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的构造功用

汽车轮胎的构造功用
汽车轮胎的构造功用

汽车轮胎的功用、结构

1 汽车轮胎的功用

现代汽车大都采用充气式轮胎。轮胎安装在轮辋上,直接与路面接触。它的功用

有以下几点。

(1)承受载荷:支承汽车的质量,承受路面传来的各种载荷和作用力。

(2)产生驱动力与制动力:因为轮胎是汽车上唯一与路面接触的部位,保证车和路

面有良好的附着性,因此,不论是汽车的起动、行驶、还是制动、停车都要通过胎与路面“沟通”,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和通过性。

(3)缓冲和吸震: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中所受到的冲击,减轻和吸收汽

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适应车辆

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

能经济性。

(4)改变汽车行驶方向:汽车不论是转向还是制动都需要由汽车的轮胎来完成,它

经常要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来改变汽车行驶的方向和行驶速度。正因为轮胎具有上述四大作用。因此汽车才能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安全、自由、迅速、舒适的行驶,

所以,轮胎在整个汽车零部件中才显得特别的重要。换句话说,人和车在行驶过程

中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轮胎好坏而定。

2 汽车轮胎的结构

2 . 1 轮胎的类型

(1)按轮胎内空气压力的大小,轮胎分为高压胎(0.5~0.7MPa)、低压胎(0.2~0.5MPa)和超低压胎(0.2MPa以下)三种。低压胎弹性好、减振性能强、壁薄散热性好、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附着性好,

因而广泛用汽车轮胎的功用、结构及使用维护

1 胎面(Tread)

(1)轮胎与路面接触的部分,它应该在保护胎体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刺穿性。

(2)其表面刻有不同的胎面花纹,在湿的地面上行驶时能有效的排水。在受驱动力和制动力作用时有防止打滑的功用。

2 胎肩(Shoulder) 是轮胎的肩膀部分,具有保护胎体的使命。

3 胎侧(Sidewall)

(1)行驶时曲挠最严重的部分。

(2)具有保护胎体的功用。

(3)在此处印有轮胎规格,制造商和花纹等

4 胎圈(SteelBead)

(1)固定胎体帘线的两端,同时担负着将轮胎固定于轮辋的使命。

(2)由高碳素钢丝构成。

5 带束层(Steelbelt)

(1)子午线构造的胎面与胎体之间沿圆周展开的补强带。

(2)带束层就象桶箍一样紧付于胎面提高了胎面的刚性。

(3)主要使用钢丝帘线。

6 胎体(Carcass)

(1)构成轮胎骨架的覆胶帘线部分。

(2)具有耐负荷,耐冲击,耐内压的作用。

a ) 斜交轮胎

b ) 子午线轮胎

超低压胎在松软路面上具有良好的通过能力,多用于越野汽车及部分高级轿车。

(2)汽车轮胎按用途分,可分为载货汽车轮胎和轿车轮胎;而载货汽车轮胎又分

为重型、中型和轻型载货汽车轮胎。

(3)按有无内胎,轮胎分为有内胎轮胎和无内胎轮胎两种。有内胎轮胎由外胎、内胎和垫带等组成,使用时安装在汽车车轮的辋上。无内胎轮胎俗称真空胎,在外观上与普通轮胎相似,但是没有内胎及垫带。它的气门嘴用橡胶垫圈和螺母直接固定在轮辋上,空气直接充入外胎中,其密封性由外胎和轮辋来保证。无内胎轮胎的外胎内壁上附加了一层厚约2~3mm 的专门用来封气的橡胶密封层,用硫化的方法粘附上去的。在密封层正对着胎面的下面贴着一层用未硫化橡胶的特殊混合物制成的自粘层。当轮胎穿孔时,自粘层能自行将被刺穿的孔粘合,故为有自粘层的无内胎轮胎。气门嘴直接固定在轮辋上,其间垫以密封用的橡胶密封衬垫铆接轮辋和辐板的铆钉自内侧塞入,并涂上一层橡胶。无内胎轮胎摩擦生热少,散热快,适用于高速行驶,几乎所有的轿车都使用无内胎

轮胎。

(4)充气轮胎按胎体中帘线排列的方向不同,还可分为普通斜交胎、带束斜交胎和子午线轮胎,如图1所示。子午线轮胎的特点是帘布层帘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接近90°,相对于斜交胎可减少帘布层数40%~50%,因此,子午线轮胎具有滚动阻力小,节约燃油;胎面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弹性大,缓冲性好;抗剌能力强、不易爆胎;附着力性能好等优点,目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

2 . 2 外胎的组成

外轮胎主要分为胎面部分,胎肩部分、胎侧部分、胎圈部分等几大部分,它是由橡胶层,带束层,胎体,钢丝圈等材料组成,如图2所示。各部分功用如表1。

2 .

