num<=0 or start_num

eg:FIND("1",F10,0)=#Value

如果字符串未找到则返回#Value

FIND("0",F10,1)=#Value

查找区分大小写

eg:FIND("m","Miriam McGovern")=6

第1楼

2

FINDB(find_text,within_text,start_num)

按字符来查找

eg:FINDB("京","东京都") 等于 3

第2楼

3

SEARCH(find_text,within_text,start_num)

SEARCHB(find_text,within_text,start_num)

查找时不区分字符大小写的!

第3楼

4

MATCH(lookup_value,lookup_array,match_type)

函数MATCH 返回lookup_array 中目标值的位置,而不是数值本身。例如,MATCH("b",{"a","b","c"},0) 返回 2,即 "b" 在数组 {"a","b","c"} 中的相应位置。

查找文本值时,函数 MATCH 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如果函数 MATCH 查找不成功,则返回错误值 #N/A。

如果 match_type 为 0 且 lookup_value 为文本,lookup_value 可以包含通配符、星号(*)和问号(?)。星号可以匹配任何字符序列;问号可以匹配单个字符。

第4楼

5

补充说明MATCH函数

Lookup_value 为需要在 Look_array 中查找的数值。例如,如果要在电话簿中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则应该将姓名作为查找值,但实际上需要的是电话号码。

Lookup_value 可以为数值(数字、文本或逻辑值)或对数字、文本或逻辑值的单元格引用。

Lookup_array可能包含所要查找的数值的连续单元格区域。Lookup_array 可以为数组或数组引用。

Match_type为数字 -1、0 或 1。Match-type 指明 Microsoft Excel 如何在 lookup_array 中查找 lookup_value。

如果 match_type 为 1,函数 MATCH 查找小于或等于 lookup_value 的最大数值。Lookup_array 必须按升序排列:...、-2、-1、0、1、2、...、A-Z、FALSE、TRUE。

如果 match_type 为 0,函数 MATCH 查找等于 lookup_value 的第一个数值。Lookup_array 可以按任何顺序排列。

如果match_type 为-1,函数MATCH 查找大于或等于lookup_value 的最小数值。Lookup_array 必须按降序排列:TRUE、FALSE、Z-A、...、2、1、0、-1、-2、...,等等。

如果省略 match_type,则假设为 1。

第5楼

数组之间的查找!返回值为数值

H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row_index_num,range_lookup)

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

第6楼

7

较为熟悉的取字符串函数

LEFT(text,num_chars) & LEFTB(text,num_bytes)

RIGHT(text,num_chars) & RIGHTB(text,num_bytes)

MID(text,start_num,num_chars) & MIDB(text,start_num,num_bytes)

第7楼

8

CODE(text)

Text为需要得到其第一个字符代码的文本。

eg:

CODE("A") 等于 65

CODE("Alphabet") 等于 65

第8楼

9

YEN(number,decimals)

Number为要转换成文本的数字,或对包含数字的单元格的引用,或结果为数字的公式。

Decimals为数字四舍五入的截止位。如果值为正数,则小数点右边的位将四舍五入。如果该值为负数,则小数点左边的位将四舍五入。如果忽略此参数,则假定为 0,且不对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第9楼

VALUE(text)

Text为带引号的文本,或对需要进行文本转换的单元格的引用。Text 可以是 Microsoft Excel 中可识别的任意常数、日期或时间格式。如果 Text 不为这些格式,则函数 VALUE 返回错误值#VALUE!。

第10楼

11

TEXT(value,fromat_text)

Value为数值、计算结果为数值的公式,或对数值单元格的引用。

fromat_text所要选用的文本型数字格式。即“单元格格式”对话框“数字”选项卡的“分类”列表框中显示的格式。fromat_text 不能包含星号 (*),也不能是常规型。

eg:

TEXT(2.715, "$0.00") 等于 "$2.72"

TEXT("4/15/91", "mmmm dd, yyyy") 等于 "April 15, 1991"

第11楼

12

T(value)

Value为需要进行测试的值。如果 value 本身就是文本,或是对文本单元格的引用,函数 T 将返回 value ;如果没有引用文本,则返回 ""(空文本)。

第12楼

13

SUBSTITUTE(text,old_text,new_text,instance_num)

Text为需要替换其中字符的文本,或对含有文本的单元格的引用。

Old_text为需要替换的旧文本。

New_text用于替换 old_text 的文本。

Instance_num为一数值,用来指定以 new_text 替换第几次出现的 old_text。如果指定了

instance_num,则只有满足要求的 old_text 被替换;否则将用 new_text 替换 Text 中出现的所有 old_text。

第13楼

14

PHONETIC(reference)

Reference为文本串或对单个单元格或包含 furigana 文本串的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如果 reference 为单元格区域,则返回区域左上角单元格中的 furigana 文本串。

如果 reference 为不相邻单元格的区域,将返回 #N/A 错误值。

说明:为检验!

