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板台车施工方案

防水板台车施工方案
防水板台车施工方案

防水板台车施工方案

1概述

1.1工程概况

中铁二局成渝客专线CYSG-5标项目经理部第五分部管段内隧道有三座,其中长隧道 2 座,短隧道 1 座。分别为:缙云山隧道

( DK275+355~DK286+650)3175m,上石岩隧道 ( DK279+020~

DK279+370) 370m,璧山隧道(DK283+195~DK286+650)3455m。

围岩类别:缙云山隧道Ⅴ级围岩1085m(含进口明洞155m,出口明洞40m),Ⅳ 级围岩1520m,Ⅲ级围岩570m。上石岩隧道Ⅴ级围岩370m(含进口明洞40m,出口明洞30m)。璧山隧道Ⅴ级围岩940m(含进口明洞20m,出口明洞41m),Ⅳ级围岩825m,Ⅲ级围岩1690m。

1.2适用范围

本台车方案适用于缙云山隧道、上石岩隧道、璧山隧道。

1.3编制依据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印发的【建技( 2010)13 号】文件。

1.3.2成渝客运专线《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成渝施隧参3201》衬砌断面图。

1.3.3《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

1.3.4《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 (TZ214-2005)

1.3.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B10304-2009)

1.3.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B10301-2009)

1.3.6以往施工经验

2施工方案

2.1材料选择防水板台车材料为项目上出现过并可用于隧道、桥梁结构的材料,如I18 工字钢,I20b 工字钢、Φ108 钢管、Φ89 钢管,Φ42 钢管、Φ22 螺纹钢筋、Φ14 螺纹钢筋及φ8 光圆钢筋等。

2.2结构尺寸

台车纵向长7m,横向宽7m,高8.46m。

2.3台车组成台车由立柱、纵梁、横梁、推动梁、悬挑梁、推动加固梁、行走梁、连梁、支撑、操作平台、爬梯、防护栏杆、提升系统及支撑系统等组成。

2.4连接及行走方式本台车所有钢材结合点均采用通焊焊接,要求焊接连续、饱满、无夹渣。台车采用两侧设置推动梁及推动加固梁,用柳工ZL50 装载机顶推行走(底层纵向设行走道梁)。

2.5主要施工方案

2.4.1立柱

台车立柱采用I18 工字钢,纵向设置 4 组,两侧为2I18 工字钢组合立柱,中间两组为1I18 工字钢单根立柱。中心间距为

2.25m+2.32m+2.25m,立柱高8.1m。

2.4.2梁

台车纵梁采用I18 工字钢,主要有顶层纵梁,长7m;第二层纵梁,长 6.82m;底层行走梁,长7.6m。需注意的是底层行走梁两端设置45°向上的坡口,以便顶推行走。

台车横梁采用I18 工字钢,主要有主横梁,长 6.82m;推动加固梁,长7m;横向加固梁,长 1.5m;连梁,长 2.3m。

台车推动梁,采用I20b 工字钢,设置在台车纵向两端,长 1.5m。

悬挑梁采用I18 工字钢,主要设置于操作平台上。第 1 层,梁长2.7m;第 2 层,梁长 2.6m;第3层,梁长 2.0m;第4层,梁长0.9m,纵向间距 2.25m+2.32m+2.25m,共设置8根/ 层。

2.4.3支撑

支撑主要有Φ108钢管、及Φ42钢管。Φ108钢管支撑主要用于立柱,第1层、第2层、第三层纵、横梁及操作平台悬挑梁的第1~3层。Φ42 钢管支撑主要用于操作平台悬挑梁的第 4 层,长0.8m,纵向

间距 2.25m+2.32m+2.25m,共设置8 根/

2.4.4微调机构

台车操作平台的悬挑梁上设有Φ 89 钢管可伸缩的微调机构。以便检查初期支护表面、二次衬砌内轮廓尺寸以及能达到隧道周边任一部位。

2.4.5爬梯

爬梯设置在台车洞口端,对称于台车两侧。梁及扶手主要采用Φ42 钢管,踏步采用双支Φ 22 螺纹钢筋,布高30cm,扶手高 1.0m,在第二层平台上上设60cm ×60cm的爬梯休息平台,扶手倒角处包边圆顺处理。

2.4.6劲板

立柱与梁,纵、横梁结合处均采用劲板加强处理(悬挑梁采用斜撑加强)。劲板为三角形状,采用I18 工字钢,满焊。

2.4.7平台钢筋网

操作平台由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组成。固定部分为:受力梁I18 悬挑梁、Φ 108 钢管斜撑、悬挑梁上纵向Φ42 钢管及Φ14 螺纹钢筋,活动部分为φ8 钢筋网片及Φ 89 伸缩钢管。钢筋纵向间距5cm,横向间距15cm。φ 8 钢筋网片结合点采用点焊,其余全部满焊。

2.4.8提升系统

在台车顶层靠近洞口侧设置防水板提升系统。提升系统采用电动卷扬机,吨位大小为0.3T ,通过后锚至顶层纵梁上。

2.4.9支撑系统

在台车顶面上按围岩类别及衬砌形式,用Φ 22 钢筋(外裹无纺布)弯至比防水板铺设内轮廓半径小10cm,用于铺设防水板时支撑防水板(既留足了富余量及松弛程度,又保证了操作固定防水板的工效)。支撑体系采用Φ 22 螺纹钢筋,竖向焊接在两侧纵梁上(可做成活动

