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氯规范

加氯规范
加氯规范

注意事项

1、加氯机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应全面对氯瓶至真空调节器间的高压输氯系统,各个接点进行检查。确认不漏气后方可投入运行。

2)全面对真空调节器至水射器以及压力水管混合水管间进行检查,确认真空系统、输水系统完好后方可投入运行。

3)加氯机在安装好后,必须进行初始运行前封闭性试漏。确认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4)必须在投入运行前将安全防护用具、防护设备准备就绪。

2、加氯机运行顺序

1)首先打开水射器后及加氯点的控制阀。阀门的开启度必须达到满度,以便减少水射器后的背压,提高水射器的效率,保证加氯量。

2)打开水射器前的压力水控制阀,使水压水量达到最大,保证水射器对水利条件的需要。

3)然后再缓慢打开氯瓶上的控制阀,边开边观察过滤器上的压力表,使其表压达到0.2MPA时,暂时停止开阀。随后检查整个系统是否有异常情况。

确认无误方可继续打开阀门。使氯气压力控制在0.4-0.5MPA为好。这样

使加氯机在安全状况下运行。

4)待以上操作完成后,再调节转子流量计上面的流量调节旋钮,使其调到所需加氯量的刻度。

5)整个操作程序结束后,再对整个系统检查一遍,确认正常后方可离开,并做好纪录。

6)停止加氯,先关闭氯瓶阀门,待膜片压力表压力归零后关闭水射器前后阀门。

3、加氯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一).氯瓶使用一般注意事项

使用氯瓶的单位必须具有吊装设备、台秤、针形调节阀、工作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还要配备氯气泄漏报警装置、抢救装置及吸收装置等安全设施。国家明确规定:在使用液氯作为消毒剂时必须使用加氯机投氯。因为加氯机的水射器可以是氯气与水充分的混合,并防止氯气的泄漏,另外加氯机计量准确,且水射器上设有止阀,防止管路中的水倒灌到氯瓶中,以保证氯瓶使用安全性。

氯瓶按到货顺序使用氯瓶和氯阀出现任何不正常状态时,在未与供氯单位联系前,不得以不同方式的任何其他方式来改变、更换、修理和使用氯瓶和氯阀。不能擅自更改氯瓶的颜色和钢印,在使用氯瓶时禁止对气瓶加热或火烤。(二).氯瓶中氯气的排出

从氯瓶中排出的氯气流量取决于氯瓶内部压力的大小、瓶表面积多少、周围环境温度的高低。在排出流量较少时,它可通过周围环境空气中得到热量。氯瓶内压力将保持恒定,这样能维持氯瓶排气流量均匀。在排出速度大时,氯瓶内温度和压力将由于蒸发冷却而降低,氯量将逐渐减小。在过量排出时,液体将被冷却至瓶外结霜,霜的隔热作用将使排出量进一步降低。用一个风扇使空气在氯瓶周围回流可增加排出量。绝不能把氯瓶放热水中或直接加热。要求氯瓶间内必须保证室温在150C以上,在北方应考虑冬季采暖措施。在南方可考虑在加氯机歧管上安装电加热器。如加氯量超过75kg/h,应采用增设氯气蒸发器设备。

在我国氯瓶规格主要有三种:即60 kg、500 kg、1000 kg。60 kg小氯瓶在使用时通常为立放,这样使氯瓶上部留有空间以便氯气的自然蒸发;500 kg、1000

kg氯瓶使用时为卧式放置(氯瓶上的两个角阀必须与地面垂直放置),如加氯量少时依靠自然蒸发即可;当从氯瓶取氯气时,氯气连接管道必须连接在氯瓶上面的角阀,其下面角阀是出液氯的,只有在使用蒸发器时才能使用,但必须要安装膨胀器、减压等安全措施。

在常温下通常60 kg氯瓶可放出600 g/h至3000 g/h氯气。500 kg氯瓶可放出3000 g/h至18000 g/h。1000 kg氯瓶可放出氯气5000 g/h至28000 g/h。氯气排出量的多少与外部的环境温度和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三).氯瓶与管道连接注意事项

在氯瓶和管道系统间应该使用柔性连接,建议使用耐3.5MPA(外径9.5MM X 壁厚0.9MM)压力的镀银铜管,连接处应定期检查,发现有损迹象时立即更换。

与氯瓶出口阀门的连接推荐使用阀轭(轭钳)连接方式;连接口处必须使用氟橡胶垫、氟塑料垫等,严禁使用橡胶垫圈。

氯气汇流管路系统连接牢固后,应小心地升高氯压,然后进行泄漏测试。测漏点时使用氨水作为试剂,如果管路接点有泄漏时氨与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氨;它在空气中为白色烟雾,这样人们就可明显看出。但千万注意不要把氨水直接滴到镀银铜管上,因氨与铜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这样铜材就会被腐蚀。

(四).严禁液氯钢瓶内造成负压

在液氯钢瓶的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瓶内的重量和压力。不要将瓶内液氯全部用完,以免形成负压,这样容易使水(或化学液体)倒吸至钢瓶内造成事故。

在液氯钢瓶使用完毕后,瓶内应留有0.5-1%的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或者留有0.05MPA的压力即留有0.5-5kg液氯。

(五).加氯机运行注意事项

1).加氯机在运行中一定保证不能进液氯,一旦进液氯后就会损坏加氯机部件,造成设备不能运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在加氯量较大时或在春、秋季节最为常见(有时氯瓶内液氯灌装太满时也会发生),所以要求室内必须采取采暖措施保证室内温度。

2).加氯机在运行中,水射器处具有真空,但流量计不显示数字,这说明由于氯气内的杂质堵塞了输氯系统,遇到此类情况时,就必须对系统中歧管、过滤器、真空调节器后进口处的过滤塞进行逐一检查清理。

