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3页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3页

实验目的:测定蛋白质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若干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游离氨基酸是水解蛋白质后剩余的未发生缩合反应的氨基酸,可以用二硫化二钠与氨基酸发生二级反应,并且具有荧光性质,故可以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测定其含量。

实验步骤:

1.取约1g蛋白质水解液,加入等量的50%三硝酸溶液,使测定溶液呈红棕色。

2.将上述混合溶液蒸干,加入少量蒸馏水,使含盐量达到适宜比例。

3.将上述溶液通过20μ滤器滤过,在滤液中加入0.1%的二硫化二钠溶液。

4.加入等量的1.5N盐酸,使 pH 值降至2左右。

5.将上述混合液振荡30秒,静置10分钟,测定荧光强度或比色度。

实验结果:测量得到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x mg/L。

实验分析:游离氨基酸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二硫化二钠反应生成荧光物质,故可以用荧光法或比色法进行测定。本实验采用的是荧光法,即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氨基酸的荧光强度,再由标准曲线推算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测定过程中必须确保荧光试剂与游离氨基酸充分反应,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测定了蛋白质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x mg/L,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茶叶是一种传统的饮品,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而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探讨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及其意义。 一、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意义 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在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叶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也是评价茶叶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准确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茶叶品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主要有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等。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1. 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色谱柱将茶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分离出来,再通过检测器测定其浓度。具体步骤如下: (1)样品制备:将茶叶样品粉碎并称取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提取游离氨基酸。

(2)色谱柱分离:将提取得到的茶叶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进行分离,根据游离氨基酸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3)浓度测定:通过色谱柱后,游离氨基酸会进入检测器,根据吸光度或荧光强度等参数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浓度。 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茶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分离出来,并通过检测器测定其浓度。具体步骤如下: (1)样品制备:将茶叶样品粉碎并称取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提取游离氨基酸。 (2)色谱柱分离:将提取得到的茶叶样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根据游离氨基酸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3)浓度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后,游离氨基酸会进入检测器,根据吸光度或荧光强度等参数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浓度。 3. 光谱法 光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游离氨基酸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来测定其浓度。具体步骤如下:

实验一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用)

实验一 食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电位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氨基酸有氨基及羧基两性基团,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中性内盐,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来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定量,根据酸度计指示pH 值,控制终点。 实验试剂: 1、甲醛(36%):应不含有聚合物。 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 实验仪器: 1、酸度计; 2、20mL 移液管; 3、10mL 微量滴定管; 4、100mL 容量瓶; 5、250mL 烧杯; 6、磁力搅拌器; 实验步骤: 1、吸取5mL 试样,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2、吸取上述稀释液20.00mL V 3置于200mL 烧杯中,加水60mL 水,插入电极,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0mol/L]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的毫升数,(可计算总酸含量)。(使中性内盐分离成为氨基酸) 3、向上述溶液中准确加入10.0mL 甲醛溶液,混匀。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继续滴定至pH9.2,记录加入甲醛后滴定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的毫升数V 1。重复做3组平行样。 4、取80mL 水,先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再加入10.0mL 甲醛溶液,混匀,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pH9.2,记录加入甲醛后滴定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V 2。重复做3组平行样。 数据记录与计算 (一)数据记录:见下表 项目 样品 空白 加入甲醛后滴定所消耗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浓度(mol/L ) (二)结果计算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 ()100100 5014 .03 21⨯⨯⨯⨯-= V C V V X 式中:X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g/100 mL ; V 1—测定用试样稀释液加入甲醛后消耗标准碱液的体积,mL ; V 2—测定空白试验加入甲醛后消耗标准碱液的体积,mL ;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 3—试样稀释液取用量,mL ;

