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分析化学考试大纲.doc

629分析化学考试大纲.doc
629分析化学考试大纲.doc

科目代码:629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

一、考试性质与范围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科目之一。《分析化学》考试力求反应分析化学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量”的特点,并能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化学人才入学,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化学专业人才。试题涵盖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等内容。

二、考试基本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溶液中有关平衡的计算、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的掌握、综合运用能力;掌握现代仪器分析原理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基本的仪器分析方法;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

三、考试形式与分值

闭卷考试,满分150分,其中仪器分析占20分。

四、考试内容

1.定量分析概论

1.1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作用

1.2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1.3定量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

1.4滴定分析概述: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本计算

2.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2.1 测量误差的表征:准确度和精密度

2.2 误差的来源和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3 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2.4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2.5 减小分析误差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消除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2.6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定义;有效数字的修约及运算规则;

3.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3.2 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

3.3 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

3.4 酸碱缓冲溶液和酸碱指示剂

3.5 酸碱滴定曲线

3.6 终点误差

3.7 酸碱滴定的应用

4.络合滴定

4.1 概述:无机络合剂与有机络合剂简介;EDTA的性质及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

4.2 络合平衡: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络合物各种形式的分布;主反应和副反应;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αM、αY和αMY);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4.3络合滴定原理:络合滴定的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常用金属指示剂;终点误差公式及其应用

4.4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分别滴定的可能性及酸度控制;使用掩蔽剂进行选择性滴定;其他滴定剂的应用

4.5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氧化还原滴定

5.1 概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5.2条件电位及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及进行的程度

5.3氧化还原反应历程及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5.4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5.5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5.6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6.沉淀滴定法

6.1沉淀滴定法概述

6.2银量法滴定曲线

6.3常用沉淀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Mohr法;Volhard法,Fajans法

7.重量分析法

7.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沉淀重量分析法的步骤;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和称量形的要求;重量因数及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7.2 溶解度和固有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不同条件下沉淀溶解度的计算

7.3 沉淀类型;沉淀的形成过程;Von Weimarn公式及应用;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共沉淀;后沉淀;沉淀沾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7.5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沉淀条件的选择;均匀沉淀法;沉淀的过滤、洗涤;称量形的获得;

7.6有机沉淀剂概述:有机沉淀剂的特点和意义;有机沉淀剂的分类和应用简介

8.光度分析法

8.1概述:吸光光度法的特点;光的基本性质;分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产生及特征8.2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Lambert-Beer定律;吸光度的加和性;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 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

8.3目视比色法及光电比色法简介;吸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8.4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重要的显色剂;参比溶液的选择;干扰及消除方法

8.5测量条件的选择:吸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工作曲线法;多组分分析;光度滴定法;络合物组成的确定;有机试剂的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示差光度法

9.定量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9.1 沉淀分离;

9.2 溶剂萃取分离;

9.3 离子交换分离

9.4 色谱法

10.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0.1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取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0.2试样的分解方法:无机物分解方法,有机物分解方法

10.3测定方法的选择

11.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11.1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1.2 实验室基本常识

11.3 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及检验方法

11.4 玻璃器皿的洗涤,化学试剂规格与保存

11.5 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含分析天平和分光光度计等)及操作方法11.6 溶液配制

11.7 重量分析一般操作

12.分析化学实验

12.1 酸碱滴定实验;

12.2 络合滴定实验,

12.3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12.4 沉淀滴定实验;

12.5 重量分析实验,

12.6 分光光度法实验;