3).当在运行中发现转子流量计内浮子时常上下跳动这可能有:

A.真空系统有漏气的地方。

B.供水系统水压水量不稳或水射器内喷嘴处有异物。

C.也有可能是供氯管路内似堵非堵不太通畅而引起。同样停止运行进行检查处理。

(六).美国CIT公司生产的超级新瑞真空加氯机能安全、经济、易操作、运行效率高。其主要在于是利用水射器产生的真空为动力把真空调节器内的控制阀打开,才能使氯气通过。因此水射器前后的水力条件好坏,是决定加氯机运行效率大小的关键。鉴此在新建、改造加氯系统时,必须把水射器前后的氯水混合管管径最少加大一级,以减少阻力,增加水流量保证安全运行(各种加氯机水射器对水力条件的要求见说明书表格)。

4、加氯系统日常维护保养

1).日常一定搞好加氯间的环境卫生不许在室内堆放杂物,保持设备的清洁,保持室内干燥,以免金属部件的腐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拖延时间引起大的事故,造成

不利后果。

3).定期清理输氯管路系统,以免间隔时间太长,造成管路完全堵塞,影响加氯。

4).对于使用年限过长的加氯系统,必须经常检查,有计划的进行更换配件和管线,保证安全运行。

5).当较长时间工艺系统不需要加氯时,应关闭整个加氯系统,,确保安全。

四、安全防护

1、氯气泄漏的紧急抢救措施及事故预防

氯气泄漏的紧急抢救措施

当发生氯气泄漏时,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应该戴上合适的防护面具进行检查和采取行动。最好不要在氯泄漏时单独一人去操作,所以其他人员应与出事地区保持一定距离,直至找到泄漏处和故障排除为止。如果泄漏严重,必须警告气体通过的所有人员离开该处,应站在氯气泄漏的上风向和上方,因氯气比空气重,往往氯气通常紧贴地面,但是在建筑物内则不一定,在局部空气流动处也不一定。如果已经站在上风向的人,不要顺风跑,应当迎着风跑。

如果漏氯事故现场人员不能迅速予以处理时,应打电话向最近制氯厂求援。

如果发生火灾,氯瓶必须立即搬离火灾区,假如无氯气外逸,对于不可搬动的处于火场的氯瓶可采用喷水的方法冷却瓶体。防止钢瓶急剧生温爆炸,氯泄漏处千万不能喷水,因为氯溶于水后形成次氯酸,会使腐蚀面积扩大,泄漏更加严重。

如果泄漏发生在设备管道处时,则应迅速切断氯源,泄掉压力,做必要的修复和处理。如需要焊接,在焊接前需用清洁的空气吹扫干净整个系统(也可用氮

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代替),焊接时必须遵守所有可行法规。

如系统中的阀门阀杆周围填料函泄漏,通常可使用压紧填料压盖或顺时针方向转动填料压盖锁母的方法使泄漏停止。如果此种方法还不能止住,应关闭氯瓶上的阀门,再进行检修。如氯瓶阀关不严,可使用出口阀帽戴上旋死。

2、控制泄漏的措施方法

1)假如氯瓶泄漏,将泄漏钢瓶转动放置方向,使泄漏部位处于气态空间,以漏气态代替液态,因为从同一个大小相同的孔径逸漏氯气的量约是液氯量的1/15。

2)可能的话,将氯气排至加氯系统或处置系统中以减少瓶内压力(不能以液态形式排除)。

3)一般情况下,决不能将泄漏的氯瓶侵入或投入水中,当尚有部分液氯残留时,泄漏会加重,氯瓶会漂浮在水面,使液氯蒸发加剧,并会使漏点腐蚀加剧孔口扩大。

4)如有条件的话,应配备氯气吸收装置。一旦发生泄漏事故通过漏氯报警装置报警,并同时自动启动风机将泄漏气体抽进吸收装置,进行中和处理。这样保证氯气不会扩散,使事故减小到最低程度。

3、事故的预防

操作氯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操作人员进行适当安全教育、正确的管理及合理的设备使用。

对于加氯系统操作人员应定期对他们进行安全操作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训练,使他们熟练掌握安全使用程序。其操作人员的教育和训练有关内容包括如下:

1).指导和定期训练或测验关于氯气的紧急工具箱、灭火器材、火灾报警、泄漏报警以及加氯系统关闭装置,如阀门和开关等的位置、目的和使用方法。 2).指导和定期训练或测验有关个人保护设备的位置、目的和使用方法。在需要戴上呼吸防护设施的操作前,操作人员应注意考虑到这一地区其他人员的安全。

3).指导和定期训练或测验事故时使用的淋浴器、洗眼器、泡沫灭火器或厕所水源的位置、目的和使用方法。

4).对选出的一部分操作人员进行有关呼吸急救设备的位置、目的和使用方法的指导,并定期训练或测验。

5).定期进行防止吸入氯气和接触液氯的指导。

6).操作人员把所有设备失灵的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备案。

北京瑞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 1.折点加氯法脱氨氮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煤矿储备大国,煤矿的开采与利用十分普及。而在煤矿开发过程中,煤制焦炭以及焦化产品的回收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由于废水中的部分冷凝水是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产生的,所以煤炭工业中的废水多含有大量的氰化物、高浓度的酚以及多类型的氨氮有机物。煤炭工业废水的产生,对我国居民用水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污水直接对外排放,使得污水中的氨氮有机物直接污染了河流与水库,进而污染人们的生活用水,此外煤矿工业废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难以实现对其中氨氮化合物的有效清除,这也对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随着我国对用水及其安全处理工作的大量开展,水处理过程中的氨氮处理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大学开设了A/O 法实验研究课程,鞍山耐火设计研究院也对内循环法的废水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社会各领域对含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与总结中,折点加氯脱氨氮法与活性炭技术余氯处理法得以提出,这也为当下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 2.水处理折点加氯原理分析折点加氯法脱氨氮水处理是基于 A²/O 法生物处理技术基础,对生化出水进行折点加氯处理,使其氨氮浓度降至10mg/L,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含氨氮废水的折点加氯处