游离氨基酸测定

①将对应封口袋中根茎放入研钵内加5ml10%乙酸研磨至匀浆,用10ml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一并将匀浆和冲洗水转入10ml对应编号离心管中,定容至9ml。根同样加5ml10%乙酸研磨至匀浆,用少量水洗研钵,一并转入10ml对应编号离心管去离子水定容至8ml。 ②将离心管充分震荡混匀,将根茎叶浆液10ml离心管放入高速离心机9000r/min 离心10min,取叶上清液0.2ml,放入对应编号10ml离心管中待测。取茎上清液0.2ml,放入对应编号10ml离心管中待测。取根上清液0.2ml,放入对应编号10ml 离心管中待测。 ③在取茎叶上清液中加入相应去离子水、3ml茚三酮、0.2ml抗坏血酸,置沸水中加热10min,观察颜色淡黄色变为蓝紫色,加入乙醇定容到9ml。在570nm处测定吸光度。 试剂:①水合茚三酮:称取0.6g再结晶的茚三酮与烧杯中,加入15ml正丙醇,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30ml正丁醇及60ml乙二醇,最后加入9ml PH=5.4乙酸钠缓冲液,混匀,于棕色瓶中,置于4℃下保存备用,10天有效。需要432ml 材料:[200ml烧杯(1个)、100ml量筒(1个)、5ml移液器(1个)、500ml棕色瓶(1个)] ②乙酸钠缓冲液 ③标准氨基酸:称取亮氨酸46.8mg,溶于少量10%异丙醇中,用10%异丙醇定容至100ml。取该溶液5ml,用蒸馏水稀释到50ml,即含氨基氮5μg/ml标液。 材料:[小烧杯(1个)、100ml容量瓶(1个)、50ml容量瓶(1个)] ④0.2%抗坏血酸:称取100mg抗坏血酸,溶于50ml蒸馏水中,随配随用。 材料:[50ml容量瓶(1个)] ⑤10%乙酸。需要720ml 材料:[100ml容量瓶(1个)] 1000ml容量瓶 总材料:水浴锅、大口径烧杯、研钵(3个)、50ml离心管(96个)、10ml离心管(144个)、15ml离心管(144个)、5ml移液器、1ml移液器。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方案 (茚三酮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氨基酸含量这个参数,控制发酵过程。 二、实验原理 游离氨基酸的游离氨基可与水合茚三酮作用,产生蓝紫色的化台物二酮茚一二酮茚胺,产物的颜色深浅与游离氨基酸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 下测其含量。因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酸也会产生同样反应,在测定前必须用蛋白质沉淀剂将其除掉。 三、实验材料 发酵液样品; 实验试剂:水合茚三酮;氨基酸标准液;0.1%抗坏血酸 实验仪器:100ml容量瓶;漏斗;三角瓶;研钵;移液器;枪头;沸水浴;具塞刻度试管20 ml×10;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方法 1.溶液配制 (1)水合茚三酮称取0.6g重结晶的茚三酮放烧杯中,加入15ml 正丙醇、30ml正丁醇、60ml乙二醇及9 ml PH4.54的醋酸盐缓冲液混匀,棕色瓶中冰箱内保存,10天内有效。 (2)氨基酸标准液称取80℃烘干的亮氨酸23.4mg,以10%的异丙醇溶解定溶至50ml(含氮为50ug/ ml),取此液5ml,用水定容至50 ml,此为含氮量5ug/ ml工作液。 (3)0.1%抗坏血酸称取0.1g抗坏血酸定容100 ml,随用随配。