12.7 综合实验

13. 仪器分析

13.1. 原子吸收光谱

13.2. 原子发射光谱

1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3.4. 气相色谱

13.5. 液相色谱

13.6. 电化学分析

《工业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工业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Chemical Industry Analysis) 课程名称:工业分析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食品化学分析 学分数:3 主讲教师:李崧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分析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熟悉各级分析标准及分析标准的使用,理解工业分析的作用及范围,要求学生系统、熟练地掌握已学分析化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对所学分析化学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为今后深入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该按照本大纲的具体要求,了解工业分析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程序,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练查阅分析标准,理解实际分析工作所需的人员、方法、仪器、环境要求及操作规程,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初步了解在质量管理体系下进行应用分析化学工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工业分析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 教学内容: 1.1 工业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2 工业分析实验室的任务与职责 1.3 工业分析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制度 1.4 工业分析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结构 1.5 工业分析实验室的的仪器设备制度 1.6 化学试剂管理 1.7 实验室工作要求及安全常识 教学要求: 了解工业分析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及意义,熟悉工业分析实验室的

组织与管理,如实验室、仪器、试剂及其人员的构建、任务及管理方式;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常识,掌握水、电、煤气及化学试剂的管理及急救方法。 第2章分析标准 教学内容: 2.1 分析工作的标准化 2.2 方法标准的编制与制定 2.3 标准的等级 2.4 标准物质 2.5 AOAC方法介绍及例选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教学要求: 了解分析工作标准化的意义和分析方法标准制定的程序,熟悉常用的分析标准,如AOAC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编排格式,能熟练查阅国家标准并准确理解其使用条件、适用范围、操作规程及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区分标准物质与基准物质两个不同的概念,掌握标准物质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工业分析中的应用范围。 第3章常用分析方法及应用例选 教学内容: 3.1 重量法 3.2 容量法 3.3 光度分析 3.4 浊度分析 3.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3.6 原子发射光谱法 3.7 荧光分析法 3.8 电解分析法 3.9 库仑分析法 3.10 电导法 3.11 电位分析法 3.12 极谱伏安分析法 3.13 色谱分析法 教学要求: 工业分析是分析化学学科应用的一个分支。熟知分析化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将前期分析化学理论课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现从理论认识到实际应用的飞跃。通过对各种分析方法原理的介绍、应用的举例,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范

2019年《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1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六年四月

2 基本要求 2.1 专业基础知识 基础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主要应用基本理论,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要求申报人员具备运用基础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分析和解决化学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 2.1.1 无机化学 熟悉原子结构和元素知识;掌握分子结构及相关知识;熟悉物质的聚集状态及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反应平衡及相关知识。 2.1.2 有机化学 熟悉常见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及分子结构知识;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化学鉴别方法。 2.1.3 分析化学 熟悉数据处理知识;了解常见无机、有机物化学定性分析知识;掌握称量分析法;掌握滴定分析法;了解常用物性测试方法;了解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分类及应用知识;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熟悉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滴定法、电质量分析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下同);了解火焰发射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法;了解质谱分析法;了解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掌握气相色谱法;掌握液相色谱法。 2.2 实务及相关知识 通过考试认定申报人员能够掌握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常用标准与方法;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了解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内技术问题的能力,并能指导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2.2.1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本技术 掌握常用分析化学专业术语与词汇;熟悉试样的采取与制备技术;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技术;掌握与化学分析专业工作相关的安全与环保技术;熟悉标准编制及标准化知识;熟悉实验室常用分析检验设备的性能评定与维护方法;熟悉化学分析实验室相关技术工作内容;具备从事分析实验室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2.2.2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定性分析技术 了解常见阴、阳离子的定性鉴定方法;了解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应用;具有在化学分析专业工作中正确使用上述方法的能力。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26)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标 该考试的主要目标是考察考生对于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有机反应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思路、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运用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内容和方法来准确分析、解释和科学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了解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学习任务及研究方法; 1.2 理解化学键理论及共价键的形成和属性; 1.3 掌握基本概念:原子轨道、分子结构、构造、均裂、异裂、自由基、中间体、诱导效应、官能团; 1.4 了解有机化合物元素分析及结构测定方法。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2.1 熟练掌握烷烃的同系列、异构及烷烃的命名; 2.3 掌握烷烃的构象:构象的定义,交叉式与重叠式,构象 表示法(透视式与Newman投影式),构象与能量关系; 2.3 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沸点、熔点、溶解度、密度及变 化规律,分子间力; 2.4掌握烷烃的反应,重点掌握烷烃的卤化反应及自由基反应

