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复习题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复习题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复习题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考题

一、判断题(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一定要同型输血。()

2.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用血管理措施。()

3.对有指征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应有管理规定和执行记录。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5.临床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1天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6.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7.急诊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后才能输血。()

8.贮存式自身输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

9.《内科输血指南》规定,血小板计数﹤5×109 /L,只要病人无出血就不必输注血小板。()10.《内科输血指南》规定,血小板计数10~50×109 /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11.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三者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

12.在医学检验中,没有几项检验能像输血前检验一样,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

13.给患者输入不相容的血液成分将会导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4.输血前检查用的血标本量一般不少于3ml。()

15.未给患者配戴腕带而又不知患者血型,最好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例如:检验科做血常规时顺便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血库)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

16.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由ABO以外血型系统不相容输血引起的。()17.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差错。()

18.血标本必须在送血库之前在盛血试管上标明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标本采集日期。()

19.一位医护人员可以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20.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无误后可以交给患者家属送输血科或血库。()

21.血清和血浆原则上均可用于输血前检验,但血清更好。原因是血浆中有时可出现细小纤维蛋白包裹红细胞的凝块,与凝集反应不易区别。()

22.常规ABO血型鉴定应包括正反定型,二者起到互相验证和质控的作用。我国已规定常规血型鉴定还包括Rh(D)定型。()

23.因某些疾病(例如:白血病),可导致A或B抗原减弱,容易误定血型。()24.反定型对ABO亚型的发现特别有帮助。原因是亚型患者红细胞上A或B抗原很弱,通过正反定型易于发现二者结果不一致,从而引起警惕。()

25.如果血型鉴定结果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的血型或以往的记录不一致时,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再一次检测。()

26.弱D针对受血者而言为Rh(D)阳性,而对献血者而言则为Rh(D)阴性。()

27.当对受血者Rh(D)定型结果有疑问时,在确认之前应当作为阳性对待。()28.在观察定型结果时,主要观察凝集结果,而凝集的强度并不重要。()29.我国规定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必须做抗体筛选试验,而对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者不必做抗体筛选试验。()

30.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也能检出Rh、Kell、kidd、Duffy等血型系统的抗体。()

31.国外认为抗体筛选试验是检测不规则抗体最可靠、最敏感的方法。()32.如果同型血不够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输注Rh同型的O型相合红细胞。()

33.如果AB型血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输注A或B型相合的红细胞,尽量不用O型红细胞,因为O型红细胞宝贵,以备留作它用。()34.患者为Rh(D)阴性,没有检测到抗-D,如需紧急输血又无同型血供应时,男性患者或无生育能力的女患者可输Rh(D)阳性血,但应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

35.微柱凝胶试验(卡式配血)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直观,能自动化操作,还能保存。缺点是价格昂贵,试验耗时长,可出现假阳性。()

11~15√16~20 ×21~25 √26~30 ×31~35 √

36、输注FFP如没有37℃水浴箱可放臵室温使之自然融化。()

37、洗涤红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多次洗涤主要是去除血浆和白细胞。()

38、冰冻红细胞中的甘油,冰冻血小板中的二甲基亚砜都是作为冷冻保护剂来使用的。()

39、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可输注洗涤红细胞。()

40、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及高钾血症和肾功能障碍输血应输洗涤红细胞。()

41、对施行骨髓移植及其它器官移植的患者输血时应输全血。()

42、联袋制备浓缩红细胞在4℃±2℃条件下可保存21-35天。()

43、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载氧和维持渗透压。()

44、血小板表面有ABO抗原,应做交叉配血试验,不然可导致输注无效。()

45、新鲜冰冻血浆因不含红细胞,可同型或相溶输注。()

46、可以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营养。()

47、血小板的制备有手工制和机采两种。()

48、血浆臵换能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49、FFP一经融化还可再次冰冻保存。()

50、冷沉淀粘度较大如经静脉推注,可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

51、全血含有多种成分,凡有输血指征着输全血较好。()

52、成分输血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

53、粒细胞输注前必做ABO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而且制备后应尽快输注。()

54、全血的血浆中含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多种抗体,输全血能增强抵抗力。()

55、全血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疗效与红细胞悬液相似,而不良反应却比红细胞悬液多。()

56、白细胞输注效果主要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

57、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患者需要,缺什么成分,输什么成分。()

58、下列血液成分的比重依次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浆。()

59、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应在采血后6-8小时内完成,严格无菌操作。()

60、浓缩红细胞可以与药物混合输注。()

61、浓缩红细胞可以用林格氏液稀释后输注。()

62、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应尽快输用,4℃保存不超过12小时。()

63、洗涤红细胞可用于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64、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主要用于稀有血性患者输血。()

65、白细胞制品可于室温保存,但不应超过24小时。()

66、血小板可于4℃保存24小时。()

67、亲属作为血小板供者,制品可不进行辐照。()

68、血小板供、受者HLA-I类抗原匹配程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好。( )

69、AB型血浆可安全的输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

70、O型血浆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54× 55√ 56× 57√ 58√ 59√ 60× 61×62√ 63√ 64√ 65√ 66× 67× 68√ 69√70×

二、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开展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臵换等,负责监护的是()。

A. 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

B. 申请该疗法的经治医师;

C. 有关科室的医护人员;

D. 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和经治医师共同负责。

2.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保存在2~6℃冰箱,至少()。

A. 3天;

B. 5天;

C. 7天;

D. 30天。

3.输血时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

A.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B.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C. 5%葡萄糖液;

D. 平衡盐溶液。

4.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 )。

A. 血浆结合珠蛋白含量;

B.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C. 血浆相关抗体效价;

D. 血浆pH值。

5.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因为()。

A. 溶血的血标本已经没有多少红细胞,无法作交叉配血试验;

B. 溶血的血标本钾离子太高,干扰交叉配血试验;

C. 溶血后的胆红素可以干扰交叉配血试验;

D. 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

6.Rh血型系统缺少()。

A. D抗原;

B. d 抗原;

C. E 抗原;

D. e 抗原。

7.稀释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由()。

A. 手术医师负责实施;

B. 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C. 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D. 血站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8.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由()。

A. 输血科(血库)人员负责实施;

B. 经治医师负责实施;

C. 血站技术人员和经治医师共同实施;

D. 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9.对血浆蛋白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首选()。

A. 悬浮红细胞;

B.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C. 洗涤红细胞;