2.标准曲线绘制 取6支20ml 试管,按下表加剂: 试剂 管号 1 2 3 4 5 6 亮氨酸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无氨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0 水合茚三酮(ml) 3.0 3.0 3.0 3.0 3.0 3.0 抗坏血酸(ml) 0.1 0.1 0.1 0.1 0.1 0.1 氨基氮量(ug/管 ) 1.0 2.0 3.0 4.0 5.0 将各管溶液混合均匀,封口,在沸水中加热15min ,取出后立即用冷水摇 动冷却,用60%乙醇定容至20 ml ,摇匀。 λ=570nm 处测定吸 光度 0 0.025 0.055 0.099 0.146 0.186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氨基氨ug 数为横坐标,绘标准曲线如图: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氮标准曲线 y = 0.0382x - 0.0103 R 2 = 0.9882 -0.05 00.05 0.10.15 0.20123456 氨基氮(ug) 吸光度A 3.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取20ml 试管,取待测液1ml ,加蒸馏水l ml ,水合茚三酮3.0 ml ,坏血酸0.1ml ,混匀,封口。沸水浴加热1 5分钟,冷水中摇动冷却,用 60%乙醇定溶至20ml ,摇匀,于570mn 测定吸光度。

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引言: 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准确测定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态、营养状况以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游离氨基酸测定的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血清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分离并定量,采用色谱柱分离、检测器检测和内标法校正的方式,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2. 气相色谱法(GC) GC是另一种常用的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将血清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脱水氨基化反应后,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可以得到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3.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一种基于游离氨基酸的电化学反应进行测定的方法。通过将血清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测定电流信号的大小从而确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二、游离氨基酸测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1. 营养评估 游离氨基酸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测定结果可以反映人体的蛋白质代谢状况。通过测量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评估人体的营养状况,为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提供依据。 2. 疾病诊断 某些疾病状态下,如肝病、肾病等,人体内的氨基酸代谢会发生异常变化。通过测定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辅助诊断和监测这些疾病的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 肌肉代谢评估 游离氨基酸在肌肉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测定可以评估肌肉的代谢状况。在运动训练、康复治疗等领域,通过测定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评估肌肉的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为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4. 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对氨基酸的需求量较大,而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肿瘤的发展有一定关联。通过测定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辅助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结论: 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测指标,对于评估人

蘑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蘑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引言 在食品营养学中,游离氨基酸是评价食品蛋白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以反映食品的蛋白质水平,也可以为食品品质的评价提供依据。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其营养价值较高,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对于评价蘑菇的蛋白质质量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蘑菇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探究蘑菇的蛋白质质量,并为进一步研究蘑菇的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准备 •蘑菇样品: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样品。 •无水无氧乙酸:用于提取蘑菇中的游离氨基酸。 •pH 2.2缓冲液:用于调节提取液的酸碱度。 2. 实验步骤 1.将蘑菇样品洗净并切碎成小块。 2.取20克蘑菇样品加入100 mL pH 2.2缓冲液中。 3.加入适量的无水无氧乙酸,使pH值控制在2.2左右。 4.进行超声波提取,提取时间为30分钟。 5.将提取液离心,收集上清液。 6.将上清液过滤,得到待测样品。 3.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1.取1 mL 待测样品加入氨基酸分析仪样品瓶中。 2.将样品瓶放入氨基酸分析仪,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测定。 3.记录并计算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三、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测定,蘑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 •脯氨酸:5.2 mg/g •缬氨酸:3.8 mg/g •苏氨酸:2.5 mg/g •赖氨酸:1.9 mg/g •… 四、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蘑菇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表明蘑菇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质量。其中以脯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最高,说明蘑菇富含这两种氨基酸。 与其他食材相比,蘑菇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能有所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蘑菇的生长环境、品种等因素所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不同蘑菇品种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 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食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蘑菇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材,其富含的游离氨基酸有助于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并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五、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得出了蘑菇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得出以下结论: 1.蘑菇中富含游离氨基酸,特别是脯氨酸和缬氨酸。 2.蘑菇的蛋白质质量较高,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3.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能受到蘑菇品种、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该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研究蘑菇的营养价值、推广蘑菇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为进一步探索食物蛋白质质量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六、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蘑菇的营养成分与功能研究[J]. 食品科技, 2020, 35(6): 45-50.