历程; 2.5了解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 2.6 掌握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 2.7了解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来源和应用; 2.8 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理解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的 关系; 2.9 掌握环己烷的构象、理解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了解 其它单环及多环环烷烃的构象。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3.1 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3.2 理解烯烃的相对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 3.3 掌握烯烃、炔烃的制法; 3.4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 3.5 重点掌握烯烃的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 卤化氢、水、次卤酸、硫酸);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硼氢化反应;氧化,臭氧化;聚合反应;α-氢的反应(高温卤代,氧化,氨氧化);掌握炔烃的反应。 3.6 掌握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熟练应用马氏规则,了解区域 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概念。掌握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重排及烯丙位重排; 3.7 了解烯烃、炔烃的来源和工业制法。 第四章二烯烃共轭体系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以及电子教案(北大版)

分析化学(普通型) 目的和要求 分析化学课是化学类、生物类以及医学、地质、环境类等专业学生的主干基础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分析化学专业的基础,也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的专业的基础。定量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定量分析化学课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分析测定中误差的来源、减免办法,误差的表征及有效数字的意义与应用; 3.了解吸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等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定量分析在有机、药物、生物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成就、新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对本大纲制定的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非化学类专业(包括生物系、医学部、城环地质等专业)学生,是在1998年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修订的。由于教学改革的需要,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教学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分析化学》的授课学时由原来的54学时减到30学时,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重点放在阐明经典定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仪器分析部分仅保留分子吸光光度法及荧光、磷光分析法,仍使学生有完整的“量”的概念,基本了解分析化学的全貌。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前沿课题,以拓宽学生眼界、启发学生思路、提高学习兴趣。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由于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内容打破了原来教材的界限,相关内容作了融合,相应于分析化学的内容总授课学时为3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内容学时内容学时 绪论 误差与数据处理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法2 2 8 6 氧化还原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吸光光度法、荧光、磷光分析法等 4 0.5 1.5 6 基本内容 一、绪论(2学时)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试题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 占60% 参考书:《分析化学》(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 第二部分, 仪器分析, 占40% 参考书: 《仪器分析》,刘志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述 主要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方法分类 滴定分析法概述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要求: 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 了解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方法 第2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主要内容: 误差及其来源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 回归分析法 要求: 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 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及数字修约规则 初步掌握数据取舍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 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初步掌握回归分析法 第3章酸碱滴定法 主要内容: 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换算;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和离子活度的计算 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 强酸(碱)、一元(多元)强酸(碱)、强酸和弱酸的混合酸及两性物质的PH计算 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 滴定强酸及弱酸的终点误差计算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要求: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药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承担院部:科技学院药学系学科组:药物分析学科组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分析化学课程在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等化学信息的学科,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严密和系统的理论性,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并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探索和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分析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后续学习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专业课程及从事药学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也为将来从事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环境等行业工作的奠定重要专业知识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主要由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组成。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仪器分析内容主要由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分析法三部分组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本部分内容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201409修改) 一、考试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规律的科学。通过考试,使同学们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基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1.4.1 共价键的形成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1.4.2 共价键的属性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1.4.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 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1.6.1 Br? nsted 酸碱理论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1.6.2 Lewis 酸碱理论 Lewis 酸、Lewis 碱 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7.1 按碳架分类 脂肪族化合物、脂环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1.7.2 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烃、脂肪烃、脂环烃、饱和烃 2.1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烷烃:CnH2n+2 环烷烃:CnH2n 构造异构体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氢原子;烷基、环烷基烷烃的命名、单环环烃的命名 2.3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2.3.1 σ键的形成及其特征 2.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角张力 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6.1 自由基取代反应 卤化反应、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卤素的活性次序 2.6.2 氧化反应 2.6.5 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加氢、加溴、加溴化氢 第三章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 3.1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碳碳双键的组成、碳碳叁键的组成、π键的特性 3.2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86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内容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 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 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 二、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之H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30% 3.选择题(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等)10~12%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6~10%