D. 冰冻红细胞。

10.由于输血或妊娠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首选()。

A. 悬浮红细胞;

B. 少(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C. 洗涤红细胞;

D. 冰冻红细胞。

11.新鲜冰冻血浆不能用于()。

A. 补充凝血因子;

B. 大面积创伤;

C. 大面积烧伤;

D. 补充血容量。

12.不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的情况是()。

A.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

B. 血红蛋白<110g/L;

C. 行择期手术;

D.患者签字同意。

13.不适合稀释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情况是()。

A.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

B. 血红蛋白≥110g/L;

C. 红细胞压积≥0.33;

D. 估计术中失血量不大。

14.《刑法》第333条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以()。

A.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C.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1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的,有权对实物进行封存的人员是()。

A. 医疗机构负责人;

B. 医患双方;

C. 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负责人;

D. 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负责人。

1.D;

2.C;

3.A;

4.B;

5.D;

6.B;

7.C;

8.D;

9.C; 10.B;

11.D; 12.B; 13.D; 14.A; 15.B。

16.有关不规则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血清中存在的红细胞抗体;

B. 指血清中存在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抗体;

C.指血清中存在的抗-A和抗-B以外的红细胞抗体。

17.输血前检验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差错,以下最常见的差错是:()A.配血报告单书写错误; B. 血标本搞错; C.血液发放错误。

18.患者正在输液,可以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正确做法是:()

A.先以生理盐水冲注输液管,然后将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再采集血标本;B.先以生理盐水冲注输液管,然后抽取5ml血液用作血标本;

C.先以5ml生理盐水冲注输液管,再抽取一定量的血液用作血标本。

19.右旋糖酐会干扰配血,患者输注右旋糖酐后采集的血标本,处理方法是:()A.将受检血清用生理盐水适当稀释;

B. 在受检红细胞中加入适量EDTA盐水溶液;

C.将受检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适当洗涤。

20.溶血的血标本不宜用于输血前检查,其原因是:()

A.溶血的血标本已有部分红细胞破坏,受检红细胞量少容易造成假阴性;B.溶血标本的血清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可蒙蔽抗体引发的溶血现象;

C.溶血标本的血清中游离血型抗原增多,导致交叉配血假阳性。

21.我国规定配血用的血标本必须是:()

A.输血前3天之内的; B. 输血前5天之内的; C. 输血前7天之内的。

22.国外规定对3~14天前有过输血史的患者,标本要求是:()

A.输血前1周内; B. 输血前72小时内; C.输血前24小时内。

23.有一患者,正反定型结果如下:

抗-A 抗-B 抗-AB A细胞B细胞O细胞

++++ —++++ + ++++ —

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血型是:()

A.A型; B. A2亚型; C. AB型。

24.有一患者,采用IgG型抗-D进行Rh血型鉴定时,盐水法阴性,凝聚胺法阳性,该患者Rh(D)血型是:()

A.Rh(D)阳性; B.Rh(D)阴性; C. 不能确定。

25.配血用的血标本保存不当会溶血、细菌污染、补体失活及不规则抗体效价降低。因此,血清或血浆标本在4℃条件下只能保存:()

A.3天; B. 5天; C. 7天。

26.在血型鉴定中,只有正反定型结果相符才能正确判定ABO血型。单纯正定型

最不可靠的是:()

A.A型; B. O型; C. AB型。

27.新生儿可省略反定型的原因是:()

A.新生儿血清(浆)中抗体活性太弱,并且含有来自母亲的抗体;

B.新生儿血清(浆)中抗体活性太强,容易误定血型;

C.为了节约血标本(新生儿采血标本困难)。

28.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鉴定,在正定型试剂中增加抗-A1的目的是()

A.用来鉴定孟买型; B. 用来鉴定B亚型; C. 用来鉴定A亚型。

29.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鉴定,在正定型试剂中增加抗-AB的目的是:()

A.用来鉴定孟买型或类孟买型; B. 用来确认弱A或弱B抗原; C.用来鉴定AB型。

30.抗体筛选试验用的筛选细胞通常是:()

A.2~3个单人份O型红细胞组成一套筛选细胞试剂(商品化产品);

B.随机获得的2~3个单人份O型红细胞组成一套筛选细胞试剂(实验室自行配制);

C.用献血者2~3个单人份O型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3次即可组成一套筛选细胞试剂。

31.抗体筛选试验的方法很多,国外使用的金标准方法是:()

A.盐水法; B. 凝聚胺法; C. 间接抗球蛋白法。

32.我国中小医院进行抗体筛选试验比较适合的方法是:()

A.间接抗球蛋白法; B. 凝聚胺法; C. 微柱凝胶技术。

33.我国中小医院适合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最主要原因是:()A.凝聚胺对Kell系统之外的大多数血型系统(包括Rh系统)敏感度高;B.凝聚胺法操作简便、快速;

C.凝聚胺价格低廉。

34.在交叉配血时,由于受血者血清蛋白紊乱(如巨球蛋白血症),常引起红细胞缗钱状假凝集,正确的排除方法是:()

A.温箱孵育法; B. 吸收放散法; C. 盐水添加法。

35.在我国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常见血型系统是:()

A.Lewis血型系统 B. Rh血型系统;C.Kell血型系统。

36.在交叉配血时,主侧(+)、自身对照(-)、抗体筛选(+),可能的原因是:()

A.患者血清中的同种抗体与供者红细胞上相应抗原起反应;

B.患者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的假凝集;

C.试剂受到细菌污染。

37.在凝聚胺试验中,凝聚胺的作用是:()

A.增加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B. 增加红细胞表面的正电荷;

C.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38.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如果观察到部分或全部溶血,则结果为()

A.阴性; B. 阳性; C. 不能确定。

39.在凝聚胺试验中,观察结果的时间要求是:()

A.1分钟之内; B. 5分钟之内; C. 时间越长越好。

40.在凝聚胺试验中,加入重悬液之前轻轻转动试管,发现有凝集可判定为()A.试验结果阳性;B. 非特异性凝聚;C.前面的试验步骤正确有效。

16~20 CBACB 21~25 ACBAC 26~30 BA CBA

31~35 CBA CB 36~40 ACBA C

41.婴幼儿输注全血,容易发生:()

A. 高血压;

B.外周组织水肿;

C.脑水肿;

D.急性肺水肿。

42.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其原因是:()

A.全血中细胞碎片多,乳酸、钠、钾、氨等含量高;

B.全血中含有较多的血浆,容量大;

C.全血中含有较多的抗凝剂;

D.全血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多种复杂的血型抗原。

43.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其原因是:()

A.全血中所含的血浆多;

B.全血中所含的乳酸多;

C.全血中含有多种复杂的血型抗原;

D.全血中氨离子含量高。

44. 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A.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C.红细胞、血浆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