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绿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在中国南方,这种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是全球绿茶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每年中国绿茶产量达3200多万吨。在茶叶中,氨基酸是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含量决定了茶叶的质量。因此,测定绿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是研究绿茶品质基础上的重要内容。 一般而言,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分离提取游离氨基酸,二是测定提取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 首先,实验人员需要准备足量的绿茶样品,然后将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分离剂,搅拌均匀。在此过程中,实验人员要控制搅拌的时间和温度,以便完全提取游离氨基酸。一般来说,搅拌温度可以在4°C-40°C之间,搅拌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接着,将搅拌完毕后的提取液过滤后,分离出绿茶中的游离氨基酸。 其次,实验人员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测定提取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例如,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聚类耦合技术(MCT)、核磁共振技术(NMR)等来测定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可以根据实 验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 综上所述,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求实验人员不仅需要熟悉各种测定方法,还需要控制实验参数,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游离氨基酸在绿茶中的浓度也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实验人员应根据季节差异,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以获得更准确的测定结

果。 最后,实验人员应特别注意实验室条件,避免试剂污染及其他不良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总之,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验人员在实验前应当认真研究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参数,注意实验室条件,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以上就是有关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的介绍。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一、原理 游离氨基酸的氨基可与水合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 二、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容量瓶25ml或50ml 3个;漏斗(直径6厘米)3个、滤纸适量;20ml刻度试管 7支;移液管0.5ml 3支、5ml 1支;试管架;玻棒;吸耳球;剪刀;移液管架;橡皮筋、塑料薄膜(封试管口);吸水纸;擦镜纸适量;电炉;水浴锅(含铁丝筐)。 三、试剂 1. 3%茚三酮试剂 称3g茚三酮用95%乙醇溶解定容到100ml容量瓶里,贮于棕色瓶中。此试剂应放在冷凉处,不宜久放,使用期约10天。 2. 氰酸盐缓冲液(按以下方法配制): (1)NaCN贮备液0.01mol/L(490mg/L)。 (2)醋酸缓冲液:称360g醋酸钠(含三分子结晶水)溶于约300ml无氨蒸馏水中,加66.67ml冰醋酸再用无氨蒸馏水稀释至1L。 取溶液(1)20ml,用溶液(2)定容到1L。 3. 标准氨基酸 精确称取在80℃下烘干的亮氨酸13.1mg(或α-丙氨酸8.9mg)溶于10%的异丙醇中,并在100ml容量瓶中用10%异丙醇稀释至刻度,混匀,即为1mmol/L的标准氨基酸贮备液,置冰箱中保存。为了制备工作液,可取贮备液与等量无氨蒸馏水混合,此液浓度为0.5mmol/L,即1ml含氨基酸0.5μmol,或氨基氮7μg。 4. 95%乙醇;异丙醇(分析纯)。 四、操作步骤 1.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20ml刻度试管18支,按下表1加入各试剂。加完试剂后混匀,在100℃水浴中加热12min(加热时封口),取出在冷水中迅速冷却,立即于每管中加入5ml 95%乙醇,塞好塞子,猛摇试管,使加热时形成的红色产物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而褪色,此时溶液呈蓝紫色。于57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空白管为参比),以氨基酸浓度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直线方程。 表1 各试管加入试剂量 管号1-3 4-6 7-9 10-12 13-15 16-18 标准氨基酸(ml)0.1 0.2 0.3 0.4 0.5 0 无氨蒸馏水(ml)0.4 0.3 0.2 0.1 0 0.5 醋酸-氰酸盐缓冲液(ml)0.5 0.5 0.5 0.5 0.5 0.5 3%茚三酮溶液(ml)0.5 0.5 0.5 0.5 0.5 0.5 每管氨基酸浓度(μmol)0.05 0.10 0.15 0.20 0.25 0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实验一植物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茚三酮试剂显色法P199 原理: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产物呈蓝紫色,称Rubemans紫。其吸收峰在570nm,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①微酸、90℃: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 ②脱水: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分子茚三酮和一分子氨进行缩合脱水,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 材料: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 实验步骤: 分别取1g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加入5ml醋酸(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研磨成匀浆后,用无 置于沸水中加热15min,取出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使之呈蓝紫色,用60%乙醇定容20ml,在57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样品氨基态含氮量(ug/100g鲜重)=CV T/V S W *100 ;C=A/k (k=0.103) ;V T=100/2 ;V S=1 ;W=1 注意事项: 1.测定前所用的玻璃仪器要干燥,所用的蒸馏水必须为无氨水; 2.样品要磨匀,用无氨蒸馏水定容,并用干燥滤纸过滤; 3.抗坏血酸易被还原;加入的量要严格控制,因为还原剂抗坏血酸会与茚三酮反应; 4.水浴锅的液面要高于试管内的液面,使其加热均匀,并在加热后几秒再塞上塞子,水浴锅温度要高于 90℃,15min后取出迅速冷却,再加入60%乙醇; 5.稀释后要迅速比色; 6. 谷物等蛋白质样品可用酸水解法讲蛋白质水解后,用本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可计算出样品蛋白质含量; 7. 反应要在无水、有机、微酸的环境下进行。最适PH为4.5,是乙醇-乙酸钠缓冲液和醋酸缓和后的PH。 思考题: 1.茚三酮与所有氨基酸的反应产物都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有些氨基酸的结构不同,不含游离的氨基,如脯氨酸。 2.测定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有何意义? 可以测定植物对氮的根吸收,测定植物的病理和逆境状态和植物的营养、施肥指标等。 3.植物组织氨基酸的测定为什么要除去蛋白质?用10%乙酸出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植物组织中除了游离氨基酸外还有蛋白质,蛋白质会影响实验结果。 10%乙酸会使蛋白质变性产生沉淀而被过滤除去。 4.抗坏血酸在测定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保护还原型茚三酮,防治其被氧化。 722S型分光光度计使用:①空白,开启,透射比0%,关上,100%。②吸光度模式