629分析化学考试大纲.doc

科目代码:629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 一、考试性质与范围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科目之一。《分析化学》考试力求反应分析化学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量”的特点,并能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化学人才入学,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化学专业人才。试题涵盖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等内容。 二、考试基本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溶液中有关平衡的计算、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的掌握、综合运用能力;掌握现代仪器分析原理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基本的仪器分析方法;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 三、考试形式与分值 闭卷考试,满分150分,其中仪器分析占20分。 四、考试内容 1.定量分析概论 1.1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作用 1.2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1.3定量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 1.4滴定分析概述: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本计算 2.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2.1 测量误差的表征:准确度和精密度 2.2 误差的来源和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3 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2.4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2.5 减小分析误差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消除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2.6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定义;有效数字的修约及运算规则; 3.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3.2 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 3.3 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 3.4 酸碱缓冲溶液和酸碱指示剂 3.5 酸碱滴定曲线 3.6 终点误差 3.7 酸碱滴定的应用 4.络合滴定 4.1 概述:无机络合剂与有机络合剂简介;EDTA的性质及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 4.2 络合平衡: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络合物各种形式的分布;主反应和副反应;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αM、αY和αMY);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受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养,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其中课堂教学128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考核8学时。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 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莫里森等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 3、胡宏文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有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有机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极性和偶极矩、碳原子轨道的杂化(SP 3、SP2、SP)、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断裂方式、过渡状态和中间体); 3、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检验纯度、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实验式的计算、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考核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分析化学大纲

《分析化学B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064211 课程性质:学科通选课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总学时:32 学分:2.5 适用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各本科专业开课学期: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研究化学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动物科技学院、农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各普通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更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工具课程。 其理论和技术对专业课的学习及科研工作都十分重要。 教学目的: 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分析测定中误差的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 3.掌握吸光光度法和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5.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6.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式,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理论课和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承;在阐明经典分析化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新进展,以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掌握分析化学的分类。 2.本章重点分析化学任务、作用及分类。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为主与案例式相结合 教学内容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略讲)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自学)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定量分析的程序(重点讲解) 第二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误差误差的来源及分类,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关系,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系统误差的检验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2.本章重点误差及分析结果的处理,难点有效数字。 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讨论式、互动式为辅 教学内容 第一节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讲解) 一、准确度及其表示——误差 二、精密度及其表示——偏差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第二节误差的来源和分类(略讲) 一、系统误差 二、随机误差 第三节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和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重点讲解)