D.红细胞、血浆蛋白和血小板。

45. 关于新鲜血,下列哪一种提法比较正确?()

A.保存12小时之内的血叫新鲜血;

B.保存24小时之内的血叫新鲜血;

C.CPD或CPDA保存7天之内的血叫新鲜血;

D.刚采出来的,热乎乎的血叫新鲜血。

46. 保存期较长的血中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含量较高?()

A.钙;

B.铁;

C.镁;

D.钾。

47. 下列哪一种红细胞制品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A.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B.洗涤红细胞;

C.浓缩红细胞;

D.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冰冻红细胞)。

48. 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中的添加剂所起的作用是:( )

A.有利于红细胞的保存;

B.有利于粒细胞的保存;

C.有利于血小板的保存;

D.有利于不稳定的凝血因子的保存。

49. 下列哪一种临床情况需要输注新鲜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全血细胞减少需要输血者;

B.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

C.因外伤引起急性失血而需要输血者;

D.急性白血病伴有明显贫血需要输血者。

50. 下列哪一种红细胞制品几乎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

A. 浓缩红细胞;

B. 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C. 辐照红细胞;

D. 洗涤红细胞。

51.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需要输血时,首选下列何种红细胞制品?()

A.辐照红细胞;

B.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冰冻红细胞);

C.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D.洗涤红细胞。

52. 某患者在以往输血中曾发生两次原因不明的发热反应,此次输血应选择下列何种成分血?()

A.洗涤红细胞;

B.辐照红细胞;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53. 某患者在以往输全血时曾发生过敏反应(全身起荨麻疹),此次输血最好选择下列何种成分血?()

A.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B.浓缩红细胞;

C.辐照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54.辐照红细胞主要用于:()

A.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B.免疫抑制患者输血;

C.肾功能障碍患者输血;

D.肝功能障碍患者输血。

55.辐照红细胞主要用于预防下列何种疾病的发生?()

A.梅毒;

B.弓形体病;

C.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

D.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56.辐照红细胞是用γ射线灭活下列何种血细胞?()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57.下列何种血制品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减少?()

A.辐照红细胞;

B.冰冻红细胞;

C.浓缩白(粒)细胞;

D.辐照血小板。

58.下列何种血液制品只需同型输注,不必做交叉配血试验?()

A.洗涤红细胞;

B.浓缩白(粒)细胞;

C.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

D.单采法(机采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

59.单采法(机采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我国规定1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应为:()

A.≥2.0×1011个;

B.≥2.4×1011个;

C.≥2.5×1011个;

D.≥3.0×1011个。

60.有一位肝病男患者,因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全身多部位出血,你建议他用下列何种血制品治疗?()

A.新鲜全血;

B.冷沉淀;

C.普通冰冻血浆;

D.新鲜冰冻血冻(FFP)。

61.有一12岁男童患血友病甲(甲型血友病),随母外出旅游时摔了一跤引起右膝关节血肿,你建议他用下列何种血制品治疗?()

A.新鲜全血;

B.冷沉淀;

C.普通冰冻血浆;

D.新鲜冰冻血浆(FFP)。

62. 老年人输全血可发生:( )

A.面部浮肿;

B.脑水肿;

C.急性肺水肿;

D.双下肢浮肿。

63.全血输多了对患者哪两种器官有害?( )

A.心和肺;

B.肝和脾;

C.肝和肾;

D.肺和脾。

64.多次输全血的患者,再次输全血可能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 )

A.全血中复杂的血型抗原引起的;

B.全血中所含的血浆引起的;

C.全血中所含的抗凝剂引起的;

D.全血保存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引起的。

65.全血疗效差,其原因是:( )

A.全血内所含的血浆太多;

B.全血内所含的抗凝剂太多;

C.全血内所含的葡萄糖太少;

D.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疗剂量。

66.在现代输血中,全血只适用于下列哪种临床情况?( )

A所有急性失血患者;

B.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C.长期慢性贫血患者;

D.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性出血的大量失血患者。

67.临床输血不用全血而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最主要的好处是 ( )

A.减少了用血量;

B.减少了血浆的浪费;

C.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D.减少了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

68.红细胞与全血相比,它最主要的优点是:( )

A.提高携氧能力兼扩容;

B.只需同型输注,不配血;

C.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力;

D.保存时间长。

69.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血量过大或输血速度过快可使患者发生:()

A.高血压;

B.脑水肿;

C.急性肺水肿;

D.外周组织水肿。

70. 下列哪一种临床情况不宜输注全血?()

A.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患者;

B.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的患者;

C.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的患者;

D.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71.下列哪一种血制品或制剂不宜用于单纯为了补充血容量?()

A.白蛋白;

B.晶体液;

C.人造胶体液(血浆代用品);

D.全血。

72.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时首选下列何种红细胞制品?()

A.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B.洗涤红细胞;

C.年轻红细胞;

D.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冰冻红细胞)。

73.为避免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在输注过程中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

A.输注前在血袋内加入少量生理盐水;

B.输注前先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

C.输注前先给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热敷,以使血管扩张;

D.输注前在血袋内加入少量血管扩张药物。

74.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重型地中海贫血)可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下列何种血制品?()

A.浓缩红细胞;

B.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辐照红细胞。

75.某患者因肾功能障碍出现高钾血症,此时因贫血症状显著需要输血,最好选

择下列何种血制品?()

A.浓缩红细胞;

B.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41 D 42 A 43 C 44 A 45 C

46 D 4 7 A 4 8 A 49 B 50 B

51 C 52 A 53 D 54 B 55 D

56 C 57 C 58 D 59 C 60 D

61 B 62 C 63 C 64 A 65 D

66 D 67 C 68 C 69 C 70 D

71 D 72 A 73 B 74 C 75 D

76.父母血型为AXB型,一般子代血型可能为( D )型

A. A或B,

B. A、B或O,

C. A、B或AB,

D. A、B、O或AB

77.下列哪一项属于红细胞血型系( D )

A. RH血型,

B. P血型,

C. MN血型,

D. 以上均是

78.特殊情况下,AB型血浆( D )

A. 只能输给AB型人,

B. 能输给AB型或O型人,

C.能输给 A型、B型或AB型人,

D. 能输给 A型、B型、O型或AB人

79.A型人血清中含有抗体为( B )

A. 抗A,

B. 抗B,

C. 抗O,

D. 抗A及抗B

80.RH阴性一般是指( B )

A. C抗原阴性,

B. D抗原阴性,

C. E抗原阴性,

D. C、D、E抗原阴性81.输血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中( C)与输入血液抗体的含量有直接关系

A. 输血后肝炎,

B. 细菌性反应,

C. 致敏作用,

D. 非心源性水肿

82.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试验,通常包括( D )