3 轮胎花纹和特征

轮胎的胎面部分镶嵌有各种各样的沟槽,这就叫胎面花纹,胎面的基本花纹和特征有4种,如表2。

汽车轮胎的花纹是由这些基本的纹型自由组合,再添加许多新的设计理念后而制成的。

2 . 4 轮胎规格表示方法

轮胎的尺寸及主要信息、参数压铸于轮胎的侧面,轮胎胎侧标记含义如图3所示。现以轮胎规格195/60R1485H为例作进

一步说明。

(1)195表示轮胎宽度为195mm,而货车子午线轮胎的宽度一般用英寸(in)为单位。

(2)60表示扁平比为60%,扁平比为轮胎

高度H与宽度B之比。有60、65、70、75、80,5个级别。

(3)R表示子午线轮胎,即“Radial”的第一个字母。

(4)14表示轮胎内径为14英寸(in)。

(5)85表示荷重等级,即最大载荷质量。荷重等级为85的轮胎的最大载荷质量为515kg。常见的荷重等级及对应的最大载荷质量见表3所示。

(6)H表示速度等级,表明轮胎能行驶的最高车速为210km/h。常见的速度等级及对应的最高车速见表4。另外,在轮胎规格前加“P”表示轿车轮胎;在胎侧标有“REINFORCED”表示经强化处理“,RADIAL”表示子午线胎“,TUBELESS”(或TL)表示无内胎轮胎(真空胎)“, M+S”

(MudandSnow)表示适于泥地和雪地“,→”表示轮胎旋向,不可装反。(注(1)无速度级别或无速度表示种类的轮胎最高速度为160km/h。(2)冬季专用轮胎若最高时速未有标示,以此轮胎的速度级别为准,无标明速度级别的轮胎最高时速为160km/h。(3)T型应急用轮胎的最高时速为130km/h。)

3 汽车轮胎的正确使用及维护轮胎的使用及维护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 . 1 保持合适的轮胎气压

合适的轮胎气压可以起到节省燃油和延长轮胎使用寿命的作用。如果轮胎气压过低,在运行过程中轮胎的变形加剧,导致汽车行驶时滚动阻力增加,增加了汽车的油耗,同时,轮胎的反复变形也使轮胎容易过热,并导致胎面脱层,从而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相反,如果轮胎气压过高,将导致轮胎接地面积过小,胎面磨损加剧,轮胎刚度增加,车辆的舒适性下降,紧急制动或急加速时汽车容易滑移,同时,高温环境下长时间高速行驶容易出现爆胎现象。汽车适宜的气压可通过查阅使用说明书得知,轿车也可以在车身上查找,通常标注在车门立柱或油箱盖内侧上。3 . 2 避免轮胎出现异常磨损

汽车轮胎出现快速磨损或非均匀磨损即为异常磨损。普通轮胎如正常使用,一般

能够行驶5~10万公里,如果使用里程过短,则属快速磨损,快速磨损除轮胎本身的质量外,主要与使用者的不良操作习惯有关,如经常急加速、急减速或高速急转弯等。轮胎的非均匀磨损一般包括:中部磨损、双肩磨损、单肩磨损、锯齿状磨损、羽状磨损、波浪状磨损、局部磨损、非正圆磨损。其主要原因是:中部磨损是轮胎气压过高或轮胎与轮圈不匹配,双肩磨损是轮胎气压不足或超载、轮胎轮圈不匹配、经常高速急转弯,单肩磨损是车轮定位不准、悬挂不良或超载锯齿状磨损是气压不足或超载、突然制动或急加速,羽状磨损是车轮定位不准或轮轴弯曲,波浪状磨损是气压不足、悬挂不良、定位不良、车轮动平衡不良,局部磨损是悬挂不良或动平衡不良,非正圆磨损是悬挂不良、轮圈不良或动不平衡。

考文献

1]汽车轮胎使用与维修要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汽车轮胎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4]汽车轮胎使用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现代汽车轮胎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绪论 (1)大地构造研究内容及基本思想 狭义(传统)概念:研究地壳构造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侧重构造特征和构造发展史的研究,研究方法以地质历史分析法为主,涉及范围限于地壳(表面)和大陆. 概念(广义):研究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结构、组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学、动力学的科学。大地构造学的广义概念摆脱了单纯的构造发展历史分析(狭义),以地球动力学作为立论基础,研究方法注意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结合;同时注意了地球动力作用的制约下的构造运动与地质(沉积、岩浆、变质、变形等)作用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研究涉及的范围更广(全球)、更深(岩石圈)。 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固体岩石圈(构造)的各种构造(广义)类型、特征 研究内容:地壳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岩浆作用、构造变形作用、成矿作用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重塑各构造单元大地构造性质及发展历史;划分不同岩石圈构造类型。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阐明一个地区(单元)乃至全球构造运动规律、成因、地球起源与演化,天体演化与成因等。 实践意义——矿产资源形成及分布规律、地震预报、区域稳定性评价等。 (2)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 地质历史分析法(又叫历史-构造比较分析法)是以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按地史发展的顺序,探讨不同阶段大地构造的特点。 1.沉积岩相、建造分析沉积岩占大陆及其邻近海域的大部分。地层发育、岩性、岩相、厚度、接触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恢复古地理面貌、古气候、隆起、拗陷、地壳沉降幅度与速度、构造状况以及演化历史。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方法,相应的学科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学构造沉积作用与构造-沉积组合(沉积建造) 研究思路:沉积组合→古构造环境→大地构造作用 构造-沉积作用(容纳沉积物的堆积地都是构造变动的产物)沉积作用的内因是沉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制约;外部控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大地构造,大地构造的升降运动造成海平面的升降,使沉积岩相、厚度、层序和岩性方面呈现出构造作用痕迹来。 1) 岩相(单一岩性组合,反映某种沉积环境) 岩相的更替是地壳拗陷和隆起的一种表现,隆-拗造成某种沉积环境的变迁,从而导致同一地区的岩相发生改变。 岩相本身只与拗陷速度有关,与拗陷幅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拗陷速度对相带宽度具有控制作用: x=h/s (h:剥蚀区上升速度,s:沉降区沉降速度)拗隆速度(s、h)越快,宽度(x)越小,反之亦然。