理,也有效去除了水中的二价硫和可氧化氰化物,使得水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也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在折点加氯污水处理过程中,水体中次氯酸的投入量要与水体PH值相统一,当PH值达到中性左右时,改变次氯酸的投入量,投料量与水体PH关系如图: 如图分析可知,当水体中氨氮含量与次氯酸投加量的比低于5.06 时,水体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主要以次氯酸的氨化为主,反应方程式为:NH3+H0C匸NH2CI+H2C当污水中氨氮氯化第一阶段结束后,生成的一氯胺会导致水中的余氯浓度增加,这时要进一步加大次氯酸的投加量,使一氯胺发生如下反应: NH2CI+H0C匸NHCI2+H2C反应产生的二氯胺会继续和第一阶段产生的一氯胺进行反应,进而生成氮气和氢离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2CI+NHCI2=N2+3H++3CI-,在第三阶段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污水中的氮元素以氮气的形式脱离水体,在折点加氯法生成氮气的同时,水中的余氯浓度也随着CI/N 数值的增加而减小,如图,当水体CI/N 的数值达到7.6 时,由于水中游离态的次氯酸增多,会直接导致水中残留氯浓度再次增大,这也是实际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现象,所以要实现在提升折点加氯法效率的同时,保证水体余氯的清除效率,应在投入次氯酸的同时关注水体的PH值变化,当水体氨氮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及时停止氯化合物的投入。 3.加氯脱氨氮后余氯的活性炭处理探究 由于污水处理过程中水体的加氯处理会造成氯化合物的剩余,

加氯系统操作步骤(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加氯系统操作步骤(新编版)

加氯系统操作步骤(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在变频泵未开启正式运行前,加氯系统中不用液氯蒸发器,仅采用气源管路。在变频泵送的水符合GB749-85水质后,再采用液氯蒸发器和液源管路。 2、对进厂的液氯钢瓶重量-一校验,并做好登记记录(出厂日期、编号等)。 3、连接液氯瓶和加氯管道。 4、检查加氯系统管路是否畅通,关闭管路中所有阀门,等待开氯命令。 5、接到开氯命令后,用专用板手缓缓开启钢瓶注方总阀,开启度绕钢瓶1圈。注意两组液氯瓶是一用一备,只开启1#组(共3只)氯瓶。 6、再沿着管线逐个开启管路上阀门,特别注意的是每开启一只阀门,应同时用氨水或PH试纸依次检查管路中所有接头。如发现白色烟雾或试纸变色,则表明该接头泄漏,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关闭氯瓶

矿井三量计算

矿井三量计算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三量”计算公式 一)三量的可采期限规定如下: 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三至五年以上; 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般为一年以上; 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四至六个月以上。 (二)三量实际可采期计算公式 1、生产矿井: 期末开拓煤量 开拓煤量可采期(年)=────────── 当年计划年产量 期末准备煤量 准备煤量可采期(月)=────────── 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 期末回采煤量 回采煤量可采期(月)= 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 (三)三量的解释和计算范围: 1、开拓煤量:开拓煤量系指已完成开采所必需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或称中央石门)或采区石门、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集中下山或采区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道等的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量。沿倾斜由已掘凿的集中运输大巷或运输大巷的水平起,向上直到总回风道、煤层风化带下部边界或采空区下部边界上;沿走向到煤层两翼最后—个上山(或下山、石门)采区边界,这个范围内的煤量减去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开拓煤量。计算公式如下: 开拓煤量=(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采区平均斜长×煤层平均厚度×煤的容重-地质损失-开拓煤量可采期限内不能开采的煤量) ×

采区回采率 说明: (1)用上山开采单一煤层时,两翼运输大巷和必要的总回风道必须作通到采区上山口的位置,运输大巷并应超过采区上山的采区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以便车场调车与大巷继续掘进互不干扰。此时,开拓煤量计算公式中的煤层两翼走向长度应计算至此上山的采区边界;若运输大巷或总回风道末做通到采区上山口位置,走向长度只能计至前一上山采区的边界。 (2)用下、上山同时开采单一煤层时,下山部分的开拓煤量也应计算在内。如系用“采区下山”开采时,采区下山应掘至采区车场,并完成采区车场的掘凿工程。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应至下山采区的边界。 如采用“集中下山”采时,必须完成集中下山的车场和底运输大巷的掘凿工程,而且本水平运输大巷及集中下山底运输大巷都应作到采区上山口位置,底运输大巷要超过采区上山的车场岔道外一百米以上。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应计至此上山采区的边界。 (3)用主要石门及分层运输大巷开采煤层群时,每层煤的开拓煤量的计算均和单一煤层相同。 (4)用集中运输大巷及采区石门开采煤层群时,集中运输大巷应在超前运输石门五十米以上,而且石门要做通到煤层,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应计至石门采区边界。 (5)开采“水平”煤层或接近水平煤层时,集中运输大巷必须作到盘区运输巷道口外五十米的位置(盘区运输巷道相当于上、下山)。此时计算公式中的煤层走向长度计至盘区的边界;公式中的采区平均斜长为垂