A. ABO、RH定型,

B. 抗体筛选和鉴定,

C. 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D. 以上均是

83.用CPD-A保养液采集的全血保存期为( D )

A. 14天,

B. 21天,

C. 28天,

D.35天

84.手术或外伤失血在500毫升以下( B )

A.必须输血,

B. 不要输血,

C. 输注血浆,

D. 必须输注多种成分血85.中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的发生率是( D )

A. 99.40%,

B. 96%,

C. 4%,

D. 0.3%

86.冷沉淀物主要成份为( D )

A. VIII+IX因子,

B. I+II+VII因子,

C.II+V+VII+IX因子,

D. 纤维蛋白原+ VIII因子+纤维结合蛋白

87.液态血小板保存的适宜温度是( C)

A. 4℃,

B. -20℃~-40℃,

C. 20~24℃天,

D. 37℃

88.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有( B )

A. 产生RH抗体,

B. 产生HLA抗体,

C.产生GM抗体,

D. 以上均不是89.HLA系统存在于(D )

A. RBC上,

B. WBC+RBC上,

C. WBC+RBC+BPC上,

D. WBC+BPC+组织细胞上

90.HLA定型可应用于( D )

A. 器官移植,

B. 长期输注血小板,

C. 某些疾病诊断, d

D.以上均是91.全血输注不是缺点( C)

A. 因含有WBC、BPC可使受血者产生抗体,

B. 含有的WBC、BPC和凝血因子的量很少,

C. 对血容量正常的病人,输注后不会引起循环超负荷,

D. 易引起发热反应

92.新鲜全血中粒细胞丧失功能为第( A )天

A. 1天,

B. 7天,

C. 14天,

D.21天

93.VIII因子在全血内保存( A)后活性下降50%

A. 1天,

B. 7天,

C.14天,

D. 21天

94.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由于(B)引起?

A. 红细胞,

B. 淋巴细胞

C. 血小板,

D. 单核细胞

95.最有效预防TA-GVHD的方法有( C )

A. 贫血者尽量输注红细胞,

B. 输血前血制品进行г线照光,

C.使用白细胞过

滤器, D.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

96.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 A )

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 输血支持疗法

C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

D 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97.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 B )

A 采供血机构

B 医院输血科或血库

C 病房医护人员

D 手术室

98.卫生部何年何月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B )

A 2001年2月

B 2000年6月

C 2002年8月

D 2003年6月

99.手术室对患者实施自身输血,可能采取几种方法?( A )

A 血液等容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B 控制出血,用止血药及红细胞生成素

C 术前采血,术后输血

D 晶体盐或胶体液维持

100.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直接输给患者吗?( A )

A 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B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C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 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

101.分管医生如何办理输血申请?( A )

A 分管医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上级医师核准,采受血者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交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办理输血申请

C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病房工人送输血科

D 医生让病人家属办理

102.决定输血前分管医生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什么? ( C )

A 不输血可能发生的危险

B 输异体血还是自体血

C 应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D 输血根据病人的失血量而定输注量

103.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 C )

A 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

B 用晶体胶体盐维持

C 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D 等待领导批准104.临床输血应沿用一百多年的输血习惯,还是其它方法?( B )

A 应沿用百年经验输血

B 应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

C 百年经验和实际相结

D 以安全输血为主

105.病人需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或血浆臵换,由()负责治疗?( A )

A 由分管医生申请,输血科或血库参加,制定医疗方案,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

B 由分管医生申请,血站制定方案来完成治疗

C 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D 由分管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106.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如何输血最好?( A )

A 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

B 选择同型血

C 选择配合血输注

D 选晶体或胶体液107.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应如何办理实施手续?( A )

A 分管医生申请,上级医师批准,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字,由医院输血科和血站工作人员共同实施

B 分管医生申请,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

C 医生向输血科申请,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D 医生写输血申请后,由病人家属同意后直接联系治疗

108.病人输血前,医护人员将做哪些工作?( A )

A 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血样标签,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序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送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

C 病房工人持输血申请和血样送输血科

D 无须核对,只要医生写好输血申请,即可送输血科

109.交叉配血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内的?( B )

A 2天内

B 3天内

C 5天内

D 1周内

110.输血病人血样除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外,RH(D)血型是否要检查?( D )A 常规检查 B 无须检查 C 必要时检查 D 常规检查急症抢救除外111.原则上,不输全血时,失血量低于全身血量的:(C)

A 20%

B 15%

C 30%

D 25%

E 40%

112.从200ml全血分离的1单位浓缩红细胞可提高70kg成年人的HCT (B)

A 2%~3%

B 1%~2%

C 3%~4%

D 4%~5%

E 0.5%~1%

113.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A)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循环超负荷

E 细菌污染反应

114.洗涤红细胞与解冻红细胞制备后,宜在多长时间内输注?( B )

A 4h

B 6h

C 8h

D 24h

115.机采血小板采集后需在什么条件下保存?( A )

A 22±2℃振荡保存

B 4-6℃保存

C 常温保存

D 8-10℃保存检验地116.输血速度老年人一般为(A)

A 1ml/分

B 5ml/分

C 10滴/分

D 20滴/分

E 5滴/分

117.冷沉淀应在什么温度下保存,保存期多长时间?( A )

A -20℃以下保存一年

B 同新鲜冰冻血浆

C -18℃以下保持一年

D -30℃以下保存2年

118.小儿输血速度一般为:(C)

A 1ml/分

B 5ml/分

C 10滴/分

D 20滴/分

E 5滴/分

119.大量出血出现HCT下降时,失血量超过:(A)

A 20%

B 15%

C 30%

D 25%

E 40%

120.自身输血的术中失血回输一般不超过:(B)

A 2000ml

B 3000ml

C 4000ml

D 2500ml

E 1500ml

121.血液发出,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应在什么条件下保存几天?( A ) A 应在2-6℃下保存7天 B 常温下保存10天 C 零下保存一个月 D 22℃保存一周

122.在输血过程中错误的是:(B)

A新生儿输血时要注意预热 B可以在血中加入抗菌素 C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D输血后血袋要里保留2小时 E 输血前注意仔细核对123.急性失血输血合理的是:(D)

A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20%,输浓缩红细胞及全血 B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35%,只输浓缩红细胞

C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15%,输浓缩红细胞 D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的20% 可考虑不输血