磁珠(Ferrite Bead 即 FB)介绍

什么是磁珠 磁珠有很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他等效于电阻和电感串联,但电阻值和电感值都随频率变化。他比普通的电感有更好的高频滤波特性,在高频时呈现阻性,所以能在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较高的阻抗,从而提高调频滤波效果。 作为电源滤波,可以使用电感。磁珠的电路符号就是电感但是型号上可以看出使用的是磁珠在电路功能上,磁珠和电感是原理相同的,只是频率特性不同罢了。 磁珠由氧磁体组成,电感由磁心和线圈组成,磁珠把交流信号转化为热能,电感把交流存储起来,缓慢的释放出去。 磁珠对高频信号才有较大阻碍作用,一般规格有100欧/100mMHZ ,它在低频时电阻比电感小得多。 铁氧体磁珠 (Ferrite Bead) 是目前应用发展很快的一种抗干扰组件,廉价、易用,滤除高频噪声效果显着。 在电路中只要导线穿过它即可(我用的都是象普通电阻模样的,导线已穿过并胶合,也有表面贴装的形式,但很少见到卖的)。当导线中电流穿过时,铁氧体对低频电流几乎没有什么阻抗,而对较高频率的电流会产生较大衰减作用。高频电流在其中以热量形式散发,其等效电路为一个电感和一个电阻串联,两个组件的值都与磁珠的长度成比例。磁珠种类很多,制造商应提供技术指标说明,特别是磁珠的阻抗与频率关系的曲线。 有的磁珠上有多个孔洞,用导线穿过可增加组件阻抗(穿过磁珠次数的平方),不过在高频时所增加的抑制噪声能力不可能如预期的多,而用多串联几个磁珠的办法会好些。 铁氧体是磁性材料,会因通过电流过大而产生磁饱和,导磁率急剧下降。大电流滤波应采用结构上专门设计的磁珠,还要注意其散热措施。 铁氧体磁珠不仅可用于电源电路中滤除高频噪声(可用于直流和交流输出),还可广泛应用于其它电路,其体积可以做得很小。特别是在数字电路中,由于脉冲信号含有频率很高的高次谐波,也是电路高频辐射的主要根源,所以可在这种场合发挥磁珠的作用。 铁氧体磁珠还广泛应用于信号电缆的噪声滤除。 以常用于电源滤波的HH-1H3216-500为例,其型号各字段含义依次为: HH 是其一个系列,主要用于电源滤波,用于信号线是HB系列; 1 表示一个组件封装了一个磁珠,若为4则是并排封装四个的; H 表示组成物质,H、C、M为中频应用(50-200MHz), T低频应用(50MHz),S高频应用(200MHz); 3216 封装尺寸,长3.2mm,宽1.6mm,即1206封装;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矿产资源和能源历来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支撑GDP快速增长、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大宗矿产和大部分战略性资源日渐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并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深入研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及成矿成藏机理,拓展新的找矿领域,增强发现新矿床的能力,是缓解我国当前大宗矿产资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矿床学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地壳浅表矿床日益减少枯竭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深部矿床勘探和开发能力。例如,我国大冶铁矿床、红透山铜矿床、铜陵冬瓜山特大型铜矿床、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金、锌特富矿床, 会理麒麟铅、锌矿床、山东增城、乳山金矿床等开采深度均已超过1000米, 有的矿床已近2000米(滕吉文等,2010)。加拿大萨德伯里( Sodbury) 铜-镍矿床已开采到2000米,最深矿井达3050米。南非金矿钻井深4800米。更为重要的是找矿勘探实践和地球深部探测实验证实,虽然绝大多数矿床的形成、就位和保存发生在地壳环境,但成矿系统的驱动机制和成矿金属的集聚过程则受控于岩石圈尺度的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深部蕴藏着巨量矿产资源,深度空间找矿潜力巨大。 深部过程与动力学是控制地球形成演化、矿产资源、能源形成,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因此,深入研究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不仅是提高人类对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系统运行规律认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研发新的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 以促进我国找矿勘查的重大突破,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一直非常注重大陆岩石圈结构、深部作用过程和动力学研究,并将其作为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领域。美国于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地壳探测计划,首次揭示了北美地壳的精细结构,确定了阿帕拉契亚造山带大规模推覆构造,并在落基山等造山带下发现了多个油气田。欧

