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2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2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读图2,完成6~7题。

6.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 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

B. 230米

C. 340米

D. 420米

11.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

B. 310米

C. 360米

D. 410米

第II卷(非选择题)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

2012年普通高等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1. B

2. A

3. D

4. D

5. C

6. A

7. C

8. C

9. B 10. D 11.C

第II卷(非选择题)

36.(22分)

(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37.(24分)

(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地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42.(10分)

(1)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

(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媒体展示等。43.(10分)

(1)甲为地震。(西邻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性设施;加强防灾教育和培训。

44.(10分)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新课标1卷地理试题及答案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 震动影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

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卷

初中地理新课标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与仍是时代的主题。 2、和,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3、地理学是研究以及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第二,。 4、地理学是一门兼有性质与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5、七、八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 分:、、、。 6、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和,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和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总体特征的认识。 7、本课标所讲的地理要素采用和结合两种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新课标提倡把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A地球与地图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 D乡土地理 2、七、八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 以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A区域地理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 D自然地理 3、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学习顺序。 A作了严格的规定 B不作规定 C 没有任何说明 D专家指导下开展课程。 4、"乡土"范围指一级行政区 A省 B市 C 县 D乡或镇

5、地理教材的呈现方式要适合学生学习。应做到课文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有机统一。 A多媒体系统 B图像系统 C音频系统 D综合系统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新课标指导下的地理课课程开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如何理解乡土地理开展必要? 4、以实例说明怎样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四、论述题:(本题30分) 以一课为例,展示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课堂教学? 案例以“日本”为例学习区域地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和平发展 2、关注全球性问题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3、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地域性 4、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5、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6、空间差异空间联系自然因素人文因素 7、单独列出地理区域 二、选择题: 1、D 2、A 3、B 4、C 5、B 三、简答题: 1、(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3、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4、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四、论述题: 展示世界地图和日本地图,让学生观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一张纸上。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卷完全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 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本题考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两大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题干中提到的主要是刺史对豪强大族经济上的监督,以便中央加强对“田宅逾制”者进行集中控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A、B两项与题干反映的主题不符,容易排除,D项片面地理解了题干的内容,刺史监察地方属于政治手段。 答案:C。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2012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地理试题高清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地理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地理部分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较高的试题。客观选择题,命题紧抓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数考查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能力。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以区域地理位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评析精选:难度有所下降,却又不失新意 云南地理教材单独采用鲁教版,且作为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满疑虑与期待,从考生走出考场面带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文科综合试题是平和、习惯的试题。从地理科看,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地理。试题集中考查了工业、农业、气候、河流、等高线、自然灾害、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水源等问题。中等难度题较多,没有特别难的题,试题整体难度比2011年的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皆有所下降,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地理试题分四组设11个选择题共44分;分两组各设3个问答题共46分;选做题10分,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选做其一。

2012语文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及答案

2012语文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及答案

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

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

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新课标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第I 卷(选择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 曲线(b 。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 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a 时间/h 流量 b 0 12 24 36 图1 读图2,完成6~7题。 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 .T 0年工业基础雄厚 B. T 0ˉ~T 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 1~T 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 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 .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 .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a b 图2 铁路 河流城市 剩余劳动 人均工资 0T 2 T 1 图3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2011版(1)

. . 地理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和性质的基础课程。 2、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点: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 4、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评价手段,实现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6、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7、地理教材包括地理图册等。 8、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体现出五个“新”:。 9、“”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0、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11、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掌握、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2、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陈述方式,主要采用目标和目标两类。 13、地理科学是研究以及人类活动与相互关系的科学。 14、地理课程的特征有 15、区域地理通常从区域地理总论和区域分区地理两个方面学习。区域地理总论又分为、和两大部分。 16、地理位置一般分为位置和位置。 17、纸笔测验可分为课堂测试、测试、测试、测试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功能属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 B、反馈功能 C、启发功能 D、激励功能 2、()是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基础。 A、资料 B、教师教学用书 C、教科书 D、地图 3、下列不属于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的是()。 A、学生表现法 B、纸笔测验法 C、档案袋法 D、观察法等。 4、在课程总目标和三项分目标中对知识方面须达到的目标可分为知道、()、掌握等层次。A、了解B、理解C、灵活运用D、巩固 5、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出之点是()。 A、求同 B、求异 C、创新 D、创造 6、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 A、教学 B、教法 C、观念 D、态度 7、地图一直被看做是地理学习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第三语言 D、第四语言 8、下面不是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的是()。 A、实践性 B、开放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9、对于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众传媒 B、青少年活动场所 C、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 D、学校附近的各种环境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是()。 A、题库类 B、课件类 C、自制学具类 D、资料类 三、简答题(19分) 1、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3分) 2、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4分) 3、命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哪几点?(3分)