水处理必备基础知识

50条水处理必备基础知识 1、什么是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河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转化,水体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或者从最初的超过水质标准降低到等于水质标准。 2、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分为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3、现在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4、五个水的测量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是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理论需氧量(thOD):水中某一种有机物的理论需氧量。通常是指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氧量的理论值(即按完全氧化反应式计算出的需氧量)。 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总有机碳(TOC): 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5、什么情况采用生化法处理? 一般认为BOD/COD值大于0.3的污水才适于采用生化法处理。 6、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什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物理指标:色,浑浊度,臭和味。 7、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钾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

加氯加药系统试车方案

加氯系统开车方案 一、加氯设备安装完毕后的准备工作 1.加氯设备安装完毕后,应对氯气管排进行压力实验;实验压力 为运行压力0.4-0.5MPa的1.5倍,即0.6-0.8MPa。实验介质为氮气(如没有氮气可采用减压后的氧气代替)。 2.氯水混合管试压,则采用给水管网中的水实验即可。 3.以上实验工作完成后,氯气汇流管排必须要进行第二次通氯试 压;实验压力为运行压力0.4-0.5MPa。查漏方法采用工业氨水为试剂。 注: ①.在用氯气试压前,一定要把防毒面具等防护措施准备 好,室内自来水管必须供上水并准备一根胶管备用,漏氯报 警器在试压前必须调试好并通电开启投入运行;同时室内排 风扇必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如发生漏氯后能马上开启。 ②.在氯气管排试压采用氯气前,必须让水射器首先投入运 行,使其处于全负压状态。如一旦放生管排泄漏时,立即将 加氯机打开,抽吸出系统中的残留氯气。 ③.在采用氯气试压,一定在开氯瓶上的角阀时动作要缓 慢,同时观察管排上压力表刻度的变化;当达到控制点后立 即关上阀门封闭管排;使用工业氨水对每个接口处逐个进行 查漏;确认无漏点,再打开氯气角阀(千万不要将角阀开到

最大,以保证在运行压力下即可);然后调节加氯机上的流量 控制旋钮观察运行情况。 ④.在氯气试压期间必须防止闲杂人员进入现场,以免发生 不必要的伤害。 二、加氯系统的正常开车 1.加氯系统通过试压合格后,通知有关人员进入现场再次进行技 术培训、安全培训和工艺操作条件交底(其他技术培训应提前 完成)。让每位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顺序和处理任何突发事 故的能力。 2.正常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操作人员与现场调试的技术人员一起对加氯系统进行全面检 查其检查内容如下: ①.漏氯报警器是否处于运行状态;防护措施是否就位;防 护措施是否齐全。 ②.电子称是否通电处于完好状态。 ③.氯气汇流管排上的控制阀是否处于关或开的运行状态。 ④.加氯机前后的连接管是否连接完好;氯瓶与管排上的镀 银铜管是否连接处于完好状态。 ⑤.水射器后的氯水混合管上的球阀是否全部打开。 ⑥.室内压力水是否供上,具备开车条件。 3.开车顺序 ①.以上准备工作完毕,确认已经具备开车条件后,请示上

折点加氯法

当源水不含胺氮时,加氯量和余氯的关系如图中虚线L1所示,为一条直线,此时水中的余氯为游离性余氯,简称游离氯。当源水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如图中实线L2所示,是一条折线。 1. 胺氮对加氯的影响 当源水有胺氮时,如上图实线所示,在AB段氯和氨发生如下反应: NH3+CL2NH2CL+HCL 水中的余氯主要为氯胺形式的化合性余氯,简称化合氯。此时随着加氯量的增加,化合氯成比例增加,水中胺氮逐渐减少,当加氯量达到B点时,水中的胺氮降至零,化合性余氯升至最高。在曲线的BC段,继续增加加氯量,会发生如下反应: 4NH2CL+ 3CL2+H2O=N2+ N2O +10HCL 水中的氯胺被氧化后逐渐减少,当氯胺被完全氧化时,余氯降至曲线最低点C。随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水中余氯转为游离氯,并如曲线中CD段所示,随加氯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由此可见水中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是一条折线,此时对应的加氯法称为折线加氯法。如上图所示,折线加氯时,曲线中的AB和BC段的余氯为氯胺形式的化合余氯,CD段为游离余氯。 2. 源水胺氮的含量对加氯量的影响 因源水的PH值通常为0.7左右,此时的化合余氯成分以一氯胺为主,为简化起见,下面的分析计算均将化合余氯视为一氯胺。实践中由于化合氯成分中含有少量的二氯胺和三氯胺,造成实际加氯量等数据与下面计算值略有所出入,但实践证明其出入很小,不会影响下面的分析结果。同时为便于分析,假设水中杂质的耗氯量为a(mg/L),即曲线OA段的耗氯量为a(mg/L),水中余氯控制值为d(mg/L)。 2.1 如上图所示,水中无胺氮,采用游离加氯法,加氯点为Q 时: HO2+CL2HOCL+HCL i. 52.5 x d x=70d/52.5≈1.33d (mg/L)……① y Q=a+x≈a+1.33d (mg/L)……②