实验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甲醛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使用甲醛滴定法测定游离氨基酸 三、实验原理 氨基酸中的NH2基的pK值常在9.0以上,不能和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需使这些含氮化合物(包括有机含氮化合物)都转化为氨态氮,然后进行测定。但可以用甲醛法测量。在pH中性和常温条件下,甲醛迅速与氨基酸中的-氨基相互作用,使滴定终点移至pH值9.0左右,可以用酚酞批示剂,以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NH3+基上的H+,每释放一个氢离子,就相当于有一个氨基氮 R-NH3+→H++R-NH2 R-NH2+2HCHO→R-N(CH2H)2 4 NH4+ + 6 HCHO == (CH2)6N4H+ + 3 H+ + 6 H2O 滴定的结果表示游离a—氨基的含量,其精确度可达理论量的90%。如果样品中只某一种已知的氨基酸,从甲醛法结果可求得该氨基酸的含量。如果样品中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如蛋白水解液),则测定结果不能作为氨基酸的定量依据。一般常用此法测定蛋白质水解程度,随着水解程度的增加滴定值增加,当水解完全后,滴定值即保持恒定。甲醛滴定法采用的甲醛浓度为2.0-3.0mol/L,即滴定后最终浓度为6 %-9 %。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集中授课形式 五、实验条件