十大地质构造运动详解

十大地质构造运动详解 一、迁西运动 迁西运动是发生于中国北方始太古代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及构造—热事件。因XX迁西得名。在冀东,表现为迁西群遭受强烈的变形、以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以钠质花岗岩为主的岩浆事件。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各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区最具有广泛性和一定代表性,属于一次主要的构造运动。铁架山运动、兴和运动与之相当,为迄今中国境内确定之最早的构造运动。 迁西构造期,简称迁西期,是始古太古代(4500-3600Ma)期间的构造期,迁西期是今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第一个构造期,是古陆块形成和陆壳克拉XX的时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目前的研究还极不充分。 二、阜平运动 阜平运动是古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其时限置于3600-3200Ma。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 三、五台运动 五台运动(Wutai orogeny)由马杏垣等于1955年创名,是新太古早期的一次褶皱运动。是根据新太古界五台群与古元古界滹沱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的。广义的五台运动应包括甘泉不整合、探马石不整合及金洞梁不整合等3个褶皱幕。在华北除太行、吕梁及中条山

等地发现不整合界面外,阴山、燕山、辽东、吉南及豫西等地皆已获得与之有关的构造—热事件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在XX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地区,达格拉格布拉克群与上覆古元古界的不整合应与之相当。在扬子古陆西缘XX群中麻粒岩相层位取得2451百万年的锆石U-Pb 年龄,可能亦属五台运动的构造—热事件之反映。 四、吕梁运动 是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吕梁运动或称吕梁事件。 因为吕梁运动在吕梁山的表现最典型,故而得名。与此同时,五台山地区也有比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学术界称之为滹沱运动(以滹沱河命名),所以也有不少人把吕梁期称为滹沱期。吕梁运动的其他名称尚有中条运动(晋南)、兴东运动()、凤阳运动()和中岳运动(XX 登封)等。吕梁期相当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2004)确定的古元古代成铁纪(2500-2300Ma)、层侵纪(2300-2050Ma)和造山纪(2050-1800Ma)的全部。 吕梁期的年代久远,目前只能对这期间的构造运动做粗略的描述。在吕梁期,可以识别出构成后世中国大陆的五个地块,即原始中朝地块、扬子地块、华夏地块、XX地块和准噶尔地块。其中原始中朝地块是在吕梁期第一次由塔里木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等小陆块拼合而成的,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结晶基底。 其他地块在吕梁期也发生了强度不同的构造运动,但都未能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

地质构造常识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

上集_磁珠(Bead)_电感(L)_电阻(R)_电容(C)于噪声抑制上之剖析与探讨

电容
由[1]可知,当两个金属很靠近时,便形成了电容。
而由[2-5]可知,通常电源输出端,其电压并非理想的恒定值,而是会有涟波与 噪声,
而由[6]可知, GSM 为分时多工机制, 其讯号为 Burst 形式, 故其 PA 会一直 On/Off 不停地切换,导致其 PA 电源端,会有瞬时电流。而要抑制这些会危害电路的涟 波、噪声、以及瞬时电流,最常见的手法,便是摆放落地电容,接下来便探讨电 容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1

由[8]可知,任何讯号都会有回流电流,整体路径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回路。回 路面积越小,产生的 EMI 干扰就越小。而回路面积取决于讯号路径长度,以及 回流电流路径长度。因此不只讯号长度越短越好,其回流电流路径长度也是越 短越好,如此才能使回路面积缩到最小。
因此, 落地电容的作用, 便是提供噪声一个低阻抗的路径, 使整体回路面积变小, 来降低 EMI 干扰,且避免噪声透过耦合方式,干扰其他讯号。
2

由[3]可知,摆放稳压电容,确实可减少电源的涟波。
而由下图可知,虽然 C3114,已有稳压效果,但不够靠近收发器,以至于稳压效 果不如预期,而因为 LO 电源,会影响调变的精确度,如此便导致调制频谱正负 1.6MHz 处超标,而将 C3115 更换成 4.7uF 的稳压电容后,
可看到调制频谱改善许多[6]。
3

由[9]可知,电容在高频时,会有寄生电感(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 ESL), 与寄生电阻(EquivalentSeries Resistance, ESR),其等效模型如下 :
因此其频率响应如下 :
由上图可知,电容会有自我谐振频率,简称 SRF(Self Resonant Frequency),与 电容值,以及 ESL 有关,过了 SRF 后,则该电容会变电感,这使得抑制噪声, 以及稳压的能力会下降,因此 ESL 越小越好,即 SRF 越高,如此便可确保电容 性的频率范围越广。
4

地质构造类型及简介

第三节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3.倾角(dip angle)层面上真倾斜线与真倾向线的夹角为岩层的真倾角,简称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为视倾角。所有的视倾角均小于真倾角。岩层层面的产状须在野外的岩石露头上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所测量的层面应具有代表性,即其能代表露头上显现的层面总的方位。测量数据立即记录在野外地质记录本上,或在掌上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对工程的影响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对工程的影响 地壳运动:指由于地球内动力而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包括:升降运动:指垂直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水平运动:指平行于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或沿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导致地壳岩石产生变形和变位,并形成各种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 第一节 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一、概念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即产状)大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如果经受地壳运动(垂直抬升)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平岩层组成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岩层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岩层形成时的位置,而且改变了原有的水平状态,使岩层面向同一方向倾斜,并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交角,便形成了单斜构造。常常是组成其它构造(褶曲一翼,断层一盘等)的一部分。 二、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常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来确定,这三者称为产状要素。在野外产状要素直接用地质罗盘进行测量。 第二章 褶皱构造 褶皱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岩层的连续性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 一、褶曲: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 二、褶曲的类型 1、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产状要素 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 两端所指的方向称走向 倾向 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褶曲 的要素 核: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 翼: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地层 轴线: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 枢纽在空间上的产出状态:枢纽水平、枢纽倾斜 轴面:指大致平分褶皱的一个假想面