加氯系统操作步骤

加氯系统操作步骤 1、在变频泵未开启正式运行前,加氯系统中不用液氯蒸发器,仅采用气源管路。在变频泵送的水符合G B 749-85水质后,再采用液氯蒸发器和液源管路。 2、对进厂的液氯钢瓶重量-一校验,并做好登记记录(出厂日期、编号等)。 3、连接液氯瓶和加氯管道。 4、检查加氯系统管路是否畅通,关闭管路中所有阀门,等待开氯命令。 5、接到开氯命令后,用专用板手缓缓开启钢瓶注方总阀,开启度绕钢瓶1圈。注意两组液氯瓶是一用一备,只开启1#组(共3只)氯瓶。 6、再沿着管线逐个开启管路上阀门,特别注意的是每开启一只阀门,应同时用氨水或PH试纸依次检查管路中所有接头。如发现白色烟雾或试纸变色,则表明该接头泄漏,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关闭氯瓶上的总阀,等待检修,直至修理完好为止,再重复步骤5一6。 7、观察管路中的压力表变化,并做记录,等待开启加氯机命令。 8、检查接触池中水位情况,检查增压泵和增压管线是否畅通,做好开增压泵准备。 9、当清水接触池注水位达到 m时,按正确的开泵操作方法(即闭阀启动)开启增压泵。 1 0、观察营线中水压的变化,确保水压在0. 3mpa注以上。 1 1、打开水射器前的压力水阀门(注意水射器前的阀门先开)。用手试真空接!」的抽吸力,女l 1抽吸力小或向外出水,则需检修水射器或管路中的阀门开关是否正确,直至产生抽吸力为止。 1 2、用活接接头连接加氯管路和水射器真空接口。 13、检查真空管路的气密性,关闭调节阀,将黑色旋扭转至“OFF”位置,数秒钟内气源指示器转至红色,表明气密性良好,如指示器无变化或变化缓慢,应检查真空管路何处损坏或漏气,直至维修完好为止,等待投加氯的命令。 14、接到投加氯命令后,将调节阀黑色旋钮转至“O N”位置,使系统运行,投加量初定为㎏/h。(投加点不同,投加量各异)。预加氯:1. 0mg/l;滤后水加氯:2mg/1;补加氯泵:0.5mg/1。 15、做好加氯系统运行数据记录,并随时检测水中余氯值变化,随时调整加

折点氯化法处理含氨氮废水及工艺设计方案

Water Pollution and Treatment 水污染及处理, 2015, 3, 32-36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43292984.html,/journal/wpt https://www.360docs.net/doc/143292984.html,/10.12677/wpt.2015.32006 Scheme of Break Point Chlorination Treating Wastewater Containing Ammonia Nitrogen and the Process Design Yuhu Tan*, Ge Sun, Bainian Liu, Linghua Tang, Sheng Wang, Junjie Li Lanzhou Jinch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Jinchang Gansu Email: *tyh0451@https://www.360docs.net/doc/143292984.html, Received: May 11th, 2015; accepted: May 23rd, 2015; published: May 2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14329298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stewater in workshop of wet method, the feasibility of break point chlorination treat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ammonia nitrogen was studied.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content of ammonia nitrogen in wastewater;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on the treatment was studi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dosage of sodium hypochlorite was investigated.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route of break point chlorination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ammonia nitrogen is mature, having the effect o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ammonia nitroge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influent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s less than 400 mg/L;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hypochlorite is more than 8%, and then ton of water consumption of so-dium hypochlorite is 40 - 60 L. Finally,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stewater, feasible treat-ment scheme is designed. Keywords Break Point Chlorination, Blow-Off Method,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Treatment, Industrial Wastewater 折点氯化法处理含氨氮废水及工艺设计方案 谭玉虎*,孙戈,刘柏年,汤玲花,汪绳,李俊杰 *通讯作者。

加氯系统说明书

加氯系统 操作说明书chlorine·Dosing System Operation and Service Manual 型号:G019A(单表) G019B(双表) VN20110419A

目 录 1、电源操作 2、探头组合样水进出口连接 3、探头组合水量调节 4、加药泵药水投加点选择 5、加药泵模式选择及药桶加药操作 6、检测控制仪表设定 7、日常维护注意事项 8、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9、零配件图及材料清单

系统操作说明 1、电源操作 把系统自带电源线插头插到插座上,合上插座电源(使用电源220V/50HZ/10A)。 2、探头组合样水进出口软管连接 2.1下图为系统探头组合实物照片, 2.1.1样水进口连接:样水进口需连接到现场循环水泵出口处,确保有一恒定的压力水(不 低于2BAR)供给探头组合。取样口位置要与加药点远离,避免监测不准。我方出厂 时样水进出口以带上1.5米软管并配上一1/2”外牙接头,厂方只需在样水开口位 置上焊一1/2”内牙阀门即可。 2.1.2样水出口连接:样水出口同样带上1.5米软管并配上一1/2”外牙接头,厂方可在 循环水泵进口处开一口并焊上一1/2”内牙阀门。或把软管直接放到冷却隧道水槽 口上。

2.2样水进出口开口位置示例如下图 3、头组合检测所需水量以测量电极上的转轮能慢速转动为最佳,过快过慢对仪表检测均不均 利。可通过调节进出水调节钮进行调节,用肉眼观测转轮转动速度。

4、药剂投加点位置应选与取样水点的最远距离,以便药剂与水充分混合后才检测。使检测效 达到最佳。我方出厂时已配有4*6mm加药软管。 5、加药泵模式选择及药桶加药操作 5.1加药泵的正常工作状态按动“menu”键,切换到显示屏左上角显示为“4-20mA”。 5.2为药桶加药时如果已经是水剂状态,可经过沉淀后直接加到药桶中,沉淀物去除。如 果是用粉剂加水来调配药剂,严禁把粉剂直接加到药桶后加水。因为粉剂在与水反应过程会发热,容易损坏药桶。应先调配好药剂后再加到药桶里。 6、检测控制仪表设定 6.1仪表描述如下图