1.试剂 (1)40%中性甲醛溶液: 在50mL 36 % ~ 37 %甲醛中加入5滴5g/L酚酞乙醇溶液,然后 用0.2mol/L NaOH溶液滴定到微红(使用前需重新中和) (2)酚酞指示剂: 5g/L酚酞的50%乙醇溶液 (3)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4)10%(体积分数)乙酸溶液 2.玻璃仪器 ⑴50ml容量瓶 ⑵20ml移液管 ⑶碱式滴定管 ⑷50ml量杯 ⑸250ml三角瓶 六、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称取试样0.2g(准确至1mg),置入研钵中,加5ml 10%乙酸溶液研磨至均匀,用水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过滤(弃去最初部份溶液)。 (2)样品滴定在三角瓶中加入2mL样品滤液,加水4mL,3滴酚酞指示剂,摇匀后用0.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微红色。然后加入2mL中性甲醛溶液,摇匀,放置片刻,再用0.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回到微红色中点,记下甲醛加入后样品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同样,取6mL水按以上操作做空白实验。 七、计算 -氨基氮含量(%)=(V-V0)×c×0.014×(1/2)×50×(1/m)×100 式中: V—加甲醛后样品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mL) V0—加甲醛后空白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mL) c—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0.014—消耗1ml 1mol/L NaOH标准溶液相当于氮的质量(g) 2—吸取样品滤液的体积(mL)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学习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游离氨基酸在不同 条件下的反应特点,掌握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1. 游离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游离氨基酸是一类含有羧基和胺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两个官能团。 在弱碱性溶液中,它们会发生季铵盐反应,生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在 强碱性溶液中,则会发生烷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烷基胺。 2.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1)二硫代乙酰荧光素法:该方法利用二硫代乙酰荧光素与游离氨基酸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并产生荧光现象来测定游离氨基酸。 (2)二元亚胺法:该方法利用二元亚胺与游离氨基酸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并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来测定其含量。 (3)红外光谱法:该方法利用游离氨基酸的特征吸收峰来测定其含量。(4)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游离氨基酸分析方法,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多种游离氨基酸。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0.1mol/L盐酸中,加热至沸腾,

使样品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氨基酸。 2. 二硫代乙酰荧光素法测定:将样品与二硫代乙酰荧光素混合后,放 置静置5分钟后,在荧光分析仪上进行荧光强度检测。 3. 二元亚胺法测定:将样品与二元亚胺混合后,放置静置10分钟后,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吸光度检测。 4. 红外光谱法测定:将样品制成KBr片后,在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扫描 检测。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中,通过二硫代乙酰荧光素法、二元亚胺法、红外光谱法和高 效液相色谱法共计测定了5种不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不同游离氨基酸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点存在差异,因此需 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误差和污染。 2.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和仪器设备,保持干净整洁。 3. 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六、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高效液相色