汽车轮胎的构造功用

汽车轮胎的功用、结构 1 汽车轮胎的功用 现代汽车大都采用充气式轮胎。轮胎安装在轮辋上,直接与路面接触。它的功用 有以下几点。 (1)承受载荷:支承汽车的质量,承受路面传来的各种载荷和作用力。 (2)产生驱动力与制动力:因为轮胎是汽车上唯一与路面接触的部位,保证车和路 面有良好的附着性,因此,不论是汽车的起动、行驶、还是制动、停车都要通过胎与路面“沟通”,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和通过性。 (3)缓冲和吸震: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中所受到的冲击,减轻和吸收汽 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适应车辆 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 能经济性。 (4)改变汽车行驶方向:汽车不论是转向还是制动都需要由汽车的轮胎来完成,它 经常要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来改变汽车行驶的方向和行驶速度。正因为轮胎具有上述四大作用。因此汽车才能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安全、自由、迅速、舒适的行驶, 所以,轮胎在整个汽车零部件中才显得特别的重要。换句话说,人和车在行驶过程 中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轮胎好坏而定。 2 汽车轮胎的结构 2 . 1 轮胎的类型 (1)按轮胎内空气压力的大小,轮胎分为高压胎(0.5~0.7MPa)、低压胎(0.2~0.5MPa)和超低压胎(0.2MPa以下)三种。低压胎弹性好、减振性能强、壁薄散热性好、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附着性好, 因而广泛用汽车轮胎的功用、结构及使用维护 1 胎面(Tread) (1)轮胎与路面接触的部分,它应该在保护胎体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刺穿性。 (2)其表面刻有不同的胎面花纹,在湿的地面上行驶时能有效的排水。在受驱动力和制动力作用时有防止打滑的功用。 2 胎肩(Shoulder) 是轮胎的肩膀部分,具有保护胎体的使命。 3 胎侧(Sidewall) (1)行驶时曲挠最严重的部分。 (2)具有保护胎体的功用。 (3)在此处印有轮胎规格,制造商和花纹等

第二章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 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基本运动形式1 ????? ? ?板块构造说地球自转说均衡说 对流说、运动成因理论2 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1 ????? ?? ??重力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 风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2 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产状 ??? ??断裂褶皱 倾斜岩层 后被保留下来的形态。引起地壳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指构造运动 ?? ??? ?????=?????? >? ?=?

二、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 ??? ??)(倾角:岩层的倾斜程度) (OD 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OA或OB)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 、产状要素α'1 真倾角(α):岩层在野外的倾角。 视倾角(β):岩层在剖面上的倾角。 θαβsin ?=tg tg (θ为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线所夹锐角) 2 (1? ???? ??? ?方位角法相限角法 )记录(2 (3)图示:正常岩层: 30o ; 倒转岩层: 30o 第三节 地层概念 一、为什么要学习地层及地质年代: 确定构造形态:如: 单斜岩层 背斜 向斜 断层 断层 选择和评价建筑场地: 阅读地质图: 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二、绝对年代法: 用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确定岩石形成时间。(即蜕变时间) 蜕变:放射性元素自形成之日起,就稳定地放射出a (粒子)、b (电子)、g (电磁幅 射量子)射线,并形成稳定的新元素。如:206 238b P U ???→?蜕变后形成 蜕变时间可用下式确定: ?? ? ?? += P D t 1ln 1 λ N45oE ∠30o s E 走向 倾角 倾向 135o ∠30o 倾向 倾角 4 3 2 3 2 1 2 1 2 3 2 2 1 2 6 5 2

普通地质学—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是海陆变迁、岩石变形变位和矿产形成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 第一节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一、构造运动(地壳运动)概念 构造运动是指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岩石圈的变形、变位以及洋底的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构造运动的结果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发生变形和变位: 1、一方面引起地表形态大规模变化:如山脉形成、海陆变迁、大陆分裂与大洋扩张等; 2、另一方面,使岩石圈中岩石发生变形:如地层的倾斜与弯曲、岩石块体的破裂与相对错动等。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构造运动具有方向性 构造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岩石圈空间变形的两个分量,它们总是相伴而生。 1、水平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或沿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表现为地质体的相互分离、会聚或平移错动。造成岩层的褶皱与断裂,在岩石圈的软弱层中则可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常把产生大规模、强烈的岩石变形(褶皱与断裂等)并与山系形成紧密相关的水平运动,称为造山运动。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做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一般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和下降运动,形成大型的隆起和拗陷,引起海侵和海退。造成地表地势高差的改变,引起海陆变迁,上升可成陆,下降可成海等。传统上称为造陆运动。 (二)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1、构造运动有快有慢,但多数是长期缓慢的运动。 2、构造运动的幅度,是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不论垂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只要运动方向不变,时间愈长,运动幅度愈大;同一时间内,速度愈快,运动幅度愈大。 3、一般来说构造运动的幅度大小,直接反映着一个地区地壳的活动性。 三、构造运动的类型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时期划分为: 古构造运动:新近纪(25Ma年)之前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第二节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沉积岩的原始状态都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变成种种复杂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同样可以变得“柔软”。岩石在长期的受力环境里也会发生变形和变位。 构造变形:使地质体原有形态和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作用。 地质构造: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 地质构造在层状岩石中表现最为明显,研究得也最清楚。故主要讲述岩层中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 一、水平构造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即产状)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如果经受地壳运动(垂直抬升)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平岩层组成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水平岩层的主要特征: 1、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老岩层在下(谷底),新岩层在上(山顶); 3、岩层顶、底之间的高差为岩层的厚度。 二、倾斜构造