的),间距 1.0m。

3台车检算

3.1检算依据

3.1.1台车设计图

3.1.2《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

3.1.3《工字钢技术参数表》

3.2荷载确定

3.2.1台车自重

6根7米I18 工字钢,单位重24.1Kg/m,G1=24.1×6×7=1012.2Kg

3.2.2台上荷载台上最大荷载保证控制在G2=8× 103Kg

3.3刚度校核

I18 工字钢梁刚度校核(集中受力在每跨中间即工字钢1/2 处)。

I18 工字钢支点间最大间距L=7m(不考虑斜撑部分),

截面模量Wx=1.85×10-4m3,Wy=2.6×10-5m3

惯性矩Ix=1.66 × 10-5 m4,Iy=1.22 ×10-6 m4

弹性模量E=1.9× 105MPa

3 每榀总荷载(均部

荷载)q=(G1+ G2)× g/6=1.4719 ×103Kg/N

则I18 工字钢最大挠度θ=-5ql 4/384EI x=0.0117m,

θ/L=0.01459/7=1/480<1/400 (规范)。刚度满足要求。

3.4强度校核

σmax=M max/W x= ql 2/8 W x=1.4719×103×7 2/(8 ×1.85×10-4)=48.7 MPa≤[ σ]=145

MPa,支点处剪力根据材料性质满足要求,无需检算。

I18 工字钢强度满足要求。故台车在安全方面满足施工要求。台车检算受力简图:

4注意事项

4.1本防水板台车立柱、纵梁、横梁、连梁、加固梁、悬挑梁及行走梁均采用I18 工字钢。端头侧立柱及横梁采用2I18工字钢组合,结合处全部通焊。

4.2推动梁采用I20b 工字钢。

4.3劲板斜撑采用I18 工字钢对半割开代替钢管斜撑;

4.4横梁斜撑、纵梁斜撑、悬挑梁斜撑及顶层竖向支撑全部采用Φ108钢管。

4.5爬梯宽60cm,步高30cm。在距底层行走梁底面30cm处设第一踏步。爬梯纵横梁及扶手采用Φ42钢管,踏步采用双根Φ 22螺纹钢筋。

其余爬梯设置在靠立柱及纵梁侧,做法相同,只是防护栏杆设在立柱及纵梁侧。在操作平台上开60cm×120cm的矩形孔,孔的长边平行线路方向。同时孔的四周用圆钢包边以免刮破衣服及伤人。

4.6操作平台由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组成。固定部分:纵向采用Φ42钢管及Φ 22螺纹钢筋,Φ22螺纹钢筋间距5cm,均与I18 工字钢悬挑梁焊接牢固。活动部分采用Φ8光圆钢筋网片,横向钢筋在底层,纵向钢筋在面层,交叉处全部点焊。

4.7微调系统的Φ89伸缩钢管套在Φ 108钢管内,每根伸缩管设4个Φ108钢管套,每个套长15cm,且伸缩管末端(靠立柱侧)须有防拔

出措施。

4.8行走底梁两侧末端设45°坡口,并用钢板包边,以利行走。

4.9在底层及顶层斜撑内侧设置照明设施,管线布设在立柱及纵横梁内。

4.10防护栏杆立柱及扶手均采用Φ 42钢管,其中栏杆高120cm,立柱间距120cm,立柱中间用Φ 22螺纹钢筋连接,接触点均焊接牢固,挂

完全网(不能挂密目网,影响光线透视)。

4.11台车立柱与梁、梁与梁、梁与斜撑等连接处全部通焊,每处焊缝进行检查,要求牢固。

4.12防水板支撑系统,在防水板铺设完毕后应及时拆卸,放置于顶层

操作平台上,堆码整齐。

4.13防水板提升系统必须锚固牢固。

5机械设备及劳动力

5.1机械设备配置

机械设备选型主要是根据台车加工需要,确定设备的型号、种类及数量,其

主要目的是必须满足加工需要

单个隧道口机械设备配置表

5.2 主要劳动力

6安全事项

6.1焊工、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6.2焊工、割工必须戴防护目镜和防护面罩。

6.3在顶层防护栏杆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6.4在台车两侧的双支立柱及第二层横梁上贴反光膜。

6.5在每层每侧操作平台的立柱上(靠平台侧),设置一个灭火器。

6.6在中横梁上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绳。

6.7伸缩钢管必须有防拔出措施。

6.8防护栏杆设置在台车纵向两侧临空面,必须焊接牢固,栏杆上需挂安全网

6.9防水板提升系统(卷扬机)安全事项

6.9.1卷筒上的钢丝绳应排列整齐,如发现重叠和斜绕时,应停机重新排列。严禁在转动中用手、脚拉踩钢丝绳。钢丝绳不许完全放出,最少应保留三圈。

6.9.2钢丝绳不许打结、扭绕,在一个节距内断线超过10%时,应予更换。

6.9.3作业中,任何人不得跨越钢丝绳,防水板提升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卷

扬机。

6.9.4作业中如遇停电情况,应切断电源,将提升物降至地面。

6.9.5严禁超载使用。即超过最大承载吨数。

6.9.6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与机械的磨损. 自燃的腐蚀局部损害难免,应间隔时间段涂刷保护油。

6.9.7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所使用的钢丝绳,达到报废标准应立即报废。

6.9.8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出现打结.压扁.电弧打伤.化学介质的侵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