第14楼

15

PROPER(text)

Text为需要进行转换的字符串数据、包括在一组双引号中的文字串、返回文本值的公式或是对包含文本的单元格的引用。

第15楼

16

REPT(text,number_times)

Text需要重复显示的文本。

Number_times需要进行重复的次数,为正数,如果 number_times 为 0,函数 REPT 返回 ""(空文本);如果 number_times 不为整数,它将被截尾取整。函数 REPT 的结果不能多于 255 个字符。

第16楼

17

FIXED(number,decimals,no_commas)

Number要进行四舍五入并转换成文字串的数。

Decimals为一数值,用以指定小数点右边的小数位数。

No_commas为一逻辑值。如果其值为 TRUE,则函数 FIXED 返回的文字不含逗号;如果no_commas 的值等于 FALSE 或省略,则返回的文字中包含逗号。

在 Microsoft Excel 中,Numbers 的最大有效位数不能超过 15 位,但 decimals 可达到 127。如果 decimals 为负数,则 Number 进行四舍五入处理的基准点将从小数点向左数起。

如果省略 decimals,则假设它为 2。

第17楼

18

EXACT(text1,text2)

比较字符串,区分大小写

第18楼

19

依照货币格式将小数四舍五入到指定的位数并转换成文字

DOLLAR 或 RMB(number,decimals)

Number为数字、包含数字的单元格引用,或是计算结果为数字的公式。

Decimals为十进制数的小数位数。如果 Decimals 为负数,则参数 number 从小数点往左按相应位数取整。如果省略 Decimals,则假设其值为 2 。

第19楼

20

CLEAN(text)

Text要从中删除不能打印字符的任何工作表信息。

第20楼

21

CONCATENATE (text1,text2,...)

Text1, text2, ...为 1 到 30 个将要合并成单个文本项的文本项。这些文本项可以为文字串、数字或对单个单元格的引用

第21楼

22

ASC(text)

Text为文本或对包含要更改文本的单元格的引用。如果文本中不包含任何全角英文字母,则文本不会被更改

第22楼

23

JIS(text)

Text为文本或对包含要更改文本的单元格的引用。如果文本中不包含任何半角英文字母或片假名,则文本不会更改。

第23楼

24

REPLACE(old_text,start_num,num_chars,new_text)

REPLACEB(old_text,start_num,num_bytes,new_text)

Old_text是要替换其部分字符的文本。

Start_num是要用 new_text 替换的 old_text 中字符的位置。

Num_chars是希望 REPLACE 使用 new_text 替换 old_text 中字符的个数。

Num_bytes是希望 REPLACE 使用 new_text 替换 old_text 中字节的个数。

New_text是要用于替换 old_text 中字符的文本。

第24楼

25

MEDIAN(number1,number2, ...)

Number1, number2,...是需要找出中位数的 1 到 30 个数字参数。

参数必须是数字、名称、数组或包含数字的引用。Microsoft Excel 会检查每一数组变量或引用中的所有数字。

如果数组或引用参数中包含有文字、逻辑值或空白单元格,则忽略这些值,但是其值为零的单元格会计算在内。

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我们会不会遗憾自己还没来得及为他们做这些事情:

第1件:定期带父母去做体检.

第2件: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第3件:帮父母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

第4件:陪父母重游故地

第5件:与父母一起拜访他们的朋友

第6件:经常给父母拍照

第7件:跟父亲做交心的沟通

第8件:带父母去旅行

第9件:认真回复父母的短信

第10件:经常带着爱人回家

第11件: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第12件:亲自给父母做饭

第13件:解开父母的心结

第14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第15件: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第16件:要知道父母真正喜欢吃什么第17件:仔细倾听父母的往事

第18件: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活动第19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第20件:给单身父母找个伴

第21件:请父母去吃大餐

第22件:让父母对你有信心

第23件:带父母参观你的学校或公司第24件:不要对父母指手画脚

第25件:带母亲去做美容

第26件: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第27件:不要让父母看你的脸色

第28件: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第29件:让母亲穿得舒适

第30件:让父亲穿得体面

第31件:和父母一起去唱卡拉OK

第32件:送父母一个宠物

第33件:教你的父母学会上网

第34件:鼓励父母设计家居环境

第35件:和父母一起做家庭大事件

第36件:带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第37件:让父母经常见到孙子

第38件:无条件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第39件: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inp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