中国八大构造运动

阜平运动是新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一次地质构造运动。 阜平期阜平期的时限为2900(+-)——2600Ma 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阜平运动或铁堡运动(Tiebu orogeny)。 据五台—太行山区新太古界阜平群上亚群(龙泉关群)与上覆五台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其时限距今约26亿年。 2划分依据 五台群与阜平群无论在构造形态、构造方向、混合岩化作用、变质作用以及沉积建造上都有明显差异。因而主张将其放在阜平群与五台群之间,其时限置于26亿年。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 3分布 五台山东北边缘龙泉关以西约5千米的铁堡村南见有明显的低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二者之间尚保存有厚约1.5米的古风化壳,因之命名“铁堡运动”。 所造成的角度不整合还包括吕梁山区吕梁群与下伏界河口群之间、中条山区绛县群与下伏涑水杂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等。阴山、燕山及辽东、吉南、山东、豫西以及小秦岭等地亦然。 吕梁运动 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吕梁运动或称吕梁事件。 因为吕梁运动在山西吕梁山的表现最典型,故而得名。与此同时,山西五台山地区也有比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学界称之为滹沱运动(以滹沱河命名),所以也有不少人把吕梁期称为滹沱期。吕梁运动的其他名称尚有中条运动(晋南)、兴东运动(黑龙江)、凤阳运动(安徽)和中岳运动(河南登封)等。吕梁期相当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2004)确定的古元古代成铁纪(2500-2300Ma)、层侵纪(2300-2050Ma)和造山纪(2050-1800Ma)的全部。 吕梁期的年代久远,目前只能对这期间的构造运动做粗略的描述。在吕梁期,可以识别出构成后世中国大陆的五个地块,即原始中朝地块、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哈尔滨地块和准噶尔地块。其中原始中朝地块是在吕梁期第一次由塔里木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等小陆块拼合而成的,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结晶基底。其他地块在吕梁期也发生了强度不同的构造运动,但都未能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 晋宁运动 晋宁运动(Jinning movement,Tsinning movement)由米士(P.Misch)于1942年创名,是新元古代中期的一次构造运动。 系据云南中、东部晋宁、玉溪等地南华系澄江砂岩与下伏中元古界—新元古界下部昆阳群之间的显著角度不整合确定。这次运动发生于距今8亿年左右。使昆阳群剧烈褶皱,而澄江组则为后造山磨拉石建造。此不整合在华南普遍存在。前澄江运动、皖南运动、休宁运动、雪峰运动等均与之相当。 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块,晋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为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扬子板块。

磁珠(FerriteBead)

磁珠(Ferrite Bead) 什么是磁珠 磁珠有很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他等效于电阻和电感串联,但电阻值和电感值都随频率变化。他比普通的电感有更好的高频滤波特性,在高频时呈现阻性,所以能在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较高的阻抗,从而提高调频滤波效果。作为电源滤波,可以使用电感。磁珠的电路符号就是电感但是型号上可以看出使用的是磁珠在电路功能上,磁珠和电感是原理相同的,只是频率特性不同罢了磁珠由氧磁体组成,电感由磁心和线圈组成,磁珠把交流信号转化为热能,电感把交流存储起来,缓慢的释放出去。 磁珠对高频信号才有较大阻碍作用,一般规格有100欧/100mMHZ ,它在低频时电阻比电感小得多。 铁氧体磁珠 (Ferrite Bead) 是目前应用发展很快的一种抗干扰组件,廉价、易用,滤除高频噪声效果显着。 在电路中只要导线穿过它即可(我用的都是象普通电阻模样的,导线已穿过并胶合,也有表面贴装的形式,但很少见到卖的)。当导线中电流穿过时,铁氧体对低频电流几乎没有什么阻抗,而对较高频率的电流会产生较大衰减作用。高频电流在其中以热量形式散发,其等效电路为一个电感和一个电阻串联,两个组件的值都与磁珠的长度成比例。磁珠种类很多,制造商应提供技术指标说明,特别是磁珠的阻抗与频率关系的曲线。 有的磁珠上有多个孔洞,用导线穿过可增加组件阻抗(穿过磁珠次数的平方),不过在高频时所增加的抑制噪声能力不可能如预期的多,而用多串联几个磁珠的办法会好些。 铁氧体是磁性材料,会因通过电流过大而产生磁饱和,导磁率急剧下降。大电流滤波应采用结构上专门设计的磁珠,还要注意其散热措施。 铁氧体磁珠不仅可用于电源电路中滤除高频噪声(可用于直流和交流输出),还可广泛应用于其它电路,其体积可以做得很小。特别是在数字电路中,由于脉冲信号含有频率很高的高次谐波,也是电路高频辐射的主要根源,所以可在这种场合发挥磁珠的作用。 铁氧体磁珠还广泛应用于信号电缆的噪声滤除。 以常用于电源滤波的HH-1H3216-500为例,其型号各字段含义依次为: HH 是其一个系列,主要用于电源滤波,用于信号线是HB系列; 1 表示一个组件封装了一个磁珠,若为4则是并排封装四个的; H 表示组成物质,H、C、M为中频应用(50-200MHz), T低频应用(50MHz),S高频应用(200MHz); 3216 封装尺寸,长3.2mm,宽1.6mm,即1206封装; 500 阻抗(一般为100MHz时),50 ohm。 其产品参数主要有三项: 阻抗[Z]@100MHz (ohm) : Typical 50, Minimum 37; 直流电阻DC Resistance (m ohm): Maximum 20; 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 (mA): 2500. 回答了什么磁珠