E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55% 只输浓缩红细胞及全血

《应急救援知识》培训考试试题.doc

A.安全|帽、衣着轻便 3. 进行心脏按压时,应用 (A.手掌掌根部位 安全帽、穿好防滑鞋 )放在按压位置。B.手背面 C.安全帽、架好安全网 C.手掌指端部位 B.随意搬抬伤员 C.两人或多人抬伤员 滁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救援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 单位: 成绩: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在应急管理中,准备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并尽 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 2. 坠落防护应通过采取消除坠落危害、坠落预防、坠落控制等措施来实现。 () 3. 如不能完全消除和预防坠落危害,应评估工作场所和作业过程的坠落危害,选择安装使 用安全带、安全绳、缓冲器、抓绳器、吊绳、锚固点、安全网等。 () 4. 每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熟 悉应急预案 () 5. 《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经请示分管安全的 领导,可以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 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6. 当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时,应急预案应当废弃不用。 () 7.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 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必须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 () 8. 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应高挂低用。 () 9. 确认患者有无意识的方法中,宜用力敲打患者头部。 () 10. 胸部有起伏,但口鼻处感受不到空气进出症状应判断为患者无呼吸。 () 二、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1 ?以下()方法不利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A.下额抬高,头部后仰 B.下额向胸部靠近 C.解开衣领、松开领带 2. 高处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戴好(),禁止穿带钉易滑的鞋。 4. 搬运交通事故伤员,()是正确的? A.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4?5人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动 5. 发现人员触电,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呼叫救护人员 B.进行人工呼吸 0.切断电源或使伤者脱离电源 6. 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 A.立即用嘴吹灼伤部位 B.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C.包扎后去医院诊治 7. 对成人进行心脏按摩时,操作人员肘部要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将患者胸部向下按圧约() 厘

卫生院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试题

颍上县卫生系统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试题单位: 姓名: 得分: 1、以下不属于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特点的是() A 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初期。 B、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调动相关卫生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参与,及时有效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 C、卫生应急机制和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短期内就可达到完善。 D、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2、中毒患者口唇、皮肤青紫有可能是()中毒。 A、亚硝酸盐 B、一氧化碳 C、药物性肝炎 D、酒精中毒 3、对于核和放射突发污染事件中的穿衣顺序:() A、防护服、内层手套、防护帽和口罩 B、防护帽和口罩、内层手套、防护服 B、防护服、防护帽和口罩、内层手套 D、内层手套、防护服、防护帽和口罩 4、造成危害最大的化学恐怖袭击方式是() A、纵火施毒 B、爆炸施毒 C、制造泄漏事故 D、食物、饮水中投毒 5、引起痢疾的寄生虫是() A、蛔虫 B、绦虫 C、丝虫 D、阿米巴 6、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包括() A、带菌者 B、环境储源 C、其他病人与工作人员 D、以上均是 7、地震引起的骨折伤中有()为脊柱骨折。 A、10% B、20% C、25% D、40% 8、群发性臆症是一种()造成的接种事故。 A、接种失误 B、接种剂量过大 C、心理因素 D、接种途径错误 9、以下不属于医疗救援机构的是() A、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B、医疗救援中心 C、中毒医学救援中心 D、卫生监督机构 10、急性CO中毒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 A、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B、及时有效给氧 C、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D、催吐、洗胃、导泻 11、()是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A、传染病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带毒者 D、动物 1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无死亡病例属于()。 A、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以上都不对 13、常见的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包括() A、接种后感染 B、卡介苗接种事故 C、群发性臆症 D、以上均是 14、霍乱标本应在()内尽快送检。 A、半个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8小时 15、有关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A、可出现痉挛或抽搐发作 B、可出现意识朦胧,情感暴发 C、可出现假性痴呆 D、以上均可出现 16群体性心因反应是() A、一种与刺激、功能丧失或改变有关的群体精神性反应 B、没有相应的器官或功能的变化 C、疾病症 状和体征可在聚集的人群中迅速扩散 D、以上均正确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护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与护理有关部分)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第四章交叉配血 第十四条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第十五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第十六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第十七条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第十八条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第六章发血 第二十四条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第二十屋条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第二十六条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C 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第二十八条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第七章输血 第二十九条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三十条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三十一条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三十二条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流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应急知识培训试题B复习进程

氨基酸生产部应急知识培训试题(B卷) 分厂:姓名: 1. 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时,应首先()。( C ) A、拨打报警电话 B、保护现场 C、保护自身安全 D、制止犯罪行为 2. 《防洪法》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B ) A、党委 B、行政首长 C、业务部门 3. 在_中规定,“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D ) A、《安全生产法》 B、《职业病防治法》 C、《消防法》 D、《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 定》 4. 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①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②事故发 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③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 D ) A、只包含① B、包含①、② C、包含①、③ D、包含①、②、③ 5. 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演练的成功,() 人不得参与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A ) A、参演人员 B、模拟人员 C、评价人员 D、观摩人员 6.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是: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级以上。( A ) A、8 B、9 C、10 7. 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以下()急救方法不正确?( C ) A、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8.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其中第三级响应级别是指_,或者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同城 市以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入紧急状态。( A ) A、必须利用一个城市所有部门的力量解决的 B、需要国家的力量解决的 C、只涉及一个政府部门权限所 能解决的D、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作解决的 9.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暴雨影响,降雨量()毫米以上。( C ) A、30 B、40 C、50 10. 公共汽车在运营中起火:立即开启(),让乘客有秩序下车。( C ) A、后门 B、前门 C、所有车门 11. 根据重大事故发生的特点,应急救援的特点是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和有效。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抢救受 害人员。( A ) A、准确 B、及时 C、按时 D、突然 12. 功能演练一般在—举行,并可同时开展现场演练。( B )

卫生应急培训测试题答案

卫生应急培训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 A. 30分钟 B.1小时 C.2 小时 D.12 小时 2、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 D )级别。 A.1个 B.2个 C. 3 个 D.4个 3、下列那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C) A.突发性 B.危害的严重性 C.未知性 D.公共属性 4、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 )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5、下列哪项不是突发事件的范围?( B) A.自然灾害 B. 慢性血液疾病 C.公共卫生事件 D.事故灾难 6、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B ) A.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B. 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 甲类1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D. 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7、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B )监测。 A主动B被动C哨点D突发公共卫生 &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D )。 A最短潜伏期B5天C15天D最长潜伏期