分析化学-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福州大学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分析化学 二、招生学院(盖学院公章):化学学院 基本内容: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正确掌握与分析化学有关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分析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牢固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仪器分析部分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对象选择最为合适的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 考试内容包括: 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知识点: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化学过程、滴定分析方法概述、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计量单位、浓度与定量分析结果表示及换算等。 2、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知识点: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公差、误差传递、有效数值、运算规则、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总体平均值的估计、显著性检验(t检验、F检验)、可疑值取舍(4d法、格鲁布斯法、Q检验法)、回归分析、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酸碱滴定法 知识点:活度与活度系数、酸碱平衡常数、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平衡、酸碱平衡浓度与分布系数、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最简式)、酸碱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原理、准确滴定条件判断、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4、络合滴定法 知识点:EDTA、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金属离子缓冲溶液、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金属离子指示剂、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单一金属离子络合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分别滴定的酸度范围、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5、氧化还原滴定法 知识点:条件电势、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反应与诱导反应、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6、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知识点:沉淀滴定曲线、终点指示剂、沉淀滴定分析法(摩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doc -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 前言 一、指导思想与大纲依据 1、指导思想 为了正确、客观、真实地选拔出高等工科院校生物专业和化工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保障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质量,提高有机化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促进有机化学教学、研究的发展,采用标准化考试对考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水平测试。 2、大纲依据 主要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 (1)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二、考试对象 参加攻读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三、考试目标及题型 1、本考试是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医学工程、疾病诊 断、治疗关键技术、新药创制工程等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考试目标分为:A、认识与记忆;B、理解与判断;C、掌握与应用;D、分析与综合四个 由低到高层次。 A、认识与记忆 1)、对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人名反应的重现与复述。 2)、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反应规律的重现与复述。 3)、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重现与复述。 4)、对有机化学的实验基础及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实了解。 B、理解与判断 1)、准确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机理 3)、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基本原理 4)、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掌握与应用 1)、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解决给定条件下的有机化学问题 2)、熟练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 3)、能解释有机反应机理 4)、能进行有机合成设计 D、分析与综合 1)、从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分析、论证具体问题。 2)、能应用有机化学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于解决某些问题。 四、出题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所需时间、改卷方式 出题方式:人工命题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所需时间:180分钟 改卷方式:密封改卷 五、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A+:5.0;A:4.0;B:3.0 学时:A+:90学时;A:72学时;B:54学时 适用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工业分析与检验;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食品营养与检测; 食品生物技术; 药学; 药品经营与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分析化学课程分三个层次,分别是分析化学A+计划90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技能教学56学时,学分为5.0;分析化学A计划7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技能教学44学时,学分为4.0;分析化学B计划54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技能教学34学时,学分为3.0。 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后续课程和专业需求选择不同层次分析化学课程,同一层次分析化学课程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教学。 课程的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食品、药品及其它工业产品分析检测及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前导课程:《无机化学》等。 后续课程:《现代仪器分析》、《精细化工产品检验》、《食品检验》、《药品检验》、《工业分析》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明确分析化学在生产质量控制及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任务和作用,了解分析化学的内容及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2、学习分析化学有效数字及误差理论,掌握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方法,打好各类产品检验中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的基础。 3、掌握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和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熟练掌握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和吸光光度法的操作技能打好运用化学分析法检验各类产品和运用小型仪器分析法检验各类产品的基础。 三、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网站。 2、一个行政班分2人一组约20组同时平行实训的实训室。 3 、20套pH计、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等分析仪器装置。 4、高温电炉、水浴、加热等装置。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2018华南理工大学865有机化学考纲

试卷结构 1.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结构式6~10% 2.完成反应(由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之H写出条件、产物或反应物之一)25-30% 3.选择题(涉及中间体的稳定性、芳香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有机反应中的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构象与构象分析、官能团的鉴定等)10~12% ?????? 4.反应历程:典型反应的历程6~10% ?????? 5.简答题:对反应现象的解释等6~10% 6.分离与鉴别4~5% 7.推断化合物的结构(给定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红外、核磁等条件)8~10% 8.合成题:20~25% 考试大纲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振杂化体及芳香性,同分异构与构象。 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小环张力效应、邻基效应、氢键的概念及上述效应对化合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影响。 4.主要官能团(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磺酸基等)的化学性质及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5.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丙二酸酯、β-丙酮酸酯、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偶氮化合物、磺酸、简单杂环化合物、单糖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红外、核磁) 7.饱和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取代,亲核取代,芳环上的亲电与亲核取代,碳碳重键