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 授课:XXX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 ,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 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 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 授课:XXX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E X C E L表格公式大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M2*+N2*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汇总篇】

Excel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汇总篇】 篇一:Excel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汇总 Excel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汇总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 18 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 男 "," 女 "),IF(MOD(MID(C2,17,1),2)=1," 男 "," 女 ")) 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5、求和: =SUM(K2:K56)——对 K2 到 K56 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6、平均数: =AVERAGE(K2:K56)——对 K2 K56 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7、排名: =RANK(K2,K$2:K$56)——对 55 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8、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9、 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 K 列、 M 列和 N 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 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10、最高分: =MAX(K2:K56) ——求 K2 到 K56 区域(55 名学生)的最高分; 11、最低分: =MIN(K2:K56) ——求 K2 到 K56 区域(55 名学生)的最低分; 12、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 K2 到 K56 区域 100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57 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 K2 到 K56 区域 95~9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 果存放于 K58 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求 K2 到 K56 区域 90~94.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59 单元格; (4) =COUNTIF(K2:K56,">=85")-SUM(K57:K59)——求 K2 到 K56 区域 85~89.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0 单元格; (5) =COUNTIF(K2:K56,">=70")-SUM(K57:K60)——求 K2 到 K56 区域 70~84.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1 单元格; (6) =COUNTIF(K2:K56,">=60")-SUM(K57:K61)——求 K2 到 K56 区域 60~69.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2 单元格; (7) =COUNTIF(K2:K56," 说明:COUNTIF 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 C2 到 C351 区域(共 350 人)男性人数; 1 / 10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 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 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实用)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

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 2011-04-24 08:53:41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Excel表格公式大全(苦心整理)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来源:鲍利的日志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对K2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1、查找重複內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複","")。 2、用出生年月來計算年齡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3、從輸入的18位身份證號的出生年月計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 13,2))。4、從輸入的身份證號碼內讓系統自動提 取性別,可以輸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 2)=1,"男","女"))公式內的“C2”代表的是輸入身份證號碼的單元格。1、求和: =SUM(K2:K56) ——對K2到 K56這一區域進行求和;2、平均數: =AVERAGE(K2:K56) ——對K2 K56這一區域求平均數;3、排名: =RANK(K2,K$2:K$56) ——對55名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名;4、等級: =IF(K2>=85,"優",IF(K2>=74,"良 ",IF(K2>=60,"及格","不及格")))5、學期總評: =K2*0.3+M2*0.3+N2*0.4 ——假設K列、M列和N列分別存 放著學生的“平時總評”、“期中”、“期末”三項成績;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區 域(55名學生)的最高分;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區域(55名學生)的最低分;8、 分數段人數統計:(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區域100分的人數;假設把結果存放於 K57單元格;(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區域95~99.5分的人數;假設把結 果存放於K58單元格;(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區域90~94.5 分的人數;假設把結果存放於K59單元格;(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 K56區域85~89.5分的人數;假設把結果存放於K60單元格;(5)=COUNTIF(K2:K56,">=70")- SUM(K57:K60) ——求K2到K56區域70~84.5分的人數;假設把結果存放於K61單元格;(6) =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區域60~69.5分的人數;假設把結果存放於 K62單元格;(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區域60分以下的人數;假設把結果存放於 K63單元格;說明:COUNTIF函數也可計算某一區域男、女生人數。如:=COUNTIF(C2:C351,"男") ——求 C2到C351區域(共350人)男性人數;9、優秀率: =SUM(K57:K60)/55*10010、及格率: =SUM(K57:K62)/55*10011、標準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區域(55人)的成績波動情況(數值 越小,說明該班學生間的成績差異較小,反之,說明該班存在兩極分化);12、條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設B列存放學生的性別,K列存放學生的分數,則此函數返回的結果表示求該班男生的成 績之和;13、多條件求和:{=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假設C列(C3:C322區域)存放學生的性別,G列(G3:G322區域)存放學生所在班級代碼(1、2、3、4、5),則此函數返回的結果表 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數;這是一個數組函數,輸完後要按Ctrl+Shift+Enter組合鍵(產生“{……}”)。“{}”不能手工輸入,只能用組合鍵產生。14、根據出生日期自動計算周歲: =TRUNC((DAYS360(D3,NOW( )))/360,0)———假設D列存放學生的出生日期,E列輸入該函數後則產生該生的周歲。15、在Word中三個小竅門:①連續輸入三個“~”可得一條波浪線。②連續輸入三個“-”可得一條 直線。連續輸入三個“=”可得一條雙直線。一、excel中當某一單元格符合特定條件,如何在另一單元格顯示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太强大了!