水厂加氯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分析

水厂加氯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分析 2006年07月11日来源:中国水协设备网附件下载 梅丹陈长雄 武汉水务集团制水部生产技术科湖北武汉邮编:430034 摘要本文介绍了水厂加氯系统中的真空加氯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通过对我公司各水厂的加氯系统进行全面的调研,结合各水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加氯系统目前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加氯系统负压管道真空调节器水射器 1、前言 给水处理中,消毒方法有很多,但加氯消毒与其他方法相比,货源充足、价格低廉,是目前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氯气杀菌效果好,但氯气有巨毒,所以加氯系统能否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将直接影响安全稳定供水工作。大中型水厂一般均采用液氯消毒。液氯和干燥的氯气对铜、铁和钢等金属没有腐蚀性,但遇水或受潮时,化学活性增强,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大,因此,为避免氯瓶进水,氯瓶中的氯气不能直接用管道加入水中,必须经过加氯机后投加。传统的加氯设备由于采用正压加氯,对漏氯又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且设备精度低,不易连续供氯,维护量大,难以实现自动控制,安全可靠性低,不能满足现代化水厂管理的设计要求,目前一般都采用真空加氯,可有效防止氯气泄露,其运行安全可靠并且设备简单。 2 自动真空加氯系统

自动真空加氯系统通常有加氯歧管、自动切换装置、液氯蒸发器(加氯量小时可以不用)、减压过滤装置、真空调节器、自动真空加氯机和水射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自动真空加氯系统以真空调节器为分界点可分为正压区和负压区两个区域,即危险区和安全区。 (1) 自动切换装置:系统的切换。由压力开关、电动阀和控制器组成。当接收到左气源及右气源的压力状态信号后,把一只电动阀打开,另一只电动阀关闭。切换压力可以现场设定,可以是气相压力状态,也可是液相压力状态。 (2) 减压阀:系统中设减压阀是为防止液氯进入加氯系统。 (3) 真空调节器:真空调节器是真空加氯系统的关键,是正压和负压的分界点。 (4) 水射器:水射器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能量守恒,采用文丘利喷嘴结构。在喉部流速增大,动能提高而压能下降,以至压力下降至低于大气压而产生抽吸作用,将气体抽入同水混合,将氯水投加到加

折点加氯

折点加氯 B添加义项 ? 10 本词条正文无目录,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当水中有机物主要为氨和氮化物,其实际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氨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点加氯。原因:当余氯为化合性氯时,发生反应,使氯胺被氧化为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会逐渐减小,但一段时间后,消耗氯的杂质消失,出现自由性余氯时,随加氯量增加,余氯又会上升。利:当原水受严重污染,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混凝效果。弊:水中有机污染物与氯生成三卤甲烷,必须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废水中的NH3-N可在适当之pH值,利用氯系的氧化剂(如Cl2、NaOCl)使之氧化成氯胺(NH2Cl、NHCl2、NCl3)之后,再氧化分解成N2气体而达脱除之目的。此处理方法一般通称为折点加氯法。氨系废液及废水折点加氮法之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基本原理 废水中含有氨和各种有机氮化物,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排水中含有相当量的氮。如果在二级处理中完成了硝化阶段,则氮通常以氨或硝酸盐的形式存在。投氯后次氯酸极易与废水中的氨进行反应,在反应中依次形成三种氯胺: NH3 + HOCl → NH2Cl(一氯胺) + H2O NH2Cl + HOCl → NHCl2(二氯胺) + H2O NH2Cl + HOCl→ NCl3(三氯胺) + H2O 上述反应与pH值、温度和接触时间有关,也与氨和氯的初始比值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以一氯胺和二氯胺两种形式为主。其中的氯称为有效化合氯。 在含氨水中投入氯的研究中发现,当投氯量达到氯与氨的摩尔比值1∶1时,化合余氯即增

矿量计算方法

矿量计算方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然 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块段编号 资源储量级别 块段 面积 (m2) 平均厚度(m) 块段 体积 (m3) 矿石体重(t/m3) 矿石储量(资源量) 平均品位(%) 金属储量(t) 备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 ?9?工 厂 用 水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氨氮去除工业用水与废水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 Vol. 31 No. 6 2000周彤,郭晓,周向争(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 )鲍宪枝(大连市排水处,辽宁大连116000 )收稿日期: 2000 - 09 - 19在城市污水中,特别是经过二级处理后污水中 的氮, 90 %以上是以氨的形式存在,以氨氮形式脱氮,比去除硝酸盐氮容易而经济,在某些场合并不要 求脱除总氮而只对脱除氨氮有要求。氨在工业循环 水杀菌处理时会增加用氯量。氨对某些金属,特别 是铜具有腐蚀性,当再生水作为冷却水回用时,要考 虑冷却设备腐蚀损害问题。因而在考虑将经处理的 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时,氨氮的去 除尤为重要。 氨氮的去除有以下方法: 1折点加氯法 废水中含有氨和各种有机氮化物,大多数污水 处理厂排水中含有相当量的氮。如果在二级处理中 完成了硝化阶段,则氮通常以氨或硝酸盐的形式存

在。投氯后次氯酸极易与废水中的氨进行反应,在 反应中依次形成三种氯胺: NH3+ HOCl→NH2Cl (一氯胺) + H2O NH2Cl + HOCl→NHCl2(二氯胺) + H2O NHCl2+ HOCl→NCl3(三氯化氮) + H2O上述反应与p H值、温度和接触时间有关,也与 氨和氯的初始比值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以一氯胺和 二氯胺两种形式为主。其中的氯称为有效化合氯。 在含氨水中投入氯的研究中发现,当投氯量达 到氯与氨的摩尔比值1∶1时,化合余氯即增加,当摩尔比达到115∶1时, (质量比716∶1) ,余氯下降 到最低点,此即“折点”。在折点处,基本上全部氧化 性的氯都被还原,全部氨都被氧化,进一步加氯就都 产生自由余氯。 在废水处理中,达到折点所需氯总是超过质量 比716∶1 ,当污水的预处理程度提高时,到达折点所需氯量就减少。三种处理出水加氯量见表1。 折点加氯产生酸,当氧化1m