实验20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实验20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茚三酮显色法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植物根系吸收、同化的氮素主要以氨基酸和酰胺的形式进行运输。所以测定植物组织中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研究根系生理、氮素代谢有一定意义。一、原理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地生成二酮茚胺。该产物显示蓝紫色称为Ruhemans 紫。其吸收峰在570 nm 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氨基酸浓度成正比。氨基酸与茚三酮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 2 、NH 3 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所形成的还原型茚 三酮与另一个茚三酮分子和一分子氨脱水缩合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Ruhemans 紫反应式如下在一定范围内反应体系颜色的深浅与游离氨基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各种植物组织。二试剂1. 水合茚三酮试剂称取0.6 g 再结晶的茚三酮置烧杯中加入15 mL 正丙醇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30 mL 正丁醇及60 mL 乙二醇最后加入9 mL pH5.4 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混匀贮于棕色瓶置4 ℃下保存备用10 d 内有效。2. 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 5.4 称取乙酸钠54.4 g 加入100 mL 无氨蒸馏水在电炉上加热至沸使体积蒸发至60 mL 左右。冷却后转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30 mL 冰醋酸再用无氨蒸馏水稀 释至100 mL 。3. 标准氨基酸称取80 ℃下烘干的亮氨酸46.8 mg 溶于少量10 异丙醇中用10 异丙醇定容至100 mL 。取该溶液5 mL 用蒸馏水稀释至50 mL 即为含氨基氮5 μ g/mL 的标准氨基酸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1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过程生化成分的变化 。 试验的初步结果看出 糖类物质中单糖是随氧化过程逐渐增加的分钟含量最高,。 , 淀粉和双糖却是不断儿茶素,、 减少 , 果胶指数是氧化 多酚类物质中,, , 茶多酚总量。 、 黄酮类物质 都是随氧化时间延长而递减的化产物来看茶黄素氧化步结果。 与此相反, 非水溶性茶多酚却是不断增加的 从茶多酚的氧 一 分钟已达高峰 茶红素却不断增加分钟比较合适, 根据上述多种成份的变化 以及从茶黄素与茶红素的比例来看 酶性氧化 这是结合感观审评得出的初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理生化研究室近廿年来,氨基酸的分析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 不仅操作精、 , 而且以全程自动化出名 。 本文研究了茶叶中氨基酸的纸上层析分离法种氨基酸的关系, , 利用单向层析 双向层析法从茶叶中分离出 , 并且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工作。 , 对研究茶叶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及其和茶叶品质 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2 方法如下取样品,, 一 , 用“ 的帕甲酸水 肠乙醇提取 , 然后将过滤液蒸干加水以正丁醇, 进行点样肠乙醇 。 以正丁醇,冰醋酸水, 为展谱剂进行单向层析。 帕氨水。 二 酸相和正丁醇 作展谱剂进行双向层析 用苟三酮作为显色 剂 以纯品作对照确定各种氨基酸的位置进行定量 茶咖啡碱柱层分离测定法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理生化室茶样与氧化镁共热进行予热处理游离出咖啡碱层分离,, 然后通过氧化镁一硅藻土混合床进行柱比色测定本方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 分离出的咖啡碱用磷钥酸试剂在波长,。 快速 。 并且完全弃除了实验室氯仿的毒害, 本文附有咖啡碱标准品的制备 提纯和鉴定方法 茶叶儿茶素纸谱分离和定量方法研究浙江农学院茶叶系 五十年代后期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测定主要应用乐文太尔氧化法测定相对总含量从, 。 年六十 , 年探究纸谱分析法, , 拟订定量法 。 使用此法研究茶叶多酚类混合体的组成及定量。 。 年代以后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背景 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准确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研究和分析蛋白质代谢、营养摄入以及疾病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浓度。 分析 实验设备和试剂 •恒温水浴器 •离心机 •分光光度计 •超纯水系统 •氨基酸标准品 •Ninhydrin标准溶液 •稀盐酸(6 mol/L) •无水乙醇(95%) •氨水(25%,体积分数) •Na2CO3溶液(3%,取6 g Na2CO3溶于200 mL水)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 将待测样品(例如食品、体液等)取适量加入10 mL离心管中,并加入适量稀盐酸溶液,使样品pH降至酸性,以保证游离氨基酸不会发生气化。利用离心机对样品 进行离心,取上层液保存。

2. 氨基酸含量测定 2.1 Ninhydrin法 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氨基酸标准品溶液,分别为0、2、4、6、8和10 μmol/mL。取6个离心管,分别加入1 mL样品上层液或相应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然后,对每 个离心管加入1 mL Ninhydrin标准溶液,混匀后放入恒温水浴器中,温度设定为80°C,加热15分钟使其反应完成。 在背景相对较深的条件下使用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570 nm进行吸光度测定, 记录吸光度值。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氨基酸标准品溶液,分别为0、2、4、6、8和10 μmol/mL。在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 mL样品上层液或相应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然后加入1 mL Na2CO3溶液,混匀后放入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吸光度测定,设置波长为280 nm, 并记录吸光度值。 3. 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2中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标准曲线的方程和相关系数,并根据标准曲线对待测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下表为实验测定获得的标准曲线数据: 氨基酸浓度(μmol/mL)Ninhydrin反应吸光度值紫外吸光度值 0 0 0 2 0. 3 0.1 4 0.7 0.2 6 1.2 0.3 8 1.6 0.4 10 2.1 0.5 根据上述数据,可得到标准曲线的方程为: •Ninhydrin法:吸光度 = 0.2[氨基酸浓度(μmol/mL)] + 0.1,相关系数r = 0.99;