Excel表格公式大全太强大了! 2014-02-23免费订阅??每天一点经济学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 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 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最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工作中最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2020年excel表格计算公式大全、使用技巧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条件判断 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显示位置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字符CONCATENATE 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显示日期 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计算天数 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计算天数 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概率计算 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条件计算 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数据定位 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数据计算 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逻辑判断 LEF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截取数据 LEN 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字符统计 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匹配位置 MAX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数据计算 MID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取 MIN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数据计算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一、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 ①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波浪线。 ②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直线。 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双直线。 一、excel中当某一单元格符合特定条件,如何在另一单元格显示特定的颜色比 如: A1〉1时,C1显示红色 0“条件格式”,条件1设为: 公式 =A1=1 2、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红色后点“确定”。 条件2设为: 公式 =AND(A1>0,A1<1) 3、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绿色后点“确定”。 条件3设为: 公式 =A1<0 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黄色后点“确定”。 4、三个条件设定好后,点“确定”即出。 二、EXCEL中如何控制每列数据的长度并避免重复录入 1、用数据有效性定义数据长度。 用鼠标选定你要输入的数据范围,点"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设成"允许""文本长度""等于""5"(具体条件可根据你的需要改变)。 还可以定义一些提示信息、出错警告信息和是否打开中文输入法等,定义好后点"确定"。

2、用条件格式避免重复。 选定A列,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成“公式=COUNTIF($A:$A,$A1)>1”,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定红色后点两次"确定"。 这样设定好后你输入数据如果长度不对会有提示,如果数据重复字体将会变成红色。 三、在EXCEL中如何把B列与A列不同之处标识出来? (一)、如果是要求A、B两列的同一行数据相比较: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单元格数值” “不等于”=B2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二)、如果是A列与B列整体比较(即相同数据不在同一行):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公式”=COUNTI F($B:$B,$A2)=0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按以上方法设置后,AB列均有的数据不着色,A列有B列无或者B列有A列无的数据标记为红色字体。 四、EXCEL中怎样批量地处理按行排序 假定有大量的数据(数值),需要将每一行按从大到小排序,如何操作? 由于按行排序与按列排序都是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主关键字相同时才能按次关键字 排序。所以,这一问题不能用排序来解决。解决方法如下: 1、假定你的数据在A至E列,请在F1单元格输入公式: =LARGE($A1:$E1,COLUMN(A1)) 用填充柄将公式向右向下复制到相应范围。 你原有数据将按行从大到小排序出现在F至J列。如有需要可用“选择性粘贴/数值” 复制到其他地方。

excel常用公式详解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EXL表格公式大全

Excel 表格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计算周岁年龄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用出生年月计算虚岁年龄=DATEDIF(A1,TODAY(),"y")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对K2?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M2*+N2*?——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求K2到K56区域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求K2到K56区域9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完整版)excel基本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使用方法25条公式技巧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 一、利用函数COUNTA统计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因为函数COUNTA可以计算出非空单元格的个数,所以我们在利用此函数时,选取本班学生名字所在单元格区域(B3~B12)作为统计对象,就可计算出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二、利用COUNT、COUNTBLANK和COUNTIF函数分别统计各科参加考试的人数、统计各科缺考人数、统计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 我们在输入成绩时,一般情况下,缺考的人相应的科目的单元格为空就可以了,是0分的都输入0。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格式为2012/4/21的=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格式为20120421的=CONCATENATE(MID(E4,7,4),MID(E4,11,2),MID(E4,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或 =RANK(E2,$E$2:$E$5),但遇到同分数时排名不连续。 用下面的几个公式都可以获得中国式排名,还是以上图为例,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并向下拖: =SUMPRODUCT((D$2:D$19>D2)*(1/(COUNTIF(D$2:D$19,D$2:D $19))))+1 或下面的几个数组公式,公式输入完毕后按Ctrl+Shift+Enter结束: =SUM(IF(D$2:D$19>D2,1/COUNTIF(D$2:D$19,D$2:D$19)))+1 =SUM(--(FREQUENCY(D$2:D$19,IF(D$2:D$19>=D2,D$2:D$19))>0)) =SUM(--IF(D$2:D$19>=D2,MATCH(D$2:D$19,D$2:D$19,)=ROW( $2:$19)-1))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