加氯系统操作步骤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加氯系统操作步骤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754-30 加氯系统操作步骤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在变频泵未开启正式运行前,加氯系统中不用液氯蒸发器,仅采用气源管路。在变频泵送的水符合 G B 749-85水质后,再采用液氯蒸发器和液源管路。 2、对进厂的液氯钢瓶重量-一校验,并做好登记记录(出厂日期、编号等)。 3、连接液氯瓶和加氯管道。 4、检查加氯系统管路是否畅通,关闭管路中所有阀门,等待开氯命令。 5、接到开氯命令后,用专用板手缓缓开启钢瓶注方总阀,开启度绕钢瓶1圈。注意两组液氯瓶是一用一备,只开启1#组(共3只)氯瓶。 6、再沿着管线逐个开启管路上阀门,特别注意的是每开启一只阀门,应同时用氨水或PH试纸依次检查管路中所有接头。如发现白色烟雾或试纸变色,则表

明该接头泄漏,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关闭氯瓶上的总阀,等待检修,直至修理完好为止,再重复步骤5一6。 7、观察管路中的压力表变化,并做记录,等待开启加氯机命令。 8、检查接触池中水位情况,检查增压泵和增压管线是否畅通,做好开增压泵准备。 9、当清水接触池注水位达到m时,按正确的开泵操作方法(即闭阀启动)开启增压泵。 1 0、观察营线中水压的变化,确保水压在0. 3mpa 注以上。 1 1、打开水射器前的压力水阀门(注意水射器前的阀门先开)。用手试真空接!」的抽吸力,女l 1抽吸力小或向外出水,则需检修水射器或管路中的阀门开关是否正确,直至产生抽吸力为止。 1 2、用活接接头连接加氯管路和水射器真空接口。 13、检查真空管路的气密性,关闭调节阀,将黑色旋扭转至“OFF”位置,数秒钟内气源指示器转至红

5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实验5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一、目的 1、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 二、原理 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 Cl 2+H 2O=HOCl+HCl (5-1) 2Ca (OCl )2+2H 2O=2HOCl+Ca(OH)2+CaCl 2 (5-2) HOCl=H ++OCl — (5-3) 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 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加氯后,氯与氨必生成“化合性”氯,同样也起消毒作用。根据水中氨的含量,pH 值高低及加氯量多少、加氯量与剩余氯量的关系,将出现四个阶段,即四个区间。 第一区OA 段:表示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余氯量为零,消毒效果不可靠。 第二区AH 段:加氯量增加后,水中有机物等被氧化殆尽,出现化合性余氯,反应式为: NH 3+HClO=NH 2Cl+H 2O (5-4) NH 2Cl+HClO=NHCl 2+H 2O (5-5) 若氨与氯全部生成NH 2Cl 则投加氯气用量是氨的4.2倍,水中pH<6.5时主要生成NHCl 2。 第三区HB 段:投加的氯量不仅生成NHCl 2、NCl 3,同时还发生下列反应: 2NH 2Cl+HOCl N 2 +3HCl+H 2O (5-6) 结果使氨氮被氧化生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逐渐减少最后到最低的折点B 。 第四区BC 段:继续增加加氯量,水中开始出现自由性余氯。加氯量超过折点时的加氯称为折点加氯 余氯(m g /L ) 图5-1 折点加氯曲线

煤矿三量计算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 (一)开拓煤量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开——开拓煤量,t; 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 h——采区平均倾斜长,m; 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 D——煤的视密度,t/m3 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 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准——准备煤量,t; L——采区走向长度,m; h——采区倾斜长度,m; 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三)回采煤量 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计算公式为:Q回=LhMDK 式中:Q回——回采煤量,t; 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 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 M——设计采高或采厚,m; 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三、三量开采期 (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 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 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 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 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严格控制饮用水中的加氯量

严格控制饮用水中的加氯量 汪丽莉 (玉溪市供排水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保证饮水卫生,生活饮用水中必须不含病原菌,因此,需要消毒。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方法是氯消毒法。余氯过量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应根据水质监测结果,严格控制饮用水中的加氯量。 关键词:严格控制饮用水加氯量 前言:水中的细菌大多粘附在县浮颗粒上,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工艺,可以去除大多数细菌和病毒。消毒是保证水质的最后一关,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水疾病的传播。二氧化氯消毒在国外水厂已多采用。臭氧消毒历史已久,欧洲国家用得较多。氯消毒经济、有效、使用方便,应用历史最久,具有余氯的持续作用,可以防止水在输送过程中被二次污染等优点。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况,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饮用水的消毒仍然是以加氯消毒为主。 一、氯的消毒原理 氯加入水中后,发生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 HOCl=H++OCl- 由于次氯酸HOCI的分子量和体积均很小,而且是中性分子,当其扩散到带负荷的细菌表面时,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并以HOCl分子中的氯原子氧化破坏细胞中的酶,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检验饮用水中的细菌,不能马上得出结果,而饮用水中细菌的存在数量与其余氯是成反比的,故测定饮用水中的余氯,可以作为衡量对水消毒的效果和预示饮用水中再次受污染的信号。当然,不是投氯量越多,饮水消毒效果就越好。 二、氯化反应时产生的副产品 天然水以及受污染的天然水,其成分,特别是有机物极其复杂,经氯的氧化作用必然产生相应复杂的产物。氯化反应时一般会产生一定的副产品,即三卤甲烷(THMS)主要包括三氯甲烷、溴二氯甲烷和氯仿等化合物,其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水中的THMS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而THM是水处理中氯与THM的前体反应所产生的。THM的前体为腐殖物质,主要是腐殖酸和富里酸。自由性余氯同样能氧化水中含氮有机化合物而产生各种有机氯胺。对消毒来说,有机氯胺是不需要的副产物。当20世纪70年代发现用氯消毒的饮用水中含有THM 危害健康的成分后,人们试图找到能代替氯但又可避免产生THM的其他消毒剂,于是对臭氧、氯胺和二氧化氯等的消毒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用氯消毒,水中残留消毒剂的问题比较简单,有HOCl、OCl-,对人类毒性的资料极少,一氯胺的细菌和动物试验虽有致突变、致癌,特别是对水中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有毒的资料大量存在,但仍然无关人类毒性的直接数据。据人类志愿试验,连续84d饮用含5mg/L的ClO2、ClO2-或ClO3-的水〔含0.036mg/L(Kg.d)〕,并未发现任何有害作用。问题主要是水中消毒副产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消毒副产物的种类