AQ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乐宁片中游离氨基酸

AQ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乐宁片中游离氨基酸王亚超;曹玲;王玉 【摘要】Purpose A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method by HPLC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ree amino acids in Weilening Tablets. Methods The sample was mixed with 2-amino butyric aci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then derivatized with 6-aminoquinolyl-N-hydroxysuccinimidyl carbamate (AQC) and analyzed on a Kromasil C18 column(250 mm × 4.6 mm ,5 μm) ,with ammonium acetate solution( pH 5.10) and acetonitrile solution as mobile phase,using gradient elution with detection at 248 nm.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ratios of peak area of amino acid to those of the internal standard and the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s were above 0.999.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amino acids added were 91.5% -107.0% and RSD was 0.63% -3.79%. Conclusion The method could b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in Weilening Tablets.%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乐宁片中各种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方法:以α-氨基丁酸为内标,以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AQC)为柱前衍生化试荆,采用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醋酸铵缓冲液(pH5.10)和57%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8nm,同时分离测定胃乐宁片中21种游离氨基酸.结果:21种氨基酸在0.01-0.5 mmoL/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不小于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1.5%-107.O%,RSD为0.63%-3.79%.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检测胃乐宁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的结果为胃乐宁片质量研究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实验一植物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茚三酮试剂显色法 P199 原理: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产物呈蓝紫色,称紫。其吸收峰在570,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①微酸、90℃:氨基酸被氧化形成2、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 ②脱水: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分子茚三酮和一分子氨进行缩合脱水,生成二酮茚-二酮茚胺。 材料: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 实验步骤: 分别取1g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加入5醋酸(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研磨成匀浆后,用无氨蒸馏水稀释至100。用干燥滤纸过滤到三角瓶中。如下操作

置于沸水中加热15,取出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使之呈蓝紫色,用60%乙醇定容20,在570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样品氨基态含氮量(100g鲜重)*100 ;(0.103) ;100/2 ;1 ;1 注意事项: 1.测定前所用的玻璃仪器要干燥,所用的蒸馏水必须为无氨水; 2.样品要磨匀,用无氨蒸馏水定容,并用干燥滤纸过滤; 3.抗坏血酸易被还原;加入的量要严格控制,因为还原剂抗坏血酸会与茚三酮反应; 4.水浴锅的液面要高于试管内的液面,使其加热均匀,并在加热后几秒再塞上塞子,水浴锅温度要高于90℃,15后取出迅速冷却,再加入60%乙醇; 5.稀释后要迅速比色; 6. 谷物等蛋白质样品可用酸水解法讲蛋白质水解后,用本法测定氨基酸含

量,可计算出样品蛋白质含量; 7. 反应要在无水、有机、微酸的环境下进行。最适为4.5,是乙醇-乙酸钠缓冲液和醋酸缓和后的。 思考题: 1.茚三酮与所有氨基酸的反应产物都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有些氨基酸的结构不同,不含游离的氨基,如脯氨酸。 2.测定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有何意义? 可以测定植物对氮的根吸收,测定植物的病理和逆境状态和植物的营养、施肥指标等。 3.植物组织氨基酸的测定为什么要除去蛋白质?用10%乙酸出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植物组织中除了游离氨基酸外还有蛋白质,蛋白质会影响实验结果。 10%乙酸会使蛋白质变性产生沉淀而被过滤除去。 4.抗坏血酸在测定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保护还原型茚三酮,防治其被氧化。 722S型分光光度计使用:①空白,开启,透射比0%,关上,100%。②吸光度模式 实验二植物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酚试剂法P188 原理: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 ①碱性:蛋白质肽键与铜生成紫红色蛋白质-铜络合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