关于bead的构造和作用

磁珠专用于抑制信号线、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还具有吸收静电脉冲的能力。 磁珠是用来吸收超高频信号,象一些RF电路,PLL,振荡电路,含超高频存储器电路(DDR SDRAM,RAMBUS等)都需要在电源输入部分加磁珠,而电感是一种蓄能元件,用在LC振荡电路,中低频的滤波电路等,其应用频率范围很少超过错50MHZ。 磁珠的功能主要是消除存在于传输线结构(电路)中的RF噪声,RF能量是叠加在直流传输电平上的交流正弦波成分,直流成分是需要的有用信号,而射频RF能量却是无用的电磁干扰沿着线路传输和辐射(EMI)。要消除这些不需要的信号能量,使用片式磁珠扮演高频电阻的角色(衰减器),该器件允许直流信号通过,而滤除交流信号。通常高频信号为30MHz以上,然而,低频信号也会受到片式磁珠的影响。 片式磁珠由软磁铁氧体材料组成,构成高体积电阻率的独石结构。涡流损耗同铁氧体材料的电阻率成反比。涡流损耗随信号频率的平方成正比。使用片式磁珠的好处:小型化和轻量化在射频噪声频率范围内具有高阻抗,消除传输线中的电磁干扰。闭合磁路结构,更好地消除信号的串绕。极好的磁屏蔽结构。降低直流电阻,以免对有用信号产生过大的衰减。显著的高频特性和阻抗特性(更好的消除RF能量)。在高频放大电路中消除寄生振荡。有效的工作在几个MHz 到几百MHz的频率范围内。 要正确的选择磁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不需要的信号的频率范围为多少; 2、噪声源是谁; 3、需要多大的噪声衰减; 4、环境条件是什么(温度,直流电压,结构强度); 5、电路和负载阻抗是多少; 6、是否有空间在PCB板上放置磁珠; 前三条通过观察厂家提供的阻抗频率曲线就可以判断。在阻抗曲线中三条曲线都非常重要,即电阻,感抗和总阻抗。总阻抗通过ZR22πfL()2+:=fL来描述。通过这一曲线,选择在希望衰减噪声的频率范围内具有最大阻抗而在低频和直流下信号衰减尽量小的磁珠型号。片式磁珠在过大的直流电压下,阻抗特性会受到影响,另外,如果工作温升过高,或者外部磁场过大,磁珠的阻抗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使用片式磁珠和片式电感的原因:是使用片式磁珠还是片式电感主要还在于应用。在谐振电路中需要使用片式电感。而需要消除不需要的EMI噪声时,使用片式磁珠是最佳的选择。片式磁珠和片式电感的应用场合: 片式电感:射频(RF)和无线通讯,信息技术设备,雷达检波器,汽车,蜂窝电话,寻呼机,音频设备,PDAs(个人数字助理),无线遥控系统以及低压供电模块等。 片式磁珠:时钟发生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之间的滤波,I/O输入/输出内部连接器(比如串口,并口,键盘,鼠标,长途电信,本地局域网),射频(RF)电路和易受干扰的逻辑设备之间,供电电路中滤除高频传导干扰,计算机,打印机,录像机(VCRS),电视系统和手提电话中的EMI噪声抑止。电子PCB 回答者:jay282415379 - 试用期一级 2-1 08:37 磁珠专用于抑制信号线、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还具有吸收静电脉冲的能力。

什么是磁珠ferrite bead

什么是磁珠?(Ferrite['ferait] bead[bi:d]) 磁珠有很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他等效于电阻和电感串联,但电阻值和电感值都随频率变化。他比普通的电感有更好的高频滤波特性,在高频时呈现阻性,所以能在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较高的阻抗,从而提高调频滤波效果。 作为电源滤波,可以使用电感。磁珠的电路符号就是电感但是型号上可以看出使用的是磁珠在电路功能上,磁珠和电感是原理相同的,只是频率特性不同罢了 磁珠由氧磁体组成,电感由磁心和线圈组成,磁珠把交流信号转化为热能,电感把交流存储起来,缓慢的释放出去。 磁珠对高频信号才有较大阻碍作用,一般规格有100欧 /100mMHZ ,它在低频时电阻比电感小得多。 铁氧体磁珠(Ferrite Bead) 是目前应用发展很快的一种抗干扰组件,廉价、易用,滤除高频噪声效果显着。 在电路中只要导线穿过它即可(我用的都是象普通电阻模样的,导线已穿过并胶合,也有表面贴装的形式,但很少见到卖的)。当导线中电流穿过时,铁氧体对低频电流几乎没有什么阻抗,而对较高频率的电流会产生较大衰减作用。高频电流在其中以热量形式散发,其等效电路为一个电感和一个电阻串联,两个组件的值都与磁珠的长度成比例。磁珠种类很多,制造商应提供技术指标说明,特别是磁珠的阻抗与频率关系的曲线。