2012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读图2,完成6~7题。 6.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 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 B. 230米 C. 340米 D. 420米 11.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 B. 310米 C. 360米 D. 410米

2012·新课标全国卷

2012·课标全国卷(理综化学) 7.J2[2012·课标全国卷]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7.A [解析] 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故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水封,A项正确;只要能氧化KI且生成单质I2的物质,就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B项错;四氯化碳层呈紫色意味着有碘单质,并不是有I-,C项错;溶液中也可能含有SO42-,D项错。 8.D1 M4[2012·课标全国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8.B [解析] 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75%,A项错;单质硅是制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B 项正确;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C项错;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材料,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错。 9.A1[2012·课标全国卷]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9.D [解析] NO2和C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故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为2N A,A项正确;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C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含碳原子数为2N A,B项正确;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NO2”的物质的量为 92 g =2 mo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即原子数为6N A,C项正确;常温常压46 g·mol-1 下,22.4 L氯气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D项错。 10.I4[2012·课标全国卷] 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5种B.6种

2010年新课标卷试题解析(地理部分)

2010年新课标卷试题解析(地理部分)

2010年新课标卷试题解析(地理部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 I.总体评价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科素养的原则,在考查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与互补,要求考生在扎实掌握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不断深入思考、分析、探究问题,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试卷在难度、阅读量、思维量、区分度等方面实现了良好的考查。试题在保持着较高信度的同时也体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和导向作用。试题质量稳定巾孕育创新。试题的整体难度基本稳定,总卷难度为0.446。 Ⅱ.试题分析 地理部分 一、试题述评 试题设计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要求,整个试卷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渗透新课程理念.彰显地理学魅力,注重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在内容上注重选择真实与鲜活材料、在考查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引导考生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探究和解决现实问题、试题在保持着较高信度的同时,显现出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试题主要特点是: 1选择题的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地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统计数据和图表的运用,考查地理思维能力 试题在保持形式与结构、题型与题量、难度与灵活度的设置基本稳定的同时,注重选取能够反映地理学科规律特征的内容,如新疆北部地区的洪灾、某国人口问题、我国某产业转型、西亚地区水

资源等新材料设计题目,并以文奉、统计数据、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信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运用,也倡导在思维过程中释放地理思辨之美,从而为考生充分展示地理思维搭建了良好平台 2必考题的设计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倡导“地”与“理”的结合,倡导探究问题,鼓励揭示内涵。 试题选材新颖,设问层次梯度分明,答案留有空间既注重激活想象,又强调放飞思维,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知其地、析其因、究其理”的地理思维水平和程度,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综合题的题型。 功能 3选考题的设计突出考核主题,合理把握难度,风格基本一致“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道选考题的设计,在难度、区分度和思维水平的考查上具有可比性。可谓既精致精当,又精美精巧。可以看出命题者对试题的难度进行了合理把握。试题图文信息的呈现方式与设问风格也基本保持一致,其考核内容突出了地理核心技能的运用与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全卷地理试题设计切合各考区考生的实际,不仅难易程度适中,而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考核内容的结构比例也适当。 二、试题分析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一3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 2.生物多样性: 3.流域:

4.气候变化: 5.垂直地带性: 6.地质循环: 7.净辐射:

8.地转流: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 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2.为什么说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充分开放和物质微弱开放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11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衡量的标准是土壤中水、热、气、肥周期性动态达到稳、均、足、适地满足植物需求的程度。 2.生物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物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流域:每条河流和水系从一定的陆地范围内获得水量补给的集水区。 4.气候变化:指气候相对于平均状态的偏离,它具有一个非常宽的时间谱。 5.垂直地带性: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低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垂直分化。 6.地质循环: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之间建造与破坏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循环模式,包括水循环、岩石循环和构造循环三个次级循环。 7.净辐射:在某段时间内,物体单位面积上能量收支的差值。地面净辐射指地面收入的总辐射能量和支出的总辐射能量的差额。 8.地转流:当海水沿着压力梯度力方向流动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两种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大致垂直于洋面坡度绕涡旋流动的海流。 二.简答题60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水量平衡方程的含义:输入系统的水量I减去输出系统的水量O等于系统中的蓄水变化量△S。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P陆+P洋=E陆+ E洋。其含义是:由于就多年平均来说,△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数学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必修+选修 Ⅱ、IV)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3 (B)6 (C)8 (D)10(2)将2名教师,4名学生分成2个小组,分别安排到甲、乙两地参加社会实 践活动,每个小组有1名教师和2名学生组成,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A)12种(B)10种(C)9种(D)8种 (3)下面是关于复数的四个命题 :;:; : 的共轭复数为;:的虚部为

其中的真命题为 (A), (B), (C),(D), (4)设,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为直线上的一点,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的离心率为 (A)(B)(C)(D) (5)已知为等比数列,则 (A)7 (B)5 (C)-5 (D)-7 (6)若执行右边程序图,输入正整数和实数, 输入则 (A)为的和 (B)为的算术平均数 (C)和分别是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D)和分别是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

(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6 (B)9 (C)12 (D)18 (8)等轴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和两点,,则 的实轴长为 (A)(B)(C)4 (D)8 (9)已知,函数在上单调递 减,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10)已知函数,则的图像大致为

自然地理学试卷——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 1.填空题15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2)宇宙中的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3)太阳系的共有8大行星和一个矮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矮行星冥王星。 4)南北纬23度27分称为南北回归线;太阳的视运动路线叫做黄道。 5)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6)沉积岩的三种接触关系分别为整合、假整合、不整合。 7)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 8)大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需要一定的条件,既要使水汽压达到饱和或过饱和,还必须有凝结核。 9)水循环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是蒸发、降水、径流。 10)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化成分改变,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11)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12)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类型为竞争、捕食、寄生和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 13)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4)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 15) 大陆边缘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地貌类型。 2.选择题15 1)一个天文单位是(B) A 1.496?104km B 1.496?108 km C 1.496?106 km D 94 605?108 km 2)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岩浆岩(D)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橄榄岩 D 石灰岩 3)下列哪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D) A 层理 B 磨圆 C 流纹 D 化石 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 氮约占大气的78% B 氧约占大气的21% C 臭氧约占大气的0.01% D 二氧化碳约占大气的0.03% 5)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C) A 1013.25 Pa B 1013.25 kPa C 1013.25 hPa D 1013.25 N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湖泊(C) A 里海 B 洱海 C 地中海 D 死海 7)一条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可分为(D) A 上游、下游; B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 C 上游、中游、下游; D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8)河流的水位是指(A) A 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 B 河流水面相对河底的高度; C 河流断面的平均水深; D 河堤的海拔高度。 9)下列哪项不属于描述径流的计量单位(B)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理论考试题(8套)

敦煌市第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 2、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点: 科学性、艺术性、人本性。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4、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6、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7、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等。 8、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体现出五个“新”:新理念、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 9、“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0、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11、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2、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陈述方式,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

13、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4、地理课程的特征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 15、区域地理通常从区域地理总论和区域分区地理两个方面学习。区域地理总论又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16、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17、纸笔测验可分为课堂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功能属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功能的是( D )。 A、导向功能 B、反馈功能 C、启发功能 D、激励功能 2、( D )是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基础。 A、资料 B、教师教学用书 C、教科书 D、地图 3、下列不属于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的是( A )。 A、学生表现法 B、纸笔测验法 C、档案袋法 D、观察法等。 4、在课程总目标和三项分目标中对知识方面须达到的目标可分为知道、( B )、掌握等层次。 A、了解 B、理解 C、灵活运用 D、巩固 5、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出之点是( C )。 A、求同 B、求异 C、创新 D、创造 6、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 A )。 A、教学 B、教法 C、观念 D、态度 7、地图一直被看做是地理学习的( B )。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第三语言 D、第四语言

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 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敬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