加氯加矾系统操作手册新(改)

目录 第一章加矾系统操作说明 (2) 1. 系统组成 (2) 2. 操作说明 (3) 2.1 液下泵 (3) 2.2 计量泵 (3) 2.3 搅拌 (5) 第二章加氯系统操作说明 (6) 1. 系统组成 (6) 2. 操作说明 (7) 2.1 切换控制箱 (7) 2.2 手动阀 (8) 2.3 真空调节器 (9) 2.4 真空加氯机 (9) 2.5 水射器 (9) 第三章氯气吸收装置调试步骤 (11) 1. 准备 (11) 2. 试车 (11) 第四章过滤反冲系统操作说明 (12) 一、工艺布局 (12) 1、滤池工艺设备: (12) 2、反冲洗泵房工艺设备: (13) 二、操作说明 (13) 1、滤池 (13) 2、空压机 (15) 3、鼓风机及反冲泵 (15)

第一章加矾系统操作说明 1.系统组成 本水厂加矾系统用的原料为高浓度液态矾,用槽罐车运到厂内加药间外的2个矾池,每个矾池配1台液下泵把浓矾抽到加药间的2个矾溶液池,每个矾溶液池配有水管进水稀释(配成10%的浓度)及由空压机来的气管搅拌。配好的溶液由2台计量泵(一用一备)抽到原水投加点。其工艺图如 下: 液下泵控制箱 1期原水投加点 加药控制柜 PLC 流量计 止回阀 阻尼缓冲器 背压阀 PLC柜 安全阀 ABS DN40 配药池 进矾 进水 DN50 DN25 液位计 底阀 电源 1期原水投加点 PLC柜 后期泵预留 计量泵 DN25 DN50 后期泵预留 空压机 后期原水 投加点预留搅拌气 止回阀 液位计 储 液 池 液下泵 自来水 球阀 工艺图1-1

2.操作说明 2.1 液下泵 液下泵严禁空转及反转。每台液下泵出口配有1个球阀及1个止回阀。球阀平时常开,更换止回阀时关闭。控制箱操作: 控制箱柜面配有每台泵的“手动/0/自动”模式选择开关及“运行、停止、故障”指示灯,还配有手动运行时的“启动、停止”按钮。 (1)手动运行:把要运行的那台泵(对应矾池必须有矾液)的模式选择开关打到“手动”位置,按“启动”按钮开泵,运行时“运行”灯亮,故障时“故障”灯亮;按“停止”按钮停泵,停止时“停止”灯亮。 (2)自动运行:泵的模式选择开关打到“自动”位置,PLC 能根据矾池的液位及矾溶液池的液位自动开停泵。 2.2 计量泵 每台计量泵出口配有1个球阀、1个止回阀、1个安全阀、1个背压阀、1个脉冲阻尼器。每台计量泵可以通过调节电机供电频率(在控制柜内)及调节冲程(手动调节在泵上冲程控制器进行,自动调节由PLC控制)。控制柜操作:控制箱柜面配有2台泵共用的“手动/0/自动”模式选择

选矿常用计算公式

选矿常用计算公式 1、品位:一般用化学分析确定 α一原矿品位,β—精矿品位,θ—尾矿品位 2、产率: (1)用重量计算 γ精= Q K/ Q n*(100%) γ尾= Q n- Q k/ Q n*(100%) 式中:Q n、Q k分别为原矿和精矿重量(吨) (2)用品位计算 γ精=α-θ/β-θ*(100%) γ尾=1- γ精 (3)用回收率计算 γ精=α·ε/β*100% 式中:ε为回收率 3、选矿比: (1)用重量计算 K重= Q k/ Q n(倍) (2)用品位计算 K重=β-θ/α-θ(倍) 4、富矿比: I n=β/α(倍) 5、破碎比: I=D max/d min 式中:D max破碎前物料最大块直径(mm) d min破碎后物料最大块直径(mm)

6、单个矿块粒度计算: d=(a+b+c)/3 式中:a、b、c分别为块矿的长、宽、高尺寸7、筛分效率:(1)E1=β(α-θ)/α(β-θ)*100% (2)E2=C/(θ*α)*100% 式中:α、β、θ分别为给矿、筛下、筛上产物中小于筛孔尺寸粒级的百分含量,C为筛下产品重量 8、破碎机作业率: ?作=t实/t计*100% 式中:t实为破碎机实际开车小时数 t计为日历台数X台数X24小时(计开车小时数) 9、球磨机作业率:计算方法同破碎机作业率 10、球磨机台数能力: Q台= Q总/ t实(t/H) 式中:Q台为球磨机1小时处理原矿吨数 Q总为球磨机当班(或日、月、季、年等)处理原矿总吨数11、球磨机利用系数: ?系= Q台/V(t/H·m3) 式中:?系为球磨机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原矿量 V为球磨机有效容积(m3) 12、磨矿效率: q-200= Q台(γ溢-γ给)/V(t/H·m3) 式中:q-200为磨机单位时间单位容积磨出指定粒级的矿山重量γ溢为溢流中指定粒级含量的百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