有的磁珠上有多个孔洞,用导线穿过可增加组件阻抗(穿过磁珠次数的平方),不过在高频时所增加的抑制噪声能力不可能如预期的多,而用多串联几个磁珠的办法会好些。 铁氧体是磁性材料,会因通过电流过大而产生磁饱和,导磁率急剧下降。大电流滤波应采用结构上专门设计的磁珠,还要注意其散热措施。 铁氧体磁珠不仅可用于电源电路中滤除高频噪声(可用于直流和交流输出),还可广泛应用于其它电路,其体积可以做得很小。特别是在数字电路中,由于脉冲信号含有频率很高的高次谐波,也是电路高频辐射的主要根源,所以可在这种场合发挥磁珠的作用。 铁氧体磁珠还广泛应用于信号电缆的噪声滤除。 以常用于电源滤波的HH-1H3216-500为例,其型号各字段含义依次为: HH 是其一个系列,主要用于电源滤波,用于信号线是HB系列; 1 表示一个组件封装了一个磁珠,若为4则是并排封装四个的; H 表示组成物质,H、C、M为中频应用(50-200MHz), T低频应用(50MHz),S高频应用(200MHz); 3216 封装尺寸,长3.2mm,宽1.6mm,即1206封装; 500 阻抗(一般为100MHz时),50 ohm。 其产品参数主要有三项: 阻抗[Z]@100MHz (ohm) : Typical 50, Minimum 37;

构造与成矿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 摘要: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而建立的成矿理论已日臻完善, 完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 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但却无法解释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及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本文在阅读大量前人有关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特别是阅读有关侯增谦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以及陈衍景的“大陆碰撞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的前提下,简要介绍板块构造理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要点、与区域成矿理论的区别、大陆碰撞流体作用模式、最后作简要总结。 关键字: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流体作用模式研究进展 经典区域成矿理论,是指建立于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基础上的区域成矿理论。虽然不少矿床学家曾尝试借用基于大洋俯冲环境的斑岩铜矿模式,解释大陆内部古老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和矿床分布,特别是很多矿床学家依此解释华南造山带、秦岭-祁连-阿尔金-昆仑造山带以及天山-蒙古-兴安岭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和有关花岗岩类的形成,这些尝试都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由于经典的板块构造成矿理论难以很好地解释大陆碰撞带及其大陆内部的成矿作用,地质学家普遍认识到,适合于大洋和大陆边缘环境的理论或模式不可照搬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也成为热点,通过一系列的地质工作,地质学家们对碰撞造山带的几何结构、造山机制和造山动力学过程等有了深入认识,最后导致了一系列找矿的突破和理论的提出。 一、板块构造成矿理论 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归根结底是与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从太古宙地幔柱构造到显生宙板块构造)有关,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必然造就不同的成矿系统和矿床类型。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已建立了三大成矿系统,包括离散边缘成矿系统、汇聚边缘成矿系统以及克拉通成矿系统[1],并且日臻完善,很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离散边缘成矿系统:通常发育于超大陆裂解时期,产于被动大陆边缘乃至大洋扩张环境,分别形成沉积岩容矿的同生-后生矿床和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 矿床(图1.1)。同生沉积矿床主要是BIF 和SEDEX 型Pb-Zn矿。BIF矿床形成于部分缺氧的海底陆坡环境是海底热水系统中Fe大量堆积的产物;SEDEX型矿床形成于被动陆缘裂谷-裂陷环境。VMS矿床主要发育于弧后盆地或弧间裂谷,主要受岩浆热机驱动的海底热水对流循环控制。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常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练习

常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浩瀚沙漠B.冷湿沼泽 C.温暖浅海D.长寒苔原 2.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块状山地 D.地堑 3.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 B.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 C.丙、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D.乙受热变成丙 答案 1.C 2.C 3.A 关键原理 1.地壳物质循环 2.板块构造理论

3.地质构造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2.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1.A 2.D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由早到晚,叙述正确的是( ) A.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B.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D.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4.图示地区,易发生岩体滑动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3.D 4.A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沉积岩发生断裂,花岗岩侵入了沉积岩和断层。因此判断该地首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产生断层,然后发生岩浆侵入活动,最后在乙、丁处出现沉积,形成沉积物。故答案选D项。第4题,有滑动面、坡度陡、下方缺乏支撑物的地区易发生滑坡。甲处岩层坡度较陡,与乙交界处没有支撑物体,具有可以使岩石滑动的断层面,最易发生滑坡,故答案选A。 (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 A.堰塞湖B.断块山 C.火山口D.鞍部 6.如果图中甲处积水成湖,则水深最大可能是( ) A.25米B.50米 C.85米D.155米 7.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 ) A.层理构造B.含有气孔 C.颗粒粗大D.含有化石 答案 5.C 6.C 7.B 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8~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