9、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D) A 新生儿增加 B 易感人口的迁人 C 免疫人口的死亡 D 计划免疫 10、洪涝灾害后的饮水卫生不包括以下哪项?( C ) A喝开水、不喝生水 B 饮用水要消毒 C 井水可直接饮用 D 保护好各种水源附近的环境卫生,不能有积水、垃圾和粪便等三、填空题(每题 3分,共 48 分) 1、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2 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4、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皿级)和(一般W级)四级. 5、根据事件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分为(紧急医学救援)类、(突发急性传染病控制)类、(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核和辐射突发事件 处置)类.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四、简答题( 22 分) 1、什么是突发事件?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分为哪几类? 答: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部门: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7.5分,共30分) 1.基本生命支持的ABCD,有(A). A.开放气道维持呼吸维持循环电击除颤B.电击除颤维持呼吸维持循环开放气道C.开放气道维持循环维持呼吸电击除颤D.开放气道电击除颤维持循环维持呼吸 2.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C). A.猝然发生B.有休克表现C.两个都是 3.过敏相关的症状: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的有(D). A皮肤粘膜表现循环衰竭表现B呼吸道梗阻症状其它症状C意识方面的改变其它症状D皮肤粘膜表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循环衰竭表现意识方面的改变其它症状 4.护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是(D). A沟通问题B服务态度C技术精湛 D沟通问题服务态度技术精湛胆大心细要自信自我保护意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3分,共30分) 1中毒救治中注意事项中,在抢救急性中毒患者时,发生(3)人以上成批中毒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及有关领导报告,涉及法律问题应向有关公安部门汇报。 2中毒救治中,凡经充分而积极抢救,中毒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明确消失,神志完全消失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心跳、呼吸停止,心电图显示无电生理活动(即呈一直线状态)时,方可考虑(终止)抢救。3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是什么方法(压迫包扎法).4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是什么方法(加垫屈肢法). 5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是什么方法(填塞法). 6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是什么方法(止血带法). 7(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8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9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为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10搬运:背、夹、拖、抬、架。注意事项: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11中毒窒息急救: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根据毒物作用机理不同,窒息性气体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因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量降低,使肺内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缺氧。另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介绍

输血标本采集规范 1、查看输血申请单,询问病史,查对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项目与病人是否吻合。 2、请患者准备,对孩子应多哄劝,避免剧烈躁动、哭闹。对于紧张或有晕血史的病人要进行安慰。 3、采血器材准备,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并记录采集时间。 4、选择穿刺血管:扎好压脉带,观察血管走向,选择穿刺点,正在输液的病人绝对不可同侧采血,更不可以利用原有的输液针头采血。 5、消毒:以穿刺点为圆心,用蘸有碘伏的棉签由内到外螺旋型涂抹,消毒范围为直径大约5厘米,注意消毒过的地方不能重复涂抹,在涂抹的过程中棉签必须也要同时旋转。 6、采样及混匀:等待碘伏干了以后,再次扎好压脉带,将针头平面朝上与手臂成15°刺,最好一针见血。拔出采血管后立即进行颠倒8次混匀。在抽学时要询问病人感受(如有无心慌,头晕等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如:病人出汗、面色苍白、晕倒时立即拔出针并急救;操作失败,取得病人谅解,再次进行操作。采样尽量在1分钟内完成。 7、止血:采血结束后,解开压脉带,退针后请病人“手指压住棉球,手伸直抬高于心脏,保持两分钟”(如果是有出血倾向患者如紫癜,ITP,血液病等要压迫5~10分钟直到无血渗出)。 8、送检:抽血后立即在试管写上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

输血查对制度 一、采集血样查对 1、接医嘱后,认真核对姓名、床号、输血申请单。 2、采集血样前,2人再次核对姓名、床号、年龄、性别、病案号、血型,在试管上写上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 3、采集血样时,必须一人一次,如同时输2人或2个以上人的血,应分别执行。 4、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同时送至输血科并与对方逐项核对。 二、去输血科取血与发血者共同核对,内容为: 1、交叉配血试验单:受血者姓名、科别、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病案号。 2、检查血袋标签:血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储血号。 3、检查血袋有无破裂或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或凝块,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核对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签字。 三、血液领到病房后2人共同逐项核对 1、受血者姓名,床号,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病案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储血号。 2、再次检查,血袋有无破裂渗漏,血液有无凝集或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 3、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皮条,输2袋血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注意事项: 1、禁止同时采集2个人的血标本,输2个人或2个以上病人的血液,应分别执行。 2、血液切勿振荡,加温,血液领会后应在30分钟内输用。 3、输血过程应严密执行无菌操作,不可随意加入任何药物,防止血液凝集或溶解。 4、输血病人应做到三查八对。 5、输血病人24小时三班交班。 6、按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执行。

应急救援培训试题及答案

应急救援安全培训试题 姓名:车间: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公司制定的安全应急预案适用于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 ()、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淹溺、灼烫、火灾、()、坍塌、容器爆炸、()、化学品气体中毒、()、群体性突发事件等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2、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遵循()、();()、后保设备;()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3、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和()、事故发生前的各种()、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4、应急预案内各应急救援组,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到()、()和()三确定,组成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必要数量的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器械、药品和资金等,定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做到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障有力。 5、应急救援的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1)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遵循();(2)(); (3)(); (4)()。 6、灭火基本方法有()、()、()、()。

7、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是()。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 1、取出滤毒罐,去掉()和()的封盖。 2、将滤毒罐()到面罩上。 3、面罩佩戴 ①穿戴时,首先双手将头带分开,接着把()放入下巴托; ②然后向下拉整个头带(确保带子在头顶上放平)接着均匀且稳定的拉紧头带,先收紧颈部两根,再收紧太阳穴处两根,最后收紧头顶上的一根; ③戴上防毒面具后,用手掌()供气口吸气,如果感到无法呼吸且面罩充分贴合则说明()良好。 ④注意事项: 1、防毒面具一般在氧含量>(),有毒气体浓度<()的环境中使用,严禁在缺()环境中使用。 2、滤毒罐易于()失效,不到使用时,不得打开()和()。使用时注意拧紧(),以防漏气。使用过程中感到有毒气()或(),应立即停止使用,离开毒气区,更换新罐。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可正常呼吸。 二、问答题(60分) 1、拨打急救电话应该讲清的事项有哪些(15分) 答: 2、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15分) 答:

卫生应急基础理论试题

卫生应急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选题(共71题) 1、卫生应急管理的特点错误的是(D) A、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管理者当机立断。 B、可供管理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C、事态的发展后果很难预料。 D、可依据我国现状进行适当调整,不一定所有突发事件需要作出反应。 2、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不包括(D) A、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B、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C、现场指挥部 D、各地检查机关及司法部门 3、卫生应急机制主要包括指挥决策机制、( B )、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信息发布与通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国际和地区间交流与合作机制、督导评估机制、恢复重建机制、责任追究与奖励机制 A、监督管理机制 B、组织协调机制 C、心理防御机制 D、经费保障机制 4、社会动员机制的主要目的为(C) A、正确引导公众的危险意识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B、预防和控制事态进一步蔓延 C、为了帮助公众解决某些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健康方面的问题,提高防范意识、增加防控知识和能力。 D、实现不同职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运作 5.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C )制定。 A、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确定的部门 D、公安部 6.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 )机制,开展风险分析。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疫情处置 7.各级人民政府(C)是本辖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A、应急办主任 B、分管领导 C、主要领导 D、相关部门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在(B )小时内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 B、2 C、3 D、4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指责,对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刑事责任 10.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D、解散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和答案

整理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和答案 姓名单位分数 1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A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 县 B.市C省 D.地区 2. 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 ①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②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③事故 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D) A.只包含① B.包含①、② C.包含①、③ D.包含①、②、③ 3. (B )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公众动员机制 D.以人为本 4. 进行心脏按摩时,应用(B)放在按压位置。 A.手背面 B.手掌掌根部位 C.手掌指端部位 5. 以下物品中(A )不能用作止血带。 A.铁丝 B.领带 C.毛巾 6. 搬运交通事故伤员,(C )是正确的? A.随意搬抬伤员 B.两人或多人抬伤员 C.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4?5人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 动 7. 发现人员触电,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B )。 A.呼叫救护人员 B.切断电源或使伤者脱离电源 C.进行人工呼吸 8. 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以下(C )急救方法不正确? A.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9. 头部发生创伤的人员,在接受医生检查前,采取下列急救措施中,(B )是不正确的。 A.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B.给伤者服止痛片止痛 C.运送途中应把伤者的头转向一侧,便于清除呕吐物 10. 发现煤气中毒人员,采取以下行动中,( A )急救方法是正确的。 A. 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并将病人送到新鲜空气环境 B. 在现场拨打电话求救 C.在现场马上给伤员做人工呼吸 11. 全国通用的医疗急救电话为( C )。 A.114 B.122 C.120 12. 对于脊柱受伤的伤员, 采取下列运送方法中,( C )搬运是正确的。 A. 一人背负运送 B. 二人抬运,一个抱头,一个抬腿 C多人搬运,保持伤员身体平直,动作均衡 13. 以下( C )方法不是伤口包扎的目的。 A.止血 B.减少细菌感染C止痛 14. 搬运脊柱骨折患者,下列搬运工具中,( B )不宜使用。 A.床板 B.软担架 C.门板等长宽木板 15. 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D )。 A.触电的方式 B.人体电阻的大小 C. 触电电压的高低 D.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 .填空题

2020年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最新课件)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 作流程 (SOP -培训版)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操 作流 程 要点说明 ......感谢聆听 采集血样 采血后核对 采血标签、患者、床边卡、腕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治疗室核对 医嘱、《输血治疗同意书》、采血 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严格执行双人查对 着装规范 洗手 严格执行双人查对, 必须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对病人身份进行确认 告知 采血的目的、配合事项 双签名,送血库 在试管指定位置进行双签名, 将血样、《江苏省公民临床用 血申请单》(首次输血者)、收费通知单一起送到血库; 废物处理 洗手, 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标本 采血时核对 采血标签、患者、床边卡、腕

二、接收血液......感谢聆听 三、输血 接收核对 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 用血量、编号、交配试验结果、 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检查血液质量 色、质、量 凡血液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拒绝接收: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9、血液不是由本院血库验收并出具血库检 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输血前用 药 严格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建立静脉通路;将输血医嘱转抄到输液单上并核对 输血前核对 核对方式: 一人持病历、输血单另一人持血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 洗手,至病人床边 严格执行双人,同时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制品;必须推治疗车 输血时核对 患者、床边卡、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输液单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接血袋 确认通畅、消毒 确认病人静脉通路完好 用安尔碘棉杄2次消毒血袋的出口周围,将其覆盖段的塑料管旋下,将输血前输液袋上的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器架上 调节滴数,<20滴/min , 输血后核对 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边卡 签名 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 输血单上必须双签名

卫生应急培训试题

20XX年卫生应急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E、慢性肺部疾患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下列哪项不是其中之一?()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比较重大 E、特别重大 3、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4、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 分钟 B.1 小时 C.2 小时 D.12 小时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6、院前急救的目的,除了() A 维持患者的生命 B 防止再损伤 C 快速护送到医院 D 减轻痛苦 E 康复医学 7、下列哪种毒物中毒可使口唇呈樱桃红色() A.蛇毒 B.农药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E.来苏 8、下列哪项不是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 A.大量胸腔积气积液 B.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C.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 D.治疗性胸膜腔内注射药物 E.诊断性穿刺 9、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 ) A.触及颈动脉 B.触及桡动脉 C.观察尿量变化 D.观察瞳孔 E.观察神志 10、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药物是:( )

应急救援培训试题及答案

应急救援培训试题及答 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14207959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应急救援安全培训试题 姓名:车间: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公司制定的安全应急预案适用于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 ()、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淹溺、灼烫、火灾、()、坍塌、容器爆炸、()、化学品气体中毒、()、群体性突发事件等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2、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遵循()、();()、后保设备;()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3、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和()、事故发生前的各种()、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4、应急预案内各应急救援组,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到()、()和()三确定,组成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必要数量的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器械、药品和资金等,定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做到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障有力。 5、应急救援的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1)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遵循(); (2)(); (3)(); (4)()。 6、灭火基本方法有()、()、()、()。 7、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是()。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 1、取出滤毒罐,去掉()和()的封盖。 2、将滤毒罐()到面罩上。 3、面罩佩戴 ①穿戴时,首先双手将头带分开,接着把()放入下巴托; ②然后向下拉整个头带(确保带子在头顶上放平)接着均匀且稳定的拉紧头带,先收紧颈部两根,再收紧太阳穴处两根,最后收紧头顶上的一根; ③戴上防毒面具后,用手掌()供气口吸气,如果感到无法呼吸且面罩充分贴合则说明()良好。 ④注意事项: 1、防毒面具一般在氧含量>(),有毒气体浓度<()的环境中使用,严禁在缺()环境中使用。 2、滤毒罐易于()失效,不到使用时,不得打开()和()。使用时注意拧紧(),以防漏气。使用过程中感到有毒气()或 (),应立即停止使用,离开毒气区,更换新罐。 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可正常呼吸。 二、问答题(60分) 1、拨打急救电话应该讲清的事项有哪些?(15分) 答:

医院公共卫生试题及答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及应急条例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 A、2003年5月9日 B、2002年5月9日 C、2002年9月5日 D、2003年9月5日 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3、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 A、国务院有关部门 B、国务院 C、军队有关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谁担任?( ) A、政府分管领导人 B、政府主要领导人 C、卫生行政部门分管负责人 D、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 5、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 ) 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 B、卫生部制定发布 C、国务院制定 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 ) 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级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7、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 A、30分钟 B、24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 ) A、国务院 B、卫生部门 C、中央宣传部 D、省政府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以下哪些环节采取控制措施。( ) A、食物 B、食物和水源 C、水源 D、交通

10、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卫生部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法及时宣布为( ) A、法定传染病 B、甲类传染病 C、乙类传染病 D、丙类传染 二、多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的目的是什么?( ) A、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B、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C、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D、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下列关于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的内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部门职责 B、监测与预警 C、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 D、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是如何要求? ( ) A、及时 B、准确 C、全面 D、注意保密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 A、就地隔离 B、就地观察 C、就地治疗 D、尽快转诊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应做到哪几点?( ) A、早发现 B、早报告 C、早隔离 D、早治疗 E、尽早公布疫情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一、1、A 2、B 3、B 4、B 5、A 6、B 7、C 8、B 9、B 10、A 二、1、ABC 2、ABCD 3、ABC 4、ABC 5、ABCD 三、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2、(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

2016应急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共115道) 1 、下面拨打120急救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正确答案:C C A:呼救者留给120的联系必须畅通无阻 B:语速不应过快,说话应该清楚,准确回答调度员的问题 C:向120接线员叙述完现场情况后立即挂断 D:现场地址或标志性建筑物叙述清楚 2 、当您的家人、邻居、周围同事、朋友或陌生人发生急症或受到意外伤害时,应立即拨打:()正确答案:C C A:110 B:119 C:120 D:122 3 、对猝死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应该每分钟按压( )次。正确答案:C C A:60~80 B:70~90 C:100~120 D: 4 、进行心脏按压时,应用( )放在胸骨正中央位置。正确答案:B B A:手背面 B:手掌掌根部位 C:手掌指端部位 D:手指部位 5 、进行心脏按压时,操作人员肘部要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将患者胸部向下按压约( )厘米。正确答案:C C A:1~2 B:3~5 C:5~6 D: 6 、在确认患者有无意识的方法中, 宜采用的是 ( )。正确答案:B B A:摇晃病人身体 B:拍打患者肩部 C:用力敲打患者头部 D: 7 、猝死病人,保持呼吸道畅通,下列哪种做法是不正确( ) 正确答案:A A A:下颌向胸部靠近 B:下颌抬高,头部后仰 C:解开衣领、松开领带 D: 8 、发现人员触电,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正确答案:B B A:呼叫救护人员 B:切断电源或使伤者脱离电源 C:进行人工呼吸 D: 9 、遇有中暑人员的处置方法是()正确答案:C C A:将伤员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B:给轻者饮淡盐水或淡茶水,重者立即呼叫120 C:上述两项均是处理中暑伤员的方法 D: 10 、当成人气道被异物梗塞,应立即进行腹部冲击(海姆里克冲击法)的部位是()正确答案:B B A:脐下二横指 B:脐上二横指 C:胸骨下 D: 11 、醉酒后应当采取下列哪种体位()正确答案:A A A:侧卧位 B:仰卧位 C:俯卧位 D: 12 、对酒精中毒者处置错误的是()正确答案:B B A:轻症患者多饮水 B:多喝浓茶或醋 C:重症患者催吐,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浅慢及时叫120 D: 13 、当有异物进入眼,以下方法不正确是()。正确答案:A A A:用手揉眼,把异物揉出来 B:反复眨眼,用眼泪将异物冲出来 C:用清水冲洗眼睛 D: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 篇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医发[2000]18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

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医疗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医疗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 姓名:入职日期: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报警时要讲清楚单位名称、具体地址、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 2.急救原则是先救命、后制伤。 3.发生火灾后首先切断火源,查清楚着火材料、火势等情况后,立即拨打报警电话; 4.人员中暑后,要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所休息,并采取饮水、冲洗等降温措施后,送至医院救治。 5.心肺复苏就是通过胸外按压、口对口吹气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 6.判断呼吸手段包括:看、听、感觉。 7.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 30:2 ; 8.常用包扎物品包括清洁布料、毛巾、衣服。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30分) 1、当看到有人触电时马上用手去拉触电者。(×) 2、触电者在高处时,使其脱离电源时要防止高空坠落。(√) 3、灭火后,要安排专人认真检查余烬,防止复燃。(√) 4、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要立即将受伤人员送至医院救治。(×) 5、患者昏迷无意识时,禁止摇动患者头部,防止损伤颈椎。(√) 6、常见创伤类型包括钝器伤和锐器伤。(√) 7、机械伤害主要是由工程机械导致的损伤。(√) 8、伤害事故多与违章操作有关。(√) 9、止血带使用时间越长越好。(×) 10、一般情况下,伤员转运多采用平卧位。(√)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急救步骤是( A )。 ①止血、②包扎、③固定、④搬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2、特种设备事故处置要点包括( D )。 A、切断电源、排空压力 B、救治伤员 C、对周围设备防护处理后复救 D、以上都正确

3、发现人员触电,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B )。 A.呼叫救护人员 B.切断电源或使伤者脱离电源 C.进行人工呼吸 4.医疗急救电话是( A ) A.120 B.119 C.110 5.当发现受伤者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时,我们应该采取下列哪种急救方法( B ) A.胸外心脏挤压法 B.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C.紧急止血法 6.现场急救的流程包括是( D ) A.现场急救 B.转运 C、医院救治 D、以上都正确 7.常见止血方法包括( F ) A.直接按压止血法 B.加压包扎止血法 C.填塞法 D.加垫屈肢止血法 E、止血带止血法 F、以上都正确 8.烫伤患者紧急治疗方法包括( F ) 。 A.冲 B.脱 C.泡 D、盖 E、送 F、以上都正确 9.中暑的症状包括以下( D ) A.先兆中暑 B.轻症中暑 C.重症中暑 D.以上都正确 10.中暑患者可以使用下列哪种物品治疗( A ) A.藿香正气水 B.碘伏 C.云南白药 D.香油 四、简答题(25分) 1、简述心肺复苏步骤。(5分) 1)检查及畅通呼吸道,取出口内异物,清楚分泌物; 2)一只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另一只手将下巴向上方抬起; 3)用压住额头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张口罩紧患者口唇吹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胸部正中央,双肩前倾,腰挺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 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胳膊肘不能打弯; 5)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2、简述常见发生伤害事故的部位(至少5处)。(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