的亲电、自由基及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氧化反应(烷烃、烯烃、炔烃、醇、醛、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炔臭氧化及Cannizzaro反应),还原反应(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氢化还原及选择性还原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ai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降级反应(Hofmann降解,脱羧),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重排反应(频那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重排)的历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8.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苯炔的生成与稳定性及其有关反应的规律。能够从中间体稳定性来判断产物结构。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考试大纲.doc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通用) 试卷结构 (一)内容及比例 分析化学部分约75% 仪器分析部分约25% (二)题型及比例 填空题或选择题约25% 问答题约40% 计算题约35% 一、分析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与分析化学方法的选择,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分析的方式;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表示形式及相互的换算,滴定分析中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考试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掌握分析结果的表达方式及正确计算分析结果。 2. 了解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浓度的表示形式及相互的换算,掌握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被滴定物的计量关系及有关计算。 二、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考试内容: 分析试样采集的作用与方法,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试样的分解方法及要求。 考试要求: 1. 了解试样的采集在分析测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试样采集的方法与工作原则。 2. 掌握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 3. 掌握分解试样的基本方法及工作原则。 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考试内容: 误差的种类及特点、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总体和样本的统计学概念,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的计算;t分布的特点、总体平均值的估计;t检验法和F 检验法及其运用;可疑值的取舍方法;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 考试要求: 1. 了解误差与偏差的概念,了解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概念,掌握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 2. 判断误差的种类及分析误差的来源,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方法及措施。 3. 了解有效数字的修约与运算规则,正确表达实验数据。 4. 了解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特点,掌握区间概率的相关计算;了解t分布的特点,掌握总体平均值的存在区间与置信度的相关计算。 5. 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法和F检验法)。 6. 掌握4d法、Grubbs法和Q检验法进行可疑值的取舍。 7. 掌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规律,并正确估算分析结果的误差。 8. 初步学会用误差理论指导和设计实验方案。 四、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的离解平衡,质子方程式;分布分数的概念及计算,PH值对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影响;溶液中H+浓度的有关计算;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以及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滴定曲线的绘制、滴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终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酸碱滴定的方式及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1. 了解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 2. 正确写出溶液的质子平衡式。 3. 了解分布分数的概念、作用并掌握相关计算。 4. 掌握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弱酸(碱)混合溶液、两性物质溶液的pH值的计算。 5. 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特性、组成以及pH值的计算。 6. 掌握酸碱滴定原理、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分析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正确选择指示剂,掌握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具体应用。 7. 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五、络合滴定法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剂的类型,氨羧络合剂的特点及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特点;

化学农大纲

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2010年农学考研大纲简介: 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最新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 化学 Ⅰ.考察目标 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 50% 有机化学 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填空题 35空,每空1分,共35分 计算、分析与合成题 8小题,共55分 Ⅲ.考查范围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溶液和胶体

考试内容 分散系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通性胶体溶液 考试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 5.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考试要求 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 2.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恒压热与焓变、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的条件。 3.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及吉布斯判据的应用。 4.掌握化学反应的△r m r m r m r G m的计算。 5.掌握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6.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试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及移动 考试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及活化能等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 5.掌握△r m 6.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1413101 《分析化学》教学计划、大纲

材料一 成果编号:21413101《分析化学》教学计划、大纲 一、《分析化学》教学计划 海南省技师学院 2012 至 2013 学年第 1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 制定教师:王小丽、吴宣科目:《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一体化教材版本:自主开发工作页 适用班级: 11预备技师班 授课周数: 19周周课时: 8 节授课总时数(节): 152节理论:68 节实习:70节复习考试: 6节机动:8节

海南省技师学院 2012 至 2013 学年第 2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 制定教师:王小丽、吴宣科目:《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一体化教材版本:自主开发工作页 适用班级: 11预备技师班 授课周数: 20周周课时: 10 授课总时数(节): 200 理论: 88 实习: 92 复习考试: 12 机动: 8

二、《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1、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生物化工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无机化学为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实践技能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具有很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化学分析岗位,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依据相关检测标准完成测试样品的组成检出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得出准确的检出结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处理一些在分析检测中出现相关事务和突发事件,中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分析化学程序为框架的整体为指导,认真努力的进行分析化学的操作技能,为日后为一专多能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职业技能型课程的相关设计要求与规程进行设计,将课程开发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典型任务提炼:通过细化的岗位需求调研,全面细化了解相关岗位对本专业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并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第二阶段,确立课程框架:课程框架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要求来设定,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技术学习内容、基准学时、实训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要素第三阶段,制定课程方案:通过课程方案,全面描述课程基本信息、培养目标,当前所规划的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可考虑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学生考核方案、课程评价方案等,并为课程资源的建设和课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第四阶段,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实训环境建设等,这些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必备条件和支撑。其中,学材指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学习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 在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完毕之后,依然依据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基本要求,保持对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持续性完善与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